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jié)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帶孩子旅游之學做小驢友”,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帶孩子旅游之學做小驢友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帶孩子外出是絕好的時機。這不,那天我?guī)Ш⒆舆M行長距離徒步,看到不少父母也帶著孩子出來郊游。有意思的是,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盡看到別人的大腿,于是就為孩子“增高”了,不少抱著、背著,就是把爸爸當馬騎!參見《扒五層皮:父親不愛和孩子玩》。
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嚴重退化,被父母太嬌生慣養(yǎng)了。本來周末帶孩子郊游,是非常好的自然或人文教育,但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不愿意走路。其結(jié)果往往是“開開心心出門去”,“做牛做馬回家來”!可是,對一個正常的3-6歲孩子來說,千萬別小看他們,或別以為他們走不動路,理論上他們相對持續(xù)走3-10公里,即當一個小驢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參見《為什么孩子會走路反而要抱?》。
孩子往往都是活潑好動的,在平常日子里運動量也是較大的,經(jīng)常連續(xù)跑動很長時間也不消停,我XXX認為,其核心原因就是他們有興趣,在玩的過程中忘記了累。所以,單純從體力上講,如果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愛玩且喜歡大自然,那帶他們持續(xù)走10公里一般的山路,基本全程可以不抱。至于父母是否能讓孩子做到這點,就需要看怎么引導孩子的興趣了。參見《帶孩子尋找春天的腳步》。
下面我?guī)е蠹?,在腦中與孩子一起夢游一次,呵呵。
技巧一:要強調(diào)是一場考驗。許多時候,事先先和孩子說明困難,且孩子依然答應進行挑戰(zhàn),他們就有一種內(nèi)在的動力,說明對困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當進行途中,孩子出現(xiàn)退縮或不想繼續(xù)走時,父母的適當提醒就能讓孩子鼓起勇氣。當然,家長對困難不要強調(diào)過多,且要說明孩子可以得到愉悅或成功體驗。參見《孩子的自信心從哪里來?》。
技巧二:給孩子找玩伴。在與孩子一起決定周末到某景點后,父母要想辦法約一個同齡的孩子。當兩個小驢友在一起的時候,經(jīng)常會標著勁和相互追趕,家長能省許多的心。孩子只要不閑下來,基本不會讓家長抱的。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拿一個孩子的表現(xiàn),去說另外一個孩子。當然,這樣做兩個家庭也能更加關(guān)系密切。參見《缺少玩伴的童年是很可怕的》。
技巧三:準備孩子的零食。等到了外出郊游的前一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和孩子一起收拾背包,讓孩子選出準備帶的零食??蓜e小看這點,這在孩子相對疲憊的時候,有很強的刺激作用,也能適當恢復體力的。需要注意的是,配備的零食以高熱量和利津為主,比如巧克力、水果等,同時要求孩子自己背。參見《帶孩子旅游之景點選擇技巧》。
技巧四:要保持孩子起床后的好心情。郊游日叫孩子起床時,父母可別催促孩子,對孩子可以提供多一點的幫助。讓孩子保持一個好心情,對郊游是非常重要的,能大幅度減少孩子的依賴,或影響到孩子的走路。所以,陪伴孩子起床時,父母可以多說即將發(fā)生的郊游,或今天會和誰一起,或有什么好吃的和好玩的。參見《好情緒要從每天早上開始》。
技巧五:途中設定任務。如果傻乎乎地帶著孩子干走,很快就會感覺到疲憊和勞累,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的腦中“忽視”身體傳來了疲勞信號。所以,在行走過程中,給孩子安排一些任務,比如收集好看的樹葉等,他們就“忘記”在走路,而為了找一個好東西“拼命”走到前面。當然,在整個行程中,任務只能安排1-3次,多了反而不宜。參見《讓孩子在生活中“見”到成語》。
技巧六:隨時要變化場景。老道的驢友領(lǐng)隊在設計路徑時,會安排走質(zhì)地不通的路,或周邊景色有較大的變化。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視覺疲勞,而一些高難度的地段也會使人精神高度集中,這都使人忘記疲勞。所以,帶孩子郊游時,可以故意走幾小段非常難走的路,比如爬陡峭的坡,家長在后面保護,孩子既有興趣也振奮精神。參見《不惑男人和親生老媽同床而眠》。
技巧七:要多夸遇到的老人。在郊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歲數(shù)很大的老人,他們意志力極強,甚至比年輕人還健步如飛。只要看到他們中有和善的,就投以敬佩的眼光,并詢問其年齡并夸獎他們。此時,講究老禮的老人一定會回報的,而他們夸獎的對象往往是孩子!所以,孩子聽到外人的夸獎,就會有興趣再次表現(xiàn)出自己的能力。參見《學畫畫和按照范文寫作文》。
技巧八:找機會和孩子玩游戲。游戲是孩子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而在郊游的過程中,父母依然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元素。比如,和孩子玩踩影子游戲,或幾個孩子比賽跑步、走馬路牙子、找動物等等,這都可以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忘記疲勞。當然,家長對此也要巧妙把握時機,等孩子略顯疲態(tài)時使用,且同一游戲最好不要多次重復玩。參見《實戰(zhàn)篇:怎么做延遲滿足教育》。
技巧九:對孩子們隨時“填鴨”。孩子喜歡郊游,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吃大量的零食,這確實是對恢復體力有幫助。所以,走一段距離以后,就允許孩子吃一點東西,甚至可以說走到前面那顆大樹那就給。另外,如果有多個孩子,那怕是家長走前面拿一根黃瓜,一個孩子一口的喂,孩子為了爭著吃,也能不知不覺中走很長距離。
