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家園共育:請讓你的孩子在七歲前明白這些道理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家園共育。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園共育:請讓你的孩子在七歲前明白這些道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生活的許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樣,又扮演著孩子面前的一堵墻,幫他們設(shè)立邊界、修正行為偏差。

孩子會把從父母身上看到、學到的規(guī)矩,內(nèi)化為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當孩子升入小學,開始真正的校園生活,哪些規(guī)則的建立能幫他們更好地適應(yīng)學校生活、開始新的人生呢?這里向父母們提出7個建議。

舉止文明。文明的舉止是對每個人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不隨地吐痰和便溺,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遵守交通規(guī)則、自覺排隊、不為個人方便妨礙公共利益等。為孩子設(shè)立這一系列的規(guī)則,父母首先要時時檢視自己的行為。

分內(nèi)的事必須做。大人要工作,小孩要上學,這既是大家的義務(wù),也是分內(nèi)之事。所以,不能不想上學就不去,不高興就不參加集體活動,報了自己喜歡的興趣班也不可以隨意打退堂鼓。當孩子出現(xiàn)情緒波動和退卻心理,父母應(yīng)耐心找出原因,幫他們克服。

遵守時間。合理的生活安排、規(guī)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讓孩子學會守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可以嘗試把主動權(quán)交到孩子手里:“請你10分鐘后關(guān)掉電視”、“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從小讓孩子學著做事,7歲前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jīng)不錯了,比如自己穿衣洗漱、鋪床疊被、收拾物品、制定簡單的行動計劃并執(zhí)行。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付出更多的時間指導并處理孩子暫時做不好造成的麻煩。

尊重別人,不能任性。祖父母、父母、老師、同學,都是和孩子同樣重要的個體,應(yīng)該教育孩子在家尊敬長輩,不因長輩不滿足自己的要求發(fā)火;在學校尊重老師、小朋友,不因利益沖突罵人、打人,做錯事要向他人道歉。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幫孩子建立物權(quán)意識,區(qū)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對于公共物品,從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要征求所有者同意,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想要玩別人的玩具,自己先要學會分享。

學會等待。從幼兒階段,就應(yīng)該讓孩子學習等待,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堅毅能力。比如吃完飯才可以看電視、周末才可以去游樂園。剛開始時可先等1分鐘,然后再增加到3分鐘、5分鐘……父母用數(shù)數(shù)、語言描述(太陽再升起3次,就可以去游樂園了)等方式將等待時間形象化,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這些忌諱一定不要犯!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幼兒園及幼兒園老師的接納和信任程度決定了這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童年生活質(zhì)量。

和寶貝一起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矩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幼兒園都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約束孩子,讓幼兒園的管理松緊有度??墒牵诓糠旨议L眼里,幼兒園的規(guī)矩如同虛設(shè),給老師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實,家長如果對幼兒園的規(guī)定有異議,可以與老師溝通,切忌漠視自己的孩子違反幼兒園的規(guī)定,家長面對的,僅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師面對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許有些規(guī)定對于某一個孩子來說并不適應(yīng),但是,請相信,規(guī)定絕對是為了絕大多數(shù)孩子更安全的成長而建立的。

遇事冷靜的和老師溝通

經(jīng)常在幼兒園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家長為了孩子在幼兒園時的一點小磕碰,跟幼兒園老師鬧的劍拔弩張,一個勁地埋怨老師推卸責任,甚至和老師動手。

家園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長在找老師“理論”之前請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切不可一時沖動與老師起沖突,這樣不僅傷了老師,也會傷了孩子。

再忙也要參考學校的親子活動,多和老師溝通

經(jīng)常有家長打電話來請假說不能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其實,幼師知道,家長們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是家長,最應(yīng)該了解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的也是家長。幼兒園組織各種活動的目的在于給家長提供了解孩子的機會,增進親子間的交流,如果家長不參加,受到損失的,是孩子。

還有一部分家長幾乎從來都是“默默無聞”的存在,從來不在微信群里交流,從來不與老師溝通,這樣,老師怎么發(fā)揮家園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家長

這個社會,對幼師的誤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長覺得,幼兒園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錢,老師就應(yīng)該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誠的想說一句:幼兒老師不是保姆,家長也不是幼師的領(lǐng)導。并不是交了錢,所有的老師都要唯唯諾諾任勞任怨。

新時代的家園關(guān)系是平等的,幼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長為重要力量,沒有領(lǐng)導與被領(lǐng)導之分。家園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園共育的真諦——尊重與寬容,也唯有寬容與尊重才能使得家園和諧,老師才會有足夠的信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最終讓孩子受益。

家園共育:4歲前的孩子,請用正面語言和他說話


大人和小孩的對話難免摻雜一些反語,即使是充滿愛意的“小笨蛋”也會讓孩子誤以為爸媽真的在嘲笑他腦瓜笨。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成熟,因而孩子對于家長的反話有時是難以理解的。面對4歲前的孩子,家長還是少說反話。

為什么不能說反語?

