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米厘米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9-07

厘米課件。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將為大家介紹一篇關于《米厘米課件》的文章。閱讀完后,請務必收藏這篇文章,以便今后能夠隨時查看。教案和課件是老師上課前準備的必備材料,所以老師們在編寫時需謹慎對待,不可隨意馬虎。教案是教師根據不同情境制定的應對方案。

米厘米課件 篇1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范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匯報。

(三)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

(四)統一長度單位。

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板書:統一長度單位)

(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戳松厦娴娜鶊D,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實踐中認識厘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空n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fā)現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二)認識厘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

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

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

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

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四、小結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米厘米課件 篇2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申請書范文網 Www.swy7.com)

高老師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物體的長度,發(fā)現兩種情況:一是雖然測量的是同一長度,但由于所用的標準不同,所以量得的`數量不同;二是雖然測量的是不同長度,但由于所用的標準不同,量得的數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認知沖突,使學生感受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但費時較多,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只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把教學的重點放到后面厘米的教學上。

認識長度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長度單位的名稱,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每個長度單位的實際長度,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估一估、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建立起以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師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實際測量經驗后,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培養(yǎng)了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語言不夠藝術,以后要注意聲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盡可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

2、課堂調控能力、組織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有時候課堂紀律也是教學效果的保證。

米厘米課件 篇3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長的紙條,投影片若干張.

學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圖釘,一條繩子,沒削過的新鉛筆一支,裝墨水瓶的空盒一個,三張紙條(分別長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幣一個.

同學們可能不知所措,無從回答,教師提示,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學生可能用鉛筆、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學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結果時,有的同學可能說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4??那么長,有的同學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樣說明其長度.

敘述:有的同學說課桌有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4??那么長,你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數都不一樣啊?(使學生體會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這樣說起來就很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表示它有多長.今天我們就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敘述: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是1厘米,請同學們用尺子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

教師將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請學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看看你的尺子,說一說:

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到哪兒是3厘米長?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量一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敘述:量紙條時,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1.請同學們將你事先準備好的三張紙條拿出來,量一量,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條,把量得的結果寫在上面.

2.看一看這支鉛筆長________厘米.

從圖中看出鉛筆長8厘米,如果讓我們去量削尖的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取整厘米數)

由學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鉛筆,實際量一量,從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來量.

一??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一??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1)每人拿出一根繩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給相鄰的同學看,把每次量出的繩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繩子一樣長.

①量一根沒削過的鉛筆,長( ?)厘米.

②量數學課本,長( ?)厘米,寬( ?)厘米.

③量裝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8).或將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來量.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厘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課桌的長,由于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出的數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實際需要用統一單位的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課堂設計中,通過從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教師在尺子上畫出1厘米的長度,圖釘的長,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目的都是為了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體長度.

在指導學生量物體的長度時,除了老師示范外,充分讓每個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米厘米課件 篇4

教學內容: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厘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結合實際經歷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3、初步認識線段,會畫線段,并能量出它的長度。

4、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1厘米有多長,用厘米做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

用直尺進行測量。

教學準備:

教具:各種尺子,一些比較短的實物如新鉛筆、橡皮、電池、易拉罐、小玩具汽車、吸管等,課件。

學具: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紙棒,每人一把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幻燈片講述故事:阿福的新衣。)

師講述:古時候有個人叫阿福,這一天,他來到了裁縫店做衣服。裁縫師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身長3拃,就讓徒弟記了下來,又量了袖長和肩長。正好師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認真地用自己的手量好了3拃,裁布、縫衣。衣服做好了,阿福高高興興的來試穿,結果卻很失望,因為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師傅著急得用手量了量,生氣的問徒弟:“告訴你身長是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納悶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師: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師傅的拃和徒弟的拃不一樣長。師:怎樣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生:讓徒弟自己去量。

師:你是說,量身體和做衣服都用一個標準是嗎?

生:把師傅的手畫下來,比著做衣服。

師: 你也是都用師傅的手這一個標準去測量就不會出現上面的問題了。

生:用尺子去量。

師:你懂得真多,以前的人們?yōu)榱藴y量的方便,確定了統一的標準,也就是長度單位,從而發(fā)明了專門用于測量的工具---尺子。你見過什么樣的尺子啊? 對,有皮尺,卷尺,米尺,折尺,還有我們用的學生尺(展示各種尺子)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認識學生尺,來學習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厘米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學生尺

師: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課件展示:直尺)師:誰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

生:我們發(fā)現尺子上有數。

師:都有哪些數???從哪一個數開始的。師:我們以前學過0表示什么意思?

生:0表示沒有。

師:在這里0表示測量的起點。

生:尺子上有線,這些線有長有短。

師:對,這些線叫刻度線。數在哪些線的下面?

