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過程的讀書筆記。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教育的質量最大化!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育兒觀念:孩子努力的過程更重要”,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育兒觀念:孩子努力的過程更重要
看過小雞雞的故事后,叢叢主動要求自己洗內褲,四歲的他蹲在小盆邊認真的搓著,我想起了最初教叢叢刷牙時,也是相似的買來小熊繪本念給他聽,然后他才把刷牙當作樂趣的。剛開始的時候,興趣肯定大過實操,但興趣也是動力,我們不能要求他做的多到位,只是想培養(yǎng)出他的習慣,每一步的習慣,然后再要求到位。就像我們一直堅持回家必須先洗手一樣,現在即使叢睡的迷迷糊糊回來,也會說:我還沒洗手呢。這就是習慣養(yǎng)成。而且雖然他也知道要洗兩遍,可很多時候多半是混,這些時候我也不是每次都要求他做到位,只是看他明知要求還滿心懶惰的樣子,分明看到了自己。
擺拖鞋也是。這個習慣應該是在幼兒園養(yǎng)成的,而且是限于跟幼兒園長的差不多的拖鞋,才會認真擺在床邊。有次我看見他趴在床邊,伸手下去擺拖鞋,擺放的位置正是我們上下床的地方,雖然礙事,可看著那兩只頭沖外的小拖鞋,已經比飛的到處都是的拖鞋順眼多了。
孩子的世界,一點點的鼓勵,對他們的成長,那都是莫大的動力。
比如畫畫。叢叢畫畫很快,幾筆畫完是常事,但這就缺乏認真和細節(jié)。老師說是因為年齡還不到,所以我們一直也沒有強求,只是由他喜歡去??勺罱洺0l(fā)現他會說我畫的不像,你幫我畫吧。我很納悶,因為我從來不說他畫的像,孩子眼里的東西不能拿成人眼光來審視,我都是引導他,想讓他慢慢領會美領會觀察視角領會用各種筆。我很同意夸孩子不能說畫的像,因為這個標準就不準確,也不要求孩子照著什么畫就要畫的跟拍照一樣。畫出內心,表達的過程我們看到了,就行了。我想讓他享受過程的快樂,如果非要為了像而失去快樂了,那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不要也罷。
孩子回家會給我表演早操動作,會表演老師教的猴子與鱷魚,還有煎個雞蛋的故事,這里面,有一到五的正序和倒序,孩子都能做到,孩子知道了互相之間的關系,也知道了順序。記住這些,可能更多的是孩子的興趣,也肯定有老師和家長表揚的動力,我覺得看到孩子努力,樂于跟他分享幼兒園的事情,這個過程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說的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動力。
自信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但它并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現今,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事無巨細,物質上應有盡有,精神上百依百順,事事不必自己操勞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一種凡事均要依靠家長的心態(tài)。而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想真正做到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往往會因為看到孩子在做事時慢而笨拙的樣子,忍不住伸手幫忙,結果是看似事情完成的不錯,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自信的打擊。
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對每們家長來說都是不言而喻的,只是真正能做到對孩子自信心的保護和培養(yǎng)上,我和廣大家長一樣,都還處在慢慢摸索努力改進的過程中。在這里有一些小小的心得跟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二。
我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情,快到3歲左右時晨晨開始喜歡拿筆畫畫,有一次他讓我畫畫,我無意中說了一句:“我來畫個漂亮的,看你畫得亂七八糟呀”。沒想到這句無心的話產生的惡劣影響持續(xù)了很久,從那之后晨晨對畫畫的熱情大大下降,每次讓他畫畫時,他都一定讓我畫,并且說“我不要得亂七八糟”。孩子都是單純而敏感的,大人無意間的言語就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對晨晨這樣內向靦腆型的孩子來說,作用會更大。
在此之后的很長時間里,我都努力改進說話方式,在他畫畫上面更是不吝贊賞的夸獎,一直效果都不是很好,可想而知我心里深深的懊惱。
直到晨晨上了幼兒園,情況才慢慢有了改變。班里的老師對會孩子們每一個作品每一副繪畫進行真心的贊美和夸獎,在孩子心里比家長更權威的老師的表揚自然是更重要的認可,晨晨的繪畫熱情漸漸恢復了一些。每次家長入園的親子活動中,所有晨晨能動手做的事情,我基本不伸手,完全由他自己發(fā)揮。尤其記得一次做小汽車的親子手工中,許老師看到晨晨正在用心的畫根本不圓的汽車輪子,很肯定的說:“對,就是這樣畫,不要大人幫忙,孩子們自已就能做得很好!”畫完后的晨晨喜滋滋的展示他的作品給我看,那種自信的樣子真讓我欣慰。