2-4歲的寶寶,正處于語言和邏輯思維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詞匯量突飛猛進,但是對語意及寓意的理解卻仍處于發(fā)展中,所以經(jīng)常會詞不達意。

而且孩子對于大人說話的內(nèi)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簡單直白,還不能理解家長的“一語雙關(guān)”或者語言背后的深意。如果家長經(jīng)常說反話,孩子就會很困惑,而家長與話語完全不同的表情也會讓孩子無法猜測到家長的真實意思,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家長在孩子調(diào)皮的時候會生氣地說:“看你干的好事”。反話是一種特殊環(huán)境下的語言形式,但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你說的“好事”與你生氣的臉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孩子感到納悶:媽媽這是在夸我呢,還是在生氣呢?

說反話阻礙親子溝通

3歲的凌凌是個小哭包,一件小事都會讓她哭個不停。有時候媽媽哄得心煩,最后大爆發(fā):“哭吧哭吧,哭個夠!”凌凌也就哭得更是上氣不接下氣了。

家長的一氣之下說出任性的話也是在所難免的,盡管父母事后也會心疼凌凌哭得可憐繼而安慰,但是你不適當?shù)陌l(fā)泄你的情緒,甚至用反話來刺激孩子,只會讓孩子越鬧越兇。

年幼的孩子難以區(qū)分“正話”“反話”,因而容易錯誤地認為父母這樣的方式是對他人的一種安慰,孩子若真的套用了你的說法,很容易讓他人誤認為孩子缺乏同情心,不講禮貌,這樣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沒有好處哦!

而且孩子哭鬧本來就是想要獲得父母的溫柔的安慰和關(guān)注,但卻得到的是父母的冷嘲熱諷,這對親子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阻礙。家長本應(yīng)選擇一種更溫和的方式,你可以抱抱他讓他冷靜下來,然后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逐漸學會找到更適當?shù)姆绞桨l(fā)泄自己的消極情緒。

愛的反話會傷害孩子

2歲多的小明活潑好動,神經(jīng)大條的他經(jīng)常鬧出一些“小事端”,非要幫媽媽端碗筷,但是粗心的他卻摔破了碗;想幫爸爸擦窗子,卻又碰倒水桶搞到家里淹水。爸爸無奈一句玩笑:“你這小笨笨,真是越幫越忙?。 北緫?yīng)是一句充滿愛意的小玩笑,卻被小明解讀成為爸爸討厭他礙手礙腳。

他哇的一聲大哭“我是個大笨蛋,爸爸不喜歡我了”。

孩子有時做出一些“犯傻”的事出來,在家長看來那是一種可愛的犯錯行為。一些家長甚至習慣用“小傻瓜”“小笨蛋”來稱呼自己的小孩。

本應(yīng)是充滿愛意的昵稱,卻不能被孩子理解。年幼的孩子往往是以大人的觀點去評價自己,當爸媽用“笨笨”這些反話時,孩子卻認為較真認為自己很傻很天真,父母是在嫌棄責怪自己。孩子讀不懂你的反話,反而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心了。

說反話影響孩子與人溝通

小朱今年幼兒園入學了,媽媽以為以小朱這樣活潑好動的性格本應(yīng)是能在幼兒園交到很多好朋友。但老師反映小朱有點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

問及原因,才發(fā)現(xiàn)原來小朱經(jīng)常在其他小朋友摔倒的時候跑到別人身邊說:“小笨蛋,快站起來”在別人哭得傷心的時候“安慰”:“哭的小朋友不可愛”。雖然老師知道小朱是“愛意的鼓勵”,但其他小朋友卻認為小朱是在嘲笑自己。

孩子的語言風格大多是從爸媽那里模仿過來的,而且孩子并不懂得區(qū)分家長充滿“愛意”的反語,隨便套用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就容易發(fā)生小朱小朋友這種容易讓人誤會的情況。

孩子學會說反話,往往也只是簡單套用,而不能真正地理解說話的語境。即使他能理解,也很難保證聽者能夠讀懂你的反語。因此,家長還是盡量避免對孩子說這些反話,以免孩子錯誤地模仿學習。

要用正面語言引導

現(xiàn)場一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吃早餐,和我坐在同一張桌子的對面是一對母子。那個小男孩看上去4歲多,正上幼兒園的年齡。

