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精益求精制作了這份“愛的藝術讀書筆記”請您享用,請您抽時間閱讀本文并考慮將其珍藏起來。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xiàn)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您也許正在閱讀作者寫的作品,也為作者精妙的文筆所贊嘆。寫讀后感的時候,我們不能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
貢布里希的這本《藝術的故事》是很厚的一本書,里面還有很多插圖,作者非常貼心的設計是在介紹某一插圖的時候往往可以讓讀者抬頭或者翻一頁就可以找到。這本書前面有幾個前言,分別是中譯本前言、第十二到第十六版前言和初版前言,可見這本書前前后后已經(jīng)出版了十多次,也證明了這本書是非常受歡迎并得到讀者認可的??赐赀@本書,筆者有以下幾點感受。
首先,這本書名為《藝術的故事》,之前還有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譯名為《藝術發(fā)展史》,相比之下,《藝術的故事》更合適。一方面英文名本來就是“the story of art”;另一方面貢布里希在書中提到“整個藝術發(fā)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fā)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在這里,貢布里希強調的是從古至今藝術的變化并非從簡單到復雜、從落后到先進的“發(fā)展”變化,而僅僅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民族對藝術的觀念和要求的變化。比如作者認為,原始部落的藝術看起來很笨拙,這并非他們不能表現(xiàn)得很逼真,而是因為他們的觀念認為那樣表現(xiàn)即可,作者還用反例舉出一些原始部落的藝術完全可以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
其次,這本書講的僅僅是西方藝術的發(fā)展,并未涉及到很多有關中國、印度等非西方國家的藝術。
第三,藝術的發(fā)展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某種突破,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的藝術之所以能發(fā)展到今天,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與前人的藝術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即使是對前人藝術觀點的反叛或改革,也是在前人藝術觀點基礎上的改變。比如希臘人學習埃及藝術,一方面既保留了埃及人那種表現(xiàn)事物主要特征的手法,另一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即表現(xiàn)從某個特定角度看事物的樣子。
第四,整個西方藝術的故事似乎就是一部藝術家表現(xiàn)自然方法的變化的故事。埃及人表現(xiàn)藝術是盡可能保留全和長久,所以他們的規(guī)則就是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而不是偶然看自然時的樣子。希臘人學習了埃及的這種方法,并有所突破,學會了表現(xiàn)從某個角度看事物的樣子,發(fā)明了短縮法。到后來,文藝復興時期,通過人體解剖和研究自然,發(fā)明了透視法,藝術家表現(xiàn)自然的方法發(fā)生了改變。到了印象主義者那里,這種透視法也并非最真實的表現(xiàn)自然的方法,而是強調在室外光與影的交織下事物給人的那一印象。后來的立體主義、抽象表現(xiàn)主義也是有他們各自的表現(xiàn)自然的觀念。
第五,西方藝術在漫長的一段時間內似乎并非像中國藝術那樣強調抒發(fā)藝術家的情感,更多的只是藝術家在完成某種任務——不論是國王、貴族、教皇還是商人等交給藝術家的任務。藝術家通過學習前人技藝,并且自己通過摸索創(chuàng)新,從而贏得名聲而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當然藝術家的地位的提升還只是后來的事。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當然也有這種工匠所做的精美藝術品,但這些在中國只算是手工藝品,比如陶瓷、木雕等,這些手工藝與文人書畫相比根本不能被算是藝術。顯然,中國的文人畫、書法藝術更多的是藝術家在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被強制按照命題去做就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作者在書的開頭和結尾都強調了“實際上沒有藝術其物,只有藝術家”這樣的觀念。實際上作者是在表達這樣的想法,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藝術,以前并非是藝術的東西我們現(xiàn)在看作是藝術,或許我們現(xiàn)在不認為是藝術的東西在以后就被認為是藝術。所以,藝術并不是一個非常確定的什么東西。而藝術家就是制作這些東西的男男女女。
通過看這本書,我們可以對西方藝術的發(fā)展變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值得我們反復讀、認真讀。
