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2023季氏將伐顓臾課件(精選14篇)

發(fā)布時間:2023-06-16

季氏顓臾課件。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是時代的記錄,它是產(chǎn)生于人類實踐活動。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只不過,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師資料種類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2023季氏將伐顓臾課件(精選14篇)。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l、解決預習難點,歸納文言詞語意義及句式。

2、弄清思路,理解課文。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教學重點:

文言多義詞與句式辨識。

教學難點:

第3段闡述孔子的主張。

教學過程:

一、入課

映示教學目標,由《論語》這部書和回憶孔子導入課文。

引:初中我們學過《論語六則》這篇課文,誰能說說《論語》是一部什么書?(生答,教師適當點撥)

明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語錄體散文集,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編輯;語:“言談”的意思。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這部書影響巨大。

引:你了解孔子的哪些情況?(生答)

明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公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傳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課文中冉有、季路是他的學生。

二、有關背景

引:題目中的“伐”是“討伐”的'意思,本文寫戰(zhàn)爭場面還是別的內(nèi)容?相關背景如何?

點撥:課文共3段,寫孔子與兩名學生的三次對話。當時,魯國正處于動蕩中,三大貴族(季孫、孟孫、叔孫)共同把持朝政,季孫是宰相,他的權(quán)力最大,他要討伐顓臾的目的是:貪其土地;擔心顓臾對己不利。冉有、季路任李氏家臣,兩人都參與了出征前的謀劃,二人把消息告訴了孔子。

三、研習課文

(一)朗讀全文,掃清字句障礙

(1)生分角色讀課文,予以評價。

要求:其他學生看課文,聽清讀音,停頓、重音和語調(diào)。

(2)生做附二材料的1、2題后,著字幕、訂正。

(二)分層討論

1、學習第1段

①生出聲自讀,看注釋;理解句義,師巡場釋疑。

②提生釋下列句義,指出句式特點,予以評價。

A李氏將有事于顓臾B無乃爾是過與?C何以伐為?

點撥:A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B、C句,固定句式,賓語前置

③簡析。

引:本段哪兩句話表達了孔子的態(tài)度?他反對討伐顓臾的理由是什么?(生答)

點撥:“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孔子責冉有[板書],從歷史、地理、(顓臾與魯國臣屬)關系三方面闡述反對征伐(板書)理由。

2、學習第2段

①放本段錄音,學生邊聽邊看書下注釋。

②提一生,譯下列難句,予以評價。

A、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點撥:難詞“陳”,施展;“就”,充任;“危”,(盲人)走路不穩(wěn)

③簡析

引:冉有推卸責任,孔子引名言,還用了兩個形象比喻進行反駁(板書),教育冉有認識自己失責,作為季氏家臣,冉有應該拼死力諫。那么,孔子為什么要這樣激烈地批評弟子呢?表明他怎樣的觀點態(tài)度?

點撥:孔子55歲離開魯國,周游列國14年;宣傳禮治(板書),反對戰(zhàn)爭,但他的主張并不被各國諸侯采納,于前684年回到魯國由于是他從事教育,希望他的學生到各諸侯國去參政,繼續(xù)推行他的政治主張。而現(xiàn)在,再有、季路違背了他的原則,因此他給予厲言批評。這就說明孔子堅持(板書)自己政治主張的決心。

3、學習第3段

①一生讀孔子指責兩名弟子的話,予以評價。

引:冉有的話前后矛盾,遮遮掩掩,最后道出他內(nèi)心主張,原來,他是支持這場戰(zhàn)爭的??鬃勇牶螅瑧B(tài)度有何變化?結(jié)尾一句話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確:從“君子疾夫舍日……”“……不能來”“……不能守”句子中看出,孔子很氣憤,狠狠地訓斥(板書)。本段結(jié)尾一句揭穿了季氏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本質(zhì),是謀亂,妄圖奪魯君的權(quán)。

引:想一想孔子當時是怎樣的神態(tài)?

〔一生上講臺表演孔子氣憤的神情〕

②生齊讀本節(jié)表明孔子政治主張的一段話。

討論: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么?集中表現(xiàn)在哪幾個詞上?孔子的思想對當今世界和平有何意義?

(前后位四人一組,討論之后,每小組推一名代表發(fā)言。)

明確:對內(nèi)做到均安民和;對外,施行文德。(板書)使遠方人歸順。這就是孔子主張的“仁政”思想。安定壓倒一切,今天周邊世界戰(zhàn)爭陰影一直未消失,人類呼喚著和平。

四、歸納主題(由生依板書內(nèi)容自行總結(jié))

本簡記錄孔子與弟子三次對話,表明了孔子反對戰(zhàn)爭,堅持禮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想和主張。

[強化主題]投影

1998年1月,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發(fā)表宣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p>

五、討論寫作特點

引:本篇在言行記錄中是怎樣繪聲繪色地刻畫人物神態(tài)和氣質(zhì)的?

明確:孔子的對話,他三次直呼“求”,語氣急促,傳達了他深惡痛絕的神態(tài);另外,運用反詰句,語勢猛烈,使冉有理屈詞窮,無招架之力。

六、朗讀全文(齊讀,整體感悟)

七、布置作業(yè)

1、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2、閱讀《讀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完成下列題目。

(1)孔子為何笑子路?文章描寫的孔子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四位學生的性格是什么?

(3)從中進一步體會《論語》通過記錄言行刻畫人物神態(tài)和性格的語言特點。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文言知識點;

2、理解師生對話的背景及過程;

3、深入理解孔子的治國理念。

【教學重點】

理解師生對話的背景及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為什么要反對攻打顓臾,從而理解孔子的治國理念。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詳見預習資料。

二、課堂導入

最近國內(nèi)娛樂界發(fā)生了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據(jù)說著名導演胡玫正在籌備拍攝電影《孔子》,大家知道演孔子的是誰嗎?(周潤發(fā))你覺得周潤發(fā)適合演孔子嗎?(七嘴八舌)孔子第75代直系孫孔健擔心:“周潤發(fā)最擅長的是江湖大哥之類的角色,而孔子是個哲人,需要的是沉穩(wěn)和大度?!蹦敲?,如果你是周潤發(fā),即將排演《季氏將伐顓臾》這場戲,你會怎么演孔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幫助周潤發(fā)來揣摩一下這出戲的臺詞。

三、整體把握

我建議先一起朗讀全文,找找感覺。(正音)

四、揣摩臺詞

1、背景介紹。

這出戲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間的對話,對話的起因是什么呢?(學生七嘴八舌)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伐”,攻打,季氏將攻打顓臾?!坝惺隆?,指用兵。古代把祭祀和戰(zhàn)爭稱為國家大事。冉有、季路向孔子匯報了這件事。)季氏是誰呢?(季孫氏,魯國貴族季友之后,這里指季康子。)顓臾是什么地方呢?(魯國的附屬國)季氏為什么要攻打顓臾呢?(當時季氏專制國政,與魯哀公矛盾很大。他擔憂顓臾會幫助魯哀公削弱自己的權(quán)勢,所以搶先攻打顓臾。)冉有、季路又是誰呢?(孔子的學生,當時都擔任季氏的家臣。冉有,即冉求,有是他的字,求是他的名。季路,即子路。有必要補充的是冉有是季氏的主要謀臣,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是季氏智囊團的核心成員,首席顧問,參謀長。)

2、第一次責備

孔子在聽了弟子的匯報后什么態(tài)度?(責備)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求!無乃而是過與?)為什么責備?(因為孔子反對攻打顓臾,而冉有是季氏的首席顧問,在這件事情上肯定負有責任。)能翻譯一下這句話嗎?(冉求!恐怕應該責備你吧。)“爾”什么意思呢?(你)“過”什么意思呢?(責備)因此,“爾是過”就是“過爾”的意思?!笆恰笔鞘裁匆馑寄?(課下注釋:“是”是“爾”的復指;另一種解釋,“爾”作為“過”的賓語提前,因此這個“是”是提賓的標志。記上去。)“無乃……與”又是什么意思呢?(恐怕……吧,表示推測語氣)

那么這句臺詞可以怎么念呢?能試試看嗎?(指導:這是一句責備的話,但是語氣上帶有推測,可以稍微輕一點。重音放在“求”和“過”上。)

3、第二次責備

冉有在老師責備之后有沒有認錯?(沒有)他說:“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笔悄莻€季康子想要這么做的,我們兩人都不想呢。這其實是在推卸責任??鬃釉疽詾樽约旱呢焸鋺敃鸬叫Ч?,不想冉有并未信服,所以這段話在語氣上和第一段相比有沒有變化呢?(有,語氣比前一次更嚴厲。老師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給大家時間揣摩這段臺詞,我建議把我們課前發(fā)下的參考譯文利用起來,原文和譯文各讀一遍,然后將不懂的字詞圈點出來,等下我們可以來交流。

有理解不了的字詞嗎?(重點引導到這么幾個字詞上。1、“陳力就列,不能者止”。陳,展現(xiàn);力,才能;就,擔任;列,職務。展現(xiàn)才能擔任職務,不能勝任就辭職??鬃訛槭裁匆眠@句話呢?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么呢?冉有,你和季路身為季康子謀臣,他犯了過錯,就是你們的'責任,應該辭職。2、“相”,攙扶盲人走路的人?!跋唷焙腿接?、季路有什么關系呢?他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類比呢?“相”的責任是攙扶盲人走路,冉有和季路的責任是輔助季氏,別讓他走上歪路。在孔子看來做官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打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他用“虎兕”比喻誰?(季氏)對,季氏本來就像虎狼一樣,很有野心,我讓你們?nèi)プ鏊募页?,原本是想讓你們看住他,別讓他跑出來禍害人間,現(xiàn)在你們看不住,當然是你們的責任。他用“龜玉”來比喻什么呢?(顓臾)顓臾即將像龜甲玉器一樣碎裂了,這是誰的責任呢?

