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筆記。
眾所周知,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我們更需要觀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而教育筆記有益于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識。有什么值得推薦的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試論語言的文化載體特征與學前英語教育”,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為依據(jù);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在其語言中有所體現(xiàn)。語言的這種文化載體特征決定了外語學習的過程必然會涉及到所學語種的文化因素。有人甚至提出,外語學習就是“一個適應新文化的過程”。因此,在進行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外語教學不能局限于語言本身的語音、詞匯和語法,不能僅把語言看作一種純符號系統(tǒng)來傳授,還應該注意語言的文化載體特征,盡可能讓學生在學習外語的同時掌握某一種語言所儲存的民族文化知識。
“幼兒英語熱”是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中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許多幼兒園已經(jīng)在實踐上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學前英語教育在我國剛剛起步,所以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將英語教育僅僅理解為語音、詞匯、語法等“純”語音知識的教育,而未考慮這些語言知識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背景內容。在我國的學前英語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英語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影響。讓學前兒童初步接觸、感知英語的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因素,有利于他們對英語的習得,有利于他們長大后熟練地掌握英語。如果不讓學前兒童接觸一些淺顯的英美文化知識,那么學前兒童獲得的英語只能是孤立的單詞、句子,既不能達到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也很難使他們對英語產(chǎn)生敏感,他們以后也很難全面而準確地掌握英語。例如,在兒童接觸“Howareyou”或“Howareyougoing”時,教師必須使兒童明白,這兩句話在EFL兒童(即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兒童)看來,并不代表“你身體好不好”、“工作是否順利”之意,而是表示朋友見面時的問候。如果學前兒童沒有理解這一點,他們就可能會出現(xiàn)交往障礙。
在學前英語教育中應創(chuàng)設模擬的情景,讓學前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接觸并獲得實用性較強的語言。這樣,學前兒童在具體的情景中獲得英語詞匯、句子時,由于在同一情景中多次模仿、重復,他們便可在無意之中掌握哪些英語句子應在什么場合下使用。此外,還應讓學前兒童感知、了解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這是學前兒童習得英語的一種手段。目的仍在于促進學前兒童對,英語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如果他們從錄像片或與外國小朋友接觸中了解到,當別人夸他的衣服好看或他長得漂亮時,只需用“Thankyou”作為回答,那么,在別人夸他時,他就不會說“Don‘tsayso”或“It’snotsobeautiful”之類的話。只有這樣,他對“Thankyou”這句話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理解。
在學前英語教育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模擬的“自然”情景,讓學前兒童像EFL兒童一樣,在獲得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使他們在模擬的文化環(huán)境中接觸并習得英語。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對話領先,而非字母、單詞領先。對話領先是由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學前兒童注意持續(xù)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記憶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較強,而短時間的對話則易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異的情景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有利于他們及時地掌握有關語言。
學前英語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激發(fā)學前兒童對英語的興趣。而情景對話可以使兒童很自然地置身于英語環(huán)境之中,使他們在沖動和積極投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的詞匯和語法以及英語的有關民族文化知識,從而產(chǎn)生對英語語言和情景的敏感。如果像成人學英語一樣,首先學習音標、字母及單詞,那么,這樣的枯燥無味的學習活動會改變學前英語教育的性質,使自然習得英語變成課堂學習英語。這樣,不僅會扼殺學前兒童對英語的興趣,影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也必然會增加學前兒童的學習負擔。這與英語啟蒙教育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二)創(chuàng)設必要的文化情景。由于我國多數(shù)學前兒童處在一種單漢語環(huán)境之中,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英語,這給他們習得英語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進行學前英語教育中,須創(chuàng)設模擬的英語環(huán)境,使兒童感到他們的確處在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之中。創(chuàng)設文化情景包括創(chuàng)設外部環(huán)境和創(chuàng)設活動內的語言環(huán)境兩方面的內容?;顒拥耐獠凯h(huán)境包括在活動室內外張貼外國小朋友的照片、外國風景畫,常放外國兒童歌曲,常讓學前兒童觀看外國小朋友在幼兒園內外的生活及活動的錄像片等,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邀請外國專家、小朋友來園與學前兒童聯(lián)歡。英語活動內的語言環(huán)境,包括給每個學前兒童起一個英語名,讓他們在英語活動中體驗到自己“確實”在扮演外國小朋友;在安排英語活動時,充分考慮英國、美國的風土人情等文化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多使用些英語。
