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游戲已經成為幼兒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幼兒園游戲有益于提高對外界新鮮事物的認知興趣。廣大家長應該尊重幼師,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實現“家園”互動。那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幼兒園游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游戲——孩子的生命”,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游戲——孩子的生命》,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古往今來,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地區(qū)沒有不做游戲的孩子,也沒有不喜歡游戲的孩子,孩子們離不開游戲,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花兒離不開太陽。于是,德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福祿培爾呼吁:“母親啊,培養(yǎng)兒童游戲的能力吧,父親啊,保衛(wèi)和指導兒童的游戲吧?!笔澜鐑和瘑栴}首腦會議通過了宣言:“……兒童的時代應該是游戲的時代……”,于是,我國正式施行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規(guī)定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可見,游戲已成為孩子們“生命”的一部分。
一、游戲可滿足孩子生理發(fā)展需要,促進其健康成長
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的特點,孩子們在生理上要求不斷地變換姿勢。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長時間呆坐不動或保持同一動作、姿勢,會使他們疲勞和厭煩,通過游戲可改善孩子的心態(tài),在游戲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變換姿勢,開心地多次重復自己感興趣的動作,這無疑是一種享受。在自由、開心的游戲中,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狀態(tài)調整到了最佳水平,從而避免厭煩和疲勞,使軀體感到舒適和愉快。通過“貓咪睡覺我不吵”、“老鷹抓小雞”、“撈魚”等游戲,發(fā)展了孩子們爬、慢走、跑、跳、鉆等基本動作和技能,鍛煉了孩子肌肉的活動能力,促進了四肢的協調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游戲可滿足孩子認知發(fā)展的需要,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yJs21.cOM
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興趣與好奇,這種興趣與好奇是理解環(huán)境、接納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的表現,游戲可滿足孩子們這種認知發(fā)展上的需要,在游戲中孩子可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操作活動,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想象來模仿和表現周圍的人與事物,游戲中擴展和加深了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通過“玩滑梯”、“搭積木”等游戲,在嘻笑中體驗著高低變換,在擺弄中感受著球體與圓的區(qū)別。再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戲中,孩子們可以充分展示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醫(yī)生的耐心、病人的痛苦、老人的蒼老,在稚童口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們通過生動具體的游戲行為,感知和建構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發(fā)展了智力。
三、游戲可滿足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的需要,促進其社交能力的發(fā)展
人際交往需要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游戲是孩子人際發(fā)展需要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這種需要尋求滿足的途徑?!澳缸佑螒颉笔浅扇伺c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在與成人共同的游戲中,孩子可以體驗到成人的愛,形成對成人進一步的信任與依戀?!斑^家家”則完全是發(fā)生在孩子們中間的角色游戲,在當媽媽、當爸爸、當孩子的感覺中形成了一個小集體的共同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相互配合,發(fā)展了同伴之間團結友好的關系。通過游戲使孩子們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逐漸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規(guī)則。促進了互相謙讓、協調、合作等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四、游戲可滿足孩子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促進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發(fā)展
游戲對于孩子不僅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huán)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孩子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行動對物或人產生影響時,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會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克服困難達到目的的快樂。如孩子利用游戲材料做出了成果時,會產生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樂。如果失敗了,在游戲中也不會產生任何負擔,不會造成任何損失,可以重玩。因此,在游戲中學習解決問題,可以使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增強自信心。
綜上所述,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發(fā)動了游戲,游戲又使各種需要 得到了滿足,需要的滿足帶又來了快樂,快樂作為強化劑使孩子對游戲活動本身產生興趣,興趣與快樂這兩種情緒體驗相互作用,相互補充,進一步支持和促進兒童去游戲,從這個意義上講,游戲是孩子的生命。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編輯推薦
不少家長在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認為游戲和玩耍不是重要的事情,甚至是有害無利的,并把這種觀點帶到早期教育中。因此,有的家長把早期教育理解為對孩子進行早期知識技能的訓練。
其實,多年的早期教育實踐和研究已經證明,提前開始的知識技能的強化訓練并不能給予孩子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挑戰(zhàn)所必需的素質與能力。而其所造成的短期危害是使幼兒過度緊張、厭食、頭暈及耳鳴等癥狀,長期危害是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傷害。究其原因,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心理生理發(fā)育和認知的規(guī)律。
許多研究證明,由嬰幼兒自定前進步伐,自我控制的游戲是他們學習與發(fā)展的最佳途徑;游戲是幼年時期重要的任務,缺少游戲的機會和經驗,將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游戲還是嬰幼兒理解世界、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游戲對于成人而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娛樂,但游戲對于嬰幼兒來說,卻是他們的“工作”,是他們生活中的正經事。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我們做家長的應該保障嬰幼兒游戲的權利。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讓孩子出類拔萃的并不是提前識字,而是游戲、游戲,再游戲!日前,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心理專家、早教專家瑪思博士為上海家長解讀了一次“游戲的力量”。
生活本身就是游戲。
“我們工作都很忙,哪有時間陪孩子玩?”“為了照顧孩子,是不是應該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里,做‘全職媽媽’?三年的‘全職媽媽’界限是否科學?”不少家長抱怨時間少,又擔心照顧孩子不夠。
但瑪思博士對年輕家長強調:全世界的爸爸媽媽都越來越忙,美國很多媽媽生完孩子6周后就去工作,這并不是家長的錯,但工作再忙,也能擠出時間陪孩子,把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變成游戲!