有同學愿意來嘗試下這段臺詞嗎?(朗讀指導:關鍵兩個反問句,“則將焉用彼相矣”和“是誰之過與?”重音放在“相”和“誰”上)

4、第三次責備

冉有聽了老師孔子的責備后信服了嗎?(沒有)他第二次狡辯,推卸責任: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靠近季氏的封地,擔憂它會幫助魯哀公削弱自己的權(quán)勢,所以先發(fā)制人。

因此孔子第三次責備他,怎么責備的?(“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什么意思呢?(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自己想要那樣而偏要找借口的人。)因此這句話斷句可以怎么斷?中間該如何停頓?(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語氣應該怎樣把握呢?(稍許停頓)當中的一個詞可以給我們啟示,哪個詞(“疾”,痛恨,討厭)能來讀一下嗎?(指導:重音放在“疾”上。)

五、文化提升

(一)問題探究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孔子為什么反對攻打顓臾,你能總結(jié)一下原因嗎?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1、第一段中他提出“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這些理由從三個層次來闡述,一是從歷史上講的,先王冊封,不可伐;第二是從地理上講的,在邦域之中,不必伐;第三是從政治地位上講的,是社稷之臣,已經(jīng)臣服于你,是你的附屬國了,不當伐。

2、最后一段中提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對內(nèi)“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對外“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要以德服人,“來”,使動用法。然而,現(xiàn)在他的弟子冉有和季路卻無法做到,搞得國內(nèi)雞飛狗跳,混亂不堪,對外也不能使別人歸順。最后他以敏銳的政治眼光指出:“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薔之內(nèi)”。“蕭墻之內(nèi)”即魯國國君,季康子想通過攻打顓臾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地位,最后取代魯國國君。

3、孔子是不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戰(zhàn)爭呢?本文選自《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篇》的第一段,在這段文字背后緊接著有這么一句話:

“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眒.endrikfelipe.com

意思是:天下清明,那么制禮作樂和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做主;天下昏亂,那么制禮作樂和出兵征伐都由諸侯做主。

能不能結(jié)合這一段資料思考下這個問題呢?

【明確】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復周代的禮樂社會,所謂“禮”就是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他強調(diào):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p>

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各自有各自的地位和責任,不可僭越。

在孔子看來,如果真到了有必要發(fā)動戰(zhàn)爭的時候,那么只能由天子來決定,而季康子僅僅是一個魯國大夫,連諸侯都算不上,沒有資格攻打顓臾。

(二)分角色朗讀。(機動)

(三)課外延伸

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yōu)槭裁催€要學習孔子的思想,甚至把他拍成電影,搬上銀屏呢?孔子的思想對現(xiàn)今社會有什么指導意義呢?或許我們可以做一些有關現(xiàn)實的思考:

孔子所竭力維持的等級制度在當今社會仍舊適用嗎?這種等級制度在當時是否有其先進性呢?“修文德以來之”是否對當今國際關系的處理有借鑒意義呢?“均無貧”是否等同于“均貧富”?“和”的概念和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和諧”有區(qū)別嗎?

這些問題我們還須不斷探索,一堂課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季氏將伐顓臾》中體現(xiàn)的孔子的思想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因此,我給大家列了一個書單,推薦大家閱讀,希望通過閱讀讓孔子的形象逐漸清晰和豐滿起來。只有走進了孔子的心靈世界,才能真正演好孔子。

1、《論語別裁》南懷瑾著,復旦大學出版社。普通讀者的入門功夫,上下幾千年盡在其中,百看不厭;

2、《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lián)書店。錢老夫子的畢生心血;

3、《鼓吹》金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敲擊論語的磚頭。

4、《論語心得》于丹著,中華書局。美麗的心得;

5、論語別裁》(明)張居正講評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始易x本;

最后請允許我用伏爾泰評價孔子的話作為本堂課的結(jié)尾:

他探索思想,一點也不狂妄,

并為人類揭露了理性之光;

他是作為哲人而立言,不是先知,

但也奇怪,他的國家奉他為祖師。

【教學反思】

“有效性”的落腳點在哪里?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腳點是學生。這是我在課后的最大感悟。因此,我在充分聽取學生反饋意見之后,對照課前定下的三個標準——扎實(文字)、清晰(文章)、到位(文化),對本堂課進行了反思總結(jié)。

首先是文字落實不夠扎實。學生能基本讀懂文章大意,但對具體字詞等文言知識點的理解就顯得較為吃力,這反映在句段翻譯的不流暢上。顯然,我在文字的落實上做的還不夠。我想,或許可以從四方面彌補:一是課前就提供參考譯文,二是在文章梳理中強調(diào)字詞落實,三是課后習題的鞏固練習,四是加強朗讀和背誦。

其次是文章解讀清晰明了。無論是學生還是聽課老師都認為文章梳理的清晰是本堂課的亮點之一:從關鍵句“求!無乃爾是過與”入手帶動對全文的理解,問題的層層推進催化思維的運動,同時,整堂課都由一條主線貫穿——孔子為什么態(tài)度如此強硬地反對季康子攻打顓臾?或許,這可以成為文言文文章梳理的一個模式。

最后是文化拓展定位準確。學生在文字落實和文章梳理的基礎上結(jié)合提供的課外資料,基本上能把握孔子的政治理想及人物形象,并通過課堂結(jié)尾的一系列帶有啟發(fā)式的問題(孔子所竭力維持的等級制度在當今社會仍舊適用嗎?這種等級制度在當時是否有其先進性呢?“修文德以來之”是否對當今國際關系的處理有借鑒意義呢?“均無貧”是否等同于“均貧富”?“和”的概念和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和諧”有區(qū)別嗎?),對孔子及《論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的書單也成為課外閱讀的熱門書目。

我想,讓學生在課前了解,在課內(nèi)讀懂,在課外研究,是否可以說達到了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這是否也適用于除了文言文之外的其他文本呢?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3

教學目的

1.繼續(xù)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張仁政、實行禮治的政治觀點。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掌握和課文的脈絡層次,難點在于對孔子政治主張出發(fā)點的理解。學生學習本文時,只有先掃清文字障礙,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鑒于此種情況,本文的教學設想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借助注釋,細讀課文一遍,結(jié)合書后練習中的問題,再讀課文,并試作口頭翻譯。

2.結(jié)合預習,采用點撥法,理解詞句。掌握應知應會的詞語,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則在理清思路的過程中點到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學生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反復朗讀,促進學生熟讀課文直至能背誦全篇。

4.比較《季氏將伐顓臾》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篇文章,體會孔子在原則問題上當仁不讓的精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是關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論語〉六則》一課里,我們學習了孔子“溫故知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都臼蠈⒎ヮ咊А芬彩钦撜Z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實行禮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疑難字句,可板書在黑板上,增強學生聽講的針對性。

三、講析第一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請同學朗讀第一段并作口頭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伐:攻打,征討,指正式的戰(zhàn)爭。

過:責備。

無乃……與?一種表示委婉推測語氣的句式。

何以……為?一種表反問的句式。

2.簡析第一段,提出思考問題。

①這次談話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點撥:背景事件為季氏將伐顓臾。教師可根據(jù)資料向?qū)W生介紹背景。

②孔子對這件事的反對態(tài)度可從哪句話看出?孔子反對的理由是什么?

點撥:“無乃爾是過與?”一句。特別是“過”字確切而又傳神地表達了孔子對季氏將伐顓臾的強烈不滿,同時也是對作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勸阻、嚴重失職的極大反感??鬃用鞔_指出了不應攻打顓臾的理由:

顓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顓臾是魯國附庸,不必伐

顓臾是社稷之臣,不當伐[板書]

這三條理由體現(xiàn)孔子一向反對國君進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張,也再次對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評。

3.全體朗讀第一段,結(jié)合簡析思路,請同學試作背誦。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第一段。

2.細讀第二、三段,并思考課后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檢查第一段背誦

二、講析第二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學生朗讀第二段,另指一名學生口譯本段。

教師點撥本段重點字詞:陳、列、危、顛、相、押、櫝、過

注意辨析:

過:是誰之過與?過錯

過:無乃爾是過與?責備

2.簡析第二段,提出思考問題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評了冉有,但他辯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圖推卸責任,孔子是怎樣批駁的`?