(三)選擇地道的英語教育內容,避免中國式的英語出現(xiàn)。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常會說出一些連英、美等國家的人也難以理解的中國式英語,這是因為這些中國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往時套用了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交往規(guī)則。殊不知,如前所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差異很大,很多漢語文化內的交往規(guī)則在英語文化中是不合適的。例如,外國朋友在得到別人幫助之后,一定會說:“Thankyourforyourhelp.”一位不熟悉英美文化中的“禮節(jié)”交往規(guī)則的中國學生遇到這種情況時,可能會很客氣地回答道:“Don‘tthankme.”這就犯了在用英語交往時套用中國文化內的“禮節(jié)”交往規(guī)則的錯誤。在上述情景中,這位中國學生只需說一句:“youarewelcome.”或“It’smyfavour.”就足夠了。學前英語教育作為英語啟蒙教育,首先應該避免此類的中國式英語的干擾,以正確、實用的英語作為英語教育內容,讓學前兒量接觸地道的英國英語或美國英語。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3-6歲幼兒處在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在正常的教育情況下,此階段幼兒詞匯量已發(fā)展到三千個左右。由于此時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完全憑借聽、說來發(fā)展提高,這同樣為幼兒學習第二種語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多種渠道,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對幼兒的外語學習十分重要。
一、利用園所優(yōu)勢,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學習英語
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是通過交流和在交流中獲得,離開使用和交流,就很難學好英語。根據(jù)目前外語教育中課堂交流與實踐應用的“落差”,創(chuàng)設課外使用機會,使“學習中”的應用與“真實中的應用結合起來。語言是在不斷地聽、說、模仿、使用中豐富提高的,特別是幼兒的外語學習,如果沒有一個連續(xù)、經(jīng)常的語言環(huán)境刺激,學過的東西很快就會遺忘,因為幼兒沒有認、說的能力。而幼兒園進行英語教育占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幼兒從早上7:30入園到下午5:00離園,幾乎十小時全部生活在幼兒園,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生活,可以使幼兒在教師反復說,反復使用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再自然中去掌握。比如:早上來園老師跟幼兒用英語打招呼”Goodmorning,Peter.“幼兒聽上幾天就學會了,并能模仿說”Goodmorning,MissChen.“在吃早餐和吃飯前,老師會用英語說:“Pleasewashyourhandsbeforeyouhavebreakfast/lunch.”上完一節(jié)課老師會說:“Gototoiletandhavesomewater.”在吃飯前,老師會介紹飯菜,告訴幼兒rice(米飯)、bread(饅頭),egg(雞蛋),tomato(西紅柿)等名稱,諸如請收拾玩具。上床睡覺,換衣服,疊被子等等,幼兒不用刻意去學,去記;天天聽,幼兒自然而然明白其意。這些需要在
專門教學中學上很長時間的大量詞匯、句子,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聽熟了,記住了,并學會使用。
二、注意英語在各項活動中的使用,培養(yǎng)幼兒運用英語的能力
外語學習關鍵一點在于經(jīng)常使用,在使用中達到脫口而出,成為一種能力。因此,我們注重幼兒在各項活動中對英語的使用與練習。如上課時,老師“Whositsup?”小朋友說“Isitup.”或老師說“Eyesonme.”小朋友說“Handsonknees.”這樣小朋友就安靜下來聽老師講課了。當老師說“Sitdown,please.”小朋友說“Sitdown,sitdown,Isitdown.”當老師說“Finger,finger.”小朋友說“Here,here.”這樣達到了師生互動效果,幼兒通過老師的口令中,從而達到自身練習的目的。老師要表揚小朋友做得好,除了說“Welldone.”“Youdidagoodjob.”還可以說“Good,good,good,veryverygood.”And“Good,nice,wonderful.”加上動作,就非常生動了。
又如:戶外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是由一群幼兒問:“老狼,老狼,幾點鐘”請一位幼兒當狼說時間,從1點說到12點,然后狼開始轉身追逐幼兒,目的是練習幼兒四散跑的能力。游戲語言就是簡單的一句日常生活用語:現(xiàn)在幾點鐘了?“(Whattimeisit?”Itis...“這個游戲是幼兒熟悉而喜歡的,于是,教師改用英語讓幼兒玩僅此一句話在一遍游戲中重復12遍,輪流當狼的幼兒用英語從1說到12點是,這樣句型、數(shù)字、時間很快都被理解、學會了。
再如,利用對社會角色的相應承擔能力和活動能力,提供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兒童通過自由活動來理解語言,在使用中學習語言。如:在“娃娃家”的活動中,在學習了一些待人接客的句子后,當玩角色游戲時,老師當一會兒客人,引導幼兒用英語說“請進”、“請坐”、“請喝水”、“請吃糖果、水果”、“謝謝”、“不客氣”等等;在“娃娃商場”的活動中,引導幼兒說英語“CanIhelpyou?”(我有甚么可以幫助你),“Howmuchisit?”---Hereyouare.等,還有醫(yī)院、餐廳、發(fā)廊等等,通過玩角色游戲,這樣幼兒所學語言在游戲生活中得到鞏固、練習,久而久之,培養(yǎng)了幼兒的英語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并解決了那種學時才說,上課時才用,平時放置腦后,容易遺忘的弊病。
三、利用電化教育手段,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刺激,學習英語
電化教育是現(xiàn)代化教育中重要的手段,在幼兒英語教學中同樣有著其他教育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因為幼兒畢竟有著這樣一個有限的空間、時間內,而電教手段能幫助我們克服時空的限制,提供給幼兒更多的信息刺激,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同時電教手段的優(yōu)勢在于有影可看,有聲可聽,悅耳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兒的認識規(guī)律和思維水平。因此,我們在早晨幼兒入園或戶外體育活動,室內自由活動,吃飯時放一些歡快簡單的兒童英文歌曲,對話,讓幼兒邊玩邊聽,不占用幼兒任何活動時間,幼兒在反復聽的過程中,學習了語音語調,建立了語感。磁帶中盡管有學過的,沒學過的,但聽多了腦子里有了深刻印象,一旦學到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掌握起來相對容易多了。利用電視錄像選擇適合幼兒的教材內容放給幼兒看,在畫面與音樂,情景與對話的共同作用下則提供給幼兒一種身臨其境的語言環(huán)境,加之錄像機的可控性,可重復性,對幼兒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
四、創(chuàng)設情景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英語
幼兒英語學習主要途徑來自說、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在其發(fā)展中起著促進作用。這里所講的物質環(huán)境主要指教師根據(jù)幼兒英語的發(fā)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畫面、活動刀具和動手材料,在觀察、操作、游戲中,引發(fā)他們對英語的反應和使用。
1.用墻面布置。
