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給孩子獨處的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教給孩子獨處的能力”,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緬甸女英雄昂山素季出獄后,說很新奇聽到了真人的聲音。在軟禁的無數(shù)日子,她能面對的只有收音機。比她更“慘”的是曼德拉,被囚禁將近三十年。

一個沒有彪悍內心的人,經(jīng)過這些災難,人一定都垮掉了。這兩個人都沒有被獨處打敗,反而在出來時更堅強了。我甚至懷疑,他們在獨處當中,將自己的政見,錘煉得更為合理,更接近理想了——一個獨處的人,是不用和現(xiàn)實做什么妥協(xié)的。

人們常以為孤獨是一件可怕的事?!肮陋殹笔且粋€充滿了價值判斷的詞語。我們以前學英文,記得老師經(jīng)常辨析alone(一個人)和lonely(孤獨)兩個詞的分別。Amancanbealonewithoutbeinglonely.一個人可以獨處,但獨處的人未必都覺得凄涼。更多的時候,更為可憐的是需要混跡群體,無法面對自己的人。

中文里,我們有時把獨處、孤獨、孤僻和凄涼全攪合到了一起。有首歌唱到: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說一個人孤僻,簡直就等于說此人離犯罪和變態(tài)不遠了。事實上,有段時間某地方政府曾讓人監(jiān)控孤僻的人,以便將犯罪活動扼殺在萌芽里。

作為一個深度內向的人,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大的歧視,也是一種因果倒置——真正造成社會問題的,是社會的同質化傾向。很多時候,社會受不了孤獨的人,非要將他們同化,同化不了就開始嘲笑,貶低,因此才造成了各種矛盾沖突。

《大學》、《中庸》中都有“慎獨”一說。我當年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候,有個大學中文系教授告誡我,說年輕人要“慎獨”,最好不要獨處。我近日去查有關資料,發(fā)覺他所理解的“慎獨”,未必是先賢的本意。

朱子對《大學》“君子必慎其獨也”的解釋是:“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為善以去其惡,則當實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應該說"慎獨"的本意,是我們獨處中自省,不要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胡作非為。

在把內向界定為負面性格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下,獨處變成了大眾忌諱的事情。我自己從小到大,一直有人試圖改變我,要我“外向一點”。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有個女同學告訴我:“你這個內向的性格必須改,否則你一輩子很慘?!?/p>

快20年過去了,我不知道那位外向的同學到底怎樣,反正我自己也沒覺得自己多悲慘,事實上我自得其樂的時候居多。我們家兩口子,腐敗分子很外向,她認為人必須交往,因為和人交往,交談,能“碰出思想的火花來”。可是我發(fā)覺在很多人聚會的時候,除非是遇到了真正話語投機的人(幾率很?。?,否則和人碰出的火花,還不如我自己拿頭在墻上撞出的火花多。

愛迪生是個大發(fā)明家,我看他的諸多靈感,也不是和人碰撞出來的。有一年他被人拉去參加一次晚會,很多人過來贊美他的成就,他好不容易躲到了一個角落,一個人概嘆:要是這里有只狗多好。

喧鬧的社交場合,交流的質量往往是一木桶原理,交流往往會跌落到最沒思想者的水平,因此很多社交聚會才如此愚蠢而無聊。我曾經(jīng)在《三千臭皮匠》和《達賴喇嘛和十二怒漢》兩篇文章里寫過,人處在集體中的時候,未必就會“集思廣益”(當然有時候會,這需要一定的會議主持技巧)。一個愚蠢的意見領導者,加上集體的隱形壓力,會使得交流質量嚴重下滑,不大可能產(chǎn)生高質量的成果來。

為什么不讓喜歡獨處的人獨處呢?甚至表示欣賞呢?

獨處也是一種修煉。我們通常認為孤獨是一種個性,好像是個人人生態(tài)度不端正造成的。但周國平先生就說,孤獨是一種能力。

怎么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他的“自我”呢?有一個可靠的檢驗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當你自己一個人呆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呢,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

叔本華比周國平走得更遠,把不能獨處的人基本上當成了一種低能,他也否定了把社交作為幸福來源的可能:

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如果一個人身體的孤獨和精神的孤獨互相對應,那反倒對他大有好處。否則,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并被奪走自我,而對此損失他并不會得到任何補償。