師:你發(fā)現尺子上還有哪兩個字母?

生:cm

師: cm是厘米的國際單位符號。師:你從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1厘米嗎?

2、認識1厘米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地看看我們的尺子。0到1之間的一段是1厘米,你還看出那一段是1厘米。

生:尺子上1和2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生:尺子上15和16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生:尺子上20和19之間的長度還是1厘米。

(課件:1厘米)

師:同學們都知道1厘米的長度了。你能從老師發(fā)給你的學具中找到長1厘米的東西嗎?

生找1厘米的小管。

師:請你用拇指和食指這樣把它捏在手中,然后輕輕的抽出,拇指和食指保持不變,它們之間的空就是1厘米。師: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多長?

師: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哪根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生:食指。

師:你能想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

3、認識幾厘米

師:現在,同學們對1厘米的長度已經有了認識,你能找出哪段長度是2厘米?(課件:2厘米)師:5厘米呢?

師:為什么從0到5 是5厘米呢?

生:因為是5小段

師:你用手比劃一下5厘米大約多長?你能從學具中找個5厘米長的東西嗎?

師:對,彩色的小棒。

師: 剛才故事中有的同學說師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拃到底分別是幾厘米。(課件展示:師傅的拃18厘米、徒弟的拃12厘米)師:師傅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徒弟呢?

4、學習測量:

師:現在同學們都認識幾厘米了,你想用直尺自己測量物體嗎? 好,請拿出學具白色小棒,自己測量一下它的長度,(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

師:誰愿意到前面把你的測量過程展示給同學們?

生:我量的是10厘米

生:我量的不到10厘米

師:為什么他倆量的不一樣?請你仔細觀察一下,說說你的看法。師:量東西的時候,物體的一端一般要對準0刻度。測量數學課本,學生展示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怎樣測量物體了嗎?誰來給同學們提個醒,說說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生:?

5、學習線段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一邊畫30厘米的線段一邊強調象這樣直直的,一邊各有一個端點的線叫線段。)誰能測量出它的長度?

師:同學們用直尺自己畫一條線段,不要告訴同桌是幾厘米,讓他測量一下,看他測量的對不對。

三、利用游戲,應用知識

仿照幸運52中的看商品猜價格欄目做“猜長度,贏獎品”的游戲。

師:老師有幾件物品,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摸,摸到什么,你估一下它的長度,組員可以給他出主意,然后拿回去一起測量,看哪個小組量的準,估得也準,就能贏得獎品。生估計,測量。

(課件出示物品的準確長度)

四、借助故事,檢測知識

師:有一天,蟋蟀和蟈蟈兩個好朋友進行跳遠比賽,跳完了之后,他倆都認為自己贏了,請你來當小裁判,看看到底誰跳得遠。(課件:用斷尺測量的練習)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從你家里找?guī)准矬w測量一下它們的長度,并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首先是通過認識1厘米—感知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三個環(huán)節(jié)來讓學生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然后又讓學生充分認識了5厘米,測量了10厘米的長度,這也是為了讓學生在估計物體的長度時有自己的依據,不胡亂猜測,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我覺得這一目標達成的不錯。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讓學生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從而對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不夠充分,如果時間允許,建議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動手測量,那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米厘米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發(fā)現不同方式測量物體帶來的混亂,會選擇合適的物體做標準測量。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協作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4、教具及學具準備:

談話: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孝順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問題,你仔細聽,看能不能幫助他。從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來。

師:課件演示,教師口述故事。孝順的小南知道媽媽過幾天就要生日了,他決定用零用錢給媽媽買一雙新鞋子,小南問媽媽:“媽媽,你的腳有多大?”媽媽回答:“一拃多一點點?!毙∧系缴痰晏暨x了雙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認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點點”心想:這雙鞋媽媽一定合適。小南高興地跑回家,急著把鞋子送給媽媽??墒钱攱寢尨蜷_這份禮物時,媽媽笑了,奇怪的問:“這鞋子這么小,到底是買給我的,還是買給你自己的?!毙∧仙恿松雍竽X,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言自語的地說“明明就是‘一拃多一點點’嘛?!蓖瑢W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回事嗎?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這樣就會事半功倍?!?/p>

談話:同學們,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嶄新的數學課本,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課本的寬有多少,你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_小精靈 兒童網 第一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每人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測量數學書的寬。

2、操作方法的指導:

②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3、學生填寫并匯報測量結果。

1角硬幣 7 ①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量的結果不同。

②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該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4、小組討論、匯報結果:為什么都是數學課本的寬,量的結果卻不一樣?5、讓全班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的測量結果。

如:每組中都選用“回形針”量的同學,他們的結果都是:數學課本的寬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

