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小故事里培養(yǎng)孩子大智慧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幼兒小故事。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小故事里培養(yǎng)孩子大智慧”,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到司馬光很聰明,很有智慧。如果我們這樣給孩子講故事,還不如不講的好。因為這樣講,除了讓孩子感到司馬光聰明外,還會在孩子的心靈豎起一道墻,讓孩子感到自己很笨,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這些聰明的人難以超越,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講這個故事。

如果我們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以后,因勢利導的問孩子:“司馬光聰明嗎?”孩子肯定回答:“聰明。”然后和孩子一起討論:“司馬光為什么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辦法呢?”孩子可能回答不上來,這時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是不是因為司馬光愛思考、愛動腦,才想出了這么好的辦法呢?”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愛思考、愛動腦的觀念,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我們是不是還可和孩子一起討論,是不是有比司馬光更好的方法呢?

1.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

2.如果沒有棍子,用繩子可以嗎?

3.既沒有棍子,也沒有繩子,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是不是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嗎?……如果我們這樣啟發(fā)孩子思考,放飛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不智慧超群嗎?

愛因斯坦在《自述》中寫道:“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只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薄拔覜]有被‘光是最快的’學說所禁錮,只不過比牛頓多想了一點點——如果能和光一樣快,或者比光更快,該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多年堅持不懈地思考,相對論就產(chǎn)生了?!?/p>

孩子的教育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蓖嵌嘞胍稽c點,往前多走一小步,一個驚人的想法、一個絕妙的智慧、一個新的發(fā)明、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也就可能誕生了。

教育是用知識做梯子,激勵思考、放飛思想,讓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不是用知識做籠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錮起來,讓孩子變成簡單的記憶機器。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養(yǎng)出智慧型的創(chuàng)新人才,孩子的未來才會充滿希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教育感悟:

講故事,重在啟發(fā)孩子思考問題。不要被故事內(nèi)容禁錮了孩子的思想,重在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例如曹沖稱象的故事,我們還可以思考:

1.等量問題。為什么石頭的重量就是象的重量?

2.分解問題。大的問題不好解決,可以分解為一些好解決的小問題解決。

3.創(chuàng)新思維問題。問孩子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如果不用石頭,用人站在船上可以嗎?用人代替石頭有什么好處呢?

4.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嗎?

思維模式、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遠遠重于知識的簡單記憶。如果每位家長都能稍微用點心思,注重孩子能力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都可以變得智慧超群,而智慧是我們留給孩子的最好財富,是孩子可以終身享用的寶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自制拼圖開發(fā)孩子大智慧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熱衷于“看”,卻樂于“撕”。因此,你不妨從寶寶撕破的書頁中挑選圖像清晰、圖案單一、最好只有一個動物或人物、色彩鮮艷的圖畫,將其剪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貼在硬紙板上,然后如“田字”剪成四小片,就是不錯的自制拼圖了。

自制方法2:人物拼圖

你可以從一些過期雜志、廣告宣傳單、書報中,挑選幾個完整、清晰的人物或動物的形象,將圖形按頭、身體、腿、腳等剪成幾片。玩的時候,將這些紙片打亂,讓寶寶拼成完整的人物。

tips:此游戲可根據(jù)寶寶的實際認知情況,將某個人物剪成三到四片,在拼的同時,可以教寶寶認識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另外,為了增加趣味性,媽媽、爸爸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來比賽,各自拼一個圖形,看誰拼得對又快。

父母懲罰孩子的十大智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保皇录瘸鲇謱㈥惸昀腺~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后則應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身邊小東西,開發(fā)大智慧


很多的家長十分關注孩子的全腦開發(fā),經(jīng)常會問,哪兒有全腦開發(fā)的玩具或教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是開發(fā)孩子大腦的教具,不必非要買什么教具,關鍵是家長需要做一個有心人。

1.訓練類別能力

我們每當吃一種食品時,都要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東西,是蔬菜、水果、糖果、點心等等,告訴他們的各種食品的特點,到時候你可以將幾種食品混合起來,讓孩子根據(jù)物品的種類、顏色、口味,用途、形狀來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分類多問孩子幾個:“還有什么食品?”“什么食品可以替代它?”“什么食品與它有一樣的用途?”“它們除了吃還有什么用途?”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可以將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顏色,形狀,讓孩子分門歸類放好。然后讓孩子說說:你見過什么汽車呀?孩子可能說出: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吊車……。咱們的玩具里有這些汽車嗎?讓孩子背誦著說,練習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給你、通過孩子雙手的感知覺,練習孩子的具體形象認識能力,活化孩子的右腦。

2.訓練空間認識能力

當孩子早晨起床時,可以問孩子,你的左手在哪里?你的右腳在哪里?左腳應該穿左鞋還是穿右鞋?幫我找出左鞋來!毛背心是穿在里面還是穿在外面?襯衣應該穿在背心的里面還是外面?請寶寶幫助媽媽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柜子里!等等。站隊買東西,可以問3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前面還有幾個人?從前面數(shù)媽媽是站在第幾位?從后面往前數(shù)第幾個人是媽媽?這樣孩子清楚了媽媽所在空間的位置,而且也學會了按數(shù)點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讓孩子說說排隊的人里有幾個奶奶、幾個爺爺、幾個叔叔、幾個阿姨、幾個姐姐、幾個哥哥?通過區(qū)別不同年齡段的人,讓孩子學會類別認識能力。同時也讓讓孩子學會等待,懂得遵守社會公德。