獲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歡樂和享受。這樣,幻滅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的相互撒謊和哄騙。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當中必然要求人們相互遷就和忍讓;因此,人們聚會的場面越大,就越容易變得枯燥乏味。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是的,一個獨處的人是自由的,這是高墻圍不住的。這樣的精神特質,會讓那些迫害者受不了,但有時候也會感化目睹的人。我看過曼德拉的一部影片《自由的顏色》,那影片中的獄卒,就受到了曼德拉的自由精神的影響。

作家劉瑜感慨說曼德拉坐牢將近三十年沒挨過打,這是跟曼德拉周圍那個獄卒有關的。而這個獄卒,又是被曼德拉不肯屈就的自由精神所感化的。

叔本華很瞧不起那些喜歡湊熱鬧的人,他認為這些人面對自己只能看到一個可憐蟲,所以才不愿意獨處,而寄情群體的喧鬧和刺激,以彌補內心的不安和空虛。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時隔多年,我可不想跟外向的朋友說:“你這個外向的性格必須改,否則你一輩子很慘。”

一個多元共存,五顏六色的世界,才是值得我們熱愛的。對于個人來說,關鍵還是個合理的平衡,理想的狀況是一個人既能獨處,也能交往。

不過,在這個熱鬧的社會里,更需要強調的是獨處的能力。加德納的多重智能學說里就有內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能力這一條。一個人不善于面對自己,不會審查自己的內心,這也是一種心智的欠缺,而這種欠缺往往是我們所忽略的,很多教育者更重視加德納所稱的社交智能。

當然,我們成人,說內向也好外向也好,只是說說而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兒童則是可塑的。很多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健康活潑”的個性,天天趕鴨子上架地帶孩子出席各種活動,我覺得這是教育之大忌,因為不是所有的“活潑”都是健康的。

我發(fā)覺,我們家小孩平時還好,有時候跟一群小朋友瘋玩一頓之后,回來倒是什么惡習都有了。很多“有出息”的小孩反倒文文靜靜。

在亨廷頓的時候,我問過女兒上了麻省理工的于太太,問她把小孩培養(yǎng)得那么有出息,秘訣是什么?她說沒秘訣,她什么也沒教,只是經(jīng)常帶她們去圖書館,讓她們在那里自己讀。她的說法讓我深受啟發(fā)。

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獨處的習慣,讓她們能夠自己靜靜地看點書,畫點畫,在那里胡思亂想,甚至坐著看看比較優(yōu)秀的教育電視電影節(jié)目,是很重要的事。我們當家長的,有時候真的“做”不了什么,比如親自去教去講。我們小孩的有些作業(yè),我自己都不會做。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培養(yǎng)好習慣,創(chuàng)造好環(huán)境。

有天晚上,我?guī)3和F4兩個孩子去Barnes&Nobel,兩個孩子靜靜地坐在那里,一個人在看一本叫DiaryofAWimpyKid的書,一個在看MagicTreehouse,兩個人都坐著安安靜靜地在看,一連兩個小時,直到把書看完。我一直在他們的身邊,沒有說話,但那兩個小時,是我所體驗的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教給孩子微笑和堅強


“在父親的感染下,我的人生之路盡管很坎坷,但我卻能豁達面對,于苦中作樂,于難中自強,因為,我的血管中流淌著快樂父親的血液!是父親教會了我應該如何面對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我奔波在那沙塵舞起的大漠小站中,能夠連續(xù)幾年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者,功勞應該歸于父親。在我幼稚的記憶中,父親就是微笑、就是堅強?!边@是兒子在一篇文章中對我的描述,兒子說得沒錯,我作為一名清貧的普通勞動者,能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面對生活的微笑和堅強。

我總是笑口常開,隨著年齡的增長,那笑容儼然已如夕照殘陽映紅天際的一抹晚霞,雖然少了絢麗多姿,卻依舊濃厚莊重。我的微笑讓孩子們從小就讀懂著笑對人生,也在歡聲笑語的點點滴滴中成長??????

記得在1982年,我便把六歲兒子的記憶定格在笑聲中。那是夏季的一個傍晚,我去接外甥來家串門,遠遠的,看見妻子領著兒子已迎在街口。一走進街口,我就手舞足蹈地開始念叨著:“外甥是姥家的狗,吃了就走,臨走時還罵舅母是條老母……”我的道白惹得街口乘涼的鄰舍們大笑起來。妻子迎在街上也笑著忙拉過外甥的手,說:“孩子你聽聽,你舅舅還像個長輩嗎?真沒正形?!薄把剑f錯了,說錯了,他舅母不是那東西,那東西呦?!蔽艺f著還擠眉弄眼圍著妻子轉,惹得大家笑得更歡了。記得當時外甥笑了,兒子也笑了,都笑得極甜。

