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是理科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與人們?nèi)粘I钕嚓P聯(lián)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了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huán)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diào)“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盡可能多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著實驗的進行并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探究目標逐步實現(xiàn)。
2.重點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shù)、易產(chǎn)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后,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人們常說: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xiàn)了關注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huán)節(jié),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強調(diào)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xiàn)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xiàn)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jié),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①使用凹玻片,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②針對學生在計數(shù)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shù)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打點計數(shù)法”,大大提高了計數(shù)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四)整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學生分組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shù)據(jù)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折線圖,化繁為簡,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為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綠色植物的葉片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chǎn)生淀粉,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生物探究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綠葉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學生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條件。領悟“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難點:提出問題,應用適當?shù)氖侄谓鉀Q問題;單一變量對照實驗的設計。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綠色植物)、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酒、小燒杯、大燒杯、培養(yǎng)皿、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wǎng)、鑷子、火柴(打火機)、清水、試管夾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取一盆長勢旺盛的天竺葵,對它進行暗處理兩晝夜,再取多個黑紙片(根據(jù)學生實驗的組數(shù)而定),對多個葉片的上下兩面進行遮蓋,并用曲別針進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進行光照數(shù)小時后備用。
(二)導入
在我們賴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個巨大的生產(chǎn)有機物的天然工廠,它制造的有機物養(yǎng)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這個大工廠就是生物圈中的生產(chǎn)者——綠色植物。
設問:綠色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的?它們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光照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一下《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個實驗。
(三)實驗講授
1、先找同學起來讀一下本節(jié)課的目的要求,并對本節(jié)課的材料用具進行清點,然后播放《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視頻文件,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這個實驗的大體步驟和某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家們探索光合作用的歷程,激勵他們努力獲得與科學家結論相似的結果,在這節(jié)課中,可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模擬探究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不斷深入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嘗試做“小科學家”的愿望。
(四)實驗過程
1、提前指導興趣小組的學生將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要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
2、在經(jīng)過黑暗處理的天竺葵上選取1~2片葉子,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然后將這盆小白菜移到陽光下照射3—4小時。選取的葉子必須大小合適,顏色比較新鮮。
(啟發(fā)思考:為什么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的目的?)
3、學生按照下列步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探究過程。教師巡視指導。
(1)、剪下遮光處理過的葉片,去掉黑紙片(啟發(fā)思考:.取下遮光黑紙時,遮光部位與見光部位有明顯差別嗎?)浸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的綠色退去。
在本步驟的操作中,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沒葉片為準,三角架上墊上石棉網(wǎng),大燒杯里倒入熱水并加蓋。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如果高度不夠,可以在酒精燈下墊上書本,保證用外焰加熱。酒精燈用完不能用嘴吹滅,應用蓋子直接蓋上。
(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熱?為什么要隔水加熱?)
(2)、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在培養(yǎng)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溫度比較高,可以用鑷子夾取葉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燙傷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來回晃,期間可以更換大燒杯中的水。直到水變得比較清為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時葉片顏色有沒有變化?)將葉片取出放入培養(yǎng)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實驗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實驗桌。
(啟發(fā)思考: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強調(diào)應注意安全)
(3)、觀察實驗現(xiàn)象:葉片光照部分便藍。
(4)、分析得出結論:
a.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五、總結(學生總結,歸納)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zhuǎn)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能夠獨立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需要進一步要求學生劃出關鍵詞,加強理解記憶。
注意事項:
a.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實際是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chǎn)生了有機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的目的是讓葉片內(nèi)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實驗。
c.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的目的是讓該部分不見光,易形成對比,驗證光與制造有機物的關系。
d.酒精要隔水加熱,直接加熱不好控制溫度防止發(fā)生危險。
e.碘液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使用時一定要小心。
4、整理實驗儀器。
實驗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分組討論以上七個思考題。通過合作學習討論完成這七個思考題,學生理解了每一個實驗步驟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做實驗時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所以學生能很容易的根據(jù)葉片顏色的變化而得出結論。在這里有的學生的實驗現(xiàn)象不太明顯,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試驗強調(diào)學生大膽置疑、主動參與、共同合作,在其中設置一些引導性、啟發(fā)性、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2、描述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3、關注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
(二)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以及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識,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
1、描述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關注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
教學難點:
繪制人口增長的曲線,預測人口數(shù)量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請同學們談談我們身邊出現(xiàn)的各種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象,為什么會有
如此嚴重的污染問題呢?
