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美媒:中國孩子為何夢寐以求上哈佛”,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導讀:許多中國人希望進入美國頂尖學府灤造并不只是圖個名聲,而是看重它們的教育方式,例如能在選擇主修科目之前嘗試不同的領(lǐng)域,能夠與教授進行互動,更為開放的學術(shù)討論等。
美國《洛杉礬時報》6月5日文章,原題:對中國人而言,考上哈佛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就在常帥接到美國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一個禮拜之后,就有出版商登門拜訪邀請其出書了。
這位出版商的手中早已準備好了故事梗概,即向世人透露,這兩位上海家長是如何將他們的女兒培養(yǎng)成才,過關(guān)斬將打敗美國本土的優(yōu)秀競爭者進入世人景仰的哈佛大學的。
當?shù)氐膱蠹堃矊Υ诉M行了大篇幅報道?!渡衿媾洠禾琛疤边M哈佛》的文章向人們介紹了這位上海女孩是如何憑借舞蹈團成員身份成為哈佛“新星”的。
哈佛大學是中國莘莘學子心中最崇高的學府。每每說到哈佛,人們總是帶著敬畏的語氣。在中國,隨處可見跟哈佛有關(guān)的字眼:“哈佛幼兒園”、“哈佛美容學校”、“哈佛藝術(shù)學院”等等。關(guān)于哈佛的書也不在少數(shù),例如《你也能迸哈佛:美國名牌大學招生秘笈》,以及2000年出版的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現(xiàn)在,中國的富人們越來越愿意將子女送到美國讀書,特別是美國名校,”專門從事留學咨詢的朱軍(音)說。
他在上海的咨詢公司便是專門針對這一小撥富人群體的。這些家長不惜出30萬美元讓孩子上5年預備補習班,為的就是考上常春藤大學。“家長們都想讓孩子進哈佛,但我們不能打包票。我們畢竟不是神仙,只能說是竭盡所能。”
許多中國人希望進入美國頂尖學府灤造并不只是圖個名聲,而是看重它們的教育方式,例如能在選擇主修科目之前嘗試不同的領(lǐng)域,能夠與教授進行互動,更為開放的學術(shù)討論等。
常的同學說:“在中國大學里根本不用怎么費心學習??即髮W很難,但一旦考上了,接下來就輕松了。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有錢的話還是去美國深造比較好?!?/p>
目前在哈佛大學念書的中國學生有36人(在哈佛讀研究生的中國人當然更多)。哈佛新一屆入學人員為2110人,其中至少有9人來自中國。
同樣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沈岱波說:“中國高中原來抱有這樣的擔憂:如果尖子生都報考國外高校而不用備戰(zhàn)高考,將會影響到學生的質(zhì)量。但現(xiàn)在,學校一般會對此加以鼓勵?!?span style="font-size: 12px;color: #9E9E9E;">m.endrikfelipe.com
沈岱波說,她遇到的那些申請進入哈佛大學的學生通常都不是數(shù)理化尖子,而是希望能夠通過進入美國學府深造而找到將來在社會上位置的人。然而,也有人抱不同觀點,認為中國人想上外國名校純粹是為了畢業(yè)后能賺大錢。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想進入常春藤盟校深造可謂難上加難。盡管包括哈佛在內(nèi)的許多美國名校稱招生時并不會考慮學生的經(jīng)濟能力以及他們的口語能力。但要想土美國名校,著實還是需要一大筆錢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當很多中國家長糾結(jié)于學業(yè)負擔和升學壓力,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出國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把孩子送到中國來接受教育。
近日,網(wǎng)絡熱傳一篇名為《美國夫婦:我們?yōu)槭裁此团畠簛碇袊蠈W?》的文章,文中,美國籍父親和中國籍母親,為了讓女兒接受中國的教育,舉家移民中國。由此引發(fā)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思考?,F(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南京,也有不少中國教育的外國“粉絲”。
網(wǎng)絡熱帖:《美國家長,為孩子選擇中國教育》
《美國夫婦:我們?yōu)槭裁此团畠簛碇袊蠈W?》說的是小姑娘Kay的美籍爸爸和中國籍媽媽,為了讓女兒接受中國的教育,舉家移民中國。Kay的爸爸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應用數(shù)學/計算機專業(yè);媽媽畢業(yè)于北大英語言文學專業(yè),是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文學碩士。兩人對比了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一致更認可中國的教育。
美好的校園回憶、更為公平的中國教育制度、中國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Kay的媽媽列出了她的三個理由。
了解中美兩國教育的他們表示,現(xiàn)在有一種潮流,國內(nèi)媒體傾向于宣傳國外中小學作業(yè)少,下午三點放學,孩子多么多么快樂。其實在西方,上私校的中學生也是下午三點放學,然后開始上各種課外班,補課到晚上八九點,好學校的年級越高,學生壓力越大。
還有媒體報道,定居紐約近40年的美籍華裔馬雪亞一家在最近達成了共識,把兩個小孫女送到北京上幼兒園。他們冀望孩子擁有“中國式智慧”。
“洋爸爸”送“洋娃娃”在南京公辦小學讀書
在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課間隨便走走,就能看到長得很萌的“洋娃娃”,說著很溜的中國話。校長李子貴說,目前在校的外籍學生有50多位,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韓國。李子貴說,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和中國孩子整合在一起,學校也把他們分散在各個班級插班。
來自境外的學生(中小幼):3300多人
據(jù)悉,現(xiàn)在在南京中小學幼兒園就讀的境外學生有3300多人,2007年的一次統(tǒng)計,只有2000人出頭?,F(xiàn)在,除有近千人在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就讀外,其余境外學生分布在全市70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其中七成多選擇進入普通學校,和中國孩子一起學習。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們至少來自40多個國家,這些學校的教學語言一般以中文為主,執(zhí)行本市中小學統(tǒng)一的教材和教學計劃。
