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不要以愛的名義殘害孩子的童年

發(fā)布時間:2021-04-04

愛的童話。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不要以愛的名義殘害孩子的童年》,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最好的興趣培養(yǎng)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玩樂中完成的,許多不合格的興趣班不但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反而會危害兒童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fā)展。

最近一位朋友愁眉苦臉地念叨:這兩天,5歲的女兒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揉著惺忪的睡眼可憐巴巴地哀求,“爸爸,今天能不能不去舞蹈班呀?我想和小朋友去科技館”。無獨有偶,另一位朋友也感嘆:每天早上催好幾遍,兒子才很不情愿地去上幼小銜接班。雖然大人也感覺孩子比自己還累,有些于心不忍,但一想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是狠狠心堅持送孩子去“上班”。yjs21.cOM

事實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看似“充足”的理由早已受到眾多教育專家的駁斥。很多令人痛心、發(fā)人深省的現(xiàn)象,如有的孩子因為對所謂的“興趣班”不感興趣而裝病逃學,有的孩子因為不愿練鋼琴而自殘手指……一再警示家長:不要再以愛的名義摧殘孩子純真而寶貴的童年了。

學齡前兒童正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但很多孩子卻不堪忍受學習的重負,被迫學會了欺騙和偽裝。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忽視了兒童生理、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或拔苗助長,或強行灌輸,讓孩子過早地承擔起并不一定適合他們的重擔。豈不知孩子的成長有規(guī)律可循,如此心急只會適得其反。此外,有些家長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童年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價值。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長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跨越、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童年亦然。許多大人在回憶自己美好童年的同時,經(jīng)??霖熌暧椎暮⒆油瓿沙侥挲g階段的事情,讓幼小的心靈“往事不堪回首”。這其實是一種具有分裂性質的雙重價值標準,往往會造成孩子童年價值和美好童年記憶的缺失,為日后生活缺乏幸福感埋下隱患。

我們不反對適合孩子個性特征和成長規(guī)律的興趣培養(yǎng),也不反對自然而然融學習于日常生活和游戲玩樂之中,但前提是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尊重童年本身具有的獨特價值。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兒童,才能真正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幫助兒童快樂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以愛的名義來限制孩子


以愛的名義來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沒什么事兒,看xx幼兒園課上給孩子們拍的照片,看到了這張,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兒園,估計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類運動,他們會更細心的照料著孩子,擔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卻也限制了孩子控索需求。從

這是xx在幼兒園自己吃飯的圖片,很明顯沒有老師喂她,她的班主任也明確跟我講,xx在班上算是自理能力比較好的孩子,xx奶奶不止一次讓我跟老師表達,xx平時很少自己吃飯,讓老師能多喂些,我只是答應了,但跟老師溝通的是:正常對待孩子,不用過于照顧,能讓她自己來做的老師盡可能的不要代做。由于之前跟老師的溝通不錯,老師對我的一些理念也明白,xx在幼兒園吃飯、穿衣脫衣等方面都是自己來做的,實在做不來的老師才會幫忙。

再說說在家吃飯的情況吧,每天吃飯時,我跟xx爸弄好飯要吃了,xx還在玩兒不愿意坐到飯桌前,xx爸有時就被激怒發(fā)脾氣,xx便是一聲不吭的坐到桌前,仍不自己吃,便開始要求我來喂她,我更多的會讓她自己吃,爸爸吃完飯氣吭吭的去上網(wǎng),不能再看她吃飯,再看著仍會跟著發(fā)火,這是同一個孩子呀,在幼兒園跟家里卻有如此的不同!最近便跟xx爸溝通,她如果真不愿意吃就算了,餓于不餓是她自己知道,吃飯也是她自己的事情,干嘛弄得跟家庭戰(zhàn)爭似的,看不慣你吃完先離開。昨晚,xx在我們將要吃完飯時坐到飯桌前,xx爸吃完飯按約好的離開,xx讓我喂,我沒同意,她便自己端起碗吃起來,間或自己再夾點菜,不到十分鐘吃完去跟爸爸要表揚了,雖然自己吃會吃菜少一點,就像餓一頓餓不壞是一樣的道理。

