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了一場關于“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件”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jīng)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jù)。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以及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季羨林爺爺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德國留學生活了十年,過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國,回來后感慨萬千,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隨語言大師季羨林的文章走進德國,或許你能從中對德國人有所了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由淺入深,探究文本
1、看課題,體會“讓”的意思。將“讓”字去掉,與課題作比較:
(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自己的花是別人看的。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加上“讓”有主動的、心甘情愿的給別人看的意思。
2、瀏覽課文,發(fā)現(xiàn)文中藏著的“讓”。請你發(fā)現(xiàn)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德國人養(yǎng)花是“讓”別人看的?看看誰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1)學生瀏覽課文,發(fā)現(xiàn)“讓”,教師巡視點撥。
(2)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對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導。
句子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請學生讀,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葉子)。顯然,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德國人養(yǎng)花真是與眾不同,非常奇特呀?。R讀。
3、德國人的“讓”,讓出了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德國人是怎樣養(yǎng)花“讓”別人看的?他們這樣養(yǎng)花有好處嗎?
二、品讀課文,感悟“美麗”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話就說到了: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找出具體描寫“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句子,劃上橫線。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這里景色真美呀,這段文字也很美!同學們再默讀這兩句,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預設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抽學生讀文,結合你的生活所見閉眼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想看看這樣美的畫面嗎?(出示圖片)師解說: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抽幾生,讀出“花團錦簇”的形象),它側重寫花的形態(tài);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點幾組,讀出“姹紫嫣紅”的味道),它側重寫花的色彩。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呀。
預設二:應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這樣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呀!放眼望去——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理解“應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閑,沒事的時候?!跋尽迸c時間有關,所以要記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沒有空閑)?!皯硬幌尽蹦兀浚磮D)這里的花非常奇麗??戳俗筮呌窒肟矗ㄓ疫叄?,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吹梦覀冄刍潄y,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花多而美,讓人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
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眼睛都看不過來,這也叫——
爸爸過生日,來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過來,這也叫——
生活中,你還有“應接不暇”的時候嗎?
這里的鮮花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人應接不暇呀,我們欣賞到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你能通過朗讀再現(xiàn)這樣的美景嗎?
(3)指導朗讀
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將我們帶到了德國。(齊讀)
同學們,我們就在德國,到街上去看看吧?。R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ū常┳哌^任何一條街——
內(nèi)容理解了,讀的遍數(shù)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慣用的背誦方法。
(4)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笔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說(齊讀)——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5)理解“耐人尋味”的意思。(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得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
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又一次到了德國,又一次看到了這奇麗的景色,當朋友問他德國有什么變化嗎?他說:(齊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p>
(2)季羨林說的“美麗”指什么?“德國人有什么特點?”。
(3)猜度季羨林的“夢”?!拔曳路鹩只氐搅怂奈迨昵?,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保ńY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說說季老到底做了一個怎樣的夢。)
教學反思:
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筆下,德國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在一個異常普通的小鎮(zhèn)的居民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人性的美麗,成就美麗的境界,這就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給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蹲约旱幕ㄊ亲寗e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yōu)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課堂上,我請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體悟風情,找出“人人為我”的句子。隨著學生的交流,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币龑W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利用圖片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體會花之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體會花之多。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圍繞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的融為一體,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希望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文中蘊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無痕處解決這一難題,是我課堂中力求突破的。這個問題,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再加上課件教學的配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顧整堂課,還是有一些讓自己不甚滿意之處:
