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老師故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的意義非常的廣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樣東西所需要的素材。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考慮到你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案例:老師提供“幫助”要慎重”,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在星期一《高矮排序》的活動后,我把一套套娃投放到了區(qū)域中。投放時,我是打開投放的,目的在于想讓孩子繼續(xù)在區(qū)域中進行高矮排序的操作。
星期二,王志新和龍語欣來到益智區(qū),選擇了這套套娃。倆人開始給娃娃排隊,一會兒從大到小,一會兒從小到大。玩了一會倆人對排序不感興趣了。他們開始對娃娃本身產生了興趣,他們倆同時發(fā)現(xiàn)每個娃娃身子中間都有一道線。他們先在座位上不知商量著什么(我在其他區(qū)域,沒有聽到)。過了一會,就見王志新使勁地用雙手去掰套娃??礃幼?,是想試試是否能打開。試了幾次后,娃娃還沒有被打開。于是,王志新和龍語欣一人拿住娃娃的半截身體,使勁往兩邊拔。剛一開始,倆人的動作不協(xié)調。后來,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動作越來越協(xié)調,那道線變成了一道縫。他倆也由坐著變成了站著。這時,班里的助理老師秦老師看到了,她過去想幫他們打開。我連忙制止了,我說:“讓他們自己來吧!”其實,我也想看看他們到底能不能打開?會采取什么方式?會不會放棄?
就這樣,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他們倆又商量辦法。最后王志新用腳踩著套娃底部的槽,使勁將套娃拔成了兩截。終于成功了!看到孩子興奮不已的神情,我在為他們的成功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想了很多。
如果因為孩子沒有按玩具的要求進行排序,就制止他們的探索活動;如果看到孩子們打不開套娃,就馬上予以幫助,甚至親自動手幫忙……那孩子們還會有此時此刻的成功體驗嗎?遇到同類問題還會嘗試自己解決嗎?
在幼兒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老師在“幫助”孩子。但這些幫助是不是都是孩子需要的呢?我反思自己,在過去的一些活動中,因為怕麻煩或者急著干下一件事,甚至就是因為習慣常?!昂眯摹钡亍皫椭焙⒆咏鉀Q困難;因為怕他們不明白,就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F(xiàn)在想想真對不起孩子們。我的“好心”剝奪了他們探索事物的機會;剝奪了他們體驗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機會;剝奪了他們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幼兒教育重在讓孩子獲得體驗,培養(yǎng)積極探索的精神和愉快樂觀的情緒。但在實踐活動中,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老師忽視。作為幼兒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否則真會一不小心“好心”辦壞事。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家訪實錄:
利用假期,我們走訪了一些幼兒的家庭,幾乎每一家都堆放著許多孩子玩的玩具,而這些高檔玩具往往在孩子的擺弄下“缺胳膊少腿”。而家長似乎對此也習以為常了,家庭經濟條件好了,玩具壞了就再買,以致孩子從小到大,家中購買的玩具多的數(shù)不清。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被嬌寵慣了,越來越缺乏愛護玩具,珍惜玩具的意識。
但在走進宇宇小朋友的家中時,我卻看到了另一幕:他爸爸正在用包裝帶給孩子扎兔子燈,而堆放一旁的大部分都是家長與孩子共同用瓶瓶罐罐,紙盒等日常生活材料制作的自制玩具。對此我非常感興趣,并向家長詢問,經與家長交談了解到:以前宇宇父母也為他購買過許多玩具,但每一次買回后不要幾天就會被弄壞,一旦孩子興趣所至,隨后便丟棄一旁。經濟收入并不高的父母為此總會心疼不已,甚至常常對他發(fā)出最后通碟“要是搞壞了,下次可就不給買了!”。后來真的減少了購買次數(shù),現(xiàn)成的玩具少了,宇宇就拿家中的瓶瓶罐罐來玩,而且他玩的花樣還不少,有時搭樓房玩,有時當小車開,興致很高??匆娝敲礃酚谄渲?,所以父母就常把那些不用的可樂罐,盒子拿給他,有空還和他一起用這些材料做些玩具玩,如可樂罐火車,紙盒機器人等都是爸爸和宇宇一起做的玩具。前一陣子宇宇迷上了飛機,爸爸就和他一起用硬紙板做了一架戰(zhàn)斗機,這讓宇宇高興了幾天,天天拿著自制的飛機玩,因為知道制作的不易,所以他玩的時候還十分的小心,怕弄壞了。元宵節(jié)快到了,爸爸又在為他做兔子燈了,一旁的宇宇在高興之余還不停地夸爸爸是個很了不起的人。
實錄分析:
生活中不乏有這樣一些家長:為了滿足孩子愛玩具的天性,就不間斷的為孩子買各種高檔玩具,而孩子的玩具買了就被弄壞,玩了就膩,家長一次次的破費,換來的卻是孩子對玩具的不珍惜,不愛護!而家長買玩具的想法也是純粹依個人好惡而定,讓孩子“玩”玩具來打發(fā)時間,至于真正讓孩子在玩中求快樂、求發(fā)展,恐怕是這些做家長的所忽視的。其實,孩子從生下來開始,每一點知識經驗的積累都是大腦一次新的印記。因而,很多成年人不以為然的風景,在孩子眼里往往構成了新鮮事物。例如,孩子愛踩地上的水坑,愛掏野外的泥沙……成人眼前的一種客觀事物,在孩子眼里也許就變成了一百種概念,充滿了聯(lián)想與多變。