晚上睡覺是別一個經(jīng)常讓xx爸頭痛的事情,從小沒有給xx養(yǎng)成早點睡覺的習慣,她基本每天晚上都到十點多才能睡著,早上在xx爸的千呼萬喚中醒來,講完故事要關燈,她便拉著我們不讓關或是關了燈她來回扭著睡不著,便會找不同的理由,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尿尿的折騰,有時坐到小馬桶上卻不尿,我們實在困的時候那個氣呀,這不昨晚,將近十一點了,關燈后小鐺妮兒揉著眼睛不想睡覺,頭躺到我肚子上腳放到xx爸脖里上,換作平時,xx爸會跟她玩兒,但睡前加上xx爸已睡著,看xx如此,xx爸估計是沒忍住就大聲說了xx幾句,我也不好說啥,xx便抱著我用手揉著眼睛,我能感覺到她很難過無聲的哭呢,拿紙幫她擦擦了眼淚,安慰了人家,小姑娘慢慢睡著了。

今天一大早起床,拉著xx爸沒讓他做飯,說一起聊xx,跟xx爸溝通他被惹火了說的急話恨話對xx不好,xx爸說,孩子有錯了還不能讓說幾句?我還從來不打孩子呢!看人家理由多吧,孩子真的有錯嗎?不就是吃飯時間不想吃飯,睡覺時間不想睡覺想再玩兒一會,大人有時也一樣,正在看電視劇或是打游戲,該睡覺或吃飯時也會延誤一會兒,大人的做法就不算錯,孩子如此做便是錯了,不過是孩子的不按時吃飯和睡覺給大人惹了麻煩,便成了大人眼中的錯誤了。我們可以在吃飯前提醒xx要吃飯了,到我們吃完后如果她還不來就收走不讓吃了,做幾次她自己餓了會長記性的,這個堅持不用跟她發(fā)脾氣,只要讓她覺得她當時不吃餓了也沒飯吃就行,餓一頓又餓不壞,睡覺到點就關燈她不睡就讓躺著,不跟她說話,讓她慢慢來養(yǎng)成習慣吧,越是關注越會焦慮,也越是覺得問題很嚴重,靜下來想想,其實真不是什么大事兒。剛聊完一看點兒,又到呼喚xx起床的時間了,這點兒天天趕的,這還是今天早上我不用趕著去單位呢。

請別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愛的權利


我正埋頭在主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就聽到陳老師在給孩子們講《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媽媽把魚肉小心翼翼地夾到了兒子碗里,卻把魚頭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兒子問媽媽為什么吃魚頭,媽媽說:“我最喜歡吃魚頭”。兒子長大后,媽媽老了,每次吃魚兒子都會把魚頭放到媽媽碗里,說:“媽媽,我知道你一直喜歡吃魚頭”。

講到這兒,陳老師問:“孩子們,你覺得媽媽真的喜歡吃魚頭嗎?”大部分孩子想都沒想就回答:“是!他媽媽真的喜歡吃魚頭!”“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他媽媽自己說的喜歡吃嘛!”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給他涂抹什么色彩,他便會留有什么色彩。然而,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了嗎?善意的謊言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愛了嗎?他不認為也不知道其實媽媽喜歡吃的也是魚肉!他認為給媽媽吃魚頭就是愛媽媽!不難理解:家長們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把自己認為好的一切都給了孩子,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在一味的接受,孩子把別人的愛和關心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把被愛、被滿足當成了一種習慣。家長不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教會他們怎樣去愛別人了嗎?他們不會愛,不懂得愛,就不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付出關心;就不會知道如何在集體中關愛他人;就不會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與同學、同事和諧相處……

而改變這一切只需從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分享”開始,分享快樂、分享美食、分享玩具、分享電視節(jié)目……學會分享,孩子便會與你一起感受,感受你的喜怒、感受你的哀樂;學會分享,孩子便能學會分擔,分擔你的煩惱、分擔你的憂愁;于是,孩子在分享中學會關愛,在分擔中了解責任,孩子小小的心靈由此迅速成長,于是懂得:生活絕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被愛的深層含義是學會去愛!我有義務關愛父母,關心朋友,關注他人!

