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別讓這些小事,毀掉孩子的安全感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別讓這些小事,毀掉孩子的安全感”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國外一檔脫口秀《吉米雞毛秀》的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父母告訴孩子,把他們的萬圣節(jié)糖果都吃完后,孩子們的不同反應。

不知道朋友們前幾天有沒有湊熱鬧,讓孩子打扮打扮去過萬圣節(jié)。在西方國家,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裝扮成各種可愛的嚇人的形象,晚上開始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對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糖果盛宴,孩子們挨家挨戶敲門討要,在外面游蕩好幾個小時,就是為了獲得一籃子甜蜜的糖果。

告訴孩子們,爸爸媽媽在你睡覺的時候吃掉了所有的糖果,孩子們瞬間的表現(xiàn)都非??鋸垼行_過來動手打起了父母,有些假裝平靜,默默流淚,更多的是聽到消息后直接崩潰大哭……

逗孩子,是為了讓她笑

而不是讓她哭

我跟這位好友說,你這樣回復是不是讓人“下不來臺”?

然后好友跟我說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她小時候,可能是學前班或者一年級的時候吧,具體時間記不清楚了。自己看手工書上的做法,做了一個小的零錢包。自己非常喜歡,就把平時攢下的零錢全都放進了那個小包里面。

錢也不多,只有2塊7毛錢。最大面額是1元,剩下的就是5角,2角,1角這樣。后來她把零錢包藏在一本書下面,就出去玩了。

回來后發(fā)現(xiàn)書桌被收拾過了,自己的零錢包也不在了。她趕忙過去問自己的媽媽,媽媽看了一眼爸爸,然后說:“哦,你說那個紙包是吧,我給你收拾書桌的時候以為是廢紙,扔掉了。”

好友說她現(xiàn)在還記得自己當時的震驚,直接沖著自己的媽媽問:“扔到哪里了?那里面是我的錢??!”

她爸爸過來補刀:“那誰知道扔哪里了,可能早被人撿走了吧,誰叫你自己不放好……”

好友說她后來開始大哭,特別委屈也特別無奈,天都塌了的那種感覺。后來媽媽從一個架子上把零錢包還給她,然后還挺不耐煩的說:“還你還你,為這點事兒還值得一哭啊?!?/p>

是啊,2塊7毛錢,又算什么大錢呢?

但孩子理解不了,在她看來,這些錢代表著她的努力和自由。是每次看到辣條雪糕的時候,強忍住自己的口水,一分一毛攢起來的。

那些錢意味著,以后遇到喜歡的小東西,她可以不必向爸爸媽媽發(fā)出請求,靠自己也可以擁有。

而她最信賴的父親母親,卻聯(lián)合在一起用這件事情來逗弄她。

現(xiàn)在好友的女兒已經(jīng)5歲了,她說自己小時候被父母類似手段逗過的次數(shù)太多,所以從女兒出生起,就給自己和老公訂立了一個原則,逗孩子笑可以,但絕對不能用類似的方式逗孩子哭。

她的原話是:“被父母那樣逗了之后感覺很不好,覺得自己像一個傻瓜、小丑?!?/p>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口中的“逗小孩兒玩”,已經(jīng)類似于“捉弄”孩子了。

“逗”孩子是以孩子的快樂為前提,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制作出讓兒童歡樂的事情,而“捉弄”孩子則是大人利用小孩的天真、單純和信任,故意讓孩子擔心、害怕和哭泣。

不正確的方法逗孩子

后果可能比想象更嚴重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里面,曾經(jīng)說過自己女兒圓圓被一群大人“逗”的事情。

當時女兒圓圓還在上幼兒園,她因為工作繁忙就讓孩子爸爸接孩子放學,但是因為還不到下班時間,女兒必須在爸爸單位呆一個小時才能回家。

辦公室有幾位同事經(jīng)常喜歡用各種嚇唬的方式逗弄圓圓。有一次圓圓爸爸把女兒放辦公室就去跟領導開會了,離開的時間可能比較久,辦公室一位同事煞有介事的跟圓圓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女孩,跟我回家吧。”說著還做出要強拉孩子走的樣子,圓圓馬上被嚇得大哭起來。

尹建莉知道后,安撫了女兒很久。不過女兒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好幾次都從夢里哭醒,所做的夢都是說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了多大的恐懼。

然而這些還只是心理上的恐懼,去年很多媒體都報道了一則這樣的新聞:

有位媽媽生了二胎,大寶7歲,二寶2個多月。一天中午媽媽去了廁所的功夫,大寶把二寶從8樓扔了下去。

后來找到直接導致悲劇的導火索,是當天早上大寶到鄰居大媽家跟她的孫子玩時,大媽說了一句無心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當場臉色刷白,整個早上都悶悶不樂,沒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媽說當時也沒什么目的,只是為了好玩。