1、如果藝術只不過是,或主要是個人視覺的一種表現(xiàn),就不可能有什么藝術史。我們就毫無理由像現(xiàn)在一樣,認為凡是在相距不遠的地方畫出的樹木,必然是一家眷屬,相似乃爾。藝術之所以有部歷史,是因為藝術藝術錯覺,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勞動成果,而且是藝術家分析形相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2、知識來源于驚奇,這是希臘人的理念,當不再驚奇,也就有知識停止的危險。本書各章在于回復讀者的驚奇感,再現(xiàn)為人類竟能用形、線、影、色呈現(xiàn)那些被我們稱之為“圖畫”的視覺現(xiàn)實的神秘幻象而倍感驚奇。
3、普林尼普簡要總結古典文化時期觀點、:心靈是視力和觀察的真正工具,而眼睛只充當一種容器,接受和傳遞意識的可見部分。
4、感覺(sense);知識(knowledge);猜測(inference),這些成分在知覺活動中發(fā)揮作用。
5、李格爾的觀點:觀點藝術總在于描繪個體對象,而不同于描繪那個無限的世界本身。埃及藝術家以極端方式體現(xiàn)這種態(tài)度,因為視覺僅扮演次要角色。描繪事物是按照它呈現(xiàn)于觸覺的樣子,亦即能反映事物那無關乎視點變化的永恒形狀的更為“客觀”的感覺。這就是埃及人避而不去描繪第三維的原因所在,因為透視縱深和短縮會把一種主觀成分引入到畫面。盡管希臘曾向第三維邁進一步,允許眼睛參與立體的知覺,但直至古典文化后期,像悖論一樣,這個進展給予現(xiàn)代觀察者退化的印象。因為這種方法描繪的人扁平不成形,而且只去描繪個體事物,不注重周圍環(huán)境,所以這些笨拙的熱播在模糊背影的襯托下尤為刺眼,然而這是一個轉變而非衰退的階段。李格爾看作是更具主觀傾向的日耳曼部落的插足,藝術得以在更高水平繼續(xù)它的轉化。從文藝復興時期所設想的立維空間的實體感概念,轉到巴洛克風格中,進一步增加視覺主觀性,從此轉到印象主義之中,純光學的感覺取得了勝利:“每一種風格都著眼于忠實地描寫自然,毫無旁騖,但每一種風格都有自己對自然地概念”。
6、丘吉爾對繪畫藝術的形象理解:記憶在繪畫中所起的作用——我們首先注視著所畫的對象,轉而注視著調色板,再注視著畫布,畫布所接受的信息往往幾秒前以自然對象發(fā)出,但它中途經(jīng)過一個郵局,譯為代碼傳遞,它以光線轉為顏色,它傳給畫布是一種密碼,直到它跟畫布上其他各種東西之間關系完全得當時,這種密碼才被譯解,意義才能顯明,也能反過來從單純顏料譯為光線,不過此時的光線不再是自然之光,而是藝術之光。
7、畫家所探索不是物質世界的本質,而是我們對物質世界的反應,他關心的不是原因,而是產(chǎn)生某些結果的機制。他的問題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怎樣呈現(xiàn)一個令人信服的物象,而不管任何一個個別陰影不符合所謂的“現(xiàn)實”。為理解這一難題須探索人們心靈記錄各種關系的能力,而不是記錄一些個體要素的能力。
具有上述那種能力并不在要我們去創(chuàng)造藝術:如果我們不是這樣被諧調好能適應種種關系的話,我們在這世界也將寸步難行。類似我們對光的格差,即所謂的梯度反應,而不是對任何一特定物體反射光的可測性做出反應。不論是小雞或人,我們視網(wǎng)膜所得到的是起伏跳動的光點。
8、在遠處看電影起初會感到歪曲、失真,但幾分鐘之后,我們學會把自己的位置考慮進去,比例也自然而然恢復正常。形狀如此,色彩亦是如此,微弱的光線以開始會令人產(chǎn)生不適,但是借助眼睛的生理適應機能,很快又恢復正常。人和動物都有越過各種不同的變異去認識同一性,把種種變化條件考慮進去保持一個穩(wěn)定世界的框架的能力。離開這種能力,藝術就無法存在。每當碰到一種不熟悉的轉換類型時,就有一瞬之驚和隨之而來的一段時間順應過程。這種順應過程存在于我們自身之中。
9、我們帶著自己諧調好的感受器去接觸他們的作品,我們期待在我們面前呈現(xiàn)一種標記法,某一個符號情境(sign situation)而做好準備去處理它。在這一點上以雕刻為例比繪畫更好。當我們走進一尊半身像時,我們知道放在那里等到我們來尋找它的是什么東西,我們通常不會認為半身像時再現(xiàn)被砍下來的軀體。我們能理解這一情境是什么,知道它屬于那個社會習俗或程式的東西。同樣,我們也無憾于石雕缺乏色彩,相反,一尊半身像顯得過分逼真,溢出那個期待它在那里存在的象征符號領域,則會令我們不快。
10、跟文化與輿論一樣,一種風格也要建立一個關于預測的視野,一種心理定向,借以用過分的敏感性記錄下偏差和矯正。我們心靈在覺察各種關系時記錄種種傾向性。
一切文化和信息交流都有賴于觀察和預測的相互作用,亦即那種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實像、失真、測中、出錯等起伏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的藝術》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對于現(xiàn)代得人似乎非常難,生活讓我們很累。人們不停地奔波,因為我們不斷的追求。
累,現(xiàn)代生活的代言?;蛟S我們的生活缺少藝術,不懂得如何去藝術的生活著。可是藝術是什么?怎么才是藝術的生活……或許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能對我們有所啟發(fā)。