一個懂愛的人,才會得到更多的愛!所以,請您不要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愛的權利!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媽媽也喜歡吃魚肉!”

不要以安全為由“圈養(yǎng)”孩子


不要以安全為由“圈養(yǎng)”孩子

西方國家非常崇尚讓幼兒親近自然,許多幼兒園經(jīng)常組織幼兒參加戶外活動,讓幼兒在盡情地玩耍中增長見識。然而,我國許多幼兒園由于擔心孩子在參加戶外活動時出現(xiàn)安全等問題,害怕承擔輿論和經(jīng)濟壓力,因此戶外活動能不組織就不組織。

不可否認,幼兒園不組織戶外活動確實有不得已的苦衷,據(jù)媒體報道,很多幼兒園因此取消了孩子春游、秋游,幼兒一旦出了點兒什么事情,由于法律上對于校園安全事故缺少明晰的責任分工,家長和社會往往會把并不屬于幼兒園的責任推到幼兒園身上,來自外部的強大壓力使幼兒園在保護自己的權益時顯得軟弱無力——大多數(shù)情況下,幼兒園都難脫干系。而戶外活動中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大大地增加發(fā)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理想的辦法似乎莫過于畫地為牢,讓幼兒們靜靜地呆在相對安全的狹小范圍之內(nèi),不準越雷池半步。如此這般,安全是安全了,但幼兒們卻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以及拓展自身創(chuàng)造力與思想活力的機會。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發(fā)展是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其動力是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活動,活動是兒童內(nèi)在生命的外部表現(xiàn)。兒童喜愛活動。對兒童來說,活動往往比食物還重要。如果以強迫的、屈從的、被動的、靜止的所謂“紀律”剝奪了兒童活動的自由,不僅會扼殺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抑制了兒童的生命潛力,還會窒息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能培養(yǎng)出反應遲鈍、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除此之外,由于長時間地缺少運動,對兒童的身體健康也將產(chǎn)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魯迅先生在《華蓋集》里曾說:“不動,失錯當然就較少了,但不活的巖石泥沙,失錯不是更少么?我以為人類為向上,即發(fā)展起見,應該活動,活動而有若干失錯,也不要緊。唯獨半死半生的茍活,是全盤失錯的?!?/p>

放養(yǎng)的動物總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因此,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應走出“圈養(yǎng)”的誤區(qū),盡量拓展幼兒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范圍,而不能用“安全”等借口剝奪他們活動的自由。當然,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或戶外活動出了安全事故,社會與家長也不應將責任一味地推向學校,更不應無理取鬧,而應明晰幼兒園與自己所應承擔的相關責任,據(jù)理索賠。此外,為所有的幼兒購買“幼兒人身傷害校方責任險”及“幼兒意外傷害險”也是以降低幼兒園承擔巨額經(jīng)濟賠償?shù)娘L險,減少幼兒園“圈養(yǎng)”動機的有效途徑,幼兒家長應積極配合有關教育部門盡早采取這一措施。

一位父親的呼喚:請不要再以教育的名義摧殘孩子!


感謝上天,讓我成為一個父親,讓我有機會感受這個時代孩子們的痛苦和教育的缺失。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認為這個時代里,教育是缺失的,教育在慢慢地死去。

也許你會反對:我們擁有史上設備最先進的學校、史上學歷最高的教師,各種完善的教案、流程、考核,為什么還要如此悲觀?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在給予教育、塑造孩子的同時,在越來越多地忽視生命的真正需求。

換句話講,我們的教育失去了人性。

2002年,兒子來到這個世界。我知道,從此我又多了一份責任、一個角色——父親。與很多父親不同的是,我從小家境貧寒,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不高,我更關心孩子的心智成長。在妻子眼中,我是個“陪玩爸爸”,從兒子會走路開始,我就是他的游戲伙伴,作為父親,我很享受。同時,在游戲中,我更容易接觸到孩子的內(nèi)心。

