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故事。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助,實現(xiàn)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觀念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培養(yǎng)寶寶獨立學習的能力好方法》,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培養(yǎng)寶寶獨立學習的能力好方法
爸爸媽媽是否經(jīng)常看到這樣一個情況:寶寶會把各種東西堆得高高的,然后推翻,重來,一次又一次建好,推翻、建好、推翻……
對于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是不是不以為意呢?其實這就是寶寶的一種獨立學習的體現(xiàn)!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寶寶對這種動作的重復,可能就是他們接受外部事物的一個過程。而且這種“重復性”的動作也是一個學習和自我鍛煉的過程,更是他自發(fā)地提高動手能力的獨立學習過程。
科學表明當幼兒在重復在一件事情過程是他們自發(fā)的獨立學習過程,這是一種自發(fā)的、主動的學習,與大人引導的那種獨立學習的做法兩者皆不可拋,更需要相輔相成。在寶寶的學習過程中,二者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所以,家長要正確地理解寶寶的重復性行為是進行獨立學習的過程,而且還應該在孩子進行這種重復的獨立性學習過程中給予支持和幫助。
那爸爸媽媽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很好地幫助寶寶增強他的獨立學習能力呢?
首先當爸爸媽媽看見寶寶在反復地做一個動作,或重復地在完成一件時,爸爸媽媽應該盡量不打擾寶寶,讓他盡可能自己獨自完成整個操作過程。因為寶寶的學習是需要重復的過程,通過這些過程,可以讓寶寶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也能加深寶寶對其它事物的體驗和理解。當然了如果爸爸媽媽能在一段時間以后再次引導孩子玩同樣的游戲,那么收到的效果會比你想象中還要來的好。
其次爸爸媽媽還可這樣做:
第一要學會肯定寶寶的這種行為,這種反復探索行為一定要給他們正面的鼓勵;
第二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爸爸媽媽可以營造游戲氛圍,讓寶寶再玩一次曾經(jīng)玩過的游戲,然后用心觀察下寶寶在這幾次游戲中有什么變化;
第三是不要強迫孩子來反復練習某種能力,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一對夫妻一般只有一個孩子,家長過于寵愛孩子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幫孩子穿衣、背書包、系鞋帶……殊不知,家長若過度地保護孩子,對孩子包辦太多,會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讓孩子獨立睡覺
獨立睡覺有利于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防止寶寶對爸爸媽媽產(chǎn)生過于依賴的心理。在嬰兒時期,家長就可以開始培養(yǎng),把寶寶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同屋不同床”。等寶寶長到3歲左右,再讓寶寶自己獨睡一個房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調(diào)查顯示,在3-6歲的寶寶當中,有相當比例的寶寶不自己穿衣服。事實上,幼兒在2歲開始就有獨立穿衣的意愿,到了3歲的,已有獨立穿衣的能力。家長若是過分保護寶寶,覺得寶寶還小,不讓寶寶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會使寶寶漸漸失去獨立的意識。寶寶會覺得做什么事只要張張嘴就可以,讓爸爸媽媽幫忙完成。
因此,寶寶自己能做的事,可以試著讓寶寶自己去做。比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等??赡茉谝婚_始寶寶會不熟練,動作慢,還容易出錯。家長千萬不可不耐煩,指責寶寶做的不好。相反的,家長要給寶寶多多的鼓勵和贊揚。這樣,有助于提高寶寶的積極性。
干家務活,培養(yǎng)責任心
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像擦桌子、擺放碗筷這種簡單的家務活,一般情況下,3周歲以上的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完成的。家長還可以適時讓寶寶幫自己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回到家,可以讓寶寶幫忙拿拖鞋;累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輕輕地捶捶背。寶寶做了這些事之后,家長千萬不要忘記對寶寶說“謝謝”。
讓寶寶自己拿主意
聽話的孩子,人人都喜歡,但家長不能要求孩子事事順從,剝奪孩子做決定的機會和全力。寶寶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可以讓寶寶參與討論的事情,一定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寶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比如,周末去哪里玩,晚飯吃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開個小小的家庭會議,讓寶寶參與做決定。與寶寶切身相關的事情,更應該遵循寶寶的意見,比如挑選寶寶的衣服、玩具、念的興趣班等等。讓寶寶參與做決定,自己拿主意,可以鍛煉寶寶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情愿將孩子閉門獨處。
事實是,只有與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應該創(chuàng)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放手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經(jīng)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游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引導孩子購物
3至7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開始有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在一邊鼓勵,教孩子說“請售貨員阿姨拿一下那個玩具狗”、“請問要付多少錢”、“謝謝”等話,漸漸地讓孩子自己能開口說。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
現(xiàn)代父母常有一個誤區(qū),就是想時刻保持一個整齊完好的家。所以,父母們不太愿意讓自己的孩子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來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區(qū)里簡單交往。如果父母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孩子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學習處理游戲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糾紛。
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請進來,也可以走出去,兩者同樣重要。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麻煩,您可以讓孩子帶些小禮物去小朋友家,這樣既周到、也禮貌,還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細心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小一點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會吃虧,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實更可能是:孩子與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學習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與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學會了照料別人。
所以,請您充分尊重孩子,賦予孩子自由選擇小朋友的權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況下幫助做些參考。
帶孩子到處走走
旅游能擴展孩子的交往范圍,增加他的交往對象。同時,多走多看也會增加孩子對于異域文化或風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培養(yǎng)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形成謙虛有禮的行為方式更好地適應社會交往。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禮貌用語,如與人打招呼、接電話的用語,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向他人問路、請教等等。