生活可以是藝術,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種享受。它可以經(jīng)歷大風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灣里隨著清風微微有些晃動。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歡,便可以添上一點顏色,那么它就與別人不同了,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的藝術》這本書中,“自我”和“閑適”我認為它更多的是在告訴人們在工作之余、責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過上有品位的生活。我認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們放棄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強調,對理想的追求必須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的、是以快樂為原則的。林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整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我們可以過中庸的生活。我們的理想就是一個半有名半無名的人;在懶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致窮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錢也不致有錢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隨心所欲地幫助朋友;鋼琴會彈,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彈給知己的朋友聽聽,而最大用處卻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夠排滿屋里的壁爐架;書也讀讀,可是不太用功;學識頗淵博,可是不成為專家;文章也寫寫,可是有一半退回……
我們要學會享受生活,熱愛生活,積極的過好每一天。第一遍讀《生活的藝術》或許我涉世未深,感悟談不上,感觸有一點。或許30年后,40年后還可以再讀讀它,那時候,是否會有更深的體會……
1、女人以超脫自我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他對孩子的愛賦予了她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男性之所以迫切要求以人化自然和創(chuàng)造性觀念來超脫自我,正在于他缺乏由撫養(yǎng)孩子來滿足他出人頭地的需要和能力。
2、也許我沒能希望讓愛我的人高興,說不清原因,總是存在一種愛可能消失的恐懼,如果你僅因為令人高興而被愛,那你根本不是被愛,而是被利用。
3、愛產(chǎn)生的基礎在于人有分離的`體驗,希望通過結合來客服分離焦慮的需要。
4、性愛是對另一異性的完全融合,結為一體的渴望,從本性來說,它是排他的,不具有一般特性的愛,也許是所有形式的愛中,最,靠不住的。
5、所有類型的親密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結果是另尋新歡,尋找新的陌生人的愛,這個陌生人又會變成“親密的”伴侶,墜入情網(wǎng)的感受富有刺激性,強烈的,慢慢的這種感覺又變的越來越弱,并以希望再征服一個人,獲得新的愛而告終……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范文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800字篇1
弗洛姆《愛的藝術》告訴我們,愛不是對象問題,而是能力問題。長期以來,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wǎng)”的初始體驗同“身在其中”的持久狀態(tài)這兩者的區(qū)別。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使得“現(xiàn)代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自然的異化。他已經(jīng)被弄成一件商品了,將自己的生命力體驗為在既定的市場條件下必須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投資?!倍浟俗鳛槿祟惖谋举|和終極需要。
弗洛姆提醒我們反思,“被弄到社會網(wǎng)羅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掉他是一個人,一個獨特的個人,一個只能活一次的人,一個帶著失望與希望、悲傷與恐懼,懷著對愛的熱望、對虛無與疏離深深畏懼,只能活一次的人?”這個問題深深觸動了麻木和渾渾噩噩的我!
他告訴我們,“對于人類存在問題的真正全面的回答是要在于人際和諧,在于彼此之間的融合,在于愛?!?/p>
他告訴我們,“愛從本質上是應該是一種意志的行為,是對將自己的一生完全托付給對方的決定。愛一個人不僅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樁判斷,一個承諾?!边@與《圣經(jīng)》中“愛是恒久忍耐”是一樣的意思。
成熟的愛需要以給予、關心、負責、尊重和了解為前提。愛是一種個人體驗,只能由個人親自為自己體驗。我知道,我已有幸了解理論,唯有終身實踐,才能接地氣,而心平氣和,體會愛的真諦。
他提醒我們,“我們在傳授知識,但我們正在丟掉對人類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的知識:那種只能通過成熟的人、有愛的人的在場才能言傳身教的知識?!边@讓我感嘆,現(xiàn)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掛羊頭賣狗肉者有之、披著羊皮的有之、濫竽充數(shù)者有之,劣幣逐良幣,有品、有德者,為人師表者反而稀缺、罕見,甚至被摧殘。
