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失望的

發(fā)布時間:2021-03-08

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失望的”,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看看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對我們失望的?

當寶寶在嬰兒床上,哇哇大哭著找媽媽抱抱尋找安全感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寶寶的嬌氣;

當寶寶因為玩耍將衣服弄濕、弄臟,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們他很快樂時,大人看到的只是臟了濕了的衣服;

當孩子因為在墻上門上涂鴉,高興地跑過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果時,大人看到的只是被糟蹋了的墻和門;

當孩子不想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轉過頭向我們尋求幫助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吝嗇和小氣;

當孩子將不理想的成績單遞給父母,滿腹沮喪慚愧地套拉著腦袋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懶惰和不努力;

當孩子跟異性朋友聊電話,肆無忌憚地聊著各種話題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青春的騷動;

當孩子偷偷寫日記,將所有的喜怒和憂傷排解在字里行間時,大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刻意隱瞞……

事實上,并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而是當孩子將一顆純潔的心托付給父母和老師時,卻被傷得血跡斑斑。孩子們在父母的開玩笑、捉弄、責罵、教訓、不尊重、不相信中一點一滴地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慢慢地孩子也向大人封閉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對抗大人。當父母在哪天發(fā)現(xiàn)孩子沒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時,我們在孩子的內心里已經(jīng)被悄悄“清理”了。

爸媽們,請嘗試從小選擇信任孩子而不是選擇信任別人。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樣對你傾訴;有了信任,孩子才會在第一時間,毫無畏懼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會把你的信任與期待記在心上,并且化為動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我們是如何做父母的?


我們是如何做父母的?

——和孩子一起成長

轉眼間升級做父母已經(jīng)5年9個月了,在這5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探索……同時也在不斷的總結著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的經(jīng)驗教訓。

用心呵護,畫好人生第一筆

孩子是天使,是我們愛情的結晶,他的到來很突然,在我們還沒來得及準備的時候,不過我們還是接受了他,哇哇墜地的那天,忽然覺得我們不再是兩個人那么簡單了,忽然覺得有了從未有過的責任感,看著他熟睡的小臉,幸福感滿滿的,在心里溢了出來……用心的呵護他每一天,忍住初為人母哺乳時的疼痛,只為換來他吃飽后沉沉的入睡,輕聲的和他講話,即便是他根本還聽不懂我在說什么。直到他開始回應我的話語,雖然只是嗯嗯啊啊的“嬰語”,也足以讓我幸福的笑出聲來。

慢慢的長大,我們也慢慢的學會了教養(yǎng)一個小小的孩子,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深知這第一筆是何等的重要,畫好了,造福孩子的一生,畫不好,我將責怪我一生……

閱讀育兒雜志和書籍,博采眾家之長

每個月育兒雜志到報刊亭的是日子就是我報道的日子,翻閱各種育兒雜志,博覽眾多育兒經(jīng)驗,在孩子三歲之前,我發(fā)現(xiàn)非常實用,尤其是在照料孩子這方面,因為一次突發(fā)事件,讓我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假如我不是學到了意外傷害的家庭急救,我的兒子可能早就和我陰陽兩隔。育兒類雜志能讓我們學習到最新的優(yōu)質的育兒資訊,處理嬰幼兒情緒波動的方式方法。

國內外的一些育兒名家撰寫的書籍也是我感興趣的,他們總結了成千上百的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雖說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點,但是,閱讀這樣的書籍對我們教養(yǎng)孩子還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畢竟我們不可能接觸到更多的孩子。