朗讀教學的指導一直是我教學的弱項。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做了嘗試,未進入最佳朗讀狀態(tài),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體會感受景色奇麗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指導朗讀給全課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與愿違,雖然通過直觀的圖片視覺沖擊,學生能體會到美麗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國街頭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讀的過程中把各自的感覺讀到位,的確成為一樁憾事。
這樣一次充滿馨香四溢的異國風情之旅,讓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會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標。
李靜,女,1994年畢業(yè)于龍溪師范學校,小學教育專業(yè)。1994年8月~7月在天寶中心小學任教,199月調(diào)入薌城實小,在校期間,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擔任《小初銜接課題研究》研究員,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方法。撰寫的論文再各級比賽中優(yōu)獲獎;撰寫《點燃預習習慣的火焰》獲省級《快樂語文》論文大賽三等獎。并參加區(qū)進修學校小初銜接課題講座交流。撰寫《小學語文教學中高級思維的培養(yǎng)》參加市普師室論文匯編。多次參加區(qū)級公開課觀摩活動,執(zhí)教《鳥的天堂》參加區(qū)級小初銜接課題研究教學觀摩活動,執(zhí)教《畫雞》參加區(qū)級教學觀摩活動,執(zhí)教《不上當受騙》參加省小學思想品德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獲一等獎。組織班隊主題活動《古城新韻》參加團市委舉辦“慶祝六一” 班隊主題觀摩活動,均獲好評。曾被評為區(qū)師德標兵,區(qū)級優(yōu)秀輔導員,校優(yōu)秀教師。所教班級的小隊獲省級“特色小隊”稱號。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25課,第二課時。重點學習課文第三、四段,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思,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產(chǎn)生聯(lián)系,更好的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1、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應接不暇、山陰道”等詞語。
2、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今天,我們將跟著季爺爺再次走進德國,去尋找他眼中不變的美麗。(板書課題)
二、巧導精讀,感受“美麗”
1、(課件出示德國風光圖片)學生欣賞,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到的畫面;
2、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第三段,看看季爺爺是怎么描寫他所見到的這一幅幅美景。邊讀邊用筆畫出相應的句子。
根據(jù)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理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應接不暇、山陰道”等詞語。從中感受德國普通街道的奇麗景色,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4、指導朗讀: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思,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6、組織學生交流: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我們身邊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嗎?
1、思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已經(jīng)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tǒng),四五十年前是這樣,四五十年后,當季爺爺再次來到德國時,他又看到了什么,看到這一景象時,他又有何感受?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相應的句子)。
3、體會:眼前這一切沒有改變的“美麗”,讓季爺爺由衷地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書 (奇麗 奇特)
5、小結:德國人人養(yǎng)花,讓別人欣賞,走在街上,又欣賞別人的花,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多么奇麗,多么奇特,這就是一朵美麗的花。(板書 花)
6、此時,季爺爺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猜猜是什么?(花的夢,思鄉(xiāng)的夢)
7 、齊讀最后一段話,再次感受一下季爺爺對這番美景,對這個民族的由衷贊美,,再次感受一下季爺爺那一片赤忱的愛國心。
四、總結全文,再現(xiàn)“美麗”
1、今天,我們學習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了解了在德國有這樣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它不但讓我們欣賞到了花美,更讓我們感受到這里的人更美。有句歌詞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便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也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共同來營造一個花兒一樣美的境界,好嗎?
設計說明:
在閱讀教學中,本著語文的工具性特點,重視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訓練,閱讀的指導;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引導學生讀中體驗、讀后交流。屏棄花俏的課堂教學形式,做到語言文字訓練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從而感悟課文主旨,確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預設目標】
1、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和幾個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進一步體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耐人尋味的境界。
3、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的優(yōu)美語言。
【預設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難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預設流程】
課前談話:
1、參觀德國,生說感受。
2、你對德國還有哪些了解?(生交流資料)
一、讀題復習,引出中心句
1、讀課題,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十五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誰來讀讀課題?假如有人問你“誰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該怎么讀?那問你“自己的花是給誰看的呢?”又該怎樣讀?假如同時問這兩個問題,又該怎么讀?
2、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讓我們讀起書來就有著不同的體驗,這樣才有滋有味。讀書應該這樣!分析課文也是如此,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好嗎?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嗎?
二、品讀課文,感悟奇麗與奇特
1、出示中心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ò鍟浩纣惖木吧R讀。
2、“奇麗”什么意思?(奇特而美麗)(WwW.551336.cOm 合同幫幫網(wǎng))
3、那么,從文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景色的美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xiàn)景色的奇特呢?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畫出相關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體會,有了感受之后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4、好,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
(1) “景色的奇麗”。(你從哪兒感受到景色的美麗?)