“生活用品是最好、最廉價的游戲道具?!爆斔疾┦勘硎?,廉價的紙盒并不比昂貴的玩具差,評價玩具好壞的并不是價格,而是用處。鍋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樂道具。孩子通過敲擊可以了解聲音的大小、節(jié)奏,甚至為自己創(chuàng)作出一段不錯的音樂,充滿成就感。
此外,把寶寶整個身體放在卷起來的毛巾上,就可以訓練他的平衡感;一面鏡子和一支口紅可以幫助寶寶認識自我,比如:把口紅涂在寶寶的鼻尖上,當寶寶在鏡中看見自己,并試圖抹去口紅時,孩子就會意識到原來鏡子中的寶寶就是他自己。
自主游戲 讓孩子快樂游戲
【內容摘要】: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基本活動形式?!痹谏鐣园l(fā)展中游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抓住孩子的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適當的游戲環(huán)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游戲中教師的指導不應該過多,幼兒參加的不僅僅是原本意義上的表演和游戲,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按照自己對環(huán)境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盡情享受自主游戲帶來的快樂。為此,教師應多給幼兒說的機會,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同伴,讓幼兒自己與同伴交流,之后教師應以肯定的態(tài)度來看待每位幼兒,并且對幼兒出現的錯誤給予糾正。只有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下,孩子們的自主權才能得到發(fā)展,才能在角色中充分地體現出主體性。
【關鍵詞】:自由、自主、開,
角色游戲中,幼兒教師很容易忽視幼兒的主體性,表現為教師事事包辦代替,超出“主導”他疇。即由教師確定主題,分配好角色,講解各角色的玩法、規(guī)則,而在游戲開展的過程過多干涉,讓幼兒的思維隨教師走。結果,幼兒在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小到發(fā)揮,這樣忽視幼兒主體性的活動,達不到其教育的作用,那如何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貫穿了“以兒童為本,以兒童的發(fā)展為本”的指導思想,要求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發(fā)揮孩子的自主性,動手、動腦,幼兒以游戲的權利,促使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同時也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大多數老師怕煩、怕出事故、怕麻煩等,剝奪了孩子的游戲權利。我們對照平時的工作,我們認識到自己做的還不夠好,還要繼續(xù)努力專研業(yè)務知識,繼續(xù)學習理論知識,讓理論聯系實際,使孩子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那么要想開展好游戲,作為教師在游戲中是創(chuàng)設者、觀察者、支持者、參與者,我們如何實時的介入和開展游戲活動呢?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队變簣@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fā)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fā)展智力。
游戲是最好的思維訓練
游戲是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活動。通過游戲喚起幼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按照皮亞杰的理念,從認知活動而言,游戲是同化的過程。幼兒玩游戲越多,他們智力會發(fā)展更好一些。
現在的家長不愿意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太多,他們更關注孩子從老師那里學到了多少知識,這幾乎是所有老師都面臨的困境?!氨睅煷髣㈧徒淌谡J為,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獲得幸福的童年、該年齡應有的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幼兒園游戲一方面要服務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讓兒童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和快樂?!?/p>
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可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應是貫穿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所有過程。這樣才能給幼兒一個真正的游戲童年、快樂童年和成長童年。在游戲中,幼兒的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因此幼兒身心總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兒主體性的體現與發(fā)揮,幼兒的游戲與學習是發(fā)生在同一活動過程中,游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使幼兒的學習游戲化,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對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與好感,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日有長進,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增長知識,就好象春風化雨般使草木生機盎然。
自主、自由、開放的游戲活動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各種游戲時,要善于發(fā)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和突發(fā)事件所包含的教育價值,積極引導,把握時機,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游戲要結束,要提醒孩子整理好玩具,讓孩子逐步學會自我管理。另外,在游戲時要有良好的常規(guī),制定好游戲規(guī)則,使幼兒在寬松、愉快、團結的氛圍中進行游戲活動。(例如:一次戶外活動時,大家興高采烈的玩“趕小豬”,玩了一會兒,只見操場上有的孩子的“小豬”(紙球)已經散了,操場上滿的的報紙。我的手一拍,看看誰的小手真能干,收的既快又整潔。我的話音剛落,大家一會兒的功夫,紛紛喊道:我是第一名。)