尊重個性發(fā)展,捕捉孩子的興趣

尊重孩子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但是要給與一定正確的指導,捕捉各方面的學習興趣,絕不強迫他做他不愿意做得事情。這一向是我們的育兒宗旨,我們也在努力的做著?,F(xiàn)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很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在嬰兒時期甚至胎兒時期就開始早教了,我不否認,我也是其中一員,我曾經(jīng)拍著肚子里的寶寶和他一起互動,小小的他已經(jīng)可以回應我的拍手,這讓我驚喜不已,出生后慢慢長大,我每天都會和他講很多很多話,告訴他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我相信他不會說,但他一定在聽,因為他的眼睛忽閃著已經(jīng)告訴了我。一兩歲時,他沒有學習認字的意識,我也就放棄教他的心思,三歲時,他強烈的希望能夠認識汽車卡片上那些一筆一劃的東西,我認真的教給他,一遍一遍,不厭其煩。認真的對待孩子的問題,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答應他會幫助他尋找答案,在孩子慢慢地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知識也在慢慢地積累,廣泛起來。因為知道假如自己不去學,又怎么來教育孩子呢?于是我們喜歡看自然科學的電視節(jié)目,喜歡看探索太空的節(jié)目,喜歡看歷史檔案的節(jié)目。

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成就省心寶寶

雖說小孩子要以玩為主,不過再小的孩子也有長的一天,他們要背起書包進學堂,為此我經(jīng)常教育他以后長大了上學,放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作業(yè)寫完啊,你想想,假如你不寫作業(yè),玩的時候會想著作業(yè)還沒完成呢,這樣玩也玩不好了,還不如我們早早的完成作業(yè),然后放心的玩呢?,F(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大班了,老師經(jīng)常會留一些作業(yè)回家做,主要也是讓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過渡,他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只要沒有嗯嗯)就是拿出作業(yè),快速而且認真的寫完,因為沒有什么難度,正確率都是百分百。我們不主張陪寫,孩子也不要求我們陪他,因為我們早就說過,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需要的時候我們會給與他幫助。而他有時候更會以他要學習為由把我們“驅逐”出房間。

良好的家庭氛圍,快樂的學習

營造一個學習氛圍的家庭環(huán)境給他,讓他從小就習慣。我和先生沒有多少家當,唯一“值錢”的就是我們那一箱一箱的書,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的書籍也非常多,從小他就喜歡看書,而且還不要我們講,這是我最不理解的地方,現(xiàn)在我也不明白他為什么不愿意我們講故事,而他那時候才兩歲。但是我每次問他書上都什么啊,他卻能指著圖畫說個差不多……我想正是我們所無意中創(chuàng)造的這個家庭環(huán)境使得他認為閱讀圖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記得三歲多時候,他剛剛開始有意識的認字,經(jīng)常會在家讀他的卡片之類,我父母原本正在看著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他們會立刻關掉電視,聽他閱讀,而現(xiàn)在要是他要看書學習,我們也會關掉電視或者停掉網(wǎng)上正在觀看的電影,或者看看就在一旁看看他的書或者我的書,他隨時有問題可以馬上就能找到我們來解決。

鼓勵的效果遠遠大于批評

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如此,我們亦如此,因為兒子屬于比較敏感型的,因此在他犯錯誤或者某些事情做得不好的時候鼓勵遠遠大于批評的效果。我們以前也訓斥甚至打過他,慢慢地發(fā)現(xiàn),這個作用根本就沒有多大,隨著兒子慢慢地長大,我們也檢討自己的處理類似問題的方式方法。

或許他畫畫不是很好,可每次他給我看他畫的畫,我還是要驚訝表示太棒了,即便是我根本就沒看出他畫的是什么,并表示相信他以后會畫的越來越好,所以他每次都很開心;或許老師在幼兒園批評他有些方面不好,我也會鼓勵他加油改掉缺點,而他也在努力的做著。

培養(yǎng)良好心態(tài),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們在平時都會很注意自己表揚孩子的語言,很少去說他是最棒的,最好的,最聰明的,我們會說,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真聰明啊,這些留有余地的語言對于孩子正確的評價自己很重要,因為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比他還要好的孩子,可能是畫畫,可能是體育,可能是學習等等等,假如總是說他最棒的,他就會覺得自己的是最棒的,一旦遇到其他比他強的孩子,他接受起來恐怕比較困難,對心理也是一種傷害。所以我的孩子不是最好的,他自己總是希望自己能更好,于是,他不擔心別人比他強,因為他會努力。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有的積極的,有消極的,但是帶給孩子的一定是積極地,因為他是那么的小,灌輸給他積極地生活態(tài)度,讓他長大以后也積極的對待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積極樂觀的對待,告訴他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只要用心就一定沒問題!

