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真那么難嗎?”,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早熟對于孩子們來講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了,家長們也是體會到了這方面的影響。有很多家長抱怨與自家孩子溝通總是出現(xiàn)障礙,很難進行有效的交談。那么與孩子溝通真的這么難么?下面我們來看一位幫友的分享,體會一下!
【家長分享】
都說現(xiàn)在家長跟孩子很難溝通,或者說不愿意溝通,所以,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公益活動,目的是幫助孩子跟家長增加溝通,看溝通之后的親子關系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活動在蘄春舉辦,到場的一百組家庭,都是留守兒童跟他們的父母,高中生。孩子性格已經定型,對父母的不理解非常深,很多人來參加活動家長與孩子之間都不說話的,家長玩手機孩子也玩手機,簡直看不出來是一家人。
活動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家長跟孩子分開,隨意跟其他孩子其他家長組合面對面手牽手坐下,我作為義工參加,有些孩子家長沒來的,我們就過去頂上,我牽手的是一個男生,最開始他手都不愿意伸出來,非常抵觸,從他眼神里我看出了恐懼,最后主持人引導下,他伸出了手跟我握在一起,小手冰涼,然后我們都閉上眼睛。主持人引導下,雙方各說出一件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要求大人先說,小孩后說,描述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最開心和最不開心的都是跟家長相關的,開心是爸爸媽媽帶他出去玩,不開心是爸爸有一次誤會了他打了他,說著眼睛里淚水打轉,但是又倔強的不肯把眼淚流出來,手是顫抖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我們都把真心拿出來跟對面的人溝通,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把孩子當成孩子,家長當成家長,心理的話都沒有說出來,家長累了,不告訴孩子,忍著,但是情緒是無法忍的,孩子會受到影響,有抗拒感,久了,孩子也不敢跟家長溝通,實際上他們開心不開心都是跟家長息息相關,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家長孩子之間隔閡越來越大。
活動中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讓孩子明白家長工作掙錢的辛苦、壓力,讓家長明白孩子的需求,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他們不是不懂事,是不知道該這么做,他們都愛著自己的父母,但是,很多人從來沒有跟父母說出我愛你三個字,覺得生疏,不好意思。國外很多家庭家長孩子之間都把I LOVE YOU掛在嘴邊,因為他們之間的相處不是家長關系,而是朋友關系,什么事情都互相溝通互相理解,沒有家長的架子,沒有孩子的抗拒。
很多時候使我們自己心理的那道坎作祟,覺得家長覺得跟孩子訴苦很沒面子,其實這是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很重要的一步?;顒幼詈竽菍幽ね逼浦?,很多家長孩子搶話筒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然后家長孩子抱在一起流眼淚,覺得重新認識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溝通很簡單,讓孩子知道自己辛苦不丟人,讓孩子知道社會的壓力對他們更加有好處,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理解,互相做朋友,當你的孩子把你自己當成最親密的朋友,什么都愿意告訴你的時候,你覺得孩子還會抗拒家長對他們的教育嗎?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是一張白紙,最后成長成什么樣,學校老師只能說井上天花,最重要的內容,還是家長寫上去的。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真正走進孩子心理,了解他們懂他們,給他們更好的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覺得異常復雜,常常是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的。而有的父母就能輕松應對育兒這個大問題。曾經有這樣一位父親,每天對孩子的教育僅限于跟孩子每天提幾個問題就OK了。
這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么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么好事發(fā)生嗎?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
3、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里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么;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里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系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 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fā)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里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么這種關系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wěn)定關系。在這種情況 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lián)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xiàn)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系是不穩(wěn)定的,或者說是扭曲 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并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xiàn)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里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并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系。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系,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大道至簡,教育孩子簡單到這個程度就是一種境界了!
