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令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父母必讀)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令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父母必讀)”,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一、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gòu)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zhí)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二、爸爸媽媽又發(fā)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3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

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fā)了火,發(fā)完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fā)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三、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后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

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jīng)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愿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fā)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xiàn)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后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四、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xiàn)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yè),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么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xiàn),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yǎng)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后,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m.endrikfelipe.com

做個說話算數(shù)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愿;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xiàn),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xiàn)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xiàn)。

五、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fā)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tài)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有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后向孩子說明自己現(xiàn)在確實沒有空,并向孩子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孩子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xiàn),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欲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jīng)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

六、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于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fā)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系,要尊重孩子根據(jù)雙方意愿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

七、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源自于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但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夸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要把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八、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揭示孩子成長中最恐懼害怕的八件事


當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階段的,因為幾乎每個階段都會產(chǎn)生,這點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

曾經(jīng)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gòu)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媽 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 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根據(jù)科學在育兒知識得知,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 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zhí)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2、父母發(fā)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

有這樣幾種可能:

(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3)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

(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 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fā)了火,發(fā)完 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赡艿脑挘l(fā)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 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教育孩 子一定要有耐心和教育方法。

3、偏心

幾年前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 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后來也在這次災難中 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jīng)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愿回家認親,和家人足 足分離了三十二年。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 影。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fā)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xiàn)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后離家生活多 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 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父母教育孩子絕不能有這樣的行為,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多學習育兒知識,用科學的 方法教育孩子。

4、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xiàn)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yè),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么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xiàn),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 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yǎng)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后,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 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shù)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愿;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xiàn),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xiàn)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xiàn)。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 發(fā)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tài)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媽 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 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 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后向?qū)殞氄f明自己現(xiàn)在確實沒有空,并向?qū)殞毘兄Z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好問是孩子好奇 心的表現(xiàn),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欲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jīng)常為提出問題而自 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 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禮貌,或太 精于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fā)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 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 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并 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系,要尊重孩子根據(jù)雙方意愿和喜 好進行自由選擇。

7、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 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源自于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但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孩子也 是一樣。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 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夸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 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作為家長,不能只 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要把 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8、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相信大家應該有所領悟了吧!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 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父母必須教給孩子的六件事


1、開心

一個人首先要開心,如果連開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談不上了。有人說,有些時候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暫時忍耐痛苦,雖然不開心,但是也很有意義。其實,為了一個目標而忍受的一些東西,并非不開心,他可是身體上苦一點,情感上孤獨一點,但是他的內(nèi)心并非不開心,因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喚他。真正的不開心就是對自己的徹底失望、被動的屈辱和內(nèi)心不可揮散的空虛與恐懼。

沒有誰愿意不開心,為什么還有太多的人擁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開心呢?其實,開心與否更多時候不是與事情有關而是與人的心境有關??鞓放c其說個性使然,不如說是一種素質(zhì)和能力。快樂需要一個豁達心胸和樂觀的心態(tài)和足夠的安全感。不為一些不好的事情耿耿于懷,而能夠迅速的從委屈、傷痛中恢復,不為過去所累,不為未來而憂,活在當下,不為過多的欲望所累,能夠自我悅納、自得其樂,這怎么是一個性格了得,只是一種素質(zhì)。

所以,為人父母,對孩子要慈愛有加,讓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夠的溫暖和歸屬感;要求孩子時要嚴格卻不能嚴厲、兇惡;當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樂觀通達,讓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現(xiàn)實就不會那么糟糕??傊?,讓感到人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學會快樂,是教育中再重要不過的事情。

2、放松

人類的智慧和能量是驚人的,但是人們的自我束縛、自我困擾、自我矛盾太多了,所以大多數(shù)人不僅無為無能而且煩惱無盡。

在妨礙人類潛能發(fā)揮的諸多因素中,緊張應該是比較突出的一個。人在放松的狀態(tài)中,思維是開放而且活躍的,而在緊張中是封閉而僵化的,就好比在臺上演講,放松讓人侃侃而談,而緊張讓人結(jié)結(jié)巴巴。

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太容易緊張了,這是因為我們從很早就養(yǎng)成了緊張的習慣,每當面對挑戰(zhàn)、危險和不確定因素的時候,面對那些在我們心中高高在上的人的時候,面對那些重大的場合的時候,我們總是緊張不已。

