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優(yōu)質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所以你在寫幼兒園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量花布做圍巾》》,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操作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樂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學習同伴好的測量方法。
3、學習用首尾相連排列量具的方法測量“花布”的大小。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3頁《自然測量工具》的材料數字印章;
2、幼兒人手2張(紅色紙長16。5cm,寬6cm;藍色紙長30cm、寬2cm)。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熊貓縫紉店”開業(yè)。
1、教師出示兩塊“布”和若干條“圍巾”。
2、教師講述故事:熊媽媽有兩塊漂亮的“布”,它想用這些布給熊寶寶們做“圍巾”,每塊“布”能做幾條“圍巾”?哪塊“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請小朋友們幫幫它吧。
二、探索測量的方法。
1、教師出示藍色紙,引導幼兒探索測量的方法。
2、教師演示測量的方法。(將“圍巾”平鋪在“布”上,邊對邊,角對角,既不要重疊,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測量(一個是對的,一個是不夠精確的),并引導幼兒明白正確測量的方法。
師:“他們量的對嗎?為什么?測量時應該注意什么?”
三、幼兒操作。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測量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個接一個的擺列量具。
四、展示與交流。
1、教師展示作業(yè)單,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
2、比較測量的方法。
師:同樣的“布”和“圍巾”,大家量出來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你們是怎么量出來的?
3、教師分別請幾名幼兒上臺進行測量,其他幼兒進行驗證看哪種測量的方法最正確。
4、教師小結。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識別物體的長、寬、高。
2.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1只空紙盒、1把自制多用尺(見圖7―12)。圖7―12自制多用尺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
(1)教師以空紙盒、桌子、教室為直觀演示教具,讓幼兒分別感知它們的長、寬、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們的長、寬、高?
在幼兒議論后教師歸納:用測量的方法。
目測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較,但不精確。
測量法:用尺子來量一量。
幼兒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師提醒幼兒數一下,多用尺上有幾個小格子,幼兒數后發(fā)現多用尺由10個彩色小方格組成:紅一黃一藍一綠一橙五色相間。教師再提示幼兒,這把多用尺可用來量物體的長、寬、高。
2.演示
(1)教師用鋼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長、寬、高。
(2)個別幼兒用多用尺量空紙盒的長、寬、高,說出長、寬、高分別是幾個小方格。
3.操作
(1)幼兒用各自的多用尺測量空紙盒,分別量出空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幾個小方格,并記錄在紙上。
(2)幼兒合作用多用尺測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長、寬、高是幾尺(10個小格為1尺)或幾尺零幾個小方格,并記錄在紙上。
(3)幼兒嘗試進行自然測量,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活動建議:
1.啟發(fā)幼兒在使用多用尺測量時,可以1個小方格作單位,也可以1尺作單位(10個小方格為1尺)。量同樣長的物體,單位小,測量的數大;單位大,測量的數小。例如,空紙盒的長可以說是2尺長,也可以說是20個小方格長。
2.可再讓幼兒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測量外,還可以用什么作為度量工具?(小棍、繩子、筷子、腳步、手等)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中班教案《量布做圍巾》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操作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樂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學習同伴好的測量方法。
3、學習用首尾相連排列量具的方法測量“花布”的大小。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第13頁《自然測量工具》的材料數字印章,幼兒人手2張(紅色紙長16.5cm,寬6cm;藍色紙長30cm、寬2cm)。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熊貓縫紉店”開業(yè)。
(1)教師出示兩塊“布”和若干條“圍巾”。
(2)教師講述故事:兔媽媽有兩塊漂亮的“布”,它想用這些布給兔寶寶們做“圍巾”,每塊“布”能做幾條“圍巾”?哪塊“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請小朋友們幫幫它吧。
2、探索測量的方法。
(1)教師出示藍色紙,引導幼兒探索測量的方法。
(2)教師演示測量的方法。(將“圍巾”平鋪在“布”上,邊對邊,角對角,既不要重疊,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測量(一個是對的,一個是不夠精確的),并引導幼兒明白正確測量的方法。
師:“他們量的對嗎?為什么?測量時應該注意什么?”
