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有時候,可以讓孩子適當受點委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近幾日,發(fā)覺俏妞越發(fā)有些經不起“打擊”了。她每做完一件自認為很得意的事情后那發(fā)自內心的想得到大人表揚的眼神,竟讓我有些不知所措。都說孩子需要多鼓勵多表揚,可如果不分場合不論緣由的全盤使勁兒地“夸”,著實不妥。俏妞的奶奶特別寶貝這個孫女,老人家尤其喜歡用鼓掌的夸張方式表達對孩子的肯定。之所以用“夸張”二字,是因為她喜歡邊鼓掌邊大聲說“棒極了,奶奶鼓掌”,俏妞自然每次都特別受用,樂不可滋??呻S著她的長大,我漸漸發(fā)現,這樣一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比如,當她獨自拼完積木而我沒有馬上肯定的時候,她臉上的表情是沮喪的;再比如,當她拼積木時拼錯了一塊,我不小心說出“錯了”的時候,她甚至會委屈地流下眼淚。這讓我越來越意識到除了鼓勵,我和家人似乎都少做了一件事情——多讓她受點委屈。下面這篇文章的觀點我很認同,可這個“度”想必是最難拿捏的吧。------------------------鏡頭一:一輛出租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后,一言不發(fā),越過欄桿,跳進江中。緊接著,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一對吵嘴的小夫妻走了,留下雙方的老人和一個沒長大的孩子……鏡頭二:某男子拿刀捅傷他人,在派出所交待的起因是:小時候,那人欺負過他……鏡頭三:某學校禁止男生留長發(fā),某男生剪了兩次發(fā)還不合格,第三次哭著剪了頭發(fā),然后跳河自盡……鏡頭四:某女生主動將自已的錢借給丟錢的同學,反被懷疑是她偷的,從樓上跳下,以死證明清白……現在的人怎么這么沖動、這么脆弱呢?由此,想到一個問題:人的氣量!這和家庭教育和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同時家長對孩子教育也沒有完全負起責任來,所以導致這些受點氣就尋死覓活、報復社會和他人的現象不斷出現。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大人有大量;量大福大!這些話還真有道理!就說克林頓吧,克林頓是什么人?美國總統(tǒng)。美國總統(tǒng)是什么人?是全世界注目的焦點。拉鏈門事件曝光后,全世界的閃光燈天天對著他。私生活的點點滴滴,被掀了個底朝天,各種議論鋪天蓋地,不是幾天,不是十幾天,而是將近一年,神經稍微脆弱一點的人,早崩潰了!想想普通人,做了一點不好的事,見到鄰居、同事、熟人都不敢抬頭,哪經得起如此巨大的壓力?假如克林頓為此自殺了,那么,他就定格為一個失敗而窩囊的總統(tǒng),以后的歷史,只要提到他,就會跟拉鏈門連在一起。但他活了下來,他依然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總統(tǒng)之一,而所謂的拉鏈門事件,只不過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大人物果真都有超乎尋常人的承受力。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如果都像現代人這么脆弱,勾踐早上吊了,韓信早跳河了。氣量大的人,成就也大;氣量小的人,為小事所拘,故難成大事。小倆口吵架。男人說:“老人送的是一片心意,無論送的是什么,你都應該笑嘻嘻地接著,怎么挑肥嫌瘦,你這么不懂事啊?”然后,越吵越激烈。過了一會兒,就聽女的哭著說:“從小我媽都沒大聲吼過我一句,你憑什么對我這么兇?”唉!問題就出在“從小你媽都沒大聲吼過你一句”。你媽寵您如公主,于是,你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如今雖已身為人妻,卻還生活在公主的童話中。該醒醒了!生活條件越好,受到的呵護越多,人就越自我、越虛榮,因此,也就越挑剔、越狹隘。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 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家長則說:“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于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虛榮與脆弱就是這么養(yǎng)成的!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愿,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而現在的家長,正好相反。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愿,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沖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有個中學生在貼吧里說:“他們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搞煩了,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后悔一輩子!”盯著這句話,我琢磨了半天:原來,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毀給你看!