上面的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父母呢?孩子是要全面發(fā)展的,孩子的教育父母責任重大。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溝通的價值就在這里顯示了出來。
越是對立的家庭,孩子與家長之間就必須要實現(xiàn)溝通,只有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觀念,才能夠讓自己從心靈上認同孩子。同樣的,只有孩子更多地懂得家長的苦心,才能夠解決孩子因此而產生的逆反心態(tài)。
家長作為成年人,在性格上有著更強的包容性,但家長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過于順從孩子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其后果是很難預料的。這樣一來,既要做到溝通,又要防止孩子自控能力差所帶來的后果,而孩子的天性自然會對一些必須遵守的準則造成挑戰(zhàn),其結果勢必阻礙了溝通。
于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在這個兩難的問題上走入了絕境。而在這個問題上,只存在著一個分三步走的解決方案。
方案的第一步:在于家長和孩子都要有理解對方的愿望。
只有當雙方都有了這種愿望的時候,溝通才具備心理上的基礎。假如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所保留,那么溝通勢必極難實現(xiàn),甚至于讓家長和孩子站到更激化的對立面上。
而當雙方都有試圖理解對方的愿望時,心理上也就更期盼著主動尋求溝通的機會,嘗試著選擇適當?shù)姆椒?,進行心靈之間的溝通。
方案的第二步:在于從各種渠道了解對方的生活歷史和重大的社會事件。
在當下的中國家庭,一大重要的現(xiàn)象就是,家長不了解孩子,孩子同樣不了解家長。
舉個例子來說,現(xiàn)在的許多家長都不了解流行趨勢,更不了解孩子們興趣集中在何處,同樣的,我們的孩子也不了解家長一代所經歷的歷史與時代背景。而心靈上成功溝通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做到相互了解,唯有于此處下足功夫,才能夠做到理解對方所作所為的背景,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與隔閡。
正因為如此,對于孩子而言,所需要的是了解父輩、祖輩過去的生活閱歷,了解家長所處時代的特點,說白了,就是家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如何活過來的。
同時,作為家長來說,也應當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認真去探求當下的流行元素、文化現(xiàn)象,看到孩子所崇拜、所喜愛、所厭惡的東西中那些是積極有益的,那些則是對成長有害的,只有找到兩代人的相似之處,才能夠獲得更多交流與溝通的機會。
方案的第三步:在于主動地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及時給予孩子心靈關懷。
我們的家長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被人理解固然好,但是當誤會發(fā)生了之后,如果一味等待別人的理解,那么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而當我們主動地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便很容易進入一種冰釋前嫌的最高境界。
正因為如此,想要爭取孩子的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接觸孩子,這種接觸越多一分,實現(xiàn)心靈交流就越多一分可能。
本章后記
當我們8個小節(jié)的艱難探尋終告結束的時候,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開端。
對于家庭教育來說,紙面上的討論意義并不大,我們的探尋也不可能做到算無遺策。之所以說它意味全新的開端,在于我們的家長結束了本章的閱讀之后,對于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所欠缺的東西,將會開始一次自查式的總結。
事實上,當我們的探尋與每一位家長的殷殷愛子之心結合起來的時候,孩子們就獲得了一次命運改變的良機,當這種改變被演化為成功的經驗之后,后世的父母也就獲得了一份寶貴的教子寶典。
在當今社會文化日新的形勢下,如何能夠讓孩子獲得一個穩(wěn)定而又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很大程度在于家長能否做好保駕護航的工作,而這又要求家長們能否建立一套完美的心靈關懷機制,在中國三千年的家庭教育史上,這方面始終有較大的欠缺,我們關于這方面的紙面探尋結束了,但是家長們在實踐中的探尋卻才剛剛開始。
有很多家長說,教育小孩怎么那么難。
?其實做好幾件事情,就能做好一個好父母,發(fā)的沒有那么難。
一、做一個通情達理的父母
?什么是通情達理?
就是什么事情好商量,什么事情沒什么大不了的。這也不準,那也不準,或許您說得都對,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這就是成長空間的打壓,這就是權利的剝奪,這就是不講道理(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講道理)。
再說了,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小事情,這么做,那么做都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不如此就會大禍臨頭。如果我們的看法真的那么對,我們應該早就成功了,早就成了時代的弄潮兒了,而不是一個焦慮的家長了。
二、做一個有原則的父母
?什么是有原則?