我當時是小站的巡道工,一天總是笑呵呵的,在家中也不大在意家長的尊嚴。那時,工作后一有空就喜歡和兒子、女兒坐在炕上玩。嘰嘰喳喳、吵吵嚷嚷,撲克打輸了照貼紙條刮鼻子。一次,妻子見小女兒正在刮我的鼻子嗔道:“越來越不像話,怎么敢刮老的的鼻子。真是小的不像小的?!蔽掖笮χ⒓唇涌谡f:“老的也不像老的?!毙⌒置帽阋哺笮?,笑著笑著就和我滾成了一團。

那時,小兄妹經(jīng)常侯在小站的一端,等待著我的歸來。遠遠地,看到鐵路線上的我,他倆就會象小燕子般飛到我的身旁。我就會放下肩扛著的大錘,笑呵呵說:“孩子們,又接爸爸來了,你們猜猜,爸爸今天又砸了多少根松動的道釘?”“五根,十根?”小兄妹一起拍著小手跳著腳回答。“不對,都不對。哈哈,今天,爸爸一共砸了二十五根??!”他倆歡笑著簇擁在我周圍。

小站的日子是寂寞的,迎接巡道歸來的爸爸,成了小兄妹最大的期盼!一天,按時間我是應該回來了,可是,小兄妹小脖兒伸得老長,還是見不到爸爸的蹤影。期盼中,小兄妹終于發(fā)現(xiàn)線路上有一群人向小站走來。是爸爸他們。他倆呼叫著迎了過去。近前,小兄妹驚呆了。我被兩個村民攙扶著,滿身滿臉都是血跡?!鞍职帜阍趺戳??”小兄妹嚇得哭了起來。“孩子,別哭,別哭。爸爸沒事,老牛和爸爸玩捉迷藏哩?!闭f是沒事,可我在家一養(yǎng)就是兩個月。妻子流著眼淚數(shù)落著:“一個老瘋牛,就叫火車軋唄,軋死吃肉,你犯的那門子能不夠,看讓它頂?shù)??!蔽倚α?,說:“老婆子,想吃肉了,老牛肉咬不動??!你知道嗎,火車軋了牛,搞不好會掉道的,它臥在鐵道心,老鄉(xiāng)們不敢近前,咱不上能行嗎!想吃肉了是吧,不行就把咱家養(yǎng)的小貓殺了?”“這個死老頭子,有殺小貓吃的嗎?我看,應該把你個死老頭子殺了?”妻子轉而破涕為笑,小兄妹也淚花閃爍地笑了。

我小小離家便上了鐵路,幾十年來,一直在沿線小站工作,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天天走路(巡道),走了幾十年了,還沒走出小站這塊高粱地??!”

記得是1986年,當時生活還比較苦,我一人掙工資要養(yǎng)活一大家人,日子過得自然很艱難,錢不夠花,口糧也不夠吃。那時,孩子們的奢望就是能敞開地吃一頓饅頭,可根本做不到。那年秋季,10歲的兒子與妹妹在路過一塊莊稼地時,見左右無人就順手摘了幾穗玉米。他倆飛也似地跑回家中,放了把火便開始烤玉米。這時,我回來了,見狀大喜:“哇,玉米。哪來的?哈,真香。”我哈哈笑著沖上前一把搶走兒子手中的玉米,吹都不吹便啃將著大嚼起來。吃著吃著,我覺得不對頭,便問起玉米的來頭。面對隨和的我,小兄妹只好實話實說。我聽后啥話也沒說,只是拉起小兄妹就奔了那塊莊稼地。向農(nóng)戶賠了玉米錢后,我才又咬了一口玉米,笑呵呵說:“吃吧,這下就能吃踏實了?!蔽译m然沒有指責孩子,但從他倆的模樣上可以看出心情的沉重。孩子啊孩子,從爸爸的笑容中, 你倆要讀到的是生活的艱辛和苦澀,讀懂著應該怎樣去為人處世。

兒子小學畢業(yè)了,我說要帶他兩去一個地方,這對小兄妹來說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喜訊,除了小站附近的小鎮(zhèn),他們去過哪里?家里的生活還很苦啊!小兄妹高興得什么似的,早早起床便候在了我的身旁。來到小鎮(zhèn)路口,我們說笑著便坐到了車上。到了地方,我告訴他倆,說這里是首陽山。在一古墓前,我講了伯夷、叔齊的故事,對這弟兄倆“寧可餓死,不食周栗”的精神加以稱頌。我說:“這兄弟倆執(zhí)著的追求、堅貞的骨氣,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p>

