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絕不能這么哄孩子,簡直是失敗教育的開始!

發(fā)布時間:2021-08-10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絕不能這么哄孩子,簡直是失敗教育的開始!》,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這幾種不能用來哄孩子的方法,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都中招了。

教育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不主張打罵的時代,只能用講道理來哄孩子了。但你知道嗎?哄孩子也是講究方法的,以下這些話在育兒過程中千萬要杜絕!

吃藥不苦打針不疼

“寶寶乖,吃一口,這藥是甜的?!薄皠e怕,打針一點都不疼,一下子就好了?!辈还苁俏顾庍€是打針,總看到有些父母這么哄孩子。

想要孩子乖乖打針吃藥,的確很讓人頭疼。但家長不能為了哄孩子,就要借助謊言來讓寶寶接受。有了第1次,第2次,等第3次再要寶寶乖乖就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疼,但堅持一下馬上就好了?!币部梢越o寶寶打氣:“如果你忍住不哭,一定是個勇敢的寶寶。不過哭了也沒關系,有媽媽在?!?/p>

等下次、等以后……

“媽媽,我們去公園玩吧?”——“等下次有時間了,我們再去!”

“爸爸,你這周答應陪我去放風箏的!”——“爸爸這周要加班,等下次吧?!?/p>

在生活中,我們對答應過寶寶的事情總會因為忙,推延到下次或者以后,然而卻再也沒有下文了。。最好的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自身的行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總不遵守承諾,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行為向導。想要孩子下一次再相信你,想要再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可就難了!

千萬不能告訴媽媽

“這是奶奶給你的零花錢,千萬不要告訴媽媽!”

“走!爸爸帶你去吃冰激凌,但要保密,不能告訴媽媽哦!”

為了討孩子歡心,很多家長往往趁媽媽不在的時候,常常給寶寶做一些平時媽媽不讓吃或不讓做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庭也會分配紅臉和白臉的角色,但觀點不一的教育方式,不但教孩子學會撒謊,還會妨礙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其實,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其他家長可以征詢媽媽的同意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做。

等你長大就懂/知道了

“媽媽,我是怎么生出來的呀?”——“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爸爸,人為什么不能飛呢?”——“嗯,這個,等你長大就懂了!”

孩子的世界充滿童真,總會問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當孩子向家長詢問一些難以回答或者敏感的話題時,家長總會用“等你長大了就懂了”來糊弄。其實,這種回答不但沒有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欲,還會阻礙他們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認真回答孩子的每一個提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探索。

你是最聰明、漂亮、帥氣的孩子

當寶寶穿上新衣,家長總忍不住的夸贊:“我閨女最漂亮了!”“我兒子最帥了!”

寶寶把積木向媽媽展示,媽媽立馬說:“好厲害呀,我兒子是最聰明的寶貝!”

表揚鼓勵孩子本沒有錯,每個寶寶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不過當你在夸自家漂亮或帥氣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外貌的重要性。

當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用聰明來表揚,要肯定寶寶的努力和付出,希望下次可以完成的更好。因為容貌是會隨著時間而發(fā)生改變,隨著交往的擴大,寶寶會發(fā)現自己并沒有那么聰明,如果有一天聽不到這些稱贊,那么他一定是不自信的。

再哭,媽媽不要/喜歡你了

“不要再哭了,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我們家沒你這樣的孩子!你有本事再做一遍試一試?!”

這種說反話的表達方式的確對寶寶很奏效,但使用不當的話只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讓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如果父母假裝要遺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會是很大的傷害。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孩子,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wěn)定等表現。

都怪**弄疼我家寶寶,打他!