精心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環(huán)境
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教師要確保幼兒在游戲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太短幼兒游戲不能盡興,時間太長幼兒會對游戲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游戲時間的度。
準備足夠的游戲材料。材料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有利于幼兒通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促進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比如在活動區(qū)中為幼兒準備許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種質地不同的紙類材料(白紙、臘光紙、皺紋紙、信封),白紙可以畫畫、折紙。臘光紙色澤艷麗,可以折各種小動物,也可以作為剪紙的材料。皺紋紙可以做小花、拉花、還可以搓成紙球等。形狀各異的紙盒(包裝盒、藥盒、化妝盒),可以做家具、汽車、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筆、油泥、剪刀等),可以讓幼兒動手捏、搓、團、揉做成各種小動物和各種形狀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動物輪廓等等。
營造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
游戲是幼兒的第一需要,為幼兒的游戲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給孩子帶來快樂。如戶外活動、餐前、餐后、離園前后等,此時,幼兒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氣氛寬松愉悅,從而能調節(jié)幼兒在各項集體規(guī)則活動后產生的疲勞,在心理上獲得放松。在自由游戲中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興趣,從而激發(fā)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
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扮演
做游戲活動的旁觀者。
當孩子們在尋找游戲材料,創(chuàng)造游戲主題時,教師應該沉默,不主動發(fā)表建議,要相信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考慮。因為,在孩子們心理,教師總是對的,教師的話總是應該聽的,教師的發(fā)言會打斷孩子們的游戲思路,扼殺幼兒的創(chuàng)造靈感。不管孩子們想出來的游戲多么的幼稚或游戲主題的選擇多么的盲目,教師就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們去體驗快樂、體驗失敗,教師做幼兒自主游戲的旁觀者、支持者。
做游戲活動的合作者。
當孩子們分配角色,安排任務時,教師應作為游戲中的一員,服從游戲組織者的分配,教師是作為幼兒的游戲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歡樂。教師的童心、童趣會使幼兒倍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以合作的身份參與游戲也有助于教師更深入細致地了解幼兒,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
做游戲活動的引導者。
教師可根據幼兒個體發(fā)展的差異.適時給予隨機指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游戲,幫助每位幼兒增強角色意識,突出幼兒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如:班里的欣欣小朋友膽子小,不愛表現,每次開展角色游戲時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勵她說:“欣欣,你是娃娃的媽媽吧娃娃肚子餓了,你給她喂點吃的。”引導她帶娃娃上超市買,或到飲食店里吃。這樣,明確了她當媽媽的角色,也調動了她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個體差異的隨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游戲對孩子運動能力的發(fā)展
人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幼兒的運動能力表現為肌肉的控制力,身體、動作的平衡力和協調力等。這種能力的發(fā)展正是在游戲活動中給以實現的。如在體育游戲中“小動物運糧食”中,讓孩子過山洞、走小橋、爬小山等。發(fā)展了孩子的鉆、爬、平衡等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大肌肉的發(fā)展。總之,幼兒的運動能力伴隨著游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總之,游戲時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孩子們能活動經驗與同伴的語言交流。因為孩子的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在于使他們有機會給予表達。同伴之間交流相互表白。如:在角色游戲中,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對話,模仿了醫(yī)生、營業(yè)員、老板、警察等各種角色的對話,也豐富了孩子的詞匯量及完整的將話說完成的語言能力。難免在游戲時表述不清楚或口字不清晰。可讓孩子在不斷的游戲中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發(fā)展了自己的語言能力。在開展游戲時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自由、自主、開放的游戲氛圍,不要干涉孩子的行為與舉動,讓他們玩出新花樣。促使每個幼兒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發(fā)動了游戲,自主游戲又使各種需要得到了滿足,需要的滿足又帶來了快樂,快樂作為強化劑促進孩子去游戲,所以,孩子能在自主游戲中快樂成長!