教師點撥: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應在其位,謀其政,據(jù)理力爭勸其改邪歸正,否則,就應離去,不可一味茍同。

②用比喻。運用比喻闡釋深刻道理。

[板書]

3.熟讀第二段,試背誦。

三、講析第三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集體朗讀第三段,請兩名學生口頭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疾、辭、患、寡、均、貧、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貧而患不安安定

安:既來之,則安之使……安定

本段較長,而且集中表達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因此,除重點實詞外,一些重要的語句要認真翻譯(教師可適當板書),為分析本段內(nèi)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礎。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二段,熟讀第三段,繼續(xù)思考練習題。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閱讀語文讀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第三課時

一、檢查第二段背誦及課后練習三

二、簡析第三段

1.請同學默讀課文,然后提出思考問題,請同學從文中找出孔子治國安邦的原則。

教師點撥:

孔子認為一個國家要達到“無貧”、“無寡”、“無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國原則,“修文德”則是實現(xiàn)這一原則的具體措施,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實行仁政、實行禮治、加強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2.從孔子的政治主張可以看出,孔子對于季氏“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非常不滿,請同學思考,孔子認為季氏當前之“憂”是什么。

教師點撥:

“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只是漂亮的托辭,季氏之“憂”在于懼怕于魯君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蕭墻之內(nèi)也”。

3.再朗讀第三段,根據(jù)以下思路,試作背誦。

冉有為季氏辯護→孔子提出安邦原則→冉有季路有背原則→孔子指出季氏之憂

三、閱讀比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與《季氏將伐顓臾》

提出思考問題:孔子教育弟子的態(tài)度有不同,為什么?

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教學小結(jié):可以從孔子對學生的稱呼和說話時采用的語氣兩方面加以比較??鬃託v來主張溫、良、恭、儉、讓。但冉有、季路違反了他的政治原則,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評了他們,《季氏將伐顓臾》一文中寫出了孔子對學說認真執(zhí)著、對弟子愛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寫出了孔子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一面。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文重點字詞句。

2.認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背誦:全文

3.完成課后練習二。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4

一、檢查第二段背誦及課后練習三

二、簡析第三段

1.請同學默讀課文,然后提出思考問題,請同學從文中找出孔子治國安邦的原則。

教師點撥:

孔子認為一個國家要達到“無貧”、“無寡”、“無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國原則,“修文德”則是實現(xiàn)這一原則的具體措施,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實行仁政、實行禮治、加強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2.從孔子的政治主張可以看出,孔子對于季氏“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非常不滿,請同學思考,孔子認為季氏當前之“憂”是什么。

教師點撥:

“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只是漂亮的托辭,季氏之“憂”在于懼怕于魯君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蕭墻之內(nèi)也”。

3.再朗讀第三段,根據(jù)以下思路,試作背誦。

冉有為季氏辯護→孔子提出安邦原則→冉有季路有背原則→孔子指出季氏之憂

三、閱讀比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與《季氏將伐顓臾》

提出思考問題:孔子教育弟子的態(tài)度有不同,為什么?

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教學小結(jié):可以從孔子對學生的稱呼和說話時采用的語氣兩方面加以比較。孔子歷來主張溫、良、恭、儉、讓。但冉有、季路違反了他的政治原則,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評了他們,《季氏將伐顓臾》一文中寫出了孔子對學說認真執(zhí)著、對弟子愛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寫出了孔子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一面。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文重點字詞句。

2.認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背誦:全文

3.完成課后練習二。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孔子鼓吹禮治,主張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張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張,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歷史散文不同,先秦諸子散文是議論說理的文章。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我國歷史上思想空前活躍的時期,誕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種流派,這些派別及其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各抒己見,爭辯不休,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因此,先秦諸子包括了各種不同的學術流派和政治觀點。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我們學習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中的一篇《季氏將伐顓臾》。

二、孔子生平及《論語》簡介

投影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tǒng)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tài)度??鬃訉W說成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在我國歷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首開私人辦學講學之風,相傳有學生三千,賢弟子七十二。

《論語》就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補充:::古人有述而不作以及佛經(jīng)的結(jié)集

三、簡介背景

《季氏將伐顓臾》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場對話,這場對話究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當時,魯桓公的后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逐漸強大,魯國公室日趨衰敗。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魯國朝政,其中,季孫氏勢力最大,他要討伐顓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貪其土地,其二是擔心顓臾對己不利。當時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門下,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時候,二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

四、熟讀課文

1.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朗讀條件好的教師范讀。(一遍)

①要求學生注意字的讀音,沒聽清讀音的字畫出來。

②進一步明確讀音。

2.教師出示投影,以此檢查讀音掌握情況。

投影

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A 顓臾 (zhuān xū) 虎兕(s)出于柙(xi)

社稷(j)之臣 則將焉用彼相(xiāng)矣

B 顓臾 (chuǎn yū) 虎兕(sh)出于柙(xi)

社稷(s)之臣 則將焉用彼相(xiāng)矣

C 顓臾 (zhuān y) 虎兕(s)出于柙(xi)

社稷(j)之臣 則將焉用彼相(xing)矣

D 顓臾 (zhuān y) 虎兕(sh)出于柙(ji)

社稷(s)之臣 則將焉用彼相(xiāng)矣

3.叫2~3名學生分別朗讀,師生如發(fā)現(xiàn)讀音錯誤問題及時糾正。

4.分組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理清思路,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并進行朗讀提示

[教學步驟]

一、教師檢查熟讀課文情況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2.采用分段進行法,檢查學生結(jié)合注釋能大致疏通文意的情況,一學生讀一遍,另一學生翻譯一遍,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二、指導學生理清思路,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分段進行,教師可稍作朗讀提示)

季氏將伐顓臾,孔子和兩位學生的對話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

提問:當孔子從兩位學生那兒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態(tài)度是什么?他列舉了哪幾條理由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學生思考,并要求學生用序號把理由標出來。

明確:當聽到這個消息時,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兩位學生的第一次對話。他責怪冉有:求!無乃爾是過與?理由是: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也就是說,孔子反對討伐,理由有三:

反對 ①顓臾是先王所封之國 不可伐 義正詞嚴

討伐 ②顓臾在魯國境內(nèi) 不必伐 不容置辯

理由 ③顓臾與季氏同為社稷之臣 無勸伐

教師對本段作朗讀提示:由以上分析,我們讀這一段時注意季氏將伐顓臾是陳述語氣,應讀得平穩(wěn)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責怪冉有的語氣和反對討伐的鮮明態(tài)度讀出來。重讀求!無乃爾是過與?中的求過,下文三條理由讀時應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為的反問語氣。

教師放本段錄音。

學生若干名朗讀并背誦。

全班同學背第一段。

孔子不僅反對討伐顓臾,而且認為冉有和季路對此事有責任。當即對冉有的辯解予以反駁,這是孔子和兩位學生的第二次對話。

提問:孔子在反駁時,引用了哪些話,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學生畫出來。

明確:引用: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提問:引用和比喻要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以前后桌為一組,選一代表發(fā)言)

明確:引用說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門下,卻不能對季氏伐顓臾進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個臣子不能盡自己的職責,寧可辭去職務。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顛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顛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對顓臾動武,龜玉喻顓臾將要被毀滅,這樣的話,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責任了嗎?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應認識到自己沒有盡職勁責。

教師對本段作朗讀提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這是冉有的推托辭,語速不能過快;孔子的話中求是誰之過與?應加重語氣,口氣堅決而又委婉。

放本段錄音。學生若干名朗讀、背誦。

全班同學齊背第二段。

當冉有再一次危自己找借口開脫責任時,又遭到孔子的駁斥,這是孔子和兩位學生的第三次對話,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提問:孔子的主張是什么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明確:孔子的正面主張也就是他治國安邦的原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提問:這幾句話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張的內(nèi)容是什么?具體解釋一下。

學生討論。(前后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明確:表明了對內(nèi)創(chuàng)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加強文教德化,使外邦異族歸附。但冉有和季路卻違背了這些原則。

提問:哪些話說明二人違背了這些原則。

明確: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動干戈于邦內(nèi)。

提問:通過分析,孔子認為季氏當前之憂是什么?

明確: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孔子在此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顓臾地實質(zhì),最終目的是要篡奪魯國的政權(quán)。此句后來衍變?yōu)槌烧Z禍起蕭墻,喻內(nèi)部發(fā)生爭斗并產(chǎn)生嚴重后果,沿用至今。

教師對本段作朗讀提示: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中求第三次被孔子直呼,同樣應加重語氣,且要把孔子這句話的緊張嚴肅語氣讀出來??鬃釉诒砻髯约褐鲝垥r的幾句,應讀得情緒激昂。

放本段錄音。學生若干名朗讀、背誦。

全班同學齊背第三段。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板書總結(jié)回顧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nèi)容,歸納出孔子是一個愛國愛民、目光深遠的政治家,并加強背誦。通過朗讀提示明確本文的語言特點:在言行的記錄中能繪聲繪色,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和氣質(zhì)。

全班同學背誦全文。

三、布置作業(yè)

熟背課文,做練習三。

[板書設計]

季氏 第一次對話:闡述反對討伐的三條理由

將伐 孔子

顓臾 第二次對話:指出兩位學生沒有盡職盡責 愛國愛民

[三次 目光深邃

對話] 第三次對話: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的政治家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6

教學目的

1.繼續(xù)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張仁政、實行禮治的政治觀點。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掌握和課文的脈絡層次,難點在于對孔子政治主張出發(fā)點的理解。學生學習本文時,只有先掃清文字障礙,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鑒于此種情況,本文的教學設想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借助注釋,細讀課文一遍,結(jié)合書后練習中的問題,再讀課文,并試作口頭翻譯。