因此,我覺得宇宇父母的這一做法是很值得提倡和推崇。不要認為用一些五花八門的瓶罐紙盒來當孩子的玩具就是寒酸。其實,這些低級材料反而更能引發(fā)孩子的玩性,更能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父母應將兒童周圍的一切環(huán)境和材料視為兒童成長的備用品,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將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哪怕只是一只可樂罐,一個紙巾盒,或是一副簡單的畫,只要有心去“挖掘”,其“價值”會遠遠超過任何高檔的玩具,并使孩子樂有所得。如與孩子一起疊可樂罐頭發(fā)展動作平衡能力,用衛(wèi)生紙內芯當望遠鏡來引發(fā)孩子的探究欲望,用隨處可見的包裝盒畫面認識各種事物以開拓孩子的認知視野等等,這些在生活中隨時碰到的機會和隨處可見的材料往往能帶給孩子無盡的樂趣,也更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背景:
我們班開展了“故事小分隊”的活動,鼓勵孩子們勇敢地帶著自己的連環(huán)畫和小伙伴合作到外班級講述故事,發(fā)展語言、增強自信。
孩子們合作繪畫完了《小貓生日會》的故事后,都在小組內認真地拿著畫面合作練習完整的講述故事,為組成光榮的“故事小分隊”、到外班級講故事做著認真的準備。
記錄:
這是欣欣所在的小組發(fā)生了爭執(zhí):
“……都是你,你不會講,咱們組怎么到外面去講呢?”
“我不想和你一組了?!?/p>
……
原來是爍爍、欣欣、凡凡、迪迪所在的一組出現(xiàn)了矛盾:孩子們正你一言、我一語的對年齡偏小、不能完整講故事的爍爍表示不滿。爍爍低著頭、眼圈紅紅的、不知該怎么辦。
這不正是個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相互幫助、友好合作的好機會嗎?
我走過去:“孩子們,張老師知道你們都是懂事、愛關心別人的孩子、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小組能成功的合作、到外面的班級去講故事。現(xiàn)在遇到了一點問題,相互指責別的小朋友就能解決問題了嗎?”
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有些不好意思了,相互看了看卻不知道該怎么辦。
“小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我進一步提示孩子。
“幫助他!”
幾個孩子紛紛表示應該幫助他。
“怎么幫助他呢?”我提出了更明確的問題。
“我們替他講吧?!狈卜蚕氤隽艘粋€辦法。
“爍爍不就是不用參加了嗎?那就不是完整地小組了?!蔽乙蔡岢隽艘庖?。
“我來教他講吧?!笨熳斓男佬勒f。
“不行,你一句句的教他講太慢了;到時候別的小組早都講完了?!钡系喜煌?。
“我有個好主意?!狈卜才d奮起來,“第一副畫面簡單、只有2句話、好講,讓爍爍講第一副畫面吧?!?/p>
聽了凡凡的意見,大家都很高興。迪迪主動說:“我和他換吧,我來講第4副畫面?!?/p>
爍爍也高興了,他大聲地和孩子們練起了講故事。
題后:經過調整,欣欣一組也成功合作、完整的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畫,并組成“中三班故事小分隊”到小二班進行了講述,充分的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分析:
教育心理研究告訴我們: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不能全依賴成人的說教,主要是通過與其他孩子相互交往來發(fā)展的,孩子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適應,是他們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耙院⒆咏逃⒆印笔墙逃⒆拥臉O好方法,孩子們在自己的“小社會”里,與其他孩子的交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孩子學會處理自己與其他小伙伴的關系,學習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而對于幼兒來說,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xié)商解決問題,協(xié)調關系,從而確?;顒禹樌M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xiàn)了目標,這就是合作。
1、鼓勵孩子互相幫助、學會關心、友好合作
21世紀不僅要求人不僅要學會生存,還要學會關心,關心集體和關心他人。幼兒園“學會關心”的教育應從幼兒周圍的生活開始,具體的內容應與日常生活、人際交往活動相結合。教育幼兒關心朋友,同情弱者,學會與小伙伴協(xié)商、合作,建立起同伴之間友好情誼。在合作講述故事中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處理同伴關系,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關系同伴。
2、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友好合作