游戲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1:媽媽雙腳分開當球門,爸爸、寶寶輪流左腳來射門,比一比誰的命中率高。
2: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左右手拍球??梢蕴岢霾煌闹噶?,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3:將球用繩子固定在比寶寶高出10~20厘米處,請寶寶雙腳向上跳,用頭頂球,頂到的計數,積累到一定的數字獎勵一張貼紙。
4:寶寶按照指令左右腳配合撥動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5:地上擺好4~8個絨毛玩具,爸爸、媽媽和寶寶比賽,左手對準目標滾動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為勝。
提示:這種球類游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四肢運動與腦神經系統(tǒng)反復作用過程中,促進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的發(fā)展。
游戲二: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鉆進去縮緊身體,然后滾動紙皮箱子,寶寶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寶寶,爸爸媽媽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可以鍛煉寶寶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fā)展寶寶的右腦功能。
游戲三: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給寶寶看一張圖片,上面有動物、食物、用品等。讓寶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換另一張,上面比第一張有增有減,讓寶貝說說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左腦的記憶為“背記能力”,遺忘率很大,而右腦的記憶是以形象記憶為主,它包含有形狀認識力和類型識別力。3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了形象記憶和類型識別的基礎,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進行記憶訓練游戲。
游戲四: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寶寶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能發(fā)展寶寶的節(jié)奏感和創(chuàng)造能力。
游戲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媽媽準備幾幅虛線圖,讓寶寶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連線練習,看看猜得對不對;也可以讓寶貝找一找隱藏起來的圖形,如:蝴蝶隱藏在蝴蝶花中,讓他找找,畫面上有幾只小蝴蝶,幾朵蝴蝶花;或把一張復雜的圖片給寶貝看,里面有人物、動物和色彩的變化,先讓他看整體,再把局部給他看,讓他說說這是整體的哪一部分。
提示:這種借助圖式思考的游戲適合4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大腦的認識功能中,先著眼局部后顧及整體是左腦功能,而先認識整體再類推局部是右腦功能。圖式思考游戲可使左右腦功能更加協調地溝通。
游戲刺激游戲是自由、輕松、愉快的活動,寶寶特別喜歡。只有在游戲中寶寶才能主動地、自覺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媽媽在現實生活中盡可能采用各類游戲的形式對寶寶進行開發(fā)右腦的訓練。
有的家長會問,我的孩子還小,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感覺統(tǒng)合失調,有辦法預防嗎?這里,我向各位家長推薦一組親子游戲,既能起到預防作用,也能讓你和你的孩子玩得很高興。
(一)泥土游戲
玩法:
1.將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膠布上面,孩子必須能整個身體進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觸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讓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種形狀,注意觀察孩子對各種材料接觸時的反應。
2.如果孩子還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數量,使孩子的身體接觸面更大些。
3.可以改用其他接觸物,如紙、樹葉、涂料、米、豆等,強化孩子觸覺識別力,以促進其感覺。
延伸活動:父母也可以在戶外游戲時,讓孩子在沙地、泥漿、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戲。
(二)用身體作畫
玩法:
1.將大畫布或塑膠布鋪在地上,涂料散在旁邊,孩子可以用跪坐、俯臥或者躺的方式,把這些涂料用手或身體在畫布上自由涂畫。
2.也可以將畫布掛在墻上,孩子可以將涂料抹在身體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體撞擦在畫廊上。
3.觸覺敏感的孩子開始時會有些緊張,可以鼓勵他們從手指開始,逐漸擴大至手腕、手臂、腳掌再到臀部和身體。
4.自閉兒常對某種顏色特別排斥或喜愛,不用緊張,讓他們自發(fā)地進行調節(jié),慢慢地,他們也會逐漸適應的。
提示:這種游戲不但可以訓練觸覺,對增強手腳的協調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塑膠粒游戲
目的:可強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觸覺刺激,強化觸覺的辨識力。
