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眾所周知,身為一名合格的人們教師,我們更需要觀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而教育筆記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書面表達能力。有關(guān)于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育隨筆:不要讓“規(guī)矩”磨滅孩子的個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隨筆:不要讓“規(guī)矩”磨滅孩子的個性
筆者經(jīng)常到一些幼兒園參觀,在大部分幼兒園里面,教師上課時,孩子們總是坐得端端正正、整整齊齊,小手背在背后,見到人來,頭都不扭一下。面對此情此景,園長總是向筆者稱贊這些孩子是多么聽話、多么乖。然而,看著這么小的孩子如此整齊劃一地坐在小板凳上,筆者不免擔心起來,這樣的整齊,讓孩子失去了個性,還是不要的好。
每個幼兒,可以說都是一張白紙,教育將會為他們畫上絢爛的色彩,其中也包括孩子的個性。幼兒時代,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面對一個班二三十個孩子,教師要讓他們整齊劃一,實屬不易,需要經(jīng)過嚴格和長期堅持的訓練,這個訓練過程,對孩子來說恐怕是一道十分難過的坎。
一些家長也向筆者反映,說孩子去了幾天幼兒園就不愿意去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幼兒園要接受整齊劃一的訓練,孩子坐不住。受到教師批評后,便對幼兒園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不愿意去上幼兒園了。
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好處。但如果為了整齊劃一的坐姿,對孩子進行嚴格訓練,筆者認為,可能有些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事實上,幼兒園里主要以活動為主,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游戲來體現(xiàn),真正需要孩子整齊劃一坐在那里聽課的時間很少。但為什么一些幼兒園要對孩子進行如此訓練呢?目的就是滿足一些家長的要求,還有就是給上面來的領(lǐng)導參觀時看。這種帶有功利性的訓練,對孩子個性培養(yǎng)十分不利。
個性培養(yǎng),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使命和責任。筆者認為,最好的開始就是從孩子的幼兒時代啟動。在幼兒時代,由于孩子心智發(fā)展遠未成熟,是否聽話、是否乖都不重要。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個性和特點,都應該包容并認可。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游戲等活動進行適度引導。
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要求多了,規(guī)矩多了,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快樂,就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筆者認為,要求幼兒園的孩子整齊劃一,是“小學化”傾向的表現(xiàn),無外乎就是讓孩子們多聽教師講知識,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是應該予以糾正的。m.endrikfelipe.com
也許,在許多人看來,幼兒整齊劃一的坐姿問題,是個小事,不值得這樣上綱上線,但筆者認為,從長遠看,這卻是大事,是事關(guān)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大事,怎能不認真對待和高度關(guān)注呢?也許,在教師看來,孩子聽話、很乖,管理起來方便、簡單,不用那么費勁,也不用花那么多心思,想那么多辦法。但筆者認為,雖然管理起來簡單了,但孩子磨掉的個性卻永遠找不回來了,這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
學前教育要尊重幼兒成長規(guī)律,這話說起來輕松,但做起來實屬不易:一方面,取決于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另一方面,取決于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為此,筆者認為,幼兒園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強制性的要求孩子,規(guī)矩越多,越不利于孩子天性的發(fā)展。只有順應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才能有所保障。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教育隨筆:不要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寫當天的人數(shù)表并上交,不能組織孩子們進行活動,于是,我就讓孩子們休息一下,我對孩子們說:“剛才我們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現(xiàn)在,我們休息一下,馬上再上課?!闭f完,我就讓小朋友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了,然后我就開始填寫報表。
我正在填寫的時候,還沒有填完呢,這時候,馬天翼小朋友說話了,他說:“老師,我不累了,我不想休息了?!甭犕旰螅乙哺杏X到,讓孩子們這么休息著,其實是讓孩子們在等待時間。而且對于孩子們來說,沒有任何活動的休息,也是比較無聊的。
那怎么辦呢,總不能就放任孩子們在教室里自由活動,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對了,我們平時不是學習了很多兒歌、歌曲、還有游戲嗎?我可以請一個小朋友來帶領(lǐng)大家一起復習,或是做游戲啊。想到了,就去做。
我就說,那不休息了,我找一個小老師來幫助我?guī)ьI(lǐng)其它小朋友做游戲,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一個個都舉起自己的小手,爭著要當小老師,我就對大家說了,我要請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沒有大聲喧嘩,沒有到處跑,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嘩”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我就找了一個小朋友上來當小老師,并且告訴他們,小老師的名額是不固定的,在游戲的過程中,誰的表現(xiàn)好我會看情況更換小老師的,整個游戲的過程中,孩子的表現(xiàn)都非常的好。
其實,有很多時候可能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等待,只會讓孩子漸漸的失去興趣,而我們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改變,就可以讓孩子充滿著激情,讓孩子們自己說說故事,復習復習歌曲、兒歌,做做游戲。這樣孩子們的情緒會好很多,會有助于孩子們一天的學習情況,所以,請不要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2、過早的知識傳授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開發(fā)”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
那些學業(yè)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3、大量的負面暗示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guān)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
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
”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
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jīng)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
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
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
”……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xiàn)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
”“這孩子很沒腦子的。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jié)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二、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1、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nèi)嗎啡”,這種化學物質(zhì)會驅(qū)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jīng)驗。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