就是要有規(guī)矩。國法、家規(guī)是要遵守的,人與人交往,人與社會交往,人與世界的關系要有準則。
比如,做事情不要傷害到別人,不要在身體上、語言上、行為上傷害別人;又比如,做事情不要影響到別人的利益。比如父母在睡覺,你在大聲的聽音樂,就是影響到別人了;又比如,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去拿,別人的東西未經許可不能輕易去碰,包括別人的身體。 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那么家庭里面要有小的家規(guī),比如進屋要換鞋,早晚要刷牙,這些都是基本的規(guī)則。沒有規(guī)則,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處處都是陷阱。他們做事情沒有原則,就更容易出軌,就更容易莫名其妙犯錯后挨罵挨批評。他們心里不服氣,我們也沒有道理可講,因為沒有明確告知行為準則的事情,孩子做錯了,就不能算是做錯了。
有了原則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身體力行的去執(zhí)行原則,要對有些事情有說法,有獎懲,要真正培養(yǎng)孩子從知道到做得,形成習慣,形成信念,很多問題和矛盾就可以避免。
三、做一個有愛的父母其實
有愛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
沒有愛的孩子,他們就像一顆得不到陽光雨露的小苗,或許能活下來,但是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不可能開花結果。
那什么是有愛的父母?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讓孩子感覺到愛。之所以出現(xiàn)那么多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一廂情愿的愛,父母所謂的付出,而且還要索取成績和索取聽話的結果,這不是愛,這是交換。具體怎么體現(xiàn)愛呢?給大家一些小的建議。
1、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比如孩子上學很辛苦,他們休息一下怎么了?他們是孩子,他們從玩中學,玩一下怎么了?如果你限制了他們的本能,限制了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天天拿著成績,拿著學習的重要性去說事情,既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孩子還很憤怒,這是愛還是恨?
2、滿足孩子合理的權利。
比如說,孩子愿意喝水,什么時候喝水,這些是孩子的權利。孩子放學他們想先玩半個小時,這是孩子作為一個孩子的權利。孩子想看漫畫書,你非要讓他看莎士比亞,這也是剝奪他們的權利。
如果你真的認為喝水很重要,真的認為學習很重要,真的認為莎士比亞比漫畫書重要,那么請您想辦法讓他們覺得這個很重要,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接受你的建議,這是您需要去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愛的需要。
3、向孩子明確的表達愛。
我承認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的孩子知道嗎?你的孩子明確嗎?
您可能說,我經常苦口婆心告訴他們,我們的付出。對不起, 您把自己作為父母應該做的事情變成了施恩,這不但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反而讓孩子背上壓力。這是一種變相的索取。
如何明確的表達愛呢?
?1、經常性的贊賞孩子的進步以及他們努力工作的成果,以及他們在一些事情上所付出的努力。忽略他們做得不好的方面(這個方面需要暗中的,有計劃的去幫助他們做到,而不是經常性的指出);
2、經常性的愛的行動。比如經常性的擁抱他們,經常性的表達:我愛你,經常性的關心他們的感受,經常性的關注他們遇到的困難。
3、送給他們想要的禮物。我們應該利用節(jié)假日、生日來向孩子饋贈禮物,來表達他們的重要性。但是,千萬不要附加:你聽話就給你買,你考上多少分就是送給你。如果您附加了條件,那么您就是一個很壞的父母,因為破壞了孩子愛的體驗,讓他們內在的努力成長的動力轉化為對外在物質的追求。
贈送禮物的意義在于:因為我愛你,因為你值得我愛,所以我要饋贈你
5 、經常性的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讀書,跟孩子一起爬山,跟孩子一起遠足,跟孩子一起運動,跟孩子一起游戲。最最最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聊天,談話,天南海北,黃河內外,學校家庭,奇聞八卦,圖書電影。怎么才能是真正有價值的聊天?就是聊真正沒有價值的事情。
四、問題來了,現(xiàn)在孩子學習不好,習慣不好,我怎么辦?