孝敬父母,我們做到了,孩子看到了,也學到了;

不打網(wǎng)游,我們做到了,孩子看到了,所以他玩一會就不玩了;

經(jīng)常看書學習,我們做到了,孩子看到了,所以他也愛看書;

禮貌待人,我們做到了,孩子看到了,他也學會了;

……

總之是身教勝于言傳,這個沒錯。

孩子慢慢地在長大,我們也在慢慢的長大,小小的可人兒,爸爸媽媽永遠是你最最安全的港灣,不管天涯海角,你回頭看看,總有一盞燈是為你亮著……

作為父母如何改變孩子浮躁情緒


當今社會上,浮躁的心態(tài)都或多或少的充斥著人們的心靈,這種心態(tài)也蔓延到了孩子們的身上。幼小、純潔的靈魂為什么受到這樣的染污?家長們又能做些什么來避免此類不良心態(tài)呢?

人都經(jīng)常容易浮躁,更遑論孩子呢?浮躁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大人可以趁孩子還小的時候,進行正確的引導。

浮躁心理是當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現(xiàn)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于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yè)家、經(jīng)理神氣,又想當企業(yè)家、經(jīng)理,但又不愿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干什么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

浮躁心理的產(chǎn)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家長的影響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在進行著大調整,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的心理處于矛盾狀態(tài),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沖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于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急功近利,出現(xiàn)急躁的心態(tài),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與遺傳有關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jīng)類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沖動,注意力易分散。

意志品質薄弱

有的父母只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品質,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恒心。

為了改變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注意以下問題:

教育孩子立長志

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备改钢挥袔椭⒆訕淞⑦h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揚長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經(jīng)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么掙大錢,就想做什么工作。這種立志者多數(shù)是要受挫的。

父母應該告誡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點),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二是立志要專一。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备改敢嬖V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chǎn)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償”。

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演講,應先準備講稿。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jīng)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做?做這個嗎?希望什么結果?最好怎樣做?”并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后即可達到目標。

有針對性地“磨練”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用榜樣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fā)明家、勞動模范、文藝作品中的優(yōu)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yōu)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yǎng)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yōu)良品質。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大家最“習慣”的選擇——父母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于是我們也要把這種方式繼續(xù)沿用下去——除了這“招”我們的確想不出什么好“招”了。

這樣的做法,當時可能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但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了、孩子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了、孩子越來越叛逆了……

到底該如何很好地教育孩子——既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又不傷害到孩子,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呢?

這里將會告訴您一些代替懲罰、責罵的好方法:

正確認識懲罰的后果

1.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

2.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發(fā)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3.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復自己的錯誤。

5.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jīng)歷自己不當行為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讓他感到,在一個相互關心的親子關系中,是沒有懲罰的。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及案例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此方法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長):“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么收拾你!”

“你亂拿東西等下人家把你抓走!”

正例(家長):“寶貝,我們去看看今天的晚餐食材吧?”

“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此方法適合:行為的后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tài)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再亂跑我就打死你!”

“別亂跑!老老實實呆著!”

正例(家長):“你知道嗎,我不喜歡你這樣。你在過道亂跑會打擾到別人,影響別人買東西。”

3.表明你的期望: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并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于主觀上非故意行為。

案例:孩子把從家里帶出去的東西弄丟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東西弄丟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下次不準再拿東西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下次能讓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適合: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于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

案例:孩子在看電視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長):“趕緊洗澡,你再不過來,我就關電視了!”

“你聽見了沒有!再看以后都不準看電視!”