最后弗洛姆再次總結和強調,“談愛不是說教,實際上是在談每一個人的終極的顯示的需要。這種需要被掩蓋,并不等于說不存在。分析愛的本質就是發(fā)現(xiàn)它在當今社會的匱乏,以及批評應該為此負責任的'社會條件。相信愛可以作為一個社會性現(xiàn)象的可能性而不僅僅是一個例外的個人性的現(xiàn)象,是一個建立在人類本性的洞察之上的理性信念?!?/p>
路漫漫兮,吾將勉勵為之。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800字篇2
嬰孩呱呱墜地,以血緣為密碼開啟愛的神秘之門。這份與生俱來的珍貴禮物---愛是哺育人成長的精神母乳。沐浴在愛的恩澤下,感受著蘊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與光輝,人格之樹茁壯成長、茂盛參天。而后播灑下一片愛的濃蔭,給親人、給朋友、給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愛的回饋,完成一度愛的循環(huán)。通過愛的交互,清晰對生存、對生命的認知。
愛首先是給予而不是索取。人們往往因為不被認同、不被愛而沮喪,也因此將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園中,拒絕打開愛人的心扉。這是因為他們還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我愛,因為我被人愛。"給予是最高力量的表現(xiàn)。恰恰是通過給予,人們展現(xiàn)自己的力量與自信。當我們回味對愛的體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無私無怨的給予讓還是孩子的我們產(chǎn)生了錯誤的理解。我們認為被愛是理所應當?shù)?,因而當我們走向陌生的社會,面對非親非故的陌生人,我們失去了從前從親人獲取的那種理所應當,心里的誤差讓剛剛脫離稚嫩的我們無所適從,因而進入思想孤寂的樊籠。
正如弗洛姆所說: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為之付出努力。這首先就要求我們有獨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對愛的理解。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母體的胎衣出生時就脫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當我們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擺脫。能夠給予成熟的愛就是一個人人格健全的表現(xiàn)。成熟的愛的發(fā)展融合了父親的良知和母親的良知。這樣他既能相信世間有無條件的祝福、無條件的平和、無條件的愛,又明白有些愛需要自律、需要爭取。并因此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使得心靈柔軟而堅強。
給予別人成熟的愛首先要學會成熟的愛自己。愛父母是感恩、愛世界是博大。愛自己往往是愛的起點---因為比任何人更全面了解自己、因為比任何人更密切的關注自己。當然也要關注愛的發(fā)展,以避免趨向它狹隘而自私。愛是一團火焰,如果僅讓它燃燒在自己的內心,那么結局便是一場慘烈的焚毀;愛是一團火焰,如果能將火種傳播給他人、給予他人真誠的祝愿、黑暗中的照亮和寒冬中的溫暖,那么來自他人真誠的、明媚的火光回應,就會讓你明白愛他人同樣就是愛自己。因為在愛的世界里,自己與他人、不同的個體之間本沒有太鮮明的界限。只是因為愛的狹隘,所以才鴻溝盡現(xiàn)。
弗洛姆從心理學和西方社會學的高視角鳥瞰愛的關系、探尋愛的真諦,因而對愛的詮釋深刻全面而獨樹一幟。深入淺出的語言、讓哲學與讀者的思想零距離碰撞,如小石擲入心靈幽潭,泛起陣陣漣漪、引起強烈的共鳴。讀罷意猶未盡,所領會的不僅是愛的思索更是人生的哲學。
《羅丹藝術論》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jīng)驗的精練概括,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羅丹藝術論》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尊敬傳統(tǒng)而要會辨別它的永垂不朽的寶藏:對自然的摯愛與人格的忠誠。
內在的“真”?
藝術是需要果斷的。能把線條推向遠處的時光,你才沉浸入空間,抓到了“深”的感覺。
生命之泉,是由中小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藝術的秘密。偉大的畫家深入空間,他們的“力”,就蘊蓄在深厚之中。藝術只是情操,但沒有體積,比例,顏色的知識,沒有靈感的手腕,最活躍的感情也要僵死。
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藝術之源,是在于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傳達情感。
……,這些東西或許是準確的,但決非真實的,因為它們并不激動心靈。
要徹底地桀驁地真實。要毫不躊躇地表白你的感覺,哪怕你的感覺與固有思想是沖突的。
拙劣的藝者,常戴著別人的眼鏡。
最主要的是要感動、愛憎、希望、呻吟,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做起人來。