孩子之間的性格差異和理解能力差異很大,同樣一句話,可能跟一個孩子說,孩子嘻嘻哈哈就過去了。但是跟另一個孩子說,無異于是把孩子推進深淵,讓孩子被尷尬、恐懼、失落、憤怒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包圍。

所以,作為父母盡你所能去保護孩子,更不能用可能傷害她的方式捉弄她,當親友捉弄孩子時,站在孩子一邊,給予堅定的制止。

真和善是教育的基石

愛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捉弄著孩子,為難著孩子,你一試圖阻止,他先臉色一變,來一句:“就是開玩笑而已,你也別這么慣著孩子嘛?!?/p>

在孩子的世界里,你吃光了他的糖果就差不多是對一個成年人說“我把你放在桌上的手表和錢包扔掉了?!?/p>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要跟我走?!焙⒆铀惺艿降目謶?,不會亞于跟一個成年人說:“你爸爸媽媽離世了,你趕快回家看看?!?/p>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生了二胎,不會再喜歡你了,就類似于跟一個成年人說:“你愛人有了新歡,不會再愛你了……”

相信沒有一個智商情商正常的成年人,會為了看到另一個成年人委屈、無助的樣子,而故意開這種玩笑。

不會對成年人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對一個孩子做呢?

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弱小,不會反抗或者不敢反抗;也許只是因為孩子不懂事,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候會手足無措,任人擺布;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們天真善良,總是會很快忘記難過的事情,輕易原諒;也許只是因為大人之間沒什么太多話題,只要在孩子身上找找存在感。也許……這些大人的童年也是在這樣的調(diào)侃與哄騙中度過的。

網(wǎng)上也有很多人,會說不準開孩子玩笑的父母是玻璃心。

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媽媽是這樣回擊的:

“生個寶寶不拿來呵護,難道是拿來摔的嗎?為什么總有人在強調(diào)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又不是諾基亞!玻璃心又怎么,至少晶瑩剔透,總比摔不破的一坨木疙瘩好看吧!”

真的很佩服這位媽媽的勇氣。無論怎樣,作為孩子的長輩,都有責任為他們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環(huán)境。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應該去保護他,去感受他的感受。而不是在別人弄哭你的小孩的時候也在一旁跟著發(fā)笑甚至去強化這種行為。那并不好玩,也不好笑。

如果必須在“玻璃心”與逗孩子的“壞人”中做一個選擇,請選擇做一個“玻璃心”的父母,去維護自家寶貝的安全感,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無陰影的童年。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會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營養(yǎng)都能得到充分滿足,形成安全依戀的親子關系,那么他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相對自然、順利,也為社會化發(fā)展、情緒控制、課業(yè)成績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fā)揮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我能生存下去嗎(0~90天)

從舒適的子宮降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豐富、穩(wěn)定的營養(yǎng)現(xiàn)在完全中斷,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種鉛一樣沉重的感覺代替。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劇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飯不知道飯在哪里;頭不能抬,甚至連笑也不會;不能向別人示好,不能滿足別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卻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會有人能毫不厭煩地悉心照料幫我生存下去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隨著這樣的焦慮、惶恐和疑問度過的。

怎么做?

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從生理營養(yǎng)和心理營養(yǎng)兩個方面獲得滿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營養(yǎng)即各種生理需要的滿足,而心理營養(yǎng)則并不是那么顯而易見。這個時期嬰兒的心理營養(yǎng)主要有兩種:

其一,被無條件接納。

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無條件接納”和“重要感”兩個方面得不到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占有欲強,長大后可能會特別“黏人”。

我能做我自己嗎?(90天~36個月)

這個時期,總體來講,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10個月

孩子比以前已經(jīng)長大了很多,自我意識從此開始萌芽。另外孩子開始學會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戀一些毛巾、柔軟的毛絨玩具等。孩子已經(jīng)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完全依賴母親了。

怎么做?

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母親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是否能夠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親安全感不足,就會把放手看做失去,從而給孩子過多的照料和關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樣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

10~16個月

孩子開始學會走路,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間。孩子開始更多地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常見的表現(xiàn)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

怎么做?

最好的做法是,當他需要你抱的時候滿足他,當他想自己玩時也要允許他自己玩。而不是跟著你的情緒走,高興時不管孩子的意愿拉過來就抱,不高興時卻又不理孩子。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能掌握主動,想抱的時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絕,就馬上放下,讓他自己玩。

正常情況下,經(jīng)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會那么黏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16~24個月

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表現(xiàn)出明顯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好衣服,他卻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來”,但是自己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過多地參與,他又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

怎么做?