(二)新課學習:
1、人口增長過快(第一課時)
師:請同學們分析教科書上的圖13—1,從圖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請同學們根據(jù)表13—1中的數(shù)據(jù),繪制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
生:討論,交流從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繪制曲線圖
師:巡回指導
師:請同學們將所繪制的曲線圖中的曲線延伸,推測中國在21世紀中葉
即2050年的人口數(shù)量
生:討論,計算,交流
師生交流:討論我國自然資源狀況和我國人口狀況的有關問題
師:人口壓力很大,請同學們討論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過人口增長過快問題有無作用?
生:分組熱烈討論,發(fā)表看法
2、環(huán)境問題嚴峻(第二課時)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中國和世界人口的增長及人們的活動給生物圈帶來了很多跗面影響,最大的問題就是環(huán)境問題。請同學們談談我們周圍環(huán)境污染的例子
生:積極討論,交流,發(fā)言
(1)實驗探究:酸雨影響植物種子的萌發(fā)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2)對照實驗過程
(3)匯報交流結果
(4)學生補充,教師總結
師:除了酸雨,大家還知道哪些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象嗎?
生:討論,交流,發(fā)表看法,互相補充
(三)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
(四)自我評價:1、2思維拓展
板書設計:
關注生物圈——環(huán)境在惡化
一、環(huán)境惡化:
人口增長過快
二、環(huán)境問題嚴峻
1、酸雨
2、臭氧層空洞
3、溫室效應
4、水污染
5、噪聲污染
6、農(nóng)藥、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
一、教材依據(jù):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第三節(ji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學設計思想:
新課標倡導科學探究的科學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自主地學習。本教學設計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強調(diào)科學結論出現(xiàn)在探究之后,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表達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還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問題探討”,激發(fā)學習興趣→實驗觀察,觀察并區(qū)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讓學生觀察“脫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結構、“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圖以及四種脫氧核苷酸形成DNA雙螺旋結構動畫和四種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動畫,采用觀察――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問題式探究模式使學生認識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及其功能。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說出核酸的種類,簡述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
1、以特定的染色劑染色,觀察并區(qū)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學會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并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形成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科學探究精神。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到合作學習和小組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是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是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大燒杯、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臺、石棉網(wǎng),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質(zhì)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A液20ml,B液80ml。學生準備:查閱資料及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DNA和RNA的有關材料。
六、教學過程簡述:
定向激趣,引入課題: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配音:指紋鑒定一直是探案破案的一個有力手段,但有些場合犯罪分子可能未留下任何指紋,或有些物品上的指紋難以取樣,而且一些犯罪老手往往在作案時小心避免留下指紋,這些都使利用指紋鑒定判案斷案顯得無能為力。DNA指紋鑒定不但能夠克服這些困難,而且還具有其他許多優(yōu)越性。世界上首次利用DNA指紋圖成功地進行偵破的案件是英國的一起殺害少女案。由于作案者的狡猾,當時英國警察無計可施。后來在發(fā)案現(xiàn)場獲得了一些作案者的痕跡,通過對5000人的DNA指紋圖進行普查之后,很快將殺人犯繩之以法。
提問:
1、為什么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你還能說出DNA鑒定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嗎?
3、如果得到了DNA方面的證據(jù),是否還需要其他證據(jù)?
學生回憶初中知識,聯(lián)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評價學生的回答,引入學習內(nèi)容: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主動探究,獲取知識:
提問:
1、你知道生物體內(nèi)的核酸有幾種?它們在細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如何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針對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及相關實驗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實驗。
上課之前就給學生分好組,兩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兩位同學需要進行的是:討論,明確實驗原理、目的及方案,觀察、分析、記錄實驗結果。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后,選派代表就實驗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小結,主動獲得結論:核酸包括兩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zhì)中。
學生在得出實驗結論后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作深入思考:第一次分離出核酸是1868年,瑞士的科學家米舍爾從外科繃帶上膿細胞的核中分離出一種有機物,它有很強的酸性,所以叫核酸。米舍爾分離的是哪種核酸?DNA只存在于細胞核中嗎?RNA只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嗎?
原核細胞中的DNA是如何分布的?學生在思考后給出答案:米舍爾發(fā)現(xiàn)的是脫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zhì)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在細胞核中也有少量的RNA。
給學生機會,參與學習過程,有利于對知識的感知和對科學研究方法的領悟,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共同探索,建構知識: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
1、核酸同蛋白質(zhì)一樣,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質(zhì),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組成?組成它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2、DNA和RNA的`化學組成有何異同?
