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長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長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尊重是人類的一種內在渴望,人們希望被重視和尊敬他人,通常, 當我們覺得自尊受到威脅時,我們會捍衛(wèi)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尊重的概念和普遍性都引起了哲學家和道德傳教士的注意,許多生物倫理學概念被喚起。
即使在家里,我們也渴望被家庭成員欣賞和尊敬,這對親子關系尤其重要。每一位父母都努力獲取孩子的愛和尊重。然而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法有什么不對。對于這類父母,我們在下面列出了如何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
1.要贏得尊重,你應該學會給予別人尊重
在親子關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對你的孩子不尊重,并且總是評判,它將影響你們的關系。愛你的孩子,但同時設置明確的界限,并且讓他們明白怎樣劃清界限。
2.嘗試做孩子的榜樣
通常孩子覺得家里維護紀律的規(guī)則設置是只針對于他們來說的,成年人可以自由打破這些規(guī)則。試圖證明他們是錯誤的,父母也會遵循相同的規(guī)則,如果你有了孩子的話。
3.讓孩子了解責任
在年幼階段, 如果不了解后果或結果,孩子往往會犯錯誤。他們的想法總是好奇一些復雜的問題像毒品,性等等。他們無法決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這個混亂的年紀里,他們可能經常會走向歧途。作為一名家長,讓他們了解和他們的行為需要承擔責任是你應該做的。教導和建議孩子是每個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這樣你一定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
4.試圖了解孩子,但給他們一些私人空間
太多的制約將會限制孩子的獨立性,同時你會失去他們眼中的尊重。記住,尊敬和恐懼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5.如果你犯了錯,毫不猶豫地向孩子道歉
事實上,向你的孩子顯示你愿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并做出改正,這種方式,將會啟發(fā)他們做同樣的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3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
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
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
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p>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钡X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對信息接受、消化更快的孩子,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
經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網……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睂议L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教育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家長們關心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再就是孩子的智力.興趣,而孩子們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們認為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化的。錯了,家長們大錯特錯了,幼兒時期的孩子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終生。
今年我擔任小班的教學工作,我發(fā)現(xiàn)一個叫鳳杰的女孩特別膽小.特別害羞,當時來幼兒園的時候沒怎么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孩子剛剛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當鳳杰的媽媽走時,鳳杰很恐懼的眼神以及雙手拽住媽媽的衣服不放,我好說歹說把他勸到座位上,在以后的一.二周里,我發(fā)現(xiàn)鳳杰還是這個樣子
,一點變化也沒有,總是低著頭走路,也不和小朋友們交談。我擔心孩子長時間這樣下去會妨礙她的的成長的。于是,我和鳳杰的媽媽商量制訂了一些辦法。
一.家庭教育
1.在家中為鳳杰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
我告訴鳳姐的媽媽讓她多給孩子愛,多給她鼓勵,家長要言傳身教,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情愉快,才會有一個好的心理狀態(tài)。
在家中教育孩子時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強制性的讓孩子干什么,這樣會搞得孩子疲憊不堪,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及時給予孩子以鼓勵。由此看來要學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二.培養(yǎng)孩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我告訴鳳杰的媽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時我們要慢慢地培養(yǎng)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玩,教孩子一些禮貌用語,慢慢地孩子就會感受到與伙伴們交往的快樂的。
孩子之所以能發(fā)展到“感覺沒救了”,教育專家們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靈丹妙藥。有的教育專家甚至坦言,“特煩這種家長,把孩子弄成這樣了才想起請教專家,就像一盤沒炒好的菜,他想起廚師了,讓廚師改一下,廚師不把鼻子氣歪了才怪!”