在等飯的時間里,孩子坐不住,一會兒踢踢桌角,一會兒把凳子當馬騎,嘴上還說“卡噠卡噠”;一會兒玩桌子上的一筒衛(wèi)生筷;一會兒跑開。

媽媽在看在眼里,一臉的生氣,站在那兒訓孩子:“不要把凳子弄響,人家有意見的!不許玩筷子,沒聽見嗎!不要亂跑,規(guī)矩點!”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我發(fā)現(xiàn)這個媽媽說了十多次的“不要“這樣的話,而孩子呢,根本不聽!你制止了這個,他又玩那個。

這個時候,我也在等飯,于是就把這孩子招呼過來,說:“小朋友,來,你過來。阿姨想和你說個話?!焙⒆幼哌^來了,問我什么事。我立即拉起他的雙手,微笑地對他說:“你很可愛,很聰明。”他聽了我這話,奇怪地看著我?!澳憧?,你在等飯的時間,沒有浪費時間,做了這么多事。你會擺筷子,你想把凳子擺好,你想讓自己活動活動,在鍛煉身體。是不是?”孩子半信半疑,回答“是”。

這時我看到孩子的媽媽很驚訝很不理解的樣子,正奇怪我為什么這樣說。我只管繼續(xù)對孩子說:“其實,這些事可以在家做的是不是?飯店里人多,其他人也要吃飯,如果這些事情放在家做,就不會影響別人,你還可以盡情地做這些事,快樂地玩,是不是?”孩子聽了我的話,使勁點點頭。我又表揚一番:“嗯,我沒看錯。一看你就是懂事的好孩子!”

現(xiàn)場二

5歲的姐姐正在搭積木,弟弟看見了,上去就要搶。姐姐大喊著,一邊去保護自己的積木一邊去推弟弟,差點把弟弟推倒。弟弟哭了起來。奶奶生氣地走上前,“教訓”姐姐說:“你就不能給小弟弟玩一會嗎?”“不給,就不給?!苯憬愕膽B(tài)度很強硬。

可是弟弟還是哭,而且非常想玩那個積木。爸爸忍不住了,上前對姐姐說:“那好,以后給我們只給弟弟買,你也別玩?!鞭D(zhuǎn)向弟弟:“爸爸明天就給你買一個更好的。你說你怎么就不懂得分享呢?!?/p>

姐姐仍然很強硬:“那也行,反正我不給他玩?!笨葱∧葑拥膽B(tài)度的確強硬,我只好轉(zhuǎn)變思路,故意對弟弟說:“姐姐不是不給你玩,姐姐是想搭好一個漂亮的房子再給你。你看你太小了,姐姐擔心你不會搭,先給你做個示范。姐姐,你是先給弟弟一塊還是兩塊?”姐姐想了想:“先給你一塊吧?!薄澳憧窗桑憬阍谕饷婧蛣e的小朋友都懂得分享,何況自己的弟弟呢?”聽了這話,剛剛還拒絕和弟弟玩的姐姐把剛剛搭建好的房子拱手送給弟弟:“你玩吧。隨便玩?!薄澳侨绻艿芙o你弄的亂七八糟的話怎么辦?”“沒事,拆了還可以再重新搭嘛。”

現(xiàn)場三

3歲的豪哥很愛吃糖,而且看見就不會放過。他總是偷偷地趁媽媽不注意去拿著吃,就算媽媽藏起來他也會發(fā)現(xiàn)然后一下子吃好幾塊。

一開始媽媽就會跟他說不要吃那么多,可是他根本不聽。媽媽說多了,他就表面上答應(yīng)私下里還是偷著吃。

有一次媽媽換了一種方式,媽媽:“兒子,你過來媽媽跟你講為什么不讓你吃那么多糖。你知道嗎?吃太多甜的東西對牙齒不好而且會身體不好,如果你牙疼了就是吃糖吃多了,小蟲子在咬你的牙齒,你的牙齒就不漂亮了,吃多糖你還會咳嗽很難受你說對不對呢?”

兒子想想點點頭把手里的糖放回去然后跟媽媽說:“媽媽我以后就吃一塊兒,吃完多喝水好嗎?我要有漂亮的牙齒?!?/p>

為什么不同的語言,會帶來反差如此大的反應(yīng)呢?

這主要是看話語所傳達出來的信息給了孩子怎樣的感受。一種話可以有兩種表達。如要讓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語言說,而不要用負面的語言說。

因為孩子也和成人一樣,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責。只是我們的傳統(tǒng)的教育思維習慣,導致我們一不小心就說容易說出負面的語言。那么怎么避免“禍”從口出呢?可事先來作一種句式的練習,然后在生活中嘗試著運用。

方法是:你希望孩子怎么樣,你就把這個詞說出來。這叫希望詞,再找出它的反義詞,然后把反面的說法改為正面的說法。

例一:希望詞:勤快反義:懶。

反說:不要這么懶,你怎么這么懶!你真夠懶的!