墻面布置是幼兒園環(huán)境中面積最大,最為醒目的畫面。它如同一幅大的廣告,濃縮著教育內容和目的,給幼兒以直接的刺激和潛移默化的影響。綜合英語教學實驗也強調,堅持聽說領先,也可依據(jù)外語學習與母語學習的不同特點,在命題學習年齡階段,適度的引入一定量的認讀。于是,我們在室內、樓道、洗手間等地,根據(jù)不同的場所設置不同的畫面,寫上相應的英文句子。如:幼兒飯后在樓道內散步,我們畫上幾個小腳印,寫上Goforawalk或takeawalk;在圖書角畫有一張嘴,上面豎著一個食指下面寫有pleasebequiet,在洗手池上面畫有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小水滴上寫有pleasewashyourhands等等,這些有趣的畫面,幼兒雖然不認識上面的字,卻知道是英文,看到時就會引起對英語的反應和使用,畫面都在無聲的給幼兒一種英語提示。在主題畫上,老師根據(jù)教育目標和幼兒水平進行設計,既有品德教育,又有計算、常識、語言故事等,這樣既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又教會幼兒用英語表達清楚畫面的意思,發(fā)揮了墻面環(huán)境的多種教育功能。
2.創(chuàng)設英語角
英語角是一個讓幼兒通過對圖片、實物、頭飾、貼絨,立體臺飾等物品的擺弄和操作在游戲中運用英語的一個區(qū)域。教師的作用是投放材料進行引導。如:小班在學過蘋果、梨、橘子等水果名稱后,教師設置1棵立體數(shù),在角中放些橡皮泥,未涂色的水果卡片,幼兒捏出或涂色后用曲別針掛在樹上,幼兒一邊操作,一邊說,英語得到反復的聯(lián)系,而捏的能力、涂色的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有時幼兒會問桃子怎么說,西瓜怎么說,老師便教給他們,這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再如:在學習人體器官后,教師準備幾個不同的組合人,在活動角中引說:“我今天給自己畫個像,你們看”。邊指出各部分,邊說英語:“Thisismyhead.”“thisismyeye.Thisismynose.幼兒一下子被吸引,爭著來給己畫像,嘴里大聲說著”thisismy…“由于英語角的有趣和可操作,所以深受幼兒喜愛,為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場所。
3.設置游戲場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英語學習中,寓教于游戲中,發(fā)揮幼兒無意注意優(yōu)勢,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對他們語言的掌握有很大作用。綜合英語教學強調教學應從兒童興趣入手,提供大量的趣味性材料,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在參與和承擔角色中體會語言的意義,在獲得成功時,把外部動機轉化為自覺的內部動機,激發(fā)學習英語的欲望,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在一次學習顏色,紅、黃、白、綠、黑、橙幾種顏色時,老師找到了這幾種顏色的玩具車,于是組織幼兒玩”汽車展覽會“游戲,聽音樂開進展廳,大廳內分不同顏色的汽車展區(qū),幼兒按標志停放,然后教師邊引導參觀邊教顏色和句子,同時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汽車,如:Thisismycar.Itisred.幼兒為了把自己開的汽車介紹給同伴,便努力去聽,去說,去學,這樣活動中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在參與,在反復地聽、說中記憶和學習。再如:在學習馬、牛、羊、豬、雞、鴨時,組織幼兒玩”參觀農(nóng)場“。老師把玩具動物放在地上,放置一些立體的樹、草,裝飾成一個農(nóng)場,帶幼兒參觀農(nóng)場,讓幼兒自己說出自己見到的動物名稱,介紹給同伴”Thisisahorse…“幼兒在這樣一個模擬農(nóng)場中復習了動物,仿佛自己真的走進了農(nóng)場一般,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我們從實踐中感到,幼兒園進行英語教育必須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歡樂和興趣中學習。
一、不宜盲目教幼兒學英語
“英語熱”對于幼兒園并不陌生。80年代中期,北京不少幼兒園就開過“英語課”,當年的“英語熱”是因當時的早期智力開發(fā)熱而興起的。我所在的那個幼兒園,因為沒有合適的英語教師,就請附近中學的英語教師來園給中、大班幼兒輪流授英語課。據(jù)我所知,大多數(shù)開英語課的幼兒園都是這樣做的。極少數(shù)有個別英語教師的幼兒園,就讓這些教師專教各班的英語課。隨著對早期智力開發(fā)的認識的深入,“英語熱”逐漸冷下來了。近年來,人們對教幼兒學英語的興趣又漸漸高了起來,但具體情況是不同的:有的是為了進行雙語教育的實驗研究;有的是為了辦雙語教育特色園;有的是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需求;也有的是為了趕時髦以此標榜先進,或是為了給幼兒園增加收入;等等。對于科學的雙語教育研究與實驗,不僅應該肯定,而且應該大力支持,因為他們的探究是很有意義的。對于一些具備了雙語教育條件的幼兒園,也不應反對他們探索雙語教育的特色。但不可否認的是,屬上述兩種情況的幼兒園畢竟是很少的。就大多數(shù)幼兒園來說,并不具備外語教育必要的條件。
1.科學的幼兒英語教育體系問題。幼兒園的英語教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樣,必須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適合幼兒發(fā)展的需要。但目前,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幼教界尚未著手研究這方面教育的目標體系、教材與具體做法。近年來興起的一些雙語教育研究,多數(shù)還處在初期或中期,也未形成科學的英語教育體系。在科學依據(jù)很不充分的情況下,顯然不宜一哄而起地教幼兒學英語。不然,英語教育很可能重蹈復轍,走小學化、成人化的路。
2.必要的英語環(huán)境問題。英語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必須由具有相當英語知識又懂得幼兒教育的人承擔,而且要做到英語教育日常化、游戲化。這絕不是把教師請進來上半小時課就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幼兒英語教育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承擔英語教育的帶班幼兒園教師。近年來,這樣的教師在逐漸增加,但總的來看,具有較充足英語師資條件的幼兒園仍是少數(shù),甚至是極少數(shù),而不具備此先決條件就根本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也就談不上進行良好的英語教育。
二、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有正確的出發(fā)點。同樣是開展英語教育,出發(fā)點卻不盡相同,其中有端正的,也有不那么端正的,而出發(fā)點是很關鍵的,因此有必要強調幼兒英語教育的出發(fā)點問題。幼兒英語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應該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對這一點也要有全面的認識,既要看是否有利于幼兒當前的發(fā)展,也要看是否有利于幼兒長遠的發(fā)展。幼兒能夠學的并非一定就要讓他們學;對目前有效應的,不一定對長遠有效應,對此應該提出科學的論據(jù)和有說服力的實證。
2.要注意興趣性。興趣性原則在幼兒教育中已得到普遍的注意。在英語教育中“興趣”首先是目標,而且是重要的目標。不管幼兒學得多或少,只要我們的教育能使幼兒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是有了積極的效果。這不僅有利于幼兒當前的英語學習,更重要的是為幼兒將來的外語學習培養(yǎng)了積極的情感。這一點,已為那些科學的幼兒英語教育注意到了。然而遺憾的是,仍有不少幼兒英語教育忽視了這個重要目標,他們只是盯著那些英語知識,一味地讓幼兒學,使幼兒學得沒有興趣,甚至反感。若是這樣,即使幼兒學會了也是失敗的,因為這樣的結果對于幼兒的長遠發(fā)展來說,實在是益少害多。