教育專家們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1.恢復雙方的信任度,家長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見,在孩子有興趣的事情上下點工夫,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慢慢地向學習導入,這可是長期的過程,家長要有耐性。
2.請一個家庭指導師幫助孩子,不要光請家教,現(xiàn)在是要解決思想問題。
3.對孩子要“愛”而不“溺”。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的心愿,但是,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為了學習,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一切由家長全權代勞,甚至孩子有求必應,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唯我獨尊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不利,更不用說讓孩子適應社會了。
4.父母對孩子的管理還要“剛”中有“柔”、目標一致。家長教育孩子要切忌一個管、一個護;一個嚴、一個寬,那樣會被孩子鉆空子,使家長失去威信,以致無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雙方要意見一致,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過后再說,這是培養(yǎng)孩子自立能力的堅強后盾。比如:雙方工作比較忙顧不上孩子,讓孩子自己在家做作業(yè)、看電視等,當媽媽的不忍心,并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因而,孩子變得膽小,不敢一人獨處,嚴重影響孩子的自立能力發(fā)展。
理想教育的核心是能給予每個孩子充分發(fā)揚自己個性的機會。實現(xiàn)這種理想教育的前提,就是父母應以民主的心態(tài)尊重孩子的個性。這不僅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學習興趣、生活愛好、交友等方面的尊重。家人的教育意見一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使他有一個固定的行為準則,而不是不知聽誰的,無所適從。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但她覺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
教育專家認為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對信息接受、消化更快的孩子,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經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
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總之,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敗?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網……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睂议L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個成功的家長和一批優(yōu)秀的老師。家長如何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人積極上進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當好這終生老師,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只有家長、孩子、老師的良好配合才能夠在孩子身上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與環(huán)境
有很多家長常說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如何如何不喜歡上學,如何如何與老師鬧別扭,如何如何與家長頂嘴等,誰誰家的孩子,不用家長管,屁顛屁顛的就學習去了,而且學習特好,而我的孩子,巴掌也打過,好話也說過,都不管用,就差跪下磕頭喊老祖宗了,氣死我了。其實,多半孩子的態(tài)度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家長的學習興趣與認識、對學校、對老師的態(tài)度等對孩子的學習都有一定的影響。
1、愛學習、求上進的氣氛
孩子們一般喜歡并尊重有文化、有教養(yǎng)、好學上進、作風民主、舉止文明、關系和諧的家長。特別是家長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生長在一種充滿學習氣氛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萌發(fā)一種自發(fā)學習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種自覺學習的行動。家長應率先熱愛學習,形成家風,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許多學業(yè)不良的孩子家庭缺乏良好的學習氣氛:家長經常約些朋友打牌、閑聊、外出跳舞、看電視、玩游戲、喝酒鬧脾氣。
2、 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積極的態(tài)度
家長應該多向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在學校的趣事,向孩子多傳達一些自己對學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記憶,努力培養(yǎng)孩子對學校的情感。否則如果家長給孩子傳遞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學、學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無味等一些消極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對學校的概念會是什么樣。
正確對待“常言”,許多人對剛入學的孩子說:“進了蟈蟈籠了”或者說“進了監(jiān)獄了”之類的話,其實他們的話語就等于告訴孩子:學校生活是痛苦的潛臺詞,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陰影,這種負面的信息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期望。
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老師“管”孩子的初衷絕不是與孩子為敵,
“管”比“不管”絕對強!出現(xiàn)老師教錯了或老師管“多”了的現(xiàn)象在所難免。家長心里著急或生氣是正常的,但從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千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數落老師的不是,否則不但破壞了老師的威信,以致老師今后很難開展對你孩子甚至對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使孩子陷入了兩難境地,使孩子心目中的兩類權威發(fā)生激烈沖突,讓孩子覺得不知道聽誰的好了,長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障礙:在家長面前表現(xiàn)一個樣,在老師面前一個樣的雙重人格。
3、給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地點
孩子在學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務就是學習
在家里,孩子也應當有個固定的學習地方,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種學習地點的定向,也就是說,每當孩子在習慣的地方坐下來,便條件反射般地想到學習,猶如醫(yī)生走進病房,科學家走進實驗室,即刻來了精神一樣,所以,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用來讀書做功課的專門地點。
有條件的可以單獨安排一個房間,住房條件不允許的,也要為孩子安排一個墻角,放一個書桌,供孩子存放書和作業(yè)本,使孩子處在井然有序的學習環(huán)境中。
好多學業(yè)不良孩子不寫家庭作業(y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沒地方寫!