寶寶剛學會走路,不小心被凳子絆倒大哭起來。家長沖過來把寶寶抱起來,忙“安慰”道:“寶貝很疼吧?都怪這個凳子,把寶寶絆倒摔疼了,我們不要它了,好不好?”說罷,還裝模作樣的用手打了幾下凳子。

孩子被絆倒是因為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視力和動作協調還不熟練。家長一味的把原因歸結于凳子,不但會讓寶寶學會推卸責任,還讓他們從小埋下一顆復仇的種子。以后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情,就學會找各種借口,并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家長要告訴他,下次走路的時候,腳下有凳子要繞開走。

表演之后才有獎勵

親朋聚會時,孩子永遠是目光的焦點。這種場合,家長也希望孩子能把才藝班學的本領,給大家展示一番。于是常誘導說:“如果給大家表揚唱歌/跳舞,媽媽就獎勵冰激凌吃?!?span style="font-size: 12px;color: #9E9E9E;">yJs21.cOm

讓孩子展示才藝原本是一件好事,可以鍛煉寶寶的膽量和信心。但如果用物質誘惑來強迫寶寶做不愿意的事情,只會讓孩子沒有原則的屈服,家長應該征詢寶寶的意見,若寶寶愿意表演,家長可以給予口頭鼓勵,如果寶寶不愿意也無需強迫。

我這都是為你好!

現如今,很多家長從小就為孩子做各種選擇,尤其是各種才藝興趣班。每當孩子不滿的時候,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不去上課的時候,家長總會說一句“我這是為了你好!”

毫無疑問,每個家長的動機都是好的,但實際結果其實并不理想。孩子會因為這句話背上無形的壓力,有些還會變的非常逆反。興趣才藝班可根據寶寶的愛好進行選擇,如果家庭中沒有懂樂譜的,就無需強求寶寶在音樂上有超強的造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長絕不能縱容孩子去做的五件事


家長絕不能縱容孩子去做的五件事

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以說,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愛孩子沒有錯,但千萬不能過度,過度了就變成溺愛了,我們一定要理智地愛孩子。如果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一定要制止,絕不能手軟。

一、得不到的就動手

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搶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機,未果,一口就咬向對方的小手。結果,推土機如愿到手。

給家長的建議:對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嚴肅批評,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已經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必須親自道歉;同時,讓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他應該學會接受這種不如意。

除了批評和講道理,一定的懲罰必不可少,并將與懲罰相反的待遇呈現在他眼前:呵護和安撫被咬的孩子。從而令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進而自覺摒棄攻擊性行為。

二、見了玩具就走不動

在超市,你拒絕買芭比娃娃,女兒卻緊緊地抱著不放,任你怎么解釋也不松手,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給家長建議:對孩子表明你的態(tài)度:今天不買玩具,撒潑、哭鬧也沒有用。

如果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無理取鬧,不妨置之不理,繼續(xù)選擇其它物品,或者佯裝離開,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協是不明智的,否則孩子的任性將變本加厲。等孩子冷靜之后,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歡,撒潑、哭鬧的結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討厭。

三、順手牽羊

孩子給你看一雙袖珍水晶鞋,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地上撿的。

給家長的建議: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讓他親自道歉:“對不起,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在還給你,請原諒。”借助“物歸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勇于承認錯誤。

3、4歲的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和所屬意識,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對此,父母千萬不要采取“下不為例”的態(tài)度。記住那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四、該睡不睡

晚上10點該睡覺了,孩子卻把娃娃和毛絨玩具攤到床上,繼續(xù)玩鬧,不肯睡覺。

給家長的建議:指指墻上的卡通掛鐘,示意孩子到就寢時間了,告訴他按時休息才能保證第二天上學不遲到。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上床,他們永遠沒玩夠。如果父母允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規(guī)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難以養(yǎng)成。所以,無論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辦法拒絕。

五、說謊

6歲的孩子施展“武功”,將花瓶摔得粉碎。當媽媽問起這事,他卻說是家里的貓干的。

給家長的建議:鼓勵孩子說實話:“告訴媽媽,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媽媽喜歡誠實、勇于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孩子?!币源舜蛳⒆拥念檻],鼓勵他說出真相,并在孩子說實話后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

6、7歲以上的孩子明知說謊不對,卻為了逃避懲罰而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話,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長了這一惡習,以致他在謊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育兒觀念:《絕不能對孩子講的16句話》


育兒觀念:《絕不能對孩子講的16句話》

作為家長真的不容易,不能魯莽的打罵孩子,也不能太過溺愛。其實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以一顆平常心和孩子交流。

以下16句話,家長們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說出口,但卻會對孩子造成潛在的心靈傷害,需要特別注意。

⒈“男子漢大丈夫,至于嗎?”