玩法:
1.盆中放進塑膠粒、木屑或紙片,也可以用混雜的方式,讓幼兒用手在其中翻動、抓推,要避免盒內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產生排斥情緒??梢宰尯⒆与p手伸入其中攪動,或用腳踏、臀部坐進去,家長要詳細觀察他身體各部位的反應。
2.混合越多的東西,在游戲時會產生更多的聲音,也能增強孩子游玩的興趣。
3.注意強化手指靈活性的引導。
延伸活動:也可以用面粉、紙屑、豆類等不同質感的東西,以增強孩子對不同物品的適應能力。
(四)抓癢癢
玩法:
1.讓孩子躺在軟墊上,家長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癢,根據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強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觸的部位,也需要很強刺激的話,則需改變和適應。
3.可以邊做游戲邊跟孩子說話或聽音樂,安撫他的情緒,以調整觸覺對他身體的影響。
提示:抓癢時,也可以告訴孩子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增加他的詞匯量和活動興趣。
(五)麻布刷身
玩法:
1.家長用干麻布以中度力量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
2.對反應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幫助他慢慢適應;對反應遲鈍的孩子則可用力些,以活化其神經的觸覺接受。
3.可以邊做過講故事或聽音樂,使孩子不至于太緊張,并保持輕松快樂的氣氛。
延伸活動: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扇子、羽毛、電動按摩器等。
(六)冰袋游戲
玩法:
1.用冰袋來“測試”一下孩子的表面肌膚,看看他的反應如何。孩子有時由于冰袋刺激太強,不愿別人碰他,寧可自己來做,這時,你不妨讓他自己先試試看。
2.可以換成熱水或冷水,看看他的反應。
延伸活動:可以用小石頭或細石袋,或各種軟硬東西來做“接觸”游戲,訓練孩子正常的適應能力。
(七)梳頭游戲
玩法:
1.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并且順其勢梳頭。
2.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讓孩子自己動手,這對手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和對自身形象的了解都有幫助。
3.可以“發(fā)現”孩子特別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動:可以嘗試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或進行洗頭、刷手掌及腳掌的游戲,以強化孩子的觸覺。
(八)吹風機游戲
玩法:
1.先告訴孩子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再用涼風吹這些部位,問問他有什么感覺。
2.換成熱風,但注意不要灼痛孩子,讓孩子講講各部位的感受。
3.敏感的孩子通常在臉部和頭頸肌肉上會有強烈的反應,不要直吹這些部位。
4.可以和孩子邊做游戲邊聽音樂,化解他的緊張感。
提示:熱風、涼風可以隨時切換,并觀察孩子的感覺,也可以在皮膚上加上一張薄紙,以減輕風的強度。
(九)戲水
玩法:
1.讓孩子在浴盆中戲水。觸覺敏感過強的孩子,一般都有怕水的傾向,但水的溫度、力量強度變化大,如運用恰當,能較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礙。
2.可用蓮蓬頭噴射孩子身體各部位,也可以讓孩子浸泡在浴池中。
3.水的溫度可用冷、溫、熱三種,讓孩子分別試一試。
延伸玩法:可以讓孩子邊戲水邊刷身體,效果更佳。戲水游戲也可以作為學習游戲前的準備。
(十)與毛巾共舞
玩法:
1.將孩子包在大毛巾里,采取俯臥姿態(tài),由父母兩人各拉毛巾一邊,前后甩動。
2.孩子也可以采用仰臥姿態(tài),增加不同的感覺和趣味性。
3.注意孩子覺得不舒服或害怕時,應立刻中止。
延伸活動:可以在前后擺動之際,引導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或將東西投入指定的箱子內。
(十一)空中飛行
玩法:
1.由父母兩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腳,一人抓住孩子的手,將孩子的身體抬高后進行左右和上下的搖搖和晃動。
2.孩子可以分別用仰臥或俯臥的姿勢進行游戲。
3.注意孩子肌肉緊張的情況,不宜勉強進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適,應立刻停止。
延伸活動:可以改成父母各握孩子的同側手和腳,進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搖動。搖動時可以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或一、二、三的口令來增加趣味性。
(十二)直線運動
玩法:
1.在地上用膠布貼成一直線,讓孩子雙腳前后相接,先用左腳跟接右腳尖,右腳跟再接左腳尖交互前進。雙手攤平,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2.也可以用腳尖著地前進。前進的路線可以直用轉彎、斜角前進或圓弧形前進。
延伸活動:作直線運動時,孩子手上可拿各種東西,例如捧住八分滿的水杯,練習如何保持平衡。
游戲就是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給與兒童完整與和諧的生活,給與兒童自由與創(chuàng)造的生活。我們要真正認識到唯有游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兒童的生活,有靈性的生活;唯有游戲的兒童才是真正的兒童,有靈性的兒童。保障兒童游戲的權力是現代早期教育促進兒童健康和諧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策略。游戲如此重要,那么在幼兒園中教師怎樣才能成為孩子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積極為孩子創(chuàng)造游戲的條件。它包括為孩子提供足夠豐富的玩具材料,為孩子創(chuàng)設足夠寬敞的游戲場地,這些是物質方面的準備。在精神方面,教師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游戲環(huán)境,形成愉悅的精神氛圍,讓孩子樂于參加,急于參加,并能很快地融入到游戲的情境中來。