預設一:“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a、請班里朗讀最好的同學美美地讀一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聽。
b、你聽出了什么?(花多)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c、指導朗讀。
d、你們還從哪看出花多?
e、理解 “應接不暇”。
a、(想象說話:他看到了 ,看到了 ,看到了 ……)(哇,這么多的花,讓季羨林先生看了左邊的又想看右邊的,看了樓上的又想看樓下的,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的,看得他眼花繚亂,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b、誰能把這種應接不暇的無限美景讀出來呢?
f、讀得真好(點紅詞語),讓我們也一起來感受花的多。
g、你還聽出了什么?(花美)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的?抓住“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這些詞體會景色的美麗。(讀)
a生活中你看到過“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嗎?你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嗎?
b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圖片,加深感受。師解說,指導讀出詞的味道。
c、補充詞語,分享資料。
d、指導朗讀。
h、你還從哪兒體會到花的美?
i、齊讀句子。
(2) “民族的奇特”
① 預設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p>
a 他們把花養(yǎng)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歡花呢?(不是)
b回答問題要有證據(jù),你說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保?/p>
c、噢,原來他們也喜歡養(yǎng)花,養(yǎng)花可是件修心養(yǎng)性的事情,我們中國人養(yǎng)花與德國人養(yǎng)花有什么不同?(養(yǎng)在屋子里)
d、誰家養(yǎng)花?舉手。(大多數(shù)都舉手)
e、你們家養(yǎng)花的目的是什么?
f、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g、自己養(yǎng)花卻讓別人看,你說奇特嗎?(奇特)還從哪看出這個民族的奇特?
②預設二:“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p>
a、理解“花的脊梁”(出示實物,生指)
b、出示句式:在屋內(nèi),房東看到的是 看不到的是
在街上,人們看到的是 看不到的是
c、那么,既然不是德國人不喜歡花那又是為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③預設三:“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p>
a、生交流。
b、文中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給當時留學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點紅)
c、“耐人尋味”的意思是什么? (值得人深思)
d、“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e、你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f、小結,齊讀句子。
5、讀得真好,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這種奇特而又美麗的景色是誰讓我們享受到的?(德國的居民們)難怪季羨林先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中心句讀,師板書:奇特的民族)
6、正是因為這個奇特的民族擁有高尚的境界“我為人人”生接讀─—第二自然段重點句,所以才有了“人人為我”的奇麗景色。在德國家家戶戶都是如此,生接讀——每一家……耐人尋味的。
7、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會)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8、感受美麗永恒(劃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1)美麗沒有改變,指什么沒有改變?(景色、心靈、花、境界)
(2)指導讀句子。
(3),幾十年后,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但奇麗的景色沒變,這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思想也沒變,難怪季羨林先生不禁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出示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4)同學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夢?(花的夢,思鄉(xiāng)的夢。)常言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季羨林留學德國,他見到的什么景象給他印象最深?他在德國想得最多的又是什么?他在夢中都做到了什么,請你展開想象寫下來。
(你從花的夢,思鄉(xiāng)的夢想開去,誰能想得更深一點?季老僅僅是思念故鄉(xiāng)嗎?他看到德國景色這樣美,德國人有這樣美好的境界,他就不想對祖國說點什么嗎?)
(5)是呀,這就是季老對祖國的祝福,這就是季老的夢。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最后,讓我們跟隨季先生再次走進德國,配樂朗讀小詩。
四五十年過去了,美麗依然沒有改變:
家家戶戶
依然栽滿鮮花,
迎接我們的女主人
依然莞爾一笑,
滿街的窗子前
依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境界
依然耐人尋味,
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讓我們永遠記住德國這奇特的美!
多么奇麗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奇特的民族
教者簡介:
鄒慧珍,中共黨員,漳州市龍師附小語文高級教師,1994年7月畢業(yè)于龍溪師范學校普師班,同年8月分配到附小任教至今。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教材是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目的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學習本組課文一是要讓學生抓住文章主要內(nèi)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讓學生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三是要注意積累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言;四是課外運用各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搜集資料,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本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章中作者先點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非常愛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這是一篇語言看似通俗易懂,實際上卻包含深刻內(nèi)涵的文章。它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文章,不是純粹的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讓我們讀后既開闊眼界,又回味無窮,同時受到思想啟迪。
教材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等10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的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德國的風景和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準備:世界各地風光片;德國街景片、重點詞語和句子幻燈片。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齊讀課題。
2、簡介寫作背景。
三,檢查預習,摸清學情。
2、學生質疑,師相機板書。
三、緊扣“奇”,了解德國風情。
2、找找能體現(xiàn)德國這個民族“奇”的句子。畫畫圈圈作批注。
3、全班交流。
預設一:
A、“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脊梁。”
1、教學生字詞“脊梁”; 什么是“花的脊梁”?