我對教育現(xiàn)狀的認知,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

被童話世界般的裝修和精美的宣傳品吸引,兒子邁進了人生第一所學校-——一個大型連鎖幼兒園。半個月的新鮮感過去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早上開始磨蹭,不愿意出門。經(jīng)過與老師溝通和兩個月的適應,情況沒有任何改善。究竟為什么?我從來就不是一個迷信者,我開始跳出老師灌輸給我的教育理念來思考:孩子究竟在拒絕什么?我得出的結論是:他在拒絕老師。那為什么?我不知道。但社會經(jīng)驗告訴我,人的兩面性決定了你看到的一切不見得是真實的,與我看到的相比較,我更相信兒子的反應,因為他是純凈的。我開始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老師。

經(jīng)過小區(qū)里大姨大媽的介紹,兒子回到小區(qū)樓下的一個小幼兒園,在李老師的班里一呆四年。不能否認,真正打動我的是李老師與孩子們的親昵、還有孩子們每天上學時開心的樣子。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兒子在這里得到了我想要的“教育”,雖然沒有城堡、沒有禮堂,但同時也沒有心理陰影,至少他的童年有陪伴、他的童年不壓抑。

但,其他的孩子們呢?

有多少像李老師一樣的幼兒老師?又有多少像我一樣被童話世界蒙住雙眼的家長沒能改變?

孩子上小學,是我最糾結的一件事。離家最近的小學走路只要五分鐘,但當時口碑不太好,附近好一點的小學走路要二十分鐘,當時還有另外一個選項,我可以在家教他,同時再找兩個小伙伴一起,到五六年級再上學。經(jīng)過考察論證、統(tǒng)一思想,我和妻子決定讓他去離家最近的學校。也許在家里自己教,他的知識積累會更豐富全面,但我們不能剝奪他進入社會的權利,學校對他來講,就是他的社會,那里會有他的領導(老師)、伙伴(同學),會有競爭、會有不平等、會有約束,也會有失敗和成功,他要成長,就必須去經(jīng)歷和適應,而這些是我們無法提供的。學校成績差一點沒關系,主要是離家近,可以早點放手,培養(yǎng)他的自立能力。

事實證明,學校差點,對孩子成長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學校口碑差,新來的校長決心改變形象,所以不斷地引入新課程、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舉辦各種活動、比賽,小學六年里,幾乎每學期都有新的內(nèi)容吸引著兒子,我和妻子看在眼里、樂在心里。與成績相比,我們更在意孩子的興趣和見識。

但與此同時,家長和老師對于分數(shù)的追求讓我吃驚。每次家長會老師都會或公開或隱晦地推薦補課班(為什么你懂的),每次家長會時學校門口帶著口罩發(fā)傳單、手提袋的“教育工作者”們更讓我震撼,我們的教育怎么了?一面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教育工作者”、一面是家長們巨大的盲目需求,另一面,是校內(nèi)教師的推波助瀾。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分”。

再直白一點,是家長和老師對分數(shù)的追求,制造出巨大的利益鏈,最終傳導到孩子身上。

我要孩子的成長,不要分數(shù)。

兒子從來沒有補過一堂課。

在我的教育理念里,培養(yǎng)興趣高于一切。有了興趣就會有探索、有了探索就會有成功,有了成功就會有自信,有了自信就會有堅持不懈。不讓他補課,是因為除了學習之外,很多事他需要去學、去做,不能因為追求分數(shù)而放棄生活里其他的部分,同時,我們更希望他自己去學習中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成功,而不是被重復灌輸??傊謹?shù)不重要!

但是看看其他的孩子,兒子的幼兒園同學、小學同學,有多少在補習中慢慢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從小我看著他們長大,從小時候一雙雙沒有差別、充滿渴求的眼睛,到小學畢業(yè)后有些孩子對學習的冷漠,我知道,他們失去了興趣。而很多家長們,還在懵懂中鞭策。我跟很多家長溝通過,但他們的頑固讓我只能一聲嘆息。

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是教育體制造成的,而是人。家長是元兇,老師是幫兇。我們在用“教育”扼殺孩子的求知欲。我真心支持教育系統(tǒng)的一系列改革,一切改革的初衷都是那么美好,但中間有家長和老師頑固的教育觀念存在,一切改變都是空談。

