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正確對待孩子的入園分離性焦慮”,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正確對待孩子的入園分離性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
等情緒。分離焦慮是幼兒入園適應的最大障礙。研究表明:幼兒對其親人的依戀
程度越高,因分離而產(chǎn)生的焦慮程度也就越嚴重。當孩子出現(xiàn)“分離性焦慮”時
,家長要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正面引導,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幫助孩子順利
渡過入園關。
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入園焦慮同樣會在家長身上發(fā)生。家長們往往表現(xiàn)為心神不寧:送孩子入園
后戀戀不舍,總希望再抱一下、再望一眼;長時間在教室門口、窗口甚至幼兒園
門外觀看孩子,不愿離去;每天來園、離園時,長時間與教師交談,了解孩子在
園情況。有時為了讓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過分遷就或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
要求等等。殊不知,父母的這種難舍難分、焦慮的神態(tài)、情緒正通過微妙的親子
互動傳遞給了孩子。我們曾遇到這樣一個例子:孩子入園那天,全家先后有七人
來探望孩子??吹郊胰?,孩子高興,可家人一走孩子便大哭不止,家長反復來看
望,孩子就反復哭鬧,哭鬧后又嘔吐。后來,老師幾次三番做家長的工作:可說
服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卻不放心,忍不住要來看孩子。這樣,反反復復多次后
,家長每次送孩子,未到幼兒園門口,孩子就死死纏住家長。孩子上幼兒園也就
成了“三天捕魚,兩天曬網(wǎng)”。結果,孩子的“入園分離性焦慮”持續(xù)了整整一
個學期,后來還時有發(fā)生。因此,當孩子產(chǎn)生分離性焦慮時,家長一定要理智,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積極情感來感染孩子。同時,一定要堅持天天送
孩子,停停送送反而增加了孩子重新適應的焦慮。
二、注意審度自己的言行
有人說,孩子誕生在父母的言行之中,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少
數(shù)家長管不了孩子,就用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再不好好吃,把你送給幼
兒園的老師,讓老師整整你”;“再哭,明天把你扔在幼兒園,不去接你”。家
長這樣做,只能讓孩子覺得幼兒園和老師很可怕,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思想
負擔,使他們對幼兒園產(chǎn)生恐懼。有時,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哭鬧,對孩子說:“
寶寶不哭,中午媽媽接你回家吃飯?!焙⒆有乓詾檎妫貌蝗菀装镜匠燥埖臅r候
,卻不見媽媽的蹤影,于是,只能用哭鬧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因此,家長應該注
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注重正面疏導和積極鼓勵,盡可能幫助孩子達到最佳心理
狀態(tài)。讓孩子感到:我已經(jīng)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幼兒園里可以學到好多
本領,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戲是開心的事;我學會自己洗臉、洗手、吃飯、
穿衣了,我很能干;爸爸媽媽很愛我,老師也像媽媽一樣喜歡我。孩子有了自信
心、自豪感,就很少會發(fā)生入園分離性焦慮了。
三、鼓勵幼兒參與適應性活動
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環(huán)境變化很大,入園前,整天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
到了幼兒園,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為了減小這種變化的坡度,孩子入園后
,家長要幫助孩子進行一些適應性的活動??梢詭Ш⒆尤ム従蛹?,讓孩子和大
哥哥大姐姐一起玩;還可以把孩子送到親戚家,讓他在外面小住幾天,培養(yǎng)他單
獨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兒園所玩的游
戲,陪著孩子再玩一會兒,也可以將孩子的作品帶回家,給爺爺奶奶看,通過表
揚鼓勵,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家里,想做什么,通常用一些動作來表
示,家長們也往往習以為常,所以到了幼兒園就不適應。有的孩子要撒尿,卻不
善表達,結果弄濕了褲子;有的孩子與同伴發(fā)生了矛盾,卻不知如何解決。針對
這些情況,家長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孩子一定的自理能力,經(jīng)常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如:自己處理小便,拿自己的杯子接水喝,怎樣拿小匙,怎樣用筷子,
另一方面也要教會孩子如何表達他想要做的事。在可能的情況下,家長還可讓孩