當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這對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處。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贊揚和鼓勵的時候,他也會更樂于交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動交往的機會,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當行為
和大人們一樣,孩子在交往過程中也可能出現(xiàn)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這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歡迎。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幫助他改進行為,重新獲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個性
盡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成功和快樂都非常有益,但請您不要過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數(shù)量上的增加。您應該知道,即使是個人獨處,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與人交往,您就應該尊重他。
生活自理能力的準備包括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呢?具體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寶寶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吃飯不要人喂、自己入睡不要人陪、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脫衣服,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等;二是寶寶的生活規(guī)律要和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相符合。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對孩子的呵護可謂是細致入微,事事都會為孩子考慮周全,服務到位??蓪嶋H上,在1歲以后,寶寶的自主意識就會逐漸萌發(fā)并日益增強,不愿凡事由大人替他做主,更喜歡自己動手。如果家長一味替孩子包辦一切,不僅會束縛孩子的手腳,限制孩子發(fā)展自理能力的空間,還會對孩子發(fā)展自我的權利進行剝奪,對孩子的發(fā)展絕對是有害而無益的。尊重寶寶的自主需要,幫助寶寶學會生活自理,絕不僅僅是讓寶寶掌握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寶寶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照顧好自己,能夠?qū)ψ约旱纳钸M行控制,從而奠定寶寶對自己、對人生的信心。就拿入園而言,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寶寶,一方面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達到老師的要求,另一方面,即使還有什么地方不太適應,寶寶也有信心去慢慢克服??偠灾?,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讓寶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在家庭中的生活一般都比較隨意,什么時候吃、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時候睡、睡多久,什么時候大小便……一切均由寶寶自己決定,真是“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樣的生活對寶寶來說,當然是隨意而自在的,然而也會帶來它的負面影響,即缺乏規(guī)律。到了幼兒園,少數(shù)老師要照顧多數(shù)幼兒的事實,使得幼兒園只能有固定的、統(tǒng)一的作息制度,如果你家寶寶的用餐和睡眠時間不規(guī)律,或者其規(guī)律與幼兒園的規(guī)律不相符合,都可能造成寶寶吃不飽、睡不好的糟糕局面。
那么,如何訓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從什么時候開始訓練?用什么樣的方法訓練?在訓練寶寶生活自理的過程中,有什么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訓練內(nèi)容一:吃飯
1.自己拿勺吃飯
幼兒園里,小朋友們都是自己吃飯,如果你家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還沒有學會自己拿勺吃飯,到了幼兒園,“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就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這種緊張的心情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胃口,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如果寶寶因為不會自己吃飯而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就會給家長造成更大的麻煩。也許有的家長會說,這用不著擔心,老師會給寶寶喂飯的,但幼兒園有那么多剛剛離開家的寶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老師能照顧得過來嗎?即使老師給寶寶喂飯沒問題,可當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地自己吃飯,自己卻還需要老師喂飯的寶寶,心里會是什么感覺呢?再者,總不能一直讓老師喂飯,總有要學會自己吃飯的那一天。如果寶寶入園后還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學習吃飯,不就影響了其他方面的學習了嗎?因此,在入園準備的過程中,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一般來說,寶寶八九個月大時,就會開始表現(xiàn)出希望自己拿勺吃飯的濃厚興趣,此時,他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還不是很好,經(jīng)常是好不容易在自己的小碗里舀了點飯,結果沒送到嘴邊就撒了一多半,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因此限制寶寶自己吃飯的愿望,因為這是練習吃飯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放手讓寶寶充分鍛煉,他才能最終掌握拿勺吃飯這一“高難”動作。一般來說,寶寶1.5歲后,就能自己拿勺吃得比較好了。當然,在練習的過程中,家長要在寶寶自己吃的同時,堅持給寶寶喂飯,寶寶開始自己吃時,可能不會吃得太飽,會一邊吃一邊撒,不能讓寶寶因此餓肚子。
練習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出現(xiàn)用五指抓握勺把、用勺背舀飯等錯誤動作,家長切不可太心急,可以給寶寶演示正確的動作,也可以手把手地糾正寶寶的錯誤動作,但不要急于求成,要允許寶寶反復出錯。
另外,在寶寶自己吃飯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把飯粒撒到衣服上,增加家長清洗衣服的負擔,很多家長會因此限制寶寶自己吃飯的機會,其實,一套易清洗、專供吃飯時穿的衣服或圍嘴兒,就能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
2.不挑食、不偏食
很多寶寶入園前都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入園后卻少有這種習慣出現(xiàn),究其原因,除了家長自身的一些挑食、偏食的行為影響了寶寶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對寶寶挑食、偏食行為的縱容。在家里,寶寶就像是個小皇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可以不吃,許多家長擔心寶寶的營養(yǎng)不夠,還追著喂飯,想盡辦法哄寶寶多吃一點,這樣的寶寶到了幼兒園之后會怎樣呢?幼兒園里的飯菜,是按照寶寶們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制定的,自然各個品種、口味的都會有一些,如果寶寶到了幼兒園仍然挑三揀四,而老師們由于忙于其他工作,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每個寶寶吃飯,挑食的寶寶就有可能吃不飽。而且,幼兒園里是不允許寶寶吃零食的,愛吃零食的寶寶到了幼兒園也會覺得不適應。所以,無論從寶寶生長發(fā)育的角度,還是從入園準備的角度來看,都應該讓寶寶養(yǎng)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那么,這種習慣應該如何養(yǎng)成呢?