技巧十:多說孩子關(guān)心的事。在帶孩子郊游的過程中,既是游玩和自然認知的過程,更是培養(yǎng)親子關(guān)系的良好時機。所以,父母要利用行走過程中大量的時間,找機會邊走邊和孩子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當孩子隨著家長思路走的時候,他們同樣會忘記疲勞。切記,此時不要說孩子的毛病或說容易引起孩子負面情緒的話。
技巧十一:一定要準備野餐。帶孩子郊游,由于時間和地點的問題,往往會影響到中午吃飯,孩子對饑餓的承受能力較低,而耽誤吃飯會引起一系列的情緒問題。所以,在風景優(yōu)美的野外進行野餐,對孩子的吸引力極大。如果有多個家庭一起出游的話,孩子還能吃到百家飯,孩子都會因為“別人家的飯好吃”而吃不少。參見《帶孩子旅游之時間安排技巧》。
技巧十二:主動兌現(xiàn)給孩子的承諾。一般情況下,父母在出游前可以和孩子說“這次是一個考驗,看你是否能完成整個挑戰(zhàn)”,只要到了終點就可以抱你回家。所以,當孩子基本走完全程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對孩子宣布完成任務,主動說兌現(xiàn)承諾抱起孩子走。此時,孩子由于興奮,很可能會繼續(xù)走一段,上車自然會在家長身上睡著。參見《父母不要打無“后手”之仗》。
對于上面所說的各種讓孩子成為小驢友的技巧,父母不能生搬硬套,且要根據(jù)孩子的表現(xiàn)來回變化。在使用上,不建議重復使用某個技巧,因為次數(shù)多了孩子也會厭倦。當然,孩子很可能會在中途就提出累了,而要求抱時,不要馬上拒絕而是要根據(jù)當時的環(huán)境,采取某個技巧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立即帶孩子爬一段陡坡,他們就不要抱了。(作者:XXX,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兒書籍《生活場景中的教子智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們都聽說過,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學習什么,興趣永遠是最重要的。學習外語也不例外,孩子有了興趣,學習才見效率。
目前許多家長雙休日為孩子報學習班的首選是英語學習班,于是孩子們紛紛加入到學英語的行列中,學習英語的年齡呈現(xiàn)出越來越小的趨勢。孩子年齡越小,語言學習就越容易。家長讓孩子從小學英語,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由于許多家長不懂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強制孩子認字母背單詞,結(jié)果是自己教得筋疲力盡、火冒三丈,孩子學得枯燥無味、沒有感覺。特別是在家長火冒三丈大聲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漸漸失去信心,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這種結(jié)果是最可怕的,因為它有可能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態(tài)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殊不知“磨刀不誤打柴功”,興趣是幼兒進行一切活動的起點和動力,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也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yǎng)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huán)境里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fā)展自己”。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地去鉆研學習,并使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對英語有了興趣,便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這便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所以進行英語教育活動的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對英語的興趣是否被喚起。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興趣可以轉(zhuǎn)化為激發(fā)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幼兒期的兒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發(fā)展不夠成熟,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時,便會產(chǎn)生情感上的需求。對孩子來說,英語學習是新的認知點,家長更應考慮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采用生動活潑、有趣味的形式來吸引他們。
孩子學習英語,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家長要有意識地把英語學習和游戲結(jié)合起來,家長在教孩子學英語時,要不斷地變換形式,采用模仿小動物、敲榔頭、敲門、開火車、擊鼓傳花、聽故事、表演等來愉悅兒童學習的過程,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
俗話說合則情生趣有,不合則情失趣無。教孩子學習英語對父母來說既是一種耐心的培養(yǎng),更是智慧的挑戰(zhàn)。
希望我們的寶寶學英語能越學越聰明,越學越高興!