孩子們在交往中發(fā)生沖突是很正常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在孩子們發(fā)生交往沖突和障礙時,教師不要急著參與評價和硬性指導,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孩子們通過爭論、評價、以及七嘴八舌的討論等都會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們在交往中學習,在合作中體驗快樂,在沖突中悟出交往的新技能。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故事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我們中班幼兒對扮演角色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愛表演的峻峻小朋友顯得特別興奮,活動結束了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于是我在區(qū)域活動的表演區(qū)提供了一些道具和頭飾,峻峻小朋友首當其沖,把最喜歡的紅蝴蝶頭飾帶在頭上,可能其他的小朋友對這個故事表演沒有當初感興趣,也有可能其他區(qū)域新投放的材料更吸引他們,總之,到故事表演區(qū)的只有峻峻小朋友和另外一名幼兒,而且那位小朋友只呆了一會兒也走了,看得出峻峻小朋友非常失望,自言自語地說:“你們不演,我一個人演”,于是她一會兒演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一會兒演紅花、黃花、白花,一會兒戴這頭飾,一會兒戴那頭飾,有時頭飾還纏在發(fā)夾上,取也去不下來,弄得手忙腳亂,小臉漲得通紅,而且嘴里的故事老是被打斷,看樣子,她的興致漸漸低沉下去,最后只好依依不舍地離去。
第二天,我就在表演區(qū)準備了許多畫有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以及紅花、黃花、白花的硬紙板、竹片、回形針、兩面膠、漿糊等,活動開始了,峻峻小朋友第一個走過去,接著,也有幾個幼兒圍了過去,拿起桌上的東西議論起來:“這是什么?沒有帶子,不是頭飾呀”,“這竹片要它干什么?”峻峻小朋友歪著頭想了想說:“我們可以把硬紙板粘在竹片上,可以拿在手里玩呀”,其他小朋友也紛紛贊成,于是他們動手操作起來,有的用漿湖粘,有的用兩面膠,有的用回形針,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用回形針最方便,最牢固。一會兒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紅花、黃花、白花一下子“飛”到了竹片上,小朋友把它舉在手里蹦來蹦去,這時峻峻小朋友又發(fā)現(xiàn)了桌子上的大臉盆,端詳了一會兒就興奮地叫起來:“對了,我們可以把三朵花種在里面,把三只蝴蝶拿在手里,這樣我可以一個人來表演了”,她馬上把紅花、黃花、白花插在了沙子里,一邊有聲有色地講起了故事,蝴蝶在她的手里翩翩起舞,一會兒飛到這里,一會兒飛到那里,從她充滿笑臉的臉上,可以看出她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由此我體會到兒童的發(fā)展是孩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以主動、積極、內涵豐富的活動為基礎的,教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并善于觀察,從幼兒的反應中敏銳地捕捉幼兒的和興趣,了解孩子內在發(fā)展的需要,及時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提供適合孩子的材料,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為孩子展現(xiàn)自我提供寬松自由的空間,給予孩子自我發(fā)展的機會,讓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滿足,促進孩子最大程度地發(fā)展。
一案例呈現(xiàn)
時間:來園活動時間地點:活動室
兵兵是個眼睛大大的,長的挺可愛的男孩,就是有一個習慣,來幼兒園喜歡把他的東西,如:衣服、褲子等都抱在懷里,少一樣都不行。這天,奶奶送他來園給他帶來了一條小被子,外面套了一個很大的馬夾袋,起初他怎么也不愿意把小被放在小床上,堅持要抱在懷里,最后因為被子比較大,實在抱不住,只好同意把被子放到小床上去,但是卻說什么也不肯讓奶奶把馬甲袋拿回去。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手里的東西太多,沒辦法玩,就幫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放進馬甲袋里,讓他拎著,但玩起來還是很不方便,于是老師就和他商量把東西都放到小抽屜里去,他起先不同意,但后來發(fā)現(xiàn)確實很麻煩,因為拿著馬甲袋玩,不是衣服掉,就是馬甲袋掉,這時老師又上前和他商量,這一次他想了好一會,終于同意了,但馬甲袋堅持要拿在手里,老師就幫他折疊好,讓他拿在手里,玩起來比以前輕松了。玩了一會兒老師看他拿著馬甲袋總是不方便,再和他商量,是否把馬甲袋折疊好塞到口袋里,這一次他很快就同意,手上沒有了東西,玩起來就更輕松了,但兵兵還是不放心,不時地用手摸口袋,老師也必須時刻留意,馬甲袋從口袋里掉出來,得馬上幫他塞到口袋里,兵兵的情緒馬上就變得愉快起來了,玩得很高心。
二案例分析
“先順應后提高”是教師進行0-3歲幼兒活動中很重要的策略,他要求教師從了解嬰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入手,逐步影響、同化嬰幼兒的活動。對于三歲前的嬰幼兒來說,離開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進入一個新的集體,無論從心里還是生理都是一個重大的轉變,看似無形的環(huán)境壓力對一個嬰幼兒來說是十分巨大的,他們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一些令成人看來是不可思議得很奇怪的舉動。
兵兵所表現(xiàn)的一些行為其實是反映了孩子還沒有適應集體生活,離開親人的焦慮始終影響著他,而他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焦慮,對老師的不信任,對周圍環(huán)境的警惕促使他產生上面的這些行為,因為拿著自己的物品會使他有一種安全感,這是孩子以他自己的認知方式來對待陌生的環(huán)境。
