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故事7歲。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的5件事》,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中產(chǎn)父母為了讓女兒進入名校幼兒園而發(fā)生的各種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話引發(fā)熱議:
這個說法有些危言聳聽,卻讓我想起了另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用49年記錄了14個英國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最后總結出一句話:讓我?guī)б粋€孩子到七歲,以后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已是注定。
的確,7歲前是孩子大腦發(fā)育、培養(yǎng)良好習慣、塑造性格的黃金期,這期間孩子所接受的撫養(yǎng)和教育,將影響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就。
弗洛伊德曾說,孩子6歲之后沒有新鮮事,我們也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
于是多少父母忐忑著,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
其實不至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提供一個「差不多好」的成長環(huán)境就夠了。這個差不多好,是怎么個好法?
如果可以,在孩子7歲以前,請為他做到這5件事。
1、愛不能缺席,更不能遲到
這個愛,要通過你的陪伴,你的在場,你的擁抱,或者你直接言語上的「我愛你」去表達。
沒有做的,或者沒有說出來的,但凡悶在心里的都不作數(shù)。
前不久,一位畢業(yè)不久的研究生,因網(wǎng)貸走上絕路,最終在一家小旅館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日記中說,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渴望親情,渴望成功,卻沒有父母的指引,他似乎對活著這件事早已無望了。
可他不知道,在他眼中「嚴重缺席」的父母,卻一直在默默關心他,甚至爺爺奶奶仍然還在工作,只為給他攢錢買房結婚。
然而,他們的孩子,再也不會知道了。
沒有表達過的愛等同于不存在。
孩子7歲以前,是接收愛、感受愛、學習表達愛的最佳窗口期。
這期間,一定要用語言告訴他:孩子,我真的很愛你;我愛你不是因為你乖,學習好,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
帶著愛和欣賞去撫摸他,觸碰他,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將是他未來珍視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的基礎。
2、允許孩子經(jīng)歷自然而然的挫敗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父母是不吝于愛孩子的。有時候,甚至會愛過了頭。
前些天,朋友向我抱怨,她女兒5歲了,仍然抵觸上幼兒園,焦躁,無法獨處。
為什么?孩子有個100分媽媽,傾盡全力避免女兒遭受任何痛苦和壓力,孩子完全沒有學會獨處和自我安撫的能力。
然而孩子總會「摔倒」的,如果此前不曾練習過,反倒可能會摔得更慘。
一個從小備受父母呵護的女孩,戀愛后,也要求男友對她千依百順。倆人僅因為小口角,女孩竟然在車行進時直接跳車。很不幸,她被后面的車輛撞到,當場身亡。
這個慘劇是怎么發(fā)生的?女孩的父母忘了教會她,這個世界不是圍繞我們轉的。
為人父母,不必隨時陪伴,亦不必刻意制造挫敗。
單是出了月子以后,母親逐漸找回自我的過程,就足以帶給孩子大量的挫折體驗。
媽媽哄睡孩子后去做家務,孩子哭了媽媽才回來;后來媽媽去上班,再后來是斷奶、分床睡、入園分離、無理要求被拒絕……這些小挫敗都是孩子能夠容忍的。
通過去體驗,去修復,孩子逐漸會明白,自己并非那么脆弱與不堪一擊。m.endrikfelipe.com
3、「忍受」孩子的叛逆
《奇葩大會》上,作家蔣方舟說: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所謂「任性」,其實是指遵從個人意志行事的態(tài)度。
孩子1歲半左右,逐漸有了自主意識,隨著成長,他開始踐行「任性」二字,但往往被大人稱為「叛逆」。
「叛逆」這個詞對孩子而言其實不公平。
孩子渴望探索外界,期待自己做決定,可是父母卻常常對他說「不」。
所以,孩子的很多行為或者情緒問題,是為了排解生理或心理上的壓力而產(chǎn)生的自然反應。
應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唯一的,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忍」。
這個忍不是「縱容和默許」。當孩子觸碰到你的底線,讓你不舒服,或者某個需求你無法接受,你當然需要堅定地說「不」。
這個忍受指的是,沖突發(fā)生時,你最好能夠忍住不去打孩子,罵孩子,忍住不要情緒激動地和孩子講道理。
你可以不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請給孩子發(fā)脾氣的權利,和表達自己的機會。
很多父母對乖孩子情有獨鐘。殊不知,后來走進心理醫(yī)院求助的,多半是早年非常乖巧的孩子。
因服從父母意志的緣故,乖孩子們不得不一點點放棄真實自我,發(fā)展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然而,在那個虛假自我背后全都是空洞。他長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被掏空的、枯竭的過程。
這類孩子最易遭遇抑郁和焦慮的困擾。
所以,你該明白,一個敢在你面前發(fā)脾氣的孩子是多么可貴,多么有活力!
