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主要是指生活學習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參考相關資料會讓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更高。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讓你的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讓你的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幼兒能力培養(yǎng)

心理學家經(jīng)過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內(nèi)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tài)、眼神等;38%的內(nèi)容由聲調(diào)表達,只有7%的內(nèi)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注意養(yǎng)成這方面的習慣,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非語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問題:

談話的方式和語調(diào)談話的方式和語調(diào)與其他人不同步,對方會認為他說話的樣子很怪。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對方離得太近、太遠或者不恰當?shù)嘏拇驅Ψ降纳眢w,都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

體態(tài)和姿勢體態(tài)是孩子們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內(nèi)容,太隨便或太懶散的姿勢,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興趣,盡管孩子并不會真的這樣想。YJs21.CoM

目光接觸雙方談話過程中,注視對方面部的時間占整個談話時間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會被視為不禮貌。

聲音無論是語言(語調(diào)、聲音高低和強弱)還是非語言(嘆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聲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類的小習慣,也可能會招來其他人的反感。

物質因素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穿著對他人有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幾個有效的小游戲:

猜測情感(4-6歲)

把某一句話說5遍,用錄音機錄下來,每遍語氣都不同,表達5種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達歡喜、疑問、氣憤、憎恨、恐懼5種情感,孩子猜對1種得10分,然后讓孩子說一句話,努力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謎(6歲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員參加,先準備好20張卡片,每張寫上一種情感,例如:快樂、傷心、害怕。擔心、恐懼、瘋狂等。由年齡最小的開始,任取一張卡片,然后在3分鐘內(nèi)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說話,其他人猜測,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繼續(xù)進行下一輪。游戲結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贏家。

“哨音”游戲(7-12歲)

從電視上錄下一個適合于孩子年齡觀看的電視劇,然后,把聲音關掉,只讓孩子看畫面,要求他們描述劇中人物的情感。當孩子說對演員的某個表情、體態(tài)或姿勢所體現(xiàn)的情感,就記1分。然后,加上聲音重新播放這一鏡頭,來檢查孩子的答案。

溫情提示:

讓孩子學習“閱讀”非語言情感,讓他們理解情感交流的每個細致之處;

情感交流需要對正常的語言交流方式(如體態(tài)、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語氣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確的站姿、坐姿、行姿等問題,就會在與人交流、溝通時占據(jù)優(yōu)勢;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們說話的方式,有些孩子在這方面比較欠缺,需要家長的幫助才能理解語氣、講話速度等所表達出的感情。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讓孩子學會傾聽


導讀:培養(yǎng)寶寶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爸爸媽媽可要注重激發(fā)寶寶的傾聽興趣哦,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寶寶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寶寶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培養(yǎng)寶寶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聽覺中樞發(fā)育較早,寶寶一般是先學會了聽音、辨音,才發(fā)展出對詞義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漸學會發(fā)音和語言表達。

培養(yǎng)寶寶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爸爸媽媽可要注重激發(fā)寶寶的傾聽興趣哦,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寶寶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寶寶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會聽才會說

聽覺中樞發(fā)育較早,寶寶一般是先學會了聽音、辨音,才發(fā)展出對詞義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漸學會發(fā)音和語言表達。所以,要想寶寶日后能說會道,培養(yǎng)傾聽能力是基礎哦!

掌握3種傾聽技能才叫會聽

有意識傾聽——即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思維能跟著說話者走等)。

辨析性傾聽能分辨聽到的不同內(nèi)容,如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

理解性傾聽能聽懂說話的主要內(nèi)容,連接上下文意思,包括回答問題情況和執(zhí)行指令情況等。

為什么有些不會傾聽

這跟爸爸媽媽的做法不對有關,也跟寶寶的年齡特點有關。

●你可能認為,聽力與生俱來,沒必要培養(yǎng)。

●遇到寶寶插嘴或不專心傾聽則訓斥、責備寶寶。這種方法會使寶寶失去傾聽的欲望、興趣,變得不愛傾聽或不會傾聽。

●總是以寶寶為中心,認為插話等現(xiàn)象是寶寶自信、能干的表現(xiàn),往往過分順著寶寶的意思,致使寶寶愈加不會傾聽。

●寶寶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在聽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等。特別是有些寶寶聰明活潑,表現(xiàn)欲強烈,常常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別人,所以在別人說話時可能根本沒聽清楚或聽得不完整。