2.結(jié)合預習,采用點撥法,理解詞句。掌握應知應會的詞語,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則在理清思路的過程中點到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學生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反復朗讀,促進學生熟讀課文直至能背誦全篇。

4.比較《季氏將伐顓臾》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篇文章,體會孔子在原則問題上當仁不讓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步驟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了解大意, 積累文言詞語“是、疾、止、見、過”;掌握文言句式 “無乃……與”“何以……為”;背誦全文。

2了解孔子以德服人、加強教化的政治主張,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

3學習孔子以理服人的辯駁藝術。

教學重點:

背誦全文,掌握“無乃……與”“何以……為”兩個句式。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其辯駁藝術。

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遠,學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掃清字詞障礙,理解文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了解孔子的思想。教學方法之一是誦讀法。

“教是為了不教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會學生自學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學的歸宿。在本節(jié)課中,力圖教會學生質(zhì)疑難點字句、背誦文言文、理解孔子的辯駁藝術。即教會質(zhì)疑,在師生互動探究的氛圍中完成教學工作。教學方法之二是質(zhì)疑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有這樣一則宣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尋找智慧。”這則宣言,出自一個外國人之口,一個外國人為什么如此崇拜中國的孔夫子?孔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問題的答案全在一個字——“仁”,即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板書: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季氏將伐顓臾》這篇課文,讓我們借助這篇課文進一步理解孔子的“仁”這一思想(板書:《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二 老師范讀

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語音和句讀。

(范讀后)請同學們認讀下列字音、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顓zhuān臾yú 冉rǎn 有 社稷jì 虎兕sì 費bì(古音異讀)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有人建議聽磁帶范讀,我以為那樣疏遠了學生跟范讀者之間的距離,不如老師范讀來得親切。文言文的朗讀有三條標準,即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出感情。聽老師范讀,達成朗讀標準中的前兩條,第三條標準高于前兩條,必須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才能達成,所以在后面的步驟中完成。

三 一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得連貫順暢。

2 指名朗讀 請三個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的三個段落,其他同學仔細聽,聽字音、 聽句讀,聽是否連貫順暢。

3讀后點評(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少,通過點評,讓大家讀準每一個字的讀音,讀準每一句的停頓,如此,才能準確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

四 二讀課文

1同坐互動,讀一節(jié)翻譯一節(jié),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進行翻譯。同坐互為讀者和聽眾,圈畫出解決不了的字詞。

2字句質(zhì)疑

有沒有不理解的字句呢?請大家提出來。教會學生質(zhì)疑,告知學生要質(zhì)疑的字句是不能理解的以及比較重要的字句。學生提出的問題,凡是學生能回答的均采用學生問、學生答的方式,促進生生互動;學生答不出來時教師點撥。

學生可能提出的主要問題有:

①“無乃而是過與”如何理解?“無乃而是過與”“且爾言過矣”兩句中的“過”意思是否相同?“無乃而是過與”與“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三句中的“是”意思是否一樣?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怎樣對譯,這兩句分別是什么句式?

③ “既來之,則安之”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既來之,則安之”意思一樣嗎?

④ 第三段中“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中的“蓋”,字典上有八個解釋,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應該選哪個?

⑤如果學生沒有問題了。老師可以補充講一下另外三個詞語“疾、止、見”,并且由本課聯(lián)系到以前所學的句子,如“寡人無疾”“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等,積累相關文言實詞。

3指名翻譯

指名三個同學分別翻譯課文的三段文字,提醒學生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修改訂正翻譯中出現(xiàn)的錯誤。

4總結(jié)整理

請同學們整理出本文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整理后交流、補充。

五 三讀課文

1 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達到文言文朗讀的第三條標準——讀出感情。

2 評議同學朗讀的情況,體會孔子的感情。

可以就以下問題展開思考,準確把握孔子和冉有的情感:

①冉有、季路向孔子稟告了一則怎樣的消息?(“有事于顓臾”)兩位弟子的神情態(tài)度如何?該怎樣讀?

②冉有和孔子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孔子為什么反對攻伐?(明確:冉有贊成,孔子反對。應該讀出不同的語氣??鬃臃磳シサ睦碛桑骸拔粽呦韧跻詾闁|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當伐。)

③冉有找到了怎樣的托詞?孔子引用誰的話、用了那些比喻來反駁冉有的?此時孔子的語氣如何?(冉有的托詞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鬃右弥苋蔚脑挘骸瓣惲土校荒苷咧埂?,用了盲人的比喻,用了看管猛獸、看護寶物的比喻進行反駁,孔子的語氣應該更嚴厲。)

④冉有道出討伐顓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樣反駁的?(討伐顓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鬃酉扰腥接姓彝性~,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滅人家,卻找借口說是因為人家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冉有的說法純粹是侵略者的強盜邏輯。正如20世紀初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卻說成是要搞“大東亞共榮圈”一樣,活脫脫的“偽君子”形象。再提出自己的治國安邦的原則,然后批評冉有違背了這些原則。最后,指出季氏之憂的實質(zhì),“吾恐季孫之憂……之內(nèi)也” ,孔子認為季氏討伐顓臾雖然可以擴大地盤,發(fā)展實力,但主要目的是要削弱魯君的實力,最終篡奪魯國的政權(quán)??鬃右运S富的政治經(jīng)驗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語道破了季氏的陰謀,同時有力批駁了冉有的觀點。表現(xiàn)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見地。)

3 在理清師徒對季氏伐顓臾不同態(tài)度、不同情感的基礎上,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4齊讀全文,要求用合適的語氣、語調(diào)讀出孔子、冉有的不同情感。

5 分析孔子的辯駁藝術

孔子先責備,認為不能伐:為先王封國(不可伐),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當伐);

再批駁,提出應阻伐:引用周任的話,指出作為家臣應該“在其位,謀其政”,盡到臣子的職責,不能尸位素餐;再用比喻,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顓臾比作龜玉。季氏攻伐顓臾,就好比虎兕從籠子里跑出來傷人;如果顓臾在魯國境內(nèi)被季氏攻滅,就好比龜玉在匣子里被毀壞。這層比喻義,揭露了季氏的貪暴及其伐顓臾的非道義性。同時把作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龜玉的保管人。出現(xiàn)“虎兕出于押,龜玉毀于櫝中”的情況,其過錯既不在于虎兕和龜玉,也不在于柙和櫝,而在于它們的看管人和保管人。這層比喻義表現(xiàn)出孔子對學生的嚴厲批評。

最后是斥責,反對伐:對內(nèi)——“均、安、和”,對外——“修文德”,表明了對內(nèi)創(chuàng)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加強文教德化,使外邦異族歸附。冉有的做法違背了以上原則,孔子大加斥責,體現(xiàn)孔子實行仁政、實行禮治、加強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六 背誦課文

1 根據(jù)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孔子辯駁藝術的領會,嘗試背誦課文。

2 指名背與齊背交互進行。

3 交流背誦方法。

總結(jié):背誦課文,方法很多。如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讀幾遍,自然上口,便久遠不忘?!敝祆洳捎玫氖抢首x背誦法,這對不少同學也是適用的`;除此,還有意義背誦法,即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背誦,這樣的背誦既可避免死記硬背,又能使背誦的內(nèi)容長時間不忘;還有書寫背誦法,有人讀十遍、百遍都不能將一篇文章背下,可書寫一到兩遍卻能背住,就可采用這一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位同學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背誦效率。

七 總結(jié)拓展

1孔子反對季氏討伐顓臾、強調(diào)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根源是孔子的“仁”的思想。

2拓展訓練。

翻譯下列句子,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難點。

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②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譯文]①用道德來治理國政,自己便會像北極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huán)繞著它。 ②用政法來導引他們,使用刑罰來整頓他們,人民只是暫時地免于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導他們,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

這兩句告訴我們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修文德,以德報人,主張禮治,反對法治,反對武力征伐。即孔子的“仁”這一思想。

3你怎樣看待孔子的“仁”?

八 再讀質(zhì)疑

1 再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在字句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難,那是淺層次的,如果能就課文內(nèi)容提出問題,那就是真正在思考、在探索了,請同學們提出你想知道的問題。

同學們可能提出如下問題:冉有、季路為什么要把季氏要伐顓臾的消息告訴孔子?兩位弟子有沒有接受孔子的批評,有沒有阻止季氏的攻伐行為?孔子的以德服人的治國主張如今是否適用?他的均貧富思想跟我們提倡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本質(zhì)上是否一致?

