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讀后感。
該如何才能將一篇作品讀后感寫好呢?從作者寫的作品上獲得了一定的收獲之后。而選擇撰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認真思考和總結從書中獲取的知識,本文將為您全面介紹“愛的藝術讀后感”這部作品,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
愛的藝術這本書,相對于之前的心勝,在表現(xiàn)手法上更像哲理論文而不是寓情于事,富有哲理性。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對父母之愛有一定感觸。但是,就目前而言,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愛的實踐這一章。我們要有愛他人的能力,真正恭謙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生活會變得更豐富。
如果說戰(zhàn)勝對手首先要從內(nèi)心戰(zhàn)勝對方的話,贏得同學的贊賞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愛。
對朋友的愛是需要我們專注的。在生活中會經(jīng)常遇到有的同學最近幾天突然對自己特別的好,常常讓我們感到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以至不能接受。緊接著會發(fā)現(xiàn)是他們有求于自己,然后態(tài)度就沒之前那么熱情了。至少對于我來說,我是不把這樣的人作為心中理想的朋友的。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時時刻刻的關懷,是一種耐心的體現(xiàn)。時常我們還會遇到一種情況是自己可能給某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是你又人為他是一個人品很好的人,你主動示好卻又遭到別人拒絕。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我們?nèi)W⒌娜ハ朕k法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定會認可的。專注的交往一定會獲得別人的信任。
此外,能與同學和諧相處的另一種方法是用愛去聆聽。我們總是不厭其煩的去推銷自己,喜歡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去聽另一個人無休止的嘮叨。一個好朋友,好同學,就是要體諒對方的心情,設身處地為他著想?;蛟S我們對那些話題不感興趣,但是對方既然講出來就是想和我們?nèi)シ窒砥渲械南矏?,我們應該理解這份心情。有時對方于我們分享的可能是他痛苦的遭遇,比如和女友分手等問題,甚至是對某些人的牢騷。我們對于這些不應報以埋怨、不厭其煩的態(tài)度。認真聆聽,用心體會對方所要闡述的思想,順著對方的思路與他認真溝通,開導對方。這是作為一個好朋友,好同學需要做的,而不是敬而遠之。
面對同學對自己的抱怨,不滿意,我們要報以樂觀的心態(tài),用愛,用真誠去感化對方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在大學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同學發(fā)生些誤會,這會導致朋友之間互相疏遠。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看了這本書,我今后應該做的不是仇恨繼續(xù)加劇,而是從點滴做起,主動為對方提供幫助,寬容對方的不足。主動示好,才是化解雙方內(nèi)心仇恨的最好辦法。
真誠溝通,堅持去愛,是在大學生活中保持與同學良好關系的法寶。我會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戰(zhàn)勝自己,用愛感化別人。豐富我的大學生活。
《愛的藝術》以簡潔的語言向讀者解釋了“愛”這個非常深奧的話題。
本書表明:愛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愛是一門藝術,想要掌握這門藝術,就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并為它努力。
“一無所知的人什么都不愛。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p>
“愛是一門藝術嗎?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識和努力。”
有一點是眾所周知的,那就是:愛是一種無論你貧窮或是富有,無論你年幼或是年邁,都普遍存有于你與其他人之間的情感,愛也是人類社會得以維系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然而,對于“什么是愛?”,我們常常不能確切地描述。有人說:“愛是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愛是不需言語表達的幸福,愛是讓人沉迷的情愫……”可是,這些只是愛的一些表征而已,愛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呢?當我品讀過這本《愛的藝術》之后,我想:愛,應當是一門藝術,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喜悅。
如果愛是一門藝術的話,我們就要像對待藝術一樣對待它,我們應該去學習愛,體會愛,感悟愛。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常常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我們的精力都放在快速更新的信息上,放在公認更加重要的學習和工作上,而忽略了愛自己,愛他人,忽略了靈魂的放松,忽略了精神生活的升華。