正說:你勤快一點,你比上次勤快多了。

例二:希望詞:認真反義:粗心

反說:你不要這么粗心。

正說:你認真一點

例三:希望詞:快反義:慢

反說:你這么慢。

正說:你快一點,我相信你能快起來。

例四:希望詞:干凈反義:臟

反說:你弄這么臟。

正說:你可以保持干凈一點的對不對?

家園共育:讓”不要“遠離你的孩子


2-4歲的童兒,和過去處于依賴狀態(tài)的兒童不同,由于行走和語言的出現(xiàn),開始探索世界,要求獨立性,要求“我自己來”。如果此時處處束縛他的手腳,橫加限制,就會形成羞愧、疑慮,甚至孤獨感和反抗。

在超市里,3歲的朵朵在里面跑東跑西,鬧的媽媽很是心煩,媽媽大聲的訓斥她:“不要亂跑!”

飯桌上,3歲半的皮皮總是不好好吃飯,吃幾口就去玩他的玩具,無論媽媽怎么說他也不聽,爸爸沖皮皮吼到:“不要玩了!”

滔滔跟著媽媽出去,過馬路的時候淘氣的滔滔不好好走人行橫道,睜開媽媽的手跑到馬路中間去,媽媽急的大喊:“不要在馬路中間走!”

媽媽在廚房里做飯,小米坐在沙發(fā)上邊看動畫片邊吃餅干,爸爸回來看見了,對小米說:“不要吃那么多餅干!”

冬天的早晨,愛美的萱萱在衣服外面套上了意見蓬蓬紗的裙子,當她走出來的時候,媽媽大聲告訴她:“不要這么穿!”

……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主張去做事,而不喜歡受大人的約束。孩子的“離經(jīng)判道”經(jīng)常惹得大人對他們大吼:“不要… ”孩子對我們的阻止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從父母反反復復說“不要”的情況來看,效果幾乎等于零。

了解孩子為什么不聽我們的話

3歲孩子的行動已經(jīng)能夠獨立,他們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自己解決,他們有強烈脫離父母的愿望,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嘗試一下。聽到大人說“不要”,就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本能的反抗,他們反抗權(quán)威、反抗控制、反抗命令,以此來表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或者通過反抗來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

還有一個原因,請您現(xiàn)在按照我說的做:請閉上眼睛,聽我說,不要想老虎,不要想東北虎,不要想華南虎,不要想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當我跟你說“不要想老虎”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老虎。相信您也是的。這事為什么?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潛意識都不接受否定的詞匯,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潛意識約會告訴你“要做”。成人都如此,何況孩子呢?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接受我們的指令,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的。

讓“不要”遠離孩子,對孩子多說肯定句

每當我們想對孩子說“不要”時,我們先要提醒自己:我這樣的說法會有意義和作用嗎?然后,態(tài)度和藹、語氣堅定的告訴孩子“要……”比如:

我們對著超市里亂跑的朵朵說:“跟在媽媽的手推車后面走”。

對不好好吃飯的皮皮說:“好好吃飯,一會兒媽媽收拾完就沒飯吃了?!?/p>

對不好好走路的滔滔說:“跟在媽媽身邊,要走人行橫道。”

對飯前吃很多小餅干的小米說:“先去洗洗手,等著媽媽做熟飯就可以吃飯了”。

我們可以多做幾個練習,看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yīng)該如何說才會使孩子聽進去。

“不要打小妹妹!”

“不要總是開關(guān)電燈!”

“不要爬到窗戶上去!”

“不要動,你會把碗摔了!”

如果我們把這些否定句換成肯定句,可以這樣說:

“你可以輕輕地摸摸小妹妹?!?/p>

“謝謝你幫我們打開電燈,這樣我們就能看清了。”

“到這里來玩,這里寬敞多了”

“小心拿著,輕輕地放在桌子上?!?/p>

當然,這些答案只是提供參考,可以根據(jù)自己和孩子的不同情況找出很多種不同的說法,讓孩子能接受我們的建議。

如果肯定的語氣同孩子說話,就會得到不同于以往的回應(yīng),處于第一方抗期的孩子就不會處處和我們作對,他們似乎變得很順從。這事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尊重,我們不是命令、限制他們的行動,而是讓他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情。家里也不會再“狼煙四起”,氣氛會變得更加平靜和諧。改變說話的方式,讓“不要”遠離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別提醒:

有自我意識的孩子,用“不要”制止他們是沒有效果。如果僅僅告訴孩子:“你不要做…”他就會感到迷茫和失望,會心生逆反。不如直接告訴他,你可以做什么事情,給他們指明做事的方向。所以,讓3歲的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該做的才是最重要的。

家園共育:好爸爸要對這些行為say no


與媽媽相比,爸爸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所占的分量卻一點也不比媽媽輕。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責任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禁止行為一:一直玩手機

