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寶寶0到3歲,父母要做的八件事

發(fā)布時間:2021-01-25

幼兒故事3歲。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寶寶0到3歲,父母要做的八件事”,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當寶寶呱呱墜地時,初為人父母者總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細心呵護。短暫的嬰幼兒期轉瞬即逝,其中的每個時期對寶寶的身心發(fā)展都很重要。爸爸媽媽要了解并熟悉寶寶發(fā)育的關鍵期,尤其要做對以下8件事,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0~2個月,與寶寶親密接觸。此時的寶寶已經(jīng)有了視覺和聽覺,痛覺、溫度覺和觸覺等也逐漸發(fā)育起來。他們對外界的感受大都通過父母的愛撫、觸摸和擁抱。這樣的親密接觸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溫暖。所以,當寶寶哭泣,或伸著小手時,趕緊把他抱起來,摸摸他柔嫩的皮膚,看著他,跟他說說話,寶寶就能很快平靜下來。此時經(jīng)常給予愛撫,還能幫助寶寶構建最初的安全感。

3~5個月,常跟寶寶說說話。3個月大的寶寶通常開始牙牙學語。嬰幼兒的任何學習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說話也一樣。學習語言時,不能少了父母的引導。當爸爸媽媽說話時,寶寶一般也會咿咿呀呀地學著發(fā)音,此時應該慢慢地重復這個詞,并緩慢地告訴他詞的意思。可別小看寶寶,這樣潛移默化地教育對他的學習有幫助,興許哪一天他就會給你一個驚喜呢。

6~7個月,給他找個小伙伴。同齡人的陪伴,對寶寶的成長尤為重要。尤其半歲左右的寶寶已經(jīng)開始對外部環(huán)境有反應了,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還需要通過與其他人的交流來提高交際能力,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和平共處。此時,家長就要經(jīng)常帶孩子去一些早教場所,或者小區(qū)附近的兒童活動區(qū),給寶寶接觸其他小伙伴的機會。有條件的家長不妨常帶孩子與朋友、同事家同齡的孩子一起聚會,從小就給他找個小伙伴一起玩耍。

8~11個月,給他爬行的空間。七八個月時的寶寶開始試著自由爬行,甚至想站起來走路來探索周圍的世界。在此過程中,雖然寶寶會經(jīng)常摔跤,但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育??墒?,有些父母舍不得寶寶摔著,生怕孩子受傷,于是緊張地看護寶寶,只允許他在限定的區(qū)域爬來爬去。一段時間后,寶寶覺得沒意思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歡爬行了。所以,父母要敢于讓寶寶探索新世界,感受成功和失敗的滋味??梢栽诳諘绲姆块g鋪上厚厚的軟墊子,讓寶寶在較大的空間里自由爬行。還可設置一些小障礙,比如用枕頭當臺階,看孩子能不能想出辦法克服障礙。最好讓孩子跟小伙伴們一起爬,在比賽中提升興趣。

12~15個月,常帶寶寶外出。許多家長總覺得寶寶的抵抗力不行,外出容易感染病毒細菌,除非迫不得已,否則絕不出門。但這樣做看似是在呵護寶寶,卻縮小了孩子的視野。一方面,長期待在一成不變的環(huán)境里,孩子接觸不到新事物的刺激,心理和智力發(fā)育可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免疫力是鍛煉出來的,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一樣,總待在家里的寶寶不能與外界抗原接觸,免疫系統(tǒng)反而比較脆弱。其實,剛滿月的寶寶就可以出門了,1歲左右的幼兒更應該多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認識小草小花、藍天白云,才能擴大視野,增強免疫力。當然,外出要做些準備,比如冬天要給寶寶穿稍微厚一點的衣物,風大時在嬰兒車上加一層薄紗。

16~24個月,讓寶寶幫做家務。許多家長發(fā)愁寶寶沒有動手機會,其實機會就在生活中。1歲多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動手能力,家長可以讓他幫著掃地、拖地、收拾玩具等。其實很多孩子把勞動當成好玩的事,這也是培養(yǎng)勤勞品質(zhì)的好機會。當寶寶認真完成任務后,別忘了真誠表揚他,今后他會更加樂于動手。

2~3歲,培養(yǎng)自理能力?,F(xiàn)代社會,兒童一般3歲左右就開始準備上幼兒園了。人生第一次離開父母,一定程度上獨自生活,對寶寶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父母要未雨綢繆,提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才能臨危不懼,讓寶寶不容易產(chǎn)生入園焦慮,反而會因為比小朋友做得都好而獲得表揚,有助于自信心的培養(yǎng)。兩歲左右,爸爸媽媽就該有意識地教他照顧自己,比如自己穿衣服、整理東西、外出前收拾書包等。

3歲后,逐漸放開手。3歲前,爸爸媽媽在寶寶眼里就像無所不能的超人,能幫著解決各種難題。但3歲后,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也要學會獨自承擔責任。父母此時要逐漸放開手,不要包辦,并讓孩子在錯誤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慢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培養(yǎng)寶寶快樂性格要做的4件事


培養(yǎng)寶寶快樂性格要做的4件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前很多家長和教育者都只注重讓幼兒學知識、考高分,進好大學,我們班一些幼兒的家長就強迫2歲多的幼兒認字、記英語單詞或做數(shù)學題。有個別的家長以為早期教育就是讓幼兒識字、做計算題,這是對幼兒教育的誤解。如果我們忽視對幼兒情商和智力的開發(fā),那么他們僅僅是比別人早學了點知識而已,雖然這些知識也是有些用處的,但比起提高情商、開發(fā)智力來說就差遠了。甚至有些填鴨式的灌輸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情商的提高。有人說:“授予知識是有價之物,開發(fā)智力是無價之寶,提高情商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那么什么是知識、智力、情商呢?知識是人類對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智力是人的認識能力的綜合。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克服困難的勇氣,把握幼兒的情感和社會技能,簡單地說就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這些是智力以外的一切內(nèi)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chuàng)建輝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我們要懂得提高情商的重要,就要大大增強教育幼兒的耐心,放棄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一點一滴地去塑造幼兒的素質(zhì)和靈魂,培養(yǎng)幼兒快樂的性格基礎,注重提高他們的情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3~7歲幼兒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幼兒教育執(zhí)行者的我們,應該為提高幼兒情商,培養(yǎng)良好性格做些什么呢?