如果連最基本的素養(yǎng)都做不到,如何確保我們有精力去學習愛的藝術呢?答案可想而知。然而,即使是這樣,我們?nèi)匀徊荒芊艞墝鄣淖非螅匀灰獞驯鄣南M?。正如弗洛姆所云:“當你意識到自己沒有被愛時,實際上,真正的擔憂――盡管常常是無意識的――卻是對于去愛的恐懼,是害怕自己去愛?!?/p>
我覺得,心懷期待,感動常在,心中想愛,愛即存在。
愛是一門藝術,放下恐懼,敞開內(nèi)心,嘗試去愛,才是愛的開始!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釋了愛:弗洛姆從“激進的、人道主義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場出發(fā),把“愛”看作是人類對自己生存問題的一種回答,是人與人之間合作統(tǒng)一的巨大力量。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的一門藝術。
看完了這本書,感覺寫的很美,很另類,但可能是作者的思想太深遂了,未能完全參悟。只是對其中的博愛頗有感觸。在之前總感動于個人的愛,總覺的相愛的兩個人很幸福。但人們把這種如癡如醉的入迷,瘋狂的愛戀看作是強烈的愛情的表現(xiàn),而作者認為這只是證明了這些男女過去是多么地寂寞。是呀,我們之前都是認為愛只要找準對象,就可以無限的愛,可以不無需任何技巧。但結果大多都是開始的甜蜜換來的只是誤解、隔閡最后也只能是短暫的歡欣之后的離別。這也就是作者說到的我們只是為了排解各自的寂寞,這是無法長久的。在作者看來這是一種自私的愛,我們應該把一切愛都以博愛為基礎。就是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責任感,關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這也是圣經(jīng)里提到的一種愛的方式:愛他人應如愛己。博愛對所有人的愛,其特點是這種愛沒有獨占性。
這是一種寬廣的胸懷,不僅是對他人的愛,對社會的愛,還應該包對自然的愛,也就是對整個世界的愛。這也就能理解一些偉大的獨行者,他們?yōu)榱俗约旱氖聵I(yè),為了社會的事業(yè)能長期忍受“寂寞”。之前總覺的不可想象,但現(xiàn)在想來是自己太膚淺了。他們的愛已超過了為了消滅自身孤獨的需要而上升到了一種對他人的一種關心,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對世界的一種奉獻,這是一種偉大的愛,一種普遍的愛,一種對消滅與神隔閡的愛,一種對上帝無限虔誠的愛!
有人說,“相愛的藝術是相同的,失去愛的人兒各有各的失誤?!睈凼且婚T藝術嗎?讓我們聽聽的心理學家艾里希·弗洛姆對愛的理解。
艾里?!じヂ迥?,德裔美籍心理學家、新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1900年,他生于德國法蘭克福*人家庭,是家中的獨子。1922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二十年代“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臺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并執(zhí)教于高校。1980年,八十歲生日前五天病逝于瑞士家中。
弗洛姆的思想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十分重視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zhì)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普遍具有孤獨感,這是人在社會中達到個性化的必然結果。為了醫(yī)治病態(tài)社會,他提出通過改善人的心理,解決有關人們的勞動組織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的問題,建立一個友愛、互助、沒有孤獨感的理想社會。除了《愛的藝術》,他還創(chuàng)作了《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精神分析的危機》等著作。
《愛的藝術》是弗洛姆最的作品。在這本書中,弗洛姆提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個性,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性人格傾向,那么一切愛的嘗試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自制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在第一章中,弗洛姆明確提出,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數(shù)人認為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產(chǎn)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只有幸運兒才能“墮入”愛的情網(wǎng)。人們產(chǎn)生這種錯誤的想法有三種原因:一是只研究怎么被人愛;二是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三是人們不了解“墮入情網(wǎng)”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qū)別。