正例(家長):“現(xiàn)在是洗澡的時間,你可以再看五分鐘過來洗澡,然后晚上就不能再看了,也可以洗完澡再看二十分鐘。你覺得哪個更合適?”

5.給孩子機會: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適合:由于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fā)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家長):“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別用水彩筆了!”

“一天到晚凈給添亂,回屋反省去!”

正例(家長):“你看到了嗎,沒有蓋筆帽所以沙發(fā)都染花了,你需要和我一起洗沙發(fā)墊,以后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6.采取行動:對于反復建議多次的問題仍然沒有改正,可以采取適當?shù)男袆印?/p>

適合:相對嚴重的原則性問題,特別是“屢教不改”的問題,需表明正確的原則。

案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反復玩弄桌上的物品,不專心。

反例(家長):“讓你專心吃飯聽見了沒有!”

“我告訴你多少次了!吃飯的時候不準亂動!”

正例(家長):“寶貝,吃飯的時候就需要專心吃飯!”數(shù)次勸說未果,把桌上附近的東西拿遠,說:“吃飯時候應該專心,吃完飯你可以隨便玩這些東西?!?/p>

7.允許試錯: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適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的行為,即“明知故犯”的行為,需要承擔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車。

反例(家長):“別在上面玩,都是油!聽見沒!是不是要我沒收才行!”

正例(家長):“桌子上還有很多吃飯灑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臟了,你要負責把它們洗干凈!”

針對特別頑固且不易改正的習慣,可以采取相對的措施。

結合案例分析理解,如:孩子晚上總想玩耍、說話,不愿意睡覺:

1.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問問孩子到底為什么不愿意睡覺?他需要什么?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

2.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訴孩子媽媽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點睡覺、得到休息,讓孩子也能理解父母。

3.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一邊討論,一邊將雙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記錄,讓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參與決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動的主動性。

如:(孩子)聽三個故事、看會電視、翻跟頭、十點睡覺……

(家長)一個小時的游戲時間、九點上床后可以聊會天、九點半準備睡覺……

4.商量+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改變和誠信的力量。

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家長也應給予適當?shù)淖尣?,會帶動孩子主動的讓?。

如:分別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雙方達成共識的方法上畫“五角星”。

5.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達成共識的意見,雙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們都同意每天八點半到九點自由活動,可以講兩個故事、九點半睡覺(可以寫在紙條上,貼在冰箱上)。

管教要點

1.當我們發(fā)生沖突時,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對抗,不要以為用武力和權威壓制孩子就是勝利。而要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氣頭上時,暫時不要開始“解決問題”,當自己足夠冷靜時再開始。發(fā)脾氣、叉腰瞪眼,都不會讓孩子真正的改變。

3.在與孩子商量方案時,不要對孩子說:“你的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記錄每個想法,讓想法得到尊重。

4.當一個計劃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貫徹不下去,可以選擇回到老路,也可以選擇再做計劃。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用便條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適合相對較大的孩子)。

如:“親愛的,我想聽一聽關于…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覺得…,我覺得…,請告訴我你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都能接受?!獝勰愕陌职帧?/p>

作為父母我們真的了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么


你的孩子有自信嗎?

擁有的是真正的自信嗎?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未來生活品質更高,經(jīng)濟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而不自信的孩子,未來出現(xiàn)抑郁和問題行為的可能性更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較低。

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擁有自信呢?別因為孩子成績好才表達愛,讓孩子感到你無條件接納他

你是否曾經(jīng)對孩子說過:

“只要你考班級前三名,我就給你買玩具?!?/p>

“你要是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長在接納孩子方面存在誤區(qū),認為自己很愛孩子,但是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卻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不愛我的,至少,愛我是有條件的”。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無形中附加了很多條件,并且父母更關注這些條件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對孩子的態(tài)度和評價,是影響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因素,這里的“重要他人”主要指的是孩子父母。