4、注意在家里用完東西就放回原處的榜樣作用
以培養(yǎng)孩子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這不僅會使學習環(huán)境保持整潔而有條理,而且可以節(jié)省尋找學習用品的時間。
例如,在學習前把桌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干凈,只留下學習用品、書籍、作業(yè)本等,這樣既免得其他東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孩子鋪開了寫。要求孩子在學習后將各種用品都放回原處,再次學習時可隨手拿來。否則:學習用品亂放,雜亂無章,學習時又找這,又找那,半天還找不齊,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情緒,妨礙腦力集中,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業(yè),以至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5、家里可以根據經濟情況和孩子的興趣訂閱一些報刊雜志
一方面自己拓寬知識面以便有與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以書中的某些內容為話題與孩子進行討論與交流,這對做孩子的榜樣、促進孩子學習、促進情感交流、防止“代溝”的產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6、注意生活方式:
早餐不可輕視、進食應該恰當、保證營養(yǎng)供應、杜絕傻吃傻喝、生命在于運動。
二、反思過去的教育方法
1、專制型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很嚴厲,過分嚴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順心或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這種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條,對孩子的行為控制很嚴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極情緒,產生恐懼或焦慮、敵意或殘忍的心理,容易發(fā)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強、攻擊和沖動行為。
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個性、棍棒打沒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棍棒打造了一個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沒有真正快樂與笑容的“孝子”。
另一種專制——過度保護
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的自主權受到限制,使孩子養(yǎng)成過分依賴父母,一旦離開父母,則易產生分離焦慮,拒絕上學,拒絕與同學交流,拒絕老師教育幫助,形成孩子的退縮行為。過度保護還會養(yǎng)成孩子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易造成挫折感,產生對立、自卑、仇視、嫉恨乃至采取攻擊報復行為,人際關系緊張等。
2、放任型父母
對孩子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時候交給長輩,上學了交給老師,長大了交給社會?!边@種家長屬甩手父母。
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對事情沒有責任心,行為放縱,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tài)度會影響學業(yè)。
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和家庭生活電視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與科學的教育是相背的另一種放任——過分的溺愛和寬容。容易使子女養(yǎng)成放縱驕橫、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模糊不清,不能學會在欲望不能滿足時應有的忍耐,結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斷增加,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觀念薄弱,缺乏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事事依賴成人,與人交往產生挫折后,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fā)生過激行為。
當前學校教育中老師遇到最頭疼的問題:
家長“管”的孩子一般不怎么需要老師“管”,老師“管”的都是那些家長一般不怎么“管”的孩子,而這類孩子的教育由于缺乏有力的家庭教育配合,其教育效果一般也比較糟糕。
“放任”型的學生
父母缺乏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對立,父母不和,視孩子為出氣筒進行辱罵或毆打,教養(yǎng)方式簡單粗暴經常體罰、對子女缺乏適當監(jiān)督和養(yǎng)護。這類孩子從小就缺少溫暖和愛,心情處于緊張、焦慮、恐懼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終日。
3、民主型父母
不任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與引導,對于孩子在成長或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更多的是采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并合理地應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民主教育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協(xié)商。
有民主還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識經驗、社會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看問題不會深刻與全面,所以對有些重大問題要由家庭全體成員來討論,父母可以事先統(tǒng)一口徑,讓孩子沿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好多父親忙于工作而較少顧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給母親,母親既要擔當“慈母”的角色、又要擔當“嚴父”的角色,在輔導孩子作業(yè)時又擔當“嚴師”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會使孩子莫名其妙,對母親形成復雜情感、對社會形成歪曲認知,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浙江“徐力弒母”正是這種悲劇的結果。