?1、學習不好,孩子也會焦慮,請觀察、分析問題。學習動機的問題就解決學習動機的問題,學習心態(tài)就解決學習心態(tài)的問題。學習方法就解決學習方法的問題。如果您什么也不會,也不愿意去了解,那么請您就什么也不要管了,做好上面一、二、三條即可,您的孩子也將發(fā)揮屬于他們的最大潛力。如果您真的希望幫助到孩子,那就趕緊加入金戰(zhàn)學習法的學習。
2、習慣不好,那就幫助孩子改進習慣。問題是,您千萬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改進,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請您從最簡單的方面開始,從最容易的方面開始,幫助孩子構建習慣。21天應該是夠了。
那我說了孩子不聽怎么辦?
這是一個真問題,因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我們的態(tài)度有問題,我們的動機有問題,我們的行為有偏差。請參考一、二、三條。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寶寶剛出生時,眼睛都沒有睜開,但耳朵已經能接收各種信息。“你要聽話”、“聽媽媽說”,家長的叮嚀、囑咐、嘮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見說話在親子關系里的重要性。聰明的家長會根據(jù)孩子的成長階段,選擇最溫情、最高效的說話方式。
3歲前的孩子,要聽懂或清楚地表達一件事有時候比較難,爸爸媽媽說話要溫柔、表達清晰。不過這個時期也是規(guī)則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跟孩子講話也要堅持原則,不妨從下面幾點做起。
1.及時給予回饋。當大人忙著做飯、洗碗、工作的時候,寶寶咿咿呀呀的問話似乎顯得毫無意義,但這對寶寶卻很重要,可以轉頭對寶寶笑笑或回應幾句。因為兩三歲的孩子正在學說話,家長的及時反饋是最好的鼓勵。平時跟孩子聊天時,不妨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著他的小手,這些小動作都會起到正面效果。
2.給孩子“做選擇題”。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往往沒用,此時可以給孩子幾個選項。比如孩子賴床時,媽媽可以拿出幾件衣服,問她“穿這件小草莓的還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會被“引誘”起興致來。
3.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溫柔的肢體動作。這時的寶寶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動物,如果家長說話時高高在上,就會帶來強烈的壓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聽他說話,可以鼓勵他們在無壓力的前提下,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相比警告,直接鼓勵更好??吹綄殞毝酥槐橎亲邅?,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別打翻了”、“別磕著”。這不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時還可能適得其反。幼兒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反著說“不要打翻”是一種繞遠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說“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5.負負得正的小技巧。兩歲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許多孩子喜歡跟家長“作對”。這時,家長的言行越嚴厲,孩子越“來勁”,倒不如試試“正話反說”。比如孩子叛逆期時,媽媽想帶寶寶去超市,但寶寶非要去公園,此時媽媽不妨說“我們先去公園吧”,孩子很可能就“上當”了,非要先去超市。
3~6歲的孩子,大腦發(fā)展上了新臺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家長說話更應該掌握一些技巧。
1.先共情,再引導。當孩子主動找你傾訴時,你應該高興,因為他信任你。如果你對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許幾年后就輪到你抱怨了,“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說”。家長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幫他跨過難關。
2.別把“為什么”、“怎么”掛嘴邊。“怎么這道題都會錯啊”“你干嘛要這樣做呢”……這樣的話大都是責備,對解決問題毫無益處。很多人從小就聽著這樣的話長大,他們又把父母的這些教育習慣施加給自己的孩子。建議家長多從正面說話,提有建設性的建議,多說說“怎么做”,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進。
3.偶爾跟孩子一起做白日夢。有時孩子會天真地說,“明天要是不用上學就好了”。有的家長會火冒三丈,批評孩子。其實孩子或許就是隨口一說,或許隱含著某些內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負。家長不妨順著說,“是啊,媽媽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讓孩子知道家長是理解他的,還能接著問“寶貝為什么不愛上學呀?在學校里不開心嗎?”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4.探“情報”,從細節(jié)和別人的事談起。3歲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隱私意識,學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訴家長。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如果籠統(tǒng)地問“今天怎么樣”,孩子可能敷衍說“還行”,或為了隱瞞錯誤而閉口不提。家長一方面可以問細節(jié),比如“今天語文課學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問別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試得了多少分”,進而可以讓話題順利進行下去。
其實,這個抱怨的根源,在于家長無法探知孩子的內心世界。
那么,作為家長,在我們抱怨的同時,也應該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源在何方?