積極心理學認為,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給孩子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有利于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無條件接納,是指父母對孩子傳達的愛、關注、支持和激勵是無條件的,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條件的。

家長日常的話語中,“只要”、“只有”、“如果”等句式,都是父母增設的條件,用這些條件去跟孩子討價還價,似乎向孩子傳達一種信息:“表現(xiàn)好”是父母愛孩子的條件,孩子滿足不了這個條件,就得不到父母的愛。這種附加條件的愛,非常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它會讓孩子也學會通過這些“條件”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比如有的孩子會認為:一旦我考試沒能讓爸爸媽媽滿意,我就是個沒用的人,爸爸媽媽從此就不喜歡我了。

因此,家長要學會將“孩子行為”和“孩子個人”區(qū)分開來看待。也就是說,無論孩子的“行為”如何,父母是否贊同都應該一直關愛、激勵、接受孩子這個“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信任和悅納,讓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困難,都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和支持。

可能會有家長產(chǎn)生疑惑:無條件接納孩子是一味地縱容孩子嗎?無條件接納孩子不等于無條件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你接納的是孩子這個“人”,而非孩子的這些“行為”,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依然需要糾正引導。

學會正確稱贊孩子,讓孩子在“表現(xiàn)良好”中獲得“真實自信”

很多家長有一個疑惑:“我平時都是無條件接納孩子的,經(jīng)常表揚孩子, 很少批評孩子,為什么孩子還是不太自信,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呢?”有的家長會誤解“無條件接納孩子”這個概念?!盁o條件接納孩子”不是一味地表揚,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感覺良好”。那些建立在單純感覺良好的“虛假自信”不是真實的自信,對孩子發(fā)展弊大于利。

小明經(jīng)過刻苦訓練參加學校橄欖球隊員選拔賽,可惜表現(xiàn)欠佳,只接到一個球,而且沒有實現(xiàn)一次傳球成功。爸爸看到他難過,一味地說“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和其他人一樣好”。

聽了爸爸的話,小明的悶悶不樂并沒有緩解。這個父親本來懷著一番好意,看到孩子內心受到傷害,想去安慰他,想讓孩子“感覺良好”。像許多父母一樣,他選擇無條件稱贊的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該方法起了反作用。

這個父親忽略了客觀事實,一味地稱贊孩子的表現(xiàn),讓孩子覺得父親沒有真正理解他,在欺騙他。父親毫無根據(jù)地稱贊,只會使小明更加氣餒,也降低了他的自信心。

著名積極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沒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不先教孩子“表現(xiàn)良好”而直接教孩子“感覺良好”的。

這位父親可以這樣做:尊重、理解孩子由失敗帶來的負性情緒,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孩子一起共同接受失敗這一事實;待孩子情緒平復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幫助孩子下次“表現(xiàn)良好”,從而讓孩子真正獲得成功帶來的“感覺良好”,而非追求空洞的“感覺良好”。

過于樂觀的孩子往往對現(xiàn)實困難估計不足,對自己的能力往往拔高估計,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而造成“眼高手低”,一旦遇到真正挑戰(zhàn),仍然會遭受挫敗,影響自信心。因此,父母要學會合理稱贊孩子。稱贊一定是有理由的,要向孩子講明是因為孩子在哪方面表現(xiàn)好才獲得的稱贊。稱贊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引導和強化,父母可以借助“稱贊的理由”讓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良好行為再次出現(xiàn),從而固化成良好的習慣。比如,父母帶孩子外出時,孩子主動和叔叔阿姨打招呼問好,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今天你主動和鄰居打招呼,很懂禮貌,做得非常好?!?/p>

另外,父母要學會控制稱贊的程度,使之與孩子取得的成績相匹配,不要過分夸大。例如,要等孩子真正把玩具汽車安裝成功后再給予稱贊,并說明稱贊的理由,而且不要把孩子的這個成績當成最了不起的事情,要留著去稱贊真正的更高成就,正所謂“留有余地”。