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干凈。
當孩子洗好一只碗時,大聲夸贊他干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
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2、興趣永遠第一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yè),可以上大學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并不想讓兒子現(xiàn)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么對學生最重要?”“興趣永遠是第一。
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
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么,作為母親,你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興趣,還是興趣。
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
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
有興趣才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異曲同工。
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
他準備了一個“發(fā)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
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么“發(fā)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fā)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fā)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
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fā)、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guān)系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shù)。
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shù)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后,讓我們思考國際21世紀委員會對“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基礎”。
如果是,這種教育可以說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自家的孩子很聽話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實,孩子盲目的“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又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省心。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問題。
只有改變這種教人“聽話”的教育理念,才會有所改變。
一、孩子的蘋果——不一定非是紅色的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
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yè)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xiàn)在生活規(guī)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于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三、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
“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yǎng)那不是培養(yǎng)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
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yǎng)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于平時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huán)境,他不敢說。
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么東西去執(zhí)行,什么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教育隨筆:發(fā)展孩子個性才能
要求我們注重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合作互動、充分發(fā)展。教師要把主動權(quán)交給幼兒,要允許幼兒“插嘴”,尤其是幼兒園的小、托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點就會喊出來,教師要打破陳規(guī),營造一種“民主”和“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的精神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tài),從而敢于站起來“插嘴”。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課堂偶發(fā)事件,尤其是我們托班的孩子們,在“熬不住”的情況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飯。運用地好,運用地恰當,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幼兒“插嘴”時,并不能排除一些牛頭不對馬嘴,或異想天開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引導,也許正是在幼兒那種近乎于風馬牛不相干的或異想天開的“插嘴”中,埋藏著一顆顆創(chuàng)新的種子,教師要用肯定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善待這些“插嘴”的幼兒,并因勢利導,使這顆創(chuàng)新的種子得以生根發(fā)芽。從而促進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發(fā)展孩子個性才能。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wǎng)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guān)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對我班,對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廁所幾乎每一種活動中都需要老師不停地去點擊他,他們的名字隨之而然地天天掛在老師的嘴邊,漸漸地老師和他們的交流多了起來,老師對他們的關(guān)注也多了起來,這時,那些乖巧,安靜的孩子在做什么,他們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發(fā)現(xiàn),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時刻需要老師的點擊,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似乎都喜歡老師去點擊他,表現(xiàn)好也罷,表現(xiàn)差也罷,他們就是喜歡自己的老師多看她一眼,對他笑一笑,聽他說一說,聊聊他們的事,哪怕老師不經(jīng)意的摸摸他的頭,孩子就會高興地蹦來蹦去。我們常說,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返“老”還童和孩子一起做他們的事,聽他所說,想他所想,聊他想聊,樂他所樂,然而有些時候這似乎有些紙上談兵,這樣說有些過,畢竟我們也在盡力地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關(guān)注一些孩子,是不是也忽視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離在個別與集體的教育之中呢?有時候思緒會很亂,思考一點問題,卻發(fā)現(xiàn),好多好多的畫面,感觸同時油然而生,讓我很難一時間縷順清楚,然而此時我只想記錄和表達的一點就是: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點擊”!