讓孩子學會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非常重要,如果經常對孩子這樣講,最終孩子會成為一個無法自如表達自己情感的人(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少嗎?)。

⒉“這哪是男孩兒/女孩兒應該做的事兒??!”

不要在孩子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階段,就武斷的對其否定。男孩兒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蹈家或是女孩兒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不好嗎?

⒊“未來如果你有一個和你一樣的孩子,你就明白我的感受了!”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點兒意思,但是它會讓孩子受到極大的傷害。因為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把這個孩子養(yǎng)大的過程并不快樂,而且還蘊含著一種深深的惡意:希望孩子將來遭受同樣的痛苦。

⒋“你的媽媽/爸爸是個傻X(或類似)”

也許她/他真是,但是你不能老是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說給孩子聽。而且如果老是聽你這么說,孩子就會認為這樣評價一位家庭成員是很正常的,同時,孩子潛意識里其實也覺得自己也是一樣的人,導致無法接納自己。

⒌“你的性格比較內向,而你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比較外向?!?/p>

這么說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在內向或是外向的路上一條路走到黑,并且覺得自己只能是這個樣子。

⒍“閉嘴!”

所有人都不喜歡別人這樣說自己,至于孩子,他們應對的方式是不再信任你、不會再對你說很多。

⒎“你為什么就不能像你的姐姐或是哥哥一樣?”

這當然是在人為制造兄弟姐妹之間的隔閡,矛盾。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記住你的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都是不一樣長的。

⒏“有本事你就一直哭,我看你哭到什么時候!”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感受到你不愿意再與他進行交流。無力和恐懼感會讓他/她持續(xù)難過下去,而這已經和最初為了什么而哭無關。最好的方式是告訴孩子我看到了你的難過/委屈.....,你的陪伴、平靜和同理很重要。

⒐“為什么你沒有一件事能做好!”

每個人都是從試錯當中積累經驗的,你這樣一說,孩子就沒有勇氣去嘗試,當然就會進步的很慢了。

⒑“這有什么可怕的,去試試!”

你告訴孩子這沒什么可怕的絲毫不會讓他/她感覺好一點兒,同時你在否認孩子的感受,無視孩子的存在,相反,你應該問孩子,你在怕什么,能告訴我嗎?

⒒“這就是你不聽話的后果!”

在你告訴孩子不要跑,結果他/她還是在跑而且摔倒了的時候,你可能會這么想。但是如果你這么和孩子說了,那就是白白浪費了一次他/她可以獲得體驗成長的機會。

⒓“怎么能這樣做,你是一個壞孩子”

相信大多數家長不會和孩子說這句話。在孩子真的犯了錯誤,并且理應被教育和糾正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的是,這件事情是壞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人不等于行為,家長無法接受的是事情,而不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

⒔“我不喜歡自己的長相”

你以為這么說自己不會對孩子有影響?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外表更自信的家長,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的自信。

⒕“我數學也不好,這孩子隨我”

得了,有了你這句話,孩子的數學是好不了了。

⒖“你別弄,你弄不好,我?guī)湍闩ㄖT如此類)”

讓他們自己刷牙、系鞋帶、完成作業(yè),只要交給他們,都能學得會。如果你老是幫他們做,結果就是所有的事情孩子都無法獨立完成。

⒗“還是XX時候的你更好”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話沒什么,但這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她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夠好,而且還會不停的反思自己到底為什么變得不堪。

“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


“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

據報道,一所幼兒園的小班,在新學期安排的第一節(jié)集體活動課是,讓孩子們玩玩具。老師把裝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動室以后,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玩具,好嗎?”“好——”小朋友們齊聲回答。