十幾年過去了,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兒子、女兒仍記得大殿門旁的楹聯(lián),還經(jīng)常背誦著“幾根瘦骨頭支撐天下,兩張餓肚皮包羅古今”的楹聯(lián)內容。兒子、女兒常說,“爸爸的良苦用心和笑對人生的豁達,將如一筆巨大財富伴隨我們一生。”

我巡道的認真負責在一條鐵路線很有一些名氣,年年都是單位的安全標兵,獎狀證書得了一大疊,事跡還上鐵道報。我的文化不高,卻愛看書,也愛寫點東西,可從來沒見過有作品發(fā)表,就只好把寫好的東西念給孩子聽。小家伙們便也就開始七嘴八舌、橫挑鼻子豎挑眼地提意見。逢此時,我肯定是不但不采納意見還念念有詞:“文章文章,一屁兩謊?!比缓笱劬σ徽>烷_始大笑。我笑,孩子們便也前仰后合地跟著笑。是我的幽默和頑固不化的童心感染著孩子,在清貧的生活中,從來沒有緊張的氣氛,我們生活的既融洽又歡樂。

前幾天,碩士畢業(yè)的女兒來電話說還沒有找到工作,我剛想在電話中安慰安慰,電話的那端卻傳來女兒爽朗的笑聲:“爸爸,面包會有的。放心吧,您教會我的是笑,沒有教會我哭!”

無論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前不久,聽到一位老師的分享,老師將語言描述與圖片展示相結合,使我們大家收獲頗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不管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教師應該把孩子在活動中是否獲得快樂的體驗放在首要的位置?;顒觾热菰儆幸饬x,但如果孩子在活動中沒有獲得快樂的體驗,就不是好活動??鞓返捏w驗能讓孩子積極地面對一切,能讓孩子對一切活動感興趣,孩子做得怎么樣,學到什么,畫得怎樣,唱得怎樣并不是最重要的,快樂的感覺最重要!

還記得上學期我和大四班的孩子們一起做小紙籃。一會兒很多孩子拿著做好的小紙籃來向我“邀功請賞”,我也都給予了充分的贊揚和鼓勵,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愉快的微笑。一會琳琳也興高采烈地來了,可是她做得不怎么好,我給她指出來讓她修改,過了一會兒,她又走了過來,我一看,還是老樣子,又讓她回去修改,孩子有些沮喪。沒過多久她又來了,還是沒有多大改善,我又讓她回去再做。后來看見她的紙籃做好了,也沒太在意她。第二天琳琳的媽媽告訴我,琳琳早晨一直吵著說不想上幼兒園,說什么做手工討厭。

想一想:紙籃是做成功了,可孩子卻沒有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快樂,反而讓她對手工活動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這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要動腦筋讓別人忙

老師指出,主題墻飾與幼兒、家長之間進行三維互動,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收集相關的資料,使收集資料成為孩子與家長學習的過程,使家長能充分地指導孩子,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對收集的資料直接觀察、操作、熟悉、感知,增添孩子與他人交流和共享信息和知識的信心。更換墻飾并不是教師的獨立行為,而是幼兒和教師共同參與的活動。

我覺得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方面會給老師以啟發(fā)、靈感,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運用各自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

家長資源是一片沃土,是很值得我們去開發(fā)和利用的。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更為重要,他們就像魚和水一樣不可分離。老師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位家長,發(fā)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喚起家長的主人翁意識,家長們才會積極熱情、無怨無悔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去,把我們幼兒園的環(huán)境建設得更加具有藝術特色、更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短短兩個小時的學習,使我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有了新的收獲。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這塊領域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的探索,爭取讓我創(chuàng)設出來的環(huán)境能使幼兒得到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不同階段,孩子獨處各不同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常會伊伊呀呀地說著“話”,玩弄著自己的小手、小腳丫,不時翻動一下身子,開開心心而又不受打擾地獨自玩耍。雖然我們無法確切地了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很明顯,他在享受這段獨自玩耍的時光。

學會爬、學會走之后,寶貝的興趣開始擴展到自身以外的空間與物品,他用小手夠著他看到或觸及到的物品,將它們抓起來塞進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嘗著這些意外獲得的“食物”。如果他玩夠了某個物品,他的視線就會轉移,他的小手就會伸向另外一個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目標,繼續(xù)他獨自玩耍的活動。通過這種玩耍,他開始“獨立思考”,并在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明白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系。只有當他獨自一個人玩膩了,他才會通過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1-3歲