每逢雙休日、節(jié)假日,父母們總喜歡帶著孩子外出買買東西或逛逛公園,一來可以解決家里的瑣屑事情,二來最主要的是讓孩子開闊視野,增長社會知識。但是父母們可知道帶孩子外出也有不少的學問嗎?如果運用得當,在大人收獲東西孩子收獲知識的同時,一家人還能收獲一份難得的好心情和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呢!
自從同事胖楠的寶貝兒子習慣了每天三四次的戶外生活之后,胖楠對兒子有了進一步的要求:什么時候能帶著小家伙逛逛街,我也順便買買衣服呢?想法剛一出爐,即招來家人一番熱議,雖然大家都肯定帶孩子逛街有好處,但在具體細節(jié)上卻有了分歧:奶奶說馬路上空氣質(zhì)量不好、爺爺說會累著孩子要循序漸進……那帶孩子逛街究竟有什么講究呢,看看記者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幾大要點吧!
一、選擇合適的商場
商場是每位父母,特別是媽媽們都愛去的地方。父母若帶孩子進商店,也應該有所選擇。比如:多進一些書店、文具店。當孩子看到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乃至爺爺、奶奶們在那里認真精選著自己心愛的書藉時,孩子會無形之中感受到知識給人們帶來的無窮力量,同時也會培養(yǎng)幼兒從小愛學習、愛文化的美德。
二、介紹知識不能忘
父母在帶孩子外出游玩時,可一邊游玩,一邊給孩子講述景點的歷史和典故,比如舜耕歷山、李清照故居的介紹等,這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知識,也增進了孩子從小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三、注意培養(yǎng)觀察力
父母在上街前一定要講清楚今天帶他去什么地方,要求他把見到的某些事物記下來。如:你在道路兩旁見到了哪些建筑物,汽車如何在道路上行駛,在公園里看見了什么景區(qū),最讓你開心的是什么地方等等。因為這樣既可提示孩子外出游玩時要留心觀察,提高社會觀察力,同時還可以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只是家長要記住回來后及時詢問孩子,否則效果不佳哦!
四、教給孩子理財常識
一般的幼兒可能并沒有自己的零花錢可以支配,但這并不表明孩子不需要知道理財知識。所以當父母帶孩子進入商場時,也應教給孩子合理地花錢。告訴孩子什么東西該買,什么東西不該買,為什么買這樣的物品,不買那樣的物品??傊?,在花錢這方面,父母要不斷地給孩子講明道理,這樣既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約用錢的美德,同時又教會孩子合理地用錢。
五、培養(yǎng)社會公德
首先父母在帶孩子外出游玩時,一定要以身作則。如:坐車排隊、與人打交道要用禮貌用語、扶老攜幼、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等;其次,讓孩子懂得哪些是良好的社會公德,哪些是不好的品質(zhì)。比如有小朋友亂扔果皮,就要及時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起著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所以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專家研究后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品質(zhì),發(fā)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該怎樣做,需要些什么條件,是比較明了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數(shù)母親對孩子都是有較高期望,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就顯得無計劃。
從教育內(nèi)容來看,在知識的傳播上,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于母親,而且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風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是給孩子講童話,涉及史地哲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在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上,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在孩子參加有一些危險和復雜的事時,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
從教育方式上來看,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tài)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上銜,看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銜,看的不多,零食卻吃的不少。
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正在發(fā)育中的孩子更是如此,春天,是傳染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是心理疾病的高發(fā)期,是孩子強身健體、抵抗疾病的重要時期;春天,是長個兒的關(guān)鍵時刻,是走進大自然的最好時光,是孩子種植希望,放飛夢想的最佳時機。
在這個溫暖的季節(jié)里,幼教專家提醒,孩子們該做的事很多呢。
【談季節(jié)變化】
有幼兒園做過這樣一個練習:讓孩子們在畫冊中找出“春天開放的花”。許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因為根本不知道哪些花開在春天,哪些花開在夏天,又如何辨認得出呢?