老師繼續(xù)提出要求:“小朋友們,等一會兒,大家按照先后順序,一個人一個人地到前邊來取玩具。每人只取一個玩具,記住了嗎?”“記住了——”孩子們大聲說。

誰知,孩子們嘹亮的“記住了”的話音還沒落,全班三十個孩子,就一窩蜂似地爭先恐后地上前去搶玩具。盡管孩子們的家里都有許多許多好玩的玩具,但在孩子們的心里,總認為別人家的東西是好的,別人家的玩具一定是很好玩的。

那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玩具,對孩子們可以說是“擋不住的誘惑”。剛才老師的要求全都當成耳旁風,有的孩子一下子拿了好幾個。剩下的玩具沒有什么好玩的了,后邊的孩子沒有拿到,上手就奪,拿到幾個玩具的孩子就緊緊抱著不放。孩子們扭成一團,玩具也散落了一地。

出現這種局面,是老師始料未及的。老師一個勁兒地大聲說:“小朋友們,不要搶,不要搶!”但孩子們似乎什么都沒有聽見,繼續(xù)玩命地爭搶。當時,竟然有十多對孩子,為了爭奪玩具雙方僵持著,四目怒視,各不相讓。

有的小孩子為爭搶自己喜愛的玩具,甚至對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全活”——連推帶打、又踢又抓等。有哭的,有鬧的,哭聲吵鬧聲交織在一起,活動室一下子就亂成了一鍋粥。

家長的訓示:“誰要打你,你就更厲害地打回去!”

更使在場老師驚訝的是,當一個小女孩的玩具被一個小男孩硬搶走時,那小女孩毫不示弱,竟然上手就“啪”地一聲,給了那個小男孩一個干脆、響亮的耳光!把老師嚇了一跳。

當老師趕緊把那個小女孩叫到旁邊,低聲但很嚴肅地問她為什么打小朋友時,她竟然振振有辭,理直氣壯地說:

“我媽媽說了,誰要欺負我,就讓我打他,可不能吃虧!”

聽了孩子這樣一番辯解,老師一臉無奈,只能苦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據幼兒園小班老師反映,現在的家長和過去的家長可不一樣。過去,家長教育孩子都是說遇事要互相謙讓,不要掙搶,讓著小朋友的乖,是好孩子。

現在可好,九成以上的新生家長,都曾經直接明示或者暗示過孩子:“該爭的時候要爭,該搶的時候要搶,不要怯陣。不爭不搶就要吃虧?!鄙踔林甘拐f:“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厲害地打回去!不要手軟!”

坦率地說,我是不贊成這樣教育孩子的。小孩子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這是為將來進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演習”,幼兒園應當是個“演習場”。要與別人和諧相處,沒有謙讓的品格是不能被社會所接納的。

家長明示“不能吃虧”、“不要手軟”的原因分析

有的家長給孩子灌輸“不能吃虧”、“不要手軟”的意識,這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年輕父母的“身份”和經歷有直接關系。

現在的學齡前兒童家長身上,有兩個令人矚目的標簽:一個是“八0后”,一個是“獨一代”?;旧鲜巧蟼€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絕大多數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在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身份,是一個很特殊的社會群體,身上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他們出生在盛世,很早就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受教育年限多,文化程度高,思想解放不保守,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沒有經歷過風雨,對己對人沒有承擔過責任,社會責任意識差,心理年齡年實際年齡不相符。他們成長的年代,陳舊的道德傳統(tǒng)被打破,新的道德思想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他們對傳統(tǒng)美德并不很了解,盲目地全盤否定,道德思想狀況比較混亂。

他們是家里“絕無僅有”的一棵“獨苗”,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共處、合作,謙讓、友愛、團結、互助的經歷。在家里的地位是“至高無上”,是在“被關注”、“被呵護”、“被恭維”中長大的,自我中心意識突出,眼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當他們做了父母以后,面對寶貝似的“獨二代”,他們自身的經歷和道德修養(yǎng)狀況,不能不影響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養(yǎng)態(tài)度。

