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心得筆記。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育兒心得:教育方式決定父母之愛》,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育兒心得:教育方式決定父母之愛
初為人母,我沒有任何育兒的經驗,和孩子打交道不是件簡單的事,沒有規(guī)律去尋找,也無據(jù)可依,稍有差池,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可能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更嚴重的是,如果沒有及早的感悟,也許自己對于這個傷害是全然不知的。如此,教育孩子,在生活點滴中的積累與反思是至關重要的前提。
兒子軒軒轉眼要步入小學了,這幾年的成長,進步可觀,我便小作心得,匱乏之處,也請見諒。
在我看來,育兒的本質不但是教育孩子也是自我修行和完善的過程,也有人說,其實,跟孩子比起來,父母更需要教育。知不足者好學,學然后知不足。學習和思考,是成長的基礎,而成長,不只是孩子的專利,亦是父母。
在軒軒咿呀懵懂的時期,作為媽媽本能的呵護,我不停的引導他,這個東西是不可以碰的會有危險,那件事是不可以做的會引起麻煩,那個東西是不可以吃的會不健康,我精心給他準備了合適的玩具,提供了安全的場所,健康的食物,各種有利于安全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我都爭取給他,樂此不疲,也眼見他的快樂。隨著孩子的思想意識逐漸增強,我還在為他指出這件事不能這樣而應該那樣的時候,我漸漸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我說東,他偏是西。其實是孩子內在的主動性已經萌芽,使得不再愿意接受我的叮嚀,可當時我還沒有這個意識的,自認為孩子長大了便不愛聽話,我必須要嚴加管教……
后來的經歷,軒軒并沒有因為我的嚴肅說教或者好言相勸而適可而止,在我頭疼百思不知如何教育三歲孩子的時候,一篇文章——控制是最壞的教育,使我驚醒,該適可而止的原來是我。
也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認識到,我不可以片面的根據(jù)自己的認知來教育孩子,育兒必須看清孩子成長中的變化,不要以為自己的叮囑可以給他真知和捷徑。就像在孩子出現(xiàn)自主意識的階段,我急切的想把我的認知和規(guī)則告訴他,總希望以我的喜惡去影響他。沒有給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間,沒有鼓勵和尊重,過多是的干擾或者說限制,孩子不是反抗就是屈從,抹殺的不只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更是他的自尊和人格。
可是問題還沒完全解決,控制不可以用,那就需要放手嗎?但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那么,應該如何掌握。我總結,還是要拿捏火候,把握一個度,是放手而不是放任。不可以聽之任之,更不是無規(guī)無矩,孩子需要我們的建議,引導,支持,而孩子,同樣有權采納或者拒絕我們。
沒錯,孩子有權拒絕,這里又會發(fā)現(xiàn)育兒經中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父母與孩子的平等關系,現(xiàn)在大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認同這個平等,但是真正能行之已然的又有多少。我認為,平等,不一定非得把孩子當成朋友,只要清楚孩子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判斷,發(fā)言,選擇和擔當?shù)臋嗬?/p>
我一個朋友說,平等這個問題等孩子長大點才會顯現(xiàn),現(xiàn)在學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你跟他講平等,還不被他翻了天。
怎會無法平等,說穿了,那是因為你不愿褪去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不愿放下父母的架子和權威,更不愿意被孩子拒絕你的要求。請試著讓自己懷一顆謙遜的心,而不是成為一個沒有過錯,不可以被指責,具有完全操控權的君主,所以,如果你意識到傷害了孩子,請跟他表達歉意。
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要和孩子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傾聽來自孩子內心的聲音,我準備了耐心。其次要給孩子自己選擇和實踐的權利,我又準備了信心。最后是面對結果,平等看待,好與壞都是收獲,我準備的是平常心。締造美好的親子關系,平等比愛更重要,滿足孩子對平等的渴求,不僅要俯下身,更要俯下心來,盡最大可能給孩子以平等,甚至比盡最大可能給孩子愛更重要。
所以我是這樣做的,把軒軒當成家里的重要一員,也會讓他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聽聽他的想法,盡管有時候是語無倫次,牛頭不對馬尾,但他津津樂道足以,有時候指出我的失誤也著實有些道理。還有去超市買東西,他有自己的儲蓄罐,取一些出來,可以買少量適當?shù)氖澄锖屯婢撸孪犬嫼觅徫锴鍐?,結賬后他也會提好自己的購物袋,回家自己分類整理他的物品,長久下來,他對于自己是家里小主人的身份更加明確。
然而還有一位媽媽說,我們始終都無法和孩子平等,我們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大人可以吃苦,難道也要讓孩子同我們一起吃苦嗎?