我們必須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思維方式開進行活動,并從情感入手關心、理解、寬容孩子,要多和他交談,使他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小朋友,然手幫助他慢慢的改掉這個習慣。在以上案例中,老師能給他一個過渡期,為他提供寬松、自由的空間,先順應孩子,讓他親身體驗抱著一大堆東西的不便,然后再進行引導,以小步遞進的方法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育要“以人為本”
一次我在大班繪畫中組織活動——《石子畫》。物質準備:廣告色、油畫色、排筆、棉簽、洗凈石子等,知識經驗準備:畫前組織幼兒到室外采集石子并用采集來的石子和有關石子圖片布置活動室。根據(jù),《綱要》精神的新理念,教學時未出現(xiàn)整體的范畫,教師只對主體部分的難點稍作指點,接下去就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線條或圖案等來裝飾、繪畫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結果這堂課幼兒的繪畫作品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出現(xiàn)了種種各不相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是染石、有的是畫石子、有的是幾個人制作連環(huán)畫、有的用石子組畫。整節(jié)課氣氛非?;钴S,創(chuàng)造性意識明顯增加。而以往繪畫教學只是根據(jù)歷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先出示范畫,老師引導幼兒觀察按照老師示范講解畫法,然后幼兒分別自己繪畫,畫前老師叮囑幼兒不要和老師畫得一樣,但結果,在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很少發(fā)現(xiàn)自己創(chuàng)造性成分,絕大多數(shù)都是模仿老師的畫,只有極個別的畫面稍有變化,可以說是千篇一律。從這次組織活動可以看出,整節(jié)課由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以趣激情。產生的效果跟以前的絕然不同。
1、教育思想不同:后者的教育思想是,教師的責任是傳受知識,讓學生“學會”。前者的教育思想是,教師的責任是培養(yǎng)能力,讓學生“會學”。后者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必需聽老師的,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盛裝知識的“容器”。前者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學,學生通過學習要實現(xiàn)主體性的發(fā)展。
2、教育目的不同:后者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前人的經驗或知識,以追求“百分”為目的;前者的教育目的是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是實現(xiàn)人的潛力的最大開發(fā)。
3、教學方法不同:后者的主要方法是教師的灌輸,前者的主要方法是啟發(fā)式、討論式。
4、教育結果不同:后者的教育結果是對前經驗或知識的傳承和接受,前者的教育結果是使學生成為未能來的知識更新者、新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新科技的創(chuàng)造者,等等。
所以,要實現(xiàn)教育行為真正轉變,就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狠抓教學法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觀念轉變,如評課必須評觀念轉變,修改教案必需先改觀念,觀念變沒變,關鍵看教育、教學實踐。在此,我們必需做好以下兩方面。
一、多方位、多元化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感知美的環(huán)境
國外曾經有一個實驗,即把兩個生活經驗十分相近的班級,安排在環(huán)境完全不同的活動室外里。一個活動室里布滿了各種藝術品,而且經常調換,另一個活動室卻除了雪白的墻以外,什么都不沒有。過了一段時間,兩個班級的幼兒繪畫時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情況,前者思維活躍,后者則呆板拘謹,作品單調??梢?,從發(fā)展藝術思維、萌發(fā)審美情趣出發(fā),有目的、有選擇地合理布置活動室,努力營造一種愉快有、富有情趣的氛圍,以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組織多種形式的運用美、表現(xiàn)美的活動
幼兒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環(huán)境中充分在得到美的滋潤和熏陶以后,教師運用多種方式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xiàn)美、展示美、創(chuàng)造美。《綱要》在藝術教育要求提到:”提拱自由表現(xiàn)機會,鼓勵幼兒用藝術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咸受和體驗,發(fā)揮主動性是關鍵,主動性來源于興趣,幼兒對事物一旦有了興趣,往往會集中注意,仔細觀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點。如新奇、特別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兒興趣,激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像,組織這節(jié)課為幼兒準備石子、棉簽、排筆、油畫色、等,采用滾、染、貼、畫等不同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多種料的運用,有利于幼兒開拓視野,大膽創(chuàng)作,增長知識。