2、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
4、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預設二:
B、“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在一起,匯成了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p>
1、指導讀好“如入山陰道上”。
2、默讀,找關鍵詞談體會。
3.相機教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山陰道等詞。
4、體驗德國奇麗街景。
5、朗讀指導。
6、師小結。
預設三:
C、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1、讀句子。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高尚境界。
預設四:
D、“……美麗沒有改變……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開滿了鮮花?!?/p>
1、讀句子。
2、體會“美麗沒有改變”。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自然段。
2、寫生字。
選做題:
1、查閱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試著寫寫“夢”的內(nèi)容。
2、搜集有關德國的資料,進一步了解德國。
美麗不變? 奇 花多而美 我為人人 姹紫嫣紅
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依照課標,體現(xiàn)學段特點,引導學生自主研讀。教學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析,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的思路進行,緊扣“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從而使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感悟到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兒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蔽艺f“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一、說教材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篇課文選自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它不同于那些純粹描寫景物風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國求學時的親身經(jīng)歷,描繪了德國家家戶戶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并用凝煉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最后講述1980年再次來到德國,再次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這是一篇十分經(jīng)典的美文,語言樸素而洗練,含蓄而蘊籍,既有娓娓動聽的故事,又有色彩瑰麗的描寫,既有淡遠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議論,既充滿著異國他鄉(xiāng)的奇情異彩,又滲透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悟與思考,令人耳目一新,發(fā)人深省。走進文本,就仿佛走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一個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的世界。
二、說目標
縱觀全冊,第八單元是最后一個教學單元,它的主題是"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了解異國風情,拓展搜集資料"。而作為第八單元的開篇課文,并且是講讀課文,文本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編寫意圖,教者的預設生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鳴點,形成教學目標:
1、體會文本語言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理,積累語言;了解文章用較樸實的語言表達深刻啟示的寫作方法,體會表達角度的獨特性。
2、感受風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資料美——課前預習,課后拓展,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單元中剛學習了"利用信息,寫簡單的調(diào)查報告"。)
教學時間為2課時
教學重點:在于揣摩,積累語言,了解德國風土人情;
教學難點: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文熏陶。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和作者的資料
三、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堅持以“讀”為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文質兼美,五年級學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課前搜集資料—質疑研讀課文—把握重點讀議結合",并輔助采用"圖文結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說學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自主質疑—以疑促讀—讀議交流"的方法來學習,即課前收集資料,增進對季羨林和德國的了解,然后自主質疑,以疑促讀,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讀議交流。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因此,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我關注了四個呼應:
一、課堂問題與學生質疑相呼應,注重教學實效和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力;
二、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語言審美相呼應,契合了文本重點和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感熏陶;
三、拓展練習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相呼應,突出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課外延伸,認知世界的個性需求;
四、人文熏陶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呼應,順應了教學境界與學生認知世界,形成人生觀的科學途徑。
四、說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課前準備——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課前,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請他們自學生字詞(部分重點字詞將結合教學加以指導),把課文讀通順;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可以設置四個小專題"季羨林與德國","鮮花勝地——德國","德國的風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國歷史和名人",這樣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無效。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課前預習,搜集資料,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實踐能力,又拓寬了學習的領域,構建了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了學生對德國,對作者的了解,以及對文本的理解。
(二)課堂行動——萬紫千紅總是春。
1、導入——激發(fā)興趣,產(chǎn)生動力
在唐詩宋詞的誦讀中拉開教學序幕,回顧祖國優(yōu)秀文化,接著讓學生簡單交流課外搜集的資料,當學生了解到德國的的奇特風俗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了解異國風情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學習成功的重要驅動力。
2、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p>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題目本身就耐人尋味,也會引發(fā)學生疑問,歸納板書:德國人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怎樣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一種怎樣的景色?……
這個質疑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旨在"以疑促學""以學定教",讓學生由"冷"變"熱"。因為"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就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美國教育家哈。曼)
3、解疑——直奔中心,品讀感悟
先梳理學生的問題,再確定研究重點是大家最不能理解的問題“德國人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直奔點明中心且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展開研討。
結合上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
理解“我為人人”: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通過引導學生從文章第二段中“花朵都朝外開,再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等詞句中發(fā)現(xiàn)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和養(yǎng)花的奇特之處,從“莞爾一笑”中感受到德國人把為別人養(yǎng)花當作理所當然的平常事,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這不就是心中有他人的思想境界嗎?