是呀,這才是平等關系中最難突破的,寵愛自己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舉個非?,F(xiàn)實的例子:餐桌上,軒軒的奶奶給我夾了一個雞腿,我立馬拿起來給軒軒,孩子喜歡吃的,給他吃。奶奶說,對對,我怎么忘了小孫子。此時,孩子正在一旁盯著我們……后來我覺得很糟糕,軒軒當時內心捕捉到了什么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在外面爭取到的榮耀或者只是看到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時間也會想著給家里的孩子帶去,好像我們有責任給孩子最好的,是嗎?然而,答案是否定的,恰恰是這份所謂的責任,打破了平等的關系。
后來我悟道了,前面的媽媽說了,難道孩子也要一起吃苦?
當然是。
我們從來都沒有欠孩子的,孩子也不欠我們的,所以我們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但是如何運用合理的方式讓他明白這個道理,也得仔細琢磨。身教大于言傳,關鍵也不在于你說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我在實踐中讓軒軒慢慢有了體會。比如他的游戲室,偌大的房間,之前可以說是踏腳不進,真的不是我懶惰,即便是每天給他整理。后來我就不干了,得想方法,我跟他說:軒軒,這間房間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我現(xiàn)在給你,這是鑰匙,你保管好,當然你更是這些玩具圖書的主人,以后你自己把它們擺放整理好,并且希望你愛惜。他心不在焉的答應,一邊玩著,嘴里還嘟囔:這些玩具本來就是我的……結果第二天回家,不出所料,還是一團亂。晚上,他入睡后,我就開始整理,千萬不要認為我在妥協(xié),這才是方法的第二步,我花一個多小時,把只要能裝進櫥柜和抽屜的東西都不留在外面,然后擦好桌子拖好地板,整個房間便寬敞了。兒子起來后有點傻眼,問我,媽媽,我的玩具呢,你給我扔了嗎?我知道他會這么說一定是因為昨天答應的事卻沒有行動而底氣不足。我打開櫥柜,兒子你看好了,玩具也有家,我只是把它們送回了家,以后也請你找它們出來玩好之后,記得送它們回家,并且負責打掃它們的家。到這里,我給他建立的責任和擔當,沒有抱怨和強迫,他也認識到了。但是,還沒有完,如果提醒一次就立馬做到那就不是孩子了,在他不能很好的歸位后,我故意給他的玩具搬了家,這樣他隨手拿不到,就跑來問我。方法的第三步,我盡量禮貌的回復,抱歉,媽媽不知道你的擺放習慣,但是房間又亂了,這個東西我就放在了左邊柜子第二個抽屜,那個我放在……所以,你如果想立馬拿到你要的東西,知道應該怎么做了嗎?直到現(xiàn)在,兒子的整理能力很強,分類擺放也越來越有規(guī)律。當然我也省力了許多。
所以,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yōu)樗趽跻磺酗L雨,給他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條件,自己卻含辛茹苦,還會有利于他的成長嗎?等孩子大了,弊端也就出現(xiàn)了。歸根結底這樣的不平等還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也會消磨了他人生的斗志。
最后還有一點,我認為在我兒子成長中至關重要:調節(jié)家庭成員的育兒觀念和協(xié)調各種育兒矛盾。
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家庭氛圍和環(huán)境的構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性格和情商的成長可謂舉足輕重。家庭環(huán)境的范圍其實是很廣泛的,可以包括,成員各自的相處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怎樣控制情緒,怎樣得當表達能使得劍拔弩張的局面及時控制或者出現(xiàn)轉折。
大家有沒有感覺,在孩子沒出生前,我們的家庭關系比較和諧,即使偶爾有些小矛盾,也能很快化解,一旦孩子出生,問題接踵而至,孩子成了家人關注的焦點,長輩們總喜歡用他們的經驗和經歷來指導我們年輕父母的育兒方式,然而我們這一代與父母或祖父母的代溝豈是寥寥幾句能跨越的,育兒觀的不一致,加之面對關于孩子的突發(fā)事件的急促性,沒有事先商量或者事后調節(jié),那么矛盾開始凸顯了,這個矛盾本身就是一把利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控制好它,就會刺向我們的孩子。
其實,要認識到在家庭育兒矛盾中沒有真正的對與錯,有的只是合適與否。家人誰都愛孩子,誰也都會有壞情緒,我們都是普通的人,長輩的思想更是固有滯后,如果有氣憤想表達,記住,孩子正在看著,在張口的一瞬間,能冷靜下來,嘗試換一種效果更好的溝通方式,結果就有轉機。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從小在和諧溫馨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比一個在爭吵的家庭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不管是情商還是性格方面都會勝人一籌。
總而言之,孩子成長的過程也伴隨父母的,我們首先要很好的了解自己,善于改變自己,在這個基礎上再談養(yǎng)育。育兒就必須懂得孩子成長的變化規(guī)律,必須不斷拓展思維,不要以為自己愛孩子,就可以正確無誤的對待他,也沒有哪一種養(yǎng)育方法是絕對正確的,只有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完美的詮釋我們對孩子的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碰撞一:老好人和“獨裁者”
情景:爸爸由于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媽媽則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媽媽常常要求孩子游戲完收拾好玩具;但是偶爾在家的爸爸,即使發(fā)現(xiàn)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也很輕松地說,讓孩子隨便去吧!