在寶寶4個月大時,就可以告別純吃奶的時代,適當添加一些輔食了,包括米糊、雞蛋黃、菜泥、菜粥等,7個月時,則可以開始吃一些肉類的食物了。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由于寶寶對新的食物口味還不適應,他可能會拒絕吃輔食或者吃得很慢、很少,家長千萬不要因此輕易放棄,也不要過于著急。添加輔食本來就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對寶寶拒絕吃的食物,可將它們切碎,和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混在一起,或想辦法把飯菜的色彩搭配得漂亮一些,以吸引寶寶去嘗試。對年齡大一些的寶寶,可給他講一些挑食有害的小故事或教寶寶說、唱一些不挑食的兒歌,也可以用游戲性的語言吸引寶寶開口吃飯,如,舀上一勺飯,一邊慢慢將飯送到寶寶嘴邊,一邊說“火車來了,咦,山洞呢?”很多寶寶聽到后,都會開心地把嘴張大,讓“火車”開進去。
寶寶七八個月時就可以吃餅干、軟飯等固體食物了,此時寶寶可能因為沒有掌握咀嚼食物的本領,會表現(xiàn)出對固體食物的拒絕,家長切不可為了省事,繼續(xù)把食物做成碎泥狀,因為幼兒園里的飯菜是以固體食物為主的,如果不會咀嚼,寶寶到了幼兒園就會比較麻煩,因此,家長必須耐心地教會寶寶咀嚼。首先,要多給寶寶演示正確的咀嚼動作,演示的時候要將動作放慢些,讓寶寶看清楚大人是如何用門牙把食物咬碎,又是如何用磨牙把食物磨碎的,還可以讓寶寶摸摸大人的臉,通過感受大人有力的咀嚼動作,喚起寶寶的咀嚼興趣。當然,家長還可以自編一些淺顯易懂的兒歌,教會寶寶咀嚼的動作??傊?,學會咀嚼食物,是防止寶寶挑食的重要步驟,千萬不可省略。
3.吃飯專心,不磨蹭
有的家長有邊看電視邊吃飯的習慣,寶寶自然會跟著模仿。還有的寶寶喜歡邊玩邊吃,反正有大人不厭其煩地跟著喂飯,不用擔心吃不飽。可是,幼兒園的用餐時間是固定的,如果寶寶吃飯時不專心,很可能在寶寶還沒吃飽時,用餐時間就已經(jīng)結束,要開始進行別的活動了,這樣,沒吃完飯的寶寶只好餓肚子了,所以,必須讓寶寶養(yǎng)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在這個問題上,家長首先應該帶頭做到這點,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注意不要在寶寶吃飯時和他說太多的話,這樣會影響寶寶進餐的速度,導致用餐時間過長。為了防止寶寶吃飯磨蹭,還可以給寶寶限制一個合理的時間,如40分鐘,之后全家要一起出去散步或者看動畫片,寶寶為了不錯過散步或看動畫片的機會,就會專心吃飯了。如果寶寶因為貪玩而隨便吃幾口就說飽了,也不要追著喂他,而且不要給他提供零食,到下一頓時再給他提供食物,嘗到了饑餓的滋味后,寶寶自然就會抓緊時間吃飯了。還有一點要注意,最好能在固定的地點用餐,就餐一般選在家里的餐廳進行,餐廳純粹的用餐環(huán)境,會使寶寶不被其他事物所吸引,還有助于寶寶形成條件反射,一到餐廳就知道要專心吃飯了。
4.按時吃飯
幼兒園的用餐時間是固定的,這有利于寶寶形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在家中,有的家長過于遷就寶寶,想什么時候吃就讓他什么時候吃,這一方面會增加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還會使得寶寶無法形成有規(guī)律的生物鐘,入園后自然無法適應。在這一點上,家長除了要做到定時開飯外,還要注意不給寶寶吃太多的零食,尤其是飯前,否則到了吃飯時間,寶寶沒有饑餓感,敷衍了事的后果只能是還沒到下一次吃飯時間就又餓了。為了防止寶寶吃過多的零食,家長可以對寶寶吃零食的時間和量做一個限制,包括一天只能吃幾次,一次只能吃多少等等。把你的規(guī)定告知寶寶后要堅決執(zhí)行,決不能因為寶寶的撒嬌、耍賴而妥協(xié),同時要注意把零食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對此的態(tài)度一定要一致,否則,只要有一個人妥協(xié),寶寶就會在以后不停地尋找這個靠山,一次次違背大人的規(guī)定,從而使努力付諸東流。
要讓寶寶按時吃飯,還要注意寶寶的運動量。寶寶一般都很好動,運動有助于寶寶的身體發(fā)育,但有時也需要家長對寶寶的活動有所限制,過量的運動會讓寶寶迅速地疲乏和饑餓,從而打亂正常的睡眠和吃飯時間,這種生活不規(guī)律,對寶寶的身體也是有害的。
5.飯前洗手
寶寶天生喜歡玩水,要使寶寶做到飯前洗手相對容易,只要家長帶頭堅持這么做,并在洗手時向?qū)殞氄f明,這是吃飯前必須做的事情,寶寶自然會跟著模仿。然而,有時寶寶會因為玩得高興或者太餓了忘記洗手,此時,只需家長及時提醒就可以了,當然,這是在寶寶自己開始拿勺吃飯后才有的要求。在寶寶能獨立洗手之前,還需要家長的提醒和幫助,直至寶寶完全掌握洗手要領。家長可以把洗手的程序,編成一段順口溜或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在教寶寶洗手時,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這些要領。如,“卷好衣袖,打開龍頭,沖濕小手,擦上香皂,搓手心,搓手背,洗手指,沖洗兩遍,拿毛巾擦干。”給寶寶擦手的毛巾,應該是寶寶專用的,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衛(wèi)生,還有助于樹立寶寶的自主意識。寶寶一般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專用物品,也會千方百計地找機會使用這些物品,所以,如果為他準備一條漂亮的小毛巾,并強調(diào)說這是給他專用的,就像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專用毛巾一樣,寶寶就會更加喜歡洗手了。另外,還需注意,要把這條毛巾和寶寶用的香皂固定放在寶寶能夠得著的地方,以便寶寶自主洗手。在寶寶開始出現(xiàn)自覺洗手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表揚,激勵寶寶把這種好的行為堅持下去。