理解“人人為我”: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重點段落,也是作者語言的精彩之處,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任何,家家戶戶"等詞語體會養(yǎng)花的人家之多,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數(shù)量和顏色之多,花的顏色之嬌美,結合圖畫,視頻資料的呈現(xiàn),走進鮮花的意境,領略風景的奇麗;再通過個別朗讀,配樂朗讀把師生帶到花的海洋,帶入美麗的山陰道上;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的原因,從而體會到“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先學會付出,后得到)”。
聯(lián)想感悟:生活中你有沒有感受過類似的境界?
回憶發(fā)生在同學之間,鄰里之間,校園里,社區(qū)里,家里的事情,談自己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自主質疑“為什么自己的花給別人看”為切入點,把握課文主旨,層層推進,緊扣"花美人更美"這一靈魂所在,將重點段落的朗讀與領悟融為一體,把學生領進了鮮花盛開的境界,領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語文味兒最濃的環(huán)節(jié),既保持明確的教材意識,在交流中把研讀課文引向深入,既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又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
4、升華——欣賞美麗,回味無窮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重在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我主要采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中感悟文章中心,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師:雖然四五十年過去了,我們的作者從紅衣少年變成了一位白發(fā)先生,善良的女房東或許已經(jīng)過世,四五十年有太多的改變,但我們的季老先生說:——(接讀:“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因為他走在街上——(接讀: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覺得季爺爺說的美麗還只是鮮花嗎?
(讓學生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的認識的機會。)
師: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作者發(fā)出這樣由衷的贊嘆:——(接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p>
師: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里也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贊嘆:——(接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深深打動季先生,他深深陶醉了,仿佛進入夢中這是怎樣的夢啊——(接讀: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三)課外拓展——萬水千山總是情
1、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需要同學們讀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師出示作者照片)這就是作者留學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已經(jīng)孕育了32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1935年,二十五歲的季羨林先生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35年后,當他再次踏上第二故鄉(xiāng),感慨萬千。后來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了解一個國家,了解一個人物,需要同學們在課外進一步閱讀。有一本書等待著你們?nèi)グ阉瓎ⅲ@本書的書名是《德國印象》。此書為季羨林的回憶錄,那里有動蕩的歲月,滄桑的世事,難忘的師恩,誠摯的友情,質樸的語言,靈動的智慧,在那里你還能找到這篇課文背后的故事,課下,同學們讀讀這本書就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了解。
2、每學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領悟比較突出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描寫奇麗景象的句子,寫的既具體又生動,讓我們體驗到了語言描寫帶來的美,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請試著默寫,不會的也可以抄寫。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樣文化,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從語言積累和課外閱讀兩方面,設計了拓展任務。
五、說板書
圍繞課題、中心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將重點詞語依次板書,既展現(xiàn)了課文的結構,又體現(xiàn)了教學的流程,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學習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1、認識、會寫本課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問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1、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
2、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1、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東西吧!
2、是呀,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羨林老爺爺他也深有同感,讓我們一起隨著他認識一個愛花的民族吧!
1、自由讀課文:
字音讀準,生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結合圖片,接力讀課文。
3、這個民族指誰?你從哪里知道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1、就讓我們和季爺爺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國對花的獨特的愛!瀏覽課文,季爺爺一共幾次去德國?
2、四五十年前,季爺爺?shù)谝淮蔚降聡蛯Φ聡说膼刍ㄖ橛辛俗约旱母惺?,是什么?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讀出來。
3、德國人是如何愛花真切的呢?哪個自然段描寫了?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國人愛花之情用你的語言記錄下來,并畫出相關的語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嗎?“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國人種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別人,你的體會是?指導感情朗讀。
5、正是這樣,德國人種花都是種給?
板書課題:
喜歡《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件6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自己的花是別人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如今社會提倡終身學習、終身讀書,讀完作品,心靈也仿佛受到了凈化。寫作品讀后感時重點應該放在哪里?欄目小編仔細篩選并整理了一系列有關“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讀后感”的文章供您查閱。...
今天上了兩節(jié)讀寫繪,給孩子們講的《遲到的理由》,中大班的小朋友和一年級的小朋友理解力還是有區(qū)別的,中大班小朋友對遲到還沒有什么概念,他們說,遲到了也沒事,老師不說。 而一年級小朋友對于遲到一事心里就有...
每天早上來園時,孩子們都會去搬玩具來玩,這已是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在玩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有獨占和爭搶現(xiàn)象,誰也不肯相讓,每次都是老師上前制止才肯罷休。這不,徐蘇陽小朋友哭了起來,我上前詢問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