澳洲教師爸爸眼里的中國教育:有挑戰(zhàn),學到更多知識
“howoldareyou?”當現(xiàn)代快報記者嘗試用英文跟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瓦拉西聊天時,小伙子輕松地用中文脫口而出,“8歲?!薄澳阆矚g在中國讀書嗎?”“喜歡,這里的老師對我很有幫助?!苯鸢l(fā)碧眼的瓦拉西忽閃著眼睛,跟身邊的小伙伴們手握呼啦圈,追逐打鬧著。瓦拉西說,每天放學后,會在學校再跟小朋友玩一個小時。除了上課,瓦拉西在學校選修了十字繡、輪滑等課程。
瓦拉西的父親James是澳大利亞墨爾本人,是南京外國語學校國際班的一位外教。去年8月,他帶著妻子和兒子來到中國,“我想讓孩子學習中文,讓他來讀書,對中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贝送?,中國課程的難度讓James覺得,兒子在這里的收獲將更大。
“作業(yè)多嗎?”記者問,“不多,就是難一點。”小瓦拉西說,但在James看來,這不是壞事。“例如數(shù)學稍微難一點,這更具有挑戰(zhàn)性,更能開發(fā)孩子的潛力?!?/p>
埃及爸爸眼里的中國教育:藝體興趣班多,語言能力提升快
來自埃及的歐瑪現(xiàn)在是南理工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表示,在這里讀書不會感覺累。課余時間,歐瑪參加了跆拳道培訓班。除了培訓班,他有時還會跟中國的同學們一起踢足球。
歐瑪?shù)耐瑢W阿貝多也來自埃及,阿貝多的父親Hossam在2011年來南理工讀導博士,隨后也把兒子帶到中國上學。Hossam說,這里學校的基礎(chǔ)設施比埃及完善,有很多興趣班,孩子在學校就可以接觸到音樂、藝術(shù)、體育等課程,“如果在埃及,孩子們就很難學到跆拳道了?!庇捎诠ぷ髟?,Hossam今年10月份就要回國,不過他表示,自己在回國之后會把孩子送到埃及的中文學校繼續(xù)學習漢語。Hossam說:“中文很難學,在中文的環(huán)境下學習,語言能力提升得很快,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拓展,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會說阿拉伯語、英語、漢語3種語言了?!?/p>
韓國爸爸推崇中國教育:一個家族,有五個孩子在南京學習
近10年間,來自韓國的洪先生的家族里,先后有5個孩子在南京讀中小學。一個是洪先生自己的女兒,其他4個孩子是洪先生親戚家的孩子。他們都由在南京定居的韓國人洪先生照顧。
洪先生的太太是南京人。當年回太太娘家探親時,發(fā)現(xiàn)南京的巨大變化,全家萌生了在這里定居的念頭。隨后,5個孩子先后來到南京讀書,其中4個孩子先后就讀于南昌路小學?,F(xiàn)在孩子們?nèi)栽谥袊x書,最大的已經(jīng)進了大學。洪先生說,盡管在中國讀書也辛苦,但是相比韓國教育,壓力還是小了很多?;ㄥX少,不太用上補習班,成績就不錯。而且,他們看重中國的工作機會多,孩子們將來就業(yè)有優(yōu)勢。
引發(fā)深刻思考:東西方教育正在相互借鑒融合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國來接受基礎(chǔ)教育和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家長認為中國的基礎(chǔ)教育負擔相對重,愿意去一個輕松些的教育環(huán)境。事實上,東西方的教育正在相互學習。融合、借鑒才是關(guān)鍵詞。
中國基礎(chǔ)教育扎實
南京南昌路小學校長華萍表示,這些年學校前后接收過十多個外國孩子。除了一些是因為父母都在南京工作外,大部分是因為看中中國基礎(chǔ)教育扎實,加上父母一方是中國人,希望子女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浸染而來。華萍也跟這些孩子的家長有過深入交流。她表示,“家長們普遍認為中國基礎(chǔ)教育很扎實。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終身發(fā)展有很大幫助。”
東西方教育開始互學
對于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把孩子帶到或送到中國來學習,南京市中小學生學習力研訓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說,以前東西方教育是兩極化的,現(xiàn)在則變成了東方向西方學,西方向東方學。這也是社會多元化的表現(xiàn)?,F(xiàn)在美國加強對學生成績的測試和質(zhì)量管理,而中國的學校增加更多的活動。一些國外的家長,認同中國的教育,認為學知識很有必要,所以選擇中國。同時,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也讓更多外國人愿望把孩子帶到中國,交中國朋友,學漢語。在對孩子培養(yǎng)的目標上,大多數(shù)美國家庭首先要孩子幸福,在幸福快樂的基礎(chǔ)上能成功就成功。而很多中國人第一要成功,要優(yōu)秀,再是快樂。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們心中那五花八門的“秘密”,是一片童話般的自由王國,是一方“非請莫入”的心靈圣地。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
秘密從哪里來
0~3歲:沒有秘密。
3歲之前,孩子一直活在與父母等撫養(yǎng)者依賴、共生的世界里,總是把自己與別人的想法、體驗混在一起。他們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沒有秘密可言。
3~4歲:秘密萌芽。
在3歲左右,孩子開始明確意識到自我和客觀世界的分離,逐漸學會用“我”來稱呼自己。他能意識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卻并不知情,“這是只屬于我的東西”,于是秘密出現(xiàn)了,這是一個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內(nèi)心世界。當然,這時的孩子對于要保守秘密還是公開秘密毫無意識。
4~5歲:感受秘密。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隱約感覺到秘密的含義,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所以,只能說孩子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僅此而已。如果問一個5歲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經(jīng)告訴別人好多秘密了。”可見,他還根本沒有辦法保密。
學齡期:為秘密困惑。
