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原來影響孩子的竟然是我們大人自己!”,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教育孩子,可以說每一位家長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感受,這感受是酸甜苦辣、五花八門、樣樣都全,如果要寫起來的話,或許都能夠整出好幾本書籍來。我也是一位為人父母者,在這里只想借助著這一方平臺,簡單的說一下自己教子過程中的一點事情,將它整理出來,拋磚引玉,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朋友來發(fā)表一下自己各自的觀點。
記得孩子升入二年級不久,一次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說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結(jié)果孩子的班主任就告訴我孩子在做事情方面拖拖拉拉的,時間觀念特別的差,本來到校的時間就有點晚了,晨讀的時間都已經(jīng)過半,而他走進座位之后,不僅沒有抓緊時間補上晨讀的內(nèi)容,還在那里慢條斯理的做別的事情,你說急人不急人,所以班主任建議我在家里時常督促孩子,做事情要有一種時間感,不要拖拖拉拉的。
在和班主任做了一些交流之后,說實在的,我對孩子的做法不生氣那絕對是假的。但生氣歸生氣,也不能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簡單的暴打一頓,其實這樣的做法效果是不太好的。為此我自我總結(jié)了一下孩子以往在這方面我作為家長,是否曾經(jīng)注意過?自己是否也以身作則的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這一想不要緊,才發(fā)覺孩子出現(xiàn)如此的狀況其實和自己也有很大的關聯(lián)。因為有時候自己在家做事情就是拖拖拉拉的,認為這也不是在單位,何必要那么緊張?熟知自己無心的舉動卻影響了孩子。為此,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同時決定在今后,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除此之外,我還想和孩子互相監(jiān)督比賽,相信這樣的方法一定會取的一定效果的。而后來所發(fā)生的事情證明了我的想法,孩子真的改掉了自己的壞習慣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國家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我國六個省市對青少年進行了一項關于“孩子最希望父母的10種做法”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研究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家長“信任”,用63.5%的高比例占據(jù)了第一名,孩子們認為比較重要的還有“說話算數(shù)”占49.2%,“平等參與家庭決策”占31.7%,“和我一起討論自己的人生大事”占23.3%。此項數(shù)據(jù)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最需要和最喜歡的是家長的信任以及認同。
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喜歡用懷疑的眼神及口吻問孩子“真的?”、“不要騙人哦!”、“你讓我怎么相信呢?”等。這樣小小的表現(xiàn)會讓孩子覺得你對他不夠信任,嚴重傷害他自尊和自信,這很難再讓孩子能夠用百分之百的積極性和激情來繼續(xù)下面的工作。如果用相反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和積極,而且還能使得雙方關系融洽,并且事情也能夠做到最完美。
1.不要隨便懷疑孩子
哥哥晨晨和弟弟樂樂在廣場玩耍,突然聽到弟弟放聲大哭,結(jié)果一看弟弟趴在地上。媽媽看到后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哥哥說:“哥哥你怎么搞的,怎么不讓弟弟,為什么要把弟弟推到?”一般在家長的眼里,弟弟/妹妹或者哭的那個往往就是被欺負的,不管事情的真相,總是會偏袒另外一個孩子。事實上,晨晨和弟弟玩的時候是弟弟自己不小心摔倒哭了,結(jié)果卻被媽媽痛罵一通。
武斷的家長,對孩子極大的不信任,動不動就發(fā)火、斥責甚至打孩子,在沒有搞清楚事情真相的情況下給孩子定罪,猜忌孩子,總覺得孩子做錯事情,這會極大的打擊孩子,讓他覺得委屈,父母根本不相信自己。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管事情如何,首先應當搞清楚真相,不能隨意給孩子定罪。哪怕孩子真的做錯了事情,也要安撫孩子,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也許是為了保護自己,也許是被人欺負受不了了,家長要及時的指導并且改正孩子的錯誤,相信孩子說的事情經(jīng)過。給孩子更多的信任,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2.不要吝嗇“你能行”
家長不僅要相信孩子是善良的,還要相信孩子是能行的。要經(jīng)常說“你可以的!”、“你一定行!”,這類鼓勵的話語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和認可,讓孩子感覺自己充滿力量,這會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好像晨晨平時做作業(yè),遇到一點困難就喜歡喊“媽媽,幫我看看這道題怎么做?!本枚弥砍筐B(yǎng)成了一遇難題就找媽媽的壞習慣,這導致他成績非常不理想。但是媽媽經(jīng)過反思之后改變了教育方法,當孩子再找媽媽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他,“你一定可以的,自己先嘗試解答一下,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苯Y(jié)果當晨晨自己苦思冥想找到了正確答案之后,獲得了成就感,非常的開心。