就像天空中的霧霾,陽光再美好,也照不到孩子們的身上。

作為父親,我所能做的,只有自強自立、不被改變。讓自己變成一盞燈。

事情總有你難以預知的結果。

雖然不補課,兒子在小學成績卻逐年上升,以不錯的成績進入了一個不錯的初中。人稱“學霸”。

早有耳聞,在“X中監(jiān)獄模式”的影響下,本市初中的教學趨于急功近利,大量做題、一切以分數(shù)為目標。兄長的孩子在一所重點初中,學習中等、沒有玩樂時間、每天作業(yè)寫到十二點,讓我想要罵娘。我們給兒子選擇的學校是相對作業(yè)較少的一所公立學校。但入學后,情況同樣讓我震驚。

首先是體育課程的邊緣化。兒子小學同學去的學校中,很多學校的體育課不受重視,隨意擠占。兒子學校還好一點,教育局盯得緊,課時能保證,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教的東西少,自由活動多。導致很多孩子不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我相信這是和學校重視程度有關系的。要知道,孩子初中階段正是長身體、需要運動的時候。

看看學校里,那么多的近視眼,十多歲的孩子,跑不會跑、跳不會跳,這就是我們要的嗎?

其次是作業(yè)數(shù)量太大、質量參差不齊,這跟老師的水平有直接關系。兒子的班主任老師是教數(shù)學的,很有水平,留的作業(yè)就很精煉、針對性強。但有的學科作業(yè)質量真是慘不忍睹,大量的重復內(nèi)容、甚至卷紙中大量的錯誤,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時候看都不看,估計都是復制粘貼來的,浪費了孩子大量的時間。

對于老師,我可以理解。當他們沒有辦法調(diào)動起孩子的興趣時,只有用這種方式,畢竟家長和學校需要成績。

作業(yè)針對性不強、水平不高,我也可以接受,每個人都需要成長,老師也需要在工作中進步??偛荒芷谕?,當你躺上手術臺為你執(zhí)刀的醫(yī)生都身經(jīng)百戰(zhàn),否則實習生怎樣才能進步?

但我不能原諒,那些滿篇的錯字錯題、機械的復制粘貼,這不是水平、而是態(tài)度問題。他們在傷害孩子,同時在打砸自己的教育飯碗。

作業(yè)多,直接導致睡眠不足、睡眠質量不好。

進入初二,兒子這個小學霸也有點吃不消了,有幾次作業(yè)寫到十點半,(這已經(jīng)很好了,經(jīng)過在周圍了解,很多其他學校初二生十一點睡覺是常態(tài))早上五點四十又要起床,小臉開始變瘦。我知道,他必須改變。

從小聽話、做事認真,是他的優(yōu)點。他不會偷懶耍滑,所以老師布置的任務他都要完成。這就陷入了一個怪圈:最聽話的居然沒覺睡,該怪誰?

感謝我的妻子做了一個親媽該做的決定:十點必須熄燈,無論寫完寫不完。我舉雙手贊成。

我們無能改變老師,但自己家里,我們說了算。

我們已經(jīng)做了妥協(xié),其實應該是九點半。

我知道我們在給兒子施加壓力,我們希望他在壓力中完成蛻變。他需要弄懂休息、學習、生活的關系,并合理安排它們。他需要了解,作業(yè)和成績不是因果關系。同時他也要明白,他首先要為自己負責,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體諒到他的需求。

這就是社會。他必須面對,這也是讓他上學的初衷。

我希望孩子們能真正在身體、智力、生活能力、道德意識等方面均衡發(fā)展,因為這是基于生命角度的需求,而不是生存角度。其實生命本身具有同樣的愿望。但為什么我們的教育走到了這個地步?

混跡于兒子的朋友圈,我發(fā)現(xiàn)兒子同學們對于作業(yè)的無奈、吐槽,我知道,在心里他們已經(jīng)種下了遠離學習的種子,而這是誰造成的?我想家長、老師都脫不了干系,但很多人并不覺察??膳碌氖?,我們都在以“教育”的名義。

我很幸運,兒子開竅了。

早上起來,兒子看著微信群笑著說,“不讓上課睡覺,作業(yè)還寫不完。(怎么辦?)”我跟兒子說:“人生總是伴隨著問題和困難,成功的人就是能不斷解決問題的人。你現(xiàn)在遇到麻煩了,我們必須解決它?!眱鹤勇牭煤軐W?,沒有說話,我知道,他開始認真了。