2 師生探究,就以上問題進行探討,以明確必須批判地吸收孔子的仁政思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我們不能不患寡,不能滿足于“和”,在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還應該促進生產(chǎn)發(fā)展,提高生活水平,使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

九 布置作業(yè)

1 看“百家講壇”易中天《實話孔子》,豐富對孔子“仁”這一思想體系的認識。

2 看電影《孔子》,進一步了解冉有、季路的思想及其個性特征,同時了解顏回、子貢等人,感受孔子的師者風范。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8

在學習《季氏將伐顓臾》一文時,我以“孔子動怒的原因”這樣一個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從而找到正確答案,那就是:

其一,孔子治國的理念是“禮義教化”,他曾為此而周游列國,身體力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二,孔子對當時“禮崩樂壞”的局面以及季氏伐附庸小國顓臾,是非常不滿的;其三,孔子對冉有、季路既否認對季氏伐顓臾的贊同“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又為其侵犯行為尋找借口“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的兩面派行為表示憤怒。一句話:孔子面對這種理念受阻,季氏無道,弟子不爭氣的狀況必然要大動肝火。通過這一問題的研討,學生不但深入了解了課文,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腳點是學生。這是我在課后的.最大感悟。因此,我在充分聽取學生反饋意見之后,對照課前定下的三個標準——扎實(文字)、清晰(文章)、到位(文化),對本堂課進行了反思總結(jié)。

首先是文字落實不夠扎實。學生能基本讀懂文章大意,但對具體字詞等文言知識點的理解就顯得較為吃力,這反映在句段翻譯的不流暢上。顯然,我在文字的落實上做的還不夠。我想,或許可以從四方面彌補:一是課前就提供參考譯文,二是在文章梳理中強調(diào)字詞落實,三是課后習題的鞏固練習,四是加強朗讀和背誦。

其次是文章解讀清晰明了。無論是學生還是聽課老師都認為文章梳理的清晰是本堂課的亮點之一:從關鍵句“求!無乃爾是過與”入手帶動對全文的理解,問題的層層推進催化思維的運動,同時,整堂課都由一條主線貫穿——孔子為什么態(tài)度如此強硬地反對季康子攻打顓臾?或許,這可以成為文言文文章梳理的一個模式。

最后是文化拓展定位準確。學生在文字落實和文章梳理的基礎上結(jié)合提供的課外資料,基本上能把握孔子的政治理想及人物形象,并通過課堂結(jié)尾的一系列帶有啟發(fā)式的問題(孔子所竭力維持的等級制度在當今社會仍舊適用嗎?這種等級制度在當時是否有其先進性呢?“修文德以來之”是否對當今國際關系的處理有借鑒意義呢?“均無貧”是否等同于“均貧富”?“和”的概念和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和諧”有區(qū)別嗎?),對孔子及《論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的書單也成為課外閱讀的熱門書目。

我想,學生課前充分預習,課堂認真思考聽講,課后及時加以記憶,教師及時加以檢查這大概就是達到了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了吧!對于所有文言文均可以以此方法加以推廣。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文言字詞、句式等知識,能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學習文言文。

②能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并作出評價。

2.過程與方法:講練結(jié)合,誦讀,小組探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及反對戰(zhàn)爭、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文言知識的落實,難點是學生對孔子政治主張的理解與評價。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媒體】多媒體平臺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必修二第四單元已經(jīng)學習了文言文(1),對于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應該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掌握一些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及其他的文言現(xiàn)象。

課前學生利用《學案》進行預習,應該能初步掌握文言字詞等基礎知識,但文意理解,孔子政治主張等涉及背景的知識,還需要老師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孔子的“三怒”導入。(我們在學了《論語選讀》第一、第二單元,知道了孔子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是“溫良恭儉讓”,稱呼學生也叫“求也”“回也”。然而孔子也會發(fā)怒,在記載中,孔子發(fā)過三次怒。)

一怒: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于予與②何誅③?”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p>

【注釋】①圬(wū):指泥工抹墻的工具,也作動詞用,指把墻面抹平。②與:語氣詞,同“歟”,下文“于予與改是”中的“與”同義。③誅:責備。

【譯文】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備的呢?”又說:“起初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變。

可見學生睡覺,老師批評是天經(jīng)地義的。

二怒:

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鬃釉唬骸蠓俏彝揭玻∽峪Q鼓而攻之可也。

【譯文】“冉求當了季氏的家臣,不能改變季氏的德行,征收田賦反而比過去增加一倍??鬃诱f:‘冉求不是我的學生,弟子們,你們可以擂起鼓來聲討他!

孔子是發(fā)火了,而且脾氣很大,是因為弟子冉有沒有說服主子實施仁政。老先生很看重仁。

三怒:在《季氏將伐顓臾》中,老夫子第三次發(fā)火了,這又是冉有惹的禍,到底是為什么呢?我們存?zhèn)€疑問,先落實了文言知識,再來找答案。

二、落實文言字詞(10分鐘)

檢查預習的情況。(主要從實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翻譯四部分檢查掌握情況。)

1.實詞

(1)季路見于孔子(見:拜見、謁yè見)

(2)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止:不去)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疾:憎恨、痛恨。辭:托詞、借口。)

(4)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憂慮、擔心。寡:少。)

2.一詞多義

(1)相相夫子(輔佐,動詞)

則將焉用彼相矣(輔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詞)

(2)是無乃爾是過與(提賓的標志,助詞)

是誰之過與(此,這,代詞)

(3)過無乃爾是過與(責備,動詞)

爾言過矣(錯,形容詞)

是誰之過與(過失,名詞)

(4)于冉有、季路見于孔子(引出對象)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對)

虎兕出于柙(從)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在)

3.特殊句式——(提示: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

(1)是社稷之臣也——這是國家的臣屬(判斷句)

(2)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倒裝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3)龜玉毀于櫝中(被動句)

“龜玉毀于櫝中”一句“龜玉”是指值錢的貴重的東西。玉是值錢的貴重的,無可非議。為什么“龜甲”也是值錢的貴重的東西?

明確:孔子所處時代還是巫術余風未消的時代,龜甲是占卜的重要工具,所以十分珍貴。歷史上的甲骨文很多刻在龜甲之上,是占卜內(nèi)容的記錄。我們學過的《氓》中“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一句,“卜”就與龜甲有關。

4.翻譯

提示——

翻譯的方法:留、補、刪、換、調(diào)。

注意:翻譯要“字字落實”。

(1)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保ù鸢福篈)

A.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季路兩人謁見孔子,說道:“季氏準備對顓臾使用兵力。”

B.季氏將興兵攻伐顓臾。冉有、季路來見孔子說:“季氏將向顓臾用兵了?!?/p>

C.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季路來見孔子說:“季氏將要軍事行動對顓臾。

(2)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答案:C)

A.本國以外的人還不歸服,就加強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他們前來(歸順)。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下來。

B.所以如有遠方的人不歸服,就加強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他們前來(歸順)。已經(jīng)來了,便設法安頓他們。

C.所以本國以外的人不歸服,就加強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他們前來(歸順)。已經(jīng)使他們來了,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

(3)求!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答案:C)

A.求呀!這怕是你的過失吧!……為何要伐它呢?

B.冉求!這難道不該責備你嗎?……憑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C.求!恐怕該責備你吧?……憑什么還要攻打它呢?

三、解題與背景介紹

1.學生齊讀課文

2.思考:

(1)孔子的第三次發(fā)怒緣何而起?——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孔子、冉有、子路是何許人也?)

(2)背景介紹

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當時,魯桓公的后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逐漸強大,魯國公室日趨衰敗。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魯國朝政,其中,季孫氏勢力最大,他要討伐顓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貪其土地,其二是擔心顓臾對己不利。當時冉有(求)、季路(子路)都在季氏門下,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時候,兩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

四、整體感知

1.針對“季氏將伐顓臾”這件事,師生展開了討論,師生的態(tài)度各是什么?(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分析)

文中學生的話: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齊讀文中學生的話。)由此得知,學生的態(tài)度:支持贊同

文中老師的話:

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則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由此得知,老師的態(tài)度:批評反對

(那么他們在表達各自的態(tài)度時,語氣是否有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味一下師生之間三問三答的語氣變化。)

五、課文分析

1.辨析師生雙方的語氣

(1)冉有()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A.悄悄地B.含糊其辭地C.恭敬地

用“含糊其辭地”“遮遮掩掩地”“輕描淡寫地”。因為他們不是直截了當?shù)卣f“季氏將伐顓臾”,而是說“季氏將有事于顓臾”,故意把“伐”字輕描淡寫地說成“有事”,是想試探一下孔子。

如果前加“恭敬地”不妥,冉有等始終尊敬孔子,此時不必專門強調(diào)。而“悄悄地”則有“泄密”嫌疑?!昂滢o地”則表現(xiàn)了冉有等贊成此事但又略覺不妥的矛盾心理。

(請一位學生讀一下含糊其辭的語氣。)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何以伐為?

A.義憤填膺地B.義正辭嚴地C.勃然大怒地

義憤填膺:義憤充滿胸膛。形容極其憤怒。

義正辭嚴:道理正當充足,措辭嚴正有力??梢詫懽鳌傲x正詞嚴”。

用“義正辭嚴地”、“旗幟鮮明地”。對“季氏將伐顓臾”這件事,孔子是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鬃硬恢肛熤髦\季氏,而指責作為家臣的兩個學生,可見孔子對自己的學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孔子擺出三點理,“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指出顓臾不可罰、不必罰、不當罰。既然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用“義正辭嚴地”好。用“旗幟鮮明地”也對,因為冉有、季路想試探一下孔子的口氣,而孔子則明確地表示反對。

但“勃然大怒地”、“義憤填膺地”既與“無乃爾是過與?”的語氣不合,又與孔子的性格有點不相符。

(2)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p>

A.口是心非地B.含糊其辭地C.遮遮掩掩地

冉有的“投石問路”遭到了老師的批評。他趕緊為自己辯解。

用“口是心非地”、“言不由衷地”。冉有、季路是參與了“將伐顓臾”事件的策謀,他們對季氏的這一主張,不僅沒有反對,而且是贊同的。如果他們表示強烈的反對,季氏也可能不會貿(mào)然作出伐顓臾的決定,他們是季氏的支持者;從后面冉有繼續(xù)為季氏辯護來看,他倆是認同了季氏伐顓臾的理由。他們?nèi)狈鬃幽菢拥恼x感。他們說“吾二臣皆不欲也”,其實是口是心非,只不過是想逃避老師的責備而已。如果用“遮遮掩掩地”,效果差一點。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A.大義凜然地B.語重心長地C.循循善誘地

對冉有為自己推脫責任的做法,孔子會怎樣?