從3歲到現在快到一年的時間內,晨晨畫畫的熱情和自信才基本調整過來。每次在家他想畫畫的時候,我只負責提供紙和筆,所有的畫畫完全由他自由發(fā)揮,不管他畫的多亂多奇怪我都不會做一個負面的點評,只是耐心的傾聽他對這副畫的想法。晨晨從最初的不敢下筆到現在的基本一分鐘畫完一張的速度,我更加的深刻體會到自信對孩子的重要性。
我想大多數家長都和我想的一樣,我們不盼望孩子長大后一定會成為怎樣的人才,我們更盼望孩子能自信快樂的成長,如果孩子連對自己的認可都做不到,那么在面對以后的所有事情中,他們怎么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呢。而有了自信做支持,做起事情來自然具有了上進的動力,面對困難也會有戰(zhàn)勝的勇氣,成長一個積級向上的孩子。
如果訓練孩子好習慣的過程,沒有愛的流動,沒有輕松愉快,必然帶來反彈。我自己深有體會,我和媽媽因為收拾房間的問題吵了10年,媽媽每天充滿怨氣的要求我收拾東西,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亂放東西。后來因為太痛苦開始學習心理學,學習包容自己,允許自己的所有行為習慣。有自己的房子,亂了半年后,開始喜歡收拾東西,最后井井有條,布置得溫馨又方便,比媽媽整潔得多,就算去很亂的朋友家住,也不覺得有問題。為什么沒有人要求我訓練我的時候,我卻開始喜歡秩序了?因為秩序,和所有美德,都是人類的本心,只要內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質自然要呈現,而且不會變成教條。
若有充足的愛和流動,那孩子的好習慣會自然呈現,也無須訓練。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愛和允許之后,靈魂最自然的選擇。比如獨立,每個生命帶著自己的使命而來,媽媽對嬰兒經常積極回應,盡力滿足,嬰兒可以全然的依戀媽媽,長大后自然信心慢慢,昂首挺胸地去探索世界,完成他靈魂的使命。你若硬要幫忙,孩子還嫌你障礙自己呢。相反,從小訓練孩子獨立,不可以依賴父母,孩子可能一輩子卡在無助和不安當中,總在尋找依戀滿足,沒有能量去自我實現。再說寬容,嬰兒都有攻擊性,在大人的觀念看來是無理取鬧,如果媽媽能抱持嬰兒的攻擊,孩子就感受到,攻擊是可以的,展現攻擊性的我也值得愛,那孩子長大后自然對別人寬容友善,同時會充滿力量捍衛(wèi)自己。再說說合理要求,若孩子常常被及時滿足,心中對“得到”很有確定感,不會因為得不到的恐懼,歇斯底里的要求立刻兌現。越長大,越能安然的等待合適的時機,提出合理要求。
父母經常擔心自己的壞習慣會讓孩子學去。比如父親酗酒,夫妻感情又很差,媽媽忍不住教育兒子,你爸爸是個混蛋,你千萬不能學他。兒子小時候會很乖,煙酒不沾,結婚后,卻突然開始酗酒,甚至打老婆,這樣的例子很多,因為每個孩子都天然地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若意識上不被允許,潛意識就會補償,而潛意識是支配行為的,所以變成了行為上認同父親。
父母無須完美,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壞習慣”,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樣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為此負責,這不影響彼此尊重和相愛。如果酗酒的爸爸對孩子比較愛,媽媽也鼓勵孩子接納這樣的爸爸,孩子會獲得這種感覺:缺點再大的人也會愛我,也值得我的尊重。孩子獲得廣闊而靈活的人際關系。行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沒關系,關鍵是,給孩子這種底氣,無論如何,愛都存在。
所有頑固的壞習慣背后,都是匱乏愛的痛苦。那些真正長期沉溺游戲,影響到正常工作生活的人,一定在現實中匱乏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自在和快樂的能力。而游戲,卻能帶來掌控感和虛擬的社交。真實的世界其實遠比虛擬世界有趣,但為什么我們不敢進入真實世界呢?作為嬰兒,媽媽就是整個世界,如果媽媽能“看到”嬰兒,嬰兒就能擁抱整個世界,長大后敢于體驗真實的生活。若孩子嚴重匱乏愛和關注,在現實世界中也會不斷重復體驗到挫折,越來越退縮,最后縮進安全的網絡世界。所以網癮背后最深處的聲音是,“我渴望被媽媽看到,但是我太絕望了?!?/p>
道理本是為維護感受而生,因為我們的真實感受被各種心理防御機制包裹著,干枯地活在頭腦中,所以我們需要學心理學,認識這些防御,最終的目的是讓感受自由流動。心理學道理是用來進行自我認識的,若拿來要求自己和別人的行為,則本末倒置,又成了防御。比如夫妻吵架,妻子說:“我今天很難受,所以脾氣大了點”。丈夫學了心理學,說;“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你不能跟我發(fā)脾氣?!边@個說法,和“沒看我養(yǎng)家賺錢忙著嗎,別煩我”本質一樣,只是套上了心理學的外衣,顯得更正確。無論說法多正確,問題是,愛的流動被切斷,這個說法本身又變成了一種防御,防御我們體驗當下的真實情感,又一次從感受中逃跑了。