對于孩子做出的某些良好行為,父母不僅可以用口頭語言,還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贊賞和鼓勵,比如給孩子一個擁抱,摸摸孩子的頭,摟摟孩子的肩,這些方式有時候勝過言語。

“表現(xiàn)良好”是“感覺良好”的根基,孩子在表現(xiàn)良好之后通過獲得成功體驗,從而建立起來的自信心才是真實的、長久的。

引導孩子學會恰當?shù)慕忉岋L格,樂觀對待成功和失敗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對成功或失敗的歸因方式,直接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發(fā)展。心理學家花費20年的時間,通過對50萬名兒童和成人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了人群中存在悲觀解釋風格和樂觀解釋風格。自信的人面對成功和失敗往往有著樂觀的解釋風格,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有著悲觀的解釋風格。

如何解釋某一件好的或壞的事為什么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有兩個重要方面:

從縱向的時間跨度看,永久性(總是VS偶爾)——認為事情是永久不斷地發(fā)生,還是偶然暫時地發(fā)生;

從橫向的影響范圍看,普遍性(一般情況VS特殊情況)——認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還是認為這僅僅是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情況。

如果孩子習慣將不好的事情視為“有時候”、“最近”等特殊情況下造成的結果,是短暫的、可以改變的,而習慣將好的事情視為“總是”,認為由于自身努力學習或討人喜歡才使好事發(fā)生,那么,孩子是樂觀解釋風格,更容易獲得自信心。

如果孩子習慣將不好的事情視為“永遠”或者“從不”,認為是永久的、不可改變的,而習慣將好事視為“有時候”或者“偶爾幸運”等特殊情況下出現(xiàn)的,那么孩子是悲觀解釋風格,更容易喪失自信心,需引起父母的關注。

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歸因傾向可以訓練,通過訓練一個人的解釋方式可以提高自信心。一個男孩一直被同伴排斥,他如果認為“我從來就沒有朋友”、“沒有人喜歡我”等,那么很容易造成人際交往中的自卑。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樂觀的解釋方式:“他們只是今天對我很兇”、“他們生我的氣”、“我最近對他們的行為也不太好”,幫助孩子認識到現(xiàn)狀可以改變,從而幫助孩子建立信心。

學會怎么解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非常重要。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歸因特點。例如,學齡前的孩子容易因為一件“負面”的事情而全盤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青春期的孩子比較重視同齡人的看法和對事情的解釋,有樂觀解釋風格朋友的孩子更容易采用樂觀的解釋風格。

孩子的自信心主要來自于重要感、自我勝任感和外表感三方面。家長學會無條件接納孩子,就是要讓孩子獲得“重要感”。家長讓孩子在“表現(xiàn)良好”中獲得“真實自信”,就是要讓孩子獲得“自我勝任感”。讓孩子學會恰當?shù)慕忉岋L格,其實跟“重要感”和“自我勝任感”都有密切關系。

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能帶給孩子些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個輕松的家長,請你這樣做!

我是一個12歲孩子的媽媽,我不想在這里吹噓我的孩子,更不想讓大家認識我是誰。

我不認為我是個特別成功的母親,但是我確信我是一個非常輕松的母親,因為我用不著像很多媽媽那樣費盡心思去輔導兒子的功課,或者算盡機關來誘惑兒子聽從我的教導。

從他三四歲起,我就一直采取放羊似的養(yǎng)育策略,但是,兒子依舊好學上進,成績優(yōu)異,并且日漸成為一個幽默風趣,富于同情心,社會交往能力、自學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強的令我非常省心的孩子。從兒子三四歲起,尤其上小學后,我基本不怎么管他,他完全處在一種自己管理自己的狀態(tài),但這并不妨礙我成為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母親,因為我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他3歲之前。

正因為有了這3年的鋪墊,我才有了今天的輕松與愜意。

關于早期教育,有太多的是是非非,讓我們深感莫衷一是,但是,無論學術界如何爭鳴,也無論父母們有著怎樣的體驗,我仍然堅持認為,合適的早期教育確實會對人的一生產(chǎn)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我不贊同那些所謂養(yǎng)育神童的說法,我認為教育不僅僅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塑造孩子的心靈與行為模式。畢竟智力只是孩子將來成才或者說讓孩子活得更好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讓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我管理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心態(tài),而父母也因此多一分輕松,少一分煩惱,那難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嗎?