小時候見到老師的緊張和如今見到領導的緊張是一樣的,小學時走進考場的緊張和后來面試時的緊張沒有什么不同。

這些緊張妨礙了我們自我的發(fā)揮。其實有什么值得緊張的呢,只要我們能關注當前的事情而不是外界的環(huán)境和事情結(jié)果所能帶來的影響,我們就不會感到緊張,我們只想著發(fā)揮自己,事情就簡單了,往往我們在這個時候更出色。

所以我不希望孩子緊張。我認為暴力的強迫是導致孩子緊張的重要根源之一。粗暴的讓孩子感到不可抗拒的威脅是我們應該格外注意避免的。

3、專注

彌散的陽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鏡把它凝聚起來,則可以使物體燃燒。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渾渾噩噩,一天天過去,什么進步和變化也沒有,但是,心系一處,持之以恒,就會創(chuàng)造出讓人驚訝的成績,那些讓我們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際上很專注。但是這種人是少數(shù),更多的人看似緊張兮兮,但實際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來關注問題,卻只用百分之十時間來解決問題,關注越多,壓力越大,精神上已經(jīng)“苦”的不行了,行動上還沒有開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憐。但是,有幾個人敢說自己身上不存在這種現(xiàn)象呢?

所以,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能力。創(chuàng)造和利用各種各樣的刺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們就盡可能的不要去打擾他,至少不要因為吃飯去打斷他,晚吃一會兒飯沒什么,飯菜涼了可以再熱一下,孩子專注狀態(tài)十分珍貴的,我們這一點麻煩千萬不能忍不得。孩子的專注狀態(tài)一貫的被破壞,他的專注能力就會受到損害,這將是終生的損失。

4、主動

人生中雖然也有禍從天降和好運撞頭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時候,災禍和幸福還是要靠我們主動去避免和爭取。人生更多的時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們自己去拿。

主動才有機會,以逸待勞只是特殊情況。主動才能成長,嘗試越多,經(jīng)驗就越多,應變就越強,閱歷越廣,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驚小怪。相反,被動保守則會導致成長停滯。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的主動性,什么都想試一試,什么都想嘗一嘗,新鮮的事物、刺激的感覺讓他們樂此不疲。為什么許多孩子那么木訥和被動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時候,大人禁止的東西太多,管制的太嚴厲,讓孩子不敢去嘗試。孩子個性強還好,個性要是比較弱,就會處處擔心、生怕越軌,從而精神生命開始萎縮。

5、自主

要孩子自主。如果讓我在偏執(zhí)和毫無主見選擇,我寧愿孩子偏執(zhí)。偏執(zhí)雖然很多時候都很討厭,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險,但是,當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時候,就能夠成功?,F(xiàn)實中,很多時候正確的都是睿智的少數(shù)人,只有能夠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堅持自己的見解,才能夠不吃盲目從眾的虧。英特爾總裁格魯夫?qū)懥艘槐緯吨挥衅珗?zhí)狂才能成功》,許多人說這本書比英特爾集團更能提升的他的身價,這本書確實充分說出了強大的自主意志對于成功的決定性意義。

假如孩子沒有主見,他就永遠不能成功,只能跟著別人的想法走,只能任憑環(huán)境的擺布,無論人家的想法是對是錯,無論環(huán)境是否適合他。一個人假如沒有主見,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屬于他,而屬于外在的各種影響。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被破壞,父母都喜歡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發(fā)展,都害怕“管不住”孩子。固然,所有的父母都是出于對孩子的一片好心,而且父母的引導對孩子是必要的,但是,除了這些必要的東西之外,有沒有多余的東西呢?當自己因為孩子忤逆而發(fā)火的時候,是否有一點“控制欲”在內(nèi)心做崇呢?當孩子的做法我們十分看不慣但并不無大礙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允許孩子去做而不干涉何評論呢?我的觀點是,身為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暴跳如雷,相反要為孩子毫無想法、只會聽從而憂心忡忡。

6、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當他在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時,能夠比較公允的對待,既不會過分顧及自己,也不會過分顧及他人。過分估計自己,他人不會接受,過分顧及他人,自己喪失方向。我不想在這方面進行道德討論,公正并非直接對應正義。我想強調(diào)的是,公正是一種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講就是“講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對上司能夠“拎的清”,會做到不卑不亢,面對朋友和家人能夠“拎的清”,會做到和諧雙贏;面對下屬或者比自己的晚輩等能夠“拎的清”,會備受尊敬。公正是一種原則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時候說不,知道自己應該持什么態(tài)度,堅持什么立場,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義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要孩子具備公正的能力,父母必須能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公正的相處狀態(tài),既不強迫孩子,也不遷就孩子。