第二章是關于愛的理論,也是全書中花費最多筆墨來闡述的一個部分。弗洛姆首先談了愛的要素。對人來說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jiān)禁,而這只有通過真愛才有可能實現(xiàn)。真愛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是力量的表現(xiàn),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
在這一章里,弗洛姆還談到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父愛的本質(zhì)是:順從是的道德,不順從是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fā)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fā)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背墒斓娜耸棺约和赣H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nèi)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
從愛的對象上,弗洛姆將愛分為兄弟的愛(博愛)、母愛、性愛、自愛和對上帝之愛。對這幾種類型的愛,他都有獨到的認識。比如在論述自愛時,他將自愛與自私做了剖析和區(qū)分。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愛的能力為基礎的,這就是說,看你有沒有能力關懷人、尊重人,有無責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自私者不是過于自愛,而是缺少自愛;他實際上恨自己。
在第三章里,他分析了當代西方社會的愛及其瓦解?,F(xiàn)代人對自己、對同代人和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異化。愛情成了一筆好買賣,愛情上的基本要求是“結伴”、“組合”思想。西方社會中愛情衰亡的兩種“正?!毙问绞牵喊褠矍榭醋魇切詽M足的產(chǎn)物,或把愛情看作是結伴思想和防止孤獨的避風港。
最后一章,是關于愛的實踐。當然,弗洛姆自己也強調(diào):愛,乃是純個人的體驗,無論何人,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親身體驗。但他給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則:即律己、專一、耐心、信仰及鍛煉信心和勇氣。
這本書雖然簡短,但非常富有啟發(fā)性,使我常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它給我的啟發(fā)是,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xiàn),要發(fā)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并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成熟的愛是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個性條件下的結合。雖然愛情中包含著克服分離和孤獨感的渴望,但只有雙方首先是有獨立意識和獨處能力的個體,才能使愛情長久地滋潤彼此的生命。愛情中的磕磕絆絆,多是由于一方或者雙方個性上的不成熟。
之前,我也和很多人抱著同樣的想法,以為愛是遇見了對的人,就自然而然能學會的能力。在這本書里,作者說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愛是可以學習也需要學習的。它就像音樂、繪畫、雕塑等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可以通過知識和努力加以學習的,這便是愛的智慧。
而且,愛絕不應狹隘。好的愛情是會使雙方的世界都更加敞亮的,是會使彼此都更會愛人的。就像作者所說,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么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應該也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這段話我看了幾遍,很有同感。這本書值得反復地讀,我覺得,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觸,而且隨著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增加,這種感觸會越來越深刻。
最后,我想探討的話題是:在愛情中,如何平衡“給予”和“接受”之間的關系?
科爾多瓦說“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在我讀的關于愛情的幾本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時常令我陷入對愛情的深思,以至在讀完之后也留下的也大多是不解與苦思。與《霍亂時期的愛情》不同的是,《愛的藝術》確實給了我很多有關愛情的啟迪。這本書不僅涉及愛情,還對父愛、母愛、博愛、自愛與神愛有所闡述,這些感情均是產(chǎn)生愛情的基礎,對這些情感的剖析不僅沒有離題,更是對愛情更深刻的討論。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在196年出版了這本關于討論愛情的小冊子,篇幅不長,但寓意深刻。弗洛姆在這本書中批判了弗洛伊德關于“愛起因于性”的觀點,指明弗洛伊德沒能觸及人類的生物性,渴望人與人結合的基本愿望。另一方面,弗洛姆也批判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下,商業(yè)化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化中,愛情同商品一樣具有等價交換的基本原則。