隨著科技的發(fā)達,手機變得比寶寶更受到關(guān)注。要么就在上班,就算是回家以后,只要有空的話就會拿著手機在玩。到了放假休息的時候,帶著孩子去游樂園、海洋館、親子聚會,雖然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可是只是注重了形式罷了,真正的注意力,基本上都用在手機上。

如果爸爸老是在玩手機的話,那么對寶寶是非常不好的。雖然爸爸一直呆在寶寶身邊,可是孩子完全沒有感受到爸爸的愛,反而會有更重的逆反心理。同時要是爸爸媽媽經(jīng)常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逐漸沉溺在手機里面,不僅影響視力,更嚴重的會造成心理上的孤僻和自閉。

禁止行為二:下班沒事不愛回家

爸爸下班以后,有時候是公事,有時候是和朋友聚餐,很多時候就是很晚才回家。家人打5、6個電話催促,往往還是不能夠回來。在有孩子以前,媽媽或許會覺得有點不舒服。但有了孩子以后,媽媽的反感就會越來越大了。

有這種行為的爸爸,多半都是心態(tài)還沒有調(diào)整過來,心理上還沒有成為一個爸爸。所以很多的時候,爸爸還是希望過以前的生活狀態(tài)來拒絕承擔為人父之后的責任。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開始模仿,模仿媽媽的生活習慣。爸爸影響的卻是孩子的性格。要是爸爸一直以愛玩、拒絕長大、不負責任的形象出現(xiàn),那么寶寶以后的性格往往跟爸爸是非常像的。

禁止行為三:做養(yǎng)孩子的旁觀者

換紙尿褲、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陪孩子讀書,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媽媽要做的事情,所以爸爸總是不愿意去做,不愿意為媽媽來分擔這些家務(wù)??墒沁@個思想是完全錯誤的。養(yǎng)孩子是爸爸媽媽兩個人的事情,傳統(tǒng)道德中"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理念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好的。

如果是全職媽媽,一個人既要負責孩子,又要負責家務(wù),那么是非常辛苦的。爸爸們下班回家最好要理解媽媽,并且可以讓媽媽休息一下,自己來做些事,像是給孩子換紙尿褲、洗澡、陪孩子睡前閱讀。這樣也能夠讓媽媽感受到丈夫的愛,然后讓孩子覺得爸爸對自己是非常關(guān)懷的。

禁止行為四:不陪孩子玩耍

因為男性和女性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都不能夠缺少。要是說媽媽的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照顧孩子的生活,培養(yǎng)孩子細膩和善良,那么爸爸對孩子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堅強,獨立,有一個非常好的性格。爸爸陪孩子玩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玩,那么也許就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后的軟弱和逆反。

禁止行為五:與家人相處不和

有一種爸爸,經(jīng)常有著領(lǐng)導范。媽媽在家?guī)Ш⒆?,總是會挑出毛病;外公外婆過來幫忙,又覺得老人動作太慢。老婆產(chǎn)后抑郁,覺得老婆太脆弱了;老婆產(chǎn)后發(fā)胖,會覺得老婆沒有控制好身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老是會覺得這里不好,那里不好,老是在挑刺。因此會和大家產(chǎn)生矛盾,要是碰巧還是婆媳關(guān)系不合,他非但不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深矛盾。孩子站在一旁,看著這個場景,對于孩子以后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不好的。

當然很多爸爸并沒有上述這些行為,希望各位爸爸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給予他們最好的陪伴,你一定會收獲更多的幸福!

家園共育:夸獎孩子的動作,你會做幾個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對于自我意識仍不健全的孩子來說,父母一個簡單的愛撫動作,一個富有深情的眼神,都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學會一些簡單的夸獎動作,對家長尤為重要。

你有多久沒有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了?上一次微笑著摸孩子的頭是什么時候?在和孩子一起走路的時候會習慣地牽起Ta的小手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幾個簡單易行的夸獎孩子的動作吧。

動作一:溫暖擁抱

擁抱可以讓人更年輕、更有活力,它能讓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親密。當孩子進步的時候,如果覺得語言過于蒼白,那就什么也別說,張開你溫暖的臂膀,給孩子一個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在你的臂彎里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體溫。這會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肯定和榮耀。

動作二:溫柔撫摸

撫摸是孩子的一種心理情感需要,也是父母傳達贊賞和愛意的一種肢體語言方式。當孩子主動承擔家務(wù)時,當孩子熱情幫助他人后,親切的撫摸一下孩子的頭頂,相視一笑,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

動作三:親親寶貝

親吻堪稱是親子密語,心理學家說:“正是母親的第一個吻,教會了孩子如何去愛?!蹦敲丛诤⒆拥某砷L過程中,就讓我們繼續(xù)用親吻來表達對他們努力后的贊美,流露對他們成功后的祝賀。