不要威脅。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再鬧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威脅性語言,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不安。

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于規(guī)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損傷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著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你幫助,無論他做成什么樣,只要沒有危險就不參與。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幫助時,你也要馬上回應,當他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

24~36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能走了,會跑了,探索的空間更大了,他對許多事物都充滿興趣。但是這時他的生活經(jīng)驗也相對匱乏,不太了解水、火、電、煤氣、攀高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會出現(xiàn)危險。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廢食,過分保護。

怎么做?

在環(huán)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動應該被保證。同時用各種方法讓孩子了解危險,而不是嚴厲地禁止。比如,可以輕輕碰一下冒著熱氣的水杯,讓他感受到熱水的溫度。

另外,“分離”并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準備好了,在和他相處時,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腳,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影響安全感建立的2大家庭要素

1.和諧的夫妻關系

對于小嬰兒和低齡的幼兒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因為還不能夠區(qū)分自己的行為和環(huán)境的關系,孩子經(jīng)常把父母間的沖突歸因于自己不好、不乖,從而產(chǎn)生很大的不安和負疚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不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于孩子社會化、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親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穩(wěn)定

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才不需用通過成為“好妻子”或者“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好。如果過度期望通過“好媽媽”來證明自己,母親常常會陷入焦慮。而自信、穩(wěn)定、成熟、理智的養(yǎng)育態(tài)度,既能減少媽媽不必要的內(nèi)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tài)與氣質(zhì)。

專家簡介

孟遷:中國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勞動部高級育嬰師資培訓師。CCTV少兒《成長在線》《寶貝一家親》、CETV《父母大人》、BTV《寶貝星計劃》等節(jié)目客座專家。著有:《做好父母這件事》、《上帝也是單親》、《孩子是棵樹》等。

過早入園孩子沒安全感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jīng)成了眾多父母的堅定信念。無論是早有計劃還是跟隨大流的,都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孩子越早接 受教育,身心成長就會越快越好。于是,很多剛剛才滿2歲甚至連基本表達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進了幼兒園的小小班。這樣一來,他們受教育的時間比那些3歲 入園的孩子早了許多,但這是否真的適合這個階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呢?2歲童心理承受力差 較難適應入園轉(zhuǎn)變從幼兒教育專家的角度來看,判斷孩子何時入園合適,最科學的辦法是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具體細分。但就現(xiàn)實情況而言,“家長們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來幼兒園,又有誰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學晚呢?所以要細分孩子的入園年齡是不可能的事?!睂<艺f。專家表示,絕大部分家長都只想讓孩子早入園,早受教育,很少考慮孩子是不是能適應,心理承受能力夠不夠強?!艾F(xiàn)在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到 幼兒園以后受關注和照顧少了,常常會覺得不安和痛苦。而2歲的幼兒心理發(fā)育不成熟,語言發(fā)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調(diào)節(jié)情緒,不能像成人那樣逃避痛苦、平復心 情,就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與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還可能有心理疾病?!睘樯髦仄鹨姡恍┯變簣@在每年入園報名后都會組織面試、家訪、親子活動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兒情況?!昂⒆悠鸫a要能表達自己的需 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會說‘我想干什么’、‘我喜歡什么’,吃飯要喂,不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建議還是不要太早入園。”入園前要多準備 培養(yǎng)孩子集體生活興趣盡管孩子不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多父母卻堅持認為只要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會有利于他們的身心成長,諸多在家里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也會得到糾正。專家提醒:孩子入園之前應提早兩個月做準備,以便良好過渡。為了讓孩子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生活,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入園前的親子班。從剛開始陪孩子玩一個小時,慢慢減為半個小時,直至完全不用家長陪 著,讓孩子逐漸適應集體生活。家長應多稱贊幼兒園和幼兒園的老師,當孩子喜歡上幼兒園,自然就能開心待下來。多帶孩子參加集體聚會,并不斷強化“和小朋友 一起玩真開心”,促使孩子對同齡朋友和集體活動產(chǎn)生濃厚興趣。孩子們?nèi)雸@后經(jīng)常容易生病,吳冬梅說,孩子出生后第一次離開家庭,面對陌生環(huán)境,心理波動肯定表現(xiàn)為身體疾病?!靶律雸@焦慮是正常表現(xiàn),是孩 子心理第一次經(jīng)受鍛煉。家長要有正確認識,不要表現(xiàn)得更為關心、照顧,要讓孩子了解上幼兒園是應該做的,就像爸爸媽媽上班一樣正常。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擔 心,會加重孩子焦慮的程度。”專家還不主張孩子春季入園,因為這個季節(jié)容易生病,在幼兒園很難得到特殊的照顧和護理。