當然了,這種“能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行,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只能才可以說,否則當孩子做不好反倒會有挫敗感,而且還會有心理負擔。因此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能力來鼓勵孩子一定做好。
3.不要只是嘴巴上的信任
很多時候相信你并不只是說說的,很多家長會對孩子的年齡,能力進行質(zhì)疑和猜忌,覺得孩子做不好事情,這樣即便你經(jīng)常說孩子你可以,也是徒勞,要在行動上表示。
比如晨晨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可以幫媽媽掃地了,他主動要求幫媽媽干活的時候,卻被媽媽阻止了,雖然經(jīng)常說孩子你可以,但是行動上卻阻止了,因為媽媽擔心孩子掃不好反而會把臟東西搞得滿地都是。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的這種主動行為,即便孩子掃的不是很干凈,也可以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jīng)能夠幫助媽媽分擔一部分家務了,很多事情都是從簡單到難,從少到多,從小到大逐漸鍛煉的。
我們要經(jīng)常用行動對孩子說“你能行”,而不是覺得“你能行”卻不允許你動手做。不允許動手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不相信孩子能夠做好,或者懷疑孩子的能力。要用行動認可孩子,讓孩子自己有能力做這件事而感到快樂,這能夠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做事的積極性。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對。
父母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jié)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墒窃S多家長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種種努力后,自己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實,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或者“就這些,再也沒有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利奪走,想一想,他們又怎會樂意呢?
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fā)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小學生都懂,蜜蜂是人類的朋友。因為蜜蜂的工作是傳授花粉,而90%的果樹是靠蜜蜂授粉的,若沒有了蜜蜂,果樹授不了粉,也就結(jié)不了果實;而如果花柱授粉不均,果實長大后,更是大多會長成歪瓜裂棗。
這就好像孩子的成長一樣。一個孩子,從出生時的一張白紙,到成長為一個完美的人,和一顆完美的果實的生長路徑很一致。
最近遇到了不少和孩子有關的事。上周三,我參加了一個在莞城舉辦的留守兒童的夏令營開營儀式,開營前,有工作人員在舞臺上指導臺下的小朋友們彩排,彩排的主要內(nèi)容是鼓掌和起立。
你可能奇怪了,鼓掌和起立誰不會啊,為什么還要彩排?可是再結(jié)合實際想一下,您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難“理解”。當下在社會上,凡是舉辦活動,最不能缺的便是領導。
而領導來了,最不能缺的是什么?是鮮花和掌聲。自從“八項規(guī)定”頒布后,“鮮花”這個東西已因帶了“奢侈品”的性質(zhì)而很少出現(xiàn)在會場上了,但“掌聲”則作為樸素且安全的會場必需品被保留下來。且正因其又樸素又安全,所以還被大張旗鼓地發(fā)揚光大起來。于是,“領導”出場時,掌聲整不整齊、熱不熱烈,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工作人員為什么要把鼓掌這事都要事先彩排的原因。
搞明白了之后,你會想到:這不就是形式主義嘛!對,這就是形式主義,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某些成人灌輸了形式主義的觀念。
還有一個事,發(fā)生在上周五。我們有一個“圓夢計劃”,就是幫助困難家庭的留守兒童完成心愿。那天去采訪了一個11歲的小朋友,母親說孩子屬于留守兒童,而小朋友卻當場反駁:“我一直跟你住在一起,怎么成了‘候鳥’了呢?”她母親急了:“你怎么不是‘候鳥’啊,你1歲以前在老家住過一段時間的?!碧煺鏌o邪的小朋友只能很無奈地說:“你說是就是吧?!?/p>
家長為了得到資助,在孩子面前公然撒謊,我不知能否說這是善意的謊言,但這事看起來著實讓人痛心,11歲,心智尚未成熟,要知道,這時候耳濡目染的效果是巨大的。
不由想起了教育,如果說孩子是果實,那教育便是那勤勞的小蜜蜂,是孩子結(jié)出完美果實的最基本的保證。
狹義上的教育指的是在課堂上受到的教育,廣義上來講,則凡是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孩子剛生出來,是一張白紙,周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都屬于教育的范疇,這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習慣、行動。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從詞源上說,西方的“教育”一詞是內(nèi)發(fā)之意,強調(diào)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zhì)自內(nèi)而外地引發(fā)出來。
假若上述的排練為領導鼓掌、母親在孩子面前撒謊等都在孩子面前不斷地影響著他們,那么長此以往,孩子所固有或潛在的素質(zhì)也會被引發(fā)出來,那時候,鼓掌則成了麻痹孩子的一個動作,不誠實恐怕也會成為他們未來的習慣之一。
上周,同樣因為“圓夢計劃”,同事曾經(jīng)采訪過一個女子,她被丈夫拋棄,5歲的女兒由她一個人拉扯長大。母女倆經(jīng)常被人欺負,絕望之際,女子上樓準備跳樓自殺。當她抱著女兒站在天臺上準備往下跳的時候,女兒問她:“媽媽,我做錯什么了嗎?”