這令我想到在本該接受正確愛情觀的青春期時,大部分初高中生接觸的卻是所謂的“勵志”書籍,這些書像推銷商品似的將成功人士具有的種種良好品質(zhì)列在讀者面前供其選擇,并教予人們幫助其成長。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真的就像商品一樣令人眼花繚亂,因為一本書說要謙遜,另一本書卻要威嚴;一本書說不拘小節(jié),另一本書卻要講求細節(jié);一本書說不爭,另一本書卻要不讓……慢慢地,讀者不再糾結選擇什么,因為他們記住了最終答案,那就是無論如何要“成功”這些書之所以暢銷并經(jīng)久不衰,正是現(xiàn)今商業(yè)化思想占據(jù)主流化的體現(xiàn)。這些書籍非但沒能正確的引導讀者,更將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下“等價交換”的理念深埋讀者心底,戀人之間的相互付出變得極具目的性,失去愛本有的性質(zhì)。當然,這不僅僅指戀人關系,人們在日常表現(xiàn)出的善意,無不是為了之后成為交換的資本。深受這種潛移默化影響的人們待人不再真誠,只是渴望某些回報。所做所求,所交親友,皆是為此。
當然,不能把這種思維的養(yǎng)成全部歸咎于中學時代所受的教育導向。但無疑這種環(huán)境使人們變得自私,變成了“重商主義”的人——“認為‘給’意味著放棄,做出犧牲,覺得只給不得就是欺騙”由于受“等價交換”思維的禁錮,不敢付出的人們對于愛有著根本上的誤解,弗洛姆指出“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體驗到生命力的升華,使我充滿快樂”弗洛姆不僅在書中指出要待人真誠,本人也時刻展現(xiàn)對人的熱情,流露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他人的興趣。若是像弗洛姆一樣摒棄“等價交換”的想法,定能感受到“給”帶的幸福感,收獲不止親情、友情和愛情。這本《愛的藝術》才是青春期的少年應該受到的愛的教育,讓其明白愛不應該基于交換,更不是基于性。輸送給正在建立自己人生觀時期的孩子們的應該是這種價值觀,而不是“叢林法則”
弗洛姆指出,只有人格獨立才能脫離父母,脫離社會,才會與另一個獨立的人格相愛。脫離父母并不是簡單經(jīng)濟獨立,更是要擺脫一種從愛人身上尋找父愛與母愛的影響。(fsir)一個人格獨立的人,不應像依靠父親一樣向愛人尋找問題的答案,也不能像依賴母親一樣向愛人尋求無私的愛護。做到這些,才能向愛人展現(xiàn)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可以毫無保留獻出自己的人。脫離社會并不意味成為野之人,這要求人們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并不是自由的人,而是被社會裹挾,伴隨社會機器運轉的人。有了這個清醒的認識,才能跳出生活的怪圈,成為一個真正有趣的靈魂,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完成“愛的藝術”
愛人的基礎是自愛,若不自愛,又如何以己推人,愛屋及烏呢?當然,自愛與自戀是兩個不相干的概念,擺脫自戀帶的禁錮,就必須將心比心,真正意識到自己需要什么,才能認識到愛人需要什么。擺脫自戀更應該做到“把自己的興趣退居二位,這樣才能了解對方,才能感同深受”要認識到站在你面前哭鬧生氣的人,并不是在無理取鬧,而是因為感受到了孤寂帶的恐懼變得無助罷了。此時,愛人不應與之置氣,而要撫慰她的恐懼。如果一個人做不到真正地關心對方,那么這種感覺只能認為是一種情緒,而不是愛。
那么究竟什么是愛呢?作者在第一就指出愛情是人類本質(zhì)的答案,只要深入探究人類的本質(zhì),終將歸于愛情。愛不是任何特定社會中特定的產(chǎn)物,所以在一個以競爭和逐利為基礎的市場經(jīng)濟下,對愛情的特定解讀絕不是表達愛的需求。愛應該是這樣一種信仰,是基于自己的經(jīng)歷,思想,觀察和判斷力的堅信不疑的信仰。
弗洛姆認為,愛作為一種藝術,是可以通過鍛煉獲得的,只要我們培養(yǎng)這種信仰必將收獲愛情。
弗洛姆是著名的德國(后加入美國籍)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他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試圖保存兩者的真理,用對方的原理修正進行另一方的理論,得出最后的綜合體。他論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質(zhì)、人的愛、人的異化、人的解放問題。這本《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自20xx年問世以來已經(jīng)被譯成20多種文字,至今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本書的開始,弗洛姆即指出,愛是一門藝術,就像生活中的其他藝術一樣,要學習如何愛就像學習其他藝術一樣,先需了解愛的理論,再探討愛的實踐。弗洛姆所講的愛的實踐,絕非一般暢銷書中的夫妻情侶“相處之道”,而是就個人自身行為進行的探討。