專家意見:當爸爸在家時,媽媽要多給他機會來管教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爸爸的管教方式與自己不同,可以在孩子睡著后進行探討。力求掌握一個原則:“誰先說話,就讓他把話說完?!逼鋵?,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都能讓孩子學到不同的東西,重要的是父母要意識到,對于同一種情況,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
提示:任何時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的管教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尊重父母的意見。
碰撞二:嚇唬還是順從
情景:5歲的妞妞游戲完后從來不收拾玩具,家里總是攤得亂七八糟的。媽媽認為,當孩子游戲結束,自己可以幫她一起收拾玩具,這樣,能讓孩子玩得更盡心;爸爸則從來不會這樣縱容女兒,如果女兒拒絕收拾玩具,他就會威脅女兒說要把玩具都扔掉。
專家認為:5歲大的孩子確實應該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媽媽可以適時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她產生做事情的動機和理由,例如,“把玩具收拾好了,你就可以下樓去玩一會兒。”讓孩子明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不但自己有成就感,還能讓全家人開心,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yǎng)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如果孩子偶爾忘記收拾玩具,爸爸媽媽應該平靜地告訴她,接下來的幾天,她就不能再玩這些玩具了。
提示:如果父母已經確定用獎懲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收拾玩具,那么一定不要食言。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自覺遵守約定,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碰撞三:懲罰還是不理
情景:如果事情并沒有按佳佳的想法進行,他準會大喊大叫或者大哭大鬧一番,以示不滿。每到此時,媽媽會認為孩子的情緒太激動了,該給他點“面壁思過”的溫柔懲罰;可爸爸卻不這么想,認為媽媽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安靜不了10分鐘,最好的辦法是不搭理他。
專家認為:因為孩子的行為不夠好而懲罰他,不但不能教會他什么才是正確的,還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使孩子覺得自己眾叛親離,無法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視和關愛。所以讓孩子“面壁思過”、任其哭鬧,還不如采用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的方法,不用擔心擁抱會助長孩子的壞行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情緒好起來,當他安靜下來后,再告訴他哪種做法更好。
提示:通常情況下,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可以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采用擁抱和慢慢聊天的方法,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會安靜下來。
碰撞四:引導還是體罰
情景:2歲的蒙蒙經常亂發(fā)脾氣,無論是不想吃東西還是不愿穿褲子,他都會大吵大鬧。爸爸認為,采用體罰才能讓蒙蒙改掉這個毛病,讓他聽話,自己就是從小被打出來的;可媽媽反對爸爸的觀點,但她的溫柔方式也并沒有讓蒙蒙發(fā)生任何改變。
專家認為:以蒙蒙這樣的年齡,有這些行為是正常的,這種“挑釁”行為完全來自于成長的力量。當他揮舞著小手說“不”的時候,他感到了自己的力量。
當爸爸媽媽了解了這一點后,還必須接受一個觀點:堅決不能打孩子!這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要想改掉蒙蒙的壞脾氣,爸爸媽媽應給予蒙蒙更多的關注,并讓他多注意那些“大孩子”的行為,例如,自己吃東西、唱歌,自己做游戲等。
提示:當孩子發(fā)脾氣時,轉移他的注意力有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當他不愿穿褲子時,給他講他最喜愛聽的故事,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被故事所吸引,情緒就會安靜下來,一切會變得簡單起來。
該不該按性別決定教育方式
“富養(yǎng)女兒,窮養(yǎng)兒子?”上海出現(xiàn)育兒新理念
前不久,上海市一位3歲女孩的母親把她的困惑告訴了記者,她聽朋友說,現(xiàn)在上海流行一種新的育兒理念:“富養(yǎng)女兒,窮養(yǎng)兒子”。生了女兒就要“富養(yǎng)”,盡可能為她創(chuàng)造優(yōu)越條件,讓她學鋼琴懂藝術,上最好的學校、穿最好的衣服,同時培養(yǎng)她高雅的舉止和不凡的品位。而如果生的是兒子,那就要‘窮養(yǎng)’,讓他吃苦,養(yǎng)成堅韌性格。作為一個女孩的母親,她不知道該怎么培養(yǎng)孩子才正確?