原來,跳樓是報復父母的一種方式,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時之痛,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別人一直將我當寶,你憑什么將我當草?別人一直夸我,你憑什么損我?——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拐不過彎來了。順境中待久了,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這里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即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才有可能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偶爾的責罰,不但需要,而且必不可少!國外一家教育研究機構最近發(fā)表文章:過度贊揚孩子也有負面影響!所以,凡事不能走極端。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屈,其實是一種心理上抗挫折的鍛煉。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有些家長,因孩子頑劣發(fā)了回火,過后還懺悔不已:唉,我不夠冷靜,太不應該了,下次一定忍住!有的家長說:我都忍出內傷了!何苦呢?該發(fā)的脾氣不妨發(fā)點,只要不過份就行了。如此,家長不會憋出病來,孩子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發(fā)完脾氣后,把道理及時講清楚,再做點開心的事,一切都煙消云散了,孩子也得到了磨煉。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那種完全賞識而不打不罵沒有懲戒的教孩子的理念,實為誤人之言——慈母多敗兒!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整理了行為習慣:孩子有時候不搭理人是有原因的,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大人和孩子說話時,孩子及時回應大人被視為一種普遍的禮節(jié),而孩子不搭理他人就會顯得不懂禮貌。而孩子不回答他人問題的原因除了不禮貌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自身比較沉默。
1、不同的情況
孩子不回答他人問的問題,或者不在路上以及公共場所跟他們交談,可能僅僅是遵守學校的安全指令,如果照這樣看來的話,孩子不跟自己不認識的人交談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
爸爸媽媽有時候可能都不知道學校老師的指令,所以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下交流,問問孩子是不是學校里面展開了安全研討會。
反駁老師或者學校領導的說法有時候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孩子現在年紀還小,可能不能把情況解釋清楚。明確指導方針,家長與老師和學校領導要保持一致,防止孩子出現困惑。
2、影響
當孩子不回答別人或拒絕說話時,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些成年人看到這種場景可能會覺得孩子不懂禮貌,其他孩子則認為這個小孩勢利,開始挑錯并欺負他。
孩子拒絕跟他人進行溝通所產生的負面反應可能會讓情況更糟,評判孩子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疏遠他,或者告訴別人避免跟這個孩子接觸,進一步孤立一個已經在猶豫了的演說家。
3、條件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孩子不愿意回答別人。有一些孩子內向,跟別人交流起來可能會有一些困難;有的孩子可能生活中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講;還有些孩子在跟他人進行交流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
性格內向的孩子不能夠說他是粗魯,因為他根本無法做出反應,內向到一定的地步還會導致社交恐懼癥。
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指出,社交恐懼癥會造成患者極度恐懼任何社交互動。天生害羞的孩子在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以后可能也會發(fā)展為社會恐懼癥,有時候可能就僅僅是因為在家被嚴厲的批評,或是因為一個充滿壓力的環(huán)境。
4、解決方案
找出孩子不喜歡和他人說話的原因是尋找解決方案的關鍵,跟孩子安安靜靜的談論的作用其實是很大的。
你可以在安靜的時候問問孩子“你和小伙伴進行談話的時候感覺舒服嗎”,而不要問“當人們問你問題時你為什么不回答”,如果用后者來問孩子的話,可能孩子會感覺到有些不舒服,一些簡單的話語鼓勵和逐步接觸越來越多的陌生人可以幫助孩子跨出敢于交流的第一步。
爸爸媽媽的呵護也能夠讓孩子培養(yǎng)自信,如果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么做,或者是孩子一直沒有改善的話,可以嘗試下預約家庭醫(yī)生或者尋找推薦的行為治療師或精神健康專家。
而對**則沒有規(guī)矩。他的行為如何,全憑我們臨時“定性”。這樣就出現不少“冤假錯案”,該堅持的沒堅持,不必堅持的強硬堅持。
在**三周歲以后,我開始逐漸對他設立一些規(guī)則,但時松時緊。而且是我單方面制定的規(guī)定,他需要無條件接受。這樣做的后果是**經常感受到憤怒。事實上,這樣做實在是缺乏對孩子的尊重,特別是沒有考量孩子的執(zhí)行能力。