子把家中的玩具拿到幼兒園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其他孩子會謝謝他,樂意
和他一起玩,孩子自己也會感到很高興,分離性焦慮就會減弱。
四、加強與幼兒園的聯(lián)系
對孩子來說,進入幼兒園是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孩子心理、生理均會受
到一定的影響,家長要特別做好家園聯(lián)系工作。
1、要耐心傾聽孩子說話,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情況和他的感受。
2、盡量向老師詳細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以便回家后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
行教育。
3、注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對老師的不滿情緒,不隨意議論老師,以免影響師生關
系;當孩子感到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tài)度。
4、家長要隨時、盡量詳細地與教師交流孩子在家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
點、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師盡早地了解孩子,運用適當?shù)慕逃胧?/p>
剛入園孩子產(chǎn)生分離性焦慮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這是因為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給
孩子帶來了精神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和社會角色上的變化。孩子產(chǎn)生分離性焦慮后,
家長不能粗暴或專制地對待孩子,也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只有設身處地去理解
孩子、關心孩子,家園互動、正確引導,才能化消極為積極,消除孩子的心理障
礙,孩子入園時綻放在我們面前的定將是張張笑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為什么”是孩子最早會問的問題之一。雖然數(shù)不清的為什么常常會讓最有耐心的父母都頭疼不已,但這卻表示,孩子正在以主動的方式學習。
這些“怪問題”孩子有沒有問過你呢?看看這里的答案能不能給你一點啟發(fā)。
1、為什么下雨后螞蟻會從地底下爬上來
因為螞蟻住在它的地下宮殿中。盡管科學家們不能確定,但他們還是認為,雨下得很大的時候,螞蟻的地下宮殿里會積很多水,螞蟻怕被淹死,所以就會爬到地面上來。
2、為什么長頸鹿有那么長的脖子?
因為長頸鹿愛吃長在大樹頂上的新鮮葉子,但這些樹非常高,為了吃到這些葉子,長頸鹿就一定要有很長的脖子才行。有些長頸鹿的脖子有2米多長呢!
長頸鹿的脖子雖然很長,但是它們脖子里的骨頭卻和我們人類的一樣多,只是它們的每塊骨頭都很長而已。
3、我們?yōu)槭裁匆≡诜孔永铮?/p>
我們只有住在房子里才能抵御壞天氣,抵御夏天炎熱的太陽和冬天寒冷的北風。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房子,這主要取決于人們居住的氣候環(huán)境。比如那些居住的河畔的人,常常用竹子或木頭將房子支在半空中,以抵御洪水的侵襲。
4、為什么我得打掃自己的房間?
為了照顧這個家,爸爸媽媽有很多工作要做。你也可以幫助爸爸媽媽,那就是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和自己的東西。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們的家干干凈凈、井井有條。
當然,對你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時,你可以參考兒童百科全書之類的書籍。盡管書里提供的有些答案對學齡前的孩子過于復雜,但只要你略作調整就可以讓孩子理解了。
孩子的問題有特點
孩子的“為什么”除了和成人一樣,是對知識信息的要求之外,還有著自己的特點:
●以“我”出發(fā)。對于孩子來說,問“為什么”的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比如孩子問“為什么那臺機器聲音這么大?”就完全可以理解成“你保證它不會弄傷我嗎”。
●想得到某種承諾。有時候,孩子問“為什么”是為了讓大人給他一種承諾,比如他問“為什么我要照相?”就是想讓你告訴他“因為照片可以留作紀念,寶寶長大了也可以看到小時候的樣子?!?/p>
●表示驚訝。很多時候,孩子向你提出問題,是為了表達他的驚訝之情。比如孩子問“為什么雨下得這么大?”更多的是他看了屋外的瓢潑大雨之后發(fā)出的感慨。
對待“怪問題”要有“好態(tài)度”
提問是孩子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所以無論孩子的問題多古怪,都要請你認真對待。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孩子常常沒有能力提出一個完整確切的問題,并以此獲得他想知道的信息,所以有時候你的答案并不能令孩子滿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回答之前,你可以先反問孩子一個問題:“寶貝,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果還是不知道孩子想問的到底是什么,你就可以問一個指向那個答案的問題,比如:“松鼠在窩里睡覺。你是不是想知道這個呢?”