3.要注意適當?shù)膶W習量。無論何種形式的英語教育,幼兒都要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因此,要科學地確定對幼兒來說是適當?shù)膶W習量。但是,在目前還缺乏這方面的科學依據(jù),多是各行其是。一些幼兒園是在各科教學之外增設英語課,有的課時還較多。為了追求學習的效果,任意增加幼兒的學習負擔,這樣做顯然是不合適的。
三、應該研究的幾個問題
1.與小學的銜接問題。除少數(shù)實驗校外,一般小學是不教英語的,即使有教英語的,也要到三四年級才開設英語課,也就是說,接受了英語教育的孩子,入小學后至少在二三年里不接觸英語了(除有家庭英語教育的,但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shù)),而學習英語需要經(jīng)常地聽、說、練、用,不接觸,不用,則會淡忘。那么,幼兒英語教育對于小學英語教育(更不用說中學以后的外語學習了)有多大的意義呢?為此讓幼兒花費時間和精力值不值得呢?對此應該進行科學研究。
2.對學習漢語拼音的干擾問題。筆者曾聽到小學教師反映,學過書面英語的幼兒,再學漢語拼音時有把兩者混淆的情況。這是普遍現(xiàn)象還是個別現(xiàn)象?是必然結果還是教法上的問題?對此應該研究出解決的辦法,以避免給學英語的幼兒造成入學后的困難。
摘要 圖畫書作為一種獨特的讀物形式,因其自身具備的諸多閱讀特點,能有效促進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如親子共讀圖畫書時父母的關愛和溫暖會有益兒童語言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圖畫書閱讀對促進兒童語言中樞的成熟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圖畫書的連貫性畫面能促進兒童流暢語言表達;圖畫書為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前兒童提供了便于理解的基礎。目前圖畫書已成為學前兒重語言教育的重要資源和手段,它可以為普通話教學提供絕佳文字資源;可以成為復述故事教學法的重要內容資源;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 畫書;學前兒重語言的發(fā)展;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對學齡前兒童而言,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畫書是最適合他們的讀物,是每個兒童人生的第一本書。圖畫書對促進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fā)展和心理成才具有重要意義。在早期教育中,圖畫書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和手段。
一、圖畫書:屬于學前兒童自己的書
圖畫書(Picture Book)在日本和我國臺灣被稱為繪本。關于圖畫書的定義一直沒有準確、公認的說法,日本著名兒童文學學者松局直曾將之定義為一種特定的少兒讀物形式。在這種讀物中,文和圖之間有著獨特的關系,它以飛躍性的、豐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只是文字或只是圖畫都難以表達的內容。即文字和圖畫用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同一個主題。國內圖畫書研究者彭懿也認為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說得抽象一點,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在圖畫書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甚至可以見到一個字也沒有的無字書。
由此可見,圖畫書的構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兩方面:首先,圖畫是圖畫書敘述的主要媒介。圖畫書中的圖畫并非沒有意義的裝飾性插圖,這些由線條、形狀、顏色、畫技、風格等特性匯合成的一幅幅圖畫作品,在激發(fā)人們的閱讀興趣與藝術欣賞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完成敘述的功能。也就是說,在圖畫書中,圖畫并不是文字的補充或點綴,而是表情達意的主要媒介,其次,圖畫書中的圖畫必須具有連貫性。無論是橫畫面構圖,還是側畫面構圖,抑或俯瞰畫面構圖,圖畫必須根據(jù)敘述的需要來安排,表現(xiàn)出序列性、連貫性與邏輯性,讓一個不認字的學前兒童也能通過看圖畫讀懂書的大意。
二、圖畫書與學前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圖畫書閱讀的最大價值之一就是促進兒童語言的迅速發(fā)展。英國BookStart閱讀研究中心2005年發(fā)布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1-3歲嬰兒期的語言習得機會有近50%出現(xiàn)在圖畫書閱讀中。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父母的關愛和溫暖會直接影響其語言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兒童與父母能夠多交流,而且是愉快的交流,那么就會刺激兒童表達和交談的欲望,豐富和累積其語言經(jīng)驗,最終有助于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圖畫書閱讀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親子共讀。在父母溫暖的臂彎里,兒童的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父母的講述與體溫促成了兒童聽和說的絕佳機會,從而有助于其語言的發(fā)展。
學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對大腦語言中樞的機能成熟存在依賴,而外部刺激對促進兒童語言中樞的成熟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尤其是加強后天的語言訓練,可以優(yōu)化外部刺激。學前兒童的語言訓練必須依據(jù)兒童自身的心理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研究表明,為兒童睡前朗讀,可以增強其記憶,加強其語言學習的能力。圖畫書是兒童睡前讀物的最佳選擇,因為其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語言簡潔,內容有趣,有助于學前兒童愉悅情緒的調動。在他們無意注意與無意記憶占優(yōu)勢,并更易受環(huán)境影響的情況下,愉快的圖畫書閱讀情緒會減少遺忘量,增強記憶的牢度,對短時記憶轉為長時記憶有著促進作用,從而在發(fā)掘兒童記憶潛能的同時有利于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整個學前階段,具體形象思維是兒童此時期思維的主要形式,其表征的工具主要是具體的表象。圖畫書的圖畫生動形象,色彩鮮艷,造型鮮明,這為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前兒童提供了便于理解的基礎。同時,圖畫書中的圖不同于一般插圖,具有表意的功能,圖畫本身是敘述的媒介,可以表現(xiàn)圖畫書的內容和主題。因此,兒童可以依靠畫面所呈現(xiàn)的具體表意形象,聯(lián)系所聽到的圖畫書中的文字,“把零零碎碎的語言和形象聯(lián)系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奇妙的世界,這種經(jīng)驗、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兒發(fā)展語言不可缺少的。在這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是幼兒日后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印象置換成語言這種客觀存在,并運用它形象化地進行表達的基礎?!?/p>