真的藝術一定痛惡技巧。
藝者醉心于他的事業(yè),此便是藝者心魂。
真正的藝者不憚干犯一切既成偏見,誠實地表現(xiàn)他的感覺。
情感 —— 它是能影響我的視覺的 —— 所顯于我的自然,我便照樣再現(xiàn)出來。
藝人則‘視’而有所‘見’,他心底的慧眼能深深地洞燭到自然的奧秘。
藝人只要相信他的眼鏡就是。
在太嚴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自然中公認為丑的事物在藝術中可以成為至美。
在自然中被認為丑的事物,較之被認為美的事物,呈露著更多的特性。一個病態(tài)的緊張的面容,一個罪人的局促的情態(tài),或是破相,或是?垢的臉上,比著正則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顯露它內在的真。
藝術所認為丑的,只是絕無品格的事物,就是既無外表真,更無內心真的'東西。
還有于藝術認為丑的:是假的,造作的,不求表情,只圖悅目的,強作輕佻,充為貴侈,作歡容而無中心之喜悅,裝腔作勢、故意眩人,或協(xié)肩諂笑,或高視闊步,卻無真情,徒具外表??傊磺衅壅E,都是丑惡。
當他想把痛苦的情調消解,想把老年的哀頹隱藏,為取悅庸眾計,想安排自然,使它柔和,那么,他定創(chuàng)造出丑來,因為他懼怕真。
沒有生命,即沒有藝術,……可是藝術中生命的憶憬是全靠模塑與動作兩個條件的。
動作是這一個姿態(tài)到另一個姿態(tài)的過渡。
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出一部分已經(jīng)過去的動作,同時又可認出一部分將要實現(xiàn)的動作。
真正的美的素描與風格是令人為它所表現(xiàn)的內容所吸引,而無暇去稱頌它們本身。
唯一的美,即蘊藏的真。
當一件藝術品或一部文學作品映現(xiàn)出真,表達深刻的思想,激起強烈的情緒時,它的風格或色彩與素描顯然是美的了,但這“美”只在作品反映出來的“真”上。
無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藝人如忽略了它,將永遠達不到他的目的,永遠傳達不出情操的思想。
藝術永不可不用技巧,正相反,必具有純熟的手腕,才能表自其所知。。。然而藝術的頂點及其難處,無論是作油畫,繪素描,還是寫作,都要力求自然、簡潔。
你看一張畫,讀一篇文章,你全沒注意到它的素描、色彩或風格,但你是真被感動到心坎里,那時你可以確信,這素描、色彩。風格,一切技巧都已到了完滿的地步。
色彩與素描,不能單獨著賞鑒,這是一而二,二而一,原來是一件東西。
然而,藝術是如是復雜,或可說是以藝術為喉舌的人類心靈是如是復雜,任何區(qū)別與分類都不免無聊虛妄。
希臘的女性固然是美的,但她的美尤其蘊藏在表現(xiàn)她的雕塑像的思想里。
總之,美是到處有的,并非美在我們的眼目之前付之闕如,而是我們的眼目看不見美。
人體尤其是心靈之鏡,就是這一點造成了它的至美。
“假使藝術家只圖再現(xiàn)外表的形相,如照相師一般只把臉上的線條準確地臨摹起來,而絕無性格之表現(xiàn),那么他絕對不配人家的贊賞。他應得探求的肖似是靈魂的肖似,只有這個是重要的,也就是這個為藝術家所應參透外表的臉相而到內心尋找的?!?/p>
一切線條都要能表白,就是要能起到內心的傳達。
外表只能欺騙匆遽的觀象。一個善觀氣色之人,能立辨這是假意逢迎或是真誠的好意。這正是藝者的責任去揭發(fā)真理,就是當真理被外表所蒙蔽之時。
藝術的領土中,更無比肖像或半身像更深入人之內心的了。
就在一個最無意義的頭上,也藏著生命與力量,為藝人產(chǎn)生杰作時所汲取不盡的材料。
你難道沒有注意到當反省深思到極點,在矛盾中彷徨不決的時候,竟會有寂滅的想望嗎?
智慧之于藝術家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無論一個雕刻家塑什么像。第一要深切地蘊蓄著大體的動作;第二便須自始至終把中心思想在明白覺醒的心地中維持著,這樣才可使作品中最微細的地方,也永遠與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聯(lián)絡。
我以為,絕沒有什么規(guī)則可以阻止一個雕塑家依了他自己的意志去創(chuàng)造一件美的作品。而且只有使群眾懂得其中的意義,領略到精神的愉悅便是,又何必去問它是文學還是雕塑?繪畫、雕刻、文學、音樂,它們中間的關系,有為一般人所想不到的密切,它們都是對著自然唱出人類各種情緒的詩歌,所不同者,只是表白的方法而已。
但是,我的意思以為宗教并不是一個教徒喃喃誦經(jīng)的那回事。這是世間一切不可解而又不能解的一種情操。這是對于維持宇宙間自然的律令及保存生物的種族形象的不可知的‘力’的崇拜;這是對于自然中超乎我們的感覺,為我們的耳目所不能聞見的事物的大千世界的猜測,亦即是我們的心魂與智慧對著無窮與永恒的憧憬,對著這智與愛的想望?!?這一切也許都是幻影,但是即在此世間,它鼓動我們的思想,使她覺得有如生了翅膀,可以騰天而飛的境界。在這種意義下,我是信教的。
真正的藝人其實是世間最有信仰的人。
人們以為我們的生命只在感覺,故外在世界于我們已夠。他們當我們如兒童般擺弄著燦爛的顏色,或美麗的形象,如玩泥娃一樣……我們是被誤解了。線條與色彩之于我們,只是隱藏的現(xiàn)實的象征。在外表之外,我們的目光一直射到精神上,當我們把輪廓再現(xiàn)出來的時候,我們已以精神的內容充實它們了。
“名副其實”的藝術家應當把自然的真理全個表現(xiàn)出來,不僅是外在的真,而且也要—— 尤其要內在的真。
當一個高明的雕塑家塑一個人體的時候,他表現(xiàn)的并不只是幾根筋肉,而是彈撥筋肉的生命,……還不止是生命,……而是一種支配的‘力’,這‘力’把或是嫵媚、或是暴烈、或是愛的柔情、或是力的緊張傳達給肉體。