●用孩子能理解的話回答。學齡前兒童并不需要知道每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只需要用適合他年齡的詞語回答他就行了。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問:“為什么東西會往下落?”一種很不錯的回答就是:“地球在拉它們。地球這樣做你是看不到的。這種現(xiàn)象還有個特殊的說法:引力?!?/p>
●承認自己不知道。這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你不是一個“萬事通”。當孩子提出你根本回答不了的問題時,你大可以直截了當?shù)母嬖V他:“對不起,這個媽媽也不知道?!焙⒆訒斫獾摹5绻愀嬖V他你會想辦法找到答案,并且的確這樣做了,那就更好了。
●不要打斷孩子的問題。無論一系列“為什么”讓你有多么心煩,也請你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的問題太多了,煩死人了!”這只會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問問題不好。
這時正確的做法是,設法把問題往后拖一拖。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正在做家務,你過會兒再問,好嗎?”或者試著換個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可以問他:“我們一起玩‘過家家’好嗎?
“我的孩子脾氣很大”、“我的孩子很任性”,這恐怕是家長憂慮較多的一個問題。其實,小兒的任性與家長很有關系。小兒到1~2歲時開始有了一些獨立和自理的能力,因此就有了自己的要求。
2歲前的小兒雖自我表達能力較差,但已經(jīng)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達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滿意的事情就會發(fā)“脾氣”,就用跺腳、打滾、哭鬧等方式表示抗議。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弄清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處理。
對于小兒的一些正當要求,如要求自己吃飯等,家長可設法幫助孩子進行練習。對不正當?shù)囊笠膊慌c他(她)討論“你這樣作對嗎?”,因為這時小兒還沒有發(fā)展到認識錯誤的水平,家長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安定他(她)的情緒,或者采取不理睬的冷處理態(tài)度。
如果小兒一哭鬧家長就滿足他(她)的要求,他(她)就會認為這是達到目的的好方法,所以他(她)會重復這些行為??傊?,家長對孩子不正當?shù)囊蟛恢浦梗?jīng)常無原則地依從、遷就,無意中就培養(yǎng)了小兒任性的壞習慣。
對2歲以上較任性的小兒,家長及時的給予教育是可以糾正的。對小兒正確的要求,家長要給予滿足;對無理的要求則要明確的回絕。
家長要一貫堅持同一態(tài)度,不能以家長自己的情緒為轉移,如自己不高興時,無論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而高興時又一切聽之任之。家庭成員之間的態(tài)度也要一致,否則會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態(tài)度對小兒的是非觀念,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響。家長要以自己的榜樣作用及正確的態(tài)度使小兒明事理,能控制自己,這樣才能使孩子為今后適應社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打好基礎。
可是沒上幼兒園幾天,許多壞習慣都帶回來了,比如說地上隨便座,咬手指甲等。最讓我擔心的就是在想事的時候喜歡咬手指甲,開始只是偶爾咬,可時間一長,不僅是想事情的時候,就是看電視的時候也咬指甲。雖然我經(jīng)常提醒寶寶,但是寶寶每次都記不住。
我知道想要寶寶改掉壞習慣,就必須用一種方法,讓她知道咬指甲是不好的。
周末,我準備了一下資料,打算給寶寶“上課"。
“寶寶,你看看這個"。
我吧圖片遞給寶寶,上面的東西讓寶寶嚇了一跳。
“這是什么呀,看著真惡心。"
“這是媽媽從醫(yī)生阿姨那里拿的",我指著圖片上的東西說,“你看這些東西就是放大的細菌,是不是很嚇人。"
寶寶點點頭。
"你知道嗎,這些細菌都是你指甲里面的。"
寶寶看著自己的指甲:"是嗎,我怎么看不到呀。"
"細菌是一種很微小的生物,眼睛是當然看不到的,不過你看,"我指著寶寶的指甲,"你看這里面是不是有黑色的東西?"
"這就是細菌?"