三、圖畫書: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新資源
考察近幾年歐美發(fā)達國家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圖畫書教學正日益成為兒童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新興教學資源與手段,在此,筆者主要從三方面分析圖畫書可以如何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新資源。
(一)圖畫書可以為普通話教學提供絕佳文字資源
培養(yǎng)學前兒童正確說普通話是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以北方話為基礎語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心理學研究表明,學前期是兒童語音學習最重要的時期,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其中3-4歲是語音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語音發(fā)展呈擴展的趨勢,也就是說,兒童能逐漸從不會發(fā)清晰音節(jié)的語音,到掌握越來越多的語音。4歲以后,兒童的語音開始逐漸成型,再想學其他不同的語音就會顯得吃力。因此,4歲之前是普通話教學的重要時期。但針對4歲之前普通話教學所需要的語言材料必須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語言必須簡單清楚。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中的文字相對于其他幼兒文學作品,在此就顯示了很強的優(yōu)勢,其語言簡單明了,可以為幼兒普通話學習提供絕佳的教學腳本。如日本圖畫書《換一換》講述了一只小雞與不同的小動物交換聲音的故事,在一次次奇妙而有趣的聲音交換中,幼兒可以聽到講述故事的老師發(fā)出不同動物的聲音,從而為幼兒正確掌握象聲詞的普通話發(fā)音提供一次愉快的原初體驗。
(二)圖畫書可以成為復述故事教學法的重要內容資源
復述故事是故事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向幼兒多次講述故事后,要求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按照故事原文復述或者按照故事內容復述。幼兒通過復述可以加強對故事的理解與記憶,從而促進幼兒語言、思維與記憶的發(fā)展。研究表明,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成人的鼓勵至關重要,如果成人對兒童學習語言時的吃力表現(xiàn)出不滿。就會影響兒童說話的意愿,也會讓兒童對他人的表達沒有興趣傾聽,從而中斷交流,嚴重影響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復述故事教學中對故事的選擇由此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是兒童不太理解的故事,文字生澀難懂,情節(jié)過于復雜,那么兒童在復述故事時就會出現(xiàn)困難,從而影響語言的表達。如果老師沒有意識到是由于故事太難,而將幼兒不流利的表達歸咎于幼兒自我語言學習能力的遲鈍,就會給幼兒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影響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與需求。
復述故事教學中所選擇的故事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人物少,情節(jié)簡單有趣,句子結構簡潔短小,同一個句子或者同一種語法結構的句子不斷重復出現(xiàn)。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大多都具備這些特點,以日本著名畫家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兒童圖畫書《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為例予以分析。故事講述了一只長了蛀牙的鱷魚怕見牙醫(yī),牙醫(yī)也怕見鱷魚的有趣故事。在短短三十幾頁的故事中,幾乎每一張跨頁左右兩幅圖下配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樣的,這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比如第10-11頁,左頁畫面是鱷魚望著牙醫(yī)的椅子,怯怯地想“我一定得去嗎”,右邊畫面上椅子旁的牙醫(yī)半睜著眼睛,害怕地嘀咕道:“我一定得去嗎”。在補完牙后,左邊的鱷魚向牙醫(yī)彎腰道謝:“多謝您啦!明年再見。”右邊畫面的牙醫(yī)也彎腰回謝道,“多謝您啦!明年再見!”同一句話兩個不同角色用不同的口氣重復念出來,這給聽故事的幼兒不僅提供了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而且能讓他們很快理解故事大意,復述出故事的內容,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
(三)圖畫書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
早期閱讀是目前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是讓兒童進行早期閱讀的基礎。圖畫書閱讀是幫助學前兒童喜歡閱讀的重要法寶。圖畫書首先是借助畫面來敘述,造型豐富,色彩明快,很容易讓兒童產(chǎn)生賞心悅目的愉快體驗。如果講述的故事有趣,兒童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書里有這么好玩的事,原來閱讀是這么一件讓人快樂的事。他們在一次次有趣的圖畫書閱讀過程中會逐步發(fā)現(xiàn)圖畫書是快樂的體驗,是知識的源泉。隨著這一認識的加深,他們會慢慢開始拓展自己的閱讀方式和種類,從而在濃厚的閱讀興趣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就是一本適合在幼兒園進行班級集體閱讀的圖畫書。當一個男孩碰見一只身穿藍色牛仔褲的可愛小老鼠時,隨手給它一塊餅干吃,誰知道就此開始了沒完沒了的奇妙故事——老鼠有餅干后,就要喝牛奶;要了牛奶后,就要吸管;有了吸管就要餐巾……最后,男孩再也受不了這只小老鼠的糾纏,竟然被它不斷的要這要那折磨到累得睡著了,而此時老鼠發(fā)現(xiàn)自己又餓了,于是它又要餅干吃!一塊餅干既是故事的開始,又是結尾,在這樣有趣的情節(jié)設置中,幼兒的閱讀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老師可以讓幼兒根據(jù)“要是你給…個…”為題目創(chuàng)造類似的連鎖反應故事。
綜上所述,圖畫書作為一種獨特的讀物形式,可以帶領學前兒童進入一個奇妙又愉快的世界,對幼兒語言、想像、思維與記憶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圖畫書教學將越來越多地成為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重要資源和教學手段。
整理了了關于幼兒語言教育論文《觀點:謹防少兒英語教育四大誤區(qū)》,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為了讓幼兒體驗小剪刀一張一合帶來的神奇變化,我為幼兒提供了剪紙材料后,讓幼兒隨意剪紙。孩子們很快進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空間。
我坐在高麗涵小朋友旁邊和她一起剪紙。一會兒功夫,麗涵就舉起了一件她的作品給我看:
老師:你剪的是什么呀?
麗涵:瓶子。
老師:嗯,挺好的。瓶子里放些什么呀?
麗涵默不作聲。
老師:我們一起剪幾束花吧。
我和麗涵一起又拿起了剪刀。
過了一會兒,麗涵又遞給我一件作品。
老師:這是什么呀?
麗涵:鳥。
老師:你真棒!你能告訴我哪是鳥的頭?哪里是尾巴嗎?
麗涵指給了我。
老師:那我們在鳥的頭部給它添上眼睛好嗎?