大部分6歲的孩子會為該不該把秘密說出去而發(fā)愁。尤其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觸的時候,他學會了“陽奉陰違”,由此產(chǎn)生了“見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獨立,通過保留自己的秘密而獲得獨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會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內(nèi)疚。
青春期:守衛(wèi)秘密。
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獨立自主的意識迅速提升,孩子心靈的空間仿佛一下子被打開似的,秘密的內(nèi)容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范圍逐漸擴大。他們要更廣更多地接觸社會和人生,于是開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來隱藏屬于個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開始轉(zhuǎn)向記日記,在日記中傾吐自己的“秘密”。同時,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要為他人保守秘密,這表明他已經(jīng)逐漸具備責任感。
孩子隱瞞秘密的原因
孩子有了“秘密”,卻總是瞞著家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聽他們道來——
1.暫時保密,給大人驚喜
安安(5歲,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電視里學來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話”告訴爸爸媽媽。等到過一陣子才說,有時看到他們開心和驚訝的樣子,我就覺得很好玩。
點評:孩子的這類行為其實是為了給家長一個驚喜而暫時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驚訝換取心理的愉悅,具有良好動機。家長應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不可煩躁惱怒。
2.不顧阻撓,暗地行事
娜娜(7歲,女):父母總對我說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喜歡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嘗試,不想讓他們知道。
點評:這體現(xiàn)了孩子的獨立性,家長發(fā)現(xiàn)后,應以民主的態(tài)度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她一定的活動自由。
3.害怕批評和嘲笑
凱凱(6歲,男):放學回家后,我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斷練習體操動作。因為我想順利通過篩選,成為六一兒童節(jié)體操比賽的隊員。不過,爸爸媽媽對我很沒信心,所以我不想讓他們知道。雖然他們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總說:“什么都沒干?!?/p>
點評:這說明孩子不愿暴露缺點,而在維護“自尊”。家長應多肯定孩子的進步,耐心幫助他,不要對孩子提過高要求,更不要諷刺挖苦他。
4.隱瞞過錯,保護自我
肖嘯(5歲,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馬桶里了,我不敢告訴爸爸,用水把牙刷沖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沒有發(fā)現(xiàn)。
點評:為了逃避懲罰,孩子通常會隱瞞一些事實。原因多是家長過分嚴厲。家長平時對孩子應理解、寬容,心平氣和,耐心說服,教育孩子勇于認錯。
5.性格內(nèi)向,少言寡語
覃芹(8歲,女):盡管我總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有時老師或父母怪我“不坦誠”。這樣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說了,只好把那些話藏在心里當作我的秘密。
點評:內(nèi)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語,似乎“心事重重”,這主要與靦腆、羞怯、被動的個性有關(guān)。家長應耐心疏導,培養(yǎng)其活潑開朗、樂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6.我的秘密我做主
閔亮(12歲,男):我已經(jīng)3天沒有和媽媽說話。因為她偷看了我的日記,我很生氣。雖然她說那是為我好,可是日記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
點評:父母負有監(jiān)護孩子的責任,但應以尊重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并且通過科學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獨立面對秘密并從容、恰當?shù)靥幹谩?/p>
秘密是成長的養(yǎng)料
近30%的中小學生的日記和信件,被家長偷看過。有些家長甚至理直氣壯:“我們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看看他的日記和信件算什么?”這表明很多家長包括老師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很多家長忽視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長的養(yǎng)料。
一、秘密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對于孩子來說,秘密意味著他自我意識的成長。作為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應該感到高興,這意味著孩子誕生了內(nèi)心世界,他想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珍視一顆童心的成長,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他擁有一份獨自擔承的內(nèi)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內(nèi)心的一種珍貴體驗。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雖然孩子越來越不滿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擺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強大力量又令他們心生忌憚,于是秘密成為孩子作為弱者的一種自我保護形式。這種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獨享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個體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三、秘密幫助孩子走向獨立和成熟。