育兒心得:如何給與孩子安全感


育兒心得:如何給與孩子安全感

孩子從一出生,便需要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身體健康,思維敏捷,情緒穩(wěn)定快樂,個性活潑開朗,做事有勇氣,能與人和睦相處,容易接受和適應群體活動,潛能可以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想幫助孩子獲得安全感,倒不是要父母整天抱著孩子。看著活潑的孩子,處處保護,時時提防,真要這樣做,孩子反而會變得依賴、膽小;也不是讓孩子過分獨立,要怎樣便怎樣,這樣做孩子會變得任性、放縱而不受控制,難以與他人相處,甚至具有極強的侵略性或破壞性。要孩子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在特定的范疇之內(nèi),遵守基本的規(guī)則,訓練孩子自由而不放縱,獨立而不排斥群體。

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著:安全感充足,兒童才能發(fā)展自己,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也不會遇見困難輕易放棄努力。一旦確認他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兒童就可以繼續(xù)發(fā)展自己,不會再浪費精力和時間去獲得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感覺到世界是有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覺得會被父母拋棄。他總是在想辦法證明:父母是愛我的,他們會照料我,不會拋棄我。

父母怎樣才能給孩子安全感呢?有以下幾件事情家長要做到:

◆1.長時間、高質(zhì)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批評、責備、懲罰孩子,而是欣賞、鼓勵、支持孩子。

◆3.不要挾、威脅孩子,不從身體和感情上拋棄孩子。(不說“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4.鼓勵孩子獨立,接納孩子個性。

◆5.給孩子樹立恰當?shù)囊?guī)則。

◆6.修煉自己,以身作則。

事實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過早入園孩子沒有安全感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jīng)成了眾多父母的堅定信念。無論是早有計劃還是跟隨大流的,都幾乎無一例外地認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身心成長就會越快越好。于是,很多剛剛才滿2歲甚至連基本表達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進了幼兒園的小小班。這樣一來,他們受教育的時間比那些3歲入園的孩子早了許多,但這是否真的適合這個階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2歲童心理承受力差較難適應入園轉(zhuǎn)變

從幼兒教育專家的角度來看,判斷孩子何時入園合適,最科學的辦法是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具體細分。但就現(xiàn)實情況而言,“家長們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來幼兒園,又有誰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學晚呢?所以要細分孩子的入園年齡是不可能的事?!比A南師范大學幼兒園副園長吳冬梅說。

她表示,絕大部分家長都只想讓孩子早入園,早受教育,很少考慮孩子是不是能適應,心理承受能力夠不夠強?!艾F(xiàn)在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到幼兒園以后受關注和照顧少了,常常會覺得不安和痛苦。而2歲的幼兒心理發(fā)育不成熟,語言發(fā)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調(diào)節(jié)情緒,不能像成人那樣逃避痛苦、平復心情,就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與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還可能有心理疾病?!?/p>

為慎重起見,一些幼兒園在每年入園報名后都會組織面試、家訪、親子活動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兒情況。“孩子起碼要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會說‘我想干什么’、‘我喜歡什么’,吃飯要喂,不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建議還是不要太早入園?!?/p>

入園前要多準備培養(yǎng)孩子集體生活興趣

盡管孩子不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多父母卻堅持認為只要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會有利于他們的身心成長,諸多在家里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也會得到糾正。吳冬梅提醒:孩子入園之前應提早兩個月做準備,以便良好過渡。

為了讓孩子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生活,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入園前的親子班。從剛開始陪孩子玩一個小時,慢慢減為半個小時,直至完全不用家長陪著,讓孩子逐漸適應集體生活。家長應多稱贊幼兒園和幼兒園的老師,當孩子喜歡上幼兒園,自然就能開心待下來。多帶孩子參加集體聚會,并不斷強化“和小朋友一起玩真開心”,促使孩子對同齡朋友和集體活動產(chǎn)生濃厚興趣。

孩子們?nèi)雸@后經(jīng)常容易生病,吳冬梅說,孩子出生后第一次離開家庭,面對陌生環(huán)境,心理波動肯定表現(xiàn)為身體疾病?!靶律雸@焦慮是正常表現(xiàn),是孩子心理第一次經(jīng)受鍛煉。家長要有正確認識,不要表現(xiàn)得更為關心、照顧,要讓孩子了解上幼兒園是應該做的,就像爸爸媽媽上班一樣正常。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擔心,會加重孩子焦慮的程度?!眳嵌愤€不主張孩子春季入園,因為這個季節(jié)容易生病,在幼兒園很難得到特殊的照顧和護理。