麗涵顯得猶豫。
老師:來,我們一起剪眼睛。
我把鳥的頭部對折后,斜著剪了一小剪,又讓麗涵學著斜著剪了一小剪。展開。
麗涵的臉上頓時現(xiàn)出了驚喜。
我順勢問她:“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麗涵搖頭,接著我給她講了《烏鴉喝水》的故事。
隨后,麗涵拿起了小剪刀,開始剪了許多顆各色的小石子,粘貼時,她還特意在烏鴉的嘴巴下邊粘了一顆。
拿著自己的作品,麗涵笑了。
整理了關于幼兒社會培養(yǎng)論文論文《論語言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教育價值》,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語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在兒童發(fā)展中極為重要的地位,語言、兒童的語言以及語言教育應當是教育關注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幼兒時期語言尚未發(fā)展成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需要在這一時期大力發(fā)展語言能力?!毒V要》中“語言教育目標”第四條規(guī)定:“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幼兒能夠喜歡欣賞文學作品,交好地理解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知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特點和構成,培養(yǎng)對藝術語言的敏感性。
關于語言的主動性,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豐富多樣的分析。語言的主動性具有愉悅情緒,陶冶情趣,傳成視角藝術,在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發(fā)展美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從教育的角度,特別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深入挖掘語言活動主動性的價值,則是我們當前愉儀活動教育實踐中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
主動性地學習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幼兒形成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態(tài)度與傾向;二是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三是讓幼兒掌握一定的學習與探究的方法,提高其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幼兒的主動性,語言是幼兒與周圍世界溝通、交通的工具,因此,語言的學習和發(fā)展,對幼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何發(fā)揮幼兒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促使其語言能力的最佳發(fā)展,首行要遵循完整的,有意義的原則,從教材的選擇及合理地確定教育目標,設計活動思路入手,挖掘幼兒的學習動機,調整師幼互動過程,使教師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語言活動中需要情感、觀擦、想象、思維等諸多心理因素共同參與,因此,發(fā)展幼兒語言主動性的過程也是發(fā)展幼兒心理能力過程。但是在早期教育中,發(fā)展幼兒語言主動性還沒有被家長和教師重視,一個本身蘊涵教育價值的語言內容,只用十幾分鐘就草草結束,沒有進行深入挖掘,這樣大大削減教育價值。
一、首先,在選擇語言活動的材料時,應該全面、準確地分析其中的文化蘊涵和審美情調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有三大功能:語言學習和發(fā)展、文化啟蒙教育和審美教育,而語言文學教育的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有著豐富的內涵,某一個具體材料,則有不同的側重點,從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來考慮,可以分為五類:1、認知發(fā)展類;2、情感陶冶類;3、意志品質形成類;4、行為培養(yǎng)類;5、語言表達訓練類。另外,在語言文學作品中還滲透著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審美想象,如果我們能準確地把握作品文化蘊涵和審美情調,根據(jù)教育的實際需要選擇活動材料,引導幼兒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藝術情境和氛圍,身心愉悅地作品的美,那么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凡是美的東西幼兒都喜歡。因此,我們可以充分應用語言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意趣美……來引發(fā)幼兒共鳴,提高興趣。如兒童詩《捉謎藏》,優(yōu)美的語句,孩子所獨有的奇特想象,加上教師又營造背景音樂,把孩子們帶進了優(yōu)美的意境,使他們思緒飛舞,教師進一步的啟發(fā):聽了這段兒童詩,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它的哪一句話?為什么?于是,孩子們幾乎可以把詩中所有句子都說出來,有的喜歡這一句,有的喜歡那一句,并談了自己的感受,對美的喜愛和理解,使一首很抽象的散文詩很輕松的就融入了孩子們的理解和記憶中,在許多童話故事、童話詩中也有非常美的意境、語言優(yōu)美、深刻積極的教育意義,別是一些世界名著童話書,提供給幼兒主動講述,陶冶情操。
二、全面準確地分析教材,使活動設計的思路和教育指導的策略更清晰、合理,從而幫助幼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選定教材后,還需全面準確地分析教材,充分考慮設計活動過程,靈活掌握教學法,盡是使活動過程游戲化,特別是在中、小班,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所采用的材料中,大多數(shù)是有情節(jié)的,如故事,敘事詩、看圖講述、情景講述、生活經(jīng)驗講述等,我們可充分利用其情節(jié)結構的起伏性,真實性和有趣性,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把教育過程游戲化,讓幼兒親自參與,使教育活動的設計更貼近幼兒的接受心理和表達水平,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例如,大班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曲曲折折的情節(jié),一次又一次的懸念總吸引得幼兒流連忘返,教師這樣設計,在完整聽故事后,師生一起布置故事場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執(zhí)掌故事中的人物,學說人物間的對話,幼兒興趣有增,全身心地融入了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更深刻了,同時,孩子們的表現(xiàn)潛力和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挖掘。
三、走出語言培養(yǎng)的誤區(qū),調動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
培養(yǎng)幼兒連慣性、完整性語言是幼兒語言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和實際運用,因此,在語言的學習活動中,應盡量使用語言的完整性,但在語言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往往只偏重某一句式或某語言目標的完成,總要求孩子在回答老師提高時使用完整的語言,但盡管老師一再強調要用完整、連續(xù)的語言回答,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幼兒還是我行我素——用口語回答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老師都會用挑剔的眼睛看待孩子,并苦口婆心地強調“要說完整話”,但效果依然欠佳,在這種情況下同,孩子說話的自信和愿望也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其實,沒有必要刻意去要求幼兒生搬硬套各種語言模式,因為語言具有一定的習慣性,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對話、交談。說話完整只是語言規(guī)范的要求之一,用規(guī)范的語言講述,才是語言活動目標中長期的,持久的任務,而且這開不是一朝一夕或一次活就能完成的,甚至應該說,一個人從出生至成人,從未間斷過對語言的學習。實際上,再次語言活動的目標都不是一樣的,語言學習是一個綜合的、連續(xù)的、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組織和語言活動時,最主要的任務是:調動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性,滿足幼兒說話的愿望和要求,多給幼兒鼓勵,多給幼兒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還有一點最重的是:教師一定要做到語言規(guī)范,完整、簡潔、明了,做好幼兒的語言表率(例如:教師出示圖片‘鳥’,問幼兒“這是什么?”要求幼兒回答:這是一只鳥,但幼兒幾乎都不會用一句完整的話來回答,大部分孩子的回答都是:一只鳥,在這樣對話式的提問,幼兒做這樣的回答并沒有錯,如果有問題,只能是教師語言環(huán)境設計方面的問題)。
四、為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
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除需要組織專門的語言活動外,還必須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實踐表明,創(chuàng)設平等、寬松的語言交流氛圍,使幼兒想說、敢說、有時間說、有地方說,有交流的對象,主動地運用語言,能有效地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促進幼兒的語言的發(fā)展,具體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堅持每天和每個幼兒交流,教師雖然是有意識地與幼兒溝通、交流,但幼兒可感到隨自然地與老師聊天,這種交流,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動態(tài)地了解幼兒的語言發(fā)展變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幼兒與老師交流的機會,激發(fā)幼兒樂于表達,敢于表達的興趣和愿望。另外,還可用在班里設置語言活動角,自制電視,設計一個每天廣告詞等方式,讓幼兒把每天在電視上看到或自己想到的廣告詞,在電視在講給大家聽,在活動區(qū)中開展“我做小老師”活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語言給小朋友復習學過的知識技能,只要我們動腦筋,就可找到很多可激發(fā)幼兒語言積極性的途徑。
2、注意不打斷的講述和他們之間的交流,尊重幼兒說話的權力,如當幼兒在講述時,即使發(fā)現(xiàn)他的用詞不適當或是內容不正確,也不應該立即打斷進行糾正,而應等幼兒講完后再進行討論、糾正,這樣,既保證了幼兒講述的完整性,也不傷孩子的自信心,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之一,幼兒之間的談話內容非常廣,他們交談時所用的詞
語言,是人類交流最主要的工具?!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樂意與人交往,能積極地應答別人的疑問,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幼兒年齡段的孩子,社會交往傾向和語言行動表現(xiàn)的清晰度越來越高,這一時期是培養(yǎng)良好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而故事是幼兒園活動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最能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對孩子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喜聞樂見的故事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那么,如何以故事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呢?