又一次努力開始了,只要他愿意嘗試,他就有成功的機會。

可能兩年后,我會收獲一個學神。(神者,自由自在、高高在上。)

不過這些真的不重要,我們需要的,只是他的成長,和他的快樂。

我們也需要他同學的成長和快樂,因為這些孩子,將是他未來的同行者。

我知道,兒子的努力來自我和妻子的支持、理解和關心。更多的孩子同樣需要,但真正能給予的家長和老師卻很少。我同樣愛惜兒子的同學、同學的同學們,但我無能為力。

相對于他的同學,兒子是幸運的,他有稍微開明一點的父母,和稍好一點的學校。但這,并不能改變我對蒼白教育現(xiàn)狀的認知。

應試改變教育,我們在掩埋孩子的未來。

如果教育缺乏了人性的關愛,將成為束縛。而人性將在束縛中掙扎、對抗,結果會是怎樣呢?大家可以想象。

上小學的時候,兒子路過學校,說長大了一定要賺錢把學校蓋得更漂亮,我知道他心中對學校充滿了愛。

你看過朋友圈里轉發(fā)的視頻嗎?那個小女孩打電話給抱破公司,讓他們來把自己的學校咋掉。你真的認為,那只是個笑話嗎?

兩個結果,我們想要哪一個?我們的做法,又會制造出哪一個結果?

真正的教育需要充滿人性。一個忽視人性需求的人不配做家長、也不配做老師,你認為呢?

遺憾的是,那么多人還在用背離人性的方式傷害孩子的身心——希望你們不要再以“教育”的名義。請看清楚,那只是你們的欲望!

而真正的教育,正在你們的嗜欲中死去。

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兒子忽然對我說:“媽媽,人活那么久其實也沒什么意思對嗎?”隔了一會兒又說:“世界有第一天嗎?世界的最后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兒子這是怎么啦?是因為作為媽媽的我最近老在看“東方之星”的新聞嗎?對于孩子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間接受了我的情緒刺激,還好他說完沒多一會兒就睡著了。

世界不總是美好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到底需不需要對孩子屏蔽“負面”、“傷感”、“殘酷”、“黑暗”呢?

我想起了看過的一本書,《守護孩子安全一定要知道的17個方法》,作者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麗貝卡·貝利和精神病護理資格護士伊麗莎白·貝利,她們在書中提到了類似的場景,是美國發(fā)生“911事件”后的一個家庭的故事:

有些家長以為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與外面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隔絕,但是最終他們將無比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竟然知道那么多信息。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封鎖了紐約世貿(mào)大樓遭攻擊的事情。他們家里沒有電視,但依舊小心翼翼,從來不在家中討論這則恐怖新聞。

一天下午,有架飛機飛過他們的房屋上空,孩子就問飛機上是好人還是壞人,顯然,孩子從別的地方聽說過飛機恐怖事件,這時孩子的父母才認識到應當與孩子認真討論這些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幫他理清思路……

家長不要自欺欺人,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能夠接受到的信息格外敏感。比如像兒童綁架這樣的新聞,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不適感比成年人要嚴重得多。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清楚知道這類事件是發(fā)生在同齡人身上。家長可能不了解孩子的擔心,或者覺得很難開口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所以,這兩位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是:不要以為可以讓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隔絕,同時作為家長要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

當孩子看到這類比較傷感、恐怖的新聞時,應該如何回應,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我采訪了宋慶齡幼兒園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師,徐老師同時也是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她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不用刻意回避

沒有必要刻意回避負面新聞,事實上父母沒有辦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許不會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兒園聽別的孩子提起,就像“東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兒園有新聞播報環(huán)節(jié),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應,認可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和你說起這個話題,父母回應的原則是正面回應、認可孩子的情緒,但要點到為止,不要再進行深入討論。