父母意見不和。當家長們毫不隱諱地在孩子面前為家庭問題爭吵時,孩子們會感到迷惑,沒有安全感;孩子會鉆你們兩人的空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夫妻一定要團結統(tǒng)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決,要讓孩子確信你們在家務活、日常雜務、作息時間以及禁止打架、偷竊、撒謊等規(guī)章制度上的意見是一致的。
即使一方強烈反對另一方的某些觀點,孩子在場時也應作出暫時讓步。
要給雙方以管理不同事務的權力,如父親負責處理雜務,母親監(jiān)督執(zhí)行作息時間,避免一方負責所有的規(guī)則,否則,當這位"負責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會對規(guī)則置之不理。
三、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前和小學階段,成績不是太重要的,重要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了初中、高中才能應付那些更需要用頭腦才能解決的問題,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沒有好習慣只憑借一點表面的智慧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聰明,到了初高中以后就會應接不暇,成績下降,甚至影響到終生的發(fā)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差錯。
1、勤于思考、敢于攻關的習慣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知難而退,或轉向老師或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攻克困難。此時,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語言,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跟孩子講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他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2、在規(guī)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學校里的學習有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在家里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形成一種時間定向。
放學后應先寫作業(yè)后玩。
晚飯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
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
訓練學生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
3、力戒拖延和磨蹭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精神不專注;
學習時摸摸這兒摸摸那兒;
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tài)中;
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
貌似學習,學習效果極低;
“老?!保ɡ夏ゾ褪抢夏ゲ洌汗前装桌速M了時光。
養(yǎng)成了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
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力降低。
影響智力發(fā)展,使學業(yè)落后。
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
4、 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老師和家長不要埋怨孩子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責。要鼓勵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積極啟發(fā)他們,幫助他們動腦筋,切忌煩躁、死記硬背或放下不管。
5、養(yǎng)成復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
經常督促孩子按時復習當天課程,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是幫助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為第二天上好新課打下基礎的好辦法。
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甚至沒有學會,日積月累,在學校里就會產生積重難反的大困難。
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預習--聽講一復習——作業(yè)——總結的系統(tǒng)學習方法。
6、 做完作業(yè)細心檢查的習慣
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沒有檢查作業(yè)的習慣。因此,在作業(yè)中常常出現(xiàn)差錯,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或者少做了習題
最好教會學生檢查作業(yè)的方法,養(yǎng)成細心檢查作業(yè)的習慣。
7、 良好的休息習慣
“學生比老師還累”的說法不無道理,老師講完課后可以回到辦公室休息,一天上3-4節(jié)課,而學生必須馬不停蹄地開始應付下一個老師,如此車輪般忙碌一天,再加上完成每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都消耗很大、十分疲憊,因此休息和睡眠對學生來說則顯得尤為重要。
四、注意與老師密切配合
調教好自己的孩子,學會與老師合作。
1、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孩子?