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獨立,而擁有個人秘密并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并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秘密是孩子邁向獨立和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而沒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有遠見的父母與教師應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家長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打?29日,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做客西安時語出驚人,“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而且應該用‘杖’打,但一定要講究打孩子的藝術(shù)”。
為何打讓孩子反思做的錯事
“把你的棍子閑置不用了,就會把你的孩子寵壞了。”為了說明孩子是可以打的,王濤開場便引用了這句美國諺語。
在現(xiàn)場,王濤專門舉了一個例子,一名成功的美籍華人企業(yè)家,教育兒子也用“杖”打,但發(fā)現(xiàn)兒子就是不聽話。有一回他發(fā)現(xiàn)兒子又違反了規(guī)矩,便問兒子怎么辦?結(jié)果小孩子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個字“打唄”。這位企業(yè)家很簡潔地告訴孩子,“爸爸是你的教育者,你今天做出這樣的行為爸爸有責任,今天我來接受這個規(guī)矩”。然后,他將“家法”打在自己身上。結(jié)果他第一次打自己的時候,孩子冷漠的臉就消失了,第二次打的時候孩子下跪了,邊哭邊求爸爸打自己。此后,孩子與父親的關(guān)系徹底改變了。
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有憤怒,憤怒會讓家長失去理智,“這時應該首先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該打孩子”。王濤說,打孩子要區(qū)分兩種“打”法:一種是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另外一種是“做規(guī)矩”。如果是為了“做規(guī)矩”就可以打,此時打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手段,目的是讓孩子反思自己做過的錯事。
如何打打孩子時要用“杖”
“打孩子絕對不能用手,需要用‘杖’(我國古代的家法)?!蓖鯘f,因為用手打太顯隨意,同時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可以讓自己有冷靜的時間,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父母想打他,而是因為他破壞了規(guī)矩,父母不得不打,特殊的工具對孩子也有一定的震懾力。
王濤說,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打孩子之前要和孩子有語言的交流,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打他。最后一點也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打孩子是因為愛。很多的家長是在打過孩子之后才心疼,而在打的過程中只是覺得非常解氣,這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感覺是,決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時候是更加心疼。
當天,這場以“規(guī)矩與愛之情商的培養(yǎng)”為主題的教育講座,共吸引了1000多名家長,也給家長和孩子們送上一份別樣的六一節(jié)禮物。
【相關(guān)鏈接】:“中國虎媽”式教育引發(fā)熱議
說“虎媽”是當下世上最知名、最富爭議的媽媽并不為過,這位美國的華裔母親、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因其嚴厲的逼子成才教育方式而席卷了全球知名媒體的版面。
“虎媽”熱潮的背后,有著中美兩國國勢一揚一抑,以及美國教育頹勢引發(fā)國民不滿和危機感的大背景,也因為“虎媽”教育方式本身,引發(fā)了教育科學領(lǐng)域的重新認識和檢討。不過,“虎媽”的話題一開始就注定要躍出單純的教育領(lǐng)域,成為一樁“比較文化”事件。其中,被大量討論的是“中國式的嚴厲”與“美國式的寬松”對子女人生道路的影響,話題也必然引向更深入的如何理解“成功”、“幸?!边@樣的大問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正是對這些大問題答案的不同,造成了所謂中國模式與美國模式的差別。
一般父母體罰孩子都是“打屁股”,認為“小孩屁股打不壞”。但是專家提醒,打屁股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孩子的健康并影響智商。
“打屁股”導致孩子高燒
王先生早早趕回家,想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進行考試前的功課輔導。但他趕回家時,兒子不在家,打聽了一圈才得知兒子躲在一個同學家不愿回家。王先生將兒子強行帶回家,沖著孩子屁股一陣猛拍?!爱斕焱砩?,孩子臀部紅腫,高燒38.8℃,就連忙去了醫(yī)院。”王先生很后悔,“醫(yī)生說孩子發(fā)燒與打屁股有直接關(guān)系?!?/p>
經(jīng)常被體罰的孩子智商低
最近,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專家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了4年的跟蹤研究,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shù)比經(jīng)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差距是28分。“有些父母動不動就用‘打屁股’來教育孩子,這對孩子身心健康極為不利。”‘打屁股’會造成孩子臀部周圍血腫、血液循環(huán)不暢,甚至發(fā)生壞死性炎癥?!傲硗?,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孩子毛細血管比較豐富,身體各個器官也比較嬌嫩,一旦受到外力撞擊,很容易出現(xiàn)出血和心腦肝腎等器官的損傷?!?/p>