這些方法會毀掉孩子的閱讀興趣


類型一、不考慮孩子的意愿,勉強共讀

“寶貝,媽媽來給你講個故事?!?/p>

“我現(xiàn)在不想聽故事,我在搭積木?!?/p>

“來吧,這個故事很好聽哦?!?/p>

“唉,好吧?!焙⒆訜o奈地起身。

這樣的對話,是否曾出現(xiàn)在你們家中?被強迫“邀請”來和你一起讀書的孩子,你是否發(fā)現(xiàn)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讀的書上,可能目光還在未完成的積木城堡上游離,可以想見,這會是一次激不起孩子太多熱興趣的共讀。如果共讀常與“被打斷游戲”聯(lián)結在一起,不但共讀原本美好的初衷,如“享受親密的親子時光”“豐富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視野”等等,無法讓此刻的孩子感受到,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對共讀產(chǎn)生厭惡。

修正:除閱讀外,孩子還需要其他更豐富的體驗

我們常說,閱讀不能、也不應該成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像俗話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孩子應該有讀書之外的更多體驗,比如游戲、遠足等等,這樣才讓孩子過得更快樂、更健康。那么,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何安排閱讀時間呢?一天中的共讀時間,可以選睡前固定一段時間(比如每天不少于20分鐘),讓約定的共讀時間成為孩子每天的期待。其他的時間,隨意就好。

類型二、書籍選擇,不以孩子興趣為導向

“媽媽,你給我讀讀《好餓的小蛇》吧?!?/p>

“哎呀,你都6歲了,還看這么幼稚的書啊,這本你2歲的時候就看過了呀?!?/p>

“那你給我讀讀《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吧?!?/p>

“你現(xiàn)在長大了,還是一起來看看《昆蟲記》這樣的科普故事吧?!?/p>

孩子帶著書,一聲不吭地轉(zhuǎn)身走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常常把那些自己認為有用或者適合的書捧到孩子面前,而很少問孩子是否真正喜歡。如果孩子長期對閱讀的反應冷淡或者干脆不喜歡,大人們就常常會給孩子貼個標簽:我家孩子不喜歡閱讀。而沒有思考過,孩子為什么不喜歡閱讀。

修正:選書,要兼顧孩子的興趣

如果把孩子喜歡的書帶到孩子面前,和他們一起閱讀,真正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很少。為孩子選擇共讀讀物時,如何既兼顧到孩子的喜好又有所引導呢?可以和孩子在每天約定閱讀數(shù)量時,一部分由孩子自由決定;另一部分,交給爸爸媽媽選擇。

類型三、共讀時,不停向孩子發(fā)問

“看,小藍和小黃合在一起變成了什么顏色呀?”

“瑪?shù)铝帐悄膫€國家的小朋友???看,這個著名的建筑叫什么?”

“好了,寶貝,《小黑魚》的故事講完了。告訴媽媽這個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剛剛還沉浸在美妙故事中的孩子,仿佛如夢初醒般開始磕磕碰碰地回答問題、總結道理……很多家長給孩子讀書時,總是希望孩子記住什么或者知道些什么,如果不提問題或提醒孩子注意,書就像沒讀過一樣。

請大家再試著回想一下小時候的經(jīng)歷吧:爸爸媽媽答應帶我們?nèi)ス珗@或動物園玩,去之前如果特別叮囑我們要注意觀察,因為回來要好好寫篇作文,是不是我們的快樂和期待都會打折?玩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漏掉什么會被拷問?閱讀中頻繁提問也是這樣。當提問變成閱讀中的常態(tài),孩子往往會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伴讀者可能會提的問題上,而忽略其他可能吸收的滋養(yǎng)。久而久之,閱讀就不再是一樣快樂有趣的事情,而變成一種負擔,最終導致孩子對閱讀提不起興趣。

修正:讓孩子從閱讀中感受單純的快樂,記住什么和知道什么,遠遠比不上閱讀中進入書中、感受到什么更重要。把閱讀的快樂還給閱讀本身,讓孩子從閱讀里感受單純的快樂,讓閱讀帶給孩子潤物細無聲的滋養(yǎng)。

類型四、識字后,強調(diào)孩子自主閱讀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p>

“你不是認識很多字了嗎?你完全可以自己讀啊?!?/p>

當孩子識得一些字后,你是否經(jīng)常讓孩子自主閱讀?可你是否還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從未學過的文言文時的感受?那也是每個字都認識,但整篇文章在說什么,有時你卻并不一定懂?所以,對孩子來說也一樣,認識書本上字和理解字所表達的意義并不是一個概念。雖然就算不認識字,沒有人給他們朗讀時,他們也會通過繪本中的圖畫,大概感知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閱讀的樂趣和對故事的理解肯定會大大打折。

修正:即便孩子識字了,也請留出時間和孩子共讀

讀懂一本書不僅需要一定的識字量,還需要一定的生活積累。所以,我們建議,即便孩子識字了,也請留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共讀,因為在這過程中,孩子可以隨時向你提問他還未明白的地方,這樣也更助于他閱讀力的提升。

當然,對于即將上小學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識字量,可以有一些自主閱讀,但仍建議父母撥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共讀,幫助孩子逐漸過渡到完全的自主閱讀。