4、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一個孩子網(wǎng)上買了個玩具,可快遞一直沒到。于是他一再抱著媽媽的腿鬧。
媽媽后來問:快遞叔叔沒來,你失望了對嗎?
孩子當即哭了。他還跑到爸爸、爺爺、奶奶面前挨個兒說:快遞叔叔沒來,我失望了!
這位媽媽使用的方法,就是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孩子一開始并不能清晰表達出「失望」,只是心中充滿了莫名的焦慮、無奈,所以才鬧個不停。
若媽媽嫌他煩,喝止他安靜,那么這個情緒就會被壓抑下去。以后再遇到類似情形,孩子同樣會陷入無法自控的焦躁中。
但是這個媽媽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并給它命了名,一切就不一樣了。
孩子是喜極而泣的,他的眼淚中滿是被媽媽理解的喜悅。
他反復去對其他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練習情緒識別的能力。正是在這樣言語化的過程中,孩子體驗到掌控感和成就感。
高情商的孩子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
當孩子有情緒,哭鬧,不要說「沒事,別哭,有什么好哭的」,或者干脆粗暴制止。
而是幫他說出當下的感受:你是不是因為xxx有些傷心/生氣/難過?爸爸媽媽陪著你。
你可曾見過那些被情緒填滿,無法言語表達,只會通過抱頭蹲坐、大喊大叫、打砸東西等方式,讓別人明白他內(nèi)心感受的人?或者遇到問題時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人?
這些其實都是早年情緒不被父母看見的結果,只能通過近乎悲壯的方式,企圖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5、保有定力
如今,我們活在一個勵志時代。
幾乎所有人都堅信,失敗是不被接納的,跟成功無關的事情最好靠邊站。
哪怕哭著喊著,生拉硬拽,也要把孩子往那條名叫成功的獨木橋上擠。
好像如果不成功,不優(yōu)秀,此生就一定會完蛋一樣。
想起看過的一本書《此生未完成》,是海歸博士于娟在自己癌癥晚期寫下的。
在生病之前,她讀研、讀博、出國留學、名校任教,人生眼看著就要一路開掛走高,卻突然戛然而止。
那時,她的兒子才剛1歲多,剛會叫媽媽。
她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
一字一句,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離開人世前,這位母親發(fā)現(xiàn),所有的功名利祿,都不及跟家人溫暖蝸居來得美好。一切都會過去,唯有快樂相伴的每一個當下,最實在。
也許,父母有必要帶著一種「時日無多」的心態(tài)去生活,去看待養(yǎng)孩子這件事。
我知道,要做到前述4點,也許還算簡單。最后這一點,特別難,但也特別特別重要。
很多時候,父母不是做得太少了,而是太多。
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
把這個家變得盡可能溫暖,讓它成為孩子真正的庇護所和港灣。
然后一日日地目送孩子遠去的背影,
克制住自己指點孩子人生的沖動,
并假裝淡然和灑脫地叮囑一句:
任何時候,只要需要,記得回家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邏輯思維敏感期,父母一定要做的7件事
邏輯思維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即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棱兩可的;是前后一致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是有條理、有根據(jù)的思維。邏輯思維遵循邏輯規(guī)律,主要有辯證邏輯的對立統(tǒng)一、矛盾律、排中律、質(zhì)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等規(guī)律。違背了這些規(guī)律,思維就會發(fā)生偷換概念,偷換論題、自相矛盾、形而上學等邏輯錯誤,因為所有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紙上談兵。那么作為少兒編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就成了大多數(shù)父母非常關心且函待解決的問題。
其實,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有跡可循的,小孩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不強會有7大表現(xiàn)。
了解學習分類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jù)某些相同特點被歸為一類,如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幫助引導小孩找到分類的根據(jù),即事物的相同點??梢远嗤ㄟ^舉例子的方法,讓小孩逐漸認識到同一類事物的共同點。
了解順序概念
事物按照大小、硬軟、胖瘦等會有一個順序,如小朋友們有時候會按高矮站隊,這些訓練有助于小孩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時間概念
小孩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如“立刻”、“等會兒”之類,理解其含義,對小孩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小孩的表達更為準確并且更容易理解別人的話。
掌握一些空間概念
小孩并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間概念的,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因此要及早引導小孩掌握這些概念,比如說“請把勺子放在碗里”。
理解基本的數(shù)字
不少小孩,有的在兩歲時,就能從1“數(shù)”到10或者更多,但更多的是“背數(shù)”??梢越绦『⒈硟焊钄?shù)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小孩計數(shù)。
了解各種形狀
對于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圓形、方形、心形等形狀,有必要慢慢教小孩認,這種形狀的分類也有助于提高小孩的邏輯思維能力。
了解簡單的因果關系
小孩雖然還小,但是邏輯思維中最初簡單的因果關系就會在身邊出現(xiàn)了,媽媽讓小孩吃飯,小孩也許就會問“為什么要吃飯呢”?這些都是媽媽需要解答的,并借此幫組小孩逐步理解這些簡單的因果關系。
當然,借助了有效的方法并不是萬能的,對于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對于孩子的成長給予足夠的耐心哦!