為何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腦組織位于顱腔內(nèi),顱骨通過寰枕關(guān)節(jié)與人的脊柱相連接。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時出手過重、過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擊,可經(jīng)脊柱傳到寰枕關(guān)節(jié),有可能造成顱骨整體變形,引起腦干的損傷,后果不堪設想。
打男孩子屁股時更需注意
父母一般都把孩子按在床上再打,由于孩子掙扎、擺動,有可能被床沿或其他依靠物損傷睪丸,導致睪丸血腫或破損。還有些父母一時氣不過,用皮帶、雞毛撣子等其他硬物打孩子,這樣會引起臀肌局部血腫,血循環(huán)不暢,甚至發(fā)生壞死性炎癥。
打孩子屁股不但令他們皮肉受苦,還會給他們心靈留下陰影。父母在打孩子時一般會考慮別打壞了要害,卻很少考慮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對父母的教訓也有個心理承受的度。孩子天生脆弱、敏感,極易受到傷害。父母一時的怒聲訓斥和粗暴行為,往往造成親子關(guān)系的不和諧,嚴重的還會在自己與孩子之間產(chǎn)生永久性的隔閡。
專家提醒:暴力有傷孩子心理健康
兒童保健專家介紹,“打屁股”等暴力教育手段除了讓孩子身體健康受損外,對孩子心理健康也極為不利。朱曉華說,用體罰會破壞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感情,還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比如對一些性格較為外向的孩子采用打屁股等暴力手段進行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還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還會讓孩子模仿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對于膽小的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手段,會使孩子變得更缺乏自信、充滿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一些父母除了打屁股,還會用揪耳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懲罰方式雖然不會造成耳膜損傷,但在冬季,外露的耳朵容易有輕微的凍傷,這時揪孩子的耳朵就容易造成其耳軟骨損傷,出現(xiàn)感染或血腫,父母應盡量避免。
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活著?為什么我不是男孩……孩子的問題總是那么多,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星期天,你們?nèi)页鋈ド⒉?。孩子突然拉著你的衣角問:“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地球圍著誰轉(zhuǎn)?”盡管你竭力想講清楚,但是他好像還是沒有聽明白。孩子的問題表面上看似簡單,但有的時候,這些問題表達的是一種擔憂。對孩子來說,世界上的一切都讓他感到好奇,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而無需提問的,他總是會把一個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接二連三地拋給你。這不奇怪,因為在他眼里,父母是無所不知的人。而你,自然也不想讓他失望。但在此之前,你有必要了解提問背后,他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發(fā)現(xiàn)自己
“沒有出生之前,我在哪里?死了以后,我到哪里去?”
類似問題:“在你肚子里,我就叫芮芮了嗎?”(芮芮,5歲)“有一天你也會不存在嗎?”(棋棋,4歲半)“蚯蚓也有媽媽嗎?”(小雨,3歲半)
他想說的是:在6歲之前,孩子的問題通常是圍繞自己提出的。比如當他問你:“人是怎么生孩子的?”其實他是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生的,是不是父母愛他才生他……通常,這是對他講述什么是“愛情”的好時機。這類提問背后,經(jīng)常隱藏著期望、恐懼和擔心。當孩子詢問“太陽不見了,地球圍誰轉(zhuǎn)”的時候,可能他擔心的是當父母消失的時候,他該怎么辦。這正是許多孩子擔心的問題!
如何幫助他兒童圖書是最好的幫手,你也可以幫孩子用圖片做一棵“家譜樹”,在家譜樹上直觀地找到“誰是誰”,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他從哪里來。
了解時間和空間
“風來自哪里?”“明天是什么時候?”
類似問題:“一會兒是什么時候?”(笑笑,4歲)“現(xiàn)在是上午還是下午?”(若若,4歲)
他想說的是:孩子完全以自己為中心,他在以自己的想法設想著世界。對他來說,風是具有和人相同的能力和反應。當你的孩子企圖知道自然現(xiàn)象或者自然物的來源時,同樣是一種了解自己的方式。他在尋找自己在空間和時間中的定位。有了時間概念之后,他就會使用這樣的詞匯,但是現(xiàn)在的他對這些還很模糊。耐心一點,要知道,直到六七歲時,孩子才能清楚地知道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在此之前,你要做好準備,回答他的許多有關(guān)時間的問題。
如何幫助他在日常生活中,把抽象的時間“具體”化。比如,與其說“我們一會兒再讀這個故事”不如說“你先去洗澡、吃飯,然后我們再讀這個故事”。
試圖解惑
“他為什么和我不一樣?”
類似問題:“為什么我不是男孩?”(露露,3歲半)“為什么天天是男孩還留長頭發(fā)?”(依蓮,4歲)?!盀槭裁赐庹Z老師的皮膚是黑色的?”(西西,4歲)
他想說的是:孩子很小時就會對異常的東西敏感。異常的事物會讓他害怕、驚慌,因為這會讓他覺得陌生,沒有安全感。從兩三歲開始,他慢慢開始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膚色,甚至不同的頭發(fā)長度。他總是非常堅信那些與性別有關(guān)的特征,如裙子是女孩子穿的,穿短褲留短發(fā)的是男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你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認同,他會認為,同別人一樣就是好。
如何幫助他幫助他認同自己的性別。有關(guān)倫理的問題需要經(jīng)常提醒:“不可以,你不能同爸爸(媽媽)結(jié)婚!”另外,告訴他人類世界是多種多樣的,有高,有矮,有皮膚黑的,也有皮膚白的。
呼吸訓練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呼吸引導氣流法,即引導氣流通過口腔,減少鼻漏氣,如吹乒乓球、吸管、喇叭、哨子、樂器、蠟燭、氣球、紙張等都可以用來集中和引導氣流,也可以訓練小孩延長呼氣。另外還要訓練口腔的肌肉,做構(gòu)音器官運動操和按摩操,生活上多吃質(zhì)硬的食物,多咀嚼,口香糖也是不錯的選擇!