“女孩富養(yǎng)男孩窮養(yǎng)”似乎已成為滬上現(xiàn)代家庭撫養(yǎng)子女的理念。近日,記者參加一個高考高分學生家長座談會,也同樣聽到了這個說法。
新聞再創(chuàng)以孩子的性別選擇不同的育兒方式,讓女孩生長在蜜罐里,讓男孩經受磨練,這是育兒理念的進步還是新的育兒誤區(qū)呢?
哈爾濱:育兒理念五花八門
上?!案火B(yǎng)女兒,窮養(yǎng)兒子”的育兒理念在哈爾濱是否也有所體現(xiàn)呢?為此,記者采訪了一些孩子家長,發(fā)現(xiàn)哈爾濱一些家長的育兒理念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道理。
家住哈市教育小區(qū)的趙云鶴先生是名很有經濟實力的企業(yè)家,他的女兒目前在一家私立幼兒園,一年的學費就近萬元。女兒在周末還要上繪畫、書法、鋼琴課,加上女兒的名牌服飾和各種高檔玩具,不到4歲的女兒的消費與一個大學生差不多。對此,趙云鶴認為:“我和妻子沒想過‘富養(yǎng)’女兒,只是想給她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讓她能開闊自己的眼界。讓她學習鋼琴、繪畫,也是培養(yǎng)她優(yōu)雅的舉止,如果我們生了一個男孩也會這樣教育他,我們只想把最好的都給予自己的孩子?!?/p>
與趙先生不同,哈市自來水公司的代女士對女兒要求比較嚴格。“我就不愿把女兒培養(yǎng)成嬌滴滴的花朵兒。我對她采取的是‘窮養(yǎng)’政策,女兒從小時候開始,我就為她創(chuàng)造各種鍛煉機會。現(xiàn)在我女兒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性格獨立,也不像其他女孩那么大手大腳,更沒有千金小姐的作派?!?/p>
黑龍江省某公路處的陸蘭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頗有心得:“我對兩個兒子的教育方式并不一樣,我覺得孩子不能按照父母的規(guī)劃成長,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比如我的大兒子很內向,我就不能過于苛刻地要求他,這樣容易讓孩子感到壓抑。而我的小兒子很外向、淘氣,如果一味溺愛他,他很容易變得更加張狂,所以,我根據(jù)孩子的不同特點,對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效果很不錯?!?/p>
專家觀點:該按孩子個性育兒
哈爾濱市第五十一中學的王嵐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對上海流行的育兒理念談了她的看法——男孩女孩因為性別不同,區(qū)別對待撫養(yǎng),應該說是育兒教育的一種進步,這一點應該肯定。通過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養(yǎng)成一個舉止優(yōu)雅的淑女,把男孩培養(yǎng)成堅毅勇敢的男子漢,這些都無可厚非。
但是,“富養(yǎng)”和“窮養(yǎng)”的說法,是從傳統(tǒng)的社會分工考慮的,并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男孩子需要獨立,女孩子同樣需要有堅毅的性格;女孩子需要有藝術氣質,男孩也同樣有對藝術的追求,所以過分嬌慣女孩,讓男孩子吃苦都是不合適的。
王老師認為“窮養(yǎng)”和“富養(yǎng)”都過于盲目,教育孩子不要刻意按照某種理念,而是應該按照孩子的特點,為他們營造不同的教育氛圍。家長如何教育下一代,現(xiàn)在各家有各家的說法,在個性自由的年代,注重性別教育還不如注意個性培養(yǎng)。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應該讓他們自由選擇,自主發(fā)展。
王老師根據(jù)她的教學經驗,向記者舉例說明了她認為比較成功的育兒方法。她說:“我曾經教過這樣一個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哈爾濱很有名氣的企業(yè)家,家里環(huán)境非常好。她的父母在她14歲以后就按月給她生活費,這筆錢不很寬裕但也夠花,女孩就可以按照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女孩喜歡畫畫,就把生活費的大部分都用在了購買畫具上,這樣她的父母就用比較好的方式使女孩養(yǎng)成了既獨立又浪漫的性格?!?/p>
觀點交鋒:育兒新理念還是新誤區(qū)?