所有學科、道理,都只是個說法,我們要學習正確的方法,也要學會放下,真實勇敢的投入生活,讓愛流動,真正的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班的學習生活即將開始,與小班時期相比,他們的“發(fā)育更為旺盛”,由簡單的直觀形向簡單的思維性發(fā)展,由模仿性向習慣性轉變,語言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求知欲望不斷增強,有了豐富的情感。此時家長的合理引導能使幼兒的個性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一、是重視品德的培養(yǎng)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總是充滿期望的,希望他(她)的學習成績出色,高人一等,因此個別的父母會不顧幼兒的感受刻意地去培養(yǎng)他(她)。這樣反而可能會限止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睿智的父母會根據自己幼兒的特點,從品質的培養(yǎng)入手正確加以引導,會讓年幼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快樂,同時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處在中班的幼兒,在智力發(fā)展方面,我們的父母不必對孩子過于苛求,擔心過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動。更多地應著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讓他們真正理解什么是“愛心”、怎樣做一個好孩子。
二、是做好幼兒的榜樣。
思想家休謨告訴我們: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梢娏晳T對于幼兒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幼兒的模仿能力強,情感受外界的影響大,而家長與幼兒有著特有的血緣關系、親情關系,彼此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幼兒有著強烈的感染性。因此每位家長都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為孩子做榜樣,從而使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之中,一些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便會自然的形成。
三、是教育意見要一致。
也就是說在教育幼兒時,家長的態(tài)度要和氣,教育意見要統一,不要出現兩種聲音,不要把家長之間教育幼兒的分歧暴露在子女面前,不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聽從誰的教育。同時對孩子的要求和態(tài)度要一以貫之,不能“此一時彼一時”,“朝令夕改”,“反復無常”,也不能忽嚴忽松,以自己的情緒來對待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父母的希望,讓我們正確把握教育的尺度,引導幼兒全面發(fā)展,同時積極配合教師搞好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或不足。重要的是家長能及時發(fā)現并及時進行教育。就像小樹的枝杈,需要及時修整,才能成材。就拿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情況來談:有的同學放學回家首先寫作業(yè),但是完成作業(yè)后,能做到會預習明天所學的內容、復習鞏固今天所學知識,課余時間多看些課外書籍。多做讀書筆記的同學就很少了。還有部分同學回家先看電視或者先玩,還有的極少數不寫作業(yè),即使做一部分圓是馭付。這樣就很難保證作業(yè)的質量。更談不上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也掌握不好。以上幾種情況都需要家長根據自己孩子在不同問題上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耐心地指導與幫助,并做到持之以恒,我相信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收獲。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并不是因為孩子腦子笨,別的孩子先天就比自己的孩子智慧多少。關鍵是他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學習。學習好的同學大部分有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聽講專心,發(fā)言積極,作業(yè)一絲不茍,多看書。學習興趣廣泛、學習再刻苦點。相信這樣的同學不光今天是優(yōu)秀的,將來一定會更優(yōu)秀。希望家長:
1.把時間送給孩子。