大義凜然:一身正氣,威嚴不可侵犯的樣子。

用“大義凜然地”、“不依不饒地”。對冉有為自己推脫責任的做法,孔子表現(xiàn)了強烈的不滿。孔子講究“溫良恭儉讓”,但涉及到原則的事情,他當仁不讓,決不姑息,語氣非常嚴厲。大義凜然,指出了季氏將伐顓臾,作為家臣,冉有、季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義正詞嚴”也對。

如果用“語重心長地”“循循善誘地”、“曉以大義地”,盡管可以表現(xiàn)孔子對他們的批評是以理服人(用引用和類比的方法),也體現(xiàn)了孔子大教育家的風范,但與孔子直呼“求”不相稱。

(3)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A.強詞奪理地B.口是心非地

在孔子的步步緊逼之下,冉有終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用“強詞奪理地”。侵略者把發(fā)動戰(zhàn)爭的責任推給受害的弱者,這是強盜邏輯,冉有居然還在孔子面前振振有詞,真是顛倒黑白。

“無中生有地”也可。顓臾的城墻堅固,應是出于自衛(wèi)的需要;雖“近于費”也不會對季氏構(gòu)成威脅,因為它只是一個附庸的小國,勢力強大的季氏說它“后必為子孫憂”,完全是在找借口。

“固執(zhí)己見地”、“自欺欺人地”也可。經(jīng)孔子的批評之后,冉有、季路可能意識到自己有責任,但他們沒有識破季氏的陰謀;他們在師長面前是不敢強詞奪理的,他們也不是那種無中生有別有用心的人,他們也是受了季氏的欺騙;當然,也說明他們不能站在孔子的高度來看問題,沒有孔子那樣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和敏銳的洞察力。他們既然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說明他們也認識到伐顓臾是非正義的,他們還要固執(zhí)強辯,那應是自欺欺人的狡辯。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A.一針見血地B勃然大怒地

用“一針見血地”、“針鋒相對地”。孔子首先指出,說“后必為子孫憂”的說法是在找借口,這種做法是令人深惡痛絕的,這就揭穿了季氏、冉有他們自欺欺人的陰謀;接著,孔子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再指責學生的失職;最后,揭露了季氏的陰謀,說明季氏認為顓臾“后必為子孫憂”是假的,他的目的是:消滅顓臾,擴大自己的地盤,削弱魯君的勢力。這一番話,孔子說得針鋒相對,一針見血。

2.孔子的辯難

針對冉有的三次陳述,孔子進行三次反駁。從孔子的說話的語氣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態(tài)度是從“不滿”到“生氣”到“怒不可遏”的。

第一次,擺事實,列出三點理由,“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指出顓臾的不可罰、不必罰、不當罰。從中看出孔子從“禮”的角度教育學生。

第二次,講道理。引用名言,運用類比,斥責學生的失職、不義。從中看出孔子是用“理”來教育學生。

第三次,講道理。首先從君子品質(zhì)的角度,斥責冉有的為人。接著從治理國家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對內(nèi):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對外:修文德。最后,揭穿季氏的陰謀。“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睆闹锌闯?,孔子用“德行”、“治國”的道理來教育學生。)

3.小結(jié):孔子的政治主張

在這次對話中,孔子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均”、“和”、“安”“修文德”。

孔子一貫的政治思想就是禮治、仁政和教化。

“禮制”是孔子所期求的社會秩序;“仁政”是這一社會的精神氣質(zhì);“教化”是這一氣質(zhì)得以形成的途徑,也是理想社會秩序得以實現(xiàn)的方式。

六、探討研讀(時間如果允許播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和”片段,2分18秒)

思考:孔子對內(nèi)的政治主張是“均、和、安”,其中“和”的思想對我們當今社會影響最大,請同學們從朋友和氣、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并進一步思考“和”這一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老師小結(jié):

《論語》有曰:“禮為用,和為貴?!敝袊酥v求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統(tǒng)一,修文德、教養(yǎng)百姓使其安居樂業(yè),互助互愛,天下太平,人心安定,這樣就達到和諧的目的。所以用“和”的理念來協(xié)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diào)各種社會矛盾,正是我國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大亮點。今天,我們提出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是與古代“和”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當代中國賦予“和”字以新時代的內(nèi)涵,是對“和”的理解和傳承。

七、作業(yè)做本課的古漢語知識歸納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10

一、導人

孔子作為一名老師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性格溫和、循循善誘,是一個翩翩君子的“圣人”形象,今天,我們將要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孔子,因為這一次孔子發(fā)怒了,而對象就是他的學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季氏將伐顓臾》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全文,糾正字音、斷句

首先,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齊讀全文并且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本文的對話是在什么情況或者背景下發(fā)生的?

明確:季氏將伐顓臾

“伐”字怎么解釋?解釋為明目張膽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動用“武”力

“將”字說明什么?“將”字說明這個戰(zhàn)爭還沒開始,即將發(fā)生,可以通過勸阻得到制止,如果不去勸說,那么這場戰(zhàn)爭就有可能變成現(xiàn)實

時代背景:

當時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魯桓公的后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把持魯國朝政,而王室日趨衰敗,這種情況到孔子生活的時期一直持續(xù)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歷史上被稱為“三桓犯上”這其中,季氏的勢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討伐顓臾一是貪其土地,二是擔心顓臾對自己的勢力構(gòu)成威脅當時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門下,而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兩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

三、文本探討

(1)下面,請同學們朗讀第一段,思考:對于這場仗,孔子持贊成還是反對態(tài)度?他列舉了哪幾條理由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大家用序號把理由標出來

明確:孔子反對討伐,理由有三點(治國以禮):

①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是社稷之臣也

資料:論語中就曾經(jīng)提到“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論語·季氏篇》

從這里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顓臾就在魯國境內(nèi),是魯國的附屬國,而野心勃勃的季氏卻想吞并它,這顯然違背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禮樂思想孔子能不生氣嗎?

接下來,請同學們朗讀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孔子生氣的態(tài)度,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明確:

①求!無乃爾是過與?表示推測語氣,賓語前置句解釋成“恐怕要責備你吧?”要讀得溫和,緩慢學生朗讀

②何以伐為?“何……為”表示一種反問語氣,為什么要討伐它呢?賓語前置句

③求!語氣強烈

(3)孔子對冉有三次直呼其名,接下來的兩次責備的語氣都一樣嗎?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下面孔子的話,孔子的語氣有什么變化,從哪里看出來?

明確:語氣加重,更加急促、強烈、氣憤

①求!周仁有言……是誰之過與?

1、指責(責備)的語氣

2、句子有:責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實質(zhì)上是指責冉有、季路沒有做好季氏的家臣

3、不是直接地訓斥從哪里看出來

孔子引用了周任的話表明只有施展才能了才能擔任職務,否則就辭職在《憲問》篇里,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很顯然“在其位,就得謀其政”

用盲人遇到危險(危)不去護持,將要跌倒(顛)卻不去攙扶,是做相的失職

用老虎犀牛這些猛獸逃出籠子,龜甲和玉器毀壞在木匣中是看管者的責任

比喻季氏攻打顓臾,冉有季路作為家臣沒有進行勸阻的失職所以這種責備的語氣會委婉、含蓄一點

學生嘗試朗讀這一段

②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讀出強烈的痛斥的責備語氣“疾”(痛恨、討厭)注意斷句

學生朗讀這一句

(4)孔子三次責備的語氣層層遞進,取決于誰的態(tài)度?