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性格的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早期的生活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是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良好情感經(jīng)驗浸潤、積淀的結果,因此,我們?yōu)橛變籂I造一個充滿民主、平等、和諧、歡樂氣氛的環(huán)境尤為重要。現(xiàn)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要提高他們的情商技能,最好的學習地點還是幼兒園。因為只有集體的生活環(huán)境和游戲活動才能使幼兒養(yǎng)成快樂的性格和樂觀幽默的品性,才能讓幼兒把握自己的情感和社會技能。如果離開了像幼兒園這樣的集體,幼兒的情商就幾乎無法培養(yǎng),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讓幼兒在集體環(huán)境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p>

為幼兒創(chuàng)造豐富的游戲活動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游戲活動是兒童的工作?!庇變荷硇陌l(fā)展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喜愛游戲、樂于游戲,進而在游戲中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在學習知識中游戲成長。同時幼兒在游戲中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交往技能和積極愉快的情感。那么怎樣才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到快樂的情感呢?首先游戲活動應該是健康的、豐富的,為幼兒喜愛的。再就是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幼兒來說應該是“我要玩游戲,而不是你要我玩?!碧貏e是幼兒在一個他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游戲,成人的干預已經(jīng)降到了最低限度,由此幼兒獲得了巨大的自由感,幼兒的身心放松,機能狀態(tài)良好,沒有來自內(nèi)部和外部的壓力。幼兒充分體驗到了一種積極的情感,從而沉浸在一種真正的快樂之中,培養(yǎng)了幼兒快樂的性格,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情商。

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交往的機會

合作交往是幼兒快樂的重要源泉,幼兒在合作交往中既享受了快樂,又制造了快樂。讓幼兒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感受相互關愛,使他們懂得了被人愛和愛他人都是快樂的。同情和關愛他人,也是情感智力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這關系到幼兒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對于獨生子女的家長和幼兒教師來說,幼兒在這個方面的情商如何,更是關系重大。如今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幼兒是三個家庭的未來,是三個家庭的希望,更是六個成年人的精神寄托!如果培養(yǎng)出一個性格開朗的好孩子,那幸福是沒法形容的,但如果家里出了一個逆子,那精神痛苦則不堪言狀。所以我們應重視與幼兒之間的交流,給幼兒關心別人的機會,和他們一起進入快樂的交往游戲之中。這些光靠“說”是絕對不行的,還必須要讓幼兒有親身經(jīng)歷。因為人的大腦分為思維和情感兩個部分,人際關系方面的情商智力技能,只有通過親身交往體會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腦中發(fā)育出來。

做幼兒模仿的榜樣

快樂的性格基礎是在幼兒早期生活奠定的,家長和老師的態(tài)度、生活習慣,哪怕是一些高興的動作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以后都會慢慢變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情商的一部分,甚至家長的一些言行都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家長和老師自身的思想、性格修養(yǎng)和情感傾向時時都會影響著幼兒、感染著幼兒,因此我們不論心里快樂與否,都不要將負面的影響帶給幼兒,在幼兒的面前應該永遠都保持著快樂的心情。

早教專家馮德全認為:“優(yōu)良性格有四個基礎,一是快樂活潑,二是安靜專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愛勞動關心他人?!蔽艺J為這些性格品質(zhì)其實都是情商的重要內(nèi)容。為了使幼兒具備以上的快樂性格,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進行長期培養(yǎng),注重加強幼兒情商的提高,培養(yǎng)幼兒快樂的性格。

促進寶寶大腦發(fā)育需要做這四件事


1.培養(yǎng)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

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與大腦健康發(fā)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有的寶寶能有效運用與三角形有關的一系列模型操作。但是,睡眠時間不規(guī)則的寶寶與生活習慣有規(guī)律的寶寶相比大腦發(fā)育相對較慢,生活習慣沒有規(guī)律的寶寶會做的事情沒有生活有規(guī)律的寶寶多。

2.讓寶寶多做游戲

各種游戲都能促進寶寶動手動腦的能力,所以要給寶寶提供游戲玩具,讓他與同伴或大人一起玩樂。寶寶如果缺乏運動,大腦的發(fā)育就會遲緩。捏土、畫畫能開發(fā)寶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數(shù)學游戲能培養(yǎng)寶寶的思維能力;折紙游戲可以使寶寶雙手的動作更加靈巧等。

不要讓寶寶整天看電視。電視看得過多,不利于寶寶智力的發(fā)展,因為看電視時,僅僅是電視單方面的交談,寶寶無法參與這種交談.缺乏交流的機會。父母一定要限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并且要為寶寶選擇優(yōu)良的兒童節(jié)目。

3.用形象的語言啟迪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父母培養(yǎng)寶寶要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漸進入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在教育自己的寶寶時,盡量讓寶寶用完整的語句表達意思,以便較早地開發(fā)寶寶對語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例如, “筆是用來寫字的” “我們每天都喝牛奶”“吃飯要用筷子”等,通過生動、新穎、形象的話語,促進他的理解和記憶,萌發(fā)出寶寶們的形象聯(lián)想,并調(diào)動其自由天真的幻想。

4.左右腦同時開發(fā)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部分,即左半腦和右半腦,他們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右半腦負責處理節(jié)奏、旋轉、文學、圖像和幻想(形象思維)。寶寶在學習時很少使用右腦,培養(yǎng)繪畫能力、手工勞動及體育訓練是開發(fā)嬰幼兒右腦智力的最佳方法。因此,要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腳,發(fā)揮其功能,促進右腦的發(fā)育。多做一些由簡單到復雜、由被動到主動的運動;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嬰幼兒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種運動,尤其是要訓練其手腳的精細動作,促進小腦的發(fā)育和平衡。

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的5件事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中產(chǎn)父母為了讓女兒進入名校幼兒園而發(fā)生的各種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話引發(fā)熱議:

這個說法有些危言聳聽,卻讓我想起了另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用49年記錄了14個英國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最后總結出一句話:讓我?guī)б粋€孩子到七歲,以后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已是注定。

的確,7歲前是孩子大腦發(fā)育、培養(yǎng)良好習慣、塑造性格的黃金期,這期間孩子所接受的撫養(yǎng)和教育,將影響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就。

弗洛伊德曾說,孩子6歲之后沒有新鮮事,我們也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

于是多少父母忐忑著,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

其實不至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提供一個「差不多好」的成長環(huán)境就夠了。這個差不多好,是怎么個好法?