3、幼兒操作。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測量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個接一個的擺列量具。
4、展示與交流。
(1)教師展示作業(yè)單,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
(2)比較測量的方法。
師:同樣的“布”和“圍巾”,大家量出來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你們是怎么量出來的?
(3)教師分別請幾名幼兒上臺進行測量,其他幼兒進行驗證看哪種測量的方法最正確。
(4)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在與孩子平時的閑聊中,我就發(fā)現孩子對測量有濃厚的的興趣和認識。戶外活動時,總會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薄袄蠋?,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钡鹊?。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么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說用尺子量,有的說用繩子比,還有的說用木棍量等。這說明孩子們能夠想到用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那么如何引導孩子用實物來測量物體呢?本次活動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幫助兔媽媽給小兔做圍巾的游戲情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主動積極地去探索發(fā)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整個一節(jié)課,孩子都沉浸在幫助兔媽媽解決問題的參與中,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當孩子在自由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后,我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或是引導他們嘗試用別的方法、別的思路去解決。而且在孩子測量后也不急于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在操作中通過對比、討論,給幼兒足夠的與同伴交流的時間,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幼兒來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中班教案《量布做圍巾》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設計思路:
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fā)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厚薄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于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采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該內容是幼兒以后學習相鄰數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么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這一內容除了組織正式的教育活動,還應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動,如在數學角放置各種有關的材料,讓幼兒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的感性經驗。
教學目標:
1、學習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教具: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教學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qū)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么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里?”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系。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薄鞍汛值拿€舉起來?!敝噶羁捎山處煱l(fā)出,也可讓幼兒發(fā)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里?!?/p>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里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7、通過智力游戲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戲“誰更粗?”毛筆、鋼筆和鉛筆比粗細。鋼筆比鉛筆粗,毛筆比鋼筆粗,毛筆和鉛筆哪個粗?為什么?
(2)這個游戲是讓能力強的幼兒跳一跳,即使他們答不出,也會使他們在頭腦中留下疑問,這對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理解傳遞關系是有益的。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教案《量一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會用數字記錄測量結果。
3.積極參與測量活動,獨立完成操作任務。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若干,回形針,長棒,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討論:怎樣測量圖形。
(出示正方形)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圖形,看一看,這是什么圖形(正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嗎?有多長呢?(不知道,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正方形的邊的長度呢?)(知道,你是通過什么辦法知道的呢)
二、嘗試用自然物——回形針,測量邊長,在實踐中感知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1.沒錯,我們可以用很多工具進行測量,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回形針,這個回形針也可以來測量正方形的邊的長度,
2.如果我們要測量這條邊的長度,該從哪里開始測量呢?我們要測量這一條邊的長度又是到哪里結束呢?(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①將一條邊全部量完。②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首尾相接排起來,再數一下用了幾根回形針。③記錄在畫黑線的邊上。
4.交流:請小朋友拿起你的記錄紙輕輕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誰愿意來說一說你的測量結果?(請2-3個幼兒交流)你量到正方形的邊有幾個回形針長呢?你們測量的結果是這樣的嗎?
5.教師小結:原來剛才由于兩個小朋友放回形針的方法不一樣,所以兩個人測量出的正方形的變長不一樣。在測量的時候,要從邊的這一頭開始,把回形針一個接著一個,首尾相連,一直放到正方形邊的最后。這樣量出來才準確。
三、用相同的工具測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的邊長,知道不同長度的物體即使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1.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我們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如果用回形針去測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測量的結果還會一樣嗎?
2.后面桌子上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回形針,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量一量,你的正方形四條邊各有多長?量好后把你的測量結果用數字記錄在記錄紙彩色線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測量和記錄。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量一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兒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量一量》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量花布做圍巾》》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中班數學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識別物體的長、寬、高。 2.激發(fā)幼兒進行測量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中班教案《量布做圍巾》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操作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樂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學習同伴好的測量方法。 ...
設計思路: 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fā)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厚薄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幼兒在...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教案《量一量》及教學反思”!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會用數字記錄測量結果。 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2.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