比如當孩子說“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應,認可他的情緒:“是的,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爺爺奶奶去世了,他們的家人一定很傷心?!钡挥迷俸秃⒆由钊胗懻摿耍吘箤W齡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他的擔心、害怕,家長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比如,遇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飛機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飛機起飛、降落,發(fā)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飛機會推遲起飛,這就是飛機的工作人員為了保障飛行的安全,飛機起飛前都有叔叔會檢查飛機的狀況。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要通過傳遞正面、積極的信息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發(fā)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討論,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去幫助在地震中受災的人;再比如在這次翻沉事件中,有幾個叔叔得救了,那么學會游泳就比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

家長收看此類新聞也要適度,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家長自己感到焦慮、沒有安全感,孩子也會被家長的恐懼感傳染。

那么具體到孩子說“媽媽,人活那么久其實也沒什么意思對嗎”這樣的問題,徐老師建議媽媽可以這樣回答:“如果活得時間長,可以多點時間實現(xiàn)愿望啊,比如你又想做宇航員,又想做消防員,你就可以做幾年的消防員,再努力做宇航員,那是多棒的事情!”選擇孩子喜歡的,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說。當然,有時候也只是孩子一時的感嘆,你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傷,還是要具體看孩子的表現(xiàn)。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媽媽大條點也沒有關系,不用擔心是不是要回應孩子的每句話,因為孩子已經(jīng)內(nèi)心很敏感,如果媽媽亦步亦趨,反而強化了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當時沒有回應,但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后續(xù)表現(xiàn),這種負面情緒是不是持續(xù),如果持續(xù)就要幫助孩子疏導、消除他的恐懼感。如果孩子沒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舊話重提。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徐老師還是建議“正面回應,點到為止”。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發(fā)生,也有壞的事情在發(fā)生,往往壞的事情似乎更多。如果有負面新聞出現(xiàn)時,我們會不會出于對孩子的“保護”,關掉電視。或者是因為我們擔心孩子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孩子,但實際上我們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和孩子之間談論的話題也不可能永遠只是圍繞著我們自己這個小世界,當談到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時,我們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點點時間,想一想:

“我給孩子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勵孩子以更寬闊的視角去認識當前發(fā)生的事情”?

用愛來回歸孩子絢麗多彩的童年


用愛來回歸孩子絢麗多彩的童年六一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狂歡和盛宴,但對于家長來說,就是一次智慧、體力和錢包的“考驗”了。好多家長都是給孩子準備了昂貴的禮物,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和父母一起回歸快樂,或許才是最好的兒童節(jié)禮物。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在我們共同的探討下,很快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再去"比如世界"玩一次!

“比如世界”有多好玩,孩子心里是有數(shù)的。去年我們專程去玩過一次,對他們那種“體驗式”快樂學習印象非常深刻,不過這次再次光臨,還是眼前一亮,為了孩子們的六一,比如不僅裝飾一新,而且還舉辦了各種精彩的活動,實在太過癮了!

和一般的游樂園不同,比如它的最大亮點就是讓兒童在模擬城市中,扮演社會角色,進行互動體驗游戲,讓孩子能夠逐步提升思維、社交溝通、想象、應變和動手能力。同時通過親身參與職業(yè)體驗,逐步培養(yǎng)勇敢、協(xié)作、獨立、自信等優(yōu)秀品格,從而獲得成長的樂趣。

比世界的六一活動很多,每個孩子從一進場就會獲得一個繽紛大禮包,里面小禮品還不少。每個場館還都有各種抽獎活動,時不時地引爆現(xiàn)場驚喜的尖叫??磥肀热缡澜缭跔I銷和服務上真是用了心了,每次來都會讓人耳目一新,真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快樂大本營”。

我家寶貝最大的夢想就是當小明星了,在比如世界的T臺上,小家伙端著模特范兒第一次走上舞臺,像模像樣地走了一場秀,雖然因為緊張動作有點夸張,但總體發(fā)揮還不錯,竟贏得臺下一片掌聲,讓這家伙的自信心瞬間爆棚,還纏著我要再上臺多表演幾次,但因為排隊的人太多,只好就此作罷,我安慰他說,當觀眾也不錯啊,好好學學人家的表演,下次咱們爭取一鳴驚人!