風景畫家也許走得更遠。這不但是在活的生物中,他看到宇宙之魂;而是在叢樹灌木之間,平原高崗之上,常人看來只是草木或泥土,在大風景畫家的眼底,便好像是一個偉大的心靈的面容,高河在樹巔林隙在青蔥綠草之間,在明凈如鏡的湖上,看到無窮的仁慈。米勒卻發(fā)見痛苦與忍耐。
藝術家是人群中最有用的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只有藝術家——我說的是真正的藝術家,是能在工作中找到他的快樂的。
工作即是我們生存的意義與幸福。
“藝術家”這個字,廣義含義,即是以工作為樂事的人。說能滿足我們物質的需求之事物為有用,我也承認。但今日,人們把財產(chǎn)、富貴,也都稱為有用之物,而不知它們只能助長我們的虛榮,刺激我們的欲望,非但無益,而且有害。
至于我,我稱為有用的,是世上一切能增進我們的幸福的事物。可是世上再沒有比幻夢與默想更能使人幸福的。
藝術不限于精神的享受,并予人以生命的意義:它使人懂得他的運命,換言之,即悟到生命之來源。
藝人與思想家有如一架精細無比的古琴,他們彈奏的時代之曲,能使一切有情者感到共鳴。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愛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而是需要通過后天習得的能力。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永遠也得不到滿足?!?/p>
我時常在想,我為何總是厚顏無恥的不感恩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生活。滿足和感恩并不是一對同義詞。用弗洛姆的說法來講,是你不會愛,不會愛自己,不會愛他人,更不會愛生活。單身的對幻想的對象要求甚高,拒絕著冥冥中的緣分。相戀的愛人在激情后,沉默的瞳孔中倒映著對方的缺陷。她溫柔,你嫌她不夠勇敢。她安靜,你嫌她不夠開朗。她獨立,你嫌她不會撒嬌。每一個被生活細化的性格特征,在你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被點燃的時候,就會變成頑固的舊疾,刺的你坐立難安,一定要把情緒宣泄到蛻她一層皮為止。
其實這和她無關,和原生家庭無關,和錢也無關。你對付出愛情的戀人的生命和生長毫不關心,你對自己的情緒和狀態(tài)也從不積極反思改進。
當她一件小事沒做好,你想發(fā)脾氣責怪她幼稚無知的時候,再多問一句自己:
你自己就是完美的嗎?
最近我看了卡耐基的一些作品,他說:“只要站起來的次數(shù)比倒下去的數(shù)多一次,就是成功”?!俺晒κ墙o能夠堅持到最后的人的”。這些話使我深受啟示。他點燃了我心靈的火花,激起了我成功的欲望??勺鳛橐痪€教師的我,怎樣才能成功呢?我想必須要從讀書開始。讀書就是要求進步,讀書就是要求成功,讀書就是與持有某些觀點的人進行心靈的交流。其實,人每天都在交流,你我面對面的交流是淺層次的交流,這樣的交流可以讓我們相互認識對方、產(chǎn)生感情、做成朋友。而讀書也是這樣,書就是人。讀誰的書,就是在和誰交流,這種交流是屬于深層次的交流,也就是與某些高層次的人交流。我通過讀書,不但了解了于丹、浩然、金庸、高玉寶、卡耐基等。也讓我學習了他們。學習他們那種高尚的品質,學習他們做人的精髓。用他們的熏陶、用他們的影響,來提高自我、充實自我、塑造自我。記得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薄S纱丝梢钥闯?,走進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教師的成功也來自讀書。
一、提升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我作為一名教師能出現(xiàn)在三尺講臺上真的很高興,也很激動。所以我很珍惜我的職業(yè)、在意我的稱謂。要讓自己無愧于教師的稱號、無愧于人民的厚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所以,我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以行、一舉一動。時刻樹立自己的形象、時刻做學生的表率。不訓斥學生、不挖苦學生,哪怕是學生犯了錯誤也是如此。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書的時候,突然聽到下面嘩然起來。原來有一名學生不知怎么搞的,竟把一堆廢紙弄著了。我當時無名火真的上來了。但又一想,我是老師呀,不能太激動、要控制自己。幸好這個時候下面已經(jīng)是鴉雀無聲了,我正好就坡下驢。穩(wěn)定了下情緒重新講起課來。課后我找該生談了話,效果很好。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我讀書以來的改變。正是“賞識使人成功,抱怨使人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來越壞”的影響。通過讀書更新了我的觀念、轉變了我的思想。就這樣,讀書讓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形象,追求自己的人格完美。
二、強化知識內涵,無私奉獻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在課堂上才會得心應手、妙筆生花。而我們還是用自己原有的那點陳舊的知識來迎接今天新時代學生的挑戰(zhàn),那不是自找苦吃嗎!原來說: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涩F(xiàn)代的學生他要管你要一桶水,你卻只有一桶水怎么辦?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把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潭之水,乃至大海之水。讓自己的知識淵博起來,去奉獻給學生,去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價值。