如果可以,在孩子7歲以前,請為他做到這5件事。

1、愛不能缺席,更不能遲到

這個愛,要通過你的陪伴,你的在場,你的擁抱,或者你直接言語上的「我愛你」去表達。

沒有做的,或者沒有說出來的,但凡悶在心里的都不作數(shù)。

前不久,一位畢業(yè)不久的研究生,因網(wǎng)貸走上絕路,最終在一家小旅館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日記中說,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渴望親情,渴望成功,卻沒有父母的指引,他似乎對活著這件事早已無望了。

可他不知道,在他眼中「嚴重缺席」的父母,卻一直在默默關心他,甚至爺爺奶奶仍然還在工作,只為給他攢錢買房結婚。

然而,他們的孩子,再也不會知道了。

沒有表達過的愛等同于不存在。

孩子7歲以前,是接收愛、感受愛、學習表達愛的最佳窗口期。

這期間,一定要用語言告訴他:孩子,我真的很愛你;我愛你不是因為你乖,學習好,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

帶著愛和欣賞去撫摸他,觸碰他,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將是他未來珍視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的基礎。

2、允許孩子經(jīng)歷自然而然的挫敗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父母是不吝于愛孩子的。有時候,甚至會愛過了頭。

前些天,朋友向我抱怨,她女兒5歲了,仍然抵觸上幼兒園,焦躁,無法獨處。

為什么?孩子有個100分媽媽,傾盡全力避免女兒遭受任何痛苦和壓力,孩子完全沒有學會獨處和自我安撫的能力。

然而孩子總會「摔倒」的,如果此前不曾練習過,反倒可能會摔得更慘。

一個從小備受父母呵護的女孩,戀愛后,也要求男友對她千依百順。倆人僅因為小口角,女孩竟然在車行進時直接跳車。很不幸,她被后面的車輛撞到,當場身亡。

這個慘劇是怎么發(fā)生的?女孩的父母忘了教會她,這個世界不是圍繞我們轉的。

為人父母,不必隨時陪伴,亦不必刻意制造挫敗。

單是出了月子以后,母親逐漸找回自我的過程,就足以帶給孩子大量的挫折體驗。

媽媽哄睡孩子后去做家務,孩子哭了媽媽才回來;后來媽媽去上班,再后來是斷奶、分床睡、入園分離、無理要求被拒絕……這些小挫敗都是孩子能夠容忍的。

通過去體驗,去修復,孩子逐漸會明白,自己并非那么脆弱與不堪一擊。

3、「忍受」孩子的叛逆

《奇葩大會》上,作家蔣方舟說: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所謂「任性」,其實是指遵從個人意志行事的態(tài)度。

孩子1歲半左右,逐漸有了自主意識,隨著成長,他開始踐行「任性」二字,但往往被大人稱為「叛逆」。

「叛逆」這個詞對孩子而言其實不公平。

孩子渴望探索外界,期待自己做決定,可是父母卻常常對他說「不」。

所以,孩子的很多行為或者情緒問題,是為了排解生理或心理上的壓力而產(chǎn)生的自然反應。

應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唯一的,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忍」。

這個忍不是「縱容和默許」。當孩子觸碰到你的底線,讓你不舒服,或者某個需求你無法接受,你當然需要堅定地說「不」。

這個忍受指的是,沖突發(fā)生時,你最好能夠忍住不去打孩子,罵孩子,忍住不要情緒激動地和孩子講道理。

你可以不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請給孩子發(fā)脾氣的權利,和表達自己的機會。

很多父母對乖孩子情有獨鐘。殊不知,后來走進心理醫(yī)院求助的,多半是早年非常乖巧的孩子。

因服從父母意志的緣故,乖孩子們不得不一點點放棄真實自我,發(fā)展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然而,在那個虛假自我背后全都是空洞。他長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被掏空的、枯竭的過程。

這類孩子最易遭遇抑郁和焦慮的困擾。

所以,你該明白,一個敢在你面前發(fā)脾氣的孩子是多么可貴,多么有活力!

4、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一個孩子網(wǎng)上買了個玩具,可快遞一直沒到。于是他一再抱著媽媽的腿鬧。

媽媽后來問:快遞叔叔沒來,你失望了對嗎?

孩子當即哭了。他還跑到爸爸、爺爺、奶奶面前挨個兒說:快遞叔叔沒來,我失望了!

這位媽媽使用的方法,就是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孩子一開始并不能清晰表達出「失望」,只是心中充滿了莫名的焦慮、無奈,所以才鬧個不停。

若媽媽嫌他煩,喝止他安靜,那么這個情緒就會被壓抑下去。以后再遇到類似情形,孩子同樣會陷入無法自控的焦躁中。

但是這個媽媽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并給它命了名,一切就不一樣了。

孩子是喜極而泣的,他的眼淚中滿是被媽媽理解的喜悅。

他反復去對其他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練習情緒識別的能力。正是在這樣言語化的過程中,孩子體驗到掌控感和成就感。

高情商的孩子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

當孩子有情緒,哭鬧,不要說「沒事,別哭,有什么好哭的」,或者干脆粗暴制止。

而是幫他說出當下的感受:你是不是因為xxx有些傷心/生氣/難過?爸爸媽媽陪著你。

你可曾見過那些被情緒填滿,無法言語表達,只會通過抱頭蹲坐、大喊大叫、打砸東西等方式,讓別人明白他內(nèi)心感受的人?或者遇到問題時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人?