我沒有見過那個小孩,但此時此刻,我只想說:孩子,你沒做錯什么,錯的,是我們……
幼兒做錯事,可能會因害怕受家長或老師的懲罰而養(yǎng)成說謊的毛病
孩子“不合群”、愛“搞破壞”,我們該怎樣教育?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做錯事兒,有的家長會大吵一頓,甚至大打出手。其實,這種做法會導致孩子因害怕受懲罰而養(yǎng)成說謊的毛病。昨天,《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簡稱《指南》)河南省培訓班開班,《指南》中不僅列出孩子在4歲、5歲、6歲時應知道什么、能做什么,還列舉了一些教育途徑與教育方法,有些教育方法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借鑒。
幼兒做錯事莫斥責、打罵
“給你說了,不讓玩水,看褲子濕了吧?”看到4歲多的兒子弄濕了衣服,李女士朝孩子屁股上就是一巴掌。像李女士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其實,家長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可能會讓孩子因害怕受懲罰而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和老師不要厲聲斥責,更不要打罵,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做法,以后改正就行了。
家長要教給孩子交往技能
有的孩子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塊,總顯得很不合群。碰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教給孩子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能。比如,當幼兒不知怎樣加入到同伴的活動中,或提出請求不被接受時,可以建議他拿出玩具邀請大家一起玩。家長還可以利用相關故事,結(jié)合幼兒的交往經(jīng)驗,和他討論什么樣的行為受大家歡迎,想要得到別人的接納應該怎樣做等。
家長要容忍孩子“搞破壞”
小浩宇的媽媽,一直搞不明白孩子怎么那么喜歡搞破壞。給他買的玩具都被浩宇拆得七零八落。浩宇媽媽擔心孩子成為“破壞王”,打算再也不給他買玩具了。
其實,孩子拆玩具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心驅(qū)使,并不是搞破壞。家長要容忍孩子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并且要引導他們玩后收拾好。家長應多為孩子選擇些能操作、多變化的玩具,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制玩具。
體重的奧秘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在體重的正常范圍內(nèi)(2。5公斤~5。0公斤),出生時越重的嬰兒將來越聰明,至少到青年前期是這樣。紐約市的科學家對3500名兒童進行了研究,研究者用傳統(tǒng)的方法測量了兒童的智力,并對這些兒童的兄弟姐妹也進行了測量,以便把出生時體重與營養(yǎng)等其他因素區(qū)分開來。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在七歲時的智力與出生時的體重直接相關:出生時體重較重的兒童在智力測驗中得分較高。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較重的嬰兒出生前的大腦發(fā)育在關鍵期獲得的營養(yǎng)較多的緣故。研究還發(fā)現(xiàn),男孩出生時的體重與未來的智力發(fā)展方面的關聯(lián)要比女孩大。
英國的一項大型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jié)論。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研究人員對出生于1946年3月某周內(nèi)的3900名嬰兒進行了為期40多年的跟蹤研究,以期發(fā)現(xiàn)出生體重與日后智力發(fā)展的關系。研究人員在這些嬰兒長到8歲、11歲、15歲、26歲和43歲時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試,結(jié)果顯示出生體重確實影響日后的智力發(fā)展。兩者之間是相關的年齡是8歲。8歲時在閱讀理解、單詞發(fā)音、詞匯和非言語推理的綜合測試中,出生時體重較重的兒童比較輕的平均得分高44%。這一差異一直保持到26歲。但當他們11歲時,其差距降低到30%。到43歲時,已經(jīng)很難測出出生體重對他們智力的影響了,這可能是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最終超過了出生體重的影響。這是首次對嬰兒出生時體重在正常范圍內(nèi)與其智力關系的研究。此前的研究都是集中在低體重兒(2。5公斤以下),結(jié)論是他們將來的智力發(fā)展很可能不健全。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書,也是一面鏡子。他會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敗的一面。所以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而且,溝通要無形地在每天的點點滴滴中完成。
家長總是期待假期能與孩子更好地溝通一下,對于孩子來說。這可行嗎?