3、組成核酸的堿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幾種?
4、DNA和RNA的空間結構是什么?
投影“脫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結構、“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圖以及四種脫氧核苷酸形成DNA雙螺旋結構動
畫和四種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動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示,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讓有代表性的學生表達核酸的結構特點及功能。傾聽、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用列表比較的形式,說明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與功能。
在學生討論總結的基礎上投影DNA、RNA結構異同比較的表格:
比較項目
DNA
RNA
結構
大多為雙鏈、個別單鏈
大多單鏈、少數(shù)雙鏈
基本單位
脫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含氮堿基
A、G、C、T
A、G、C、U
存在部位
主要在細胞核內(nèi)
主要在細胞質(zhì)內(nèi)
相同點
都是核酸,基本單位都是核苷酸――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堿基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繼續(xù)深入思考:
1、本節(jié)的課題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核酸我們已經(jīng)知道是什么,那么遺傳信息是什么?
2、遺傳信息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什么?
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DNA中脫氧核苷酸(或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遺傳信息具有多樣性是因為DNA分子具有多樣性,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具有多樣性。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HIV、SARS的結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引導學生思考HIV和SARS的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什么?
歸納總結,形成思維:最后讓學生總結兩個問題:
1、你體會到了哪些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或方法?
2、你認識到了哪些科學基本知識?
從上面探討分析中,學生對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已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對于知識的總結可以采用學生回答,最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方法,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學以致用,形成思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適當?shù)亟M織一些練習,既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符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規(guī)律。練習題的設置(略)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有關知識后,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教學目標
1、例舉abo血型的類型;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和血量的關系;
2、參與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diào)查;
3、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yǎng)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輸血的原則;
2、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課前準備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學法
小品表演、談話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生在一百多年前歐洲戰(zhàn)場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問題。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abo血型劃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圖),介紹abo血型。
觀察、思考利用模型輔助教學,既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又能較好地解決了下面幾個問題:
①四種血型及其劃分的依據(jù);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對抗關系;
③凝集反應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輸血原則)
1、展示輸血關系表。
2、通過提問,讓學生明白輸血原則。
1、學生表演,分別扮演醫(yī)生、病人、護士,給病人輸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導致不同的結果。
2、小組討論,分析原因。創(chuàng)設情景,把理論知識生活化。
四、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diào)查組織學生匯報調(diào)查結果
1、第一組主題:獻血,輸血與傳染病。
2、第二組主題:無償獻血教育。
3、第三組主題:明星怎樣看待獻血?
4、第四組主題:廣州市需血和獻血情況調(diào)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精神,培養(yǎng)學生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無償獻血
1、播放與無償獻血相關的影片。
2、提出問題:同學們長大后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
1、觀看影片,思考問題。
2、進行思想?yún)R報。認識到無償獻血的重要性和光榮性。
六、課外閱讀指導閱讀,布置作業(yè)
閱讀資料:心血管病與心血管病醫(yī)生。擴展知識,關注生命。
七、總結提出問題: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嗎?思考,回答鍛煉學生總結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2)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3)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和分析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滲透熱愛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1、ATP化學組成的特點
2、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3、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
【教學難點】
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指導閱讀、探究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導入]提問:屏幕上的昆蟲是什么?
相傳,我國晉朝時有個青年叫車胤,他酷愛學習,但由于家貧買不起蠟燭,不能讀書,于是就捉了很多螢火蟲,裝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螢火蟲發(fā)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點燃的蠟燭呢!他就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學習,后來成為一位有大學問的人。螢火蟲像電燈一樣可以發(fā)出光亮。那么,它發(fā)光原理是什么?
講解螢火蟲發(fā)光的原理,指出螢火蟲發(fā)光需要消耗能量,復習主要的能源物質(zhì),重要的儲能物質(zhì),提出問題這些物質(zhì)能為螢火蟲發(fā)光直接供能嗎?
2、實驗設計
(1)利用多媒體播放幻燈片,展示“螢火蟲發(fā)光器實驗”過程
(2)問題:能為螢火蟲發(fā)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質(zhì)是什么?是葡萄糖還是ATP?
(3)結論:ATP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
(4)比喻:在細胞中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儲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存折,生活中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貨幣,生活中貨幣可以直接流通,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標題,并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ATP能直接供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那么ATP分子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呢?
(二)、ATP分子的結構:
1學生按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ATP的中文名稱?