這些其實都是早年情緒不被父母看見的結果,只能通過近乎悲壯的方式,企圖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5、保有定力

如今,我們活在一個勵志時代。

幾乎所有人都堅信,失敗是不被接納的,跟成功無關的事情最好靠邊站。

哪怕哭著喊著,生拉硬拽,也要把孩子往那條名叫成功的獨木橋上擠。

好像如果不成功,不優(yōu)秀,此生就一定會完蛋一樣。

想起看過的一本書《此生未完成》,是海歸博士于娟在自己癌癥晚期寫下的。

在生病之前,她讀研、讀博、出國留學、名校任教,人生眼看著就要一路開掛走高,卻突然戛然而止。

那時,她的兒子才剛1歲多,剛會叫媽媽。

她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

一字一句,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離開人世前,這位母親發(fā)現(xiàn),所有的功名利祿,都不及跟家人溫暖蝸居來得美好。一切都會過去,唯有快樂相伴的每一個當下,最實在。

也許,父母有必要帶著一種「時日無多」的心態(tài)去生活,去看待養(yǎng)孩子這件事。

我知道,要做到前述4點,也許還算簡單。最后這一點,特別難,但也特別特別重要。

很多時候,父母不是做得太少了,而是太多。

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

把這個家變得盡可能溫暖,讓它成為孩子真正的庇護所和港灣。

然后一日日地目送孩子遠去的背影,

克制住自己指點孩子人生的沖動,

并假裝淡然和灑脫地叮囑一句:

任何時候,只要需要,記得回家來。

寒假要做的十件事


一、如果你家孩子寫字不端正,寒假的第一要務是練字。

不要懷疑我的建議,寫字不好,你孩子將來的成績將會吃大虧。如果連孩子的寫字訓練都管不住,請你放棄對孩子的管理,認命吧。練字沒什么很好的方法,找個不錯的字帖,臨帖就是了。注意,是臨帖,不是墊一張薄紙描著寫。

二、管住電腦,管住電視。要有這么一種決心,如果孩子玩電腦著迷了,寧可砸掉電腦,也要制止住孩子電腦上癮。建議在電腦上設置開機密碼,完不成作業(yè),或者練字不到一定的數(shù)量,誓死也不能開機。記住,如果孩子這時候你還管不住,等他叛逆心理上來,就去泡網(wǎng)吧了。

三、先做作業(yè),在固定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

絕對不能拖到正月十四十五,孩子被迫趕寫作業(yè)。爭取在春節(jié)前完成作業(yè),至少也要到初五前完成。如果你對孩子的作業(yè)管理不夠,到了快開學時,你才催促孩子寫作業(yè),那顯然是家長的失職。爹娘的職責不是喂養(yǎng)樣子,而是管教孩子。不要埋怨孩子的拖沓,任何一個拖沓的孩子,都有一對拖沓的家長。

四、給孩子制定一個計劃。

寒假很快就過,孩子一玩就容易玩瘋。此時,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時候完成作業(yè),什么時候練字,什么時候讀課外書,什么時候玩電腦,必須有個計劃,最好精確到小時。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自己有個掌控,至少,無論是玩,還是出門,都不會處于失控狀態(tài)。

五、讀幾本名著課外書。

找?guī)妆窘?jīng)典的名著,讓孩子讀。三周的時間,至少要讀兩三本。記住,對名著的閱讀,其實是從小學起步的。一些名著的閱讀,如果拖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閱讀的效果就不怎么明顯了。

六、不要慫恿孩子收過多的壓歲錢,壓歲錢要管理好。

壓歲錢的使用,只能買書,買本等學校用品。不許買別的。家長要對壓歲錢嚴格管理。說一不二,不得慫恿孩子隨便花錢。

記住,讓孩子炫耀收到了多少壓歲錢,其實對孩子的品德修養(yǎng),是一種傷害。在這個年齡,孩子惟一值得炫耀的除了成績,還是成績。

七、男孩子放鞭炮、出去玩,一定要注意安全。

家里買了鞭炮等,就要警告孩子在家里不要玩火。

八、帶著孩子給父母拜年,讓孩子受到熏陶。

該磕頭就磕頭,這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我大大方方地給爹媽磕頭拜年,將來孩子也會大大方方地給你磕頭拜年。講禮節(jié),是讓孩子懂得尊重你,明白你是爹,得服從爹媽的管理。

至少,有一周時間,就能把半冊的數(shù)學題都預習得差不多。

十、如果孩子學習累了,給孩子挑選一些能拓展知識面的電影去欣賞,也是不錯的。

孩子知道成龍、李連杰等其他國內(nèi)外的明星,知道好萊塢大片,無形中會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聰明父母做好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杰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zhàn)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暗纫坏取笔呛苡杏玫?。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zhì)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2.習慣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yǎng)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zhì),決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shù)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xiàn)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zhì)疑、感恩、發(fā)奮、發(fā)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激勵、計劃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qū),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yǎng)、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3歲前應該讓孩子經(jīng)歷的10件事


早教專家研究出0-3歲嬰幼兒應當經(jīng)歷的10件有意義的事,這10件事情雖然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但對孩子的成長卻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1、 騎在爸爸肩上

能感受父親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對成人的信任感,增進親子間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體驗和理解成人的視野,體驗視角轉變的樂趣。

2、在雨中行走

傾聽雨滴在身上、傘上、屋頂上、地面上等的不同聲音;看見小水坑,在家長的幫助下,可以跳過去,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當然,別忘了幫寶寶折好小紙船放在水中漂浮。

3、和父母下鄉(xiāng)

新鮮的、差異明顯的環(huán)境能激活孩子觀察的興趣,調(diào)動孩子的思維,激發(fā)無限的想象力,并激發(fā)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4、穿大人的衣物

滿足嬰幼兒“進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行為、情感和愿望;還可進行大小、長短、胖瘦的區(qū)別、比較。

5、走“特別”的路

走不同的路面如泥、沙、水泥、草地等,腳底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發(fā)展寶寶的感知和平衡能力,這也是孩子體驗人生道路的最初啟蒙。

6、體驗黑暗

黑暗對孩子來說,代表著恐懼,代表著可怕。不妨陪伴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對黑暗,幫助孩子戰(zhàn)勝困難,學會勇敢,今后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

7、在草坪上滾爬

在草地上自由地滾爬,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父母和孩子可一起滾爬,并設置一定的難度,如改變方向,在大人身上滾爬等等,草坪要平整,注意安全。

8、和父母一起沐浴

彼此身體各部分相同的器官,不同的形狀、大小能引發(fā)孩子觀察的興趣;性教育的自然啟蒙,在輕松、日常、自然的狀態(tài)下感受男女性別的差異。

9、在親友家暫住

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體驗父母不在身邊的“獨立”,促進孩子與人交流。

10、和父母一起看書

讓孩子學會翻書,有助于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當允許孩子自己“亂翻書”,讓孩子找出自己喜歡的畫面“自言自語”,可以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親子閱讀時間”。