一、以故事內容豐富幼兒語言的內容,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幼兒期正好處在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黃金階段。孩子們由于缺乏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語言表達能力的質量不高,而且詞語的積累也很少,所以他們所說的話并不完整,有些也不符合語法結構,因此給幼兒講故事能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說完整,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通過教師的講述進行傾聽,故事中優(yōu)美的藝術語言、準確的發(fā)音及連貫的表達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故事對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在聽故事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向成人提出“這是什么”,“在干什么”,“為什么”,“怎么了”等問題。故事把幼兒帶入一個幻想而又神奇的世界,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獲得知識的窗戶。生動有趣、貼近幼兒生活的故事,借助生動形象的教具、結合聲情并茂的講述、豐富的肢體語言能激發(fā)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從而聚精會神地去傾聽,使他們的形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得到充分的調動。與此同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由此可見,故事不僅可以擴充幼兒的知識,豐富幼兒語言的內容,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二、借助故事內容合理提問,促進幼兒語言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通過提問、能激發(fā)幼兒想象,鼓勵幼兒的創(chuàng)造意識,發(fā)展幼兒的語言。教師在講述故事之前或之后提出問題,幫助幼兒在理解教師所講述的故事內容上,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它主要運用在:
第一、故事開始之前,以提問的方式引出作品,并為講述故事內容埋下伏筆。如《想飛的螞蟻》在講故事之前我問道:“小螞蟻到底是怎樣飛上天的呢?”讓孩子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去聽故事。
第二、在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時,我也采用了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一層層地去理解故事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能引起幼兒對作品內容的回憶,我在故事《想飛的螞蟻》中,我問到:“小螞蟻想去哪里?小螞蟻先請誰來幫忙,那蜻蜓有沒有幫助他?后來誰幫助了小螞蟻,它是怎樣帶螞蟻飛上天去的?螞蟻在天上看見了什么?它有什么感覺”等。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內心的感受及體驗,幫助幼兒感受故事的主題,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第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可借助一些問題引導幼兒把話說完整,鼓勵幼兒能夠自己復述故事或創(chuàng)編故事。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三、以情景演示法,幫助幼兒進一步培養(yǎng)語言能力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們要寓教于“樂”。運用具體的情景、與幼兒之間角色的扮演更好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如故事《小兔乖乖》,創(chuàng)設情景,分角色表演故事情景,讓幼兒更直接地感受到遇到陌生人或是壞人的時候不要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要想辦法把陌生人或壞人給嚇跑;其次,我也嘗試了根據(jù)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邊講述故事邊演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第三,運用直接出示圖片或多媒體課件,用幼兒先觀察、再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自由猜想圖片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會發(fā)生什么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同時,我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更多的是運用動作和有形象特征的聲音來讓幼兒更直觀的了解人物形象。如:“彎彎腰”直接用彎腰的動作來表示;“小鴨子來了”我先不說此話,直接模仿鴨子“嘎嘎嘎”的叫聲,再加上鴨子搖搖擺擺走路的動作,然后再問誰來了?孩子們則高興地說小鴨子來了。這樣,不但介紹了故事中的人物,增加了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還增進了師幼之間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傾聽能力、觀察能力,最終激發(fā)起幼兒表達、表現(xiàn)的欲望。同時也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應注意的問題
(一)故事要有選擇性
英國教育家安德魯?萊特曾說:“大段的描述是運用故事教學時所忌諱的,用于幼兒教學的故事尤其如此”。我們幼兒園故事主要通過主題及節(jié)日熏陶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興趣、需要來進行選擇的,在故事中直接獲得信息是故事的最大特征。所以,我們在選擇故事的時候不但要根據(jù)幼兒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選擇,而且所選的故事中要含有新的語言知識,使幼兒語言水平得以提高。
【摘要】:“發(fā)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是學前教育機構在語言領域中使幼兒得到發(fā)展的總目標。從八十年代初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培養(yǎng)幼兒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到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發(fā)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反映出語言教育觀的轉變。即從原來語言教育的文學化、成人化、裝飾化轉變?yōu)楣ぞ呋?、實用化。因為語言不管有多少種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際的工具。人的語言之所以會產(chǎn)生,兒童的語言之所以會獲得、會發(fā)展,都離不開交際需要這一原動力。
【關鍵詞】:語言交際、語言能力、發(fā)生發(fā)展、本質
人的語言之所以會產(chǎn)生,兒童的語言之所以會獲得、會發(fā)展,都離不開交際需要這一原動力?!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從宏觀上為我們的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但要在具體的實踐中操作,需要我們對幼兒運用語言交往涉及到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類型以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進行思考分析,使之具體化,否則改革的實踐就很難進行。
一、關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提及語言教育,一般人會認為在幼兒階段也就是講講故事,說說詩歌,每當與家長談及這類話題,家長總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來教。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為要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發(fā)展,應做到家園共育,共同培養(yǎng)。家園以及全社會共同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環(huán)境對幼兒一生的語言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fā)展,我認為應從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著手。
㈠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因為它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前提。
交往是一種社會活動,語言的交際是一種語言的社會活動。語言的社會活動就需要用社會的交際的觀點來看待分析語言。
用社會的交際的觀點來看待語言,首先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是交際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任何的語言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環(huán)境中展開的,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孤立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就不可能是交際的語言。因此在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過程中是否考慮到了語言環(huán)境的因素,是發(fā)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
由于人們認識到語言受環(huán)境的制約,因此社會語言學家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語言環(huán)境作了盡可能詳盡的描述,并且解釋和使用也相當靈活隨意。有的專指上下文;有的則是指交際時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交際場合及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還有的把交際表達時的眼神、表情、手勢、姿態(tài)也列入語言環(huán)境的范圍。
[1]如此詳盡的描述,給我們了解語言環(huán)境的種類進而去把握受環(huán)境制約的語言類型提供了可能,但也給操作帶來了困難。因為多角度的環(huán)境種類必然會產(chǎn)生多角度的語言類型,而多角度的語言類型在教育實踐中是很難操作的。那么在諸多的語言環(huán)境種類中,有沒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語言環(huán)境呢?