去年年底,隨著**的成長,我對規(guī)則這件事開始更認真地考慮。
目前做法是:
我觀察了**的能力,列了數項規(guī)則,然后一條一條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來,在睡前總結的階段和**討論。每一條問他:媽媽講得明白嗎?再問他:你覺得能做到嗎?他都能明白,能做到的,就確立。之后嚴格執(zhí)行。
開始的時候,**以為我說著玩的,沒太當真,但有幾次我都簡單清楚地說:這是我們規(guī)定的,他就發(fā)現,這事可是真的。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強調一遍我們商量過的規(guī)則,或者加以調整,現在,**對這樣的討論更重視多了。有時候甚至會確認再三。
我和**商量到的規(guī)則如下:
一、吃飯和吃零食的規(guī)定。
1、吃飯盡量在餐桌前吃,如果發(fā)現走來走去,邊吃邊玩,取消吃這餐飯的資格,下次飯點再吃飯;
2、吃的飯量多少可由你自己決定,但是沒吃飯或者吃很少飯,不可以吃零食;吃飽了飯可以吃零食;如果沒吃飯就吃零食,吃飯機會取消一次,相關零食取消;除了生病之時,想吃的零食品種由你自己選擇。
3、盡量多吃蔬菜,如果沒吃,就要補充營養(yǎng)劑。
二、玩手機、電腦游戲的規(guī)定。
每星期可玩手機游戲兩次;電腦游戲一次。時間都控制在半小時以內。具體哪時候玩自己選擇,但時間到了不停止,取消機會一次。嚴重的話就絕對禁止。
三、買玩具和收玩具的規(guī)定。
1、爸爸媽媽買得起,你也特別想要而且對你沒有傷害的玩具,買;
2、玩過的玩具要收好,不好收的可以叫大人幫忙,但沒有收玩具的行為,則取消一次買玩具的機會(提出申請時我會拒絕)。
3、買一次超過50塊錢的玩具,則買下一次玩具的時間要延遲一個星期。
四、睡覺時間的規(guī)定。
晚上十點半要入睡,早晨七點要起床,如果太晚睡覺,第二天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叫醒你。
以上規(guī)定是的大部分,**都執(zhí)行得還可以,拿規(guī)定說話,我覺得也輕松不少。
立規(guī)則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互動,讓他了解并同意,對孩子的完成能力要有所了解,避免給孩子太大的負擔。最好能讓孩子知道為何要立這些規(guī)定。比如我告訴**說他吃飯總是跑來跑去,這樣他的胃很不舒服,營養(yǎng)不能吸收,所以不可以這樣。他能理解。
都立些什么樣的規(guī)則,我覺得要根據各個家庭各個孩子的情況來定。一些最必要的方面我定一定規(guī)則,別的時間我是比較寬泛隨意的。規(guī)則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享受自由,絕不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受限。一棵不受限的小樹,會自然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吸收大自然的營養(yǎng),從而成長得很好。而定下的規(guī)則,也是要根據情況給予調整的,孩子在成長,一個規(guī)則不可能長期適用。
關于嚴格執(zhí)行,我曾經以為很兇很強硬就是嚴格,現在我覺得嚴格是“溫和而堅定”。和孩子共同制定的規(guī)則,如果有時候他不愿意遵守,可以觀察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果孩子是可以做到的,那就需要堅持,堅持,也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但堅定地按規(guī)定去做。**會因為一時忘記規(guī)定而提要求,結果我未予答應,他會哭鬧,哭個十分鐘了不起了,這個過程我都會陪伴他。如果孩子確實很難遵守某個規(guī)定,那有可能是要求過高,或者互動不足,重新調整便是。
順便要說的是,有很多人也充分認識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一出生起,就說:不能慣壞。于是,規(guī)定孩子要自己睡小床,規(guī)定孩子哭了要過五分鐘才抱……我覺得和嬰兒講規(guī)定的大人是不知道什么叫人性的;還有一些家長給孩子的規(guī)定包括:規(guī)定孩子絕不可以坐在地板上;規(guī)定看到人一定要有禮貌要親熱地打招呼……這是為了讓孩子做不成孩子而要去當大人,這些規(guī)定不要也罷。我個人對此表示極大的憤怒和抗議。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那種完全賞識而不打不罵沒有懲戒的教孩子的理念,實為誤人之言——慈母多敗兒!
鏡頭一一輛出租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后,一言不發(fā),越過欄桿,跳進江中。緊接著,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一對吵嘴的小夫妻走了,留下雙方的老人和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鏡頭二某男子拿刀捅傷他人,在派出所交待的起因是:小時候,那人欺負過他……
鏡頭三某學校禁止男生留長發(fā),某男生剪了兩次發(fā)還不合格,第三次哭著剪了頭發(fā),然后跳河自盡……
鏡頭四某女生主動將自已的錢借給丟錢的同學,反被懷疑是她偷的,從樓上跳下,以死證明清白……
現在的人怎么這么沖動、這么脆弱呢?由此,想到一個問題:人的氣量!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大人有大量;量大福大!這些話還真有道理!