答:三磷酸腺苷
ATP的結構簡式為?
答:A—P~P~P
ATP簡式中A、P、“—”與“~”分別代表什么?
答: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普通化學鍵,“~”代表高能磷酸鍵
2展示資料:一般將水解時,能夠釋放20.92kJ/mol能量的化合物都叫做高能化合物. ATP在水解時釋放的能量是30.54kJ/mol,ATP的水解釋放的能量是一般磷酸鍵水解時釋放能量的兩倍以上。
結論: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
(三)ATP的水解過程
展示ATP的'水解反應::ATP ADP + Pi +能量
問題:ATP作為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供能時,如何釋放能量?
答:ATP的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遠離A的那個P脫離開來,形成游離的Pi,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
2、ATP供能過程中,可形成哪些產(chǎn)物?
答:ADP、Pi、能量
(四)ATP、ADP相互轉(zhuǎn)化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一個成人一天在靜止狀態(tài)下所消耗的ATP為48kg,在緊張活動的情況下,ATP的消耗可達0.5kg/min。而細胞內(nèi)ATP、ADP的總量僅有2-10mg。人體細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摩爾的ATP,這意味著每個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復利用20xx-3000次。
通過以上資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學生分析資料可知ATP在生物體內(nèi)存在特點是:轉(zhuǎn)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對穩(wěn)定。
2、展示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
ATP ADP + Pi +能量ADP + Pi +能量ATP
3、討論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的條是否是可逆的?
學生代表回答:酶、能量來源、場所不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
ADP+Pi+能量ATP即物質(zhì)可逆,能量不可逆注意:酶的種類不同,能量的來源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xiàn)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xiàn)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案。藍色是浩瀚的海洋,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nèi)祟愒趦?nèi)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構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區(qū)分生物和非生物?
觀察
(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觀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儀器?
(3)科學觀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觀察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3、要及時作好記錄。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鳥捕食魚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貓吃竹葉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利用水、無機鹽、二氧碳制造有機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呼吸時產(chǎn)生的霧狀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鳥在呼吸-
魚用鰓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
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qū)U物排除
植物通過落葉將一部分廢物帶走
落葉是植物產(chǎn)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向日葵總是向著有陽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覺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菜豆的生長
紅狐的生長
6.傳和變異的特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胚胎初期細胞群
一些單細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蟲才是生物。
2.珊瑚蟲一般生活在溫暖的淺水區(qū),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淺水區(qū)可獲得較多的陽光,有適宜的溫度,這些有利于藻類的生長,從而為珊瑚蟲提供更多的氧氣。因此,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淺水區(qū)。
課后小結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課后習題
1、下列各項屬于生物的是( )
A、??鸅、恐龍蛋化石
C、電動狗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項中屬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會彈鋼琴的機器人
C、生長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需要營養(yǎng)B進行呼吸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4、下列不屬于生命現(xiàn)象的是( )
A、母雞下蛋B、火山爆發(fā)時巖漿噴出
C、大汗淋漓D、饅頭上長“白毛”
5、一種雄性極樂鳥在繁殖季節(jié),長出蓬松的長飾羽。決定這種性狀出現(xiàn)是由于( )
A:應激性B:多樣性
C:變異性D:遺傳性
6、(2009威海)下列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運動
B、生物都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
C、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
教學反思
《認識生物》一課的實踐,導入新課用時一分鐘左右,然后進入自主學習閱讀文本階段。共計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通過我的觀察,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讀三遍,少數(shù)學生只能讀兩遍多一點。然后做練習題。做練習題這個過程兩班情況差不多。從學生做題的情況來看,學生對文本仍然很陌生。對訓練單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及時迅速的找到相應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從文本尋找。
從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在作訓練單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夠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結論。如:恐龍化石為什么不是生物?學生能夠回答出它不具備任何一種生命現(xiàn)象,沒有一項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不能生長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體內(nèi)廢物。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所以說恐龍化石不是生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jīng)充分證明了學生自己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在回答課后問題鐘乳石在慢慢長大它是不是生物的問題時,班級產(chǎn)生了分歧: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