對教學活動反應的靈敏度:
?接受知識的速度快;
?學習成績好;
?理解老師暗示的水平高;
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
?教學時不亂接下茬、不取笑答錯問題的同學;
?不經常打斷老師教學;
?回答問題口齒清楚、聲音洪亮;
?學習行為不遲鈍;
對學習和老師的態(tài)度:
?學習認真不馬虎;
?按時認真寫作業(yè);
?不傲視老師;
?對老師交代的任務認真完成;
?對老師有禮貌。
紀律:
?自控行為好;
?不小氣、動不動就還手、吃不得半點虧;
?不狡辯、能自我批評;
?上課時不隨便說話、不影響老師講課;
?無說謊、偷拿等行為;
?不過分活潑或放肆文明禮貌:
?嘴甜;腳勤;
?助人為樂;人緣好;
?在老師面前和背后一個樣;
?關心體諒老師;
?熱愛集體、關心他人;
?不自私自利;
2、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家長:
對孩子負責的情況:
?關心關注自己的孩子(衣食住行、成長、學習、品行);
?敦促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完成情況;
?不以繁忙為借口而推卸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不企望老師過度照顧自己的孩子;
?不過分將孩子的錯誤歸咎為家長的不是。
家庭背景: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對孩子成長和孩子教育的理解;
?不對自己的孩子關愛過度;
?不對自己的孩子自以為是;
?不自覺有錢、有勢力、高人一等;
?當自己孩子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家長不缺乏寬容
對老師的理解與配合:
?對老師積極的評價及態(tài)度;
?與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一致;
?對老師交代的事情完成情況;
?對老師暗示的理解及反饋;
?配合老師對孩子的教育;
?不在老師面前一味責備別的孩子的不是;
?不動輒以向學校報告而向老師施壓;
?不只聽片面之辭而對老師言語偏激;
?不在老師面前和背后不一致;
?不當著老師的面沖孩子發(fā)火;
?不當著孩子的面評價老師的過失;
?不對老師工作橫加指責等。
3、家長喜歡什么樣的老師:
?用多種形式主動和家長聯(lián)系,尊重家長,和家長平等交流溝通,幫助家長全面認識、了解孩子,并在教育孩子上形成合力。
?幫助、指導家長不斷提高家教水平和自身素質,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熱愛學生,對學生全面關心,關愛學習困難或家庭情況特殊的學生,對學生不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
?課上得有趣,孩子樂意聽老師上課,喜歡老師教的這門課,喜愛崇拜老師,作業(yè)布置得當,批改認真及時。
?儀表端莊大方,服飾得體,言得文明。
五、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1、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態(tài)度不認真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是孩子自己的態(tài)度問題、“他們就是不想好好學!”、“對他說了多少遍了,他就是不聽!”、“怎么說也沒有用,只有狠狠揍他一頓才行!”
殊不知,孩子的學習不好大多是由于學習能力的問題。
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學習成績差、人際關系緊張,而不是打罵所能解決的。
2.把孩子當大人對待
沒有必要向他們解釋制定每條規(guī)矩的原因。
有些事你可給孩子一些選擇的余地,但有些要他們做的事卻只能以命令的方式而不能用提問的方式。
3.忽視懲罰
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惡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訓——公平合理地處罰并沒有什么錯。
懲罰要同他犯的錯誤相關聯(lián)——不要“秋后算帳”。
懲罰要同犯錯誤的程度相當——不要感情用事。
懲罰的方法:
譴責、靜坐思過、取消特權(取消游戲、脫離集體、取消資格等)、剝奪心愛(玩具、食品、活動)、忽視(視而不見、不理他)。
4.忽視獎賞
獎賞不是目的,而是輔助性評價。
獎賞要與學生實際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們感到無愧于接受這種獎賞。
獎賞要注意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因為對孩子而言,最大的獎賞莫過于是別人的稱贊和肯定,他們尤其需要家長、老師的鼓勵、微笑等。
5.過多指責、否定一切
孩子總是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可是我們的一些家長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著孩子的缺點。如果你總是喋喋不休地專揀孩子的缺點去指責,那么"失敗"可能真的要與他相伴了。應該做的只是對孩子予以糾正,比如:"你忘了裝文具盒了。"讓他知道你相信他能按你所期望的做好,即使他這次沒做對。
6.忽視讓孩子學會吃苦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刀子越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
?只要功夫深,鋼杵磨成針。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六、深思現(xiàn)在的孩子、可憐現(xiàn)在的孩子、理解現(xiàn)在的孩子
吃精制食物,嬌弱的胃口讓他們厭惡養(yǎng)育人類的五谷雜糧——體質下降;
穿漂亮衣服,衛(wèi)生的觀念將他們隔絕于孕育了萬物的風雨和泥土——童趣丟失;
居高樓大廈,遠離兒童游戲、遠離兒童天然的小集體——心靈孤獨。
周末去上奧校、體校、鋼琴班、歌唱班、繪畫班、英語班、舞蹈班等等——休息不好;
一切事情家里已經做妥,唯一能做的事是給大人掙回點面子——期望的壓力;
不再聽奶奶講七只小山羊的故事,因為家家都有好看的彩色電視機——缺乏親情交流;
不談學習活潑可愛,面對書本只有發(fā)呆——普遍厭學;
從成人世界學到各種道理,無法在自然界獲得一點啟示——沒有實踐;
會按圖示壘起精美的積木,再也造不出一把木槍和柳笛——失去創(chuàng)新。
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里,而童年的記憶卻是沒有色彩——彼此悲哀孩子是無辜的,孩子是無助的,我們可以為他們做點什么?