6招培養(yǎng)會傾聽的耳朵

1、傾聽奇妙的自然之聲

帶寶寶去大自然聆聽各種美妙的聲音浙瀝浙瀝的小雨聲、淙淙的流水聲、腳踩落葉的沙沙聲和各種動物的叫聲(如蟬鳴、烏叫聲);聽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如自行車清脆的鈴聲、汽笛聲。所有這些,都讓寶寶心曠神怡,萌發(fā)了傾聽的欲望和興趣。

2、“小小錄音機”游戲

你和寶寶,一方“放音”(說幾句話),另一方“錄音”(把剛才對方說的話重復出來)。這樣,在游戲中,寶寶的傾聽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傾聽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3、講有趣的故事

故事對寶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寶寶總是凝神屏息,揚著頭聽。因此,講故事是培養(yǎng)寶寶專注傾聽的好方法哦。

小貼士:講故事時,你的聲音要抑揚頓挫,并利用手勢、表情、動作等體態(tài)語言來調(diào)動寶寶傾聽的積極性,讓寶寶共同參與、

4、美妙音樂伴奏生活

配合寶寶的生活作息時間播放一些合適的音樂、故事、兒歌等。如清晨起床,播放輕松活潑的音樂;用餐時,播放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入睡前,播放溫柔舒緩的音樂或講有趣的故事。

小貼士:為寶寶創(chuàng)設寬容、平等的心理氛圍,在生活中對待寶寶溫和而友善,不要動不動就大聲呵斥、責備寶寶。寶寶在這種氛圍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5、瞧我們是這樣傾聽的

爸爸媽媽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寶寶向你傾訴或表達情感時,要認真傾聽,耐心引導他解決問題;在向寶寶提問時,耐心等待和聆聽他的回答。不論寶寶的話題多么簡單,都以目光、手勢、語言等來傳遞你聽到的感受,表達你內(nèi)心的感受,讓寶寶覺得你認真聽了,在關注著他。

6、糾正不良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寶寶傾聽能力的重要保證。你可以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結合寶寶的日常表現(xiàn),使他明白只有專心傾聽才不會出錯。特別是有些寶寶表現(xiàn)欲強烈,常常打斷別人的發(fā)言,你就可以通過故事《愛插話的小八哥》等,引導寶寶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傾聽他人講話。利用各種手段(如故事、游戲等)鼓勵和指導寶寶耐心傾聽別人說話,不隨便插話,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傾聽習慣。

讓孩子知道你的愛


導讀:在年幼孩子的意識中,他不能領會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無言的愛的信息,是因為我們作為父母的沒有用行動更明確地傳遞感情。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采取更多簡單明了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當我像往常一樣對著5歲的兒子大聲呵斥:“快點收拾玩具,看你到處亂扔像什么樣子!”兒子卻一動不動,嘴里還嘟囔著:“我就喜歡放在這里,不用你管,你根本就不愛我!”接著,他飛快地沖進房間并且“砰”地一聲用力甩上房門。

我吃了一驚,想立刻就把他從房間里揪出來狠狠地揍一頓,但理智阻止了我的沖動。過了十幾分鐘,我的情緒平復下來,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兒子說我不愛他,他難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愛他?他為什么感覺不到我的關愛?我回想自己剛才的言行——口氣生硬、粗暴簡單,換個位置,我自己也會難以接受。難怪兒子會認為我不愛他。

在年幼孩子的意識中,他不能領會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無言的愛的信息,是因為我們作為父母的沒有用行動更明確地傳遞感情。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采取更多簡單明了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少用命令的語氣同孩子說話