第一、孩子的自我保護,為的是免受父母的傷害
聽到這句話,我相信不少的家長都會說:我最愛我的孩子了,我愛他們都來不及,又怎么會傷害我的孩子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啊。這話沒有錯,而且是絕對的正確,但是,家長們這么做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有一位高中生說道:他們對我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什么也不讓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事情,他們一概不了解,也不感興趣,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讓我好好念書,除了念書還是念書,其他的事情他們都不考慮。
孩子們已經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和渴望,而父母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每每抱有不尊重、不理解,這無疑很容易刺傷那些正在長大的渴望成熟的心靈。
第二、孩子的世界是家長觸及不到的
一些父母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學習上,自己不善于學習,也不愿意花費時間來了解新的事物,所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無法得到孩子的尊重。在當今的時代里,現(xiàn)實的壓力讓父母深深的感到學歷和文憑的重要,因為,從這個角度出來,他們只重視了學歷和成績,而忽視了學習之外的對情感、生活與快樂的需求。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彌補,很容易造成孩子和家長之間不可調和的代溝。
現(xiàn)實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景:孩子在興致勃勃的談論時事,談論動畫片,談論世界杯,談論網絡交友,家長則是一臉的茫然。試問,這樣又如何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呢?
第三、網絡的世界是家長讀不懂的
目前流行著許多的網絡語言,諸如“青蛙、恐龍、大蝦”之類的,這些詞匯已經成為了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通用語言了。對于這些詞匯,家長的反映大多是不屑一顧,孩子們則會覺得家長們不懂得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久而久之,彼此之間缺乏共同語言就會造成交流和溝通的困難,孩子們寧愿沉迷與網絡世界中,也不愿意坐下來和家長聊聊天。
那么,明白了這三個基本原因之后,作為家長,應該認真的反思一下,要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要了解新媒體,關注新事物,要主動和孩子說說心里話,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友好的關系,要盡量打造全家人一起聊天的氛圍,努力的讓孩子融入其中。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系有一定的幫助。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應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贊美之詞和身體語言。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許你并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這樣想”等,就能讓孩子覺得受到了你們的認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應我家孩子是個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兒園也不愛寫作業(yè),前段時間我在思維館給他報了個班,那的老師很會與孩子溝通,孩子經常受到表揚,現(xiàn)在每天吵著去上學一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寫作業(yè)。我看著也很高興。
有時不說話,而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和點頭等,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現(xiàn)良好時。身體接觸表達親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親昵的感情,當孩子稍大一點后便改以冷淡的態(tài)度,拒絕孩子的“糾纏”。然而身體接觸可以令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關懷。同時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們的愛意。
語氣應溫和,態(tài)度要友善。父母應避免用高昂、尖銳并帶有威嚇的聲音對孩子說話,盡可能以微笑、歡快、平和的語氣說話,顯示出友善和冷靜的態(tài)度。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盡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tài)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a.不急于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shù)氖吕齺碇С肿约旱挠^點,并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回應,日后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不能以恰當?shù)恼Z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y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么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于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如果家長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習慣于以戰(zhàn)爭的方式待人接物,比如制造同事和同學的分裂,與領導制造矛盾,與愛人制造不和……