教育孩子,只要做好三件事


不要拿你的孩子跟更優(yōu)秀的孩子比,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間是不能比的,美國有兩個孩子,都12歲在同一個班級,一個是比利,一個約翰,比利是第一名,約翰是第35名(全班就35人),而這個孩子的爸爸都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談起自己的兒子特別自豪,同事們都很羨慕他,羨慕他的同時,話題轉到約翰的父親身上,父親當時特惱火,回到家看見兒子在看電視,就把他叫過來批評了他一頓,我真為你感到羞恥,然后兒子說老爸你說什么,然后老爸更生氣說了,說為什么同樣是12歲的男孩,你學習那么差,人家學習那么好,這孩子終于聽明白了,這兒子說老爸看電視,老爸說那不是克林頓講話,有什么看的,兒子說同樣都是46歲的男人,為什么克林頓做總統(tǒng)了,你怎么還是個小職員。任何人都不喜歡批評,批評于事無補,解決不了問題。一定要知道批評是絕對不會讓人發(fā)奮學習的。要想把你的孩子激勵起來,只有指著孩子的腦門說,在爸爸、媽媽眼中你就是最好的,我絕對相信你,這樣你才能把他激勵起來。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顯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過于極端,而不可取。杰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關系決定成敗

孩子的教育出問題了,100%根本的原因是溝通不暢。教育孩子80%是溝通,20%是指導。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zhàn)友。

董博士舉例:孩子寫了100個字,只有兩個寫的好,其他98個寫的都不好,家長看后有三種反應:1,對孩子說你看你都寫的什么亂七八遭的,沒一個好的,2,你寫的這些字里面只有這兩個字寫的不錯,但是其他98個字寫的都太差,3,孩子,你這兩個字寫的太棒了。正確的答案應該是第三種,第一種就是全否定,孩子干脆就不再寫了,第二種內(nèi)包含了表揚但是批評太多,這是大多數(shù)家長的答案,表揚后再加上批評但是等于沒有表揚,一點效果也沒有,只有第三種答案才能對孩子真正的有效。在這樣的鼓勵下,孩子下一篇會有四個寫的好的,再下一篇就會有八個,然后就會象滾雪球一樣,寫的好的越來越多。董博士說得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要學會欣賞孩子。孩子在良性循環(huán)中越來越優(yōu)秀。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暗纫坏取笔呛苡杏玫?。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二、孩子無法改掉缺點的原因

1.沒有找到與缺點相應的優(yōu)點的行為模式,即沒有方法。任何一個缺點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優(yōu)點,找出這個相對應的優(yōu)點,確認孩子這個優(yōu)點就可以了。

2.家長和老師破壞性批評,即反強化。孩子無法改變?nèi)秉c的原因是家長在破壞性批評,使孩子的缺點得到了反強化。

3.缺點能給孩子帶來某種利益(得到快樂或免除痛苦)。這種利益不是用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來衡量的。

4.家長忽略孩子為改善而做的努力(沒有得到及時確認與鼓勵)。當孩子對改變?nèi)秉c做了一丁點努力,你必須用快樂的情緒感受來確認、鼓勵、表揚。

5.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的孩子學會內(nèi)疚,家庭中不良的環(huán)境和父母的不良行為會使孩子滋生缺點。

6.沒有理想與目標(沒動力)。沒理想與目標,孩子就沒有改變?nèi)秉c的能力。許多時候,目標與現(xiàn)實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必須學會隨時調(diào)整。

7.自尊心與自信心遭到破壞。如果孩子精神上的人被打倒了,改變就沒有可能。

8.對抗情緒。孩子形成了穩(wěn)定的消極態(tài)度。

三、如何改善親子關系并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理想中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像朋友那樣彼此知心、互相關心,把人性、尊嚴、平等放在至高的位置。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一味遷就孩子,面對孩子的缺點,家長要采取冷靜態(tài)度,充分了解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要求,給予他適當?shù)淖杂桑@有助于發(fā)展與孩子的正常關系。幫助孩子改正缺點的要義:

1.無條件地愛孩子。無條件的愛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以行為作為你愛孩子的前提。一個孩子如果不能達到世界上有人無條件地愛著自己,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就無所謂,想讓他改變是斷然沒有可能的。

2.只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批評。批評是指向行為,確認他所作行為是不對的。

3.表達孩子的缺點給家長造成的痛苦的感覺。談感受:你這種行為讓媽媽非常生氣,我感到非常痛苦……如果不談感受光講道理,沒有用,用道理說服人必須雙方在相同水平上、在理性層面上,否則是不可能的。

4.表達對孩子的期望。鼓勵和期望:“媽媽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做好,這樣的錯我相信你不會再犯了。”

5.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良性行為上。指出正確的行為,告知孩子怎樣做是對的。家長要把注意力焦點放在積極的一面,不要專挑孩子的缺點。

6.確認孩子的優(yōu)點,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找出孩子缺點的對應優(yōu)點,然后在孩子的身上確認這個優(yōu)點,放大優(yōu)點。

7.表揚孩子最微小的改善行為。父母要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給予及時、恰當?shù)谋頁P,而對不良行為采取漠然處之的態(tài)度,讓他沒有加深印象的機會。

8.鼓勵孩子做進一步的改善,表達對孩子絕對的信心。家長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信賴的態(tài)度,表達出對孩子進一步改善充滿了信心。孩子一旦明白了父母的用心,便會努力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9.感激孩子的好行為給家長帶來的快樂。當孩子有好行為表現(xiàn)出來時,父母應做出適當?shù)母屑?,這也是和孩子溝通的良好方法之一。

10.對孩子要有耐心,持續(xù)地信任與鼓勵孩子。父母對孩子持續(xù)地信任與鼓勵能給孩子以巨大的信心。

第二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一、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zhì)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2、習慣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是大智慧。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yǎng)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人的品質(zhì),決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

二、孩子無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原因

1.沒有榜樣。孩子沒有帶著不良習慣來到這個世界,他的所有習慣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必須在孩子的生活里,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樣。

2.認為好習慣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習慣能給他帶來快樂,什么習慣能給他帶來痛苦,他經(jīng)歷的感性經(jīng)驗太少,所以他無法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時,如果成年人向他傳達了錯誤的信息,會貽害他終生。

3.壞習慣已經(jīng)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變。作為家長必須明白,我們只有方法對路措施得力,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點和毛病。

4.不良習慣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他會自動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樣,那他學壞就幾乎是不可避免了。