“你給我聽著!”“快點!”“別亂動!”這類帶有警告、責備、拒絕或者諷刺味道的話,或許是許多家長經(jīng)常習慣使用的。這種居高臨下的命令語氣,對于正處在人生第一反抗期的孩子來說,最容易激起他的反感。而采用情感訴求的語言,讓孩子感知到我們的要求是出于對他的考慮。比如說:“寶貝,咱們得快點,不然會遲到的?!薄斑@件事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你覺得呢?”這些多點幽默、多點建議性口氣的話,既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我們的建議,也不會因為逆反情緒而故意跟我們對著干。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我們習慣站著跟孩子說話,對他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想法和主觀愿望強加給孩子,而很少去考慮他內(nèi)心的想法。孩子在一再被告知該怎樣做的命令聲中長大,便會漸漸產(chǎn)生一種印象:我是爸爸媽媽的附屬品,自己的想法無足輕重!這一點或許正是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言行中使他誤解了。如果我們蹲下來,蹲到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用眼睛注視著他,和他說話:“嗨,小家伙,我聽見玩具們哭了,它們說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需要你的幫助呢?!焙⒆勇犃耍隙〞芸斓匕淹婢叨妓突赝婢呶?。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的確,通過眼神交流,孩子能從中找到我們對他的愛與關心。

做即使一秒鐘的身體接觸

作為父親,我們都不喜歡過多地摟抱孩子,認為這會助長孩子的嬌氣。但這種做法同樣存在弊端,會疏遠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過多的摟抱的確會助長孩子嬌氣,但必要的肢體接觸卻能讓孩子覺得父母親切可靠,這將給予他們被接受、被支持、被關愛的感覺。因此,每天下班回到家,不妨輕輕拍拍孩子的小腦袋,或者握一下他的小手,微笑著說:“嗨,寶貝,今天過得怎么樣?”孩子可能會像一只“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快樂地訴說著這一天在園里的生活,這時你要做的,就是坐下來認真地傾聽他的訴說。

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錯誤不可避免。孩子犯了錯,家長不可能不管,關鍵是怎樣去引導。其實,并不是每個錯誤都需要粗暴干涉或嚴加懲罰,民主地對待更容易解決問題,用這樣的口氣或許更為合適:“寶貝,我覺得你今天好像變了個人,怎么回事?”也可以這樣評價:“這不像是你做的事情!”如果錯誤犯嚴重了,一定的嚴厲性是必要的,可以加重些語氣:“你的這種行為真令我失望,希望你不要再犯這種錯誤!”讓孩子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原因和解決方法,給他一個思考并改正的機會。

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有位媽媽向我咨詢,如何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壞習慣。她告訴我她兒子幾乎每天去幼兒園都遲到。即使她比平時早半個小時叫他起床,結果照樣會遲到。她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非常不好的拖延習慣。幼兒園階段還好辦,學校和老師一般不會太計較孩子上學遲到這件事。但是孩子以后上小學了,該怎么辦?

我大概問問她孩子的日常作息,發(fā)現(xiàn)她兒子其實每天的起床時間跟伊伊差不多,都在7點半左右。穿衣服需要10分鐘左右,刷牙洗臉一般需要20分鐘左右。接下來吃飯,這是令這位家長最頭疼的地方,因為需要的時間永遠無法預計,短則20分鐘,長可達1小時以上。一旦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孩子就會拒絕吃飯,然后家長就必須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一通道理,直到孩子高興了才會吃飯、上學。個別時候,甚至還會采用“逃學”的方式來對抗。因此,對于他來說,遲到就成為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習以為常了。

做事拖延,沒有時間管理意識,即使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一個殺傷力很強的壞習慣。善于管理時間的人,總能高效地完成任務并取得良好成果。反之,則會引發(fā)一連串的不良后果,尤其是當人們的“拖延”行為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時,如出現(xiàn)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時,就已經(jīng)患上了心理疾病,心理學家稱之為“拖延癥”。

孩子性格塑造的最佳期是在幼兒早期,所以家長要重視幼兒時期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我告訴這位媽媽,孩子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首先是家長的問題。我們要知道,孩子愛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其實,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就對時間慢慢有了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重視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他們自己管理時間的規(guī)則意識。