本節(jié)訓練要點:
允許并鼓勵寶寶自己拿勺吃飯。
適當?shù)丶m正寶寶不正確的拿勺動作。
及時添加輔食。
教會寶寶咀嚼。
讓寶寶吃不喜歡的菜時,家長要多想辦法,多鼓勵。
家長吃飯時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如,看電視、看報紙、聊天等。
按時開飯。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吃完飯。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堅持做到飯前洗手。
耐心反復地教給寶寶洗手要領。
給寶寶準備專用的毛巾和香皂,并放在寶寶方便拿到的地方。
在寶寶開始出現(xiàn)自覺洗手的行為時,要及時給予鼓勵。
訓練內(nèi)容二:如廁
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必須學會獨立到衛(wèi)生間排尿、排便。由于寶寶剛入園時,會對新環(huán)境產(chǎn)生陌生和懼怕感,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老師對寶寶的大小便規(guī)律也不太了解,這就極易造成寶寶憋屎、憋尿的情況,實在憋不住就會弄濕或弄臟褲子,這不僅會增加老師的負擔,還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從而拒絕上幼兒園。因此,讓寶寶掌握獨立到衛(wèi)生間排大小便的本領,對他入園至關重要。要掌握這一本領,必須從小開始訓練,一般需經(jīng)過以下幾個步驟:
1.使用專用的便盆
寶寶很小時,就應為他準備一個尺寸適合的便盆,通過讓他使用自己專用的便盆,使寶寶逐漸理解大小便要排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隨地大小便的道理。當然,寶寶處在吃奶階段時,大小便會比較頻繁又沒有規(guī)律,可把便盆放在臥室或客廳等寶寶經(jīng)?;顒拥牡胤?,以便隨時取用。
等寶寶能獨立坐起來后,大小便時,家長可扶著寶寶坐在便盆上,漸漸地,家長可放手讓他自己坐著。這個階段,家長還可教寶寶認識自己的便盆,告訴寶寶大小便要在這個專門的地方。注意,便盆應該是牢固、舒適的,高度以寶寶坐在上面、雙腳剛好能著地為宜。
2.能用語言表達大小便的需要
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小便規(guī)律,在估計寶寶需要大小便時,詢問寶寶是否需要大小便,寶寶回答之后,要進一步詢問寶寶是要大便還是小便,鼓勵寶寶清楚地表達出來。待寶寶已能完全理解“我要大(小)便”這句話的含意后,要求寶寶在有需要時,大聲告訴家長,以便家長做相應的準備。另外,不要忽略對寶寶主動表達排便需要的行為予以表揚。當然,對入園前的寶寶來說,盡管已經(jīng)掌握了準確表達自己需要的本領,但有時卻會因為貪玩而忘記排(尿)便,從而出現(xiàn)把大小便排在褲子里的現(xiàn)象。此時,家長一定不要過于責備,因為這是由寶寶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過多的責備會讓寶寶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從而對排(尿)便產(chǎn)生畏懼情緒,對家長的要求也會出現(xiàn)自我保護式的抗拒。家長可讓寶寶在一邊觀看大人清洗臟褲子的過程,讓寶寶體會父母的辛勞,從而在下次更加小心,提前告知。
3.到衛(wèi)生間去
18~24個月大的寶寶,排便雖還屬不完全自主行為,但已可以開始訓練他到衛(wèi)生間去大小便了。此年齡段的寶寶,大多會開始對大人上衛(wèi)生間如廁的行為產(chǎn)生好奇,常常會尾隨家長進入衛(wèi)生間,并在一旁觀看家長。這時,家長一定不要拒絕寶寶的旁觀,而應利用寶寶的這種心理,抓住時機訓練寶寶到衛(wèi)生間如廁。家長可專門帶寶寶到衛(wèi)生間熟悉一下環(huán)境,仔細觀察大人上廁所的步驟,讓寶寶逐漸了解大小便都應該在衛(wèi)生間里進行。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在衛(wèi)生間給寶寶裝上一個適用的小馬桶,便后要求寶寶自己沖水。如果寶寶使用的是大人的馬桶,需要家長把寶寶抱到馬桶上去排便,但便后同樣可以讓寶寶自己完成沖水。當然,如果寶寶夠不著沖水的按鈕,家長可以幫忙,但一定要讓寶寶參與,這樣一方面保護了寶寶的自主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寶寶形成便后沖水的好習慣。
4.學會使用蹲廁
大部分幼兒園的衛(wèi)生間是蹲廁,使用蹲廁的方法和使用座便器不同,因此,需要提前進行特別訓練。家長可以找兩塊木板放在地上,讓寶寶站在木板上練習脫褲子、蹲下、站起、提褲子的動作。待寶寶熟練后,再逐漸增加木板的高度和間距,直至一般幼兒蹲廁的標準。家長還可帶寶寶到一些使用蹲廁的公共衛(wèi)生間,讓寶寶觀察大人是如何使用蹲廁的。如果寶寶要求使用蹲廁,也可扶著他在蹲廁上排便。有些寶寶會抗拒大人的攙扶,家長可以告訴寶寶這是大人用的蹲廁,所以,才需扶著他,等他將來到了幼兒園,會有專門給小朋友用的蹲廁,到時候就不用大人扶了,這樣也會激起寶寶的入園興趣。
5.大便有規(guī)律