爭論的焦點就是“鐘乳石在慢慢長大”。針對這個問題我主要采取了“導”而不是講,讓學生看課本中的圖。引導學生明白“鐘乳石在慢慢長大”和動植物的長大區(qū)別是溶巖的堆積,不是靠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長大。整堂課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動起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來。可以說效果遠勝于原來的課堂教學。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中的第四節(jié)。本章在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基礎上,先講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再講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讓學生知道了生物體有多細胞的動物體和植物體以后,告訴學生生物體也有單細胞的,它們沒有復雜的結構層次,是否與多細胞生物體一樣,能夠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呢?因此,第四節(jié)以典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為代表,具體介紹了單細胞生物雖然只有一個細胞,但也有較復雜的結構,能夠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然而本節(jié)課由于沒有辦法安排實驗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單細胞生物,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觀察、探究、討論得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舉例說明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
難點: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四、教學方法
設計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視頻和圖片。整個課堂設計以“生物夢語”情景引入,暗示并肯定學生喜歡學習生物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明確學習目標,并設法探索解決自已的問題,體現(xiàn)新課標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特點。
五、教學程序
1、多媒體播放視頻1《單細胞生物》,要求學生認真觀看,看完后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并匯報:從視頻中能夠獲取到什么信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順勢引入學習主題《單細胞生物》。
2、多媒體播放視頻2《眼蟲》,要求學生帶著思考去觀看:人體的細胞如果離開人體就很難存活,眼蟲也是一個細胞,它為什么就能夠獨立生活呢?引導學生向邁向第一個知識目標——單細胞生物是怎樣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的。
接著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眼蟲是單細胞生物,請指出它能夠進行獨立生活的結構和功能。
學生自由討論后匯報交流,教師指導后得出較為全面的認識。
再接著展示幾種單細胞生物的圖片,激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找相關資料,揭示它們的奧秘,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精神。
3、多媒體播放視頻3《草履蟲》,完了再播放3個flash動畫,補充展示草履蟲的結構、收集管和伸縮泡以及消化食物的過程。草履蟲也是單細胞生物,要求學生看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指出草履蟲能夠進行獨立生活的結構及其功能。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用畫圖或列表等方式,在發(fā)給他們的白紙上用黑色和藍色的筆,表示出眼蟲或草履蟲能夠進行獨立生活的結構及其功能(可以2選1)。
5、多媒體播放視頻4《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并展示多幾種單細胞生物的圖片,繼續(xù)激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找相關資料,揭示它們的奧秘,接著進行小組探究學習,然后匯報單細胞生物對人類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6、最后進行知識梳理,歸納總結。完畢后展示第4步小組合作學習的作品,并進行民主投票,選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表揚,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一、考題回顧
高中生物《細胞核的功能》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出示上屆學生制作的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設問:
1.你能認出它們中的哪些結構?
2.這些細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廠的各個車間和部門,這些細胞器如何確保合作無間呢?
學生根據(jù)模型識別細胞器,并經(jīng)討論回答:需要一個控制中心。順勢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資料分析
結合初中所學知識初步認識細胞核的重要性。
過渡:對于細胞核的認識必須要通過實驗來證明,不能靠猜測,科學家是如何認識細胞核的功能呢?
資料1:美西螈核移植實驗
問:(1)美西螈的體色由什么決定?說明了什么結論?(提供細胞核的美西螈決定,生物膚色由細胞核決定。)
(2)回顧初中克隆羊多莉的產(chǎn)生過程,生物性狀由誰控制?(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動畫展示資料2: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
問:(1)分隔后蠑螈受精卵的兩半有什么不同?出現(xiàn)的不同結果說明什么問題?(一半有核,一半無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無核的一半則停止分裂;細胞核與細胞分裂有關。)
(2)這個實驗結論的得出是體現(xiàn)了實驗的什么原則?(單一變量原則。)
圖片展示資料3:變形蟲去核及核移植實驗
問:(1)如果讓你設計實驗探究細胞核的功能,該如何設計實驗?(介紹變形蟲去核和核移植實驗。)
(2)該實驗的結果說明了什么結論?對照實驗完善嗎?(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視頻展示資料4:傘藻嫁接與核移植實驗
問:(1)切去帽后長出來的新帽的形狀是由柄決定的?還是由假根決定的?(假根。)
(2)該實驗能否說明傘帽的'形狀由細胞核控制?(能。)
(三)歸納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
資料1和資料4主要體現(xiàn)了生物性狀的遺傳由細胞核控制。
資料2和資料3主要體現(xiàn)了細胞代謝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最后,學生總結細胞核的功能: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四)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
提出問題:結構決定功能,細胞核具有怎樣的結構才能具有這樣的功能呢?引出下節(jié)課對細胞核結構的學習。
【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在教材中這節(jié)課提到了制作真核細胞的模型,請問是哪種類型的模型?你能再列舉一些例子嗎?