我們是在女兒兩歲多的時候,開始注重培養(yǎng)她時間觀念的。比如每天晚飯后到小區(qū)里面玩耍,出門前我們都會指著手表,告訴她,比如當短針到哪里,長針到哪里,我們就得回家。如果是我單獨帶她出去玩,半個小時后,或是她媽媽,或是外婆就會出來找我們回家。后來伊伊還總結出來,如果是外婆叫她回家,她可以比媽媽叫她多玩一小會兒,因為雖然都是半個小時,可是外婆沒有媽媽走得快。等她大了點,我們還特意給她買了一只鐘表模型,掛在她的房間,臨出門前,我們就會幫助她把時間確定好。有時候到時間了,她會氣喘吁吁地跑回家,想看看是她贏了,還是時間贏了(她把自己提前回來當成是自己贏了)。絕大多數(shù)時候,伊伊都能按時回去,偶爾她耍賴,我就會讓她選擇如果遵守約定,明天還可以出來玩;否則就不能出來玩了。我常??吹叫^(qū)里有很多家長,無論使用什么招數(shù),都很難把孩子按時叫回去。究其原因,要么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哀求,沖破了家長的心理底線;要么是家長一次又一次的退讓,毀掉了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這樣做,對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與規(guī)則意識,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就拿小學來說吧,學校和老師對于紀律和秩序都會比較重視。所以,為了孩子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在幼兒園階段,我們就需要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管理能力。

首先,對于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因為還不會看鐘表時間,所以孩子們一般是沒有太多時間觀念的,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對時間有個基本認識,了解過去的時間是不能回來的,并對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時間概念有個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認識時鐘,讓他們對每天的時間有個大概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告訴他們每天什么時候該吃飯、什么時候該睡覺、什么時候該起床和上學等。這樣,他們就會對人們每天的作息規(guī)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長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戲或玩耍的時候,可以一次約定一個時間段。這樣可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1分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10分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1個小時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逐漸學會珍惜時間,并意識到失去的時間是不能重現(xiàn)的。

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我們就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孩子在時間上的規(guī)則意識。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和孩子約定做一件事的時間,比如玩電子游戲,可以約定從什么時間開始、玩到什么時間結束。在約定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當裁判,親自下令開始和結束。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決定看多長時間,然后讓他自己監(jiān)督自己,如果超過時間家長再督促。

有一次,我和伊伊約好玩半個小時的游戲,伊伊爽快地答應了。在游戲過程中,她會主動關注過去了多少時間;當半個小時到了,她也會主動結束游戲。這令我感到其實孩子是很愿意遵守時間和規(guī)則的,只要家長稍加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得很好。

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僅要讓孩子認真去做,還可以讓孩子自己預計完成這件事情需要的時間,讓他們知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自己的,當自己的事情認真完成后,剩下的就是自由支配時間,可以自行安排。

另外,很多時候,孩子喜歡拖延,也和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密切相關的。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好父母要求的事情,達到父母制定的目標時,他們才有可能被愛。這個時候,拖延就會成為一種工具,孩子通過把事情完成的時間拉長,來享受父母在完成過程中對他的體貼、照顧,使自己那些被允許的部分得以維持,盡量讓結果來得更晚一點。

所以,對待已經(jīng)開始拖延的孩子來說,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的愛,這個是基礎。只有孩子內(nèi)心不存在恐懼,才能正視不完美的結果,而不懼怕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們要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不把我們的選擇強加于孩子,我們需要尊重他的選擇,但是如果他進行了自主的選擇,就一定要完成。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才是這件事情的主人,他必須對此負責,不能有所依靠,父母沒有辦法幫助他完成。孩子一旦成為時間的主人,做事效率就會很高,也就不會養(yǎng)成拖沓的壞習慣了。

怎樣讓孩子學會社交?