平常用過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干凈,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1歲之內(nèi)的孩子可以練習將小瓶放在大瓶里,或將糖米花放在小瓶子里,練習孩子手的精細動作,手眼腦結合的能力。1~2歲可以讓孩子將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寶塔??纯茨愕暮⒆涌梢源顜讉€瓶子。不妨趁這時教教孩子認“數(shù)”。洗澡時將它們放在水里,將一個瓶子里放入石子,讓其沉入水里。讓孩子通過漂浮的瓶子將浮力的信息提前儲存在右腦里。這樣孩子一定玩得很開心,也學到知識了。不過玩后一定要告訴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寶寶要幫助它們。讓孩子養(yǎng)成玩具用后收拾好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小瓶蓋,不要讓孩子吞咽了。)

3.訓練圖形認識能力

帶著2~3歲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見大廣告牌,可以告訴孩子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那么,我們家的什么東西也是這個形狀的?孩子可能說:桌子面是長方形,電視的熒光屏是正方形。看見孩子玩的皮球,可以問孩子:什么東西和它形狀一樣?孩子可能答:蘋果、足球、橙子、月亮、氣球、寶寶的胖臉蛋等。如果孩子不費力氣說的很多,就說明你的孩子思維的流暢性好。不妨你可以采用我的方法,教給你的孩子認識五角形,圓柱體,圓錐體,梯形,六面體等等。

4.訓練形象擴展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家家”。如果孩子去醫(yī)院看過病,不妨讓孩子做“醫(yī)生”,媽媽做“孩子”。通過“醫(yī)生”給“孩子”看病的過程,讓孩子在聯(lián)想或表演中,認識了“醫(yī)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裝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愿打針的“孩子”,和“醫(yī)生”對話。說不定你的孩子還能說出讓你感到驚奇的話來。孩子通過游戲,提高孩子形象認識能力,練習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減輕或克服了對醫(yī)生的恐懼心理。

5.訓練觀察力

帶著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車時,不妨事前給孩子布置任務:“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細記住我們要經(jīng)過幾個車站?外婆家的車站有什么特殊的標記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認出它?我們經(jīng)常帶著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認識植物的,動物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的形象,讓孩子多認識,多識別。例如讓孩子尋找他沒有見過的野草和野花,這就需要孩子進行比較,仔細觀察,增加了孩子的見識。另外可以通過孩子見到的支離破碎的樹葉,讓孩子說這是什么樹的葉子,使得孩子能從局部認識整體,進一步區(qū)分各種不同形象物體的不同點和相似點。

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充滿了生活經(jīng)驗和科學知識。開發(fā)全腦的方法就在其中,關鍵是我們要做個有心的家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采用靈活的辦法,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傳授知識,孩子會有很大的收益。

家園共育《小故事里培養(yǎng)孩子大智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小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育兒:小細節(jié)也有大智慧 育兒:小細節(jié)也有大智慧天氣很好,我負責衛(wèi)生xx爸負責與xx玩耍。 這天他們爺倆就玩起來“水中撈豆”的小游戲。“水中撈豆”是xx想出來的。 天較冷,不想讓xx玩水與我一起搞衛(wèi)生,xx爸說,xx,我想做游...
    2020-11-02 閱讀全文
  • 小標識蘊含大智慧 幼兒園區(qū)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包含很多方面,有區(qū)角設置、材料投放、墻面布置等等,而標識制作也是其中之一,就是把教室里的玩具、材料、區(qū)角位置以幼兒能夠看懂的方式標記出來,方便幼兒快速準確地找到他想要用的材料,并且...
    2019-12-16 閱讀全文
  • 自制拼圖開發(fā)孩子大智慧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
    2022-02-19 閱讀全文
  • 父母懲罰孩子的十大智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
    2021-03-10 閱讀全文
  •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12-30 閱讀全文

育兒:小細節(jié)也有大智慧天氣很好,我負責衛(wèi)生xx爸負責與xx玩耍。 這天他們爺倆就玩起來“水中撈豆”的小游戲。“水中撈豆”是xx想出來的。 天較冷,不想讓xx玩水與我一起搞衛(wèi)生,xx爸說,xx,我想做游...

2020-11-02 閱讀全文

幼兒園區(qū)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包含很多方面,有區(qū)角設置、材料投放、墻面布置等等,而標識制作也是其中之一,就是把教室里的玩具、材料、區(qū)角位置以幼兒能夠看懂的方式標記出來,方便幼兒快速準確地找到他想要用的材料,并且...

2019-12-16 閱讀全文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

2022-02-19 閱讀全文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

2021-03-10 閱讀全文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12-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