由于大便的時間相對較長,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所以,最好讓寶寶形成有規(guī)律的大便時間和次數(shù)。家長可根據(jù)對寶寶大便情況的觀察,到差不多的時間就開始把他,使寶寶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等寶寶可以獨立蹲下大便后,家長可出言提醒寶寶該大便了,直到不需要提醒,寶寶也能在固定的時間自己大便。同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如果寶寶出現(xiàn)了排便困難(大便干燥)等情況,要及時給寶寶補水,并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等,以促進寶寶的排便順暢。
6.便后擦洗
便后擦洗是必須養(yǎng)成的衛(wèi)生習慣,即使3歲的寶寶,一般也還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干凈,所以,需要提早進行訓練。如,先將手紙撕下來疊成小方塊,拉完后,在肛門邊多擦幾次,注意,盡量不要讓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勁,以防將手紙弄破。如果是女寶寶,還要教她由前向后進行擦拭,以免弄臟外陰。同時,還應讓寶寶養(yǎng)成便后洗手這一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小寶寶一般都很喜歡玩水,洗手對他來說通常是一件趣事,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家長只需教給寶寶正確的洗手方法就可以了。如,打上香皂,搓一搓,然后沖洗干凈。剛開始時,寶寶可能會經(jīng)常忘記洗手,家長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給寶寶講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如,大便后,擦過屁屁的手上會有很多小細菌,如果不趕緊洗掉,小細菌就會在寶寶吃東西時跑進肚子里,讓寶寶肚子疼。家長還可以把它編成小故事講給寶寶聽,同時,請寶寶把這些道理講給別人聽,當然,聽的人要及時給寶寶以鼓勵,以此激勵寶寶把這種好的行為堅持下去。
本節(jié)訓練要點:
寶寶從小就要有自己的專用便盆。
在寶寶學會坐之后,可由家長扶著坐在自己的便盆上大小便,之
后,再逐漸讓寶寶自己坐在便盆上。便盆應牢固,尺寸高度適宜。
家長在估計寶寶要大小便時,應及時詢問寶寶是需要大便還是小便。
要求寶寶在有需要時大聲告訴家長,以便做好準備。
在寶寶開始對大人的如廁行為產(chǎn)生好奇時,可及時引導寶寶到
衛(wèi)生間大小便。
要求寶寶便后自己沖水,家長可以協(xié)助。
練習使用蹲廁。
幫助寶寶形成有規(guī)律的大便習慣。
給寶寶講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鼓勵寶寶將這種好習慣堅持下去。
訓練內(nèi)容三:穿衣褲和鞋子
寶寶上了幼兒園后,必須自己穿、脫衣褲,如果寶寶在家沒有掌握這項本領,到了幼兒園后,看到別的小朋友會自己穿、脫衣褲,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緊張甚至自卑的心理,這對寶寶盡快適應入園生活和心理健康發(fā)展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在入園前,就教會寶寶自己穿、脫比較簡單的衣物。一般來說,寶寶兩歲左右,就會強烈地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長拿著寶寶的衣服袖子試圖幫寶寶穿上時,經(jīng)常會遭到寶寶莫名的拒絕,寶寶就想自己來,此時,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寶寶自己穿不好而耽誤時間,或是長時間穿不好衣服導致受涼等理由,拒絕寶寶的自理要求,這個時候,保護寶寶的獨立意識至關重要。為了使寶寶更快地學會穿、脫衣褲,家長可在更早一些時間對寶寶進行培養(yǎng),如,給寶寶穿衣服前,先把衣服放在寶寶面前,告訴他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哪是外面、哪是里面,給寶寶穿衣時,告訴寶寶正在進行什么步驟,如,先把胳膊伸到袖子里,再把扣子扣上。
脫褲子相對簡單,當寶寶掌握了穿褲子的方法后,脫褲子就更不是什么難事,因此,在這里我們只介紹寶寶穿衣褲和鞋子的方法。
1.穿上衣
寶寶的上衣有的前面系扣,有的套頭,套頭的衣服穿起來相對比較麻煩,家長可從教寶寶穿前面系扣的衣服開始,再教他穿套頭衫。通常在寶寶1歲左右,就可以請他配合穿衣服了。剛開始,家長可以通過玩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寶寶配合的熱情。如,讓寶寶學習把胳膊伸進袖子里,可以這么說“寶寶的小手要鉆山洞了”,慢慢的,寶寶就會自覺地把胳膊伸進去。教寶寶學扣扣子,則需要家長比較細致的指導。首先,告訴寶寶扣扣子的步驟:先把扣子的一半塞到扣眼里,再把另一半扣子拉過來,同時配以很慢的示范動作,反復多做幾次,然后讓寶寶自己操作,及時糾正寶寶不正確的動作。其次,也可以讓寶寶在娃娃身上練習。另外,要注意讓寶寶先從下面的扣子扣起,這樣能夠防止寶寶把扣子扣錯。
穿套頭衫時,要先教寶寶分清衣服的前后里外。領子上有標簽的部分是衣服的后面,有兜的部分是衣服的前面,有縫衣線的是衣服的里面,沒有縫衣線的是衣服的外面,然后,再教寶寶穿套頭衫的方法:先把頭從上面的大洞里鉆進去,然后再把胳膊分別伸到兩邊的小洞里,把衣服拉下來就可以了。注意寶寶的套頭衫領口一定要寬松些,有的寶寶比較膽小,怕黑怕悶,因此會非常抗拒穿套頭衫,家長可以多讓寶寶觀察自己穿套頭衫的過程,還可以在套頭的時候,和寶寶玩一玩“躲貓貓”的游戲,以此減少寶寶內(nèi)心的恐懼。