行動起來吧,一切為了孩子!
要讓孩子尊重你,你首先得尊重孩子。那么,家長如何才能獲得孩子們的尊重呢?這里有幾個“秘訣”:
辦法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yè)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yè)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yè)!”
再比如請孩子給家長做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說:“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來一下嗎?”而不要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來。”
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你還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聽家長的話。
辦法二:多引導,少訓斥。
家長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不要有一點錯就總是板著臉指責他,而是應該委婉地指出來,盡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
如孩子的作業(yè)字跡太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做作業(yè)的速度挺快的,真不錯。不過,要是能再把字寫得整齊好看一點就更好了!我相信你要是認真寫,一定能行!”家長切不要在作業(yè)本上指指點點,憤憤地說:“你看你,這寫得像什么字呀?亂七八糟的!”
有的家長可能會這么認為:把孩子當一個成人,委婉地給他指出缺點?他能改嗎?若有這份覺悟,他還叫什么孩子!
其實相反,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會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反而會比赤裸裸的訓斥效果好得多。
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于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原則問題,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訂出一些懲罰措施。這樣的態(tài)度比打罵責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辦法三: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窺探孩子的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而家長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相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擔心孩子有什么事瞞著家長,有利于及進教育。家長的想法沒有錯,因為孩子畢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導的。但是,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解孩子嗎?有!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
家長平時應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系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有好感,或某男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她,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后告訴她該怎么辦。對于孩子遇到的一些人生困惑,父母要耐心地給他們指導幫助,為他們解疑答惑。
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記?。杭词乖傩〉暮⒆樱彩菓摰玫阶鹬氐娜?!請尊重你的孩子吧!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yè)。所以對小孩子幼年教育是很重要的,現(xiàn)在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六個教育方法。
1.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小就要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
2.要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小時候起就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用欣賞和鼓勵的態(tài)度陪伴她。孩子因為自已在學習而收獲了知識的積累,和學業(yè)的進步,產生的喜悅也是引發(fā)興趣的一個因素。
3.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說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在以后的日子會有很大的幫助。
4.要適當的鼓勵不要一昧地指責孩子,小孩子做錯的事情要先聽清楚他的原因和解釋再做出判斷,不要他一做錯事就開始指責他,只會讓孩子心理上會有更大的創(chuàng)傷。