語言能力發(fā)展不良的小孩都偏向于內(nèi)向安靜,自信心不足,人際交往被動型。交流主要是以言語為主,姿勢為輔,要知道,自信心來源于外界的鼓勵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自身言語能力不足,肯定影響以后的生活,日積月累會讓其有心理壓力,越想說得好就越說不好,越說不好就越不想說,最后演變成社交能力的退化。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問大班的孩子:“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呢?”孩子們有的說要當解放軍,有的說要當運動健將,有的說要當歌星,也有的說要當科學家……老師聽了很高興,鼓勵孩子們說你們都很有志氣。忽然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長大了要當外國人!”
嗯?那孩子語出驚人,老師不禁愣住了,一時不知該怎么表態(tài)才好。
不過,老師還算是機智,沒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話表什么態(tài)。她冷靜了一下,進一步問道:“小朋友,你說說,為什么要當外國人呀?”小朋友天真地說:“外國人有洋房,有汽車,有……”老師并沒有批評那個孩子,而是巧妙地循循善誘說:“外國人有的,我們中國人也會有的。小朋友要好好學習,增長本領(lǐng),把咱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小孩子的話,難免有隨意性,不能貿(mào)然給孩子“上綱上線”。但是,孩子的這種想法,想必并非偶然,恐怕和身邊成年人平時的言行、社會輿論有直接的關(guān)系。
現(xiàn)在,社會上的確有些人,一談起自己的國家,就透著那么一股自卑的味道:什么我們國家思想觀念陳舊,科學技術(shù)落后,服裝用品土氣……好像我們國家事事不行,樣樣落后,簡直是一無是處,一無所長。而談起了外國,那情緒就來了,便“如數(shù)家珍”似地滔滔不絕,說外國處處完美,事事先進,情不自禁,贊不絕口,推崇至極。
應當承認,外國是有不少比我們先進的東西,我們需要學習借鑒。但是,我們的國家,也并非一無是處,一無所長。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既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要妄自菲薄。正是看到了我們的不足,才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教育他們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成年人無意的言行往往給孩子心理造成了影響,打上了“烙印”。因為孩子對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絕大部分是通過大人的言行和思想情緒的影響來實現(xiàn)的;他們對客觀事物的感情和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大人的感情和態(tài)度影響和制約的。
人們常說:“孩子是成年人的影子?!边@種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希望家長朋友能夠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在孩子面前說話,要慎之又慎,讓孩子有個好“影子”可以效仿。
有沒有從本質(zhì)上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是不是總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覺和喜好?
——————————————————
“我很想要那個玩具,可是媽媽不喜歡?!暴ぉげ蛔鲋溆⒌母改?/p>
今天是菲菲的生日,媽媽和菲菲都希望度過愉快的一天。母女倆興沖沖地來到菲菲最喜歡的一家玩具店。
媽媽:菲菲,你喜歡哪件玩具?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給你買你最喜歡的。
菲菲:哇,太棒了!媽媽,我喜歡這輛小汽車。
媽媽:不行,不行,這是男孩子玩的。咱們換別的吧。
菲菲:那,這個組合模型挺好玩的,我要這個。
媽媽:這對你來說太難了。挑一些女孩子玩的玩具嘛。
菲菲:那就這只小山羊吧,多可愛呀。
媽媽:你不是已經(jīng)有很多毛絨玩具了嗎?
菲菲:可是我沒有小山羊啊。
媽媽:你有小狗、小熊、小白兔了。菲菲,你看那邊的娃娃怎么樣?它們都挺可愛的。
菲菲:嗯,那我就買那個娃娃好了,穿白衣服的那個。
媽媽:不要白色的,還是買粉紅色的吧。
菲菲:不,我喜歡白色的。
媽媽:白色的一下子就弄臟了,粉紅色的多好呀。
菲菲:不要,不要。我就要白色的。
媽媽:你怎么這么任性?粉紅色的多可愛呀。老板,給我那個粉紅色的娃娃。
菲菲:不要,我要這個白色的。
媽媽: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再這樣就什么都不買了。我們走!
結(jié)果,菲菲什么也沒有得到,還挨了媽媽的罵。
這樣的媽媽我們是否覺得很眼熟呢?任性不講理的,其實恰恰是這位母親。明明承諾要給孩子買“她最喜歡的”,可當菲菲真的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媽媽卻又用自己的好惡來判斷,挑剔這個不好、那個不行,最后變成“不是媽媽選的都不能買”,并且反過來責怪孩子不懂事。
起初,菲菲勉強忍受了母親的干涉,但最終忍無可忍進行了反抗。這是必然的結(jié)果——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常常會這樣引起自己與孩子的沖突’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宣揚晚輩對長輩的尊重和服從,卻很少提倡雙方的尊重。甚至到了現(xiàn)代,許多父母仍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染上了過于旺盛的支配欲,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忽視了孩子的獨立個性,有意無意地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和設計去發(fā)展。
這樣的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
1、成人后缺少勇于承擔責任的勇氣,逆來順受,被人視作懦弱的“膽小鬼”。
2、非常強烈的逆反心理,對任何權(quán)威都懷有敵意,在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上處處碰壁,最終變成性格乖戾的“孤家寡人”。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有必要省視自身:你是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嗎?