讓寶寶不再害羞,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給寶寶與人交往的機會,然后從中引導,讓寶寶在實踐中,慢慢變成“社交小達人”。

1、營造開放式環(huán)境

案例:迎迎自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三口之家,由保姆照顧著。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外出參加各種活動,就連到小區(qū)散步也很少,而家中更是鮮少有親朋來訪,加上所請保姆也是性格比較內(nèi)向之人,所以迎迎的生活力除了父母、保姆,基本沒有接觸他人的機會。上幼兒園沒幾天,老師就向父母反應,迎迎很膽小,根本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還經(jīng)常哭。

分析:兒童教育學家認為,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huán)境,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社會交際處于萌芽階段時,不失時機地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體驗,就可以預防孩子出現(xiàn)社交性退縮。倘若孩子對社交已有了畏懼情緒,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去,與同伴交往,而不能遷就他,把孩子禁錮在家里。對于可能存在“社交恐懼癥”兒童的心理治療,家庭和學校將承擔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要為孩子打造良好家庭及社會交往氛圍,讓他重新恢復自信、樂觀的性格。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加各種競賽,并適時地給兒童以表揚和獎勵,將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激發(fā)他們的社交信心和興趣,克服“社交敏感”。

2、參與集體活動

案例:思思的父母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不是還要加個班,陪思思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平時思思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爸爸媽媽一直都叮囑爺爺奶奶每天帶思思出去走走,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周末也必定會抽出時間帶思思去公園等公共場合玩耍,還經(jīng)常邀請有小孩的朋友帶著孩子來串門,或給小朋友們舉辦聚會,聽到哪里有親子活動也會積極帶思思去湊個熱鬧。現(xiàn)在思思4歲了,一點也不怯生,到了哪里都能玩得如魚得水,讓父母很是放心。

分析: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之后就開始有交往的愿望,這也預示著他們交往心理的萌芽。他們強烈希望與同齡人交流溝通,僅僅和成年人特別是單單與父母交往,已經(jīng)不能滿足此階段交往的社會需求了。此時,就要讓孩子盡早參與集體生活,而且要盡量創(chuàng)造這種環(huán)境。如果將孩子及時送入幼兒園,在集體生活中滿足他們交往的愿望,可以使孩子的交際能力獲得良好發(fā)展。

3、父母多關注孩子

案例:玲玲在幼兒園從不主動和同學說話,也不和他們一起玩,同學們都說她“不合群”。上課時,玲玲不敢舉手發(fā)言;老師提問時,她聲音小得像蚊子在哼;課間一個人縮在課桌前不出聲,與同學格格不入。玲玲的爸爸長年出差在外,很少照顧家里。玲玲的媽媽常忙著上班,使得她總是一個人呆在家里,根本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見到陌生人時很害羞,不敢說話。

分析:心理衛(wèi)生專家認為,玲玲表現(xiàn)屬于兒童社交性退縮。這種孩子平時表現(xiàn)正常,一旦處于社交情境或集體生活中就出現(xiàn)異常反應,例如怕見生人,回避集體活動,不敢與人說話和交往、膽怯退縮、表情淡漠。據(jù)分析,導致兒童社交性退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屬于氣質性社交障礙,生性靦腆,膽小,好獨處;有的屬于挫折性社交障礙,由于某次社交情境中不愉快的經(jīng)歷。例如,被人喝斥、搶白而產(chǎn)生自卑,因為尋求自我保護而不愿與人交往;還有些孩子則是由于家庭教養(yǎng)方法不當造成了封閉性格,特別是孩子幼年時處于相對封閉環(huán)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實踐,而不知如何與人交往。研究表明,社交性退縮多發(fā)生在獨生子女身上,而家庭教養(yǎng)不當則是其主要原因。

4、榜樣的力量

案例:澄兒是個害羞的小女孩,看見不太熟悉的人總會羞紅了臉躲在父母的身后。趁著假期,爸爸媽媽邀請朋友帶上孩子來家里玩,其中一個跟澄兒差不多大的女孩特別活潑開朗。媽媽抱著澄兒說:“澄兒,你看小姐姐玩得多開心,你向她那樣去和別人打招呼,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在一起很好玩的哦,澄兒可以的,去玩好不好?”澄兒猶豫了一會,點了點頭,媽媽把她送到小朋友的圈子里去,馬上就有小朋友拉著她一起玩,澄兒漸漸不再拘束,學著小姐姐的樣子,和大家越玩越開心。