1歲以后,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快速發(fā)展,他獨自玩耍時不再僅僅通過抓握、咀嚼來探究外部世界,更多的時候,他會自言自語,與他周圍的玩具或者其他器具“交流”。他的獨自玩??雌饋韼в懈嘞硎艿某煞?。盡管有時候在父母聽來,他的自言自語根本就不知所云。對于已經(jīng)會行走的寶貝來說,周圍環(huán)境實在有太多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事物,于是,他們可能不知深淺地到處閑逛,去發(fā)現(xiàn)、挖掘那些令他十分感興趣的事物。

3歲以上

前3年的探索經(jīng)驗讓孩子掌握了更多獨自玩耍的技巧,于是,很多時候,他會更加醉心于獨自主宰自己游戲內容的活動中。靈巧的動作結合他機靈的心智,即使僅僅是一個他早已熟悉的簡單物體,他也能開開心心玩出很多花樣來,并利用這些物品設計自己喜愛的游戲。

方略:

在獨處中發(fā)展自我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活動。

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很多,一些在父母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也一樣充滿了誘惑,并且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因此,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這些活動,更不要自以為是地限制孩子的這些活動。

自由落體的神奇、空氣流動的美妙、陽光灑在羽毛上形成的熠熠閃光、不斷變換的光影、享受自主的快樂……所有這一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

根據(jù)孩子的需求留給他獨處的時間。

仔細觀察孩子需要獨處的時機。這時候只要他人不干預,孩子會自然而專注地獨自玩耍。當然,他也會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關注,當孩子不停地四處張望,甚至開始哭鬧著想要引起父母注意時,不要強迫他繼續(xù)獨自玩耍,給他一個擁抱,拍拍他的小肩膀,這些都是最好的給予孩子安慰與關注的方式。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依然在不遠處關注他,他就會放心地繼續(xù)他獨自探索周圍世界的活動。

讓孩子養(yǎng)成尊重彼此獨處權利的習慣。

對于那些獨立性比較差的孩子,他們總是過分地期望得到父母的關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然后做出一些在某個時間段里彼此獨處的約定,讓孩子在約定的時間控制自己想要打擾父母的欲望,學習自己想辦法去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的神奇有趣,并嘗試憑借自己個人的力量去解決問題。

這個約定的時間一開始可以很短,比如從5分鐘甚至1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最好給他準備一個鬧鐘,告訴他,分鐘走到哪個位置,他就可以來找爸爸或者媽媽。時間由短到長調整,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效的緩沖時間,讓他慢慢習慣獨處。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到處閑逛。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或者遭遇別的事情而限制他活動的空間。在家里,父母可以努力消除各種危險因素,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的閑逛環(huán)境。在戶外,只要沒有危險,也可以放手讓孩子盡情地閑逛。在閑逛的過程中,他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事物,這些有趣的事物會成為引導他仔細觀察事物的契機,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十分有益。

“保命”金言應教給孩子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人人有若干權利,如呼吸權、生命權、隱私權,這些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告訴孩子,任何人也無權剝奪他的安全權,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孩子應當知道身體屬于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應被衣服所覆蓋,不許別人看,不許觸摸。孩子有拒絕親吻、觸摸的權利。

3.生命第一財產(chǎn)第二。

告訴孩子在遇到暴徒時有權堅決拒絕暴徒的要求。許多暴徒表面兇狠,內心卻很膽怯。

所以眾多孩子齊心協(xié)力,一齊高喊"滾蛋",通常能把壞人嚇跑。萬一遇到真正的身體威脅,孩子身單力薄,一般只能向壞人屈服。有時,孩子們會擔心被壞人搶去財產(chǎn)回家挨打受罵。

例如有的小孩會想:如果我的自行車被壞人搶了,父母準會打死我。應告訴孩子,他們的身體安全比自行車重要得多。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向孩子保證,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講明真情,父母都不會怪罪的,而且會盡力幫助孩子。當孩子向大人說實話時,他們應被充分信任。大人應當馬上信任孩子并及時幫助他們。例如,在性騷擾事件中,如果孩子向大人訴說,而未得到信任,這種騷擾也許會經(jīng)年累月地持續(xù)下去。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有權不聽陌生人的話,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有權對毒品、煙酒堅決說不。