愛吃的兒子在漢堡店也大顯身手。通過自己動手,把面包、生菜,肉片快速“組裝”成一個美味的漢堡,讓他充滿了成就感,簡直有點得意忘形。在家的時候他就喜歡往廚房鉆,不過那時是打著給我?guī)兔Φ钠焯枓炅慊ㄥX,今天是第一次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看著他開心的笑臉,我突發(fā)奇想,這個小小吃貨看來還真有點大廚師的潛力呢!照這個方向培養(yǎng)下去,我這后半生可就能大享口福了!

一天下來,我們在比如世界里忙碌穿梭,消防員,警察,科學家,孩子一一體驗,連我們幾個大人也跟著重溫了一把童年的“過家家”。好久沒這樣開心地玩了,真的好累,也真的好快樂!我感覺通過各種職業(yè)的體驗,既鍛煉了孩子的能力,又開闊了孩子的眼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收獲了無數(shù)成功和快樂。我相信這些美好的體驗,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走出比如世界,兒子還是戀戀不舍,一路上還不停地問我,端午節(jié)快到了,比如世界還會組織什么好玩的活動呢?這個我可真猜不到,那時的比如世界又會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呢?爭取到時再要去玩一次吧!不過聽說青島也很快要開一個新的"比如世界"了,面積更大功能更多更好玩,以后到青島海邊玩一定要去逛逛!對孩子來說,童年只有一次,希望比如帶來的體驗和快樂能伴隨著他成長的腳步,成為他童年最珍貴的記憶!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不要以愛的名義殘害孩子的童年》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愛的童話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以愛的名義來限制孩子 以愛的名義來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沒什么事兒,看xx幼兒園課上給孩子們拍的照片,看到了這張,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兒園,估計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類運動,他們會更細心的照料著孩子,擔心孩子有什么意外...
    2020-11-24 閱讀全文
  • 請別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愛的權利 我正埋頭在主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就聽到陳老師在給孩子們講《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媽媽把魚肉小心翼翼地夾到了兒子碗里,卻把魚頭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兒子問媽媽為什么吃魚頭,媽媽說:“我最喜歡吃魚頭”。兒子長大后...
    2020-10-21 閱讀全文
  • 不要以安全為由“圈養(yǎng)”孩子 不要以安全為由“圈養(yǎng)”孩子 西方國家非常崇尚讓幼兒親近自然,許多幼兒園經(jīng)常組織幼兒參加戶外活動,讓幼兒在盡情地玩耍中增長見識。然而,我國許多幼兒園由于擔心孩子在參加戶外活動時出現(xiàn)安全等問題,害怕承擔輿...
    2021-04-21 閱讀全文
  • 一位父親的呼喚:請不要再以教育的名義摧殘孩子! 感謝上天,讓我成為一個父親,讓我有機會感受這個時代孩子們的痛苦和教育的缺失。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認為這個時代里,教育是缺失的,教育在慢慢地死去。 也許你會反對:我們擁有史上設備最先進的學校、史上學歷...
    2020-12-16 閱讀全文
  • 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2021-11-25 閱讀全文

以愛的名義來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沒什么事兒,看xx幼兒園課上給孩子們拍的照片,看到了這張,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兒園,估計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類運動,他們會更細心的照料著孩子,擔心孩子有什么意外...

2020-11-24 閱讀全文

我正埋頭在主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就聽到陳老師在給孩子們講《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媽媽把魚肉小心翼翼地夾到了兒子碗里,卻把魚頭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兒子問媽媽為什么吃魚頭,媽媽說:“我最喜歡吃魚頭”。兒子長大后...

2020-10-21 閱讀全文

不要以安全為由“圈養(yǎng)”孩子 西方國家非常崇尚讓幼兒親近自然,許多幼兒園經(jīng)常組織幼兒參加戶外活動,讓幼兒在盡情地玩耍中增長見識。然而,我國許多幼兒園由于擔心孩子在參加戶外活動時出現(xiàn)安全等問題,害怕承擔輿...

2021-04-21 閱讀全文

感謝上天,讓我成為一個父親,讓我有機會感受這個時代孩子們的痛苦和教育的缺失。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認為這個時代里,教育是缺失的,教育在慢慢地死去。 也許你會反對:我們擁有史上設備最先進的學校、史上學歷...

2020-12-16 閱讀全文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回應孩子對于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里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應...

2021-11-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