明確:冉有冉有的話體現(xiàn)了他害怕責備、推卸責任的特點比如說

①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為何不說將伐顓臾?學生本身就理虧,怕被孔子責罵,說得委婉一些)

②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這句話體現(xiàn)了冉有推卸責任,不想被孔子責備

③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這句話流露了冉有支持攻打顓臾的真實想法,卻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本意,實在很虛偽

根據(jù)說話內(nèi)容,冉有的話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而弟子的語句呢因為是推托之詞,所以要稍微緩慢一點,畏畏縮縮

(5)角色朗讀下面,我們根據(jù)前面對師徒兩人的對話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揣摩第一段到第三段“為之辭”為止的語氣,各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盡量把冉有的推脫語氣與孔子愈加氣憤的層次感表現(xiàn)出來學生展示朗讀

四、問題探討

1、其實啊,孔子面對冉有的執(zhí)迷不悟如此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孔子一生周游列國,顛沛流離,終于回到魯國,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半生追求托付給得意門生,冉有非但沒有遵守,反而孔子反對武力的主張,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在對話中流露出的這種真性情,使他的儒雅形象更生動外,還增添了幾分可愛與真實那么孔子治國安邦的主張到底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到明確的語句

明確:孔子的正面主張也就是他治國安邦的原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這里說明孔子主張對內(nèi)使人人和平穩(wěn)定、安居樂業(yè)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要加強文教德化,使外邦異族歸附,以德服人(為政以德)

2、深化思想: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內(nèi)涵體現(xiàn):禮讓、正名、以身作則

五、拓展延伸(機動)

討論:聯(lián)系材料,談談孔子為政以德主張的具體表現(xiàn)和現(xiàn)實意義

資料:近些年來,我國貧富差距正在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jīng)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介紹,對我國的基尼系數(shù)目前各機構(gòu)認識不一,被學界普遍認可的是世界銀行測算的0 .47“我國基尼系數(shù)在10年前越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后仍在逐年攀升,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五、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真性情的孔子,人們喜歡將他神圣化,但更多時候他是一個凡人,我們通過朗讀體會他與冉有的對話中的語氣,因聲求氣,從而深刻地體會了孔子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也更生動更全面地認識了一個真性情的孔子形象

六、作業(yè)

1、背誦“丘也聞……蕭墻之內(nèi)也”語段

2、寫一篇心得,談談孔子的思想主張對現(xiàn)實生活的啟發(fā)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修文德以來遠人”的政治主張。

2.了解語錄體的論述方式。

3.了解本文語言高度精煉的特點。

[教學重點]

實詞、誦讀。

[教學課時]

兩課時。

[預習安排]

1.仔細閱讀這篇課文和注釋。

2.朗讀課文一遍,不會讀的字在字邊注音。

3.回答下邊的問題:

孔子反對伐顓臾有哪些理由?他所說的“遠人”是指什么人?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舊課導入新課。

1.要求學生從初中課文《〈論語〉六章》任選兩章背誦。

2.讓學生將該課與本課作比較,談談初步印象。

(篇幅大小不一,內(nèi)容不同。)

二、《論語》簡介。

《論(lún)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薄墩撜Z》的內(nèi)容很廣泛,涉及哲學、政治、教育、時事等方面。全書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兩個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話,長的達數(shù)百字,如《季氏將伐顓臾》),前后章之間不一定有什么聯(lián)系,有些章還有重出現(xiàn)象,可見它是一個片斷的集合體,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論語》記錄孔子的言論大致上有四種體式:

(1)用“子曰”開頭直錄其言論,可稱格言體,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問者和問題,再錄孔子的'回答,可稱答問體,如“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3)跟特定的對象展開談話,超出一問一答的模式,可稱對話體,如孔見師冕。(4)就一件事比較詳細地闡述自己的意見,可稱議事體,如《季氏將伐顓臾》這一章。

三、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拥南茸嬖撬螄馁F族,在一場政治的斗爭中失敗后逃到魯國,但到孔子出生的時候,已下降為平民??鬃幽贻p時因家境貧寒給季氏做過委吏(管理糧倉)和司職吏(管理性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學習,相傳他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50歲以前,他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聚徒講學,也從事政治活動,去過齊國。50歲那年,魯定公任命他為中都宰。56歲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攝相事,但為時不長,被迫辭職。后又周游宋、衛(wèi)、陳、蔡、齊、楚等國,為時14年,終不見用?;氐紧攪笾铝τ诮逃驼砉糯?文獻,又將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他的弟子相傳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顏回、子貢、季路(子路)、冉有、曾參等。他又是私人講學風氣的開創(chuàng)者,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解題要點。

季氏伐顓臾一事,是在“陪臣執(zhí)國政”的魯國的特殊背景下發(fā)生的?!芭愠肌敝傅氖敲蠈O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他們的先祖即慶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魯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兒子、魯莊公(前693 ̄前662在位)的弟弟,號稱“三桓”。到孔子這時,“三桓”執(zhí)魯國國政已達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這一百多年間,公室(魯君)和私室(三桓)之間的主要斗爭有:①魯宣公十五年(前594)針對三家分地擴展頒布了“稅畝”制度;②魯襄公十一年(前562)三家“作三軍,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欲誅季,三桓聯(lián)合進攻,昭公被迫逃亡。這斗爭一直繼續(xù)到戰(zhàn)國初年,《史記·魯周公世家》說:“悼公之時,三桓勝,魯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p>

季氏將伐顓臾一事,不見經(jīng)傳。后世注家以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轉(zhuǎn)達了孔子的意見,季氏懼禍而止?!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仲由為季氏宰”在定公十三年(前497);季康子召冉有在魯哀公三年(前492),其時子路隨孔子在陳。至于二人何時同為季氏家臣,則不得而知?!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份d有季康子向孔子詢問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據(jù)推測當在魯哀公初年。

孔子一貫反對“陪臣執(zhí)國政”,對三桓的指責在《論語》中就有許多記載。

五、誦讀第1段。

1.注疏(可據(jù)所列條目提問,下同)

①“季氏將伐顓臾”:

本章屬議事體,開篇便說事。一句帶過?!胺ァ?,有旗鼓之謂。旗鼓聲罪,而顓臾無罪,由此引出孔子的評論。

②“見”(xiàn):引見。

③“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有事”,喑寓“伐”字。季氏貪其土地,欲滅而取之。

④“求,無乃爾是過與”:

冉求為季氏聚斂,尤用事?!墩撜Z·先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薄盃柺沁^”,即“過爾”。全句應譯為“這恐怕要責怪你吧”,課本注釋誤。

⑤“以為東蒙主”:

言顓臾乃先王封國,故不可伐?!耙詾椤保耙灾疄椤钡氖∥?。主,死人或神的牌位,引申為主祭人。蒙山在魯之東,故曰東蒙。

⑥“在邦域之中”:言不必伐。魯封地七百里,顓臾在其中。

⑦“社稷之臣”:

言非季氏所當伐?!吧琊ⅰ?,指公室即魯君。當時四分魯國,季氏取其二,孟孫、叔孫各有其一,只有顓臾這個附庸之國尚為公臣。

⑧“何以伐為”:

照應本段起句?!盀椤?,語末助詞,無義?!昂我浴?,就是“以何”,憑什么(理由)。

板書

(略,見教材)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12

一、檢查第一段背誦

二、講析第二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學生朗讀第二段,另指一名學生口譯本段。

教師點撥本段重點字詞:陳、列、危、顛、相、押、櫝、過

注意辨析:

過:是誰之過與?過錯

過:無乃爾是過與?責備

2.簡析第二段,提出思考問題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評了冉有,但他辯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圖推卸責任,孔子是怎樣批駁的?

教師點撥:

①列名言??鬃酉攘惺饭倜?,指出冉有、季路應在其位,謀其政,據(jù)理力爭勸其改邪歸正,否則,就應離去,不可一味茍同。

②用比喻。運用比喻闡釋深刻道理。

[板書]

3.熟讀第二段,試背誦。

三、講析第三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集體朗讀第三段,請兩名學生口頭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疾、辭、患、寡、均、貧、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貧而患不安安定

安:既來之,則安之使……安定

本段較長,而且集中表達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因此,除重點實詞外,一些重要的語句要認真翻譯(教師可適當板書),為分析本段內(nèi)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礎。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二段,熟讀第三段,繼續(xù)思考練習題。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閱讀語文讀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13

一、導人新課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是關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論語〉六則》一課里,我們學習了孔子“溫故知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都臼蠈⒎ヮ咊А芬彩钦撜Z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實行禮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疑難字句,可板書在黑板上,增強學生聽講的針對性。

三、講析第一段

1.朗讀和疏通文意

請同學朗讀第一段并作口頭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伐:攻打,征討,指正式的戰(zhàn)爭。

過:責備。

無乃……與?一種表示委婉推測語氣的句式。

何以……為?一種表反問的句式。

2.簡析第一段,提出思考問題。

①這次談話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點撥:背景事件為季氏將伐顓臾。教師可根據(jù)資料向?qū)W生介紹背景。

②孔子對這件事的反對態(tài)度可從哪句話看出?孔子反對的理由是什么?

點撥:“無乃爾是過與?”一句。特別是“過”字確切而又傳神地表達了孔子對季氏將伐顓臾的強烈不滿,同時也是對作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勸阻、嚴重失職的極大反感??鬃用鞔_指出了不應攻打顓臾的理由:

顓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顓臾是魯國附庸,不必伐

顓臾是社稷之臣,不當伐[板書]

這三條理由體現(xiàn)孔子一向反對國君進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張,也再次對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評。

3.全體朗讀第一段,結(jié)合簡析思路,請同學試作背誦。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第一段。

2.細讀第二、三段,并思考課后練習一。

季氏將伐顓臾課件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熟練閱讀先秦經(jīng)典文本的基本素養(yǎng)

2.理解孔子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3.學習有針對性并且藝術地闡明自己觀點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揣摩語言是學習的重點,論說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都是由語言的力量傳遞的,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多種多樣的語言活動方式,品味語言,揣摩深意體會孔子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是學習的難點,要使學生“入得其里”,在對話推進過程中細細品味內(nèi)涵,還要使學生“出得其外”,將孔子的思想精華放在整個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中來讀解

三、教學策略

1.朗讀涵泳

2.辨詞積累

3.語感品析

4.活動感悟

四、教學流程

1.導入

《季氏將伐顓臾》短短250字,字字珠璣,簡潔動人,好文不厭百回讀我想和同學們一起朗讀全文,初步感受、理解文章內(nèi)涵

【說明】本文充滿先秦散文獨特的氣韻和魅力,值得一讀再讀在朗讀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對句讀節(jié)律的處理

2.基礎的厘清

你覺得哪些字詞和句式,是這篇文言文里需要我們重點去掌握的?