從本質(zhì)上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總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覺和喜好。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喜歡假裝自己很開明。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容易責怪孩子太任性。
固然,成人的選擇會更有理性,菲菲的母親每次否定孩子選擇的理由也都貌似很合理。但是,問題的關(guān)鍵不在于母親是否應該指導孩子的選擇,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種能力和習慣:去理解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
作為成人,請設想一下,如果上司許諾給你一些權(quán)利,放手讓你做出自己的判斷,去獨立完成一件任務,但在事情進展的過程中又處處阻撓你的選擇,“引導”你朝著他確定的方向前進,你會做何反應呢?你一定會覺得這樣的上司令人無所適從,甚至生厭。他既不遵守自己的諾言,也不信任你的能力,更不尊重你的感覺。
那么,怎么樣在尊重孩子和教導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父母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一、預先坦誠說明自己的立場
預先的坦誠聲明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對成人如此,對孩子亦然。說明自己的立場,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另一方面,也傳遞出尊重對方的信號:我看重你對我建議的看法,并希望你能合作。
再回到菲菲的例子。我們說孩子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難免不夠成熟。媽媽完全有理由擔心菲菲在購買玩具時可能因為忽視一些因素,做出欠考慮的決定。比較聰明的做法是,媽媽可以預先給菲菲提出一些建議,做些解釋和規(guī)定,允許菲菲在一定范圍內(nèi)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權(quán)和支配權(quán)。
例如,在買玩具前,媽媽可以規(guī)定:玩具的價格應該在多少錢以內(nèi);不買危險、易損壞或容易弄臟的玩具;不買標有不適合菲菲這個年齡段的玩具等。然后,再帶菲菲去挑選玩具。要知道,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在一個具體、狹小的授權(quán)范圍內(nèi)做出的自我決定,都會令人產(chǎn)生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和愉悅感。這樣,菲菲和母親就能很好地合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令人不快的沖突發(fā)生。
二、在父母掌握的范圍內(nèi),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quán)
我朋友的孩子2歲多起,開始早上要自己挑衣服了。這個不要,那個不穿,還有一陣子每天一定要穿綠色的衣服,有時候甚至非要穿昨天穿過的臟衣服。朋友跟我訴苦,說每天早上因為這個,浪費了很多時間和口舌。
其實這是孩子自主意識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愿。最直接的解決的辦法是買衣服的時候帶上他,把媽媽看中的衣服放在他面前,讓他自己挑。這樣,在媽媽掌握的范圍內(nèi),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quán)。
有些家長說了,孩子的想法一會兒一變,他決定買來的衣服有時候又不喜歡了,他的決定不靠譜。那么,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辦法:早上起床,給孩子兩套或者三套衣服,讓他在這個小范圍之內(nèi)決定今天穿什么。這樣,父母可以掌握大局,但是孩子也可以有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自主權(quán)。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尊重孩子就應該從小開始,并貫穿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來,過來,你該喝牛奶了?!?/p>
“來喝牛奶,你想要哪種顏色的吸管?自己挑一個?!?/p>
“你必須吃藥?!?/p>
“看得出來你不想吃藥。你是想把藥放在酸奶里還是冰激凌里?”
“趕快上床睡覺?!?/p>
“現(xiàn)在是你的睡覺時間。你是想現(xiàn)在就睡呢?還是先在床上玩一會兒,要睡的時候叫媽媽過去?”
兩種處理方法的區(qū)別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來說,每個小小的選擇都會讓他感覺有機會控制自己的生活。
又有家長說了:我給了孩子選擇啦,可是都被她拒絕了。女兒不愿意吃藥,我讓她選擇用蘋果汁還是桔子汁服藥,她說,我兩個都不要!然后嘴巴緊閉。
如果孩子對某件事情極度反感,就不會接受任何選擇。這里的重點是,作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她的負面感受。比如這個吃藥的例子,家長應該先表示理解:“孩子,你的鼻子都皺起來了,一想到吃藥就不愿意?!边@樣的表達能讓她放松,覺得媽媽是站在她這邊的,這樣她在情感上就能聽進去媽媽的話。這時媽媽可以站在她的立場幫她想辦法:“寶貝,我們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讓你不那么難過呢?用蘋果汁還是桔子汁?還是你有別的什么辦法?”辦法會有很多:
你要快點咽下去,還是慢慢咽?
睜著眼睛吃還是閉上眼睛?
用吸管還是用勺子?
用大勺還是小勺?