"這些是臟東西,里面就有這樣很多的細菌,你想想看,你咬指甲的時候,這些細菌都跑到你的嘴里,然后跑到你的肚子里,是不是很可怕。"
"真的好嚇人哦",寶寶看著自己的指甲。
"是呀,所以你以后不能在咬手指甲了"。
經(jīng)過我這樣一講,寶寶開始注意不在咬指甲啦,慢慢的改掉這個壞毛病。
孩子難免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這時,一味地指責或者打罵都只能起到反作用,因為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他覺得是無所謂的行為,強行阻止只會讓他產(chǎn)生抵觸心理。所以做為父母,面對孩子的壞習慣,應該耐心的解說和引導,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習慣是錯誤的,才能讓孩子從根本上改正錯誤。
然后**爸跟我說,他有一同事,家里有個小男孩,今年五歲,特別調皮,這次他同事回家了直接用皮帶給那小孩抽了一頓。我說,這哪像做父親的啊,孩子調皮是很正常,大人一時生氣打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只是這樣太過了,多大的小孩,竟然用皮帶去打小孩。**爸說,你不知道那小孩有多皮,他家小區(qū)里面停滿了車,他就用腳去踹,手上拿了什么東西就往車上劃。這樣家里有多少錢來給他賠??!不打才怪
這樣的孩子確實是很皮,我也見過這樣的孩子,不過很多時候在大人的教導下會慢慢改變。我于是跟**爸說,其實這樣的也很多,男孩子不比女孩,女孩再皮還是好點,男孩總是會對車啊機器啊什么的感興趣一些,所以他們會變著法子去了解,雖然他是去踢車,去滑,一個是作樂的心態(tài),一個也是想看看他做了這些車子會有什么反應,還有家人有什么反應而已。如果這個時候家人不是好好的去跟孩子講道理,而是去打孩子,就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屈于大人的淫威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他心里會非常的不服氣。一旦有反抗能力的時候就會再次爆發(fā),還有一種就是再接再厲,你越是打他,他就越是喜歡這樣做,然后你再打的惡性循環(huán)中,這樣會造成孩子也容易暴力。
**爸說:可不是嗎,那孩子家里的人比較慣著那孩子,現(xiàn)在那孩子天天打她媽媽,這么小的孩子,經(jīng)常打的他媽媽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F(xiàn)在他媽媽根本就管不到。只有他回去拿皮帶抽才有用。我對這話非常的無語,好孩子五歲就能把媽媽打的青一塊紫一塊的,不光家里有暴力傾向,而且還沒有道理的去寵孩子,孩子五歲,再怎么大的力氣能這樣嗎?有的人可能認為孩子在家里能打人,出去了就不會吃虧。只是不知道這孩子如果繼續(xù)下去會是怎么樣呢????等到無法挽救的那天這對父母又會是怎么樣的感受呢???
孩子年齡小,其生理機能的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常會說錯話、做錯事,這是難免的,在成人的幫助下能認識錯誤,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錯事不肯認錯,倔強、執(zhí)拗,確實令人生氣。
1、孩子做錯了事,自己不知是錯的
如三四歲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紐扣扣錯位,將襪底穿到腳面上,把兩只鞋子穿反等現(xiàn)象;再大一點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頑皮、好打鬧,有時會把衣服弄破,或是為了探個究竟,把新買的玩具拆得亂七八糟……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錯。對這類錯誤,家長不應該過多地責備孩子,更不要說那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如:“你真笨”,“你真是沒用”等等。而應該在“如何做”上給予具體指導,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他積極主動進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戰(zhàn)勝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本領,學會辨別對與錯。
2、孩子做錯了事拒絕認錯
有的孩子個性強,倔強、執(zhí)拗、任性、自以為是,做錯了事不愿承認,怕認錯后丟面子。有的孩子則從來沒有認錯的習慣,這與家長的教育有關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長不教育孩子走路要當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間發(fā)生糾紛,家長往往是袒護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不是;家庭成員之間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導致孩子做錯事又拒絕認錯的原因。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要急于追究錯誤的大小,而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幫助承認錯誤上,首先,家長必須改變以上不正確的做法,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念。再就是鼓勵孩子說實話,以親切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沒關系只要勇改地承認錯誤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蓖瑫r嚴肅地指出:“做了錯事又不肯承認是錯上加錯!爸爸媽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認錯后,肯定他的進步,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什么地方,其嚴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應該怎樣做,讓他從中接受教訓,為今后正確的行為打下基礎。
3、孩子做錯事,怕受懲罰,不敢認錯
有的家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罵,常使孩子驚恐萬狀,無所適從。當孩子做了錯事后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只好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要幫助孩子克服和糾正這種不良行為,家長必須改變不良的教育方法,堅持正面教育。
家長制的作風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孩子雖小,但也有他獨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錯事,家長采取打罵孩子的做法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法。家長要持冷靜的態(tài)度,分析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本著重動機、輕后果的原則,原諒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經(jīng)驗造成的過失。孩子畢竟是孩子,但是對其行為、品德上的錯誤則要毫不客氣地給予嚴厲批評,絕不姑息遷就,以便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強道德判斷能力,少犯錯誤。
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情,媽媽不必過于緊張,要幫助寶寶培養(yǎng)正確的態(tài)度與處理方式。相信在經(jīng)歷了數(shù)不清的糾紛、爭執(zhí)的教訓之后,寶寶會逐步適應,有所收獲的。
獲得心理平衡。寶寶受到欺負后心里會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討回損失,因此動手,這是一種自衛(wèi)心理。
爸爸媽媽要讓寶寶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提醒他不能動手打人,更不能主動去攻擊別人。如果寶寶被別的孩子欺負,可以將他拉開,問問他的感受或替他說出感受,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了解他的心情。接著爸爸媽媽就要做正確的引導,比如說:“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動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樣會疼嗎?”