美術活動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目標采用靈活多變組織形式。改變幼兒單獨作畫,缺乏交流的活動形式,可以減少幼兒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體合作作畫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交流意識,使幼兒通過合作與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與經驗,理解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如這節(jié)課讓幼兒自己組合每個幼兒選一個石子,畫一個情節(jié),便構成完整的故事。
《綱要》中強調“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在組織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理解并鼓勵幼兒運用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提倡個性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方式,幼兒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和創(chuàng)造是個體審美的一種反映。幼兒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別于成人,他們在表現(xiàn)作品中的形、色、空間時有其獨特的創(chuàng)造。同時,每個幼兒根據(jù)個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幼兒的優(yōu)點和長處,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一個孩子就象一把鎖,只有教師能用愛心、細心、恒心去認認真尋找,一定會找到開啟這把鎖的鑰匙。
實錄:
這階段我班正在開展《有用的植物》主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孩子們已經認識和掌握了許多樹的名稱和它們的一些顯著特征。根據(jù)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我決定預設一個集體活動:樹朋友的身份證。
活動前我讓孩子們對所謂的“身份證”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對孩子們說:“最近,我們小朋友認識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樹,跟他們交上了朋友??墒?,幼兒園里還有許多小朋友不認識這些樹,那該怎么辦呢?”我的話音剛落,銳銳馬上說:“我去告訴他們。”君君接著說:“我有個好辦法,給樹也做張身份證?!焙芏嗪⒆蛹娂姼胶椭f:“對,對,我們來給樹也做張身份證?!笨吹胶⒆觽兦榫w漸漸高漲起來,我就順勢提出了今天活動的主題。
于是,接下來孩子們便開始忙開了。有的在紙上粘上一根根的大頭針,這代表了松樹;有的把手按在紙上畫下自己的手印,涂上了紅色,這是楓樹的象征;有的用綠色的紙剪成橢圓形,說“這是廣玉蘭的樹葉”;還有的索性拿來了西瓜子的殼貼在了紙上,還真象是一棵黃楊樹------
思考:
這一次預設的集體活動是建立在孩子們對樹已有一定經驗積累基礎上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把已有的零星的、散亂的經驗進行梳理、概括、提升。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自始至終都是非常積極與投入的。
正如黃群老師的《對主題式綜合課程的思考》中所說的:對集體教學活動的開展應慎之又慎,更偏結果性,能夠更適合交流、討論、分享,需要老師梳理、提升的,才更適合集體教學活動。
喜歡《案例:老師提供“幫助”要慎重》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老師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我要劉老師!” 周一的早上,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來園了,由于過了一個雙休日,又加上從今天開始,寶寶們要在幼兒園里睡覺了,所以有部分的孩子開始哭鬧起來。 東東,班級中最小的一個寶寶,原本他來園的時候并沒有...
家訪實錄: 利用假期,我們走訪了一些幼兒的家庭,幾乎每一家都堆放著許多孩子玩的玩具,而這些高檔玩具往往在孩子的擺弄下“缺胳膊少腿”。而家長似乎對此也習以為常了,家庭經濟條件好了,玩具壞了就再買,以致孩...
新學期開始了,不少年輕的家長也開始為寶寶選擇優(yōu)質的幼兒園。為了適應家長“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寶寶”的期望,不少幼兒園紛紛打出藝術、雙語、文體等特色鮮明的招生牌。然而面臨不同特色的幼兒園,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還真...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故事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我們中班幼兒對扮演角色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愛表演的峻峻小朋友顯得特別興奮,活動結束了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于是我在區(qū)域活動的表演區(qū)提供了一些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