2.穿褲子
學習穿褲子和學習穿上衣一樣,都要先從認識褲子的前后里外開始。褲腰上有標簽的在后面,有漂亮圖案的在前面。教寶寶把褲子前面朝上放在床上,然后把一條腿伸到一條褲管里,把小腳露出來,再把另一條腿伸到另一條褲管里,把腳露出來,然后站起來,把褲子拉上去就可以了。開始時,寶寶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如,把褲子的前后里外穿反了,或是將兩條腿同時伸到一個褲管里了等等,此時,家長不要急著糾正,可以詢問寶寶是否感覺到不舒服,或是把寶寶帶到鏡子前請他 “欣賞”自己的樣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寶寶找到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然后讓他重新穿一遍。為了鞏固寶寶對褲子結構的認識,家長在自己穿褲子時,也可以故意犯一些錯誤,如,把褲子的里外反著穿,看看寶寶能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也可以請寶寶來幫忙,“媽媽怎么覺得褲子穿得不舒服,寶寶幫媽媽看看,到底哪里有問題?”在寶寶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后,要及時贊揚寶寶聰明、能干,讓寶寶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有的寶寶對自己穿衣褲興趣不高,家長可借助比賽的方式,和寶寶比一比誰穿得又快又好,利用寶寶的好勝心促進其學習。
3.穿鞋子
給寶寶準備的鞋子最好是帶粘扣的,這樣比較方便寶寶穿、脫。先教寶寶穿鞋的要領:把腳塞到鞋子里,腳趾頭使勁兒朝前頂,再把后跟拉起來,將粘扣粘上就可以了。對寶寶來說,分清鞋子的左右,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練習才能掌握。家長可以教寶寶這么做:把鞋子放在自己的前面,鞋的頭部朝前,如果看到兩只鞋合攏后,中間有一個小縫就對了,如果沒有小縫就是放反了。如果寶寶把鞋穿反了,可以問寶寶這樣是否會覺得不舒服,讓寶寶仔細體會一下穿反了鞋子是什么感受,接著讓他把鞋子脫下來,把兩只鞋左右掉換一下重新穿上,感受腳是什么感覺。這樣持續(xù)練習幾次,即使寶寶下次再穿反了鞋子,也會馬上意識到可能是哪兒出了問題,并且知道怎么解決。有的寶寶可能會對穿反了鞋子滿不在乎,即使家長指出他的錯誤也不愿意糾正,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采用激將法,如,在他面前表揚他認識的小朋友從來不穿反鞋子,真是又聰明又能干,好勝心強的寶寶一般都會沉不住氣,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時,家長就要及時肯定寶寶的行為。
本節(jié)訓練要點:
練習穿、脫衣褲和鞋子之前,先教寶寶分清衣褲的前后里外和鞋子的左右。
給寶寶準備帶扣的上衣練習穿、脫動作。
給寶寶準備松緊帶的褲子練習穿、脫動作。
給寶寶準備帶粘扣的鞋子練習穿、脫動作。
多為寶寶做示范動作。
引導寶寶自己發(fā)現(xiàn)穿衣褲和鞋子時出現(xiàn)的錯誤。
以游戲和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寶寶自主穿衣的興趣。
及時肯定寶寶的每一次進步。
附生活自理兒歌
自己吃飯
小寶寶,真能干,
自己拿勺來吃飯,
拿穩(wěn)勺,扶好碗,
一口一口全吃完。
不挑食
愛吃肉,愛吃菜,
寶寶長得快,
媽媽真喜愛。
喝水
白開水,真解渴,
寶寶健康離不了,
端起杯,仰起脖,
咕咚咕咚全喝完。
洗手
兩只小手來洗澡,
你搓我,我搓你,
先用香皂擦一擦,
再用清水來沖洗。
穿鞋
小腳往前鉆,
小手向上提,
粘上小粘扣,
邁步一二一?!?/p>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早教期間,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寶寶一生。對兒童的心理、智力都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父母良好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家庭環(huán)境影響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包括實物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實物環(huán)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huán)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
人際環(huán)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huán)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tài)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tài),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保證。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和諧、融洽。盡管有時發(fā)生意見,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這樣在合作、諒解和氛圍下,不但使兒童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和作、諒解,使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諧發(fā)展,而且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