關(guān)鍵是,如果有人理解她的感受、她的困難,她也有一點主動權(quán),那么她就能去面對自己的困境。
三、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不要小看了孩子思考和尋求答案的能力,關(guān)鍵是父母要有接納孩子想法的心胸。
有一天,爸爸媽媽帶3歲的托尼散步。在過馬路時,托尼不愿意爸爸媽媽拉著他的手,老想掙脫,于是爸爸說:“托尼,你要么拉住媽媽的手,要么拉住爸爸的手。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你自己想一個保證安全的辦法。”托尼想了一會兒,說:“我抓住推車”。這個辦法被爸爸媽媽接受了。
在一個家庭里,最怕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劍拔弩張的氣氛。這個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孩子一定自主權(quán)的辦法,可以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沖突。重要的是這個方法背后的理念是:家長要尊重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在尊重氣氛下成長的孩子,會懂得尊重家長。只有在雙方尊重的環(huán)境里,家長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而孩子也更容易心服口服。并且,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這對他們成人后的生活質(zhì)量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預先坦誠說明自己的立場。
在父母掌握的范圍內(nèi),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quán)。
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后記:今天咱們聊聊有關(guān)于習慣的問題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個關(guān)鍵點?。骸畣栴}的關(guān)鍵不在于母親是否應該指導孩子的選擇,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種能力和習慣:去理解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p>
為什么有些家長也了解過一些育兒知識,明白一些育兒道理,可到自己帶孩子時候,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忘記了,或是忍不住就對孩子開始管控甚至發(fā)脾氣呢?
這就涉及到習慣問題,只有當行為形成習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可如何讓它變成我們的習慣呢?奶爸有兩點建議
1、每天看育兒知識,不用多,只要能真正的看進去的有1~2篇文章就足夠了,關(guān)鍵是每天堅持,形成習慣,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明白孩子的想法、行為、能讀懂孩子,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能做到由心而發(fā)的尊重、理解孩子,而不是刻意勉強、壓抑自己做自己都想不通的事情。勉強、壓抑就會有爆發(fā)的時候,所以疏通自己的內(nèi)心是第一步
2、好的習慣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根據(jù)行為心理學所說啊,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那么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培養(yǎng)自己的習慣,先把21天分解成三周,以一周7天為一個目標,當堅持過三周后,會形成一個初步的習慣了,然后再重復到三個月
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而且還能成就自己,何樂而不為呢?育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育己……
QV媽,問個問題。在上實和民辦小學中,你為啥堅定的選了上實?如果后面有心儀的民辦小學也錄取了QQ的話,你會選擇?
答:前面貌似有人問過這個問題,關(guān)于我對上實的看法我也分析了很多。很多方面的考慮。性價比、理念、個人經(jīng)歷、對孩子出路的期待等等。其實歸根結(jié)底就一句話,我希望孩子上進度快的學校,避免反復刷題的教育模式。上實給我感覺并不是培養(yǎng)天才,更類似普通學校的重點班吧,軟硬件都不錯,周圍同學都不弱,進度快需要追趕而不是耐著性子重復勞動。
江湖傳言上實的孩子很快樂,因為不用擇校,從老師到家長心態(tài)都和要面臨擇校的情形不太一樣,活動多,興趣班多。目前親身體驗了一個月,發(fā)現(xiàn)確實是,孩子挺快樂,家長壓力大點就大點吧。各種副課興趣班比重挺大,主課也能引起孩子興趣,孩子毫無抵觸情緒,我覺得是相當符合我的期望了。
目前孩子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基礎(chǔ)好壞和適應快慢的差別。我家娃學科基礎(chǔ)差點,性格偏冷淡,暫時有點落后,也是正常;從長遠來看,中等偏下的定位我也能接受。要是真有潛力能力爭上游,算是意外驚喜。不強求。
總體來說,我決不后悔之前的選擇。
不過話說當時要選民辦就必須放棄上實,我是沒有那么大的勇氣的。民辦有民辦的好處,但也不至于好到徹底放棄上實。要真如此,不如一開始就別去考。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美媒:中國孩子為何夢寐以求上哈佛》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當很多中國家長糾結(jié)于學業(yè)負擔和升學壓力,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出國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把孩子送到中國來接受教育。 近日,網(wǎng)絡熱傳一篇名為《美國夫婦:我們?yōu)槭裁此团畠簛碇袊蠈W?》的文章,文中,美國籍父親...
心地善良總是和美貌連在一起的,常言說得好,面容是內(nèi)心的鏡子。一個人心靈美的人,是充滿了智慧的,她可以很好的解決人際關(guān)系,處理人情世故。那么,你還在找關(guān)于心靈美的句子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知乎上描寫心靈美比外在美重要的句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們心中那五花八門的“秘密”,是一片童話般的自由王國,是一方“非請莫入”的心靈圣地。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 秘密從哪里來 0~3...
家長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打?29日,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做客西安時語出驚人,“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而且應該用‘杖’打,但一定要講究打孩子的藝術(shù)”。 為何打讓孩子反思做的錯事 “把你的棍子閑置不用了...
導讀:兒童吮吸手指常與父母養(yǎng)育方法及環(huán)境有關(guān)。若父母不懂喂養(yǎng)兒童以致饑餓,便會以吸吮手指來抑制饑餓;而缺乏親人或身邊同伴的關(guān)懷,也使兒童產(chǎn)生孤獨感或緊張,以致用吮吸手指的行為來消除不安。 許多嬰兒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