第二,跟孩子數量少也有關系。

過去,家里孩子多,家長沒有心思把孩子看得那么珍貴。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終究有人替自己看孩子,可獲得了解脫,感到非常放心。

現在可不同了。絕大多數家庭還是只有一個孩子。常言說:物以稀為貴。孩子少更寶貴。在許多年輕父母眼里,孩子是不可多得的寶貝疙瘩,“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道怎么愛才好。

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雖然能學到在家里學不到知識和能力,但很不放心。生怕孩子過不慣集體生活,受別的孩子欺負。孩子要是受到別人的欺負,疼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上。

為了避免在家長看不到的時候受委屈、遭磨難,便鼓動孩子遇事不要示弱、謙讓,該爭要爭,該搶要搶,要還擊,不能吃虧。

鼓動孩子“以牙換牙,以眼還眼”不是對孩子的愛護

其實,這樣教育孩子,不見得能占什么便宜?,F在有的獨生子女真夠可以的,小霸王似的,不管什么好處和利益,就得自己是頭一份兒,別人都得讓著他,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誰也不能侵犯?!霸摮鍪謺r出手,不該出手時也出手?!?/p>

孩子在家里,大人可以一切都順著、讓著??傻搅擞變簣@,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你說:誰該順著誰,誰該讓著誰呀?

要是遇比自己弱的對手,大打出手,那是以強凌弱,不道德,要受到輿論的譴責;打傷了別的孩子,家長不僅要負責賠償,還得要丟人、現眼。

可要是遇上勢均力敵的對手,相互斗毆,會兩敗俱傷;如果要是遇上比自己更兇猛、更狠毒的,更不要命的,最后吃虧的恐怕還是自己。

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就灌輸“絕不能吃虧”的思想,鼓動孩子“以牙換牙,以眼還眼”,這不僅不是對孩子的愛護,還會埋下別的隱患。

比如,有一個小孩子特別的任性,當著外人的面讓媽媽下不了臺,把媽媽給氣急了,媽媽揚手就打了他一巴掌。

媽媽萬萬沒想到,孩子反手就給了媽媽一個脆生生的、響當當的耳光。

媽媽一下子愣住了,捂著火辣辣的臉,氣勢洶洶地質問:“你怎么敢打媽媽?!”

孩子理直氣壯地說:“不是你教我說,誰要打我,我就打誰嗎?”

媽媽瞠目結舌,好久沒有緩過神來。自己種下的苦果,還得自己吞咽。

我很希望孩子的這個耳光別白挨,能讓家長從中明白點兒什么。

4個父母絕不能犯的忌諱,影響孩子成績與未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當孩子走進學校開始,他們的老師就再是父母,而是站在三尺講臺上的那個人。很多家長可能不覺得,但這是事實: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等同于父母給孩子的影響。有這樣一個說法:被老師喜愛的孩子,往往更自信,成績也更加優(yōu)秀,而被老師忽略的孩子,不僅會成績下降,出現自卑情緒,在人際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礙,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會自暴自棄。

作為家長在和老師溝通交流時,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呢?首先,下面這五個忌諱,一定不能犯。

1.沒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師吵鬧甚至動手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往往愛子心切,一時焦急憤怒都是正常的,但是在去學校討說法前,務必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主動道歉,如果是別的孩子犯錯了,盡量心態(tài)平和地和老師反映情況,讓老師幫助協調處理,如果是學校和老師的問題,可以協商解決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十分重要,這樣會給老師留下很好的印象,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和老師大發(fā)雷霆,會讓老是覺得家長無理取鬧,這樣的負面影響對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2.不把學校、老師的規(guī)定當回事