春天,讓孩子到自然中去,通過觀察季節(jié)的變化,來培養(yǎng)孩子的季節(jié)感,這不僅可豐富孩子對大自然周期性變化的知識,而且促使孩子將各種現(xiàn)象加以聯(lián)系,由此認識到大自然變化的因果關(guān)系,對孩子邏輯思維的形成也是有幫助的。
建議:
在春天,帶孩子到戶外收集并談論和春天相關(guān)聯(lián)的物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放放風箏,談談燕子、蚯蚓,收集各種各樣的種子等等,讓孩子們認識到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
幫助孩子認識季節(jié)變化的另一種方法,是帶孩子在不同的季節(jié)到同一個地方散步,觀察那里發(fā)生的變化。可以每個月去一次,并拍下照片,如春天小草變綠了,柳樹抽枝了,冰雪融化了;夏天萬物生長茂盛等等。通過照片讓孩子回憶以前這里是怎樣的,現(xiàn)在又是怎樣的,這樣他們可以逐漸意識到季節(jié)的變化,時間的流逝。
【種些植物】
“這是什么花呀?”“那種花什么時候開呢?”孩子常常會饒有趣味地問這些問題。據(jù)幼兒教育專家測試,大多數(shù)孩子都喜歡植物,喜愛植物的孩子,大都富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則是獲取知識最寶貴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建議:
春天里,不妨在某個角落開辟一塊土地,種點向日葵、西紅柿等植物。播種時,先讓孩子看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出芽、長葉后,引導孩子繼續(xù)觀察,給他講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空氣、水、陽光對植物生長的作用;還可以收集關(guān)于植物、花卉的兒歌、童謠、兒童歌曲,和孩子一起吟唱。
當然,孩子也會很樂意干些澆水、拔草的工作,讓他們?nèi)ジ?,還可以借機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習慣,讓他們學會初步的勞動技能。
【養(yǎng)只小動物】
當孩子喜歡上某種小動物,他會投入感情去照料它,悉心留意小動物的生活習慣、生長變化,這本身就是在豐富孩子的知識結(jié)構(gòu),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體驗到愉快勞動的同時,還會與小動物建立良好的感情,這有助于在培養(yǎng)孩子智商的同時,使孩子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建議:
幫助孩子養(yǎng)些金魚、蝌蚪、小雞,讓孩子親眼看到小動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讓他了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征、生活習慣、生長變化過程和飼養(yǎng)方法,并邀請孩子講講他的小動物。
孩子通常會非常樂意和你分享他的心得,縱然是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也會繪聲繪色地說他的動物故事。
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會經(jīng)驗,鍛煉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這一類活動對孩子說來很有益處。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時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處,致使聚會不歡而散,令父母難堪。那么,應該怎樣指導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時與小伙伴相處呢?以下幾點請參考:
一、做客前指導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確在外做客時應有的文明禮貌舉止。要讓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習慣和規(guī)矩是有區(qū)別的,要守規(guī)矩懂禮貌,別人家的東西,未經(jīng)允許不能隨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張。
2、給孩子介紹去做客家的情況,特別應介紹對方小伙伴的情況和如何稱呼等基本情況,如對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愛護。