分析:對不擅交際的孩子,要經(jīng)常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樣。有研究者做了這樣的實驗,讓一名善于交際的孩子充當模特,向那些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交際的孩子演示各種社會技能,如對別人微笑、分享行為、發(fā)起積極的身體接觸、給以口頭贊許等,結果,這種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模特所演示的各種行為。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榜樣與兒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當榜樣的孩子起先也是內(nèi)向、退縮的孩子);對榜樣演示的行為當場作出評價,提醒孩子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也會增強榜樣演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看電視、孩子跟別人一起玩等機會,發(fā)現(xiàn)這種榜樣,向孩子作解釋。

5、經(jīng)常性的訓練

案例:媽媽經(jīng)常帶著小慶在小區(qū)玩耍,看見有鄰居和認識的經(jīng)過,媽媽都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還讓小慶一起:“小慶,這是我們對面的王阿姨,打個招呼吧?!薄靶c,你看一樓的張奶奶過來了,張奶奶昨天還夸小慶可愛了,向奶奶問個好?!薄案舯诘男∶饕蚕聛硗媪耍c正好去和明明一起玩球,兩個人更好玩的?!痹趮寢尩摹肮膭印毕拢c很自然地給大家打招呼問好,得到了很多夸獎,小慶玩得更加開心了。

分析:從案例中可見經(jīng)常性的訓練非常必要。有些社會交往技能是必須“教給”的,如怎樣參與到別人的游戲活動中去,怎樣對同伴的友善行為作出回報,怎樣與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樣給予同伴關心、幫助和同情,在這些時候應該說什么話,做出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經(jīng)常向孩子講述這些,比單純讓孩子模仿別人效果要好得多,關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家長熱情而態(tài)度鮮明地要求孩子遵守社會禮節(jié)所要求的各種規(guī)則,他們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規(guī)矩、善于和別人交往的孩子;相反,那些不大向孩子提要求、縱容孩子的家長,培養(yǎng)出的孩子往往是攻擊性強、不受同伴歡迎的孩子,他們對別人提出的要求常采取對抗的態(tài)度。比口頭講述更好的一種方法是角色扮演。

6讓孩子自己解決困難

案例:樂樂從幼兒園回來悶悶不樂,媽媽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樂樂傷心地說:“幼兒園來了新的小朋友,齊齊和他可好了。”原來平時樂樂和齊齊是最要好的朋友,估計小家伙“吃醋”啦。媽媽笑著說:“這樣啊,齊齊可以和他玩,你也可以和他玩啊,好朋友不是越多越好嗎?”樂樂若有所思。第二天樂樂從幼兒園回來,開心地拉著媽媽說:“我把帶的小餅干和齊齊、新來的佳佳一起吃了,我又多了個好朋友?!眿寢屛⑿χ窐返念^說:“樂樂真厲害,又多了個好朋友,媽媽都羨慕了呢?!?/p>

分析: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或因為沒有經(jīng)驗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出現(xiàn)的問題,這個時候,孩子很可能產(chǎn)生難受的情緒或者逃避,媽媽不要責怪孩子,也不要急著替孩子處理問題,可以試著引導孩子,或者告訴他方法,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樣他就能慢慢學習到經(jīng)驗,面對“難題”也不會束手無策。漸漸地,孩子就能在人際交往中越來越熟練,自然不會對“涉世”心生恐懼。即使是對孩子長大之后,也有益無害呢??梢試L試著先從身邊較為熟悉的環(huán)境中的陌生人開始,漸漸向外擴展,讓他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

讓你的孩子膽子大起來


導讀:別人家的孩子都在滑梯上、秋千上來來回回奔跑玩耍,爬上爬下。我的孩子卻根本不敢。我很著急,他這么膽小,可怎么辦呢?

媽媽提問

我的孩子特別膽小,什么都不敢玩兒。帶他去游樂場,他就緊緊抓著我的手,哪兒也不敢去。別人家的孩子都在滑梯上、秋千上來來回回奔跑玩耍,爬上爬下。我的孩子卻根本不敢。我很著急,他這么膽小,可怎么辦呢?