第一篇給孩子提供一個成材的環(huán)境
1.給孩子的承諾要兌現(xiàn)
2.家里藏有許多他需要的書
3.不要做傷害他自尊心的事
4.給他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5.給他足夠的自由
6.耐心聆聽他的苦悶和疑惑
7.勇敢地向孩子道歉
8.陪孩子逛書店
9.不要說你真笨這句話
10.注意自己在他面前的形象
11.讓孩子感覺你是他的驕傲
第二篇讓孩子對生活學習充滿熱情
12.尊重他的興趣愛好
13.讓孩子快快樂樂學習
14.一起去做義工
l5.一起去做運動
16.一定要他吃早餐
17.幫他交一個外國筆友
18.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19.在孩子需要你時準時出現(xiàn)
20.告訴他,你能行!
21.告訴他自己很愛他
22.告訴他自己理解他
23.帶他一起去旅行
24.陪孩子一起吃飯
25.贊揚他的每一個進步
第三篇培養(yǎng)孩子成材的必備能力
26.教他如何理財
27.讓他認識吃苦的價值
28.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29.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30.讓他知曉自己的優(yōu)勢劣勢
31.告訴他積極心態(tài)的重要
32.培養(yǎng)孩子的想像力
33.培養(yǎng)他對音樂的愛好
34.讓孩子學會和人合作
35.培養(yǎng)孩子的一技之長
第四篇好品性決定孩子的好人生
36.讓孩子尊敬師長
37.做個誠信的人
38.培養(yǎng)他的愛國意識
39.學會寬容和忍讓
40.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41.讓孩子懂得孝道
42.告訴孩子要節(jié)儉
43.鼓勵他奉獻愛心
44.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五篇使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45.讓他懂得禮貌的重要
46.不要反對他認識異性朋友
47.教他和人交流的技巧
48.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
49.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50.告訴孩子,心靈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第六篇放飛孩子心中的夢想
51.為他找一個學習的榜樣
52.一起籌劃他的未來
53.和他一起尋找夢想
54.有放棄才有擁有
55.試試才知道
56.陽光總在風雨后
寶寶入園前,家長可以先做一份簡歷:
抓住重點
有的父母希望老師對孩子了解得越細致越好,于是將孩子從出生到3歲大小情況及其成長故事逐一書寫。這種表達方式有利于老師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細節(jié)情況,但卻十分不利于快速抓住重點。
在寶寶簡歷上,最重要的是簡明記錄孩子入園之初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讓老師了解孩子在家的教養(yǎng)方式和習慣以便讓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這才是入園最初的重點內(nèi)容。爸爸媽媽將自己最擔心的幾個問題寫下來,便于老師重點了解。
簡化有度
有的爸媽因工作忙碌或不重視等原因,會將寶寶草草了事。比如,我就喜歡唱歌、跳舞,想和小朋友交朋友。這種表達方式可能會給老師留下敷衍了事的印象,有的老師可能會認為家長在態(tài)度上不積極配合。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次讓老師在第一時間快速認識孩子的機會。
圖片加文字
爸媽給寶寶做簡歷,可以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這樣會有設計感,能看出家長很用心。這種形式的寶寶簡歷對老師很快認識孩子的長相,將姓名與形象及時“對上號”,但不利于老師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
簡歷3大注意事項
1、真實
一份用心的寶寶簡歷是入園的開始,請爸爸媽媽重視起來,積極配合班級及老師的工作,提前觀察和關注孩子的情況,如實寫出孩子在家的生活習慣。
2、簡明
爸媽需要言簡意賅地寫出你想解決的重點問題和你最擔心的問題。寶寶入園后,你和老師還有很多種溝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時間解決其他擔心的問題。
3、形式多樣
入園簡歷可以取各種形式的優(yōu)點綜合寫成。比如,圖片和文字結合,比如表格形式結合,或者在簡要說明關鍵問題后,附上對孩子的重點問題和最擔心問題的詳細說明會更好。
1.避免讓孩子受到強光直射。
強光直射孩子眼睛時,是非常損害眼睛的。因此在夏季帶孩子外出時,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護工作。如果孩子是在6歲以上,建議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太陽鏡。如果是6歲下的寶寶,可給孩子帶遮陽帽,打遮陽傘等。另外電焊、氣焊時所發(fā)出的光,也會很大傷害到寶寶的眼睛,盡量不要帶孩子去那些地方,不要讓孩子直視所發(fā)出來的明光。