3、指出孩子之間玩耍時的注意點: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見,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嗎?”“我能玩一會兒嗎?”……并可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征給予重點強調(diào)要求。如孩子平時好強,事先就要告訴孩子與小伙伴玩時要謙和、忍讓;有的孩子較膽小,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歡你,我相信你會和他玩得很開心”。
二、在做客中指導孩子。
做客過程中父母也要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隨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蓮膫?cè)面觀察孩子在與小伙伴玩耍中的情況,作一些適當?shù)闹更c、暗示,幫助孩子矯正一些不適宜的言行舉止。如果小伙伴之間發(fā)生了爭吵、矛盾,小問題,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發(fā)現(xiàn)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對,也可把孩子帶到一邊,慢慢講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評,并指導孩子該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話,也應鼓勵孩子勇敢承認錯誤,言歸于好。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虧,大人也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告訴孩子“你沒有錯,但我們是客人,能謙讓就謙讓。”要真是沒法一起玩,暫時可把孩子帶開。
三、做客后及時作出評價。
對孩子在做客時與小伙伴相處時的表現(xiàn)要及時地評價,明辨哪些行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為不應該,指出為什么,今后應該怎么做,讓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實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誡也不聽從,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機會,并明確告訴孩子“等你知道怎樣做客,怎樣對待小伙伴時,我們才能帶你去,否則主人不會歡迎你的?!睅Ш⒆釉谕庾隹?,對孩子來說是他們喜歡的活動,這樣的懲罰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補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主持:杭州一位讀者向大家討教:“每次帶女兒去銀行、郵局、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辦事,女兒總會不耐煩地吵鬧,還爬到椅子上跳、跑去玩自動門,對我的斥責充耳不聞,甚至還跑到外面去……”
義烏讀者韓萍也為此煩惱:“有了孩子我就怕出門,每次到市場、銀行、公園等公共場所,兒子就開始奔跑追逐,讓我疲于應付。結(jié)果是乘興去敗興歸,真想發(fā)誓再不帶他出門。但一來放假時孩子沒人管,二來書上說,多帶孩子出門有利于孩子發(fā)展。我該怎樣做,才能輕松愉快地帶孩子出門?”
父母帶孩子出門是常有的事。面對帶孩子出門的煩惱,浙江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家長朋友,有許多經(jīng)驗與我們分享。
觀點一:把外出當成了解社會和環(huán)境的課堂。
我喜歡帶兒子出門辦事,這是一個教育的機會,因為幫助孩子了解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豐富他們生活的經(jīng)驗,是父母的責任。為了避免好動的兒子不合作,我事先就讓孩子知道我要去哪,去辦什么事。以去銀行為例,通常我一開口,好奇心極重的他就會問:銀行是什么、在什么路、為什么要領(lǐng)錢、為什么要存錢……我的解釋,不僅增強了他的社會觀念、增加了詞匯量,也讓他對我要辦的事有參與的感覺,而不是“陪大人辦事真無聊”。到了銀行,我會給他問題,讓他找答案,如爸爸排隊的柜臺是幾號、一號柜臺在哪、誰為爸爸服務等等,培養(yǎng)觀察力?,F(xiàn)在,兒子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很快熟悉所處的環(huán)境,如在這里辦公的有11人、叔叔都打領(lǐng)帶、阿姨穿藍制服、警衛(wèi)系皮帶、有4人排隊……我認為促進兒童社會化,讓他們熟悉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辦到的好方法。(5歲男孩父親付承興)
觀點二:變“小跟班”為小幫手。