甄中科:孩子是大人的一本書,永遠讀不完。家長應該是隨著孩子一起同步成長,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假期的期待上。一個家庭搞好溝通、和諧,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不是擁有多少財富,物質(zhì)條件的良好是遠遠不夠的,良好的心里環(huán)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搖籃,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恐怕是一本書也說不完。
做到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這可能嗎?
甄中科:隨著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階段,其特征、需求不同,所以家長與孩子的接觸方式、溝通語言都會不同。要根據(jù)孩子的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時期感興趣的事情來溝通。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所提問題有些幼稚,脫離實際。其實,孩子不能區(qū)分真實與想象、理想與幻想的不同,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18%的6歲兒童能區(qū)別真實與幻想;有90%的9歲兒童能夠理解故事是編造的還是真實的;11歲的兒童開始能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
學齡前孩子主要培養(yǎng)合群性
與學齡前孩子溝通要注意什么?
甄中科:0-6歲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是主要的。孩子需要家長的溫暖,在這一年齡段家長主要對孩子進行生活方面的照顧、健康方面的關注。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小的時候有過腦外傷、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對他_生都會留下影響。
但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又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些上面,3歲前是孩子和諧的心理態(tài)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黃金期。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教育著孩子,譬如,家長對于不喜歡的來訪者或電話,即使在家也隨便說“告訴他我不在家”,無形中教會了孩子說謊,但是你認識不到這一點;又如看電視過程中,對內(nèi)容的評價不回避孩子,這些是不應該的,孩子應該看孩子的頻道,家長與孩子應該有所區(qū)別。
在1歲前(特別是7-9個月),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爬行訓練。這對孩子的感覺統(tǒng)和能力有鍛煉作用,感覺教育不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有多動的表現(xiàn),甚至影響孩子的形象,產(chǎn)生自卑感。
在德育方面,幼兒園的小朋友主要培養(yǎng)的是合群性,與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戲的愉快、分享食物?,F(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缺少獨立性、任性,但家長常常這樣教孩子一“他打你,你就打他,我們的孩子不能吃虧”。其實,幼兒階段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比競爭能力更重要,對孩子以后事業(y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小學生主要培養(yǎng)是與非
孩子上了小學,溝通時又要注意什么呢?
甄中科:名正言順,這時家長酋先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但是有些家長以為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其實,中國的文化教育底蘊是很深厚的,“最難的難不過中國的方塊字”,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學習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所以,家長要陪讀,要一筆一劃幫著寫作業(yè)。而且,學問不僅僅是老師教的,還要鼓勵孩子問同學,與小朋友交換不同看法。同年齡段的幾個孩子放學以后在~起做作業(yè),這種小組學習很值得提倡。
其次,還要關心孩子的在校情況(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培養(yǎng)孩子落落大方、積極、快樂的惰緒,不要斤斤計較,這就得從自己做起,譬如丟了一塊橡皮,褲子屁股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學校里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如帶孩子去參觀科技展、看兒童劇,而不是去逛商場買衣服、去證券市場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學生主要培養(yǎng)是與非。家長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舉個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長就揣地一腳,說都是這地的錯。這明顯不對,會養(yǎng)成孩子委過于人的毛病。培養(yǎng)孩子的是非觀念要循循善誘,不能以粗暴態(tài)度對待,也不要~味遷就。
在是非教育過程中,有些事情家長確實說得對而且很有道理,但孩子不服氣,怎么辦?
甄中科:口服就行了,不要強求孩子靈魂深處的東西;要允許孩子有疑問,有不同看法。有些家長就犯這樣的錯誤--“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話不是說過一次就行了,況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會被“教育”過一次就記住了。
家長可能假期把小學生交給老人,這時應該注意什么?