類型五、用故事音頻代替共讀

“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

“不是給你買了故事音頻嗎?放給你聽哦?!?/p>

“可是,媽媽,我覺得你講得比較好聽?!?/p>

“怎么會呢,音頻里的阿姨講得多動聽啊,媽媽還有別的事要做呢。”

現(xiàn)在世面上可供挑選的故事音頻,種類繁多。有些家長怕自己普通話不標準或是感覺沒有時間給孩子讀故事,就買來很多故事音頻代替每日的共讀。但是卻會發(fā)現(xiàn),孩子常常對音頻里的故事不感興趣,仍自顧自玩耍;而當換成自己給孩子讀故事時,盡管不如音頻里那樣字正腔圓,孩子卻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修正:再忙也請不要拒絕孩子共讀的請求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聲音就是世上最有溫度最動聽的。所以,即便再忙,也請不要拒絕孩子的共讀需求。睡前抽十幾二十分鐘,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吧。因為對于孩子來說,和父母共讀,不僅在于讀書本身,還在于和父母依偎在一起共享的溫暖、踏實和安全感,這些都是任何一種音頻都無法替代的。

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八件大事


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卻可能影響孩子幸福的一生。缺乏安全感,可能意味著寶寶凡事不敢自己獨立行動,長久以來,可能會影響到寶寶今后的獨立生活。因此,身為父母的您就更要注意,下面這八件大事都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1.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只能圍著成人的指揮棒、“晴雨表”來轉(zhuǎn)。當成人高興時,拉過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親又抱。不高興時,就嫌棄孩子的話多,不愿理睬,有時還會拿“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等話語相威脅。

2.經(jīng)常當著孩子面爭吵。如果孩子經(jīng)常看到父母間的沖突,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

3.溺愛也是軟暴力,特別是隔代疼。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鋪路石”,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畏懼困難。

4.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家長應尊重孩子,放開孩子的手腳,不要過度干涉和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

5.在孩子面前你很情緒化。母親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母親經(jīng)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情緒變化無常,自己都缺乏安全感,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做事和生活的態(tài)度。

6.錯誤地表揚孩子。家長、幼兒園老師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揚依賴癥”,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與原動力,常常會很情緒化,缺少安全感。

7.處處都要孩子爭“第一”。處處爭“第一”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可以爭“惟一”?!揖褪俏?,我與眾不同!

8.喜歡強令孩子,而不是協(xié)商。但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時,可以同孩子協(xié)商,而不是強令。

不要讓這些誤區(qū)毀掉孩子的未來


1.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2~5歲幼兒的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通常是由口頭數(shù)數(shù)開始,然后是點著實物數(shù),接下來孩子能夠推算出總數(shù),最后,才是根據(jù)抽象的語言數(shù)字拿取相等的實物。

幼兒掌握初步的數(shù)概念,需經(jīng)過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由具體到抽象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形成各種概念的一般認識過程。所以在教的幼兒數(shù)概念時,要從具體出發(fā)。從具體出發(fā),就是要從接觸具體的事物開始,從親自擺弄、接觸、看具體事物中獲得有關物體數(shù)量方面的感性經(jīng)驗開始。這種對數(shù)量的感性經(jīng)驗越豐富,就越有利于幼兒形成抽象數(shù)概念。

正確做法:

數(shù)數(shù)時不妨讓他們數(shù)數(shù)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2.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會累著,于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xié)調(diào)能力、大肌肉的鍛煉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

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后自己爬起來,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3.過分專制

有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就要從小做起,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寶寶想要紅色的玩具,媽媽卻認為綠色的好看,于是買下綠的。寶寶想看天線寶寶,媽媽卻認為另外的歷史故事更有意義,一切都是家長做主,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不聽話就會挨批評。日久天長,寶寶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心里總是處于被壓制狀態(tài),從而局限了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寶寶變得膽小、怕事。

正確做法:

假如寶寶提出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4.拔苗助長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和成長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不遵循寶寶身心發(fā)展和智力成長的規(guī)律,“拔苗助長”,卻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寶寶負擔過重,難以適應壓力而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比如,有的家長讓2歲的寶寶學英語,讓3歲的寶寶背唐詩、做數(shù)學題,這種方法不值得推廣。

正確做法:

對孩子來說,學就是玩,玩皮球鍛煉寶寶的眼、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玩積木鍛煉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玩插片鍛煉寶寶的動手、動腦能力。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識學習。

5.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

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fā)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6.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7.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

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周都去幼兒園,媽媽就買給你。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里開生日PARTY。這樣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8.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

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9.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沒必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fā)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fā)現(xiàn),嬰兒腦內(nèi)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nèi)主管聽覺的神經(jīng)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匯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shù)量。

正確做法:

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當?shù)搅艘欢〞r候?qū)殞毜恼Z言會突然爆發(fā),于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10.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總是出現(xiàn)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fā)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寶寶的問題,還會互相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產(chǎn)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

正確做法:

作為夫妻雙方,在教育寶寶上要一致,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爭吵。當一個人教育寶寶時,即使說的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

11.父母的沖突不會影響嬰兒

大多數(shù)爸爸媽媽都知道,夫妻當著學齡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緊張的事。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知道,當著初生嬰兒或尚不會說話的嬰兒爭吵,也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思想或情緒。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家庭中父母沖突升級時,8個月至2歲間的孩子都會變得非常著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間的沖突。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間或陌生人之間的吵架場面后,會很快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說話和爭斗,行為舉止變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見,父母應盡量避免在任何年齡的孩子面前爭吵。

正確做法:

當在寶寶面前時,父母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門,當情緒平靜了再回來。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大吵大鬧。

12.物質(zhì)獎勵

獎勵孩子本質(zhì)上并不是壞事,但是,你必須明智地去選擇何時何地用何種獎勵。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獲得物質(zhì)獎勵,那么沒有得到物質(zhì)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灰心喪氣,他們甚至會認為沒有物質(zhì)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質(zhì)刺激的確能對幼兒的行為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使孩子有高度的積極性,可是產(chǎn)生的效力卻是短暫的。家長只考慮物質(zhì)刺激給幼兒帶來的短期效應,而未考慮給幼兒造成的危害。從長遠來看,這種手段注定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當幼兒受到多次物質(zhì)刺激后,就會變得越來越依賴于物質(zhì)刺激,甚至做一點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長應當慎用物質(zhì)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勵的方法,給幼兒以精神上的激勵。

正確做法:

當寶寶能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夸他:“你真棒!”或是親一親他。

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和獨立性


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和獨立性昨天從婆家回小城,老x的堂妹帶著孩子同坐一車。期間老x說起了他堂哥的女兒,“她媽媽只離開幾分鐘,就哭得眼淚鼻涕一臉都是。怎么安慰都沒用?!蔽衣犝f當時他堂哥也就是孩子的爸爸也是在旁邊的。但爸爸不管用。孩子只要媽媽。

于是我說:“是不是太沒安全感了這個孩子?”

老x堂妹聽了很奇怪:“怎么會呢?她可是天天都跟著媽媽帶的?!?/p>

她認為他哥的女兒就是因為老是和媽媽帶著才變得這么粘的。相反,她覺得我家**這樣早早的就和保姆帶,媽媽陪得少的孩子,才會有獨立性。

可真是繞暈了。

什么叫安全感?什么又叫獨立性?

安全感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如何定義。我的理解就是:在孩子聽得懂基本道理的時候,可以和他(她)說清一些簡單的事情。不容易哭鬧,情緒比較穩(wěn)定。

比如:媽媽要去一下衛(wèi)生間,請你等五分鐘。再比如:媽媽今天晚上會晚一些回家,爸爸會照顧你吃飯。還比如:有好玩的東西的時候,會自己玩得很開心,會和小朋友互動。

而我覺得,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有獨立性。就是說,就算媽媽短時間不在身邊,孩子也不會茫然慌張,會自己玩,有自己的“安排”。

安全感和獨立性是相輔相承的。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恐怕很難獨立;而如果是很獨立的孩子,則常常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因此,某種角度來說,有安全感則意味著有獨立性。反之亦然。

什么情況下孩子才會有安全感?也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

養(yǎng)育者和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這是最基本的。在互動過程中,養(yǎng)育者會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真正的愛很充足,尊重得到滿足,需求得到回應,孩子的安全感就產(chǎn)生了。對孩子的愛、尊重、需求滿足,這里面包含的學問又非常多。什么才是愛,什么才叫尊重,哪一些需要要滿足,哪一些需要要拒絕,等等。

沒來安全感,何來獨立性?這正如:我還沒練成好本領,我怎么去賽場上迎接挑戰(zhàn)?沒有人愛,怎么會有安全感?這正如:沒有人指導我、訓練我,我怎么能天生就會有特別的技能?當然,有的人是有天賦,但天才也常常因為沒得到正確引導而被忽視,甚至被錯誤的教育方式而扼殺呀。

很多人很疑惑:很粘是因為沒安全感?