【說明】疏通字詞和句式是走進文本,進行學習性閱讀的第一步本文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多樣,值得細細推敲

3.任務型朗讀

再次朗讀全文,揣摩文體特征

【說明】《季氏將伐顓臾》屬于對話體文章,這在學生的學習認知中屬于一個空白點,教師需要在這里給力,填補知識空缺

4.梳理全文核心話題

全文話題概括起來只有一個字:伐《季氏將伐顓臾》就是以“伐”作為話題的對話體議論文

【說明】將本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統(tǒng)一在一句話之內(nèi)

5.穿插孔門軼事

(1)孔子弟子三千,得意門生七十二人這七十二人之中,還有“四最”顏淵(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子貢是孔子最富有的學生,冉有是孔子最善戰(zhàn)的學生,子路是孔子最可愛的學生

(2)“伐”就是孔子和這“四最”之二冉有、子路一起探討的一個話題

(3)孔子的形象孔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是百折不撓的跋涉者,是循循善誘的良師,是禮儀大師

【說明】將孔子及其學生的軼事作一次穿插,能讓學生明確和孔子在談論“伐”這個話題的是孔子的優(yōu)秀學生他們在孔子心中有著一定的地位,可是他們的思想境界與孔子的還存在著這樣的落差,可見孔子思想在當時的困難、逼仄的境地結(jié)合孔子具體的生平事跡,對孔子形象進行補充介紹,能夠讓孔子走下圣壇,讓學生可以接住偉人的思想之臂

6.再讀課文

分角色演讀課文引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xiàn)對孔子、冉有、子路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說明】這次朗讀帶有研讀性質(zhì)在基本把握全文內(nèi)容、文體特征、人物關系的基礎上將閱讀的重點放在對孔子(核心人物)的關注上,這是學習的關鍵

7.問題探究

師生對話的三個回合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1)師徒過招第一回合

得知季氏將伐顓臾之后,孔子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學生補白:孔子當時的心理活動(挨批的應該是你們?yōu)槭裁窗づ膽撌悄銈兌皇羌究底幽??你們接受我的教育,我希望你們在各國的政治舞臺上推行我的政治理想你們太令我失望了)

除了批評,孔子是怎么對學生講道理的?

明確:高明的`老師以理服人孔子告訴學生:從歷史觀照,顓臾的國君是賢明高尚的;從現(xiàn)實來考察,顓臾是歸附魯國的;從關系上考慮,討伐社稷之臣,那就是自毀墻角(老爸和兒子打內(nèi)戰(zhàn),那成什么體統(tǒng))

如果季氏堅持打這一仗,戰(zhàn)爭的性質(zhì)是什么?

明確:師出無名:無道之戰(zhàn)那就是“不義”

那么,我們從這一回合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明確:講原則用朱熹的話來評價:理之至當

這一回合師徒誰勝出?

明確:孔子

(2)師徒過招第二回合

當冉有推托是“夫子之欲”時,孔子為什么還要“咄咄逼人”地對自己的弟子說“是誰之過與”?

明確:冉有、季路是季康子的家臣,做“臣”要有“臣”的擔當啊

孔子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學生?

明確:引用名人名言(史官周任的話)講道理,比喻的方式(老虎逃、龜玉毀)講道理

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明確:擁有豐富的歷史掌故和生活常識,用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和常識來說服學生,絕不是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說教者

這一回合又是孔子勝出了

(3)師徒過招第三回合

冉有真是個聰明的人,他在三個回合中,從沒有說過這是“我”的意愿,第一次陳述事實,第二次推托“夫子之欲”,第三次又將誰抬將出來了?

明確:子孫后代

孔子棋高一著,孔子說他最討厭怎樣的男人?

明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一個好男人的標準是什么?

明確:君子坦蕩蕩

有國有家者真正的“憂”應該是什么?

明確:不均、不安

孔子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明確:“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孔子的擔憂有沒有變成現(xiàn)實?

明確:不久,季氏家臣陽虎內(nèi)叛,完全印證了孔子的預見

在第三回合,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明確:高度的政治覺解,仁愛的經(jīng)世理想

【說明】將對話的整個過程分成三個回合,實際上是對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讓孔子的形象在每一個回合中清晰飽滿地凸顯出來,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三個回合中所有探究的問題,都可以交付給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自行研討、解決

8.學習小結(jié)

學完《季氏將伐顓臾》之后,如果再要我們在孔子之前加一個定語進行修飾,你會加什么?

【說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對第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回應,主要是考量經(jīng)過第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集中、深入、具體學習之后,學生對孔子的認識是否可以到達一個新的維度,也是對文本主要探究的話題“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的總結(jié)提升

9.誦讀全文

提出朗讀的最高要求:化境入得文本,浸淫人物,走近偉人孔子,涵泳他卓爾不群的政治襟抱和人格力量

【說明】課堂教學起于朗讀,收于朗讀,如扇面打開,移步換景,雖不能“沂水春風”,師徒其樂融融,但也樂音錚,余味莞爾

教學反思

為了達成“培養(yǎng)學生熟練閱讀先秦經(jīng)典文本的基本素養(yǎng)”這個目標,我設計了多次的朗讀,有感受性、感悟性的朗讀,也有任務型的朗讀,有通讀,也有演讀通過朗讀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文言文嗅覺,反復暗示學生文本語言模式的特殊性這是我在教案設計時第一次的自覺追求

文言文教學必定繞不開字詞、句式的話題,偏離了這個話題,實際上就隱沒了文言文最顯性的文體特征在設計教學時,我比較關注《季氏將伐顓臾》中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甚至還刻意地關注語言背后的文化,使字詞、句式的學習不至于落于浮淺的表面這是我在設計教學時第二次的自覺追求

文言為“體”,孔子的思想為“用”文言的樣式是承載孔子思想的載體教學的重點當然應該放在孔子的政治襟抱上怎么表現(xiàn)孔子的襟抱?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更多的考慮是貼著人物教、貼著學生教,所以就有了這樣的一個核心話題: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話題的答案藏在師徒三個回合的過招中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第三次的自覺追求

這三個回合的學習是有側(cè)重的,不能均衡用力孔子的形象是漸入佳境,漸漸豐滿起來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第三回合是最表現(xiàn)孔子思想的,要講深講透,才能讓學生獲得全面認知

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大的擔憂是教師牽引了學生,也限制了學生,學生缺少主動建構(gòu)的空間教師容易成為問題話柄的持有者,決定著問題的走向甚至結(jié)果要彌散這種教學的危險,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改良的路徑:一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quán),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互為學習伙伴,合作探究二是讓教學的節(jié)奏慢下來,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暫緩評價,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之言與學生之言,言言相證相補,直至通向?qū)θ宋锏慕?gòu)三是第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來擔綱,由此檢驗、評估課堂學習水平,教師再根據(jù)實際情況作針對性、發(fā)展性補充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2023季氏將伐顓臾課件(精選14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季氏顓臾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將進酒課件教案精選5篇 小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將進酒課件教案。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詳細的教學教案能幫助教師理解課程知識的縱向發(fā)展?;蛟S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2023-05-08 閱讀全文
  • 精美課件14篇 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精美課件的全面介紹,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教案是創(chuàng)造性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必要條件。...
    2023-04-26 閱讀全文
  • 2023漁夫課件(范文14篇) 希望這篇“漁夫課件”能夠符合您的閱讀需求讓您感到滿意。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和課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06-02 閱讀全文
  • 2023化妝課件范文14篇 教師需要將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對于沒有寫的內(nèi)容,應當及時完成。編寫教案課件是實現(xiàn)完整課堂教學的前提,因此在編寫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許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化妝課件”能夠給您提供一些靈感,所以請一定要收藏本文并分享給您的朋友們哦!...
    2023-06-09 閱讀全文
  • 2023科學風課件(集合14篇) 如果您想深入理解這一話題不妨看看“科學風課件”。為了教學更有順利,老師會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要寫的教案課件不會陌生。?教學過程中應該在教案課件中促進學生的學習。希望本文能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2023-06-01 閱讀全文

小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將進酒課件教案。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每個老師都需要將教案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詳細的教學教案能幫助教師理解課程知識的縱向發(fā)展?;蛟S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2023-05-08 閱讀全文

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精美課件的全面介紹,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教案是創(chuàng)造性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必要條件。...

2023-04-26 閱讀全文

希望這篇“漁夫課件”能夠符合您的閱讀需求讓您感到滿意。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和課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06-02 閱讀全文

教師需要將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對于沒有寫的內(nèi)容,應當及時完成。編寫教案課件是實現(xiàn)完整課堂教學的前提,因此在編寫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許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化妝課件”能夠給您提供一些靈感,所以請一定要收藏本文并分享給您的朋友們哦!...

2023-06-09 閱讀全文

如果您想深入理解這一話題不妨看看“科學風課件”。為了教學更有順利,老師會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要寫的教案課件不會陌生。?教學過程中應該在教案課件中促進學生的學習。希望本文能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2023-06-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