甄中科:從中國總體情況來看,年輕的父母因為工作忙,老人帶孩子是有正面意義的。老人帶孩子有一定的經(jīng)驗,而且老人心細、有耐心,但是因為老人體質(zhì)方面變?nèi)酰瑹o法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不能跟孩子一起運動做游戲。有條件的話,夏天應該多帶孩子去游泳,冬天溜冰,而不僅僅是坐在家里看電視,然后給孩子準備一頓豐盛的飯菜。
在監(jiān)督孩子作業(yè)方面,老人雖然無法輔導孩子了,但是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假期同步作業(yè)。
最讓家長不放心的是,老人比軾嬌慣孩子,其實,不管是年輕的家長,還是爺爺奶奶們,要改變一個觀念--那就是,挫折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長中的維生素,如果孩子有理性的家庭成員、愛他的老師們,這個孩孑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看了一篇小文章,文中的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喜歡閱讀了,而是變得更愛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了。當媽媽看到這種現(xiàn)象以后,媽媽很快的從自己的身上找到了原因,媽媽也不像以前那樣愛看書了,而是熱衷于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了。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媽媽很快跑去圖書館借書包括勞公愛看的書,和老公達成一致,每天晚上8點鐘,夫妻二人便坐下來,開始閱讀自己的圖書。
當我看了這篇小文章后,對我觸動挺大的。我最近也發(fā)現(xiàn)了兒子也不像以前那么愛看書了。而我沒有像書中的媽媽那樣,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是很隨意對兒子說“你現(xiàn)在怎么不看書了”,我的眼睛依然盯著電視屏幕,欣賞著電視劇的情節(jié)。兒子對我問話也沒有怎么回答。我只知道給兒子買書,卻沒有指導兒子很好地去閱讀
,也沒有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原來一直喜歡愛看書的老公,現(xiàn)在也不看書了,而是熱衷于電腦游戲。每天吃完晚飯,就坐在電腦前,開始了網(wǎng)絡游戲。原來孩子不愛看書的原因出自于我倆身上。
當我看了這篇小文章后,我和老公比文中夫妻差別太大了。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長要做到。可是我們沒有做到,我也給自己買了書,書已經(jīng)買了好幾個月了,我才翻了幾頁。今天看了這篇文章,讓我深切的體會到,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單純對孩子說教。從今天開始我也要試著改變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找回愛讀書的樂趣。
參加一些大型的咨詢活動中,接觸到不少瘦弱兒童。父母抱著的嬰幼兒,大都是臉色蒼黃、毛發(fā)稀疏、表情呆板?!昂⒆用吭露几忻?,常會厭食,怎么辦?”家長問。細問下去,這些厭食的幼兒大都喜喝飲料、甜食,有的零食不離口、有的不吃青菜水果(有幾名幼兒一天能飲十多瓶可樂),這樣的喂養(yǎng),又怎能不妨礙正餐主食呢?而復感與厭食,又像是嬰幼期的“雙胞胎”,往往同時發(fā)生在一個孩子身上。
兒童厭食可由軀體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厭食稱神經(jīng)性厭食,在幼兒中頗為多見,小兒進食習慣不好,不僅影響營養(yǎng)的攝取,而且易患不少疾病,小兒神經(jīng)性厭食就是其中之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逐漸降低小兒食物中樞的興奮性,引起小兒神經(jīng)性厭食。造成小兒神經(jīng)性厭食常見的原因有:常獨自一人讓孩子先吃,不與家人一起進食,沒有飲食氣氛。孩子進食時,父母或他人過分緊張地注視,造成小兒精神緊張。用種種許諾誘惑小兒進食或者用玩具逗哄小兒進食,降低進食興趣?;蚝⒆舆M食時注意力分散,邊吃邊看電視或畫冊,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響消化功能。孩子拒食時,家長強迫其進食,造成孩子沒有正常饑餓感,不能引起食欲。過量給孩子吃自認為高營養(yǎng)的食物,不注意變換食品花樣,忽視了食物的多樣性,造成飲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讓孩子亂吃零食,特別是在飯前讓孩子吃冰激淋、巧克力等零食,因為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食品可使食欲下降。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撒了飯菜弄臟了衣服和居室,不讓孩子自己進食,使孩子缺乏吃飯的興趣。父母在喂孩子吃飯時,催著孩子快囑、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發(fā)脾氣,或用威脅的口吻及方式強迫喂養(yǎng),使孩子十分反感。進食時父母嘮 叨不休,數(shù)落孩子的錯誤,造成氣氛緊張和不愉快,抑制孩子的食欲。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自由過于限制,強迫孩子學畫圖、彈鋼琴、背唐詩等,學得不好還要大聲斥責,從而造成孩子情緒低落而食之無味。神經(jīng)性厭食的心理治療主要是消除上述各種不良因素,幫助兒童建立進食時的愉快情緒,促進胃腸道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加食欲。具體方法如下:1.通過解釋疏導孩子不良的心理因素,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孩子在自行進食時,父母不要訓斥孩子或包辦代替,更不要采用強制手段讓小兒進食,不讓小孩子邊吃邊玩邊看畫冊,也不應給小孩子多吃零食。
2.培養(yǎng)孩子進食興趣,盡量提供孩子愛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對年幼兒童,可在大人協(xié)助下盡量讓孩子自己進食,增加進食興趣,促進食欲。還可安排孩子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共同進食,并在進餐時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
3.進食前半小時不讓孩子做劇烈活動或聽緊張的故事,讓孩子集中精神進食。
4.當孩子不愿進食時,家長不必強迫進食,等孩子饑餓而有食欲時再進食。
5.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獎賞。家長可記錄孩子每天的食物攝入量,這樣能清楚地反映孩子進食情況,當孩子飯量增加,則給予獎賞,如帶孩子郊游、看電視、講故事等。
這是一個非常有經(jīng)驗的老師的經(jīng)驗之談和肺腑之言——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結(jié)底是家長綜合素質(zhì)和付出心力的競爭;家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家長心中的天平一旦失衡,不僅不利于孩子的成才,而且還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以下這些或許就是一個班級孩子差異的真正原因。