5.家長也要做一個誠信的家長,當你答應了他們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欺騙他們,也要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答應別人什么事情你必須要做到,那么他們以后也將會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6.多多鼓勵他們去參加一些戶外的活動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讓他們在外面建立社交關系,多交交朋友,他的性格會更加的活潑開朗。還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合理運用時間,什么時候應該學習什么時候應該玩耍。
其實更好的方法還是靠家長朋友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多的探究和摸索。
1.不要將你的愛變成溺愛。
有些家長將孩子視作心頭肉,一直圍繞著孩子轉圈,孩子說什么便是什么,孩子要什么立刻就去給他買。在農村很多孩子的家長外出打工,由祖父母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這樣的現(xiàn)象就比較普遍。爺爺奶奶舍不得吵更舍不得打一下,孩子變成了小皇帝。這樣反而把孩子慣壞了,因為你能給的畢竟有限,當他長大了,他會走到你夠不到的天地,想要的會更多,但你不可能跟他一輩子。
所以疼愛孩子一定要有個度,不要讓你對他的溺愛害了孩子。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2.要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體驗著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有些父母甘愿做孩子的全方位保姆,什么都不敢讓孩子做,生怕累著孩子。這樣是不對的。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是可以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其次有些事情他自己做了,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這帶給他的感悟會比較深,不僅是學會了做事情,還在不知覺間進行著心靈的教育。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3.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學習的能力,多讀書,增長見識。
學習不是要到孩子上學時才可以培養(yǎng)的。家長要培養(yǎng)的是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愛。當你給他講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就是讓他看見世界的希望與愛,讓他知道除了他接觸的世界外,還有更大更廣的世界存在,他因此會有動力去探索并且努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4.要讓孩子懂得感恩,與人為善,從小培養(yǎng)塑造他的高尚的人格。
做人要誠實善良,懂得感恩之類的話,我們也是從小就一直在聽的。相信以后大家也會將給我們的孩子。但是真正做都這些并不易,我們時常忽略掉這些。
從小培養(yǎng)孩子學會感恩,讓他懂得一切來之不易,孩子一定會有一顆仁愛善良的心。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5.家長要做好模范,以身作則。
這是家長們常犯的錯誤。一邊在教育著孩子們要誠實有愛,不要撒謊,一邊就為了哄孩子隨口許諾給他什么,但轉眼就忘了。等到孩子提起就隨便編個借口糊弄過去。你的威嚴與形象已經在孩子的心目中減低了。
讓孩子做到的事,家長也要努力去做到,努力約束自己,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6.父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
對于孩子的溝通也是極為重要,如果你都不明白孩子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那么你們之間的距離就逐漸遠了。所以適時地溝通,分享他的快樂,排解他的憂愁,你不僅是個好父母,還是他心里的好伙伴。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7.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總是控制他。
這是很多中國父母常犯的錯誤。他們的思想很局限,總是想讓孩子干這個,想讓孩子做那樣的人。卻不去理會孩子的想法是什么。父母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有反叛心理,長期的壓抑還會容易有過激心理。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對您教育孩子有所幫助。喜歡請為我點贊或者投票哦!謝謝大家!
1、 切忌用攻擊的語言侮辱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有時有些淘氣、撒嬌、哭鬧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會讓父母無技可施,更甚者會讓父母動怒。
父母在被氣極了情況下,可能會口不擇言,說出一些過激的話語來,比如說:“再不聽話就給我有多遠滾多遠!”、“看把東西都給弄壞了,真是個敗家孩子,隨你爹!”。
我有一位朋友在看到孩子頑皮淘氣時,總會特別生氣,總是愛說:“給我滾出去,永遠不要再回來!”其實這句話也是無心之失;但卻嚴重傷了孩子的自尊;等到了十六歲時,她的孩子真的“滾”出去了,離家出走三年未歸,父母千方百計的打聽到孩子的下落,孩子也表示不想回家,也不肯說為什么不想回家,甚至把家里的鑰匙都丟掉了;著實讓我的朋友苦惱了多年。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他們最信賴、最值得依靠的人;如果經常說一些有損孩子自尊的話,時間久了,孩子會真的覺得父母想讓自己滾,覺得自己真的很敗家;到那時,在孩子心里:家就不再是溫暖的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幾種好方法