正方:這種育兒理念很有遠見。在未來社會,人才的競爭會更趨激烈,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立于不敗,男性和女性就該擁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富養(yǎng)”女兒能培養(yǎng)品位不凡的女性,“窮養(yǎng)”男孩能培養(yǎng)他堅韌和頑強的性格。
反方:現(xiàn)代社會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都該有自立能力和開拓精神?!案火B(yǎng)”的女兒只能養(yǎng)成事事依賴別人的個性,“窮養(yǎng)”兒子也該講求壓力的分寸,因此單純以性別來選擇育兒理念是種新的誤區(qū)。
哈爾濱工大集團某建筑公司設計室的王曉輝女士說:“我女兒今年5歲,我對孩子的期許是: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開朗獨立的性格,再有一個聰明的頭腦。這些都不是單純的‘富養(yǎng)’就能給予的,我認為孩子成長時期,家長最關鍵的是給其幸福和開心,而不是太過刻意地‘富養(yǎng)’還是‘窮養(yǎng)’?!?/p>
從事保險工作的盛春梅女士認為,上海這種育兒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她說:“現(xiàn)在幾乎是每家就一個孩子,家長希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可以理解的。我覺得上海這些父母采取‘富養(yǎng)女兒,窮養(yǎng)男孩’的教育方式是未雨綢繆,針對市場需要,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孩子,這無疑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笔⑴空f:“自古以來,美麗、溫柔、舉止優(yōu)雅的女孩就會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寵愛。讓女孩子學些鋼琴,穿些好看的衣服,讀多點書,自然可以達到一種較高的修養(yǎng)和內涵。這樣會使她們在社會上工作時,也能更得心應手。而男孩應該是剛強的,偉岸的,有堅韌的性格。從小就讓他學會吃苦,的確是鍛煉男孩堅韌性格的好方法?!?/p>
哈爾濱市公交管理部門的鄭先生認為,無論男孩、女孩都該一視同仁,不該按照性別選擇育兒方法。他說:“試問,‘富養(yǎng)’的女孩在走出校門后能夠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嗎?誰能保證她總是一帆風順,到時弱不禁風的女孩該如何面對逆境坎坷?再說,對男孩子一味增加他的壓力,他的心理能健康嗎?他的性格是否會因這些壓力產生變化?因此,我認為現(xiàn)代社會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都該有自立能力和開拓精神。‘富養(yǎng)’的女兒只能養(yǎng)成事事依賴別人的個性,‘窮養(yǎng)’兒子也該講求壓力的分寸,因此單純以性別來選擇不同的育兒理念是一種新誤區(qū)?!?/p>
哈爾濱遠達配貨公司經理高原的兒子剛剛考上北京大學,他認為上海的這種育兒理念很有遠見。在未來社會,人才的競爭會更趨激烈,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立于不敗,男性和女性就該擁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案火B(yǎng)”女兒能培養(yǎng)品位不凡的女性,“窮養(yǎng)”男孩能培養(yǎng)他堅韌和頑強的性格。他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的頂梁柱是男性,解決困難的是男性,所以,男孩依舊要肩負起身上的重任,從小就應該多吃苦。上海這種作法能夠使男女更好地進入社會角色,融入社會。上海的父母們正是看準了社會的實際情況,才會有了這個新的教育理念。”
育兒心得:孩子的三種教育方式
情緒教育——批評與愛 從家庭到學校,孩子接觸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邊的人也不再是以她為中心且寵溺她的家人,肯定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有點反抗的小情緒是正常的。作為家長我覺得我首先得讓孩子學會訴說自己的心情,說就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方式,說完那些事小情緒也就沒有了,同時這也是孩子與我們分享她生活一種較好的溝通方式。有些小情緒的孩子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記得還是小班的第一學期的時候,有一天她情緒很低落地對我說今天老師罵她了。我心里一驚,倒不是真擔心老師罵她這件事,而是怕她因為這件而抗拒對去幼兒。于是我面不改色問她,“你知道老師為什么罵你嗎?”她很認真地說自己什么事情(忘了具體什么事了)做錯了,所以老師說了她一句。于是我面帶微笑告訴她:“心心這不是罵,而是批評。你在家里做錯事情,爸爸媽媽是不是也會批評你?”她很乖地點點頭,“爸爸媽媽批評你是希望你做得更好,老師批評你也是一樣的。媽媽跟你說過,你現(xiàn)在還小,會做錯事是正常的,如果同一件事情你老是做錯媽媽會很生氣,但是再生氣的媽媽還是最愛你!所以老師批評你是為了讓你做得更好,生氣的老師也是愛你的老師。因為你會改正,對不對?”于是第二天放學她就很開心地對我說,她今天得了大蘋果,原因是她昨天沒做好的事今天已經做得很好了。我也很開心地她說道:“你太棒了!你看你一改正錯誤,老師就表揚你了。所以以后做錯事情被批評了不要害怕,只要勇敢地去改正,這樣老師會更愛你,你也會變得更勇敢,更快樂!”