【參考答案】
教材中嘗試制作的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屬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血糖調(diào)節(jié)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操作簡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復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構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生物教學中所涉及的模型還有概念模型和數(shù)學模型。)
2.簡單說說染色體和染色質(zhì)的異同點。
【參考答案】
染色質(zhì)是細胞核內(nèi)能被堿性染料染色的物質(zhì),它與染色體是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相互轉(zhuǎn)變的形態(tài)結構。染色質(zhì)指間期細胞內(nèi)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組成的線性復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染色體是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zhì)凝聚而成的棒狀結構。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不是在化學組成上,而是在構型上,反映出它們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義三大部分內(nèi)容;它系統(tǒng)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我們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zhì)離子的吸收等內(nèi)容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guī)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呼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zhì)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zhì)、能量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lián)系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通過事物的現(xiàn)象看事物的本質(zhì)。
②在教學中,通過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等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xiàn)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zhì)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chǎn)生ATP的本質(zhì)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基礎。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于理解內(nèi)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徹底分解,需經(jīng)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xiàn)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
1、實驗設計過程
2、有氧呼吸中物質(zhì)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zhì)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眾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采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性、啟發(fā)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qū)別和聯(lián)系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fā)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lián)系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zhì)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lián)系課件,并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為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chǎn)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最后聯(lián)系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zhì)基質(zhì)”的相關內(nèi)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chǎn)物及其反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么,生物體內(nèi)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產(chǎn)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學生的興趣后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qū)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
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區(qū)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聯(lián)系?(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么共同點和區(qū)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
(從“反應物、產(chǎn)物、場所、條件、本質(zhì)、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nèi)通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chǎn)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
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yǎng)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產(chǎn)生后代。在有氧、無氧的環(huán)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3)。
(片5)
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信息?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chǎn)生了CO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據(jù)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chǎn)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均是通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推翻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yǎng)生活,其生活方式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jù)具體的生物對象,采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段。(可轉(zhuǎn)回片4)
2、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jù)具體的觀測指標采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O2、酒精可通過其化學性質(zhì)來的鑒定。橙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鑒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
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
教師:我們來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
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xiàn)象:面包松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chǎn)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chǎn)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最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量;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制好無關變量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zhèn)?、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四)、本節(jié)課小結:
(五)、關于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講解。
(六)、作業(yè):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七)、以植物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量: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為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八)、板書:
第二課時: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提問:有氧呼吸怎樣進行?
(一)有氧呼吸全過程
出示課件:(展示有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提出問題要求分析并討論: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chǎn)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chǎn)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chǎn)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zhì)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Ш吞幚戆l(fā)現(xiàn)的問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zhì)變化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chǎn)物釋放能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討論:總結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酶、徹底、分解、大量)
通過以上處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復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無氧呼吸全過程
提問: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么氣味散發(fā)出來?(回答:酒味。)轉(zhuǎn)入無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提出要求:閱讀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自學無氧呼吸過程、產(chǎn)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fā)酵等,教師只起組織、提示、引導和歸納性總結的作用。
(三)、有氧、無氧呼吸的比較
提出問題:討論并分析:
1、為什么無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為什么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chǎn)物不同?無氧呼吸過程中,物質(zhì)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3、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息。
4、那細胞呼吸有什么意義呢?學生閱讀;教師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聯(lián)系動植物和人體的其他代謝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
展示:知識目標檢驗小結:讓學生自行檢驗有無達到知識目標。
(五)、課后探究課題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農(nóng)村有家庭釀制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制過程并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xù)探究。(如:①加酒藥前為什么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后為什么還要保溫?②加的酒藥是什么?③既然是酒為什么會甜?④在瓷壇內(nèi)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釀制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等等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效果預測:
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探究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加強學生有意注意,通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tǒng)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能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預測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后的探究性課題將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教案模板(摘錄10篇)》內(nèi)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nèi)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敬業(yè)奉獻崗位的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前通常會需要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學根據(jù)教學情況提出最優(yōu)教學方法的處方,可以幫助教師們教學,讓教學效果更好。一篇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初中生物教學設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物理高中教學設計模板 篇1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做...
作為一名優(yōu)秀負責任的教師,教學時需要撰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可以幫助教師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要怎樣寫才能寫出來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別從網(wǎng)絡上整理了關于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教學設計(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高中教案設計生物課件 篇1【教材地位分析】本節(jié)內(nèi)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jié)《能...