6.不與陌生人說話。

孩子有權不和陌生人說話。

當陌生人與孩子說話時,孩子可以假裝沒聽見,馬上跑開。生人敲門可以不回答,不開門。告訴孩子,對陌生人不理睬是對的,小孩沒有能力幫助陌生人,大人絕對不會認為這是不禮貌的。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為了保護自己,孩子有權打破所有規(guī)章和禁令。告訴孩子,在緊急之中,他們有權大叫、大鬧、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壞家具。司馬光砸缸就是典型事例。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遇到壞人、地震、大火,孩子應當果斷逃生,拔腿就跑。

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揮。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告訴孩子,即使他曾發(fā)誓不告訴別人,但遇到壞人欺負一定要告訴家長,這些秘密千萬不要埋藏在心里。比如有人欺負了你,他往往說:"小朋友,這個事告訴爸爸媽媽是不對的,咱倆拉個鉤,這是咱倆自己的小秘密。"這個對不對?堅決不對,所以要讓孩子知道他有不保守秘密的權利。

10.壞人可以騙。

遇到壞人,可以不講真話。

機智應對,才是好孩子。

獨處的孩子不一定孤獨


毛毛,5歲,幼兒園中班,飽滿的額頭,烏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機靈的樣子??勺罱鼖寢寘s有些擔心毛毛,因為毛毛喜歡上了“孤獨”,經(jīng)常會一個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狀態(tài)中,好幾次媽媽看到他獨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擺弄什么,于是很關切地去問他,可毛毛卻說“沒有干什么啊”。

媽媽真是不明白,平時那么疼愛毛毛,難道毛毛有什么心事還不能告訴媽媽嗎?而且毛毛這么小就要“獨處”了,正常嗎,不會是“孤獨癥”吧?

正常的獨處

現(xiàn)在隨著“朋友式”家庭的出現(xiàn),大人從心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然而很多父母卻發(fā)現(xiàn),孩子仍然有他們自己的“小秘密”,就像5歲的毛毛一樣,大人再怎么關愛他們,他仍然保留了一塊“自留地”,只供自己享受。不管大人怎么去套近乎,他都會很策略地與大人保持一點距離。

這樣的“獨處”其實非常正常,因為“獨處”決不是大人的專利,小孩子也一樣需要享受“一個人”的時空。而且,從情感發(fā)展而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情感會越來越豐富,“孤獨感”就是孩子5歲左右表現(xiàn)比較突出的一種情感。

這與“孤獨癥”(也稱為“自閉癥”)是絕然不同的兩回事。“孤獨癥”是一種嚴重的長期發(fā)展障礙,通常在3歲前發(fā)病,主要有三點表現(xiàn):

1、人際交往障礙:不愿與人交往,不能或者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社交人際關系;

2、語言障礙:無語言或只有很少語言,甚至只是鸚鵡學舌地仿說,言語發(fā)展嚴重滯后;

3、情緒與行為異常:對物品有怪異的興趣和玩法(如長時間旋轉某物),長時間重復某些動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鬧),對某些聲音、畫面、廣告很敏感,不知道害怕和危險,肢體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可能發(fā)育不平衡。

而且“孤獨癥”常常伴隨著認知與學習上的障礙,諸如:因為他們的世界多是由一個個的獨立小節(jié)所組成,所以他們無法從生活經(jīng)驗中學習事物的相關性,或者說無法明白事物背后形成的原因及彼此的關系,不能明白生活經(jīng)驗背后的意思;常常過于專注事物的不重要部分而忽略了重要部分;專注力一般比較差,很難跟隨訓練者進行訓練,經(jīng)常會自顧自地玩或者看周圍的東西;思考方式較簡單,只能明白具體的概念,較難明白抽象的概念或比喻,亦較難綜合不同的概念;在同一時間段內很難有組織及有次序地做不同的事情;較難將已掌握的概念運用到不同的情況中。

積極的獨處

我向來喜歡小孩子,小孩子也非常喜歡我。有一年暑期回家,鄰居家的兩個孩子來找我玩,一個7歲,剛上小學一年級,而另一個只有4歲。我將他們帶去附近中學的體育館玩,結果卻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非常不一樣:7歲的孩子做事一板一眼,跳繩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那個4歲的孩子卻像個小猴子,一會將跳繩綁在雙杠腿上當“搖籃”,一會拿起皮球當“保齡”,一會又將球網(wǎng)當成“鐵絲網(wǎng)”,學著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玩得不亦樂乎!后來竟然連7歲的孩子也模仿他來玩?!?/p>