品質教育——堅持 我覺得堅持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但是總覺得說說容易,做起來很困難,所以當我想鍛煉她這一品格時,我一般會選擇她比較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就更容易說服她堅持做。心心喜歡畫畫,一開始老師經常表揚她,但到中途課程時她對涂顏色有點煩躁,常常會涂到一半的時候就放棄就去玩其他事情了。我知道我如果直接點破她一點,她肯定會直接放棄畫畫這件事,以后再也不能開心地畫畫了。于是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她只要提出要畫畫,我就會放下手中的事陪她畫畫,她畫一張我畫一張,每次碰到要涂眼睛等一些小畫面時我總會用她聽得到音量故意對自己說:“這里我要小心一點涂,盡量別涂出了!”,需要涂大面積顏料時,我會故意放慢速度對她說:“心心,你涂得慢一點,等一等媽媽好不好?”讓她在涂顏料的時候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她就會更愿意堅持下去,現(xiàn)在她有時候沒有我的陪伴也能堅持畫完、涂完一大幅畫。我想不在乎她畫得多好,關鍵是和之前比她已經堅持下來了,這就是進步。
生活教育——生活習慣 我個人認為習慣比知識重要,尤其在幼兒園階段,知識教育還不是主要教育內容,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讓孩子以后更順利地學習知識,學會自律。這一方面我覺得幼兒園里的習慣教育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自從進入幼兒園后心心對于折衣服、穿鞋子等小事已經很有范了。3歲之前心心白天和奶奶在家,晚上和奶奶一起睡覺我對這些生活方面沒什么特別的感悟。但從幼兒園起她就和我們同睡同起了,慢慢地就發(fā)現(xiàn)了我的很多不自律的生活習慣也影響了她。如我自己是一個餐巾紙控,擦手、水果、桌子等只要需要擦東西時都是用餐巾紙,估計這個壞習慣心心看在眼里,慢慢也就學會了。平時奶奶總會說這餐巾紙怎么那么不經用,我也沒怎么放在心上,心心更是不把奶奶的話當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在上班時收到了一張照片,是心心吃完早飯后留下了一桌子的餐巾紙。我這才發(fā)現(xiàn)問題之大,下班回家后和心心商量以后決定每吃一頓只能用一張紙,洗完手后用毛巾擦干等,而且全家人都必須遵守。很多習慣的養(yǎng)成與改變需要家人的陪伴與參與,大人小孩必須一視同仁,孩子才會覺得公平并且愿意遵循。
聽話的寶寶雖然能讓人省心,可是如果一旦遇到需要寶寶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不是已經習慣了讓父母幫著做決定呢?