動作四:豎大拇指

不要吝嗇我們的大拇指,讓它在恰當?shù)臅r候?qū)⒆迂Q起。長此以往,你將會看到贊美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將植入孩子的心里,更能通過孩子傳遞的更遠,讓孩子學會欣賞他人,贊美他人。

動作五:歡呼擊掌

當孩子演出成功時,當孩子比賽勝利后,當孩子費勁周折完成一道智力題時,都不妨與孩子歡呼擊掌。如果再加上一句:“祝賀你,我為你驕傲!”就更加完美了!別小看了這小小的擊掌,這簡單的動作里傳遞著催人奮進的力量,是家長對孩子辛苦付出的回應(yīng)和夸獎。

另外,請記住,在做以上任何動作的時候都別忘了加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真心微笑。孩子需要我們的微笑,就像我們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

家園共育:孩子總是丟三落四?那是你沒用過這些方法!


豪豪媽媽的煩惱:

豪豪4歲了,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他丟三落四的毛病很讓我頭疼。在家里不是弄丟玩具小水槍,就是弄丟圖畫書、積木……每次丟了后,我都會給他買新的,但他還是常常再弄丟。有時,幼兒園老師囑咐帶彩色畫筆或故事書,豪豪也總是忘記帶,到了幼兒園就央求老師給家里打電話,讓我給他送去。這樣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我該怎么幫他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孩子為什么會做事沒有條理? 上面這位媽媽的煩惱,你是否也碰到過?

孩子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一方面與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密切相關(guān),比如3至6歲年齡階段的孩子,由于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就想著另一件事,最后就導致做事雜亂無章、缺乏條理;另一方面,孩子的這種壞習慣的養(yǎng)成還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息息相關(guān),比如父母的過度操心、事事包辦,會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并逐漸失去責任感和獨立性。

下面就教大家?guī)渍校瑤椭魑患议L在遵循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通過有意識地訓練,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1.安排有規(guī)律的生活

有規(guī)律的生活是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條理的重要前提。父母應(yīng)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家庭情況,把每天起床、睡覺、做游戲、看動畫片、學習及家務(wù)勞動的時間都固定下來。教孩子做事時,一定要交代清楚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怎樣做好這件事、以及做這件事時的注意事項。只有做到要求明確,檢查及時,孩子才能在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父母要適度“偷懶”

很多家長總是一邊抱怨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一邊事無巨細地幫孩子打理好所有的事情,殊不知你的這種“勤快”,恰恰是在剝奪孩子獨立動手、動腦的機會,會在無形之中阻礙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度“偷懶”,比如整理房間、收拾書包等小事,應(yīng)盡可能地放手交給孩子來做。孩子初次嘗試時,即使完成得不太理想,家長也不要代替孩子完成,而是要主動示范、巧妙啟發(f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中鍛煉獨立性和培養(yǎng)責任心。

3.和孩子一起“畫”計劃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寫或畫下的符號比即時的言語對孩子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幫助更大?!钡妄g孩子由于受到語言能力的限制,孩子很難完整地描述情境和事情經(jīng)過,通過畫圖的方式則能傳遞更多的信息。

也許家長會擔心孩子不會寫字,也不擅長畫畫,但其實孩子筆下的那些成人看不懂的涂鴉,對孩子自身而言是確實有意義的符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像列工作清單一樣,將需要完成的事情一件件畫出來,這樣孩子也能逐漸學會安排自己的事情。

4.“小懲罰”能起大作用

“小懲罰”就是讓孩子自己承擔丟三落四的后果,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負責感。比如,去幼兒園發(fā)現(xiàn)書沒帶?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送去,而是讓孩子自己想想該怎么辦,是不是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看?或者有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替代?一個黃金教育時機勝過一萬次嘮叨,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家長再代替他著急,再努力改變他恐怕都會效果甚微。

家園共育:2-7歲孩子成長敏感期,你知道多少?


孩子成長的敏感期,幾乎全部是在7歲前形成。無論父母還是老師,如果無視孩子的敏感期,錯過了孩子7年成長的關(guān)鍵期,等他們的性格習慣已經(jīng)成形了才想到教育,為時已晚。當我們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了如指掌,你的困惑、無奈和憤怒會少很多,進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會越來越趨向正面和科學。所以,先讓我們來細數(shù)一下2-7歲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有哪些敏感期吧!