當個“小紳士”
面對爭執(zhí),爸爸媽媽首先應正確評估事情的性質,不要看不得寶寶受委屈、流眼淚。要讓他學會處處謙讓,不為小事斤斤計較,這樣反而會讓他在同伴中獲取信任與好感,贏得更多的友誼。
學會主動道歉
一旦發(fā)生爭執(zhí)、糾紛,爸爸媽媽要及時幫助寶寶調整情緒,舒緩緊張、沮喪、憤怒的心情。待他平靜下來,再與他談話,讓他認識到,不管對錯,只要動手就不對。比如,媽媽可以對先動手的寶寶說:“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確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這就是你的不對。去跟小朋友道個歉,好嗎?你們還是好朋友?!?/p>
制止攻擊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打架斗毆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擊行為可追溯到幼兒期。因此,對寶寶在爭執(zhí)中出現(xiàn)的攻擊行為爸爸媽媽必須堅決制止。不能慫恿寶寶施以拳腳,更不能親自出馬為寶寶討公道。
在爭執(zhí)中成長爸爸媽媽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來制止寶寶委屈流淚,也不要用“堅決站在寶寶一邊”來強化他的痛苦與仇恨。壓制和縱容都不可取。
爭執(zhí),是孩子必修的一門功課,是相互學習、相互適應、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此,寶寶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用豁達的心態(tài)看待爭執(zhí),引導寶寶在爭執(zhí)中學會交往,運用智慧解決問題。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一天下午放學時,小宇媽媽來接孩子的時候,向我講述了一件她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早晨,小宇爸爸送孩子入園,孩子下車時,一不小心手指被車門夾了一個黃豆大的紫皰,爸爸見沒有什么事,于是就直接將孩子送入幼兒園了,沒有與老師交流孩子受傷的事,反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了,告訴她孩子的手被車門夾了,沒什么大礙。放學時,小宇媽媽來園接孩子,小宇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涵涵小朋友打我了,還將我的手指打了一個大皰,老師批評了涵涵,涵涵跟我說:對不起”,小宇的媽媽聽了很生氣,認為這孩子怎么能說謊呢?便及時與我進行了溝通。我聽了當時也感到震驚!但我又一想,不能簡單地、武斷地認為孩子在說謊,便和小宇的媽媽進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以將想象當作現(xiàn)實了,涵涵小朋友經(jīng)常會與同伴發(fā)生沖突,與人交往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小宇手指被夾的時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責怪,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涵涵的攻擊性行為,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掩蓋自己的過失,成人應該原諒孩子的過失行為,教給孩子避免發(fā)生過失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責怪。
二是:孩子受了傷可能很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家長和老師)的同情和關心,可是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或是反而有責怪的現(xiàn)象,于是孩子便找個對象跟自己說:“對不起”,進行自我安慰。對于感情細膩、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給予孩子同情和關心的同時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鼓勵孩子勇敢起來。另外,老師對某個孩子攻擊性行為的過多批評,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負面影響,是老師教育過程出現(xiàn)的失誤,發(fā)現(xiàn)問題后老師就忘引起足夠的重視。經(jīng)過我的分析,小宇的媽媽一下子豁然開朗了,知道如何去做了。
要教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家長或老師應善待他們的謊言,根據(jù)不同情況客觀分析,對他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即使孩子有了錯誤,只要說了真話,就應肯定他們的做人之道,并引導他們不斷完善自己,不用打罵、懲罰、斥責等消極的方法對待孩子,或避免他們以謊言應付家長或老師,要與孩子成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如果是因為家長或老師的原因造成孩子說謊,家長或老師應檢討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并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思維和認知的發(fā)展水平,對他們做出合理的解釋。孩子說謊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成人應該細致了解從細微處入手,從而保護孩子脆弱的心靈。