注重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決定能力:
寶寶的自我決定能力,只有在自我決定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這是父母必須知道和遵循的規(guī)律,但父母常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寶寶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要替寶寶做選擇。于是,寶寶只能按照父母的決定去做。
當寶寶有了自主意識,就不再愿意什么事情都聽父母的,有了自己做決定的需求。如果寶寶的這種需求長期不被滿足,自主意識就會被抑制,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影響寶寶對自己的評價,很可能導致寶寶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而這一點可能會深植于他的內心。長大以后,寶寶可能會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能力,缺乏責任感,凡事依賴,缺乏主見。到那時父母再想讓寶寶自己做主就很難了。
學著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讓寶寶自己做決定的好方法:
1、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決定
要提高寶寶的自主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適當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決定,即父母給寶寶制定一個基本的底線——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然后放手讓寶寶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在非常有必要的時候才去幫寶寶。
2、讓寶寶敢想、敢說、敢做
寶寶有不同意父母意見的權利,在對他們有影響的決定上具有發(fā)言權,同時,寶寶也有提出不同意見和發(fā)揮自己才能的職責。父母要讓寶寶行使自己的權利,讓寶寶敢想、敢說、敢做,而不是一味地順從父母。
3、讓寶寶自己做決定
靜靜是一個乖巧的小女孩,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靜靜便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每天接送靜靜時,都會把她的吃穿安排好,就連喝牛奶插吸管這樣的事,她也不讓寶寶做,總是自己做或請老師做。
于是,每天早晨靜靜來幼兒園后,從不主動去玩玩具或進行戶外活動,而是四處游蕩,非要等老師指定她去玩什么,她才去;每當老師請她進行選擇時,她便猶豫不決,事事都要由別人做決定,自己沒辦法做選擇。
媽媽認為這樣不行,同靜靜爸爸商量后,他們把靜靜接了回來。爸爸媽媽既不過多地干涉靜靜做什么,也不催促她做什么。當靜靜特別想要自己脫衣服或者穿衣服時,父母就放手讓她自己去做;靜靜洗澡時,爸爸媽媽讓靜靜有充足的時間在澡盆里玩耍;吃飯時,爸爸媽媽讓靜靜自己吃,而且不催促她,吃飽以后就不再讓靜靜留在飯桌旁了;到了該睡覺、該外出散步或者該回來的時候,都讓寶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靜靜媽媽說:我們的目的既不是把她嬌慣成說一不二的“小皇帝”,也不是成為什么都不能自己決定的“小木偶”?,F(xiàn)在,靜靜已經是個5歲的“父母”了,她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判斷,不再是先前那個絕對聽話,叫她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小木偶”了。
4、尊重寶寶的意愿
做父母的應尊重寶寶,要尊重寶寶在家庭中的地位,把他當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員來對待,任何涉及寶寶的事情,都應尊重或聽取寶寶的意見。要尊重寶寶的見解,甚至當父母不同意時,也要以商量的口吻表示對寶寶的尊重。例如,在和寶寶對話時,不要中斷或反駁寶寶,不要干涉寶寶自己喜歡的方式等。
若說媽媽教養(yǎng)與外婆教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有多少區(qū)別,還真不明顯,也許是母女之間好溝通。因為外婆們常說:我女兒說了,味精對孩子身體不好;我女兒說了,讓孩子自己吃飯。又或者:我女兒說了,讓孩子每天洗澡……不勝枚舉。女兒的教養(yǎng)觀念,母親貌似能良好地貫徹執(zhí)行。但細細觀察下來,又似乎有那么點細微的差別。
性格差異
全職媽媽身邊的孩子,性格或恬淡或活潑,但都比較隨和、穩(wěn)定,不會亂發(fā)脾氣,上課時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偶有情緒,在媽媽的安撫下能很快平靜下來。
相比較之下,外婆羽翼下的寶寶,或嬌氣、或暴躁,情緒不穩(wěn)定,稍有不如意就會哭泣或尖叫,更有甚者還有暴力傾向,這時候,外婆往往自己也很沮喪,不能很好地安撫寶寶。上課時坐不住,時不時就要繞著教室跑,或者去打擾其他小朋友。當媽媽客串帶孩子上過親子班后,外婆再帶,孩子更會有情緒上的不適,反彈會更大。
生活習慣
全職媽媽的孩子通常都有良好的起居時間,飲食有序。自理能力也很強,很小就開始學著打理自己,還能幫媽媽做事情。而外婆總要嬌慣些,由著孩子的性子,愛給寶寶吃零食。凡事包辦,吃飯的時候,別的寶寶都好好坐在位子上自己吃,他們卻坐在外婆的懷里,一口口被喂著吃。
生理發(fā)育
這點,讓我們有些詫異。大多由外婆帶大的孩子,更容易尿褲子。據(jù)寶寶的媽媽說,他們家外婆從小就給寶寶把尿,頻繁到20分鐘1次。夜里很早就開始甩開尿不濕,給寶寶定時把尿。也許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尿頻的原因。
鼓勵方式
當寶寶完成一項活動時,媽媽會說:寶寶,你看,只要努力了就能完成,加油!或者,寶寶,真是能干的小伙子,能自己穿鞋了——是非常具體的。
而外婆,不管寶寶有沒有完成任務,對活動有沒有興趣,或者沒有做什么,只是坐在那兒,她們也會表揚寶寶:你好棒——后果是,寶寶沒有表揚就不吃飯,沒有表揚不動手做作業(yè),沒有表揚不肯上課。
為什么全職媽媽與外婆帶出的寶寶會有些許的不同呢?興許是寶寶在媽媽身邊自然而然產生的自信、忍耐力與安全感;又或者,外婆帶的孩子,白天接受的是一種生活習慣及規(guī)矩,晚上父母回來,又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變化在寶寶幼小的心理上會興起波瀾,反映出來的就是性格上的不穩(wěn)定。
也有說我們寶貝外婆或祖母帶,脾氣也好著呢!是的,世事無絕對,并不是每一個祖輩都溺愛孫兒,就像也不是每一個媽媽或者爸爸都有科學育兒觀一樣!