6、啟發(fā)學生思考:在量數學課本的寬時,想要得出相同的結果應該怎樣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數學課本的寬和鉛筆盒封面圖片(課前準備)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匯報交流,提出質疑。

啟發(fā)學生根據匯報結果提出問題。

生:為什么數學課本的寬為5個“回形針”長,而鉛筆盒封面圖片也是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小組討論。

得出結論:

①因為選用不同標準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與事實不相符。

②測量時,應該選用統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不同物體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現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p>

1、“做一做”第1題。

①讓學生看圖,并說明圖意:有5種蔬菜,左端對齊,橫放在5個豎排的隔層中,隔層下面橫排這5個□,讓學生看圖直觀判斷出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那么長,看不清的可用尺子對準格子的豎線比一比

②學生獨立完成,在交流。

2、“做一做”第2題。

①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和“高”。

②學生獨立測量后再交流。

測量方法指導(與前面有所不同): 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著量,而是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設計意圖:用同一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使測量變得更簡化】

3、“做一做”第3題。

用長、寬、高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作標準,讓學生看圖估計所測物體大約有幾個正方體長。部分有困難的學生也可用正方體實物進行實際測量。

【設計意圖:為過渡到用厘米作為長度單位做準備,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現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p>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收獲了哪些知識?關于測量物體的長度,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說收獲,是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對下一節(jié)課《認識厘米》作知識性的鋪墊和延伸?!?/p>

米厘米課件 篇6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掌握已有知識“米和和厘米的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新知,很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jié)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

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點評:

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發(fā)現了已有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 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一數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

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xiāng)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fā)現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教師點評:

在學生原有對厘米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建立表象,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認識分米。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長?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觀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長度。

師:誰能說說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10厘米。(cm)

師: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勢來表示一下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驗證一下。

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驗證。

師:你來大膽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進行猜想。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觀察米尺,從0刻度起每數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完,看一看一共有幾個記號?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學生進行驗證,匯報驗證結果。

師:板書——1米=10分米(dm)

師:量一量我們數學課本的長度約是幾分米?

生:學生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

師:估算一下你身邊的物體的長度,同桌用尺子量進行驗證。

米厘米課件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3頁及第4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難點;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老師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班布置教室掛拉花時發(fā)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fā)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1) 認識厘米。

①認識刻度尺。

②認識1厘米。

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匯報。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發(fā)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③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米厘米課件 篇8

課題

長度單位厘米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小棒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案

一、導入

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小人國和巨人國兩個國家之間。有一天,小人國和巨人國的人見面了,小人國的人說:我們那里有棵樹特別高,有100個人那么高,巨人國的人一聽,怎么會有這么高的樹,就很想去看看,結果去了發(fā)現,這棵樹只有巨人那么高。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在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時,不同的標準會有不同的結果。

二、新授

環(huán)節(jié)一:通過活動發(fā)現統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并認識“厘米”

1.師:同學們,你們說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們: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說一說數學書有多寬嗎?(教師示范對應邊)

2.對比發(fā)現矛盾:沒有統一的長度的單位無法準確的描述物體的長度。

3.引出:如果要準確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就要有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

4.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長度單位厘米”

5.學寫“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環(huán)節(jié)二:認識1厘米,并拓展到“幾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長。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總結:從數字0到數字1之間的一個大格就是1厘米。

3.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別說明我們的一根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幾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長呢?4—8呢?2—5呢?

5.引導學生發(fā)現:有幾個大格就是幾厘米。

環(huán)節(jié)三:學會用直尺量物品的長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長度。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提問:怎么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說的是對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樣量

(1)請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長度,并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

(2)教師引導并提問同學:為什么要從0刻度開始量?

(3)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測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對準直尺的0刻度線

第二步:觀察小棒的另一端對著幾

(4)完成練習單第一題,并說說為什么。

環(huán)節(jié)四:通過練習鞏固。

(1)完成作業(yè)單第二題,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完成作業(yè)單第三題

三、課堂總結

師:請你們在下課后估一估身邊物品的長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對不對。

教學板書

長度單位

厘米cm

米厘米課件 篇9

教材第4頁(例4、例5)第8頁練習一的3、4、5題。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米、厘米,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并進行測量。

1、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會用尺子正確地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米)

1、通過提問1米大約有多長?檢測目標1達成情況。

2、通過量黑板的長度,檢測目標2達成情況。

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學生尺、米尺、軟尺。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想知道黑板有多長,誰愿意來量一量黑板的長?比一比,看誰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分別找學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講臺量黑板的長,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展示測量的結果。

預設1: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量了很多次。

預設2:用米尺量黑板的長,量了兩次。

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師小結: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來量。

板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2、認識米尺,學會用米量。

剛才我們用的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板書:1米)

(1)1米大約有多長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沒有1米。

交流匯報,課件演示。

(2)把兩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長度。

3、學習例5感受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用手勢比劃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2)提問: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1米比1厘米長很多;

預設: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課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個1厘米??粗咦由系目潭?,數一數,0~10表示從0到10是10厘米,接著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10個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數,1米里面有幾個l厘米?(100個)學生數后并作答。(師板書:1米=100厘米)

4、課堂練習用米尺量教室門的高(注意:量時O刻度對準門的一端。)學生分小組合作量,交流反饋。

5.介紹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小知識:你知道嗎?)課本第6頁。

測量長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還有軟尺、皮尺、卷尺和測量輪,用它們都可以測量出較長物體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一支鉛筆。)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大約幾支長1米?