對于這兩個孩子的家庭我是非常熟悉的,7歲孩子的父母非?!坝眯摹?,對孩子照料得非常細致,而且給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額外發(fā)展內容,從孩子4歲不到就開始學鋼琴、學書法,這個孩子難得有“獨處”的時間;而那個4歲的孩子,父母都比較“粗心”,而且孩子越大、父母越粗心,很多時候都讓孩子一個人玩,頂多在必要的時候幫上一把,孩子經(jīng)常處在“孤獨”之中。但從上面的故事中,您是不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那個4歲的“小鬼”呢——獨立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

是的,這就是“獨處”的積極性:

1、“獨處”利于獨立性發(fā)展

在咨詢中,遇到過不少父母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也不能離開,一離開這孩子就不做功課,就思想開小差了?!比欢?,進一步交談與分析后,我總會發(fā)現(xiàn):“這孩子”實在太缺少“獨處”的時間了,而且從小就難得“孤獨”。一生下來,周圍就聚集了無微不至的大人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想方設法給他最好的照料,他的一顰一笑、一哭一鬧都不會逃出大人們的視野。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大人們總是將他作為生活的“中心”,不讓他感到絲毫的孤獨與寂寞,總是有人逗他玩耍。而且他遇到任何困難,只要他一喊,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會有人來幫助他……就這樣,“這孩子”總喜歡要大人陪著玩耍,“這孩子”總要大人幫忙穿衣、吃飯,“這孩子”總是要大人“陪讀”才行。

可見,沒有獨處的孩子也就缺少了獨立性,不僅缺少生活上的獨立性,更缺少思維上的獨立性。所謂“在獨立中學會獨立”,如果沒有“獨立”的鍛煉,又怎么可能體驗“獨立”的樂趣,怎么可能習得“獨立”的能力呢?

“獨處”是孩子可以獨立的時空條件,在獨處中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體驗環(huán)境、解釋問題,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玩耍、解決困難。而且沒有大人在旁邊的“獨處”,更保證了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

2、“獨處”中的創(chuàng)造性

什么是“創(chuàng)造”呢?簡單的說,就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梢娨胗袆?chuàng)造,就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其一,必須有“問題”存在。

“問題”是激發(fā)思考、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源泉。牛頓之所以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為他想知道“為什么蘋果總是向下落”;愛因斯坦之所以提出了“相對論”,是因為這樣的問題困擾著他——“高速運轉的物體還遵循牛頓定律嗎?”……“問題”就是一種沖突,是對原有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是原有經(jīng)驗無法解決的“困境”。有沖突才有挑戰(zhàn),有挑戰(zhàn)才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欲望。

其二,必須有“獨特性”存在。

所謂的“獨特性”,就是“與眾不同”,是新穎的、超越傳統(tǒng)的、令人意外的。也就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從特別的角度來思考,能用特別的方法來解決?!蔼毺匦浴睍乖酒胀ǖ氖挛镒兊闷婷?,使不能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比如,前面故事里那個4歲的孩子之所以能“玩得不亦樂乎”,就是因為他能用“獨特”的方式來玩——“一會將跳繩綁在雙杠腿上當‘搖籃’,一會拿起皮球當‘保齡’,一會又將球網(wǎng)當成‘鐵絲網(wǎng)’,學著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他賦予了跳繩、皮球等新的、與眾不同的意義。

正因為“創(chuàng)造性”需要“問題”和“獨特性”,所以才更加強調“獨處”。因為只有當孩子獨處的時候,才可能有“問題”。比如,他想拿到小桌子上的書,但他卻不夠高;他想去抓旁邊的玩具,但他的手不夠長……試想如果周圍都是大人,都是幫手,他的愿望還能產(chǎn)生問題嗎?多半是“孩子,想要這個是不是,來,媽媽給你!”沒有了“問題”,當然也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前提。

而有了“問題”,就一定有創(chuàng)造嗎?當然也不是,還需要“獨特性”。對于那么小的孩子而言,怎么樣才可能獨特呢,當然是在沒有限制與指導的時候,才可能展現(xiàn)“獨特”。否則,大人早將預定的答案給了孩子,孩子的問題一下就解決了,還要什么“獨特性”?前面故事中的那個7歲孩子之所以“做事一板一眼”,思維定勢——“跳繩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周圍的大人太細心了,細心地連怎么玩、怎么動都規(guī)定好了,以至于這個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獨特”了。相反,那個4歲的孩子,恰恰是“獨處”慣了,至少是有充分的“思維上的獨處”,也就有了太多可能獨特的機會。