就說克林頓吧,克林頓是什么人?美國總統(tǒng)。美國總統(tǒng)是什么人?是全世界注目的焦點。拉鏈門事件暴光后,全世界的閃光燈天天對著他。私生活的點點滴滴,被掀了個底朝天,各種議論鋪天蓋地,不是幾天,不是十幾天,而是將近一年,神經稍微脆弱一點的人,早崩潰了!想想普通人,做了一點不好的事,見到鄰居、同事、熟人都不敢抬頭,哪經得起如此巨大的壓力?
假如克林頓為此自殺了,那么,他就定格為一個失敗而窩囊的總統(tǒng),以后的歷史,只要提到他,就會跟拉鏈門連在一起。但他活了下來,他依然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總統(tǒng)之一,而所謂的拉鏈門事件,只不過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大人物果真都有超乎尋常人的承受力。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如果都象現代人這么脆弱,勾踐早上吊了,韓信早跳河了。
氣量大的人,成就也大;氣量小的人,為小事所拘,故難成大事。
小倆口吵架。男人說:“老人送的是一片心意,無論送的是什么,你都應該笑嘻嘻地接著,怎么挑肥嫌瘦,你這么不懂事???”然后,越吵越激烈。過了一會兒,就聽女的哭著說:“從小我媽都沒大聲吼過我一句,你憑什么對我這么兇?”
唉!問題就出在“從小你媽都沒大聲吼過你一句”。你媽寵您如公主,于是,你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如今雖已身為人妻,卻還生活在公主的童話中。該醒醒了!
生活條件越好,受到的呵護越多,人就越自我、越虛榮,因此,也就越挑剔、越狹隘。
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
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家長則說:“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于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虛榮與脆弱就是這么養(yǎng)成的!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愿,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在的家長,正好相反。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愿,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沖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有個中學生在貼吧里說:“他們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搞煩了,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后悔一輩子!”
盯著這句話,我琢磨了半天:原來,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毀給你看!
原來,跳樓是報復父母的一種方式,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時之痛,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
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別人一直將我當寶,你憑什么當我當草?
別人一直夸我,你憑什么損我?
——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拐不過彎來了。順境中待久了,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這里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即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才有可能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偶爾的責罰,不但需要,而且必不可少!
國外一家教育研究機構最近發(fā)表文章:過度贊揚孩子也有負面影響!所以,凡事不能走極端。
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曲,其實是一種心里上抗挫折的段煉。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
有些家長,因孩子頑劣發(fā)了回火,過后還懺悔不已:唉,我不夠冷靜,太不應該了,下次一定忍??!
有的家長說:我都忍出內傷了!
何苦呢?該發(fā)的脾氣不妨發(fā)點,只要不過份就行了。如此,家長不會憋出病來,孩子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發(fā)完脾氣后,把道理及時講清楚,再做點開心的事,一切都煙消云散了,孩子也得到了磨煉。
那種完全賞識而不打不罵沒有懲戒的教孩子的理念,實為誤人之言——慈母多敗兒!
下面的情況,每年都有一定的概率發(fā)生。
行為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從小對孩子太包辦,太遷就的結果。為了愛孩子,可以愛的無原則,可以愛的無標準,最后讓孩子失去了行為的原則和標準。
我們可以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論他優(yōu)秀與否,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值得愛的孩子,但是千萬不能無條件地溺愛孩子。小的時候,為了孩子開心,什么都行,什么都答應,那樣會害了孩子一生。
愛要有度。
鏡頭一:
一輛出租車在大橋中段停了下來,一名年輕的男子下車后,一言不發(fā),越過欄桿,跳進江中。緊接著,一個年輕的女子也跟著跳了下去。一對吵嘴的小夫妻走了,留下雙方的老人和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鏡頭二:
某男子拿刀捅傷他人,在派出所交待的起因是——小時候,那人欺負過他……
鏡頭三:
某學校禁止男生留長發(fā),某男生剪了兩次發(fā)還不合格,第三次哭著剪了頭發(fā),然后跳河自盡……
鏡頭四:
某女生主動將自已的錢借給丟錢的同學,反被懷疑是她偷的,然后從樓上跳下,以死證明清白……
現在的人怎么這么沖動、這么脆弱呢?由此,想到一個問題:人的氣量!
氣量大的人,成就也大;氣量小的人,為小事所拘,故難成大事。
故事一
有一對小夫妻吵架。男人說:“老人送的是一片心意,無論送的是什么,你都應該高興地接著,而不是挑三揀四、萬分嫌棄,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然后,越吵越激烈。過了一會兒,就聽女的哭著說:“從小到大,我媽都沒這么對我,你憑什么對我這么對我?”