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如同陌路人,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zhí)、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互相關系,形成良好規(guī)范。要相處和睦,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xiàn)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于兒童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結果。專橫的封建舊規(guī)家庭教育強調(diào)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持過分嚴厲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或者另一方面會形成暴戾、橫蠻、撒謊、逆反心理強,并往往會在捉弄別人,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過分嬌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有求必應,家長只想為兒童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
前幾天,有位寶媽在后臺留言說孩子升初中以后成績直線下滑,尤其是寫作和閱讀理解更是一落千丈。之前也有很多寶媽寶爸反映過這個問題,有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幾乎所有學科都能考滿分,到了初中后卻忽然變得對學習力不從心了。
其實,幼兒園小學階段主要靠機械記憶,而越到后期隨著知識結構的復雜,單純的機械記憶就難以滿足需求了,這時候就需要更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能力得不到正確的培養(yǎng)和提升,孩子會覺得越學習越困難,成績隨之下滑,自信心受挫,還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而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中,不管是數(shù)學、英語也同樣會對閱讀理解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說,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未來學習成績優(yōu)秀與否的最重要預測因素之一。
孩子閱讀能力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的閱讀能力不高,讀不懂,讀不透文章,其實造成孩子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①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積淀的過程,要結合一定的生活閱歷才會有所感悟。
②孩子缺乏閱讀指導,讀書停留在瀏覽故事情節(jié)的層面,未能深入理解。
③孩子閱讀類型可能比較單一。
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首先,暑期是增加孩子課文閱讀量的一個關鍵期,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從以下幾點來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
1、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書
在給孩子讀書時,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孩子熟知的主題的故事書,引導孩子在故事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有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書中作者的觀點。
2、有意識的談論閱讀內(nèi)容
理解能力的構成需要孩子勤思考、勤發(fā)問。
沉浸式的閱讀會增強孩子的代入感。父母可以與孩子通過游戲、角色扮演等模擬一個正在閱讀的故事情節(jié)。機智地提示一些有關閱讀的思考問題,這種平等的口頭交流,十分有助于孩子的主動思考,并能讓孩子加深對全書觀點的認識。
3、引導孩子精讀經(jīng)典
常言道:“熟讀一部經(jīng)典,勝讀百家雜書”。
如果你不知道該讀什么書,那就去讀經(jīng)典吧,因為那是投入產(chǎn)出比最高的閱讀。
出自名家手筆的經(jīng)典著作總會帶給孩子更多、更飽滿的饋贈。
4、挑選適齡的書
有些名著固然很好,但孩子如太小就去硬啃,不僅不能領會書意,還會讓他喪失興趣。要選一些貼近生活,陶冶孩子情操,還有教育意義的書,像優(yōu)媽之前推薦過的《成長吧!少年》第1季,孩子和家長購買后的追加好評爆棚!