享受“獨處”

這就是“獨處”的意義,“獨處”其實是孩子時間、空間上的一種自在,是孩子心靈自由的時刻,“獨處的孩子并不孤獨”。心理學上有一種幫助人成長的課程叫“SOLO”,就是將當事人放在一個“獨處”的情境中,沒有人跟他說話、沒有人跟他交流,讓他獨自待著。結果發(fā)現(xiàn),“SOLO”后的當事人思維更清晰、更敏捷了,而且在SOLO的過程中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思考與體驗,給當事人很大的人生啟發(fā)。

實際上,很小的孩子就有“獨處”的需要與能力了,比如研究發(fā)現(xiàn):1歲內的小嬰兒就會自己玩,而且聽著音樂能很愉快地獨處。但因為小嬰兒活動能力有限,所以“獨處”表現(xiàn)并不明顯;而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自由度越來越大,可以主動選擇“離開人群,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才被大人們特別地留意到了。所以,“獨處”并不是孩子們不正常,而是大人們不習慣而已。而且越是一心放在孩子身上的大人,越是不習慣孩子的“獨處”,越是想讓孩子100%向自己敞開心扉,越是想去占用孩子獨處的時空。因此,在這里,不僅要建議父母珍惜孩子的“孤獨”,也要建議父母定期SOLO一下,讓自己與孩子保持適度距離,給自己一個思考和歷練的空間。

記?。喝绻c孩子原本要好,那么請相信孩子,如果他有需要肯定會主動來尋求幫助的。要知道,父母與孩子再好,也還是兩個人,所以有“距離”是難免的,而且也是自然的。做父母的,能夠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努力與孩子做朋友就夠了,不要強求與孩子“親密無間”,不要過分要求自己去親近孩子。這樣你會覺得輕松,孩子也會覺得舒服,畢竟適當?shù)木嚯x還是需要的。換句話說,就是留給孩子一個“隱私”的空間,也留給自己一個“不過度關注”孩子的警醒。

相信《教給孩子獨處的能力》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孩子教給我的方法 這幾天不知道怎么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很大,盡管我每天設計不同的游戲,但進度很慢因而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掌握情況?!霸趺崔k?”正當我為此大傷腦筋時,早上的區(qū)角活動中的一幕提醒了我。在活動中,只見正正、...
    2020-10-10 閱讀全文
  • 教給孩子微笑和堅強 “在父親的感染下,我的人生之路盡管很坎坷,但我卻能豁達面對,于苦中作樂,于難中自強,因為,我的血管中流淌著快樂父親的血液!是父親教會了我應該如何面對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我奔波在那沙塵舞起的大漠小站中,能...
    2021-04-15 閱讀全文
  • 無論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前不久,聽到一位老師的分享,老師將語言描述與圖片展示相結合,使我們大家收獲頗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不管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教師應該把孩子在活動中是否獲...
    2021-03-15 閱讀全文
  • 不同階段,孩子獨處各不同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
    2021-10-08 閱讀全文
  • “保命”金言應教給孩子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人人有若干權利,如呼吸權、生命權、隱私權,這些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告訴孩子,任何人也無權剝奪他的安全權,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孩子應當...
    2021-03-05 閱讀全文

這幾天不知道怎么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很大,盡管我每天設計不同的游戲,但進度很慢因而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掌握情況?!霸趺崔k?”正當我為此大傷腦筋時,早上的區(qū)角活動中的一幕提醒了我。在活動中,只見正正、...

2020-10-10 閱讀全文

“在父親的感染下,我的人生之路盡管很坎坷,但我卻能豁達面對,于苦中作樂,于難中自強,因為,我的血管中流淌著快樂父親的血液!是父親教會了我應該如何面對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我奔波在那沙塵舞起的大漠小站中,能...

2021-04-15 閱讀全文

前不久,聽到一位老師的分享,老師將語言描述與圖片展示相結合,使我們大家收獲頗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不管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教師應該把孩子在活動中是否獲...

2021-03-15 閱讀全文

對成長中的寶寶,家長總是急著讓孩子進步,用各種活動和內容填滿孩子的生活,不給他們獨處的機會。其實,孩子獨處對孩子自身有益,其作用是明顯的。 不同階段寶寶獨處的特點不同 0-1歲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他常...

2021-10-08 閱讀全文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人人有若干權利,如呼吸權、生命權、隱私權,這些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告訴孩子,任何人也無權剝奪他的安全權,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孩子應當...

2021-03-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