在學習上需要加倍努力的同學的家長能夠多抽出時間來經常與孩子交流、耐心的教育,作為家庭中,孩子的學習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事,不能只顧掙錢把孩子耽誤了,如果說錢沒有掙,以后還可能有機會。但孩子的學習教育忽略了,將成為終身的遺憾。特別是這個時代,人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如果孩子成績趕不上。失去了學習興趣,家長再不管不問,那么,到了中學是真的來不及了。
2.把你的愛送給孩子。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其實我們每位家長也有這樣體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就談不上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應該讓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事實上,我們要對孩子的缺點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策略,你一定會發(fā)現“那只杯子里的水越來越多”。當孩子獲得成功時,把你的擁抱、鼓勵送給孩子,那將是對他最好的獎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送給孩子一個擁抱,將是對他最好的鼓勵。把你的愛撫毫不吝嗇地送給孩子,無需太多的言語,孩子會覺得享受到了無盡的愛與關心,那會是他生活和學習的最大動力。舉個例子:一個孩子挖了一個坑種樹,如果認為他挖的好,可以說:你真能干!如果覺得他挖得不好,可以說:你干得不錯,已經把坑挖的這么大了,如果能挖得再深再大些,那就更好了。
3.把你的信任送給孩子。
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適當參與你的工作,他們會對你有所幫助,并分擔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歡與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讓他參與無疑是對他最大的信任。他會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認真。
4.給孩子做好一餐早飯。
據了解大部分學生早上不在家吃早飯,而在路邊的小攤上買一點零食吃。而路邊的小攤很不衛(wèi)生,一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二這一點小吃一會就消化,到中午吃飯學生早就餓壞了,影響上課。問他們怎么不在家吃好了上學?學生的回答是:“媽媽沒時間做早餐?”因此,希望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為你的孩子做好早餐。
5.要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孩子上學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教育她回家后必須在沒家長陪同的情況下按照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條一條的檢查完成,然后把明天需帶的課本準備好,在孩子睡覺前,我們再一起檢查作業(yè)及明天準備情況,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認為可以了,我們家長每天只檢查學習情況,明天準備情況就放心的讓孩子去做了,鍛煉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6.每天回家講2-3件在學校自己認為是好的事情及不好的事情
通過聽孩子的敘述,即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發(fā)現孩子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對孩子的想法加以引導教育,諸如,講禮貌,團結友愛,要有愛心等等,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7.溝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家庭環(huán)境的和諧對孩子的性格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家庭環(huán)境好孩子性格好,家長與孩子溝通就好,就可以掌握孩子的想法,因此每個周末我們全家就在一起互相討論。有一次在談話中,孩子說:“媽媽,我就怕考試錯了,你不高興?!甭犃艘院?,我們認為可能在無形中給了她一定的壓力,因此馬上對她進行了疏導,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性。
8.每天晚上給孩子讀書聽
看了孩子現在的課本,難度及靈活度都很大,有些知識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因此,每天晚上給她讀書聽,開闊思路,有利于課堂上掌握知識。
由此可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悉心教導不僅為孩子打開了智慧之窗,還能給他們一個快活的世界,只要家長了解孩子的心靈,充分激發(fā)孩子的靈性,孩子就一定做得更好。