我們認為占主導地位的交往環(huán)境是有的,它就是“交際場合”。因為在交際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交際場合、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中,交際場合最具概括力,不論是交際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還是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它們都可以統(tǒng)一在體現(xiàn)在一個個具體的交際場合中?!皥龊稀笔侵敢欢ǖ臅r間、地點、情況。
在交際場合中,社會時間、地點形成了社會環(huán)境因素,自然時間與自然地點形成了自然環(huán)境因素,交際雙方的有關因素(目的、身份等)形成了交際時的情況,抓住了交際場合,也就帶起了其它三者,因此“交際場合”在語言諸環(huán)境中占有主導地位。
現(xiàn)在我們還需要具體分析幼兒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以進一步了解其語言交往類型。幼兒由于受到身心發(fā)展的限制,與成人或同伴的交往基本上是處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中,因此幼兒與人的交往主要為面對面的交際場合,但由于交際雙方的身份、目的不同,這種面對面的交際場合實際上表現(xiàn)為二類。一類是交際雙方以此時此地情景作為交談內容的交往環(huán)境,表現(xiàn)為幼兒在家、在園與家長、教師、同伴共同玩玩具,看圖片等此時此地有一具體內容為雙方共同感知的交往環(huán)境上;另一類是交際雙方以彼時彼地的事件作為交談內容的交往環(huán)境,表現(xiàn)為幼兒在家、在園與成人或同伴談論星期天的游玩、幼兒園的大型活動、鄰家的小伙伴的軼事等發(fā)生在彼時彼地的事件,無交際雙方共同感知內容的交往環(huán)境上。
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會給幼兒在語言的使用上帶來不同的影響,產(chǎn)生出不同的語言交往類型,將交往環(huán)境——交際場合進行了分析思考與區(qū)分,也就為交往環(huán)境中的語言類型的分析思考與區(qū)分提供了前提。
㈡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兒童學習的起點,沒有興趣,閱讀就會成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學齡前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關鍵階段。而相關的閱讀教育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孩子的閱讀經(jīng)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而且閱讀越早越有利。因此,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依據(jù)相關研究指出:小學三年級之前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這是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首先應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早期閱讀活動中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有的放矢地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材料,并擺放在幼兒容易拿到的地方,讓幼兒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例如:在每次閱讀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區(qū)、圖書角擺放相應的新圖書、新圖片,并向幼兒介紹圖書、圖片的名稱和內容,以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除此以外,我們還根據(jù)幼兒聽讀識字教材,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季節(jié)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幼兒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充分感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語言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
導讀: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fā)展。改革之后,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主要目標,教育過程的展開主要圍繞教育目標。具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是由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必要的條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語言。
1.調整了教育目標
在80年代以前,幼兒園語言教育有被單純作為知識和品德教育手段的傾向,即把語言作為認識事物和進行教育的工具,強調在認識過程中發(fā)展語言。在課程改革過程中,認識到只重視在認識過程中發(fā)展語言是不夠的,因為語言本身有其固有的結構和規(guī)則。幼兒從咿呀學語到運用口語進行表達,即幼兒掌握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過程中,語言也是學習的對象。因此,在1981年制訂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中,將語言和常識分開確定教育綱要,根據(jù)語言本身的規(guī)律和幼兒學習、掌握語言的特點,制訂語言教育的綱要。它把幼兒語言組成的要素(語音、語詞、語句等)和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作為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出現(xiàn)了重語言知識與表達技能的傾向。
1989年《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頒布,提出幼兒語言教育的任務是:發(fā)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因此,本教育活動設計中,將發(fā)展幼兒言語交往能力作為主要目標,同時注意言語交往的積極態(tài)度與興趣的培養(yǎng)和言語交往中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2.教育組織形式發(fā)生了變化
從注重全班集體性教學活動──上課,發(fā)展到多種形式的教育手段和途徑。即除了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以外,也注意日常生活中言語交往的指導,其他教育領域也不忽視語言教育,還加強了幼兒園與家庭的配合,共同促進發(fā)展幼兒的語言。
3.教育過程有了不同
改革以前,幼兒語言教育主要以教材為核心,從教材中選擇—些幼兒易于接受的內容傳授給幼兒;課堂教學活動往往先由教師進行正確的示范,然后要求幼兒模仿,并反復練習。幼兒主要在模仿教師或他人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幼兒比較缺乏主動地感受事物和組織自己思維的過程。語言教育過程主要是“上課”,下課了,教育過程也基本結束了。
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fā)展。改革之后,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主要目標,教育過程的展開主要圍繞教育目標。具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是由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必要的條件,提供可以相互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語言。除了占主體的語言教育活動(集體性活動)外,語言教育過程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其他環(huán)節(jié),甚至在幼兒家庭中也仍在進行。幼兒語言教育過程決不單純是幼兒《語言》本身的實施過程。語言教育過程也不僅僅是語言教師進行語言教育的過程。
來源:《幼兒園教育活動教師參考用書》語言領域
教育筆記《試論語言的文化載體特征與學前英語教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英語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活動目標:1、通過利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幼兒反復聽、說、讀、練,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并掌握英語單詞:“Car”的正確發(fā)音及譯意。2、培養(yǎng)幼兒學說英語興趣。活動準備:各式各樣的汽車玩具、神秘袋。...
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在正常的教育情況下,此階段幼兒詞匯量已發(fā)展到3000個左右。幼兒階段的語言學習不容忽視。由于此時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完全憑借聽、說來發(fā)展提高,這為幼兒學習第二種語言...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有了資料的協(xié)助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你知道幼師資料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小學英語教育見習回顧范文》,希望能對您有所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