通過讀書學習,完全改變了我的認識,讓我真正理解了“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的含義。所以,從今以后我要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發(fā)奮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讓書凈化我的心靈,讓書充實我的知識,讓書改變我的人生。也讓書把我?guī)У匠晒Φ谋税叮?/p>
小說的核心。什么是小說的核心或是價值所在。昆德拉在這本書中講了這樣一句話:小說誕生于幽默精神。一個不會笑、沒有幽默感的人是進入不了小說的國度的。“人類一思考,上帝就會發(fā)笑?!边@句猶太的諺語,在閱讀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人要活著,想要深刻有意義的活著,怎能不去認真思考世界呢,只有通過思考才能透過紛繁浩瀚的表面慢慢理清世界本身的思路??墒抢サ吕嬖V我這個世界存在本身并不是一個唯一或是必有一個定論。我們所能積極尋求的只是對于世界的一種理解。我們能做到的只是把握存在的某個方式。論斷是愚蠢的。所以昆德拉說:小說是作為上帝笑聲的回聲,是個體想象的天堂,在其中沒有一個人擁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權被理解。
想象死亡。什么樣的小說才能帶領人進入一種完全想像的境界。輕飄飄或是沉甸甸。頭腦與身體完全斷開。亮著昏黃燈光的夜色下的斗室成了天堂。小說總是在講著死亡或是與死亡有關的體驗。在死亡的入口或是邊界,傳達那種不可言達的經(jīng)驗。人生很無奈,活在沒有經(jīng)驗的世界之中。我們無從尋找到世界的真理,甚至越來越難以了解自己。在這一新的處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藝術,即小說的藝術,昆德拉如是說。
存在。存在是什么?存在屬于人類可能性的領域,所有人類可能成為的,所有人類做得出來的。存在即是意味著存在的可能性。昆德拉認為每一部小說都在試圖回答同一個問題: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詩性在哪里?正是因為只作為可能性的存在的存在,小說的世界里充滿了樂趣。
想象力。小說家肆意的想象。擁有明凈的,消除了滯礙的頭腦?!耙粋€真正小說家的特征:不喜歡談自己”。希望自己從來不存在過,被歷史刪除而不僅是遺忘。小說家只渴望人們記住的只是他印出的書。正是因為存在只是一種可能的狀態(tài),無法把握世界的真理,無法把握自身的真理,小說說明不了任何問題,甚至于寫作者也是陌生的。真正的小說閱讀,純粹的小說閱讀,只存在于對小說的閱讀之中,體驗唯有小說才能發(fā)現(xiàn)的東西。
照亮遺忘??剂恳粋€時代的精神不應該忽視小說的精神。小說比起哲學更是充滿了智慧。小說從上帝的笑聲中獲得了靈感,夢與現(xiàn)實的交融。在小說這一場所中,熱情洋溢的想象力看似擺脫了真實性的枷鎖。小說能夠照亮人的存在,或者說小說存在的理由是要永恒的照亮“生活世界”,保護我們不至于墜入“對存在的遺忘”。但小說并不意味著幸福與希望。
復雜與延續(xù)。昆德拉在這本書中用了一個在我看來是絕妙精辟的比喻:小說不是一個沒有明天的手勢。這一比喻是文本的最高點。小說的精神具有延續(xù)性,每一部作品都是對之前的作品的回應。這也是我們在閱讀中經(jīng)常會有的體驗。同一個主題在不同的小說中被反復的探討,小說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說出唯有小說才能發(fā)現(xiàn)的東西?!笆虑橐饶阆胂蟮膹碗s”,昆德拉說這是小說永恒的真理。
好笑。讀完昆德拉這本小書,回想剛剛過去的閱讀體驗,有清晰的感動,世界仿佛在一剎那為我,僅僅為我一個人,打開了一個缺口,我的那些無法言達的卻是深刻在心間的感受,昆德拉用他的文字代替我說出了。感動還不足表達情感。是好笑。如癡如醉的與他的文字找到了一種共鳴。明天可能會遺忘深刻,但我想好笑的感覺應該會像上帝的微笑一樣,像與死亡一樣,像小說企望帶來的那份永恒一樣,還應該像每晚穿梭在云層中的月亮。或明或暗?;驁A或缺。
初拿到這本書時,我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希望在這本小冊子中學會如何去愛或是一些具體的方法。然而前言就已經(jīng)告訴我們,這絕對不是一本秘籍類書籍,而是一本心理哲學的書籍。這本書告訴我們:愛是一種能力。
我想這種能力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已經(jīng)用越來越難獲得了,尤其是在這個獨生子女占多數(shù)的環(huán)境當中。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成長在爸爸媽媽無盡的愛之中。這樣一種觀念早已烙在腦子里:我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愛我關心我?guī)椭摇R灾劣诹晳T了獲得,從而忘了給予。以為對媽媽的愛就是親吻媽媽的臉頰。這就是弗洛姆提到的天真的、孩童式的愛,即"我愛,因為我被人愛。"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的庇佑,人們開始感到孤獨,開始害怕孤獨,開始需要愛,包括友情,愛情。這便是另一種不成熟的愛"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我想說到這里,不得不提的是最近很火的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四歲的王詩齡向當?shù)鼐用褚苯?,當小伙伴質疑她不吃辣椒的時候,她說:"我爸爸愛吃辣椒啊,我爸爸餓了怎么辦。"我想在這一點上,她比大多數(shù)人都棒,此時她的心中不只有自己,還有爸爸。