“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p>
“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
我們現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
以前人們夸一個孩子,經常說“家教好”,現在這個評價用得越來越少了。家長們說得更多的是孩子“奧數拿過冠軍”、“外語口語是多少等級”。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社會人格的成功標準,卻漸漸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歡“家教”這個詞,因為它是一種耳濡目染,是一種長期的人格養(yǎng)成。對中國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基地??鬃犹岢鲆粋€人的學習要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入則孝,出則悌”,就是講家庭教育;第二階段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說的是社會教育;第三階段是“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就是說你前兩個階段都完成了的話,就可以去學習文獻知識了。我們現在是反過來了,在學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們犧牲掉了。
傳統中國人接受的是一種農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著歡兒地玩耍,夏天在河溝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來烤了吃,冬天換上新棉襖放鞭炮、貼春聯、過大年。四季的循環(huán),在農耕文明里清晰展現。因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戶都是大的拉扯著小的。一個饅頭熱氣騰騰地出鍋時,可能要掰成四塊,每個孩子吃一塊。這就叫分享。
我們現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家里的水果,都是爺爺奶奶剝好了、切成塊、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說:“多吃兩塊,你還得練琴去呢!”從一人捧著一塊饅頭在陽光下玩耍,到現在的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邊,我們究竟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進步有它的社會標準,但進步也有它的心靈標準。有時候我們只欣喜于得到的東西,卻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們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識,但付出的卻往往是一個孩子快樂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來說,我們童年的游戲方式就有著天壤之別。我小時候是上世紀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錢可以買一大把,然后我們一根一根地把它們套起來,連成一根皮筋,從腳踝到腿彎到大腿到腰間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舉”。那時窮有窮的玩法,而且我們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輸了絕對不允許耍賴,誰跳壞了誰就得下來撐皮筋。這是一種游戲規(guī)則。
現在,我們小區(qū)里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滑板車、一副輪滑鞋,孩子們滑到面前,彼此打個招呼又散開了。他們擁有的空間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但是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群體游戲的環(huán)境。滑板車和輪滑鞋給了他們一種自由奔跑的速度,卻缺少了大家都必須服從的規(guī)則。為什么現在的小孩子長大了容易耍賴?因為他們小時候處于規(guī)則之中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們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齡人一起,你要是耍賴,人家就不和你一塊兒玩了。所以我們會自己解決規(guī)則認同的問題。再來看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們在玩的時候就缺失了這種規(guī)則的協商和認同。當所有的孩子都踩著滑板車在速度中獨往獨來時,他們怎么能懂得犧牲和謙讓?