5.不正確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好習慣是自然而然養(yǎng)成的。其實人的好習慣都是精心培養(yǎng)出來的。而壞習慣,由于沒有標準,不需要努力練習就會做,所以我們家長必須有絕對的耐心,反復指導孩子,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6.家長的行為沒有一貫性。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家長就必須反復沿著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動作才可以。

7.沒有改變習慣的動力。家長要想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就必須先強化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讓他覺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變得更好,這樣他才能產(chǎn)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產(chǎn)生改掉舊習慣的動力。

8.家長的反強化作用。當孩子身上有了不良習慣的時候,很多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馬上就反應在嘴上。先是不厭其煩地批評。發(fā)現(xiàn)批評不管用,就開始升級為打罵。這恰恰起到了反強化的作用。家長越是批評,孩子就越是改不掉舊習慣,等于在強化孩子的舊習慣。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長的協(xié)助、引導和監(jiān)督之下,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一旦孩子養(yǎng)成習慣,就將決定孩子的性格,進而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要義:

1.好壞習慣對人生的差別影響是決定性的。成功者每到關鍵時刻,遇到挑戰(zhàn),就想沖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敗者每到關鍵時刻就撤下來。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在生活、學習上有良性的習慣,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

2.確立好習慣的標準。作為家長,你一定知道你要給孩子養(yǎng)成什么好習慣。這需要思考來確定標準。

3.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成功者的習慣。自信、勇敢、堅持到底、做事認真、積極思考,這些都是成功者的優(yōu)良品質(zhì)。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特質(zhì)。

4.為孩子確立生活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確立原則:“這件事由你來負責,我監(jiān)督你來完成。我們多長時間內(nèi)把好習慣養(yǎng)成。”

5.鼓勵孩子反復行為形成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是經(jīng)過不斷反復的,這里需要家長有絕對的信心、耐心,允許孩子失敗,允許重犯錯誤。孩子需要經(jīng)過反復的行為、反復的鼓勵,最后形成好習慣。

6.鞏固和強化已經(jīng)形成的好習慣。一個好習慣形成,家長必須馬上跟進確認,把好習慣鞏固。強化、強化再強化,直到他鞏固住。

7.家長的榜樣作用。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家長有壞習慣沒有改掉,他的壞習慣就不會改掉。孩子發(fā)現(xiàn)你有壞習慣和行為,你卻不允許他這樣做,你的話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一、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董進宇博士舉例說:一個男孩興高采烈地沖回家告訴媽媽,好消息,好消息,老師今天終于表揚我了。媽媽卻說,受表揚就會翹尾巴的東西!小男孩的歡樂頓時煙消云散。一個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告訴爸爸,好消息,我得了一百分。爸爸說,隔壁的明明得了雙百,你才一門一百就驕傲成這樣。孩子頓時眼淚汪汪。資料顯示,我國有6000萬對父母坦言:自己是失敗的家長。問題出在哪里?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一種陳舊的家教觀念上。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

“如果孩子發(fā)燒達到40℃,你會怎么做?”家長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去醫(yī)院治療?!倍M宇博士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同發(fā)燒一個道理,一個孩子成績不好,是他客觀上無法控制的原因決定的,并不是孩子主觀上不愿意學習好。歸結下來,董博士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有以下七大原因。

1、自我觀念的局限

如果一個孩子在有關自己學習或個人成長上有錯誤的觀念,那么他的潛能就沒辦法釋放出來。舉例來講,如果孩子自己認為數(shù)學很難,數(shù)學很無趣,我沒有數(shù)學天賦,我學不好數(shù)學,那么他的大腦就處于停滯狀態(tài),他就放棄了努力。究其原因,很多家長在孩子童年的時候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讓孩子產(chǎn)生了自卑感,潛能就無法釋放出來。董博士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人的自我觀念就像“煤氣罐”的閥門,它需要釋放。這個世界沒有什么難學什么不難學,找到方法你可以輕松愉快地學會任何學科。孩子要想學習好首先要轉變觀念:這個世界沒有哪個學科是困難的,只是沒有找到方法或是你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是你笨,你沒有天賦。要知道你的觀念在牢牢地束縛你,要想改變現(xiàn)狀,你必須學會反省,從而認識到這個錯誤觀念,然后再把它徹底改正過來。

2、基礎知識不牢

如果孩子舊知識不會,他就會把不會的新知識變成了舊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欠賬過多,包袱過重,這樣就壓垮了孩子,再講新課他就聽不進去,最后太痛苦了,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的知識不是孤立的,我們剛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很難。當基礎知識記得越來越牢,學習的難度系數(shù)會遞減。當我們的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他就沒有辦法往下學了,他在課堂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產(chǎn)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繼續(xù)學習,脫穎而出,就必須把基礎知識補回來。

3、沒有學習興趣

快樂使人堅持,痛苦使人逃避。學習的規(guī)律不是學不進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如果孩子懷著痛苦的心情去學習,他的大腦細胞處于抑制狀態(tài)。當他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大腦細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記憶物質(zhì),大腦的能量會被迅速地釋放出來。孩子學習時候,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樂的時候,你越對他進行批評打罵,越會加深他學習的痛苦。

4、缺乏激勵因素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是三分鐘的熱度。”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在他背后就必須有一雙手在推動著他,那就是父母的不斷鼓勵、表揚和欣賞,只有在后面不斷激勵孩子,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熱度。但遺憾的是有85%到90%的家長都沒有這樣做,他們還埋怨孩子,說孩子只有三分鐘熱度。

5、學習方法不得當

孩子學習必須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董博士說,現(xiàn)在很多同學都錯誤地認為理科學習方法就是做題,文科學習方法就是一個字背,如果孩子采取這種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如果靠死記硬背,他肯定學不到真知。如果單靠題海戰(zhàn)術,孩子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達到融會貫通,他付出10倍的努力可能連3分的收獲也沒有,因為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經(jīng)典案例:董進宇講了一個在印尼海嘯期間,一個10歲女孩救了157人的故事。海嘯發(fā)生當天,這位小女孩跟媽媽在海灘上散步,突然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可能要發(fā)生海嘯了?!毙∨⑦M一步解釋道:“我們老師說過,在海嘯發(fā)生之前海水會冒泡,并且會有一個退潮現(xiàn)象?!蹦赣H聽完小女孩的話,仔細觀察海水的情況,發(fā)現(xiàn)是有異樣,于是馬上通知了當?shù)氐暮I暇仍?。海上救援隊很重視她們的意見,馬上撤離了海灘上的157人。撤離后僅十分鐘,高達數(shù)十米的海嘯將海灘上所有設施全部卷走。董博士表示,這個故事對他觸動很大,一個10歲小女孩居然能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而很多被稱為“背誦機器”的中國學生,有時候在沒有理解實際含義的情況下,盲目背誦那些毫無意義的字符,這樣的學習方法只會培養(yǎng)出相對應的“考試機器”,不會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才。因此,學習的關鍵是理解,而不是背誦?!跋壤斫猓鼙尘捅?,不能背就算了,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6、情緒問題的困擾