二是在游戲中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當孩子參加游戲時,可能由于經驗或其他因素的制約,無法很順利地進行游戲,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孩子進行游戲時,教師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孩子,并根據游戲內容的不同,孩子情況的不同給予適當的指導。游戲的教育指導策略可以有:以教師自身為影響的媒介,以活動材料為影響媒介,以孩子的活動同伴為影響媒介,以規(guī)則為影響媒介。教師要靈活、綜合的運用多種媒介、多種方法對孩子施加影響,以進行指導。
再就是教師在為孩子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把握游戲的難易度。由于孩子年齡不同,經驗不同,在為孩子選擇、制定游戲時要特別注意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游戲。同時還要留給孩子自由選擇游戲的時間,因為自選游戲是孩子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的游戲,要保證孩子每天自選游戲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
還兒童以游戲的生活,讓兒童找回童年的幸福與快樂!
請把游戲還給孩子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將學前教育“把游戲還給孩子”試點擴大到7所幼兒園,通過示范性幼兒園帶頭,鼓勵讓幼兒多玩游戲,讓學前教育去“小學化”。
看到這則消息,記者感觸良多。對“80后”“90后”來說,盡管步入社會后的競爭壓力很大,然而談及幼兒園上學經歷,盡情地玩耍、兩小無猜的友誼,跳皮筋、翻繩、老鷹抓小雞等簡單的游戲……這些都成為他們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
而隨著社會競爭日漸激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不少家長[微博]共識。年幼的孩子過早承受起“功利化的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模式”的痛楚。現如今,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學齡前認字過百、入幼前數字加減……一批又一批孩子快樂的童年蒙上了陰影。
更有甚者,不滿周歲的孩子也已踏上學習之路,各地如火如荼發(fā)展起來的早教機構,動輒上萬的早教費在“肥”了早教機構的同時,對孩子成長到底有多大作用仍是待解之謎。
眾所周知,對呀呀學語的幼兒來說,玩樂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天性,也最符合其成長規(guī)律。
多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少了健康的運動游戲,孩子就會不游戲了?答案是否定的。
與傳統(tǒng)游戲漸行漸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電子娃娃。一些教育工作者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該玩什么,有的一天就抱著IPad、Iphone等高科技設備玩電子游戲,不僅對視力不好,而且缺乏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
所幸的是,教育部門已看到了問題癥結,正著力破解“重學習,輕游樂”“傳統(tǒng)游戲冷、電子游戲熱”的幼兒教育怪圈。孩子健康成長,是政府、社會、家長共同的心愿,也是共同的責任,讓我們共同期待有關部門決心能再大一些,步子能邁得更寬一些,也期待更多學校、家長,能參與到“把游戲還給孩子”活動中來。
我國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游戲不在少數,只要加以現代開發(fā),受到小朋友的歡迎是肯定的,記者曾采訪的一個幼兒園利用3年時間就搜集了121種民間游戲,并形成了教材,在體育課和課余時間推廣,孩子們樂在其中。
所以,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不妨讓孩子回歸傳統(tǒng)游戲開始,從回歸簡單開始,從遠離電子游戲開始,三五玩伴、一張廢紙、一個沙包……無需多大投入,孩子照樣可以享受簡單快樂。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游戲——孩子的生命》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游戲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引言:隨著幼兒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顯示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以成長。 一、班級之間的合作、互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大...
一個孩子生下來,他有些東西被接納,有些東西不被接納,他可能很多地方、很多純真都不被接納。他被要求很多、被應該很多。像我們70年代和之前,包括現在生的孩子,還是有很多的“應該”。他不被接納的時候,尤其是...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 一張白紙上...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