如果家長把孩子當成家中的“小皇帝”,那么,孩子便很有可能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不要理解和體會別人。
如果家長常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不良的夫妻關系,如吵架或冷戰(zhàn),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把“夫妻通過戰(zhàn)爭來生存”承襲到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再創(chuàng)造出一個類似的家庭關系。
如果父母之間因某一方出軌而苦惱、爭吵、冷戰(zhàn)、行同陌路……并讓孩子感知,那么,孩子便有可能以極端不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重視,長大后,他/她也有可能在自己的婚姻中創(chuàng)造外遇情結。
如果父母一方因工作忙或各種原因忽視對孩子的關注,那么,孩子便會以各種應對方式將忙碌的一方“拉回家來”。如學習成績不佳,走神兒,不寫作業(yè),淘氣,惹禍……如果老師請家長,或把外地的家長叫回來,那么,這個孩子便達到目的了。
如果父母把孩子長期放在老人身邊而疏于關注,那么,孩子便不會太生動活潑,比較呆板;長大后,他/她有可能很習慣戴著面具,或不太善于與人產生親近和信任的關系。
如果媽媽總希望孩子再多吃一口,而不在乎孩子是否愛吃或是否吃飽,那么,孩子或者過度肥胖,或者厭食。長大后,急躁、暴躁、自卑、自負、眼高手低、力不從心……便與之相伴。
如果媽媽不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不許交換禮物,不許到他們家玩……,那么,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后不會與人相處,進而不會做生意。
如果孩子摔倒時家長表現(xiàn)為大呼小叫,那么,孩子承受逆境的心量便不會太大。
如果家長總催促孩子“快點,快點”,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便習慣于強迫自己。比如在等人時會總處于不安的狀態(tài)。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或表現(xiàn)不良時,總搖頭嘆氣,那么,孩子會認為自己沒出息,進而會形成“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暗示,長大后,他/她真有可能什么都辦不成。
如果父親長期不在身邊,母子過于相依為命。那么這個聽話的兒子,便是一個小大人。后果是:他總覺得“自己無法令所愛的人的滿意”;他也會急躁和極端,眼高手低,強迫被對方接受,尤其在臨門一腳時慣于力不從心。
如果母親總當著孩子的面抱怨父親,那么孩子便不再相信任何男人,進而會認為身邊女人的不幸與自己有關,并習慣拯救她們。
如果老師總讓學生打小報告,那么這個孩子很可能將來沉溺于“向領導打小報告”和“挑撥離間”。
如果母親總在寶寶睡醒前就離開他,那么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后會創(chuàng)造“一夜情”。
如果母親與兒子“同居”太久,那么就不要指望他能獨立。
如果家長習慣于怪罪學校、單位、社會和他人,孩子也會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如果家長習慣于用金錢獎勵孩子,那么這個孩子便習慣于認錢不認人。
如果家長總愛貶損孩子,那么孩子長大后也習慣于瞧不起自己。
如果家長總把孩子送出去很久,那么孩子長大后很可能習慣于“把自己送走”,比如拼命地搬家或出門……
如果家長特別想要個兒子,生下來卻是女兒,那么她極有可能成為一名“假小子”。統(tǒng)計證明:一半以上的假小子會有不良的兩性關系。
如果家長習慣于侵犯孩子的隱私,那么這個孩子便沒有界限,與人交往時愛走極端。
如果家長在孩子成為少年時還要硬闖進來看著他/她換衣服或洗澡
家園共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真那么難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親自帶過孩子的爸爸媽媽都知道,數(shù)數(shù)看起來好教,1、2、3……一直數(shù)下去,就像唱兒歌一樣,但只要是遇到了實物,孩子往往就會感到困難,手口不一,數(shù)完說不出總數(shù)是多少,甚至有的孩子沒數(shù)幾個就不耐煩了。父母們...
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覺得異常復雜,常常是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的。而有的父母就能輕松應對育兒這個大問題。曾經有這樣一位父親,每天對孩子的教育僅限于跟孩子每天提幾個問題就OK了。 這位父親他對女兒的...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溝通的價值就在這里顯示了出來。 越是對立的家庭,孩子與家長之間就必須要實現(xiàn)溝通,只有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觀念,才能夠讓自己從心靈上認同孩子。同樣的,只有孩子更多地懂得家長的苦心,...
有很多家長說,教育小孩怎么那么難。 ?其實做好幾件事情,就能做好一個好父母,發(fā)的沒有那么難。 一、做一個通情達理的父母 ?什么是通情達理? 就是什么事情好商量,什么事情沒什么大不了的。這也不準,那也不...
導讀:更多的時候,要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尊重其付出的努力。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比如從同學、老師、朋友那里得到幫助,只有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親身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滋味,孩子才能逐步成長。 也不知...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