現(xiàn)在中小學生與老師、男女同學、朋友和父母的關系,就是他的自我情緒的爆發(fā)點。無論哪件事都可能引發(fā)他的消極情緒或者快樂情緒。消極情緒產(chǎn)生時,他會生活在緊張、焦慮、煩惱當中,如果被這種情緒主宰,他就沒有辦法去學習。當孩子受到這種情緒控制的時候,是需要家長來幫助他,鼓勵他并把他拉出這種狀態(tài)。這就相當于他發(fā)燒,需要我們幫助他一樣。遺憾的是有的家長不但沒有幫助他,反而去批評他,使他的情緒“雪上加霜”。

7、用功程度不夠

用功的程度是學業(yè)成功的基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學習確實要用一定的功,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徹底地掌握知識。但是這里強調(diào)的努力用功是快樂地用功,不是痛苦地用功。大多數(shù)孩子用功程度不夠,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么用功,不懂得學習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觀念的問題,這是他自己的原因。我們要告訴孩子“用功努力的程度是學業(yè)成功的基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不斷進取、努力學習才可以使自己飛速進步,最后才能取得人生與事業(yè)的大成就”。

二、學習的幾點正確認識及做法

董博士說: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培養(yǎng)真正的人。教育的思路是引發(fā)孩子成長的動力。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只是高智商的人,還應該是正直、善良的人,并且對我們的社會有正面價值的人。這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自己人生的責任。董博士說教育孩子不是我們不斷的講道理,告訴他怎么做,而是我們要從他的角度觸發(fā),看什么能把他激勵起來,使他自己能夠學習,能夠成長,能夠探索自然,能夠探索人與人的關系,探索社會。也就是我們要讓孩子找到“我想學”的感覺。我們是在引發(fā)出他成長的動力。當一個人有了成長的動力,一切事情都好辦了。而沒有引發(fā)出孩子成長的動力,不厭其煩的講道理是毫無效果的!我們向孩子示范正確的行為是什么樣的,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樣的,幸??鞓返娜松鞘裁礃拥?,學習好了以后會怎么樣。讓他自己來選擇,誘導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引發(fā)他成長的動力,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1、學習不一定要很苦

董進宇博士曾在學生中做過一個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95%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痛苦的。在這些“痛苦”的學生心中,現(xiàn)在的受苦是為了將來的“解脫”,現(xiàn)在的“學習”是為了將來“不用學習”。董博士指出,自古以來對孩子的教導都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痛苦式教育被家長奉為經(jīng)典名言,殊不知給無數(shù)孩子幼小的心靈打下恐懼學習的烙印,學習自然不能盡如家長之意。董博士表示,學習最重要的是有興趣,而快樂則是興趣的源泉。

董博士說初中小孩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A、給小孩傳輸“學習是快樂的”觀點;B、引導孩子從最簡單的做起,比如從例題做起,讓他找到成功感;C、及時鼓勵表揚;D、引導孩子尋找學習方法;E、引導孩子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F、繼續(xù)鼓勵,持之以恒地鼓勵,從而形成主動學習習慣。

2、每天都需要給孩子鼓勵

人在3歲之前還沒有“我”的概念,到7歲就漸漸有一個自我評價的雛形。上初中后,“我”的概念基本形成,這時候人已基本明確自己到底聰明還是愚蠢、學習到底難還是容易等等。董博士認為,這些觀念很大程度上局限人的發(fā)展。“如果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我行,我能’的觀念,孩子的學習潛能就能很好地釋放。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有‘我很笨,我做不到’的觀念,那么孩子的學習潛能一定受到阻擋,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相信自己。”美國有個大教育學家說過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勵還有什么別的方法!”董博士認為,這句話雖有些偏激,但也包含了一個重要道理:要改變孩子自我觀念的局限,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3、信念決定著成敗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認為,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學會任何一門學科。這位美國心理學家找來一班數(shù)學成績很差的學生,同時請來一位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為這班學生講課,心理學家則在旁全程跟進。幾個月下來,這些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依然只有四五十分。該實驗結果推翻了心理學家之前的結論,他們不得不重新分析其中的原因。發(fā)現(xiàn),這群數(shù)學成績很差的學生都有一個牢固的信念:數(shù)學不僅難而且枯燥無味。帶著這種信念,再優(yōu)秀的數(shù)學老師也不能使他們提高成績。自信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對于很多只會整天埋怨孩子成績不好的家長來說,只有轉變信念,以積極的心態(tài)鼓勵孩子,才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

4、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shù)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xiàn)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5、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zhì)疑、感恩、發(fā)奮、發(fā)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6、孩子考好是有方法的

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qū),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皭蹖W”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孩子要想考好,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7、掌握學習程度和程序

董進宇博士指出,學習有四種程度:聽懂,記住,學會,掌握。其相對應的學習程序則是要:專心聽課(聽懂),認真看書(記?。隼}(學會),做習題(掌握)。他表示,人的聽力系統(tǒng)會自動漏掉80%,所以孩子在上課時重在聽懂老師的意思,課后重在把老師所講內(nèi)容重看,眼睛是視覺掃描儀,能彌補聽覺漏掉的內(nèi)容。

四個程度是相對應四個程序的,只有專心聽課才能是聽懂了,聽了課后再認真看課文,才能記住老師所講的,然后蓋住例題的答案自己再做一遍例題才是學會了,最后做課后的習題來檢驗自己是不是掌握了。這四個程序是不可逆的。

8、學習方法建議:

董進宇博士給理科的學習提出這樣的建議:步步為營-舊知識沒學會,不學新知識;循序漸進-不能跳躍;突破“三定”(定義,定理,定律),把握重點;反復練習,增長能力。

學數(shù)學:先把定義搞懂;再把定理搞懂;把定理的證明過程搞懂;弄清證明時用了哪些舊定理;時常做習題,消化定義定理。

學物理:把定義搞懂;把定律搞懂;誰發(fā)現(xiàn)了定律?當時他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定律?他用什么方法發(fā)現(xiàn)了定律?