是的。安全感的缺失,使孩子茫然和不安。于是就粘著唯一的一個人。這樣的孩子往往將自已的感受完全“種”在媽媽或者某個主要養(yǎng)育者的身上。粘,其實就是表示孩子在索求愛:我不夠,再給我點。因此,想要孩子不粘,就得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假如媽媽只是忙著做家務,忙著工作,那么,就算24小時一分鐘也沒離開過孩子,也不算真正地帶了孩子。正如兩個人同在一個場地里呆著,假如沒有互動,那就算呆了一天,同樣也是陌生人或者沒有親近感。

安全感,源自于心。給的人是,接受的人也如此。

還有人認為:一直是保姆帶的孩子,不應該會粘著媽媽,而應該有獨立性。

這樣的孩子可能確實“獨立”。但是這種獨立是在缺愛缺安全感的基礎上形成的。不粘著媽媽,某種程度上表明“和媽媽不親”,甚至是和媽媽的一種隔膜。這種“獨立性”背后隱藏的問題,我覺得要比粘著媽媽不放更可怕。粘著媽媽,還表明在索求著安全感和愛。如果連求都不求了,那說明孩子真的“心死”了。要么就轉(zhuǎn)而尋求那個能給他愛和安全感的養(yǎng)育者(比如保姆),要么就放棄一切索求,關閉心扉。于是,又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出爐了。

**是保姆帶的,所以我特別重視把**接回來后和我相處的時間。希望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母子相處的質(zhì)量比較高。因為我以前對這個問題重視得不足,所以有很長時間里,**也表現(xiàn)得非常粘乎。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只要我每次接**回家后,先陪他玩?zhèn)€十幾二十分鐘,之后再去做飯做家務,他的表現(xiàn)就挺平靜。他找我的時候,我總是寧可飯晚一點吃也停下來陪陪他,抱抱他,他也會很開心。但如果我一回家,就放個動畫片讓他看,然后急著做自己要做的事,那么他就會在看了幾分鐘動畫片之后,扯著我不放,哭哭鬧鬧。我還注意到,在保姆家如果不快樂,他回家后的哭鬧也會增加。我覺得要重視孩子的每一次哭鬧。孩子雖然很會有哭鬧來“脅迫”大人,但不妨理解成這是在向大人提要求的一種方式,方式是不妥的,但家長要教會孩子如果提要求,更要學會從孩子的哭鬧中分析出孩子的真正意圖。也就是:理解孩子。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從愛開始。

喜歡《別讓這些小事,毀掉孩子的安全感》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讓孩子有安全感 導讀: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圍多少都會讓孩子們隱約地感受到“美麗生活”背后的真實,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如在他能夠理解的范圍內(nèi)向他們解釋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圍內(nèi)向他們解...
    2021-08-21 閱讀全文
  •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聯(lián)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里因為孩子問題來咨詢?nèi)颂貏e的多,全國著名的資深心理專家xxx所長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著:安全感充足,兒童才能發(fā)展自己,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
    2020-11-30 閱讀全文
  • 建好安全感,孩子才自信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會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營養(yǎng)都能得到充分滿足,形成安全依戀的親子關系,那么他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相對自然、順利,也...
    2021-11-30 閱讀全文
  • 給孩子一種安全感 上幼兒園小班的鑫蕾是個“愛哭鬼”。說起她的哭可不同尋常。在幼兒園里,大家都見識了,坐在那里誰勸都不聽,越哄哭得越兇,聽媽媽說在家哭的都尿褲子,家人都拿她沒辦法。這么漂亮的小姑娘,總是哭也不是個事?。∵@...
    2021-11-29 閱讀全文
  • 孩子戀物源于安全感缺失 導讀: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將自己的舊包被、洋娃娃之類的東西緊緊地抱在懷里嗎?一旦你從孩子的懷里奪去了這些東西,他(她)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他(她)很可能已...
    2021-10-09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圍多少都會讓孩子們隱約地感受到“美麗生活”背后的真實,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如在他能夠理解的范圍內(nèi)向他們解釋清楚。 在孩子的理解范圍內(nèi)向他們解...

2021-08-21 閱讀全文

父母怎樣給孩子安全感?最近在xx聯(lián)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里因為孩子問題來咨詢?nèi)颂貏e的多,全國著名的資深心理專家xxx所長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著:安全感充足,兒童才能發(fā)展自己,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擾,...

2020-11-30 閱讀全文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會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塊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營養(yǎng)都能得到充分滿足,形成安全依戀的親子關系,那么他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就會相對自然、順利,也...

2021-11-30 閱讀全文

上幼兒園小班的鑫蕾是個“愛哭鬼”。說起她的哭可不同尋常。在幼兒園里,大家都見識了,坐在那里誰勸都不聽,越哄哭得越兇,聽媽媽說在家哭的都尿褲子,家人都拿她沒辦法。這么漂亮的小姑娘,總是哭也不是個事?。∵@...

2021-11-29 閱讀全文

導讀: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將自己的舊包被、洋娃娃之類的東西緊緊地抱在懷里嗎?一旦你從孩子的懷里奪去了這些東西,他(她)就會煩躁不安、哭鬧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遲遲無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他(她)很可能已...

2021-10-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