1、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zhì)和付出心力的競爭。平時不聞不問,考差了大發(fā)雷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2、當人們說這個孩子和哪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
3、同在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如果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不要向孩子提學習要求,更沒有資格責備他們。
4、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fā)掘。然后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5、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
6、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那就從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7、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
8、其實,無論是基礎知識,閱讀還是寫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徑都是課外閱讀。
9、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10、一次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fā)展的方向。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于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11、學生取得優(yōu)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欲,這些素質(zhì),對于孩子的成長,太重要。
12、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shù)的重要??墒牵潜确謹?shù)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zhàn)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yōu)秀。
13、對于那些多動和富于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這種情況發(fā)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霸诩液苋涡浴!边@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討的事情。現(xiàn)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zhuǎn)。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14、對于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長中。當大家都動起來,群策群力了,這個集體才叫厲害呢!”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
15、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yōu)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16、孩子學習是艱辛的,這是一個爬坡過程,一旦上了路,對于您的家庭、對于教師,都是一件幸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然要竭盡全力引導、幫助他們,如果在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孩子將多么幸福。
17、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起來沒有差別——六年之后,他們將有多么不同。
18、不要著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只要他在讀,只要他這周比上周進步就值得高興,就應當鼓勵。
19、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長一截——一學期就在全然不同的兩個檔次了。資質(zhì)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fā)展也就不一樣。
20、家長都希望教師多提問自己孩子,惟恐孩子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比別人少。其實,對于孩子來說,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傾聽——這才是學會學習的關鍵。沒有了靜聽和沉思為前提,所謂“積極發(fā)言”,只是為表現(xiàn)而表現(xiàn)的低效鬧騰而已。
21、一次考試的分數(shù)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掌握了沒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讀書。即使從應試的角度考慮,從長遠來看,讀書也是所有功課植根的土壤,他的貧瘠與豐厚,關系實在重大。
22、讓學生直面學習中的困難,打破快樂輕松學習的神話,這是每一個明智的師長要做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收獲的,將不僅是知識,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23、養(yǎng)育養(yǎng)育,在物質(zhì)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撫養(yǎng)。
24、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為了將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問題越積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將不堪其苦。
喜歡《原來影響孩子的竟然是我們大人自己!》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國家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我國六個省市對青少年進行了一項關于“孩子最希望父母的10種做法”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研究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家長“信任”,用63.5%的高比例占據(jù)了第...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
小學生都懂,蜜蜂是人類的朋友。因為蜜蜂的工作是傳授花粉,而90%的果樹是靠蜜蜂授粉的,若沒有了蜜蜂,果樹授不了粉,也就結(jié)不了果實;而如果花柱授粉不均,果實長大后,更是大多會長成歪瓜裂棗。 這就好像孩子...
記得我在德國時,房東的孩子給我看他的一篇作文,他的愿望是將來當個馬戲團小丑。這如果讓中國的老師或父母看來大概會認為是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的老師則在作文后面真誠地表示:祝你將來成為一個把歡笑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