常帶孩子外出能增長孩子的知識、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父母的共識。可一邊辦事一邊要兼顧孩子,確實是件頭痛的事,幾次經(jīng)驗后,我改變了做法與態(tài)度。在出門前,先讓兒子認識到他不是媽媽的“小跟班”,而是可以幫助媽媽辦事的小幫手。當兒子有了肩負重任的感覺時,就不會只顧著玩,而不聽勸告了。例如在銀行,我填表格時,就讓兒子先排隊等候;在郵局,我給他奶奶寄包裹,就請他在信上貼郵票再投入郵簡內(nèi);同時不忘以贊賞的口吻鼓勵他。路上或回家后,我順便告訴他一些有關(guān)銀行郵局的基本常識,若他還感興趣,就和他一起看書找資料學習更多的知識。
孩子精力充沛,東跑西跳,大多是出于好奇,所以,何不將他們這種好奇心帶入學習的領(lǐng)域,把您身邊的“小麻煩”,變成您最好的助手。說不定你還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更獨立也更有責任感了。(6歲男孩母親邵紅)
觀點三:不能改變孩子,就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吧。
原先我和許多父母一樣,通過和孩子“約法三章”再帶他出門,可一出門大多數(shù)孩子就一副“將在外軍令不受”的樣子。分析原因,雖說通常3歲的孩子已懂得“談條件”。但很多父母會和我一樣,一著急就用“不乖就不帶你回家”之類無法做到的條件來作約定或要挾孩子,結(jié)果因言而無信,而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先前的約定不見得能信守到底,昨天能做到,并不表示今天也能做到。后來,我采取主動的方式:第一,改變外出辦事的時間,避開人流高峰;第二,估計辦事時間會較長,給他選一本故事書、迷宮畫或玩具,以備他不耐煩或無聊時用。他的基本要求(水、零食)也事先準備好,免得臨時要不方便。小孩子的忍耐度低,餓了渴了都對大人會造成無謂的困擾??傊?,不能改變孩子,就改變我們自己吧。(4歲男孩母親程浩)
觀點四:用社會公德和安全意識約束孩子。
大人辦事,孩子的眼睛忙著觀察周圍的事物。如在門診掛號大廳,當他的眼光停留在椅子上又叫又跳的小朋友時,我讓他看椅子上的鞋印,他會說:“小朋友把椅子踩得很臟,都不能坐了?!痹阢y行里,他看到差點被自動門夾住或被行人撞上的小朋友,我就問他:“這樣是不是很危險?”當小朋友被人群擋住了視線,看不見媽媽大哭時,兒子說:“他真可憐,找不到媽媽了。”我趁機稱贊他:
“你一直陪伴媽媽,沒亂跑真乖。”
孩子好奇,難免好動,但如果為此不帶他們出門,就不能讓他們知道規(guī)矩,也沒有機會去觀察、去弄懂心中的疑惑,那他們又如何成長呢?我?guī)鹤映鲩T,特別注意培養(yǎng)他的公眾意識,如讓他懂得在公共場所喧嘩或亂跑,不僅有危險,還會打擾別人的道理。在公園和游戲場所,不能亂扔東西,愛護花草和公共設施等。因為讓孩子了解社會、融入社會,首先要學習規(guī)則、共存知識。(4歲男孩母親汪新昀)
觀點五:做游戲,學規(guī)矩。
每次帶女兒去銀行辦事,總見她跳上跳下,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她才4歲,在心理學上仍屬“他律期”,僅以勸導方式難收其效,因此我想出兩個方法,實施后女兒表現(xiàn)不凡,有如脫胎換骨一般。(l)排隊游戲。要求她先幫我排隊,我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等,待她數(shù)完100或背完兩首古詩后,再換我去排,依此類推。如此,女兒不但有幫了大人忙的成就感,也建立起基本的責任心。(2)事先選一兩樣玩具(或圖書),如果她能乖乖坐在椅子上拼完簡易圖或看完圖書,辦妥事情后,便帶她去買樣小禮物表示嘉獎。如表現(xiàn)不佳,則罰她當天不準再玩喜歡的玩具。如此,女兒有了良好的表現(xiàn)。其實小孩對環(huán)境所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興趣,沒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只有成人引導對待得法不得法之別,我的觀點,供大家做參考。(4歲女孩父親中珩)
觀點六:明確的指示和規(guī)定,可為良好行為作保證。
4歲的兒子已經(jīng)能接受明確的指示與規(guī)定,如“不可以圖書館亂跑,這是規(guī)定?!薄奥飞弦蛬寢尃渴?,這是規(guī)定?!钡鹊?。我喜歡帶兒子出門辦事,我認為這能讓他見多識廣。每次外出前,我會把前往的地點、性質(zhì)、重要性以及他被允許的行動范圍、音量等說明清楚,獲得承諾后再出門。經(jīng)驗告訴我,孩子是重承諾的。因此,一旦越軌,我只要提醒一句:“剛才是怎么答應媽媽的?”就萬事OK。利用外出機會,通過指示和規(guī)則,幫助孩子學習適當?shù)男袨?,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益的。(5歲男孩母親鄭玉鶯)
相信《帶孩子旅游之學做小驢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帶孩子去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