2.睡覺時一定要關燈
溫和的燈光雖然看起來刺激性不那么強,比不上太陽光對孩子的傷害。但如果經(jīng)常開著燈讓孩子睡覺,會增加孩子患近視的機率,因此晚上睡覺后記得把燈關掉。
3.眼部衛(wèi)生要注意。
寶寶洗澡時水會容易進入眼睛,而洗澡水會帶著寶寶所使用的沐浴產(chǎn)品一同進入孩子眼睛。這就會傷害孩子的眼睛,因此在給寶寶洗澡洗臉時,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讓水進入孩子眼睛,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時,要盡快用清水沖洗。
越來越多的新生代爸爸們在有了小孩后,覺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認為小孩和工作一樣重要。他們會刻意抽出時間陪小孩,也渴望能“賴”在孩子身邊,甚至不惜“孟父三遷”——為了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協(xié)。
雖說這世上沒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媽媽才能和孩子一起做的事,但基于兩性的生理與心理差異,有些事情,爸爸的確會比媽媽完成得更加輕松,比如下面這六件事。
一起運動
爸爸的運動神經(jīng)通常比較發(fā)達,也更樂意流汗,就讓爸爸帶著孩子去打球、跑步、騎腳踏車、看球賽,享受運動的快樂。
放松
根據(jù)心理學專家們的觀察,媽媽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爸爸則是可以喊停就停,同時也更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
勇于冒險
媽媽偏“守”,小孩不在視線范圍就會不由自主地焦慮。但小孩三歲以后,其實特別需要爸爸,因為爸爸有更強的探索欲和嘗試欲,能帶他們出去探險,體驗生活。
把自己的“絕活”教給小孩
以目標為導向、講究效率的爸爸,可以適時把自己的“絕活”傳授給孩子,增加孩子的一技之長,在親子互動的時間里,爸爸和孩子也會更加快樂。
愛媽媽
有句很流行的話,叫“父母恩愛是最好的家教”。爸爸要支持媽媽,在孩子面前勇敢地表現(xiàn)出對媽媽的愛,對男孩子來說,這會影響他們?nèi)蘸笈c異性的相處。
建立與小孩專屬不變的連結
爸爸是孩子生活中安全感的最重要來源,和孩子建立幾個“不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會改變”的小約定吧,比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帶孩子去上學、飯后切水果給孩子吃等等,即使跟孩子有過激烈的爭執(zhí),或孩子做了什么錯事,爸爸仍會持續(xù)這些約定。孩子會從這些小約定中感到持續(xù)不變的父愛和溫暖,這對孩子的成長助力很大。
相信《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的5件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故事7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邏輯思維敏感期,父母一定要做的7件事 邏輯思維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即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棱兩可的;是前后一致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是有條理、有根據(jù)的思維。邏輯思維遵循邏輯規(guī)律...
第一篇給孩子提供一個成材的環(huán)境1.給孩子的承諾要兌現(xiàn)2.家里藏有許多他需要的書3.不要做傷害他自尊心的事4.給他獨處的時間和空間5.給他足夠的自由6.耐心聆聽他的苦悶和疑惑7.勇敢地向孩子道歉8.陪孩...
寶寶入園前,家長可以先做一份簡歷: 抓住重點 有的父母希望老師對孩子了解得越細致越好,于是將孩子從出生到3歲大小情況及其成長故事逐一書寫。這種表達方式有利于老師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細節(jié)情況,但卻十分不利于...
1.避免讓孩子受到強光直射。 強光直射孩子眼睛時,是非常損害眼睛的。因此在夏季帶孩子外出時,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護工作。如果孩子是在6歲以上,建議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太陽鏡。如果是6歲下的寶寶,可給孩子帶遮...
越來越多的新生代爸爸們在有了小孩后,覺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認為小孩和工作一樣重要。他們會刻意抽出時間陪小孩,也渴望能“賴”在孩子身邊,甚至不惜“孟父三遷”——為了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