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特的個體,有著他與眾不同的優(yōu)勢與劣勢。

父母的責任就是給予孩子恰當?shù)囊龑В屵@個獨特的個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并且終究有一天令為人父母者的我們?yōu)檫@個繼承了我們優(yōu)秀基因的個體深感驕傲。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能帶給孩子些什么呢?

●好的性格●好的心態(tài)●好的行為模式●令孩子開心而有效的智力開發(fā)游戲●良好的自理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高尚的精神與充實純凈的靈魂●藝術鑒賞力●有品味的生活……

我們還可以列出很多。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盡可能早地達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這種論點聽起來有些玄乎,如果與3歲前的教育掛鉤就更顯得玄乎,但是每位用心的媽媽確實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喜歡《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如何讓孩子漸漸失望的》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我們是如何做父母的? 我們是如何做父母的? ——和孩子一起成長 轉眼間升級做父母已經(jīng)5年9個月了,在這5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探索……同時也在不斷的總結著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的經(jīng)驗教訓。 用心呵護,畫好人生第...
    2021-04-05 閱讀全文
  • 作為父母如何改變孩子浮躁情緒 當今社會上,浮躁的心態(tài)都或多或少的充斥著人們的心靈,這種心態(tài)也蔓延到了孩子們的身上。幼小、純潔的靈魂為什么受到這樣的染污?家長們又能做些什么來避免此類不良心態(tài)呢? 人都經(jīng)常容易浮躁,更遑論孩子呢?浮躁...
    2021-10-06 閱讀全文
  •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
    2020-09-30 閱讀全文
  • 作為父母我們真的了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么 你的孩子有自信嗎? 擁有的是真正的自信嗎?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未來生活品質更高,經(jīng)濟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而不自信的孩子,未來出現(xiàn)抑郁和問題行為的可能性更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較低。 那么,...
    2021-10-06 閱讀全文
  • 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能帶給孩子些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個輕松的家長,請你這樣做! 我是一個12歲孩子的媽媽,我不想在這里吹噓我的孩子,更不想讓大家認識我是誰。 我不認為我是個特別成功的母親,但是我確信我是一個非常輕松...
    2021-09-14 閱讀全文

我們是如何做父母的? ——和孩子一起成長 轉眼間升級做父母已經(jīng)5年9個月了,在這5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探索……同時也在不斷的總結著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的經(jīng)驗教訓。 用心呵護,畫好人生第...

2021-04-05 閱讀全文

當今社會上,浮躁的心態(tài)都或多或少的充斥著人們的心靈,這種心態(tài)也蔓延到了孩子們的身上。幼小、純潔的靈魂為什么受到這樣的染污?家長們又能做些什么來避免此類不良心態(tài)呢? 人都經(jīng)常容易浮躁,更遑論孩子呢?浮躁...

2021-10-06 閱讀全文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jīng)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锏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然不一定,只是因為這是...

2020-09-30 閱讀全文

你的孩子有自信嗎? 擁有的是真正的自信嗎?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信的孩子未來生活品質更高,經(jīng)濟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而不自信的孩子,未來出現(xiàn)抑郁和問題行為的可能性更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較低。 那么,...

2021-10-06 閱讀全文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個輕松的家長,請你這樣做! 我是一個12歲孩子的媽媽,我不想在這里吹噓我的孩子,更不想讓大家認識我是誰。 我不認為我是個特別成功的母親,但是我確信我是一個非常輕松...

2021-09-1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