要想獲得愛的能力,首先要從自我的世界中走出來,世界不會以任何人為中心。就以現(xiàn)在的大學生活為例,包含一個人的集合有很多,除了這個人自己組成的集合外,朋友圈,寢室,班級,學院,社團,乃至學校都是一個有時會需要自己的集合。然而這幾個集合不是互斥的。當個人的利益同集體的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內心中的選擇就會暴露自己"自我"的世界。
愛是一種給予,不是只物質層面的,還有是精神層面。我們應該給予我們愛的人所有內心當中有生命力的東西,應該同我們愛的人分享我們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張麗莉老師對學生們的愛就是一種無私的,忘我的給予,這道她愛的'人們和自己中只能二選一的選擇題,她及時的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她愛她的學生們,所以他被所有人愛。
愛除了給予,還要有這幾個要素: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母親愛她的孩子,所以關心他饑飽冷暖,士兵愛他的祖國,所以站崗放哨保家衛(wèi)國,愛人愛他的伴侶,所以尊重他的習慣和選擇,朋友愛他的知己,所以愿意了解他的全部。
校園中的也不乏可以證明以上要素的例子,我們這一代,從出生到大學走的都像是順理成章的相似的路,從小學到中學,從中考到高考,就連談戀愛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兩人或是同上一節(jié)課相識,或是參加同一個社團活動相知,或是通過某社交網(wǎng)站互相了解,經(jīng)歷了曖昧表白確認關系等必要階段成為了男女朋友,然而這樣的愛情能持續(xù)多久呢?分手理由也大概可歸為幾類:他不關心我,他不在乎我,他不尊重我,他不了解我。
人們?yōu)榱藬[脫孤獨保持跟他人的一致,為了擺脫孤獨渴望愛情,可是不會愛的人,沒有愛的能力的人,為了被人愛而愛,這樣的愛情注定是失敗的,只會讓他更加孤獨。
我自認為還不是一個成熟的人,因此也沒有完全領悟成熟人的愛:"我被愛,因為我愛。"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以上只是我讀完《愛的藝術》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一些簡單的感觸,謹以此與還沒有愛這個能力的人們互勉,懂得愛人,學會愛人。
教育筆記《最新愛的藝術讀書筆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藝術讀書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是小編為您準備的一些與您需要相關的內容,通過讀書我收獲了好多,其中讓我收獲最多的一本書是作品。這時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很好的幫我們記住書中的劇情以及我們的新的想法,我們會不斷地分享該領域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
不容爭辯,當我們化身為孩子們的老師,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負責,而教育筆記可以某種程度上提高老師的教育水平。你知道一篇教育筆記應該怎么書寫嗎?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最新《簡愛》讀書筆記15篇》,歡迎收藏本網(wǎng)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人生徘徊于兩個世界之間,猶如晝夜交替時星辰掛滿天空?!?..
最近你是不是有寫讀后感的想法呢?在閱讀作者寫的作品后,我們會產(chǎn)生很多思考和感悟。不妨寫一下自己讀書的感悟,今天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推薦給大家這篇關于“《簡愛》讀書筆記”的優(yōu)質文章,希望這些資料能供你參考和使用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
毫無疑問,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注意自己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筆記可以促進老師教育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那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教育筆記呢?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簡愛》讀書筆記”,建議你收藏本頁和本站,以便后續(xù)閱讀!簡愛讀書筆記范文400字1、《簡愛讀書筆記》...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