一根筷子大約長多少厘米?大約幾根長1米?

同桌合作進行測量和估算。(由于鉛筆和筷子的規(guī)格不同,在學生測量時建議學生取整厘米數。)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米厘米課件 篇1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結合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實施素質教育,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呢?近幾年來,我們石灣鎮(zhèn)一小數學科不斷地進行實踐和探索,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在研究中,我們達成共識,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確立以下四個基本教學觀念:第一,讓學生“學會求知”比教學生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第三,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第四,數學教學應力爭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并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著重圍繞著以上的基本教學觀念來評析湯老師的數學課“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我認為湯老師的這節(jié)數學課,主要有四大方面的特點:

一、密切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應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fā),在研究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湯老師的這節(jié)課,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從“量桌子的長度”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課的學習,一開始,老師通過摸一摸桌子的長度來感知長度的觀念,接著老師啟發(fā)說:這張桌子的長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辦法量一量嗎?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測量活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接著,老師提出兩個問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如果他們都用同一支鉛筆來量,結果會怎樣?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進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幾乎每天都用的尺子,從尺子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如:紙條、練習本、手掌寬、一長等等)所度量的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這節(jié)課從現實生活量桌子的長度,結果不同→就產生要學習長度單位→到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概括測量方法→再回到實踐中加以運用,從這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選擇的教具、學具等等都取材于學生的數學現實中,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更能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另外,整個數學過程,特別是用厘米量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學生的實踐活動來獲得,滲透了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和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

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節(jié)課的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始終都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指導學生操作,在動手操作 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

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一年級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指導必須細致、嚴密、到位才能正確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湯老師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在實物投影演示:用1厘米的紙條比劃看哪個手指寬大約是1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使它更準確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紙條夾住,再把紙條輕輕地抽出來,仔細觀察拇指食指之間的縫隙大約是1?&nbs

[1]?[2]?[3]?[4]

米厘米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數)

4.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主動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紙條,圖釘,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提問:你能說一說你的課桌有多長嗎?你知道你的數學課本有多長嗎?(提示:左、右小組分開測量??梢杂媚阌械臇|西比一比,測一測)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么長。

師:為什么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數字、厘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厘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厘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淳毩曇坏?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取整數)

四.鞏固反饋

五.發(fā)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梢杂泻芏喾椒ā?/p>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么?

.

幼師資料《米厘米課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厘米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認識厘米課件匯總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厘米課件匯總”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教學目標:1、學生...
    2023-04-17 閱讀全文
  • 米厘米說課稿集錦12篇 以下內容為小編整理的米厘米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需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而編寫教案已成為每位教師現今應掌握的必備教學技能之一,教案可以引導教師的教學計劃。...
    2023-05-11 閱讀全文
  •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合集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參考相關資料會讓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更高。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小編花時間專門編輯了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合集,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
    2023-01-27 閱讀全文
  • 認識厘米課件教案(通用6篇) 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精心整理,為您帶來了認識厘米課件教案,相信您閱讀后會有所收獲。教師在備課時提前規(guī)劃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課件是必不可少的,只需要在課前認真編寫好教案課件即可。教案課件的認真編寫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連續(xù)性和可持續(xù)性。...
    2023-06-19 閱讀全文
  • 認識厘米和米教學反思11篇 本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推薦專題“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相關內容。...
    2023-01-15 閱讀全文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厘米課件匯總”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教學目標:1、學生...

2023-04-17 閱讀全文

以下內容為小編整理的米厘米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需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而編寫教案已成為每位教師現今應掌握的必備教學技能之一,教案可以引導教師的教學計劃。...

2023-05-11 閱讀全文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參考相關資料會讓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更高。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師資料吧?小編花時間專門編輯了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合集,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

2023-01-27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精心整理,為您帶來了認識厘米課件教案,相信您閱讀后會有所收獲。教師在備課時提前規(guī)劃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課件是必不可少的,只需要在課前認真編寫好教案課件即可。教案課件的認真編寫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連續(xù)性和可持續(xù)性。...

2023-06-19 閱讀全文

本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推薦專題“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相關內容。...

2023-01-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