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可能會有哪些表現(xiàn),以下這些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1、情緒變化。部分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會表現(xiàn)為從聽話懂事的小孩突然變得脾氣暴躁不容易溝通;一部分孩子表現(xiàn)為從活潑開朗的小孩突然變得安靜內向不愿意說話;小部分孩子還會表現(xiàn)出一些頑固性習慣,比如,吮吸手指、吮吸衣被、啃咬指甲、撫摸生殖器等等。
2、生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飲食、睡眠等健康方面。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食欲不振、大便習慣改變等情況。甚至有的孩子一(提)到幼兒園就會肚子痛。
入園的分離焦慮其實挺普遍的現(xiàn)象,不過我們還是有很多方法幫助孩子平穩(wěn)地度過:
在入園之前家長可以做的
1、在入園幾個月之前,帶孩子到附近幼兒園多看看。觀看幼兒園里小朋友們開心地集體上課集體游戲,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個美好愉快的地方,充滿歡樂和愛的地方,逐漸建立起“上幼兒園”的概念。
2、如果家長無法帶孩子直接去幼兒園感受生活,那么可以通過繪本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孩子了解入園后的生活安排,并且掌握一些新狀況的應對辦法,他的擔憂焦慮就會減少,等待入園的過程也會充滿樂趣。
3、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孩子做好生活準備,例如,自己吃飯、睡覺、上廁所、穿脫衣物等等。
4、讓孩子掌握一些溝通交往能力,以便他能盡快與小朋友們融洽相處,例如,怎么打招呼、表示友好、征得允許、尋求幫助等等。
5、與孩子玩幼兒園游戲,模擬幼兒園生活,讓孩子體驗幼兒園小朋友的角色,讓孩子了解將在幼兒園里面對的規(guī)則,幫助他快速適應。
在入園之后家長可以做的
1、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想念。其實,愛和想念是彼此的,當我們第一次離開孩子去上班,當孩子第一次離開我們去上學。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會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難熬的心理斷乳期。
2、給孩子帶上一個他最喜歡的安撫之物??赡苁呛⒆幼钕矚g的一件玩具或者一條毯子,能讓他在新環(huán)境中感受到家和家人的氣息,得到安慰和溫暖。(老師可能在后期慢慢的幫助孩子戒掉這些依賴)
3、帶孩子熟悉新的環(huán)境,結識新的朋友。如果能夠找到住得比較近的小朋友,一起上學放學,周末一起玩耍,這樣也能增加孩子上學的興趣。
4、當面告別,把笑容和鼓勵留給孩子,并約定再見面的確切時間。千萬不要不告而別,也不要表現(xiàn)得很難過很擔憂,讓孩子誤以為是被遺棄了。
5、遵守和孩子約定的時間,體驗再相聚的幸福。滿足孩子對愛的需要,讓他充分釋放壓抑了一天的情緒,并幫助他調整好情緒,讓他體會到你的愛。
6、放學之后可以陪著孩子繼續(xù)在幼兒園玩一會兒,強化孩子在幼兒園里快樂的感受,增加第二天入園的積極性。
7、避免不良暗示。當孩子頑皮或不聽話時,千萬別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chǎn)生恐懼心理,會加重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8、及時有效溝通。剛入園階段每天和幼兒園老師保持溝通,交換孩子的表現(xiàn),關注孩子的細微變化,積極尋求老師的支持和幫助,盡量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最后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的成長過程,所有孩子與我們一起遇到的問題,都需要坦然地面對,耐心地一起解決。第一次上幼兒園,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戰(zhàn)——“當我想念你的時候,我知道你就會回來!”——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也習慣了離不開孩子!最后,祝孩子們入園順利!入園快樂!
相信《正確對待孩子的入園分離性焦慮》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由于不少青少年存在著生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的矛盾,在心理上往往很幼稚,還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還不知道應該怎樣掌握分寸、控制自己,所以過早地戀愛往往沒有好結果。這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都不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