學化學:背元素符號;背原子量;背每個元素的物理性質(zhì);背每個元素的基本化學性質(zhì);學會畫原子核的外層電子排列圖。

學文科的方法:鬼子掃蕩-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大面積反復-溫故而知新;充分聯(lián)想-掌握真知;整體把握-悟透道理。

學英語的方法:直接學語言材料(學說話、學文章);以句子為最小單位,模仿整句話;直接模仿;大聲朗讀;大量閱讀;聽英語歌,看英文電影;敢于說;聽(把注意力集中在聽上,而不是聽懂上)。

9、學習的12大規(guī)律:

人的大腦的潛能是無限的;學習是人的本能行為;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出來的;學習是簡單的,只要模仿就夠了;學習是腦力勞動,主動學習;學習只有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學習動機必須是純正的,要有目標和方向;學習者必須要有情感的激勵;消除情緒的困擾;正確發(fā)揮人的無限潛能,要做到:大腦高度專注,肌肉高度放松,心情愉悅,內(nèi)心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有堅強的信念;健全的人格是學習好的前提條件,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和主動進取精神;正面的信念,不停地給小孩傳輸“我能行”“我能干”“我能學好”等正面的觀念。

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學習最大的規(guī)律:不是靠毅力刻苦學習,而是在學習上找到快樂,進入樂此不疲的狀態(tài),這才是學習的真正規(guī)律。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象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yǎng)、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附:董進宇讓很多家長淚流滿面的《原諒》

孩子/原諒我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卻沒能給你真正的愛/因為我誤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我用冷漠與無情/把你年幼的生命拋進了愛的沙漠

孩子/原諒我的冷酷和自私/曾經(jīng)把無助的你丟給電視和別人/而我卻沉溺在無意義的應酬和無聊的娛樂之中/我在事業(yè)的高尚名義下/讓初到這個陌生世界的你遭受無邊的孤獨和恐懼

孩子/原諒我的無知和愚蠢/曾經(jīng)那么粗暴地打罵你/而我還理直氣壯地認為都是為你好/我在愛的美麗旗幟下/殘酷地摧毀了你嬌嫩的生命花蕾

孩子/原諒我的私心和專橫/曾經(jīng)那么不通情理地逼你學習/讓最美好的學習留給你的全是痛苦的記憶/我用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虛榮/剝奪了你童年的歡樂壓垮了你柔弱的臂膀

孩子/原諒我的任性和頑固/在你哀求的目光下我仍不肯做出改變/因為我把過時的教育理念當成了真理/我固執(zhí)地用拙劣的教育方法/讓你幼小的心靈經(jīng)受了那么多的苦難和屈辱

孩子/原諒我的一切過錯吧/因為那些都不是我的初衷和心愿/在我痛苦的胸膛中始終跳動著一顆愛你的心/為了你,為了你的未來我必須學習改變和成長/今后我要用行動來讓你知道我是多么地愛你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寶寶0到3歲,父母要做的八件事》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故事3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寶寶最怕的八件事 導讀:誰都有自己的害怕的事情,那么小寶寶最怕什么事情呢? 害怕和恐懼是人的本能情緒之一,這種本能情緒從寶寶一出生便如影隨形般開始了。絕大多數(shù)媽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動物。 寶寶...
    2021-10-02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寶寶快樂性格要做的4件事 培養(yǎng)寶寶快樂性格要做的4件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前很多家長和教育者都只注重讓幼兒學知識、考高分,進好大學,我們班一些幼兒的家長就強迫2歲多的幼兒認字、記英語單詞或做數(shù)學題。有個別的家長以為早期教育...
    2021-05-12 閱讀全文
  • 促進寶寶大腦發(fā)育需要做這四件事 1.培養(yǎng)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 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與大腦健康發(fā)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有的寶寶能有效運用與三角形有關的一系列模型操作。但是,睡眠時間不規(guī)則的寶寶與生活習慣有規(guī)律的寶寶相比大腦發(fā)育相對較慢,生活...
    2022-01-28 閱讀全文
  • 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的5件事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中產(chǎn)父母為了讓女兒進入名校幼兒園而發(fā)生的各種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話引發(fā)熱議: 這個說法有些危言聳聽,卻讓我想起了另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
    2021-01-18 閱讀全文
  • 寒假要做的十件事 一、如果你家孩子寫字不端正,寒假的第一要務是練字。 不要懷疑我的建議,寫字不好,你孩子將來的成績將會吃大虧。如果連孩子的寫字訓練都管不住,請你放棄對孩子的管理,認命吧。練字沒什么很好的方法,找個不錯的...
    2021-01-23 閱讀全文

導讀:誰都有自己的害怕的事情,那么小寶寶最怕什么事情呢? 害怕和恐懼是人的本能情緒之一,這種本能情緒從寶寶一出生便如影隨形般開始了。絕大多數(shù)媽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動物。 寶寶...

2021-10-02 閱讀全文

培養(yǎng)寶寶快樂性格要做的4件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前很多家長和教育者都只注重讓幼兒學知識、考高分,進好大學,我們班一些幼兒的家長就強迫2歲多的幼兒認字、記英語單詞或做數(shù)學題。有個別的家長以為早期教育...

2021-05-12 閱讀全文

1.培養(yǎng)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 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與大腦健康發(fā)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有的寶寶能有效運用與三角形有關的一系列模型操作。但是,睡眠時間不規(guī)則的寶寶與生活習慣有規(guī)律的寶寶相比大腦發(fā)育相對較慢,生活...

2022-01-28 閱讀全文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中產(chǎn)父母為了讓女兒進入名校幼兒園而發(fā)生的各種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話引發(fā)熱議: 這個說法有些危言聳聽,卻讓我想起了另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

2021-01-18 閱讀全文

一、如果你家孩子寫字不端正,寒假的第一要務是練字。 不要懷疑我的建議,寫字不好,你孩子將來的成績將會吃大虧。如果連孩子的寫字訓練都管不住,請你放棄對孩子的管理,認命吧。練字沒什么很好的方法,找個不錯的...

2021-01-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