成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到了3歲的寶寶在性格上已有了明顯的個體差異,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改變的可能性就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培養(yǎng)寶寶性格的關鍵取決于家長的養(yǎng)育方式。
寶寶性格的形成與早期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這一點尚未引起家長足夠的注意。當我聽到有家長說自己的寶寶天生膽小、嬌氣時,請家長們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無意中以錯誤的育兒方式養(yǎng)成了寶寶的這種毛病。
實際上,培養(yǎng)寶寶性格品質要從小抓起,從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著手,如飲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訓練等,這些先入為主的習慣就是寶寶們日后的習性。
父母的情感態(tài)度對寶寶性格的導向作用十分重要。現(xiàn)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顯,頻率和強度更高
,這樣會使寶寶變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賴性,在嬌寵中變得批評不得,甚至父母的聲音稍高一點,寶寶也會因此傷心而大哭不止,顯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一般情況下,嬌氣脆弱的寶寶常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極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
再則,如今獨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顧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如替寶寶包辦的事情過多,對寶寶的正?;顒酉拗七^多等。這些過分“擔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過言行舉止顯露出來,對寶寶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寶寶想?yún)⒓幽稠椈顒又?,總是向寶寶列舉種種危險,結果使寶寶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并因此畏縮不前。年齡愈小的寶寶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點極易潛移默化地傳導給寶寶。
現(xiàn)在的父母還往往把寶寶的身體健康寄托在各種食品和藥品上,而不是讓寶寶在陽光、新鮮空氣和戶外運動中鍛煉身體。一般說,體弱多病與性格懦弱之間有著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因為病兒會受到父母更加細心的照顧和寵愛,從而成為助長軟弱性格的溫床。這種保護過度的育兒方式,會使寶寶的性格具有明顯惰性特征,表現(xiàn)為好吃懶做,好靜懶動,缺乏靠自身能力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
對于一個家庭而已,自己的孩子快樂不快樂,向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與孩子是否匹配,決定了孩子的不快樂有多少,也決定了孩子制造快樂能力的高低。
教養(yǎng)方式:
1.學會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學會尊重孩子的需要。當孩子發(fā)生什么事時,與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話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會這樣”等質問和埋怨的語氣,而是探索孩子發(fā)生這件事時的內在狀態(tài),如“發(fā)生這事時,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導致問題的出現(xiàn)?”
2.學會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極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認可孩子、尊重孩子。一個自信的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自然會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學會鼓勵孩子,而不只是表揚孩子。鼓勵與表揚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更能讓孩子心里充滿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揚的話:“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媽媽真為你自豪!”表揚過多會不知不覺給孩子帶來壓力。而鼓勵的話:“沒想到我兒子這次表現(xiàn)這么棒,只能證明一點,最近我兒子掌握知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兒子自己靠自己的執(zhí)著精神換來的,非常不簡單!”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可以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優(yōu)質部分,從而從自己的行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喜歡《育兒心得:教育方式決定父母之愛》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班教育心得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該不該按性別決定教育方式 “富養(yǎng)女兒,窮養(yǎng)兒子?”上海出現(xiàn)育兒新理念 前不久,上海市一位3歲女孩的母親把她的困惑告訴了記者,她聽朋友說,現(xiàn)在上海流行一種新的育兒理念:“富養(yǎng)女兒,窮養(yǎng)兒子”。生了女兒就...
育兒心得:孩子的三種教育方式 情緒教育——批評與愛 從家庭到學校,孩子接觸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邊的人也不再是以她為中心且寵溺她的家人,肯定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有點反抗的小情緒是正常的。作為家長...
聽話的寶寶雖然能讓人省心,可是如果一旦遇到需要寶寶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不是已經習慣了讓父母幫著做決定呢? 注重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決定能力: 寶寶的自我決定能力,只有在自我決定的過程中...
若說媽媽教養(yǎng)與外婆教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有多少區(qū)別,還真不明顯,也許是母女之間好溝通。因為外婆們常說:我女兒說了,味精對孩子身體不好;我女兒說了,讓孩子自己吃飯。又或者:我女兒說了,讓孩子每天洗澡……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