給我這種內(nèi)心的觸動是來自我班的張永沂。永沂,是個個頭不高安靜的小女孩,教育活動時眼神是游離不定的,為了幫助她提高閱讀能力,我和班上的老師沒少下功夫。在沒有更深的了解永沂之前,我一直認為,永沂這么安靜,一定是個不善表達、害羞的孩子。有一次下班路上接到永沂媽媽的電話,電話里,永沂完全不像在幼兒園時的安靜和不善言辭,媽媽說完后,媽媽要她和我說再見,這可好,接過電話,永沂噼里啪啦地說了好多,最后才說:小張老師再見。很隨意很開心的通話,于是,我就開始尋思自己對永沂的了解是否全面準確,她竟然會對我說這么多話?事后,我開始進一步地了解她、發(fā)現(xiàn)她,一有時間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說說話,沒有目的,就是瞎聊,聊著聊著,說著說著,我發(fā)現(xiàn)永沂原來這么能說,越來越好表現(xiàn)了,我加大觀察的馬力,在日?;顒又?,她有丁點的進步,我就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將她一個閃光點無限地擴大。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永沂舉手次數(shù)多了,為大家唱歌的次數(shù)多了,游戲中,永沂也積極了,教室里也常常聽到張永沂的聲音和笑聲了,她姥姥送她入園時也常說:“現(xiàn)在早晨都不去飯店了,要求直接來幼兒園!”今天在自由表現(xiàn)的活動中,永沂表現(xiàn)的很踴躍,于是,中午的時候,我讓她當我的小幫手幫我分餐盤,我拉著她的小手,她卻將我的手前后不停地擺來擺去,咧著嘴,嘀咕些什么。這也許就是一種高興時的不知所措吧!
永沂的變化,給了我意外的收獲與驚喜!都說每一位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確如此,但有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我們老師有心、用心,就不會有被忽視的孩子,不是嗎?想要做好,確實很難,但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著我們,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他們需要老師的點擊!
韓**是很有性格的小朋友,他的心情像天氣一樣變化無常,像早上的時候會開心的跑到你的身邊向你問聲早上好,笑瞇瞇的很可愛。但有的時候無緣無故的就會生氣起來,嘴巴撅起來,上課不認識,經(jīng)常會跟周圍的朋友說話,而且老師看到了說他的時候也不聽老師的話,真的挺氣人的。最主要的是吃飯問題每次一到吃飯的時候,他就嘴巴撅起來,坐在那里等著老師過去漂亮的臉蛋也變的難看了,韓**笑起來才好看的老師每次都會夸她,今天韓**真帥,要是吃飯吃的快就更能干了。
個案分析:
從以上的事件分析,我們摸清了小孩的想法,知道如何哄小孩,小孩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他們也有自己的脾氣,你生氣時候,他們也會生氣,也會叛逆,不會順著你的意思。所以老師有的時候也需要靜下心來跟他們講。不能生氣的破口大罵,即使這樣有的小朋友或許還聽不懂,甚至被嚇壞了。我們也要跟他們好好的溝通。一般都要先說他們好多方面,哪里哪里做的很好,可是呢,有的地方他們就坐的不夠好了,現(xiàn)在啊被老師批評了。你們要被老師批評嘛?他們都會搖搖頭不要。小孩就是小孩,他們明白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所以需要我們慢慢的教他們,使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老師說過的話會有一定的理解?,F(xiàn)在的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太多,畢竟是個小孩子,給他壓力了反而不大好,要的就是放松,在玩中成長,在玩中學習,在玩中進步。幼兒他們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對還不是很了解,每一次的錯誤都需要老師去指引他們,教導他他們該怎么做,讓他們積極提問自己想要說的,想要做的。不要把心里話放在心理面,把開心與不開心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一起解決。
我們班的琦琦是一個特別喜歡畫畫的小女孩,一有時間就喜歡自己拿著彩筆在紙上繪畫。有一天她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麗的春天》給我看,滿懷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揚,當時我見了她的畫,皺了皺眉頭,不屑的說了聲:“你能重新畫一副嗎?”此時琦琦低下了頭,垂頭喪氣地說:“好”,突然,我認識到了自己說出的話傷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說:“剛才老師沒有好好看你的畫,來讓老師再仔細看看?!庇谑晴磺樵傅陌旬嫿o了我,“原來琦琦的想象力這么豐富,畫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畫一些小蝸牛,天空中畫一些小鳥和太陽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師真的嗎?”我肯定的點了點頭,琦琦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不經(jīng)意間自己差點就扼殺了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更使我認識到不要輕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試著對他進行鼓勵,先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然后引導他逆向思維,多方位思考。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我會不斷改進,讓孩子們幸福的成長。
教育隨筆:不要教導孩子以牙還牙