聰明父母做好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jié)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杰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zhàn)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zhuǎn)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暗纫坏取笔呛苡杏玫摹1热缥覀儽晃米佣R幌?,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cè)?,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zhì)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2.習慣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yǎng)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zhì),決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shù)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xiàn)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zhì)疑、感恩、發(fā)奮、發(fā)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激勵、計劃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qū),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yǎng)、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孩子最怕看到父母做這四件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難免會做的不周全。但是,對于這些不周全的方面,哪些是孩子最怕看到的呢?下面讓我們帶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1、父母不回應自己

一個小男孩,很喜歡一個叔叔。大人猜測:“那么喜歡,是因為他長得帥嗎?”男孩搖頭。大人再問:“是因為他給你買好玩的好吃的嗎?”男孩答道:“因為他會聽我說話?!?/p>

一個小女孩,很喜歡一個好朋友。她常會把自己喜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講給過很多人??墒?,只有她的那個好朋友,每次聽到后都笑得滿地打滾,就像她自己一樣。

被看見,并得到回應,是一個孩子在這個世上最大的期待。而父母的回應,則是孩子世界里的陽光。只有這陽光照射過來了,孩子的內(nèi)在生命,才獲得了光合作用的機會。

孩子能夠從母親的眼睛里照見自己。母親微笑著回應孩子,孩子就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愛的;母親憂郁地回應孩子,孩子就覺得自己也許是不可愛的,糟糕的。

當孩子餓了,沒有吃的;難過了沒人擁抱;當孩子哭到歇斯底里也沒人理解,那么孩子的世界就好似空無一物,孤獨無望。時間久了,他們也就對外部世界不抱信任了,同時也難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多少的期待。

父母的不回應讓孩子感到恐懼、無助。

2、父母過得不快樂

有一回,我和一個朋友打電話。因為有些爭執(zhí),說話聲音大了一些,情緒也有些激動。

小家伙原本獨自專注地在玩拼圖,可是聽到我的高分貝說話聲后,幾次跑到了我身邊,一會兒說,媽媽這個我不會;一會兒說,媽媽我口渴;一會兒貼在我身上,摸摸我,蹭蹭我。

他其實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表達:媽媽,你不開心,我也是不安的。

中國有個古老的說法,叫做“母子連心”。

母親過得不快樂,孩子如何敢快樂?

母親過得不好,孩子如何敢讓自己過得舒服自在?

當然父母過得不好,又分不同情況。

有的是夫妻不和,關系不睦。他們的孩子最容易焦慮不安,甚至恐懼或憤怒,因而出現(xiàn)各種行為問題和學習問題。

也有的是父母勤勤懇懇,為了孩子不惜委屈自己、做出太高的犧牲。比如那些傾家蕩產(chǎn)也要送孩子出國的,拼盡了家底也要攢夠?qū)W區(qū)房的,縮衣節(jié)食供孩子學習各種高消費才藝的,等等。

這些家庭的孩子其實也很容易出問題。因為他們背上背負了太重的負擔,內(nèi)心有太多的負疚感,長此以往,這些孩子形同牽線木偶,會逐漸失去鮮活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正的自我。

父母不開心,孩子也很難快樂。

3、父母總替自己做決定

我經(jīng)常聽見父母這樣跟孩子說話:“聽話,你還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了?”直接要求孩子乖巧,懂事。

也總會聽見一些父母溫柔地要挾孩子:“你再這樣,媽媽就傷心了,媽媽不愛你了。”憑空給孩子制造內(nèi)疚和恐懼。

還經(jīng)常聽見有父母訓斥孩子:“你不懂,你不行,你聽我的才好?!焙唵未直┑貕褐坪⒆?。

正因為如此,我們但凡遇到“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懂事,孩子鬧脾氣……”之類的問題,背后多半有一個強勢的、不尊重孩子個人意愿的、看不到孩子自主需求和內(nèi)心情緒的父母。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的“權威”還能管用。但孩子越大,親子沖突就會越激烈。這也是為何,到孩子青春期前后,心理咨詢師們接到的家庭求助案例就越多。

何必呢?

孩子不是為了聽我們的話,不是為了乖,懂事,不是為了完成我們的意愿,才來到這個世上。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做決定和犯錯的權利,有過他們自己日子的自由。

如果一個小孩,他人生中的每一次決定都是由父母來做的,那么總有一天,他會用非常極端的折騰方式,把父母欠下的一切都找補回來。

4、父母要自己的面子,不給孩子面子

中國父母最愛面子,也最不愛給自己的孩子面子。

我小時候?qū)W習好。那幾乎是作為書呆子的我,碩果僅存的榮耀。然而每次遇到旁人夸我,我媽都會礙于情面,謙虛地回別人:沒有啦!湊合啦!