可是長久以來,為什么多數(shù)人認為愛是不需要學習呢?弗洛姆在書中闡述道,大部分人認為愛不需要學習的前提主要為以下三點:第一,多數(shù)人寧愿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人們不斷付出努力獲得大眾的認可,使自己變的“可愛”,這樣迫使男性取得成就,獲得他自己所處的社會條件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財富,女性通過修飾儀表健美等來吸引男性;第二,把愛的問題設想為一個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第三,把最初墜入情網(wǎng)的經(jīng)歷與愛的“久恒”之間的區(qū)別混淆了。這三點真是字字珠璣,就拿第一點來說,現(xiàn)在的八零九零后都是獨生子女,多少有些“自私”,常更渴望被關注被愛,而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去關心對方,熟不知,“握緊拳頭,里面什么也沒有。張開雙手,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背钟小氨粣郾葠鄹腋!边@種言論的人,多數(shù)是不成熟的。而提到第二點,強調(diào)愛的對象就像在中國強調(diào)“緣分”。不少書中的“愛情警句”不斷地告訴大家,“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著你”,其實不少任性的年輕人不懂得愛,總是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對的人”。
在本書里,弗洛姆也談到,在交易盛行和奉物質(zhì)財富為首要價值的資本主義文明中,人類愛的關系遵循統(tǒng)治商品交換和勞動力市場的相同規(guī)律,以“互利交換”的思想為基礎,估計自己和對方在社會中的價值,力圖做一個交易,此交易即稱之為愛情。
弗洛姆認為,以上提到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愛。馬克思曾強調(diào)過知識和成熟在愛情里的重要性,也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你應該考慮在結婚以前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弗洛姆的觀點類似,成熟的人格是獲得真正愛情的基礎,而成熟人格包括有冒險的能力、有勇氣,甚至準備迎接厄運和挫折。成熟的愛情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而不成熟的愛情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最重要的是,有成熟人格的人,擁有創(chuàng)造性的愛,具備愛的能力,愿意為被愛者的成長和幸福做積極的奮斗,愿意為贏得他所愛的東西而勞作,真誠地愛一個人,就是關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潛力和他自身。這樣的愛,是一種“給予”,分享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豐富了他人。他給并不是為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雙方都因此而充滿快樂。弗洛姆認將“給”認為是力量的最高表現(xiàn),恰恰通過“給”,個人才能體驗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體驗到生命力的升華。
愛的藝術這本書,相對于之前的心勝,在表現(xiàn)手法上更像哲理論文而不是寓情于事,富有哲理性。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對父母之愛有一定感觸。但是,就目前而言,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愛的實踐這一章。我們要有愛他人的能力,真正恭謙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生活會變得更豐富。
如果說戰(zhàn)勝對手首先要從內(nèi)心戰(zhàn)勝對方的話,贏得同學的贊賞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愛。
對朋友的愛是需要我們專注的。在生活中會經(jīng)常遇到有的同學最近幾天突然對自己特別的好,常常讓我們感到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以至不能接受。緊接著會發(fā)現(xiàn)是他們有求于自己,然后態(tài)度就沒之前那么熱情了。至少對于我來說,我是不把這樣的人作為心中理想的朋友的。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時時刻刻的關懷,是一種耐心的體現(xiàn)。時常我們還會遇到一種情況是自己可能給某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是你又人為他是一個人品很好的人,你主動示好卻又遭到別人拒絕。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我們?nèi)W⒌娜ハ朕k法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定會認可的。專注的交往一定會獲得別人的信任。
此外,能與同學和諧相處的另一種方法是用愛去聆聽。
年初偶然有機會與外子到北海,在風景美麗的僑港鎮(zhèn)桂姐姐家中做客,讀后感之一。蒙桂姐姐和有才大哥之厚愛,我享受美味的同時,獲贈一本好書--《愛的藝術》?;貋砗缶椭糜谡磉厡殨愖鏊伴喿x。
此書我也有,多年前也讀過,只是不同的譯本。
我的《愛與藝術》1987年5月15日購于中大,彼時本人乃一窮學生爾,尚未認識外子(該同學當時還在岳麓山下刻苦攻讀,準備第二次考研究生),但今日卻赫然看見扉頁上印著外子的方型印章,估計是后來所為,至于經(jīng)何人之手就是一樁無頭公案了。