一、給孩子選擇,而不要給孩子答案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媽媽可以擺出兩雙都合腳、穿上去都舒適的鞋,對孩子說:“寶寶今天想穿哪一雙鞋呢?”可別小看這一舉動,這樣一來,小孩子就不是簡單、機械地伸腳穿鞋,而是要動腦筋想一想了?!叭艘粍幽X子,上帝就怕了”,這雖是一句俏皮話,但是說明了人只要動腦子,就可以變得很強大。
要注意的是,給孩子的選擇范圍不要太大,如果上例中的媽媽,拉著小孩的手問:“寶寶,今天想穿什么鞋呢?”孩子一定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另外,選擇的物件也一定要是同類,例如上例中的媽媽擺出的是兩雙都舒適的鞋,若是擺一雙孩子的小鞋和一雙媽媽的大鞋來讓孩子選擇,這樣做就不太恰當。
二、讓孩子承受自主的結果
乍聽之下,這句話有些可怕,孩子那么小,就要承受結果,是不是殘忍了一些?當然,所謂的結果一定是孩子能夠承受的,而且,在孩子做出決定之前,父母可以給予其暗示,或是一旦產(chǎn)生不良結果時,采取一定的應對策略。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擾孩子的決定,而是應提醒他,一定要再想一想,只要思考妥當了,就果斷地付諸行動。
三、正確對待孩子“抬杠”
有時,父母要孩子“這樣做”,可他偏要“那樣做”。這時候,父母的反應就非常重要。有的人也許怒不可遏,大發(fā)雷霆,心里想:“我養(yǎng)你這么大,敢不聽話了?,F(xiàn)在還小,以后長大了,翅膀硬了,那還得了!”這樣的反應實在是糟糕透頂,對孩子發(fā)怒是父母缺少智慧的表現(xiàn)。父母發(fā)怒,孩子心里一定是害怕的,最后不得不服從決定。這樣多發(fā)幾次脾氣后,孩子再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張了,只有唯父母馬首是瞻,父母說往東就往東,再也不敢往其他方向了。
可是有智慧的父母不會這樣去培養(yǎng)一個沒有主見、不能獨立的孩子。他們面對孩子的“抬杠”,會積極地與孩子溝通:“孩子,你如果不接受媽媽的決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媽媽還是希望你再想一想?!比绻覀冞@樣講,孩子一定會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從而決定是不是要聽取意見。
從另一個方面看,孩子敢與父母“抬杠”,說明他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贊成的前提下,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會拼著一股干勁去做好,因為他要讓我們明白,他的決定才是正確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會承擔后果,不會推卸責任。這時候,切記不要說風涼話,要鼓勵孩子的敢作敢為,同時,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樣可以使孩子下一次作出正確的決定,找到更好的行動方法。
四、常問孩子想要什么
不少父母都自以為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可是真問孩子后,回答或許會讓父母驚愕:孩子怎么會想要這樣的東西?
幾乎所有的父母總愛問:“孩子,你長大了要做什么?”孩子的回答也總是能讓人滿心歡喜,因為父母問了多次之后,孩子也大概知道了父母所期望的答案。
“長大了要做什么?”,這樣的問題是讓孩子有一個遠大的夢想,但是,如果經(jīng)常問孩子:“你明天想要什么?”這就高明多了。因為明天即將到來,伸手可及,愿望也可以很快實現(xiàn),同時,孩子也會有思考的緊迫感,因為不立即決定,明天很快就會成為今天,然后成為昨天。
接下來,父母應鼓勵孩子在“明天”到來前完成自己許下的愿望。他的愿望得到重視,并很快可以實現(xiàn),這將大大鼓勵孩子確立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的信念。
五、讓孩子參與家務
孩子多數(shù)時候好像是父母的觀眾,家中的事務,他并不清楚,家中的麻煩,他更是不得而知。
培養(yǎng)獨立能力,首先是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決斷的能力,然后促使其努力去執(zhí)行。執(zhí)行中一定會遇到挫折,此時父母要多鼓勵,巧妙地告知改進的方法,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與日俱增。
這樣,孩子長大成人后才能展翅高飛,大有作為。
相信《培養(yǎng)寶寶獨立學習的能力好方法》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學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一對夫妻一般只有一個孩子,家長過于寵愛孩子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幫孩子穿衣、背書包、系鞋帶……殊不知,家長若過度地保護孩子,對孩子包辦太多,會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對孩子未來的發(fā)...
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
生活自理能力的準備包括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呢?具體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寶寶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吃飯不要人喂、自己入睡不要人陪、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脫衣服,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等;二是寶寶...
導讀:孩子敢與父母“抬杠”,說明他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贊成的前提下,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會拼著一股干勁去做好,因為他要讓我們明白,他的決定才是正確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會承擔后果,...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早教期間,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寶寶一生。對兒童的心理、智力都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父母良好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良好心理素質(zhì)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