家教是一種倫理的認同,也是一種規(guī)則的認同。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從小就找到一種生命的自覺,一種建立在服從基礎上的自覺。這種服從是倫理的服從,規(guī)則的服從,個人對集體的服從。為什么很多考上大學的高材生,卻總是磕磕碰碰、與人有那么多沖突呢?到了念大學時你再告訴他們什么叫作“規(guī)則”,已經晚了。
家庭教育輸出的終端產品,是“態(tài)度”
我們都懂得“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但是我們的觀念和行為往往很混亂。一方面我們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卻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們告訴孩子要尊重他人、服從規(guī)則,另一方面,在絕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獨尊;我們嘴上告訴孩子要艱苦樸素,但在行為方式上,還在給孩子買很多奢侈品。
“言傳不如身教”,相對于行為的強大,思想和語言往往是蒼白的。我的女兒也是獨生女,她兩歲時,我們就告訴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頓飯前都要吃藥。所以她養(yǎng)成了習慣,每次吃飯前剛拿到筷子,她就說:“姥姥,吃藥!”她會明白她對姥姥是有責任的,有了責任會覺得很光榮。我們以前帶她出去玩時,她都會帶一個布娃娃,說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歲,出去玩她就不帶她的“妹妹”了。我們問她為什么,她說:“我要騰出手來扶我姥姥?。 ?/p>
今年春節(jié)我?guī)惤?,女兒第一次去養(yǎng)雞場撿雞蛋,感覺特別新鮮?;貋砗笏皇治罩恢浑u蛋,吃飯時也攥著不放。我們都笑她,“你那雞蛋都快孵出小雞來了?!痹跈C場過安檢的時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這樣,兩只雞蛋顛沛流離地跟著她回了家,一進門還沒來得及換鞋,她就撲到姥姥懷里說:“姥姥,我給你帶回來兩只雞蛋!”那一刻我心里挺慚愧的,因為我頂多想到給我媽媽買些土特產,但沒想過不花錢還能給她帶回來什么。那時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沒有牽掛。
一個從小懂得牽掛別人的人,長大了才可能被別人牽掛。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們常感到人越來越像工業(y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標準產品,越來越失去了屬于每個家庭的烙印。“烙印”這個詞的英文是“brand”,它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品牌”。企業(yè)要有品牌,其實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擁有幾億資產,拿到了多么高的學位,或是有多么顯赫的地位,而是我們帶著什么樣的家族烙印融入社會,我們用一種什么樣的個人印記去對抗過于規(guī)范化的“流水線”。
家庭教育輸出的終端產品,是“態(tài)度”。我女兒4歲時,在手工課上做了一個花籃。有一天她“哐當”一聲把花籃摔了,花籃的一個角摔出了一個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說:“我們試試,看看能不能讓花籃比沒摔破時更漂亮!”我們又是剪又是貼,她還用彩筆畫上顏色,最后,我們做出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籃。她和我說,“媽媽我懂了,哭是沒用的?!蔽衣犃撕苄牢?。讓我郁悶的是,后來家里每逢打壞什么東西,她都特別高興,說:“我們試試,看能不能讓它比沒壞的時候更好看!”
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沒壞的時候更好,我們的底線只能是不讓它更壞。這是一種生命的修復能力。一個人一輩子會遇上什么事情,我們無法左右,但是修復生命的能力,卻在我們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們做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掌握自我修復的能力,要傳遞給孩子一種態(tài)度,讓他們明白該怎樣去面對挑戰(zhàn)。如果你告訴孩子:“我會把你呵護得好好的,你這一輩子都不會打破花籃?!边@就是謊言了。孩子不僅會打破花籃,還會打破他們自己,會撞得頭破血流。這時候就要看他們有沒有一種能力,像修復花籃一樣把自己修復得更好,這種能力,我覺得在4歲時告訴他們,并不算太早。
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提升尊嚴、延展自由