唉!問題就出在“從小你媽都沒這么對我”。
你媽寵您如公主,于是,你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如今雖已身為人妻,卻還生活在公主的童話中。該醒醒了!
生活條件越好,受到的呵護越多,人就越容易變得自我、虛榮,因此,也就越挑剔、越狹隘。
故事二
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小女孩馬上就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家長則說:“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
于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看到沒?虛榮與脆弱就是這么養(yǎng)成的!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愿,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在的很多家長,正好相反。
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愿,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沖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故事三
有個中學生在貼吧里說:“爸媽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搞煩了,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后悔一輩子!”
看著這句話,我不寒而栗,想了半天:原來,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毀給你看!
原來,跳樓是報復父母的一種方式,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時之痛,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
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別人一直將我當寶,你憑什么當我當草?
別人一直夸我,你憑什么損我?
——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拐不過彎來了。順境中待久了,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
這里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這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偶爾的責罰,還是有必要的!
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曲,其實是一種鍛煉孩子心理抗挫折能力的方式。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父母過度溺愛、遷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兒委屈,這種“愛”其實會害了孩子。
正如古話所說的——慈母多敗兒!
育兒觀念:讓孩子適當吃點苦 最近在班級中發(fā)現了這樣的一種情況,讓寶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慮考慮這件事做起來會不會很累,如果是的話,他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答案:“老師,我不會做……”其實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只是孩子給自己找的一種借口而已!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家里爸爸媽媽寵著,爺爺奶奶慣著,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愛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見,家長普遍關心該怎么做、做什么去盡量滿足孩子的每個要求。的確,如他們這般年齡正應該是享受幸福的時刻,但是像這樣長期以往,會讓孩子的依賴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也越來越弱,一旦離開父母,便無所適從。遇到困難退縮、逃避、放棄,甚至……。家長們適當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苦,吃苦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經歷苦難、險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頑強,生命力也更旺盛。我們應該教會孩子面對困難,增強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某日,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我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吃力地抓著扶欄搖搖晃晃地站著,而她身邊坐著的是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他正津津有味地嚼著口香糖。我實在忍不住,就對那少年說:“同學,把座位讓給老人坐,好嗎?”少年還沒來得及回答,老太太就已經搶著說:“沒關系,讓他坐著,我是他姥姥。”
這使我想起媒體經常報道的,好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吃苦受累,經常去幫孩子提書包、做值日等不該做的事,把孩子寵著、慣著,什么事都不讓他們做,什么事都由著他們的性子,就連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家長們也不放心,千方百計地跟著。有些家長,孩子都讀大學了,還擔心孩子離開家后,在新的環(huán)境里生活會有難處,于是盡量想辦法就近上學,以方便自己照顧。由于家長們如此的溺愛、庇護和包攬,滋長了孩子任性、自私、刁蠻、懶散等不良習性,處處唯我獨尊,凡事先想到自己,不管別人。
前段時間看了“康熙大帝”的電視劇,感觸甚深??滴跄暧讜r,其祖母就對他的言談舉止立下了種種規(guī)矩,稍有逾越,即嚴加批評。康熙五歲時,祖母便叫他站班當差,每日黎明即起……在祖母近于苛刻的調教下,康熙自幼習射,勤奮學習到了咯血的地步。
當然,我們并不提倡長輩們也用康熙祖母那樣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但嚴要求,嚴管教,適當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使他們能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并能在逆境中克服種種困難,獨當一面,這絕對沒錯。因為,我們撫養(yǎng)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脫離父母的懷抱,成功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條件和機會讓孩子從中接受鍛煉,以增強其責任感。比如,從小就有意識地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床鋪;大人做事時,讓孩子一起幫忙;待人處事方面讓孩子尊重別人、謙虛禮讓等。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和挫折,所以,家長非但不應一味地包辦代替,還要人為地給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設置一些“路障”,鼓勵他們想方設法去解決。不能讓孩子習慣于靠撒嬌、索要或哀求等手段達到目的。小樹不剪難成才啊。
3歲的兒子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吃飯,要喊很多次才能到飯桌前來,好不容易坐在了椅子上,又東張西望,催促好幾遍也不拿起勺子,說著,勸著,嚷著,威嚇著,總算拿起勺子了,往嘴里送飯的速度又奇慢無比,飯菜含在嘴里慢吞吞地嚼著,遲遲不肯下咽,一頓飯要吃很長時間。讓他去洗手,他在洗手間里也是磨磨蹭蹭的,玩玩牙刷,看看金魚,對著鏡子做各種各樣的鬼臉,要提醒多次,才能把洗手的事兒完成了。我和他爸都是急性子,看不得他磨磨蹭蹭的,他的小屁股上沒少留下我們的巴掌印兒,他為此不知哭過多少回。他的淚水絲毫沒有消減我的怨氣,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磨蹭”。
“小磨蹭”越叫越磨蹭
“小磨蹭,又在磨蹭什么呢?快點兒,吃飯啦!”