專家支招

先別著急為孩子的膽小而擔憂。孩子面對陌生環(huán)境流露出恐懼和謹慎,恰好說明他心智的成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在增強,也許開始具備先見之明:能預見到松開手滑下去和放膽悠上天可能帶來的危險;也許他開始有了后顧之憂:回憶起以前在游樂器械上曾經(jīng)摔倒過,擔心再次出“事故”;也許他開始能夠觸類旁通:看到其他小朋友磕磕碰碰,他擔心自己重蹈覆轍?;蛘呔褪撬忍斓钠獗允怪唬荷鷣砭吞貏e謹小慎微,不愿意嘗試沒把握的事情。

就近年咨詢的經(jīng)驗來看,這樣的所謂膽小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有些家長面對膽怯的孩子,恨鐵不成鋼,忍不住斥罵孩子,有時還強迫孩子做令他害怕的事情,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膽量。實際上,對于一個本來就怯懦的孩子來說,大聲呵斥和強迫威脅,會令他更加害怕,還會給他帶來自卑感,讓他覺得自己是個膽小鬼。強硬的態(tài)度鍛煉不了孩子的膽量,膽小的孩子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讓你的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如何讓你的孩子學會傾聽? 鐵鐵的媽媽最近遇到了煩惱,幼兒園里的老師告訴她,鐵鐵在班里的表現(xiàn)欲望過于強烈,常常喜歡打斷老師的講話,老師讓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鐵鐵也從來不聽,有時候,老師明明給了鐵鐵明確的提示,但鐵鐵也還是陷在自...
    2021-04-03 閱讀全文
  • 讓你的孩子學會收拾玩具 我們總是說要自食其力,要獨立堅強,可是應該如何讓生活中的小寶寶學會這些呢?“記得收拾房間!”哪位父母沒有這樣對孩子喊過?但是我們依然會一不小心踩到他扔在地上的餅干,想在沙發(fā)上坐坐,才發(fā)現(xiàn)亂得根本無處可...
    2021-03-29 閱讀全文
  • 學會俯身與孩子交流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家長高高在上地在教育年幼孩子,可孩子則可憐巴巴地站在一邊不敢出大氣”。也許,年輕的父母們會說,這樣的情形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 是的,在小的時候,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
    2021-10-08 閱讀全文
  • 你會與孩子交流嗎? 經(jīng)常有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的話他全當作耳旁風。有時還嫌啰嗦我剛要說他就吵,簡直是管不了了!”還有家長發(fā)出這樣的牢騷:“我的孩子說不得,一說就鬧,自尊心特別強,遇到事情就使性子。”…...
    2020-09-15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學會和孩子交流 育兒心得:學會和孩子交流 女兒長大了,回顧這幾年,非常忐忑,我并不認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小小的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就是好,一個教育成功的小孩,并不是只要學習好就行了,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是很重要的。...
    2020-08-10 閱讀全文

鐵鐵的媽媽最近遇到了煩惱,幼兒園里的老師告訴她,鐵鐵在班里的表現(xiàn)欲望過于強烈,常常喜歡打斷老師的講話,老師讓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鐵鐵也從來不聽,有時候,老師明明給了鐵鐵明確的提示,但鐵鐵也還是陷在自...

2021-04-03 閱讀全文

我們總是說要自食其力,要獨立堅強,可是應該如何讓生活中的小寶寶學會這些呢?“記得收拾房間!”哪位父母沒有這樣對孩子喊過?但是我們依然會一不小心踩到他扔在地上的餅干,想在沙發(fā)上坐坐,才發(fā)現(xiàn)亂得根本無處可...

2021-03-29 閱讀全文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家長高高在上地在教育年幼孩子,可孩子則可憐巴巴地站在一邊不敢出大氣”。也許,年輕的父母們會說,這樣的情形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 是的,在小的時候,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

2021-10-08 閱讀全文

經(jīng)常有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的話他全當作耳旁風。有時還嫌啰嗦我剛要說他就吵,簡直是管不了了!”還有家長發(fā)出這樣的牢騷:“我的孩子說不得,一說就鬧,自尊心特別強,遇到事情就使性子?!薄?..

2020-09-15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學會和孩子交流 女兒長大了,回顧這幾年,非常忐忑,我并不認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小小的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就是好,一個教育成功的小孩,并不是只要學習好就行了,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是很重要的。...

2020-08-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