對于學校和老師的規(guī)定,例如不讓帶手機去學校,禁止無故遲到早退等等,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地方,家長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順從孩子的心意,跟學校和老師作對,幫助孩子調整心態(tài),配合這些規(guī)定,不僅有助于老師工作的開展,對于孩子日后適應環(huán)境,自我調節(ji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不參加家長會、不和老師溝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負責人應該是家長,而作為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和孩子在一起的老師自然是最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的,老師希望和家長建立聯系,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個渠道就是家長會。

因此家長工作再忙,也務必抽時間去參加家長會,如果實在無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師溝通,否則如果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都是不重視的,老師也會覺得心有余力不足。

孩子最后的成長狀態(tài),是家長、老師、社會三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不與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個整體把握,自然很難因材施教。

4.以領導姿態(tài)面對老師

現在很多家長會覺得,教育是服務行業(yè),交了學費,老師和學校就聽該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務,但是教育并不是服務,或者說不是單純的單向服務,而是心靈的引導和滋養(yǎng)。

對待老師最好的態(tài)度是尊重和信任,只有這樣才能激活老師內心深處最崇高的情感,讓老師更加安心放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用心培育孩子,給孩子最優(yōu)質的教育。

切忌,以領導的姿態(tài)面對老師。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學會和老師平和、融洽地相處,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快樂地成長空間,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美好的明天!

家園共育《絕不能這么哄孩子,簡直是失敗教育的開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家長絕不能縱容孩子去做的五件事 家長絕不能縱容孩子去做的五件事 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以說,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愛孩子沒有錯,但千萬不能過度,過度了就變成溺愛了,我們一定要理智地愛孩子。如果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一定要制止,絕不...
    2020-09-29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絕不能對孩子講的16句話》 育兒觀念:《絕不能對孩子講的16句話》 作為家長真的不容易,不能魯莽的打罵孩子,也不能太過溺愛。其實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以一顆平常心和孩子交流。 以下16句話,家長們...
    2020-09-18 閱讀全文
  • “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 “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 據報道,一所幼兒園的小班,在新學期安排的第一節(jié)集體活動課是,讓孩子們玩玩具。老師把裝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動室以后,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玩具,好嗎?”“好——”小朋...
    2020-12-07 閱讀全文
  • 4個父母絕不能犯的忌諱,影響孩子成績與未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當孩子走進學校開始,他們的老師就再是父母,而是站在三尺講臺上的那個人。很多家長可能不覺得,但這是事實: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等同于父母給孩子的影響。有這樣一個說法:...
    2020-12-19 閱讀全文
  • 案例:不能這樣哄孩子 主題內涵: 王景景是一個特別任性的孩子,他喜歡看書、聽故事還認識不少字;有時表現特別乖,但有時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規(guī)矩的約束,弄得我們兩位老師束手無策。而且他有時對老師和小朋友的話很在意,如果...
    2021-06-01 閱讀全文

家長絕不能縱容孩子去做的五件事 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以說,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愛孩子沒有錯,但千萬不能過度,過度了就變成溺愛了,我們一定要理智地愛孩子。如果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一定要制止,絕不...

2020-09-29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絕不能對孩子講的16句話》 作為家長真的不容易,不能魯莽的打罵孩子,也不能太過溺愛。其實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以一顆平常心和孩子交流。 以下16句話,家長們...

2020-09-18 閱讀全文

“絕不能吃虧”的思想要不得 據報道,一所幼兒園的小班,在新學期安排的第一節(jié)集體活動課是,讓孩子們玩玩具。老師把裝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動室以后,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玩具,好嗎?”“好——”小朋...

2020-12-07 閱讀全文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當孩子走進學校開始,他們的老師就再是父母,而是站在三尺講臺上的那個人。很多家長可能不覺得,但這是事實: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等同于父母給孩子的影響。有這樣一個說法:...

2020-12-19 閱讀全文

主題內涵: 王景景是一個特別任性的孩子,他喜歡看書、聽故事還認識不少字;有時表現特別乖,但有時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規(guī)矩的約束,弄得我們兩位老師束手無策。而且他有時對老師和小朋友的話很在意,如果...

2021-06-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