該書是1986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精神分析學譯評叢書"之一,譯者劉福堂,198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32開本,98000字,每冊0.90元(9毛錢現(xiàn)在不值錢,當時在中大學生二飯?zhí)觅I4又2分之1個肉餅,在市場上可以買一斤豬肉)。從該書扉頁所列書目,可以發(fā)現(xiàn)該叢書其他書還有《精神分析引論新講》、《文明及其缺憾》、《性愛與文明》、《逃避自由》、《從弗洛伊德到榮格》、《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和《論人--兼評弗洛伊德關于馬克思主義人的觀念》。然而我只看過、買過《愛的藝術》。當然,這并不妨礙當時的我對西方哲學如饑似渴地向往,我記得還看了弗洛伊德有關精神分析的書和《第三條道路》之類的書籍。
閑話休多,回頭看桂姐姐贈送的《愛的藝術》,李健鳴翻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也是1/32開本,94000字,20xx年4月第一版,20xx年7月第九次印刷,定價15元。15元現(xiàn)在可以買一斤半肥瘦的豬肉,或者精肉8兩。譯者在"新版譯者前言"中開篇就說:"1986年,商務印書館曾經(jīng)約我翻譯著名哲學家艾里?!じヂ迥返拿稅鄣乃囆g》。沒想到,二十二年后,《愛的藝術》又要再版了,這充分說明了這本書的生命力。"
哎呀,看來1986年我買的還不是李先生的譯本,讀后感《讀后感之一》。看來得好好再讀,順便比較一下兩位譯者的功夫如何。
正如大多數(shù)人的言行都離不開他所生活的時代一樣,劉版的《愛的藝術》也帶著濃厚的時代色彩,盡管它只是一本外國譯著。
在該書的"總序"中,第一段就用特別醒目的字號寫上"面向世界,堅持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評介精神分析學",現(xiàn)在看來真是十分可笑,當時卻是當然。更可笑的下面還用極其嚴肅的口氣、長篇大論地論證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去評介精神分析,活生生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兒扯在一塊兒。
所幸,在這一篇廢話連犢的總序之后,有一篇譯者序,寫得倒很好。開篇也很有哲理:"相愛的藝術是相同的,失去愛的人兒各有各的失誤;不懂得愛的人兒得不到愛,得不到愛的人應該懂得愛。"接著譯者溫柔地說"愛是人生最溫柔的伴侶。…從襁褓中的嬰兒到孤獨老人,從孩提時代的稚夢到晚年的寄托,無不充滿著對愛的期待、憧憬、希冀、追求和渴慕。",那么什么是愛呢?譯者說"任何愛都需要必備的共同素質(zhì):尊重、關心、理解、謙和、勇氣、真誠、自制和責任感。"譯者認為,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在給予中才能獲得,而且"一個人的文明程度、知識修養(yǎng),對于對方個性和本質(zhì)的了解以及自身成熟程度,是一個極重要的愛的條件。"那確實。在介紹《愛的藝術》是一本怎樣的書時,譯者說"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還介紹了作者弗洛姆在本書中論述的各種愛:母愛、性愛、兄弟的愛等等,基本要素都有四個方面: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
再讀李先生的新版《愛的藝術》,我也很喜歡李先生在前言中所說的一些富有哲理、切中人心的話語,那是對人生的睿智領悟。
比如,談到二十年的世事變遷,他說:"這二十年來,我也有了許多變化,似乎能更冷靜地看待自我和周圍世界,但永遠克服不了的是每日都會遇到的困惑和恐懼,這種對自我哦敏感一方面能使自己以一種誠實的態(tài)度看到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對社會的變化有更深的了解。"談到愛的藝術對人生的重要性時,他說:"我們這輩子要做的事情確實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應該是了解和掌握愛這門藝術,因為只有這條路徑才能使我們感到生命的意義,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周圍人的存在,并體驗到克服困境的艱辛和歡樂。"多么好的話語啊。恐怕沒有人比譯者本人更能領悟作者原著的精髓和魅力,再結合個人對生命的感悟,告知我們富有哲理的人生藝術。
那就是愛的藝術,一門需要用心學習才能入門、長久學習才能掌握的藝術,一旦掌握了,就能發(fā)現(xiàn)愛、創(chuàng)造愛、獲得愛、傳播愛。
相關推薦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 愛的教育讀后感之一”,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稅鄣慕逃肥?..
作文我們大家都學習過,經(jīng)常寫作文能夠鞏固我們的學習成果。而寫好一篇作文除了大量閱讀外也離不開“練習”,哪些作文值得我們?nèi)⒖己蛯W習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考的藝術讀后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錯的一個思維偏誤清單,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知事物以及為人處世做決斷。...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有了資料的協(xié)助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