現在,社會上關于成功學的教育太多了,我們幾乎把成功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我始終認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成長是一個過程,成功是一個結論;成長是相關于生命的評價,成功是相關于社會的評價;成長是一個內在的系統,成功是一個外在的體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靈、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標簽。
我非常喜歡“成長”這個詞。一個人的生命要成長,兩個人的愛情要成長,一個群體的建設、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都要成長。從一個人到一個國家,“成長”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內心的一種狀態(tài)。儒家講“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斷成長。道家講的“道”是“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個人的生命,難道不應該保持這樣一種狀態(tài)嗎?一個人過分熱鬧了,就被社會的標準綁架了;一個人不獨立了,就放棄了自由;一個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滯了。
中國人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人過四十天過午”。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人到六七十,難道就不要學習新的生活方式嗎?如果一位80歲的老奶奶,能夠跟孫子學著玩游戲,能夠試試孫女的新裙子,能夠跟孩子出去郊游,我相信這個老人一定是幸福、快樂的,因為她仍然保持著成長的力量。
那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看重什么呢?我覺得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指標,就是尊嚴和自由。其實人這一輩子,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提升尊嚴、延展自由。無論多好的職業(yè)、多好的愛情,一旦侵犯到尊嚴和自由,就會產生沖突,甚至出現新的選擇。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用任何好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尊嚴和自由。
我相信尊嚴與生俱來,它不是被父母賦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一個人的尊嚴是他(她)自己的選擇。我記得女兒5個多月就在選擇玩具這件事上,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個人取向。她的周圍堆著各種玩具,但是她愛玩的只有一樣空藥瓶子,她喜歡“咔啦咔啦”起勁地擰瓶蓋。我們家的阿姨就從她小手里搶過瓶子說:“這個不好玩,你還是玩電動娃娃吧!”可是我女兒把電動娃娃推到一邊,頑強地去抓那個瓶子,繼續(xù)癡迷地擰瓶蓋。我后來去咨詢兒童心理學專家,他說那個階段正是孩子的手指開始學習精細化動作的時候,擰瓶蓋這個動作對孩子小肌肉的發(fā)育大有益處,可比玩電動娃娃好多了。所以,我們認為昂貴的電動娃娃更好,這只是成年人的標準。孩子的尊嚴是與生俱來的,不該粗暴地剝奪它。
我們的社區(qū)經常會舉辦孩子們的游藝比賽,有一次我女兒去玩,得了很多獎券,可以兌換玩具或是家庭衛(wèi)生用品。之前她都是換氣球的,但那一次她特別猶豫,一個人自言自語地說,“我已經是大孩子了,不要氣球了!”那時候正鬧“甲流”,她就選了一塊洗衣皂?;丶乙院?,她一天十遍八遍地提醒我們:“你們洗洗手吧,那個肥皂是我?guī)Щ貋淼?!”家里的洗手液都不能用,洗手全用她拿回來的洗衣皂,那段時間我們全家人的手都特粗糙!但是我們覺得要充分肯定她的勞動,因為她犧牲了自己的氣球,她在為我們著想。“尊嚴”關聯著“責任”,她有這種意識,覺得能為別人做事很光榮。
“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飼料?!蔽覀兘裉觳⒉皇酋r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除了尊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指標是“自由”。很多人問我,你這么主張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詩詞嗎?我說我當然教。可我不是讓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經地背誦,而是她在踩著滑板車跑時,我們倆大聲地背誦;是她在浴缸里泡著、打著水花時,突然饒有興趣地提議說:“媽媽,我們背首詩吧!”