最近這些天,總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狀”,說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詢問原因,丁丁卻對我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媽媽說別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來,不打回來,媽媽就不要我跟著去旅游了?!蔽倚南?,怪不得最近老聽到小朋友說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揮手就打了下去,還喊著“她打我”,小金在一邊哭的很傷心,我過去問了小朋友,都說小金沒打人,小金也哭著說沒打人,我想兩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執(zhí)地說“她打我?!?/p>
小孩子在交往中難免有磕磕碰碰,這是孩子的世界,我們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評判看待,有時成人在旁參與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錯誤的觀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覺得打她,讓孩子時時刻刻都警惕著別人,對孩子的交往能力發(fā)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時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這在我們成人看來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讀,以前小怡也常常因為別人碰了她一下,就誤解為被人打了,到老師這告狀,我們通過幾次觀察了解就發(fā)現(xiàn)了只是幼兒間無意的肢體碰觸,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兩人坐一起時,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時由于幅度大一點,手與手碰了一下,我們向小怡解釋了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們有時也會有不小心的時候,你只要請她以后注意一點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當然,有時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們也該好好安慰受傷者,讓闖禍的幼兒去抱抱受傷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在這里小怡她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長灌輸了“還手”的觀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斷是非能力差,再加上這樣的觀念,本來一件小事也會變大事。
“打人,還手”,無限循環(huán)必將惡化孩子間的關(guān)系,雙方因無法達成一定的平衡,最終不論打人還是被打者的利益都無法得到保護和補償。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家長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應培養(yǎng)孩子通過合理渠道解決問題。從更深的層次講,還手的孩子會養(yǎng)成自己的利益必須得到及時補償?shù)牧晳T,容易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漠視社會的集體規(guī)范;反之,教育孩子不還手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寬闊的胸襟、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協(xié)調(diào)人際的方法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還牙”只會弄巧成拙。與其讓自己的孩子和同學之間成為敵人,不如想辦法讓孩子成為朋友。小小忍讓,培養(yǎng)孩子寬廣的心胸,這才是為人父母之道。父母寬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長的歲月之中必將潛移默化地內(nèi)化為孩子將來的人格特征。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他們都還只是一棵小樹,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給人改過的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教育隨筆:不要讓“規(guī)矩”磨滅孩子的個性》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教育隨筆:不要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寫當天的人數(shù)表并上交,不能組織孩子們進行活動,于是,我就讓孩子們休息一下,我對孩子們說:“剛才我們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現(xiàn)在,我們休息一下,...
我們在肚子餓的時候,饑餓感就會出現(xiàn),這是“物質(zhì)饑餓”,人類還有另一種饑餓——精神饑餓。寶寶有精神饑餓嗎?有的!寶寶出生后隨著腦的迅速發(fā)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精神活動也開始萌芽,如果寶...
自家的孩子很聽話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實,孩子盲目的“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又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
教育隨筆:發(fā)展孩子個性才能 要求我們注重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合作互動、充分發(fā)展。教師要把主動權(quán)交給幼兒,要允許幼兒“插嘴”,尤其是幼兒園的小、托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