2、 切忌重男輕女、偏心
曾經有一位父母生了一對雙胞胎,一兒一女很是可愛;可是這位母親重男輕女的觀念有些偏重,有好吃的都給兒子留著,女兒只能看著;和兒子一張床睡覺,并在床上和自己的兒子嘻哈打鬧,讓女兒自己獨睡;也許是媽媽和弟弟嬉笑的聲音刺痛了女兒的心;久而久之,女兒識趣的遠離了媽媽,也疏遠了弟弟。
后來爸爸不經意間看到了女兒的日記:上面寫的全是“我感覺我不是媽媽親生的,她從來沒有抱過我,她只愛弟弟;”“長大后我要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親口叫他們一聲爸媽;”等諸如此類的話語,真真讓爸爸嚇了一大跳。
孩子的心靈是無暇的、脆弱的,當自己沒有犯錯,而最信任的父母卻在有意疏遠自己時,自尊心會大受傷害的。所以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自信的童年。
父母教育孩子的幾種好方法
3、 切忌打罵孩子
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心肝寶貝,還忍心動輒打罵的父母恐怕也是很少了。但部分性格急切、少有耐心的父母反而會覺得打罵是制服孩子最簡單的方法。
我曾見過一位粗心的母親因為女兒偷錢氣得不行,沒有問及原因就動手打了她,女兒嚇得跑出了家門一夜未歸。后來才知道:女兒在學??匆娡瑢W們都買一些好吃的,自己也饞,就回家向母親伸手要錢,被無情拒絕后,便想到了偷。
多多深入孩子的內心,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解他需要什么?等父母讀懂了孩子的心,也就會覺得孩子的一些無知的舉動也是情理之中、無可厚非的;孩子不會刻意惹父母生氣、讓父母傷心,他們的一切舉動其實都是天性。
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孩子的淘氣和頑皮并不是有心想讓父母生氣,而是孩子本身的天性,這種天性雖然可能會讓父母很煩、很生氣,但是盡量不要用太過惡劣的語言攻擊,更不要任意打罵;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如你所愿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了,恐怕到那時父母就真的要擔心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幾種好方法
4、 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不肯吃飯,媽媽端著碗、追在孩子屁股后面說:“吃一口,一口就好?!苯Y果孩子還是淘氣的把碗打翻了……。
其實從六個月時就可以鍛煉孩子自己吃飯了,為他準備一個屬于自己的小餐桌,不要一口一口的喂,把好吃的放到碗里之后,你會神奇的發(fā)現(xiàn)他自己就能用小手拿著東西送到嘴里去了,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吃飯根本就不需要,你只要觀察他是否吃飽就可以了;等到一歲左右的時候,他就可以自己拿著香蕉、小勺、嬰兒水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幾種好方法
5、 怎樣教孩子早說話
你知道嗎?其實從孩子出生第二個月開始就可以教他說話了。那個時候他還不能翻身、也不會練習爬爬,躺在那里不睡覺的時候就是教他說話的最好時機。
盡管聽不懂他說的是什么,但是當見到別人張嘴時,他就已經能跟著你“說話”了,媽媽可以利用這個時期和孩子進行對話,說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父母表示孩子四、五個月時就能叫“媽”了,就是這個道理在其中。但如果錯過了這個培訓期,可能要再到八個月以后孩子才會開口說話,有些靦腆的孩子甚至要等到一歲以后。
父母教育孩子的幾種好方法
6、 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動天性
等到孩子一歲以后,就會變得特別好動,要么就非要大人帶著出去玩,要么就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幫倒忙”。有些父母就生氣的打罵孩子不聽話,也不肯帶孩子出去玩,就關在家里讓孩子吃、喝、睡。
其實這樣的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更嚴重者會導致孩子自閉。還是那句話,孩子的活潑好動不是想惹你生氣,這是他的天性;在“玩耍”與“幫倒忙”中孩子能學到很多新鮮事物和開朗外向的性格,進而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許多特長。所以建議準媽媽們不但不要阻止,應該更加支持才對。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家長贏得孩子尊重的方法》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教育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家長們關心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再就是孩子的智力.興趣,而孩子們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家長們認為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化的。錯了,家長們大錯特錯了,幼兒時期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能發(fā)展到“感覺沒救了”,教育專家們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靈丹妙藥。有的教育專家甚至坦言,“特煩這種家長,把孩子弄成這樣了才想起請教專家,就像一盤沒炒好的菜,...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