她背詩,我從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使用詩詞是在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出差回來,問她:“你想媽媽嗎?”她冷不丁地說了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彼吃娋尤荒堋盎顚W活用”!她喜歡把我們的大床當蹦床,有一回她爸爸說:“你別蹦了,都把我們的床單蹦破四條了!”誰知她一邊蹦,一邊高聲說:“人生得意須盡歡!”把她爸爸噎得瞠目結舌。
后來她竟然開始給人講詩了。杜甫的《春望》,我聽她給別人講過一個特別“雷人”的解釋。她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說的是杜甫他們那兒地震了。國還在,但是震破了;山河也在,但是走樣了。為什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呢?因為地震太厲害了,大家很傷心?!甭犞@個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沒有辦法糾正她。她3歲時在電視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慘景,4歲時看到玉樹地震,后來她又看到日本海嘯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種苦難。所以我想,那就讓她這樣解讀吧,長大了老師會給她講“安史之亂”的。
女兒從小就在解構經典。但是我沒有糾正過她一次,因為我覺得,她可以胡說八道的年華還有多少呢?我很留戀她可以胡說八道的自由。她不知道什么是權威,她認為她有闡釋的權利,而這種權利可能到她讀小學時就要被剝奪了。我認為小孩子在思想上的自由期持續(xù)得越長越好,這樣等他們長大了,還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規(guī)的思維能力。
有一次女兒坐在床上看唐詩,正好那個標題的字她都認識《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像見到老朋友似的點點頭說:“哦,這也是王維的。”我就教她念,“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講到一半,她說:“王維的詩,也不是都好?!蔽艺f:“怎么不好了?”她說:“不押韻。”我一看,還真是不押韻。到了晚上,我正在漱口,她突然搖頭晃腦地感慨:“李白這個人,寫詩還是可以的。”我一口水差點噴出來!我問她為什么,她說:“起碼比王維押韻?!蔽液髞硪幌耄畎椎脑姴还芏嗝辞鍦\通俗,還真都押韻。我發(fā)現她能講出一些我沒想到的道理,因為我講詩詞講了那么多年,對大家難免心懷敬畏,卻也失去了一個小孩子對詩詞的遴選標準。所以,現在經常是她給我講詩詞,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我愿意呵護她這種自由的權利。
讓一個人有尊嚴、自由地成長,是我們的一種期許。有時我看著女兒練琴、跳舞或者畫畫,我就很欣慰。我一點都不求她在專業(yè)上能有多大成績,她只要能在里面找到一種快樂的能力,就夠了。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缺少藝術方面的訓練,所以我們感到壓力很大、疲憊不堪的時候,總是找不到寄托。我女兒酷愛畫畫,碰上別人過生日、送禮物,她都說:“我給你畫幅畫吧!”口氣就跟齊白石似的。她現在還不會寫作文,但是外出旅游的時候,她可以用繪畫記錄旅游日記。我覺得這個挺好,因為她有自己的表達,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會因為沒錢而被剝奪,一個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本事讓自己快樂起來。
“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飼料?!蔽覀兘裉觳⒉皇酋r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我們越來越失去了一種審美的眼光,而把這個世界看成是同一種功利標準的篩選。我們越來越成功了,但是我們失去了成長的力量,失去了那種在漫山遍野的鮮花中漫步時心靈上的愉悅。
“成功”,或許是一個評判人的標準,但只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標準。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套綜合、多元的標準體系。一個人,只要生命能成長,就一定有未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對料事如神的老酋長很不服氣,有一天他捉了一只剛孵出來的小鳥放在身后,問老酋長:“我手里的小鳥是生還是死?”他想,你要說它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你要說是死的,我手心一張就讓它飛起來。憑什么你說的都是對的?我一定讓你錯一回!結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是寬容地一笑,他說:“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這是一個好故事,它關乎生命的成長。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
家園共育《育兒觀念:孩子努力的過程更重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過程的讀書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育兒觀念: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說的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弊孕攀呛⒆映砷L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動力。 自信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
如果訓練孩子好習慣的過程,沒有愛的流動,沒有輕松愉快,必然帶來反彈。我自己深有體會,我和媽媽因為收拾房間的問題吵了10年,媽媽每天充滿怨氣的要求我收拾東西,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亂放東西。后來因為太痛...
育兒觀念:家庭教育很重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班的學習生活即將開始,與小班時期相比,他們的“發(fā)育更為旺盛”,由簡單的直觀形向簡單的思維性發(fā)展,由模仿性向習慣性轉變,語言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求知欲望不斷增...
育兒觀念: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或不足。重要的是家長能及時發(fā)現并及時進行教育。就像小樹的枝杈,需要及時修整,才能成材。就拿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情況...
“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我們現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 以前人們夸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