獨留下我在風中凌亂。

夸一下我,有那么難嗎?或者是我還不夠好嗎?

總難以得到父母認可的孩子,內(nèi)心有巨大的挫敗感,并且隨時頭上會冒出一行字:你不夠好。

這樣的小孩長大后,面對自己應得的權利,往往也會過于“謙虛”,認為自己不配。

我也見過很多父母,由于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發(fā)生沖突,礙于面子會直接打圓場,或者干脆不分青紅皂白批評自家孩子。

哪怕孩子委屈了,也只是非常大度地來一句:“別哭了,這么大不害臊!”

這樣的小孩,再次遇到?jīng)_突,無法學會恰當?shù)慕鉀Q辦法。他們只從父母那里得到了一個信息:我不該去爭,我不該去搶,我應該多忍讓。

父母不給孩子面子的情形,還有太多種。但每一種,其實都是對孩子內(nèi)心的一場荼毒。

孩子與面子,你究竟會選哪一個?

父母需時刻謹記的七件事


時常提醒自己留意下列關于孩子的顯而易見的特性,對你很有幫助。

1、他們是孩子。

2、他們總是表現(xiàn)得像孩子。

3、大部分孩子氣的行為是令人不悅的。

4、如果我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并且愛他們,不論他們有多幼稚的行為,他們也會長大成熟,脫去孩子氣的行為。

5、如果我只在他們使我高興的時隱時現(xiàn)候愛他們(有條件的愛),而且若我只在這些時候?qū)λ麄儽硎緪?,他們不會覺得真的被愛。這將會破壞他們的自我形象,使他們覺得不安全,并且妨礙他們采取比較自制且更成熟的行為。因此,孩子的發(fā)展與行為,是父母的責任,正如也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一樣。

6、如果,我只在他們達到我的要求與期待時才愛他們,他們會有無力感并認為盡力也沒用,因為再怎么做都不夠。他們會被不安全、焦慮、沒有自尊與怒氣所攪擾。為了避免這點,我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必須對他們的全方位成長負責。

7、如果我無條件地愛他們,他們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放心;當他們長大成人時,也會比較會控制自己的焦慮與行為。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令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父母必讀)》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感恩父母活動的總結(jié)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寶寶最恐懼的8件事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害怕對象,如何疏導孩子的恐懼心理呢? 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寶貝來說簡直就像怪獸或者惡魔,帶給他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那么,寶貝可能會害怕哪些事情,又該怎樣消除寶貝的這種恐懼心理呢? 恐懼事...
    2021-08-09 閱讀全文
  • 揭示孩子成長中最恐懼害怕的八件事 當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階段的,因為幾乎每個階段都會產(chǎn)生,這點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 曾經(jīng)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gòu)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
    2021-01-29 閱讀全文
  • 父母必須教給孩子的六件事 1、開心 一個人首先要開心,如果連開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談不上了。有人說,有些時候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暫時忍耐痛苦,雖然不開心,但是也很有意義。其實,為了一個目標而忍受的一些東西,并非不開心,他可是身體...
    2021-09-22 閱讀全文
  • 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當個高中班主任,我并不怕寒冬酷暑,披星戴月,大家都已習慣了起早摸黑的生活。不過,有些事情卻讓人不得不怕。最...
    2022-03-17 閱讀全文
  • 聰明父母做好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jié)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杰出的父...
    2021-12-09 閱讀全文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害怕對象,如何疏導孩子的恐懼心理呢? 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寶貝來說簡直就像怪獸或者惡魔,帶給他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那么,寶貝可能會害怕哪些事情,又該怎樣消除寶貝的這種恐懼心理呢? 恐懼事...

2021-08-09 閱讀全文

當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階段的,因為幾乎每個階段都會產(chǎn)生,這點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 曾經(jīng)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gòu)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

2021-01-29 閱讀全文

1、開心 一個人首先要開心,如果連開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談不上了。有人說,有些時候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暫時忍耐痛苦,雖然不開心,但是也很有意義。其實,為了一個目標而忍受的一些東西,并非不開心,他可是身體...

2021-09-22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當個高中班主任,我并不怕寒冬酷暑,披星戴月,大家都已習慣了起早摸黑的生活。不過,有些事情卻讓人不得不怕。最...

2022-03-17 閱讀全文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jié)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杰出的父...

2021-12-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