大肌肉發(fā)育的敏感期1-2歲;小肌肉1.5-3歲

特點:喜歡扶、站、努力行走。

建議:兩歲孩子已經(jīng)會走路,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此時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游戲運動,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并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fā)展。在動作敏感期,精細動作的訓練不僅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可以增長智力。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特點: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huán)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他常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理解的細小動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葉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我們不明白的,他們卻能從中看到更多的奧秘。

建議:此時期正是培養(yǎng)孩子對事物學會觀察入微的好時機,帶著疑問和想法去認知世界,再好不過。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5-3歲

特點:區(qū)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現(xiàn):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如果發(fā)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的表現(xiàn)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建議: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我們就讓孩子不違反規(guī)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吧。

多說兩句: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因為我們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未來是不是很強大,是否具備一個強大的能力,首先就來自自我意識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護這個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證了這個孩子未來人格的強大、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這樣一個能力。

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 2.5-4歲

特點:開始喜歡結(jié)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的教養(yǎng)有助于孩子學會遵守社會規(guī)則、生活規(guī)范,以及日常禮節(jié),抓住時機教養(yǎng),有利于將來遵守社會規(guī)范,擁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輕松交往。

建議:和更多的孩子接觸。一般2歲半的孩子家長就可以準備入園了,幼兒園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環(huán)境。

空間敏感期 3-4歲

特點:喜歡壘高高、三維、鉆箱子等

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同時可以在這個機會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對日后學習幾何學奠定興趣基礎(chǔ)。

色彩敏感期 3-4歲

特點:開始對色彩產(chǎn)生感覺和認識,開始在生活中不斷尋找不同的色彩。人類認知的發(fā)展正是從感覺訓練開始的。

建議:給孩子提供多彩的顏料,和孩子一起涂鴉。

邏輯思維敏感期 3-5歲

特點:不斷追問“為什么?”“天為什么黑了?”“為什么會下雨?”等等。當我們一次一次地給孩子解答時,孩子開始出現(xiàn)了邏輯思維。孩子正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建議:保護好孩子這份珍貴的好奇心,如果大人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時備有一套百科全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時認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剪、貼、涂等動手敏感期3-4歲

特點:孩子從這時開始真正有意識地使用工具,這又是大多數(shù)孩子建構(gòu)專注品格的最好機會。無論在教室里還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們都非常樂意選擇剪、貼、涂等這些工作。

建議:大人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盡量不要打擾專心工作的孩子。

藏、占有敏感期 3-4歲

特點:開始強烈地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zhì)并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zhì)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對物質(zhì)的占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quán)完全屬于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guān)系的序幕。

建議: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于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qū)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qū)域時,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執(zhí)拗敏感期 3-4歲

特點:對大人來說是具有極大挑戰(zhàn)的一個敏感階段!孩子表現(xiàn)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chǎn)生劇烈變化,發(fā)脾氣,哭,鬧。這時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guān)照,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

建議:解決兒童的執(zhí)拗問題,關(guān)鍵要理解和變通。理解不是特別難,但變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變通得好,才能成功解決問題,才有隨之而來的快樂。

多說兩句:兒童執(zhí)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于秩序感。在建構(gòu)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zhì)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但我們覺得,用“執(zhí)拗”這一概念來得更準確一些。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我們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們確切知道,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zhí)行它。

追求完美敏感期 3.5-4.5歲

特點: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時灑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蘋果上不能有斑點;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著又上升到對規(guī)則的要求:我遵守規(guī)則你也必須遵守,人人都要遵守!

建議:依然是尊重孩子!這時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整個的餅子是否能吃掉,是否會成為浪費等等,孩子的問題不要擴大化,在什么時間只針對什么事。

人際關(guān)系敏感期 4.5-6歲

特點: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開始相互依戀,從和許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經(jīng)歷了人際交往的全過程,而這種交往智能是與生俱來的。

建議:大人可以給一些人際關(guān)系相處方法的引導,不過還是那句話:身教大于言傳。

婚姻敏感期 4-5歲

特點:最早的時候孩子會想要和爸爸、媽媽“結(jié)婚”。之后,他們就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歲左右,他們才會“愛上”一個小伙伴,比如只給自己喜歡的孩子分享好吃的東西,而且經(jīng)常在一起玩,產(chǎn)生矛盾時也不愿意讓其他人干預等等??傊麄兿霌碛袑儆谧约旱目臻g。

建議:無論孩子想結(jié)多少次婚,喜歡多少朋友,大人都一定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審美敏感期 5-7歲

特點:審美是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審美標準,尤其女孩子對自己的衣著和服飾產(chǎn)生起濃厚興趣。

建議:孩子到了審美敏感期時總是喜歡化妝。當然,在成人眼里這些“妝”化得很離譜,但是女孩們總是熱情不減,總在人面前走來走去展示,直到得到夸獎之后,她們才會帶著滿足的神情離開。除了化妝,女孩子還喜歡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著和打扮。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我們無需對美做任何評判。

性別敏感期 4-5歲

特點:大概4歲時的孩子最重視的就是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間,他們一定要跟著去,原因是想觀察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