“小磨蹭,動作迅速點,快換上衣服,該上幼兒園了?!?/p>
威嚇,訓斥,打屁股,起綽號,都沒有什么效果,他依然磨磨蹭蹭的,特別是叫他“小磨蹭”的時候,他會撅起小嘴,很生氣的樣子,行動更加磨蹭,好像在抗議:“你叫我小磨蹭,我就索性磨蹭給你看好了。”我們決定另覓他法,試用充滿愛意的“贊揚式”,改稱“小磨蹭”為“小寶貝”。
“小寶貝”心花怒放
“小寶貝快來看啊,水餃在你碗里游泳呢,快把它們消滅掉!”
“小寶貝,你看這條馬褲多好看,上面還有小胖熊呢,快穿吧。”
“小寶貝”的稱呼真是奇妙,常常話音一落地,兒子就歡天喜地跑過來,迅速把水餃消滅掉,飛快地把衣服穿上……兒子磨蹭的習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觀。
我們每天都挖空心思地說一些能調動他熱情的話。但總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的語言會枯竭,我們不說激勵話的時候,他還是磨蹭。
我們又開始尋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天,他爸爸興高采烈地回來,說他想到了個好辦法,讓我和兒子一起做起游戲,游戲的名字叫“采蘑菇”。
“小蘑菇”干什么都快
我們以糖果代替蘑菇,撒在地上。我和兒子一人提一個籃子,比賽在相同時間內,誰采的多。勝者為“采蘑菇大王”。比賽開始了,兒子蹲、跪、爬、跑,各種姿勢都用上了。最初幾次盡管他傾盡了全力,但總沒我采的多。他很不服氣,天天練習,十幾天過去,他終于超過了我,獲得了冠軍。我們高興地把“采蘑菇大王”的桂冠給他戴上,他的小臉興奮得通紅,高興地喊到:“爸爸,媽媽,你們以后叫我小蘑菇吧?!?/p>
“小蘑菇,以后你不能只是采蘑菇快,干什么事都要快,知道嗎?”我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叮囑他。
“小蘑菇”向我們點頭。
育兒觀念: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
最近在班級中發(fā)現了這樣的一種情況,讓寶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慮考慮這件事做起來會不會很累,如果是的話,他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答案:“老師,我不會做...”其實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只是孩子給自己找的一種借口而已!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家里爸爸媽媽寵著,爺爺奶奶慣著,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愛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見,家長普遍關心該怎么做、做什么去盡量滿足孩子的每個要求。
的確,如他們這般年齡正應該是享受幸福的時刻,但是像這樣長期以往,會讓孩子的依賴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也越來越弱,一旦離開父母,便無所適從。遇到困難退縮、逃避、放棄,甚至......。
家長們適當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苦,吃苦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經歷苦難、險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頑強,生命力也更旺盛。我們應該教會孩子面對困難,增強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喜歡《有時候,可以讓孩子適當受點委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自從孩子們升入大班之后,班里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多,仿佛從小班給他們順好的常規(guī)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 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包括吃飯和做工作時。 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
孩子們的天真無邪、童真趣味,我們這些做家長的是比不起的,他們生活無憂無慮,吃飽穿暖有玩具,只要不是危險性的活動或者物件,基本上家長都不會去阻止,通常具備這些條件,孩子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當然,再加上父母...
背景描述: 高**小朋友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平時老師講的話都能認真聽,而且有事情也能與老師交流,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好孩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每次集體活動中,你總是最后幾個。 時間段 觀察情況描述 廁所...
小冉今年3歲半,平常比較膽小。 今天輪滑課,學習踏步前行。穿好裝備的小冉站在原地,卻絲毫不敢前行。看著其他的小伙伴自如的滑行,心里很是著急,不由得兩行淚珠滑落面頰。 燕子老師看到了委屈的小冉,來到她的...
背景描述:高瑞瑤小朋友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平時老師講的話都能認真聽,而且有事情也能與老師交流,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好孩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每次集體活動中,你總是最后幾個。 時間段 觀察情況描述 廁所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