建議:孩子對身體的探索和認識來自于觀察,成人在給孩子解釋時,態(tài)度必須客觀和科學,就如同認識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樣。當然百科全書這時是最好的工具了。

數(shù)學概念敏感期 4.5-7歲

特點:孩子到了4歲多時,總是喜歡問:這是幾個?現(xiàn)在是幾點?這是因為孩子對數(shù)名、數(shù)量、數(shù)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這時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邏輯,他們只是能夠?qū)?shù)名、數(shù)字、數(shù)量配上對。

建議:這是孩子數(shù)學智能的最初發(fā)展,而只有三位一體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數(shù)的概念。這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家里買一些日用品,通過花錢鍛煉數(shù)字能力及經(jīng)濟能力。

數(shù)學邏輯的敏感期 6-7歲

特點:數(shù)學邏輯的敏感期和數(shù)學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區(qū)別的。孩子們在完成了對數(shù)字、數(shù)名、數(shù)量的認識之后,開始對數(shù)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間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興趣。

建議:比如通過數(shù)學教具讓孩子學習加減乘除法,這種方法學習的是數(shù)學的邏輯而不是簡單的記憶。

繪畫和音樂敏感期4-7歲

特點:這是人生來俱有的智能。繪畫是孩子最會使用的一種語言,他們從涂鴉開始一直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整個的過程都是一種自然的展現(xiàn)。而孩子在媽媽的肚子里就開始了聽覺的發(fā)展,一歲多的孩子就能夠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扭動自己的身體,音樂是人類的語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級的藝術(shù)欣賞能力。

建議:在這個敏感期的發(fā)展上,我們只要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高品質(zhì)的環(huán)境就可以幫助孩子的發(fā)展了。

社會性興趣發(fā)展的敏感期6-7歲

特點:孩子0-6歲的發(fā)展是一個人宏觀發(fā)展的微觀縮影,到了6歲他們就開始積極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quán)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guī)則,形成合作意識。

建議: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包括公益性的活動,比如:撿垃圾活動、自己做手工義賣捐助活動等,這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時機。

相信《家園共育:請讓你的孩子在七歲前明白這些道理》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園共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這些忌諱一定不要犯!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幼兒園及幼兒園老師的接納和信任程度決定了這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童年生活質(zhì)量。 和寶貝一起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矩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幼兒園都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定,其目的...
    2020-06-04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4歲前的孩子,請用正面語言和他說話 大人和小孩的對話難免摻雜一些反語,即使是充滿愛意的“小笨蛋”也會讓孩子誤以為爸媽真的在嘲笑他腦瓜笨。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成熟,因而孩子對于家長的反話有時是難以理解的。面對4歲前的孩子,家長...
    2020-07-08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讓”不要“遠離你的孩子 2-4歲的童兒,和過去處于依賴狀態(tài)的兒童不同,由于行走和語言的出現(xiàn),開始探索世界,要求獨立性,要求“我自己來”。如果此時處處束縛他的手腳,橫加限制,就會形成羞愧、疑慮,甚至孤獨感和反抗。 在超市里,3...
    2020-07-08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好爸爸要對這些行為say no 與媽媽相比,爸爸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所占的分量卻一點也不比媽媽輕。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責任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2020-06-10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夸獎孩子的動作,你會做幾個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對于自我意識仍不健全的孩子來說,父母一個簡單的愛撫動作,一個富有深情的眼神,都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學會一些簡單的夸獎動作,對家長尤為重要。 你有多久沒有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
    2020-07-08 閱讀全文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幼兒園及幼兒園老師的接納和信任程度決定了這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童年生活質(zhì)量。 和寶貝一起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矩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幼兒園都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定,其目的...

2020-06-04 閱讀全文

大人和小孩的對話難免摻雜一些反語,即使是充滿愛意的“小笨蛋”也會讓孩子誤以為爸媽真的在嘲笑他腦瓜笨。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成熟,因而孩子對于家長的反話有時是難以理解的。面對4歲前的孩子,家長...

2020-07-08 閱讀全文

2-4歲的童兒,和過去處于依賴狀態(tài)的兒童不同,由于行走和語言的出現(xiàn),開始探索世界,要求獨立性,要求“我自己來”。如果此時處處束縛他的手腳,橫加限制,就會形成羞愧、疑慮,甚至孤獨感和反抗。 在超市里,3...

2020-07-08 閱讀全文

與媽媽相比,爸爸與孩子接觸的時間要短很多,但是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所占的分量卻一點也不比媽媽輕。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責任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是一名合格的好爸爸呢?...

2020-06-10 閱讀全文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對于自我意識仍不健全的孩子來說,父母一個簡單的愛撫動作,一個富有深情的眼神,都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學會一些簡單的夸獎動作,對家長尤為重要。 你有多久沒有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

2020-07-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